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2022届高三生物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嘉兴市2022届高三生物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高三教学测试生物学试题卷
一、选择题
1. 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具有相互作用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过敏反应 B. 甲状腺激素不影响神经系统发育
C. 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分泌不受神经支配 D. 胸腺素不影响淋巴细胞的成熟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调节,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起调节作用的物质,激素调节的特点是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微量高效。免疫调节通过免疫系统完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详解】A、在机体受到突然的刺激,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作用,对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所以糖皮质激素可抑制过敏反应,A正确;
B、甲状腺激素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幼年分泌太少引起呆小症,B错误;
C、下丘脑可以通过 植物性(交感神经和副交感,传出)神经支配胰岛(胰岛细胞)和肾上腺髓质,所以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分泌受神经支配,C错误;
D、胸腺分泌的胸腺激素可诱导造血干细胞发育为T淋巴细胞,所以胸腺素影响淋巴细胞的成熟,D错误。
故选A。
2. 某种金属离子能够跨膜运输进入细胞。将细胞置于含不同浓度该金属离子的培养液中,1h后测量细胞内该金属离子浓度,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离子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被细胞吸收
B. 培养液温度会影响该离子的吸收
C. 当培养液离子浓度超过2mmol·L-1后,细胞停止吸收该离子
D. 在a点,培养液离子浓度大小是限制该离子吸收速率的因素之一
【答案】C
【解析】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运输方式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转运蛋白
是否消耗能量
示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否
否
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
协助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是
否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浓度到高浓度
是
是
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
【详解】A、某金属离子能够跨膜运输进入细胞,且细胞内的浓度高于培养液中的浓度,所以该离子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被细胞吸收,A正确;
B、该离子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的,需要消耗能量,温度会影响细胞呼吸提供能量,所以培养液温度会影响该离子的吸收,B正确;
C、当培养液离子浓度超过2mmol·L-1后,细胞内金属离子浓度不变,处于动态平衡,并不是细胞停止吸收该离子,C错误;
D、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在0-2mmol·L-1之间时,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胞内离子浓度也增加,则在a点,培养液离子浓度大小是限制该离子吸收速率的因素之一,D正确。
故选C。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毛竹无性繁殖能力强,在土层肥沃湿润、阳光照射相对较少的环境下,毛竹可以经营养繁殖而迅速成林,成林后会极大地抑制其他乔木和灌木的生长。
毛竹是浙江常见的竹子。竹笋可食用,竹子可加工为生活和工业用品,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因此在天目山区域有一定面积的人工种植。随着时间推移和人工管理的疏忽,人工竹林入侵天目山保护区内的原生森林。
研究人员对天目山某样地进行森林植被恢复研究,将毛竹林采用机械作业方式进行皆伐,皆伐是指在全部砍除地上部分的同时去除地下竹鞭,并进行深层翻土。
3. 下列关于皆伐抑制毛竹成林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地面阳光直射增加 B. 地下繁殖体数量减少
C. 土壤肥力增强 D. 土壤水分减少
4. 下列关于样地恢复过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优势植物种类会发生改变
B. 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稳定
C. 阴生植物的生物量持续减少
D. 样地的恢复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5. 下列关于天目山原生森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天目山群落类型与当地的年平均温度和降雨量有关
