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17物质的性质及化学变化、物理变化③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17物质的性质及化学变化、物理变化③,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2023·江苏泰州·统考模拟预测)下列物质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钨制作灯丝B.干冰做制冷剂
C.石墨制铅笔芯D.可燃冰做燃料
2.(2023·河南南阳·统考一模)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百炼成钢B.钻木取火C.火上浇油D.滴水成冰
3.(2023·江苏泰州·统考二模)《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代“布灰种盐”的工艺。下列步骤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了的是
A.烧草成灰B.布灰滩场
C.海水浸渍D.晒结浮白
4.(2023·上海金山·统考二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苹果榨汁B.酒精挥发C.冰块融化D.钢铁生锈
5.(2023·山东潍坊·统考一模)人工制墨是我国古代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艺,对后世影响较大。下列制墨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炼烟:使松枝不完全燃烧得到松烟
B. 和料:将烟料与胶合料充分搅拌,杵捣均匀制成坯料
C. 制作:将坯料压入墨模成形,制成各种形状
D. 晾干:放置阴凉处使墨内水分均匀析出
6.(2023·陕西汉中·统考一模)变化观是化学的基本观念之一、下列发生的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消毒液杀菌B.篮球杆锈蚀C.动植物呼吸D.活性炭吸附
7.(2023·江苏泰州·模拟预测)教育部正式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下列劳动活动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
A.清水淘米B.剪贴窗花C.烧火做饭D.折叠衣服
8.(2023·河南信阳·统考一模)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披荆斩棘B.立竿见影C.滴水成冰D.火上浇油
9.(2023·北京西城·统考一模)下列铜制品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导线B.火锅
C.耐酸阀门D.乐器
10.(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验证氢气的可燃性
B.干燥CO2
C.除去CO中的CO2
D.测空气中氧气含量
11.(2023·河南三门峡·统考一模)漠河冬季漫长寒冷,当我们把一杯热水洒向天空时,水会迅速变成像烟一样的物质,该过程涉及的变化是
A.化学变化B.沸点变化C.质量变化D.物理变化
12.(2023·北京西城·统考一模)下列食品的生产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高粱酿酒B.大米酿醋C.海水晒盐D.黄豆酿酱油
13.(2023·湖南株洲·统考二模)化学中的“化”取自变化之意。下列四种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变质B.水结成冰C.铁钉生锈D.木炭燃烧
14.(2023·辽宁营口·统考一模)下列本地特色产业的主要生产过程一般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冶炼钢铁B.盐场晒盐C.煅烧镁矿石D.粮食酿酒
15.(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一模)紫砂壶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下列紫砂壶的制作环节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开采泥料B.揉泥制坯C.雕坯定型D.烧窑成壶
16.(2023·辽宁本溪·统考一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B.铁杵磨针
C.火上浇油D.刻舟求剑
17.(2023·河南洛阳·统考一模)洛阳是一座历史古城,有许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这些文物古迹就是保护洛阳的历史和文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丽景门城墙的砖块磨损B.天子驾六博物馆的青铜马车生锈
C.应天门广场的霓虹灯闪烁D.中州渠的水分蒸发
18.(2023·广东梅州·统考一模)下列自然现象的过程一定为化学变化的是
A.云雾消失B.铁器锈蚀C.冰雪融化D.潮起潮落
19.(2023·重庆·模拟预测)CO2和O2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下列对它们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密度都比空气大B.组成元素相同
C.都不溶于水D.都含有氧分子
20.(2023·重庆·模拟预测)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烧制陶器B.冰熔化
C.明矾净水D.葡萄酿酒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用钨制作灯丝利用的是钨的熔点高,是物理性质;
B、干冰做制冷剂利用的是干冰升华吸热,是物理性质;
C、石墨制铅笔芯利用的是石墨色黑质软,是物理性质;
D、可燃冰做燃料利用的是可燃性,是化学性质;
故选D。
2.D
【详解】A、百炼成钢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钻木取火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火上浇油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3.A
【详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A.烧草成灰是将稻草烧成灰烬,在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正确;
B.布灰滩场是将草木灰铺在沙滩上,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错误;
C.海水浸渍是用海水浸泡草木灰,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错误;
D.晒结浮白是盐水经过蒸发结晶析出白色海盐,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错误;
故选A。
4.D
【详解】A、苹果榨汁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酒精挥发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冰块融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钢铁生锈后说出来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故选D。
5.A
【详解】A、炼烟:使松枝不完全燃烧得到松烟,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故为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和料:将烟料与胶合料充分搅拌,杵捣均匀制成坯料,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故为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制作:将坯料压入墨模成形,制成各种形状,属于物质形状的变化,无新物质生成,故为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晾干:放置阴凉处使墨内水分均匀析出,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故为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D
【详解】A、消毒液杀菌,发生了蛋白质变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篮球杆锈蚀,有金属氧化物等新物质 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动植物呼吸,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活性炭吸附,只是将杂质吸附在活性炭表面,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7.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详解】A、清水淘米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剪贴窗花只是贴纸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不符合题意;
