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1页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2页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调测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
    A. 疫苗 B. 免疫球蛋白 C. 干扰素 D. 溶菌酶
    【答案】A
    【解析】
    【分析】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场所)如:骨髓、胸腺、脾、淋巴结;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细胞)如: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详解】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物质,如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抗体(免疫球蛋白,由浆细胞产生)、溶菌酶,而疫苗属于外源物质,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是能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物质,A正确。
    故选A。
    2. 内环境的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是人体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 正常情况下,抗体、氨基酸、神经递质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
    C. 正常机体在饥饿状态时,血浆流经肝脏细胞后,血糖的浓度会升高
    D. 运动员在比赛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都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答案】A
    【解析】
    【分析】1、人体的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
    2、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这种内环境的稳态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3、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细胞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二氧化碳、水分、尿素等。
    【详解】A、细胞质(基质)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A错误;
    B、正常情况下,抗体、氨基酸、神经递质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B正确;
    C、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血浆流经肝脏后肝糖原分解,血糖浓度会升高,C正确;
    D、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因此运动员在比赛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都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D正确。
    故选A。
    3. 下列有关人体神经系统基本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调节机体运动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
    B. 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位于小脑
    C. 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有脑神经和脊神经
    D.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答案】D
    【解析】
    【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详解】A、调节机体运动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在低级中枢脊髓,A正确;
    B、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B正确;
    C、脑神经和脊神经的一部分神经分布到心肌、腺体、内脏器官等处,支配各种内脏器官的活动,C正确;
    D、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D错误。
    故选D。
    4. 若在图甲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

    A. ②→①→②→③ B. ②→③→②→①
    C. ③→②→①→② D. ③→②→①
    【答案】A
    【解析】
    【分析】就题目分析可知:开始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探针两侧电位差相同,此时为图②所示,当刺激由右向左传导时,首先b点出现动作电位,a点为静息电位,电流表偏转情况为图①;紧接着b点恢复为静息电位,探针两侧电位相同,此时为图②所示;神经冲动继续向左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导到a点,a点出现动作电位,b点为静息电位,则为图③所示;之后a点恢复静息电位,探针两侧电位差相同,则为图②所示,所以整个过程的变化是②→①→②→③→②。
    【详解】据分析可知:
    当刺激传至b点前,a点和b点都为静息电位,电流表偏转情况为图②;当刺激由右向左传导时,b点首先出现动作电位,a点为静息电位,电流表偏转情况为图①;紧接着b点恢复为静息电位,探针两侧电位相同,此时为图②所示;神经冲动继续向左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导到a点,a点出现动作电位,b点为静息电位,则为图③所示;之后a点恢复静息电位,探针两侧电位差相同,则为图②所示,所以整个过程的变化是 ②→①→②→③→②,本题中A项描述了由最初静息状态到a点变为动作电位状态时所经历的电流表的偏转过程,故此应为②→①→②→③。
    故选A。
    5. 波森·詹森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用以检验达尔文父子的假说。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该实验能证明苗尖端是感光部位
    B. 苗尖端的确有一种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向下传递
    C. 该实验若在黑暗中进行也能得出结论
    D. 该实验不能证明苗尖端产生的能促进生长的物质是生长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化学物质能够透过明胶却不能透过云母。将一片明胶块或云母片分别插在苗尖端和其下部之间,观察幼苗的向光运动。结果发现,插有明胶块的苗发生向光弯曲现象,插有云母片的苗则不弯曲。由此证明,的确有一种化学物质由苗尖端向下传递。
    【详解】A、要证明苗尖端是感光部位,实验的自变量是尖端是否感光,与图示不符,A错误;
    B、通过詹森的实验证明了尖端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可以传递给下部,促进下部的生长,B正确;
    C、如果把单侧光改为黑暗进行实验,用明胶处理的幼苗直立生长,用云母处理的幼苗不生长,因此实验结果也能支持达尔文的“可能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的假说,C正确;
    D、该实验不能证明苗尖端产生的能促进生长的物质是生长素,D错误。