B. 在原生森林中种植树苗可使森林保持增长型年龄结构
C. 天目山原生森林不同季节外貌不同属于群落的时间结构
D. 群落中的偶见种和稀有种的存在对生物多样性有积极意义
【答案】3. C 4. A 5. B
【解析】
【分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其主要类型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3题详解】
A、地面阳光直射减少可使毛竹快速成林,皆伐增加了阳光直射,毛竹生长受抑制,A正确;
B、皆伐是指在全部砍除地上部分的同时去除地下竹鞭,则地下繁殖体数量减少,B正确;
C、皆伐不影响土壤肥力,C错误;
D、皆伐导致土壤水分减少,抑制毛竹生长,D正确
故选C。
【4题详解】
A、样地中原来的优势植物是毛竹,经过恢复处理后,优势植物种类会发生改变,A正确;
B、在演替的过程中,植物的种类会发生变化,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动物也会发生变化,B错误;
C、毛竹在土层肥沃湿润、阳光照射相对较少的环境下,属于阴生植物,最初恢复的过程中阴生植物的生物量减少,但后期有遮荫的大型植物后会增加,C错误;
D、该样地有一定的土壤条件,样地的恢复过程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
故选A。
【5题详解】
A、不同的生物需要的温度和水分含量不同,所以生物群落的类型与当地的年平均温度和降雨量有关,A正确;
B、在原生森林中种植树苗可能不能存活,则不能改变森林的年龄结构,B错误;
C、森林的外貌在春夏秋冬有很大不同,这种现象属于群落的时间结构,C正确;
D、群落中的各种生物都是协同进化的结果,则都对生物多样性有积极意义,D正确。
故选B。
6. 青霉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由青霉菌分泌。科学家发现青霉菌在葡萄糖含量较低时会分泌青霉素杀死其他细菌,以保证自身生存所需的能量供应。下列关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青霉素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青霉素具有杀菌作用,发酵罐无需严格灭菌
B. 选育出的高产青霉菌菌株可直接用于大型发酵
C. 降低发酵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有利于青霉菌增殖
D. 发酵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温度、pH和溶解氧等培养条件
【答案】D
【解析】
【分析】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种子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生物分离工程)等方面。
【详解】A、由于杂菌能分泌青霉素酶,从而分解青霉素,为防止杂菌生长,故发酵罐需要严格灭菌,A错误;
B、青霉素高产菌种是诱变育种产生的,选育出的高产菌种需经扩大培养和纯化后,确保能增加自身的浓度和纯度,才可以接种到发酵罐,以保证发酵效率的提高,B错误;
C、在提供相同含量的碳源情况下,葡萄糖溶液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较多,会导致细胞失水,所以发酵液中的碳源不宜使用葡萄糖;而乳糖是二糖,可被水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是青霉菌生长的最佳碳源,可以被青霉菌缓慢利用而维持青霉素分泌的有利条件,C错误;
D、青霉菌属于需氧生物,且微生物发酵过程,所以在发酵罐内发酵需严格控制溶解氧、温度、PH等条件,D正确。
故选D。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人体酒精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肝细胞的光面内质网有分解酒精的作用,酒精经一系列脱氢氧化生成乙酸,乙酸可直接进入线粒体参与需氧呼吸(有氧呼吸)的Ⅱ、Ⅲ阶段,从而彻底氧化分解。酒后驾驶是危害交通安全的危险行为,对酒后驾驶人员可采用吹气式检测仪快速筛查。某种吹气式检测仪内芯是含有重铬酸钾的硅胶柱,通过变色反应可初步判定是否饮酒。
过度酗酒可引发肝硬化,甚至肝癌。肝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失去接触抑制、体内转移和多核等特征。癌细胞代谢也出现异常,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从内环境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厌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ATP的现象,称为“瓦堡效应”。
7. 下列关于酒精在肝细胞内代谢和酒后驾驶检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酒精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被动转运
B. 肝细胞的光面内质网上有分解酒精的酶
C. 乙酸在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
D. 呼气检测时,若含重铬酸钾的硅胶呈现橙色,则可初步判定酒后驾驶行为
8. 下列关于肝癌细胞某些特征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癌细胞具有变形运动能力可能与细胞骨架完全缺失有关
B. 癌细胞多核现象可能是因为核分裂与胞质分裂不同步所致
C. 癌细胞无限增殖的原因可能与“端粒DNA”长度变化有关
D. 癌细胞失去接触抑制的原因可能与质膜表面某些糖蛋白功能缺失有关
9. 肝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和③都能产生少量的ATP
B. 过程②会消耗①过程产生的NADH
C. 过程③产生的NAD+对①过程具有抑制作用
D. “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消耗的葡萄糖越多,释放的能量越少