C、烧火做饭时燃料燃烧生成了新物质,食物的成分在加热条件下也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折叠衣服只是衣服外观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D
【详解】A.“披荆斩棘”指拨开荆丛,砍掉荆棘,比喻开创事业或在前进都路上清除障碍,艰苦奋斗,此成语涉及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立竿见影”指在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看到了竹竿的影子,比喻行事能马上看到效果或付出能马上得到收获,此成语涉及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滴水成冰”意思是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此成语涉及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火上浇油”,往火上浇油,把火加大,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情况更加严重,此成语涉及过程发生了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9.C
【详解】A、导线利用铜的导电性,是物理性质;
B、火锅利用铜的导热性,是物理性质;
C、耐酸阀门主要利用铜不能和酸反应,是化学性质;
D、乐器主要利用金属碰撞产生的声音,是物理性质;
故选C。
10.C
【详解】A、检验氢气的可燃性时,应收集一试管氢气进行检验,直接在发生装置中检验,如果氢气不纯净可能会发生爆炸,选项错误;
B、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时,气体应从干燥装置中的长管进入瓶中,使气体与浓硫酸充分接触,该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反应,二氧化碳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除去一氧化碳的二氧化碳时,将气体从长管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广口瓶中,使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D、金不与氧气反应,且金的价格较贵,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用能够与氧气反应的铜作除氧剂,选项错误,故选C。
11.D
【详解】A、该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沸点为物质的固有属性,不会改变,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该过程中质量不变,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2.C
【详解】A、高粱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大米酿醋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醋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海水晒盐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D、黄豆酿酱油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B
【详解】A、食物变质是食物发生缓慢的氧化,属于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水结成冰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B符合题意;
C、铁钉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属于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B
【详解】A、炼铁把铁的化合物转化为铁单质,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盐场晒盐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煅烧镁矿石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酿制南果梨酒,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D
【详解】A、开采泥料,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揉泥制坯,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雕坯定型,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烧窑成壶,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16.C
【详解】A、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铁杵磨针过程中只有物体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火上浇油涉及燃烧过程,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刻舟求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17.B
【详解】A、丽景门城墙的砖块磨损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青铜马车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铜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霓虹灯闪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中州渠的水分蒸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B
【详解】A、云雾消失,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题意;
B、铁器锈蚀,产生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冰雪融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题意;
D、潮起潮落,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题意;
故选:B。
19.A
【详解】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A正确;
B、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二者组成元素不同,B错误;
C、二氧化碳可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C错误;
D、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含氧原子,D错误。
故选A。
20.B
【详解】A、烧制陶器,在烧制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冰熔化过程,只是固态变为液态,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即变化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B符合题意;
C、明矾净水的原因是铝离子水解生成了Al(OH) 3胶体,Al(OH) 3胶体粒子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杂质而净水。变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葡萄酿酒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17物质的性质及化学变化、物理变化⑦,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17物质的性质及化学变化、物理变化⑥,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17物质的性质及化学变化、物理变化⑤,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