    故选A。
    6. 小麦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到大雨的天气,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可能的原因是( )
    A. 高温导致赤霉素降解 B. 高温导致脱落酸降解
    C. 降雨抑制乙烯合成 D. 降雨促进细胞分裂素合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五大类植物激素的作用:(1)乙烯:促进果实成熟;(2)细胞分裂素:引起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和促进芽的生长;(3)脱落酸:促进果实与叶的脱落;(4)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5)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细胞纵向伸长。
    【详解】A、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则高温促使赤霉素降解将不利于种子的发芽,A错误;
    B、脱落酸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或破坏)解除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故种子就易在穗发芽,B正确;
    C、乙烯促进果实成熟,不能促进种子萌发,C错误;
    D、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不能促进种子萌发,D错误。
    故选B。
    【点睛】
    7. 如图所示为人体内发生的某免疫过程,其中1~5代表细胞,a、b表示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免疫过程可杀灭体内癌细胞
    B. 细胞1一定含有MHC分子
    C. 物质a作用于细胞外的特定抗原
    D. 细胞5在特定刺激下可以迅速分泌物质b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细胞1是吞噬细胞,细胞2是T细胞,细胞3是B细胞,细胞4是浆细胞,细胞5是记忆细胞;物质a是淋巴因子,物质b是抗体,该免疫方式是体液免疫。
    【详解】A. 图中免疫过程是体液免疫,体液免疫主要目标是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杀灭体内癌细胞的主要依赖细胞免疫,A错误;
    B. 巨噬细胞吞噬入侵的病原体,病原体被消化,其上的抗原分子被降解成肽,然后与巨噬细胞的MHC蛋白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由图示可知,细胞1一定含有MHC分子,B正确;
    C. 物质a是淋巴因子,能增强免疫功能,但不能作用于细胞外的特定抗原,C错误;
    D. 细胞5在特定刺激下可以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物质b,D错误。
    8. 给小鼠口服一定量的某种激素溶液后,该小鼠出现活动量加大,体温升高、精神亢奋现象,所口服的激素最可能是( )
    A. 促甲状腺激素 B. 胰岛素
    C. 甲状腺激素 D. 生长激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1、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2、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
    【详解】ABD、促甲状腺激素是多肽、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是蛋白质,口服后会被分解失去活性,因此不能口服,ABD错误;
    C、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甲状腺激素过多能使小鼠出现活动量加大,体温升高、精神亢奋现象,是一种氨基酸衍生物,因此口服的激素最可能是甲状腺激素,C正确。
    故选C。
    9. 已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表面具有多种蛋白,其中S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其吸附并侵入细胞。人体对S蛋白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可与S蛋白结合,使病毒无法吸附到人体细胞表面而阻止感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体内可检测到病毒抗体但检测不到病毒核酸
    B. 新冠病毒疫苗注射后有效的标志是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C. 新冠灭活疫苗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灭活的病毒,其中含有S蛋白
    D. 首次注射新冠灭活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要增强免疫效果需再次接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

    2、细胞免疫过程:

    【详解】A、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即感染了新冠病毒但并没有表现出相应的发热、咳嗽等症状,其体内可检测到病毒抗体和病毒核酸,A错误;
    B、新冠病毒疫苗注射后,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当该病毒入侵时,能迅速作用于该病毒,属于主动免疫,能有效预防新冠病毒感染,B正确;
    C、分析题干信息“人体对S蛋白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可与S蛋白结合”,可知S蛋白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故新冠灭活疫苗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灭活的病毒,其中含有S蛋白,C正确;
    D、首次注射新冠灭活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二次免疫会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故要增强免疫效果需再次接种,D正确。
    故选A。
    10. 如图是胰岛素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的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若体内产生蛋白M抗体,可能会引发糖尿病
    B. 胰岛直接受神经支配,并不受垂体分泌激素的调节
    C. 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能够增加细胞膜上葡萄糖的载体数量
    D. 葡萄糖转运蛋白合成障碍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答案】D
    【解析】
    【分析】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导,促使细胞膜上GLUT4载体增多,该物质可知协助转运葡萄糖,从而加速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
    【详解】A、若体内产生蛋白M抗体,会导致蛋白M减少,细胞将不能接受胰岛素的信息,从而引发糖尿病,A正确;
    B、胰岛直接受下丘脑支配,并不受垂体分泌激素的调节,B正确;
    C、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能促进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能够增加细胞膜上葡萄糖的载体数量,增进葡萄糖的吸收能力,C正确;
    D、葡萄糖转运蛋白合成障碍者机体并不缺少胰岛素,所以通过注射胰岛素并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D错误。