【答案】7. D 8. A 9. B
【解析】
【分析】酸性重铬酸钾遇酒精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被动转运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7题详解】
A、酒精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转运,A正确;
B、根据题干“肝细胞的光面内质网有分解酒精的作用”可推知肝细胞的光面内质网上有分解酒精的酶,B正确;
C、根据题干“乙酸可直接进入线粒体参与需氧呼吸(有氧呼吸)的Ⅱ、Ⅲ阶段”可推知乙酸在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C正确;
D、呼气检测时,若含重铬酸钾的硅胶呈现灰绿色,则可初步判定酒后驾驶行为,D错误。
故选D。
【8题详解】
A、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有关,A错误;
B、癌细胞的核分裂与胞质分裂不同步会导致多核现象,B正确;
C、正常体细胞中“端粒DNA”长度在每次细胞分裂后都会缩短一截,当短到一定程度时,端粒DNA序列会受到损伤,使细胞开始衰老,因此癌细胞无限增殖的原因可能与“端粒DNA”长度变化有关,C正确;
D、癌细胞质膜表面某些糖蛋白功能缺失导致失去了黏着性,进而使癌细胞失去接触抑制,D正确。
故选A。
【9题详解】
A、图中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能产生少量的ATP,③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ATP,A错误;
B、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NAD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因此过程②会消耗①过程产生的NADH,B正确;
C、过程①需要消耗NAD+,因此过程③产生的NAD+对①过程具有促进作用,C错误;
D、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厌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ATP的现象,称为“瓦堡效应”,产生同样的能量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较多,因此“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比正常细胞消耗的葡萄糖多,D错误。
故选B。
10. 果蝇的野生型眼色是红眼,摩尔根偶然发现了一只突变白眼雄果蝇。研究者以该白眼果蝇为父本进行了以下实验:
亲本
F1
F2
雌性
野生型
红眼
红眼
雄性
白眼
红眼
红眼:白眼=1:1
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观察子代表型,可支持“白眼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存在相关基因”的是( )
A. F1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 B. F1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
C. 亲本中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 D. 野生型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亲本红眼(雌)×白眼(雄)→后代均为红眼,说明白眼相对于红眼是隐性性状;F1中红眼(雌)×F1红眼(雄)→后代雌雄眼色表现型不同,说明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且雌雄果蝇都有该性状,说明控制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设控制眼色的基因用W/w表示。
【详解】A、F1红眼雌果蝇(XWXw)与白眼雄果蝇(XwY或XwYw)杂交,F2中无论雌性和雄性均出现红眼和白眼,故不支持“白眼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存在相关基因”,A错误;
B、F1红眼雄果蝇(基因型可能为XWYw或XWY)与白眼雌果蝇(XwXw)杂交,则F2中雌性全为红眼,雄性全为白眼,故不支持“白眼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存在相关基因”,B错误;
C、亲本中白眼雄果蝇(XwYw或XwY))与白眼雌果蝇(XwXw)杂交,后代全为白眼,不支持“白眼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存在相关基因”,C错误;
D、野生型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XwXw)杂交,若F2雄性全为白眼,雌性全为红眼,则支持“白眼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存在相关基因”,若F2全为红眼,则支持“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故野生型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通过观察子代表型,可支持“白眼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存在相关基因”,D正确。
故选D。
11. 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在生物工程中被广泛使用。下列技术中没有酶的应用的是( )
A. 制备植物细胞原生质体 B. PCR扩增DNA C. 早期囊胚的胚胎分割 D. 贴壁生长的动物细胞的解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1、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分、4等分或8等分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胚或多胚的技术。
