![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24822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24822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24822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04](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248228/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05](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248228/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06](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248228/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07](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248228/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08](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248228/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满江红小住京华图文ppt课件
展开1.能够有感情的朗诵词作,把握词作的内容。2.能够赏析词句,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3.能够体会词人的思想情感。
【秋瑾】(1875-1907),原名闺谨,字璇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代表作】《秋瑾诗词》《秋女士遗稿》《秋女烈士遗稿》《秋瑾集》等。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投身革命的雄心壮志。
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大义。
秋季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这里喻指八国联军攻破北京事。
不屑,轻视。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写秋色,但主要是用来说明冲破家庭牢笼后兴奋而又愁苦的心理。把陶渊明和李清照表现不同思想的诗句杂用在一起,来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的兴奋。也暗指八国联军攻破北京之事,表达对国事的担忧。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上片主要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下片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衫。
(1)“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再读课文,体会词人的感情。
冲破牢笼,获得自由,悠然自得。
(2)“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豪情万丈。
(1)“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中秋佳节,独自一人,倍感孤独。
(2)“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冲破牢笼,面对未来,担心不已。
(3)“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知音难觅。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作为词的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是词人对自己难觅知音的悲叹,表达了词人被家庭束缚、寂寞自伤的痛苦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担心和忧虑。琵琶女和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可以相互安慰,而词人的知音却不知在何处。但词人并未自暴自弃,而是在痛苦中积极地探索和追寻,这是对前途的叩问,也是对革命同仁的呼唤,蕴含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本课四首词同属豪放派风格,但它们在创作风格、创作手法上又各有不同,你能具体说说吗?
①主人公形象不同:范仲淹深沉厚重,苏轼旷达疏狂,辛弃疾雄浑豪放,秋瑾苦闷彷徨。
②作品意境不同:《渔家傲·秋思》慷慨悲凉,《江城子·密州出猎》气象恢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悲壮感伤,《满江红》激越惆怅。
③情景结合方式不同:《渔家傲·秋思》借景抒情,上片写塞外秋景,突出“异”,下片因景生情,抒发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江城子·密州出猎》以情带景,狩猎的场景由词人口中道出,只为陪衬;《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先写词人的自我形象,再写军旅生活和战争场景,最后抒发报国无门的感慨,可谓情景交融;《满江红》先写中秋景物,景物描写为下面抒情蓄势,景与情前后相继,各自分明。
这首词为中秋节述怀之作,反映了词人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是巾帼英雄的写照,颇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了她不甘雌伏的英雄形象。
九年级下册满江红小住京华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九年级下册满江红小住京华教课内容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背景资料,理解诗句,赏析诗句,合作探究,“四面歌残终破楚”,整体把握,课堂检测,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 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 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备课课件ppt,共8页。
语文九年级下册满江红(小住京华)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满江红(小住京华)教学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满江红∙小住京华,创作背景,满江红,秋瑾绝命书,相关评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e12a1cfd0bb10cada2e3d82e093d90a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