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教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424419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集体备课—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教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424419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集体备课—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教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424419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物理人教版 (2019)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集体备课教案
展开集体备课教案——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案)
课型:新授课
一、核心素养
1.物理观念
① 通过实验加深对速度和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② 学习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找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③ 理解实验中误差的来源和处理方法。
2.科学思维
① 学会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实验现象。
② 学会运用逻辑思维解释实验结果。
③ 学会运用数学工具处理实验数据。
3.科学探究
① 培养通过实验探究速度与时间关系的能力。
② 学会设计实验方案,优化实验过程。
③ 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结论。
4.科学态度与责任
① 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② 学会批判性思考,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解释。
③ 学会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提升实验设计,处理信息。
2.描绘v-t图像,并通过对图像观察、思考,找出物体速度变化的规律。
3.体会研究直线运动的一般思路。
4.通过测量、处理实验数据和探究规律的过程,认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式,体验运动规律的探索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通过纸带上的点迹计算加速度;根据图像分析加速度的情况。
难点:求加速度。
四、新课教学
1.教学流程思想
2.复习引入
教师提问:测量速度有哪些方法?
学生回答:纸带,测速器等
教师活动:及时点评、表扬并总结
教师提问:打点计时器可以直接测量什么物理量?
学生回答:位移、时间 并且位移用刻度尺测量;时间为两计时点的时间间隔——0.02s
教师提问: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间接求什么物理量?
学生回答:可以求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一点的瞬时速度→加速度
3.探究实验
知识点1—实验原理和器材
实验原理
1.利用打点计时器所打纸带的信息,代入计算式vn=,即用以n点为中心的一小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代替n点的瞬时速度.
2.用描点法作出小车的v-t图象,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若所得图象为一条倾斜直线则表明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3.利用v-t图象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实验器材:小车、细绳、槽码、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电磁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若干、纸带、刻度尺等。
知识点2—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 在长木板上固定打点计时器,连接电路。让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安装好纸带。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启动打点计时器,释放小车,打点完成后关闭电源,观察纸带的点迹是否清晰。
4.换上新的纸带,重复实验两次。
5.增减所挂钩码的质量,更换纸带,再做两次实验。
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设: | ||
问题1 | 展示问题:一部分纸带没有点迹,且点迹出现时间距已经比较大 | 分析成因:先释放小车,后打开大点计时器 |
问题2 | 展示问题:一段纸带没有点迹,但最开始点迹密集甚至重合 | 分析成因:释放小车位置离打点计时器较远 |
问题3 | 展示问题:钩码离地面很近,实验过程会落地 | 分析成因:细线太长 |
问题4 | 展示问题:纸带扭曲 | 分析成因:打点计时器没有正对轨道中央 |
知识点3—数据记录
1.采集数据
舍掉纸带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找一个适当的点作为计时起点.可选择相隔0.1 s(或更短)的若干计数点进行测量.
如图2所示,先测量出各个计数点到计时起点的距离:x1、x2、x3、x4、x5…,再计算出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Δx1=x1,Δx2=x2-x1,Δx3=x3-x2,Δx4=x4-x3,Δx5=x5-x4,…,填入自己设计的表中.
图2
2.求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1)各计数点对应的瞬时速度用平均速度来代替,即v1=,v2=,…
T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若交流电源频率为50 Hz,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中间隔4个点),则T=0.1 s.
(2)设计表格并记录相关数据
位置编号 | 0 | 1 | 2 | 3 | 4 | 5 | 6 | … |
时间t/s | 0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
v1/(m·s-1) |
|
|
|
|
|
|
|
|
v2/(m·s-1) |
|
|
|
|
|
|
|
|
v3/(m·s-1) |
|
|
|
|
|
|
|
|
… |
|
|
|
|
|
|
|
|
知识点4—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1.表格法
(1)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始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点,作为计数始点,以后依次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并标明0、1、2、3、4…测量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x,并记录填入表中,如图所示.
(2)分别计算出与所求点相邻的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Δx1、Δx2、Δx3…
(3)计算平均速度,用平均速度代替相关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上面的表格中.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速度随时间怎么变化.
2.图象法
(1)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并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
(2)画一条直线,让这条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偏差比较大的点忽略不计,如图所示.
(3)观察所得到的直线,分析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4)据所画v-t图象求出其斜率,就是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位置编号 | 0 | 1 | 2 | 3 | 4 | 5 |
时间t/s |
|
|
|
|
|
|
x/m |
|
|
|
|
|
|
v/(m·s-1) |
|
|
|
|
|
|
误差分析
1.木板的粗糙程度不同,摩擦不均匀.
2.根据纸带测量的位移有误差,从而计算出的瞬时速度有误差.
3.作v-t图象时单位选择不合适或人为作图不准确带来误差.
知识点5—注意事项
1.开始放开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填“靠近”或“远离”)打点计时器.
2.先启动打点计时器,等打点稳定后,再放开小车(填“启动打点计时器”或“放开小车”).
3.打点完毕,立即关闭电源.
4.选取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掉开头点迹密集部分,选取适当的计数点(注意计数点与计时点的区别),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T等于多少.
5.不要分段测量各段距离,应尽可能地一次测量完毕(可统一量出各计数点到计时起点的距离).
6.在坐标纸上画v-t图像时,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应使图像大致布满坐标纸.
五、课后练习
1.用电火花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打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
(1)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___________V的___________(填“直流”或“交变”)电源;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依次得到了O、A、B、C、D几个计数点。
(2)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则纸带的___________(填“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
(3)用刻度尺量得OA=1.20 cm,OB=2.80 cm,OC=5.80 cm,OD=7.20 cm,打B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 m/s,纸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 m/s2;
(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变大,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5)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8 V的直流电源
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后让物体运动
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
D.电源的电压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
2.某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实验器材有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导线和复写纸。除上述器材外,还需要使用的有_________(填选项前字母)。
A.交流电源 B.交流电源 C.秒表 D.刻度尺
(2)小组通过实验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已在图中标出。
①根据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_______________基本相等,可认为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已知交流电源的频率为,则在打下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反映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图中所标的点为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测得OA=7.05 cm、AB=7.68 cm、BC=8.33 cm、CD=8.95 cm,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则
(1)关于打点计时器的时间间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电源电压越高,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
B.纸带速度越大,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
C.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由电源的频率决定
D.如果交流电源改为直流电源,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保持不变
(2)打点计时器打A点时小车的速度是____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m/s2.(以上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如果当时使用交变电流的频率比正常值偏高,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由此引起的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4.如图甲所示,利用恒速滴液瓶(每隔相同时间从玻璃管口滴下一个液滴)和频闪光源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时,调节频闪光源的频率和恒速液滴的频率,使两者恰好相等,屏幕上就会出现“液滴不动”的影点,设此时频闪光源的频率为f.某次实验的影点位置如图乙所示,三个影点间的距离分别为h1、h2和h3.求
(1)若图乙中最上边一个影点的初速度恰好为零,则h1∶h2∶h3?
(2)液滴下落的加速度?
(2)图乙中自上而下第二个影点瞬时速度的表达式为v?
【参考答案】(1)最上边一个影点的初速度恰好为零,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邻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h1∶h2∶h3=1∶3∶5.设液滴从一个影点到下一个影点所用时间为T,则T=,据h3-h1=2aT2,
解得:.a=
(2)图乙中自上而下第二个影点瞬时速度
v==f.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三维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状况,教学方法,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设计,对教学设计的反思与评价,课后视野拓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进行实验,处理数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案及反思,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