2、细胞工程中,经常用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来水解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而得到单细胞,以获取游离的单细胞悬液。制备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可用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
【详解】A、制备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可以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解细胞壁,A不符合题意;
B、PCR扩增DNA需要耐高温的DNA聚合酶,B不符合题意;
C、用机械方法将早期囊胚进行胚胎分割,不能通过酶解法实现,C符合题意;
D、贴壁生长细胞系的解离可以使用胰蛋白酶将细胞分散开,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下图是患丛枝病的泡桐,多种病原体侵染都能引发此病。丛枝病表现为侧芽过度发育,形成了不正常的生长和分枝状况(如图)。下列关于丛枝病成因的分析中,合理的是( )
A. 病原体侵染顶芽,顶芽生长素合成减少,顶端优势被加强
B. 病原体侵染顶芽,顶芽生长素合成增加,抑制侧芽乙烯合成
C. 病原体侵染侧芽,刺激侧芽产生较多细胞分裂素
D. 病原体侵染侧芽,刺激侧芽产生更多脱落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的发育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去掉顶芽后,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来源暂时受阻,浓度降低,于是抑制就被解除,侧芽萌动、加快生长。
【详解】A、顶端优势是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侧芽生长,病原体侵染顶芽,顶芽生长素合成减少,顶端优势被解除,A错误;
B、病原体若侵染顶芽,顶芽生长素合成减少,B错误;
C、病原体侵染侧芽,刺激侧芽产生较多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可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的生长,C正确;
D、病原体侵染侧芽,脱落酸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若侧芽产生更多脱落酸,应生长发育受抑制,与题目不符,D错误。
故选C。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下图是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高产奶牛的流程图,①~⑤表示相应操作。
13. 下列关于早期胚胎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常对雌牛甲进行超数排卵处理
B. 过程②获取的体细胞可以是成熟的红细胞
C. 过程③获得的重组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
D. 过程④需要构建抑制细胞分化的培养体系
14. 下列关于胚胎移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进行过程⑤前,需对早期胚胎进行性别筛选
B. 进行过程⑤时,雌牛丙需处于合适的发情状态
C. 雌牛甲、乙、丙都必须是同种高产奶牛
D. 雌牛丁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卵母细胞
【答案】13 A 14. B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指的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动物个体;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原理是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动物细胞核移植可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
【13题详解】
A、为提高良种奶牛的繁殖能力,在获取卵母细胞之前需用促性腺激素对奶牛进行超数排卵处理,A正确;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不能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B错误;
C、过程③获得的重组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
D、过程④需要构建促进细胞分化的培养体系,D错误。
故选A。
【14题详解】
A、早期胚胎的染色体来自雌牛乙,一定是雌性,不需要进行性别筛选,A错误;
B、为了保证早期胚胎的正常发育,在胚胎移植前需对受体母牛丙进行同期发情处理,B正确;
C、甲、丙都不一定是同种高产奶牛,C错误;
D、雌牛丁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雌牛乙的体细胞,D错误。
故选B。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会引起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一种病原体。其结构组成包括一条RNA单链、多种结构蛋白质和脂类膜(如图)。与基因组RNA互补的RNA才能作为mRNA。近日发现该病毒的一种非结构蛋白(NS1蛋白),在宿主细胞质合成后能进入宿主细胞核,改变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来破坏细胞的抗病毒作用,但不参与子代病毒的构建。
15. 下列关于该病毒基因组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组RNA的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
B. 基因组RNA在宿主细胞内经翻译合成mRNA
C. 以基因组RNA为模板合成mRNA,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
D. 基因组RNA编码NS1蛋白,NS1蛋白在宿主细胞内合成
16. 针对RSV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灭活疫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多次注射该疫苗,人体可以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
B. 将该灭活疫苗注入人体,机体无法产生游离的抗NS1抗体
C. 巨噬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其表面将具有多种抗原-MHC复合体
D. 某个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含有多种抗原-MHC受体
17. 下列关于病毒演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病毒NS1蛋白功能的进化是人体免疫系统对RSV病毒长期选择的结果
B. RSV的致病性越强,越有利于病毒在人群中传播
C. 若RSV病毒种群锐减,则可能导致病毒遗传多样性下降
D. 遗传漂变产生的演化,不一定更适应环境
【答案】15. D 16. D 17. B
【解析】
【分析】1、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
2、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
【15题详解】
A、基因组RNA是一条单链,嘌呤碱基数不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数,A错误;
B、基因组RNA互补的RNA才能作为mRNA,因此基因组RNA在宿主细胞内经RNA复制合成mRNA,才能翻译出蛋白质,B错误;
C、以基因组RNA为模板合成mRNA,需要RNA复制酶催化,C错误;
D、基因组RNA编码NS1蛋白,NS1蛋白在宿主细胞内核糖体上合成,D正确。
故选D。
【16题详解】
A、多次注射该疫苗,可以引发人体二次免疫应答,产生更多记忆细胞,A正确;
B、NS1蛋白不参与子代病毒的构建,因此灭活疫苗上无NS1蛋白,因此机体无法产生游离的抗NS1抗体 ,B正确;
C、该病毒有多种结构蛋白,因此巨噬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其表面将具有多种抗原-MHC复合体,C正确;
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特异性,一个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含有一种抗原-MHC受体,D错误。
故选D。
【17题详解】
A、病毒NS1蛋白功能的进化是人体免疫系统对RSV病毒长期选择的结果,A正确;
B、RSV的致病性过强,可能导致宿主死亡,不一定有利于病毒在人群中传播,B错误;
C、若RSV病毒种群锐减,部分基因会随病毒的消失而消失,导致病毒遗传多样性下降,C正确;
D、遗传漂变产生的演化,具有不定向性,不一定更适应环境,D正确。
故选B。
18. 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着丝粒与两边纺锤丝相连且两侧牵引力处于平衡状态,是触发染色体分离的前提;纺锤体形成后,在赤道面位置形成环沟,环沟位置的确定是进入胞质分裂的标志。秋水仙素抑制微管蛋白组装,使微管结构解体,抑制纺锤体形成,但秋水仙素不会影响染色体高度螺旋化过程。若对离体培养的肝癌细胞施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可使处于增殖周期中的肝癌细胞停留在分裂期的( )
A. 前期 B. 中期 C. 后期 D. 末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分为分裂间期与分裂期两个阶段。
2、有丝分裂特点:①间期:G1期进行有关RNA和蛋白质的合成;S期进行DNA的复制;G2期进行有关和蛋白质的合成。②前期: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染色体散乱分布。③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④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⑤末期:核膜、核仁重现,染色体、纺锤体消失,细胞一分为二。
【详解】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着丝粒与两边纺锤丝相连且两侧牵引力处于平衡状态,是触发染色体分离的前提;纺锤体形成后,在赤道面位置形成环沟,环沟位置的确定是进入胞质分裂的标志。所以若对离体培养的肝癌细胞施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纺锤体不能形成,在赤道面位置不能形成环沟,细胞不能进入胞质分裂,而被停留在分裂期的中期,B正确。
故选B。
19. 若1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细胞分裂产生1000个精子,其中50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B,假设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A与基因B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B. 有5%的初级精母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
C. 染色体交叉互换中必然发生染色体的断裂
D. 在整个过程中DNA聚合酶与基因A所在模板链结合18次
【答案】C
【解析】
【分析】1、非等位基因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存在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2、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详解】A、如果基因A与基因B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那么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B的数量为250个,即使发生交叉互换,也不会减少到50个,所以基因A与基因B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A错误;
B、基因A与基因B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且a与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1个发生交叉互换的初级精母细胞才能产生AB、Ab、aB、ab四个精子,50个初级精母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250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1000个精子,发生交叉互换的初级精母细胞占比为50/250=20%,B错误;
C、交叉互换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片段,必然发生染色体的断裂,C正确;
D、在整个过程中DNA复制次数远远超过18次,DNA聚合酶与基因A所在模板链结合远大于18次,D错误。
故选C。
20. 某对等位基因的多种突变可导致某种遗传病。甲、乙两个家系中的患病情况及该遗传病相关基因测序的结果如图,图中只显示有突变基因个体的部分序列(其他未显示序列正常)。甲、乙家系中两患者的外祖父均表现正常,且两个家系中所有个体染色体结构和数量均正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根据家系甲及其测序结果,无法判断致病基因是否为隐性
B. 根据家系乙及其测序结果,可以确认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
C. 家系甲II-1和家系乙II-2的基因型不相同
D. 若不考虑其他突变,家系甲II-1和家系乙II-1结婚,则女儿的患病概率为1/2
【答案】D
【解析】
【分析】1、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种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又称性连锁遗传。
【详解】A、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II-1患病,也可能是父母遗传给II-1的,所以根据家系甲及其测序结果,无法判断致病基因是否为隐性,A正确;
B、图中只显示有突变基因个体部分序列(其他未显示序列正常),据图可知家系乙的Ⅰ-1不含有致病基因,Ⅰ-2含有异常基因但是不患病,据此可判断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B正确;
C、据图可知两个家系中发生突变的基因序列不同,所以家系甲II-1和家系乙II-2的基因型不相同,C正确;
D、由于不知道家系甲中的遗传病是显性还是隐性,所以家系甲II-1和家系乙II-1结婚,则女儿的患病概率无法计算,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1. 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保护长江江豚,设立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等进行保护。铜陵保护区水域属于长江支流水系,以水闸控制保护区水域与自然水域的连通。保护区水域中存在少量淡水鱼,近年来因为生活污水流入量逐年增加,导致藻类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局部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回答下列问题:
(1)保护区水域中藻类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水藻大量繁殖会抑制水域中沉水植物的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
(2)长江江豚食用多种淡水鱼,捕食前常会追逐和驱赶鱼群。近几年,保护区水域富营养化现象逐渐加重,淡水鱼的环境容纳量_______,因而投放人工饲料的比例逐渐增加。与投放人工饲料相比,投放大量淡水鱼鱼苗,都可以给江豚提供_______,还有利于江豚_______,提高江豚放生后的存活率。
(3)保护区对所有饲养的江豚个体建立“家谱”档案,并在江豚繁殖期与其他保护区进行个体交换,目的是避免江豚_______________导致种群衰退。
【答案】(1) ①. 太阳能 ②. 水藻过多遮挡阳光,降低了沉水植物的光合强度
(2) ①. 降低 ②. 食物 ③. 保持捕食习性
(3)近亲繁殖
【解析】
【分析】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藻类属于生产者,需要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食物、空间、种间关系等都将影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
【小问1详解】
藻类含有光合色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太阳能;水藻大量繁殖会抑制水域中沉水植物的生长,原因是水藻过多遮挡阳光,降低了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小问2详解】
淡水鱼的生存环境被破坏,导致其环境容纳量降低;由于江豚捕食前会驱赶鱼群,食用多种淡水鱼,所以投放淡水鱼苗可以给江豚提供食物,还有利于江豚保持捕食习性,从而提高存活率。
【小问3详解】
通过不同区域江豚个体交换避免江豚近亲繁殖导致种群衰退。
22. 高粱等植物在演化过程中形成如图所示的生理机制。由于存在C4途径,这类植物被称为C4植物。水稻等植物不存在C4途径,仅通过叶肉细胞中的C3途径固定CO2,这类植物被称为C3植物。C4植物能利用叶肉细胞间隙中浓度极低的CO2,维管束鞘细胞中CO2浓度比叶肉细胞高10倍。
R酶既可以催化碳反应中CO2与C5糖结合,也可以催化C5糖与O2结合。C5糖与O2结合后形成一个C3酸和一个C2,这个C2随后进入线粒体被氧化为CO2,这个过程称为光呼吸。
回答下列问题:
(1)C4植物细胞中固定CO2的物质有__________。叶绿体中的C3糖除了可以转化为淀粉、蛋白质和脂质,还可能存在的两个去向是 ___________ 。
(2)在相同的高温、高光强度环境下,C4植物的光能转化为糖中化学能的效率比C3植物几乎高2倍,原因是P酶与CO2的亲合力________(填“大于”、“基本等于”或“小于”)R酶,再通过C4酸定向运输和转化,提高了维管束鞘细胞中CO2浓度,提高了光能转化效率。高浓度CO2在与O2竞争R酶的过程中占优势,抑制了_______过程;另一方面,高浓度CO2促进了碳反应的进行。
(3)在高热干旱的环境中,叶片中的脱落酸会升高,从而引起_____关闭,而C4植物还能保持一定的光合强度。C4植物在高热干旱的环境中仍能保持较高光合强度,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PEP和C5糖 ②. 再生为C5糖,转运到叶绿体外
(2) ①. 大于 ②. 光呼吸
(3) ①. 气孔 ②. C4植物存在C4途径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光反应物质变化为水的光解和ATP以及NADPH的合成,暗反应的物质变化为二氧化碳的固定和C3的还原。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PEP与CO2结合形成C4酸,C5糖与CO2结合形成C3酸,所以C4植物细胞中固定CO2的物质有PEP和C5糖。C3糖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再生C5糖,还有些C3糖运输到叶绿体外供线粒体利用。
【小问2详解】
在相同的高温、高光强度环境下,C4植物的光能转化为糖中化学能的效率比C3植物几乎高2倍,则说明P酶与CO2的亲合力大于R酶,能够将更多的CO2固定下来再通过C4酸定向运输和转化,提高了维管束鞘细胞中CO2浓度,提高了光能转化效率。据图可知,R酶同时也能催化C5与O2的反应过程,即光呼吸,若CO2的浓度上升,则可以在与O2竞争R酶的过程中占优势,抑制了光呼吸过程;另一方面,高浓度CO2促进了碳反应的进行,所以在高温、高光强度环境下,C4植物的光能转化为糖中化学能的效率比C3植物的高。
【小问3详解】
高温、光照强烈和干旱的条件下,叶片中的脱落酸会升高,绿色植物气孔会关闭,但C4植物细胞内的P酶与CO2的亲和力特别强,C4植物可以利用叶片内细胞间隙中含量很低的CO2进行光合作用,所以C4植物高热干旱的环境中仍能保持较高光合强度。
23. 某科研团队将抗虫基因 A导入某作物的野生型(SO)植株中,获得了具有抗虫性状的30个株系,其中:29个株系(S1-S29)的自交后代均为抗虫型,称为转基因纯合体;有1个株系(S30)情况特殊,称为转基因杂合体,该株系连续自交三代,每一代表型比例均接近抗虫型:野生型=2:1。
(1)若株系S1的基因型为AABB,其中B基因为植物生存所必需的基因,S1的相关基因分布可能为下列图示中的甲,则S30的相关基因分布可能为_____。用遗传图解表示S30的自交过程和结果_____。
(2)株系S2与株系S3杂交产生F1,F1自交获得F2,F2中抗虫型:野生型=15:1。株系S3和株系S4杂交产生F1,F1自交获得F2,F2全为抗虫型。若株系S2的基因组成如图,在图中所画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标出株系S3和S4中A基因的位置(若有多种可能性,标出A基因最少的一种可能性即可)_______ 。
(3)转基因育种一般需要8-12年,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时间相近。原因包括:_____导致纯化过程需较长时间;转基因植株的______性评估需较长时间。
【答案】(1) ①. 丙 ②.
(2) (3) ①. 作物内转入基因的数量和位置不确定 ②. 安全
【解析】
【分析】1、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类的愿望,将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在体外人工剪切并和载体重组后转入细胞内进行扩增,并表达产生所需蛋白质的技术。基因工程的工具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2、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生物安全主要是指转基因生物释放到环境中,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的风险和威胁。
【小问1详解】
29个株系(S1-S29)的自交后代均为抗虫型,称为转基因纯合体,则基因分布为甲或乙,(S30)情况特殊,称为转基因杂合体,该株系连续自交三代,每一代表型比例均接近抗虫型:野生型=2:1,说明有1/4的后代死亡,由于B基因为植物生存所必需的基因,说明亲本应该是B杂合,只有丙符合,丁的基因分布后代不会有死亡个体。S30的自交遗传图解如下:
【小问2详解】
株系S2与株系S3杂交产生F1,F1自交获得F2,F2中抗虫型:野生型=15:1,这是“9:3:3:1”的变式,这表明株系S2与株系中的抗虫基因A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则S3株系的A基因位置不能与S2相同。株系S3和株系S4杂交产生F1,F1自交获得F2,F2全为抗虫型,说明株系S3和株系S4中的抗虫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所以S3和S4中A基因的位置如图:
【小问3详解】
由于作物内转入基因的数量和位置不确定,将转基因作物纯合化的过程需要很长时间,同时由于转基因植株可能有安全性问题,所以转基因植株的安全评估需要很长时间,所以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时间相近。
24. 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产量关乎我国粮食安全。育种学家采用针刺法对水稻种子胚生长点进行转化处理,显著缩短了育种时间。技术路线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野生农杆菌具有利福平抗性,不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绝大部分细菌无利福平抗性。在筛选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过程中,需在固体平面培养基中添加利福平和卡那霉素,添加利福平的目的是_____,添加卡那霉素的目的是_____。培养48小时后,挑取单菌落,接种到_____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
(2)胚生长点细胞是胚芽中的细胞。用穿刺针蘸取经筛选获得的重组农杆菌菌液,对萌发初期的水稻种子胚生长点进行针刺转化操作。相对于传统的用水稻植株体细胞进行转化的方法,针刺转化法的优势是无需经历_____过程,胚可以直接发育成幼苗,缩短了培育时间。
(3)已知目的基因长度为754bp,采用 PCR结合电泳的方法检测叶肉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在提取 DNA 过程中需加入 EDTA,EDTA的作用是______,防止核DNA被酶解。对PCR产物进行电泳,结果异常,如图所示,可能的原因是PCR过程中的引物序列存在________的问题。
【答案】(1) ①. 去除杂菌 ②. 筛选含重组Ti质粒的农杆菌 ③. 液体 (2)脱分化和再分化
(3) ①. 抑制DNA酶活性 ②. 特异性不强
【解析】
【分析】如图所示,使用农杆菌转化法导入目的基因,用针刺法对水稻种子胚生长点进行转化处理,与传统植物组织培养相比无需经历脱分化和再分化从而缩短了培育时间。
【小问1详解】
野生农杆菌具有利福平抗性,不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绝大部分细菌无利福平抗性,所以添加利福平的目的是去除杂菌。添加卡那霉素的目的是筛选含重组Ti质粒的农杆菌。液体培养基可以增加菌种密度,故挑取单菌落,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
【小问2详解】
相对于传统的用水稻植株体细胞进行转化的方法,针刺转化法的优势是无需经历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胚可以直接发育成幼苗,缩短了培育时间。
【小问3详解】
在提取 DNA 过程中需加入 EDTA,可以防止核DNA被酶解,所以EDTA的作用是抑制DNA酶活性。对PCR产物进行电泳,结果异常,可能的原因是PCR过程中的引物序列存在特异性不强的问题。
25. 神经和肌肉组织都具有兴奋性,接受一定强度的电刺激可产生动作电位。持续一定时间刺激神经,能使神经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为研究阈强度与刺激时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
实验材料: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一套、电极装置、肌张力记录仪、任氏液、滴管、铁支架等。
注:电极装置能设置刺激强度和刺激时间,用于对神经提供电刺激;肌张力记录仪用于测定肌肉张力,肌肉张力越大,表明发生兴奋的肌纤维越多;任氏液是蛙的生理盐水。
完善实验思路并回答问题。
(1)实验思路:
①取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置于________中数分钟,待兴奋性稳定;
②连接标本、电极装置和肌张力记录仪等;
③对电极装置设置一定刺激强度和一定刺激时间,刺激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坐骨神经,观察肌张力记录仪中的波形变化;
④___________重复③,记录下每个刺激时间下的________。
(2)实验结果与结论:
实验得到的结论是:较小刺激强度可随着刺激时间延长而实现神经兴奋,并且存在最小刺激强度(称为基强度)和最短刺激时间要求。根据实验结论在下列坐标中绘制实验结果_____。
(3)分析与讨论:实验发现,在一定刺激时间下达到阈强度之后,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肌肉张力加大,分析原因是:坐骨神经由多根神经纤维组成,________随刺激强度的增大发生兴奋的神经纤维数量增加。
【答案】(1) ①. 任氏液 ②. 待兴奋性稳定后 ③. 阈强度
(2) (3)不同神经纤维的阈强度不同
【解析】
【分析】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小问1详解】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需要保持活性,液体环境为生理盐水,本题中任氏液是蛙的生理盐水。每次对电极装置设置一定刺激强度和一定刺激时间,然后记录下每次的阈强度。所以下一次设置数据前,需要待兴奋性稳定后进行,进而去探究阈强度与刺激时间的关系。
【小问2详解】
刺激强度越大,引起兴奋所需时间越短。反之,兴奋所需时间越长,则刺激强度越小,但是必须满足最小刺激强度。所以,实验结果绘制如下:
【小问3详解】
坐骨神经由多根神经纤维组成,不同神经纤维的阈强度不同随刺激强度的增大发生兴奋的神经纤维数量增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十校联盟2024届高三生物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
这是一份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2届高三生物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题组,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