    故选D。
    11. 如图表示甲状腺激素(T)的作用机理,R是甲状腺激素的受体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每个甲状腺激素分子含3个或4个碘原子
    B. 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在细胞核内合成
    C. 甲状腺激素与受体R结合后可通过影响转录发挥作用
    D. 图中的细胞可以是全身各组织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 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2、分析题图∶ 图示为甲状腺素的作用机理,其中T为甲状腺激素,R是甲状腺素的受体蛋白,①为转录过程,②为RNA出细胞核的过程,③为翻译过程。
    【详解】A、甲状腺分泌两种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T3比T4少一个碘原子,每个甲状腺激素分子含3个或4个碘原子,A正确;
    B、甲状腺素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B错误;
    C、分析题图可知,①为转录过程,②为RNA出细胞核过程,③为翻译过程,甲状腺素通过影响①转录发挥作用,C正确;
    D、甲状腺素的作用遍及全身所有的器官,因此靶细胞可以是全身各组织细胞,D正确。
    故选B。
    12. 在一神经纤维上接有一系列相同电表测其膜电位,神经纤维某一位点受刺激后的某一时刻,根据电表指针偏转情况作出神经纤维膜上各位点的电位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c点是受刺激的位点
    B. 各电表测得的是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
    C. 该图不能体现动作电位传导的不衰减性
    D. b点电表指针所处位置与d点的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a、c、e点表示静息电位;b点表示动作电位,此时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详解】A、据图可知,c点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c点后出现动作电位,推测c点可能是受刺激的位点,A正确;
    B、未受刺激时,各电表测得的数值为负数,而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故各电表测得的是神经纤维膜内的电位,B错误;
    C、该图中动作电位数值大小不变,不能说明其传导具有不衰减性,C正确;
    D、b点和d点的膜电位一致,所以b点电表指针所处位置与d点的相同,D正确。
    故选B。
    13. 下列关于HIV和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HIV病毒侵入人体后不会被淋巴细胞识别
    B. 艾滋病可以通过使用大剂量抗生素的方式治愈
    C. 前病毒是暂时留存于细胞内的HIV子代病毒
    D. HIV抗体检测阳性人员不一定是艾滋病患者
    【答案】D
    【解析】
    【分析】艾滋病是英文AIDS的译名,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一词的英文缩写,这是一种通过体液传播的疾病,它是由感染HIV所引起的。
    【详解】A、HIV病毒侵入人体后,会被淋巴细胞识别,大量的HIV病毒死亡,A错误;
    B、抗生素是针对细菌起作用,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使用大剂量抗生素不能治愈艾滋病,B错误;
    C、HIV是一种RNA病毒,进入细胞的RNA逆转录为DNA,整合到宿主细胞DNA中的DNA为前病毒,不是HIV子代病毒,C错误;
    D、HIV抗体阳性说明了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通常有一段潜伏期才发展成为病人,不一定是艾滋病患者,D正确。
    故选D。
    14. 赤霉素(GA)对水稻生长发育有重要调控作用,其信号转导途径如图所示,GA与GID1结合可以活化SCF。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也能促进细胞分裂
    B. 外施赤霉素对GA受体缺失突变体茎的伸长不起作用
    C. 水稻种子萌发时GID1的表达量可能会增加
    D. DELLA蛋白有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分析可知,赤霉素一旦与G1D1结合,就会启动G1D1与蛋白降解复合体SCF的相互作用而活化SCF,SCF可以降解信号转导网络中重要的枢纽DELLA蛋白,使GA能够促进茎伸长的反应。
    【详解】A、赤霉素可由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合成,可促进植物细胞分裂、茎的伸长、种子萌发,A正确;
    B、若无GA受体,施加外源赤霉素也不起作用,B正确;
    C、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萌发,故在水稻种子萌发时,赤霉素含量较多,G1D1的表达量可能会增加,C正确;
    D、DELLA蛋白对赤霉素诱导的基因表达具有抑制作用,故推测DELLA蛋白会抑制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15. 为探究不同质量浓度的2,4-D对绿豆发芽的影响,某实验小组用等量不同质量浓度的2,4-D溶液分别浸泡绿豆种子12 h,再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质量浓度为0.4 mg/L的2,4-D溶液既能促进芽的生长也能促进根的生长
    B. 2,4-D溶液既能促进根的生长,也能抑制根的生长
    C. 质量浓度为1 mg/L的2,4-D溶液是培养无根豆芽的最适浓度
    D. 2,4-D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功能,但不属于植物激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溶液浓度,因变量是绿豆发芽过程中根、芽的长度,2,4-D溶液为0作为空白对照,由题图可知,浓度为0~1.6mg•L-l的2,4-D溶液,都能促进芽生长,浓度1mg•L-l左右促进效果最好;2,4-D溶液为0.4mg•L-l,促进根生长,等于或大于0.7mg•L-l则抑制根生长。
    【详解】A、由题图可知,0.4mg·L-1的2,4-D溶液促进芽的生长(与对照组处理的芽长度相比),也能促进根生长(与对照组处理的根长度相比),A正确;
    B、由题图可知,2,4-D溶液为0.4mg•L-l时,促进根生长(与对照组相比,根长度更长),浓度等于或大于0.7mg•L-l时则抑制根生长(根的长度小于对照组),即2,4-D溶液既能促进根的生长,也能抑制根的生长,B正确;
    C、由图分析可知,2,4-D的浓度在1mg•L-1左右时效果最好,由于溶液浓度跨度较大,不能确定浓度为1mg•L-1时是培养无根豆芽的最适浓度,C错误;
    D、2,4-D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功能,不属于植物激素,D正确。
    故选C。
    16. 对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部是黏膜)进行某种处理后,不会引起胰液分泌的是(  )
    A. 切除小肠的神经,向小肠肠腔内注入稀盐酸
    B. 不切除小肠的神经,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
    C. 将黏膜、稀盐酸混合后制取的提取液注入狗的血液
    D. 将从胃腔得到的食糜注入已切除神经的小肠肠腔内
    【答案】B
    【解析】
    【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切除。斯他林和贝丽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详解】A、切除小肠的神经,向小肠肠腔内注入稀盐酸,稀盐酸刺激小肠黏膜细胞分泌促胰液素,从而促进胰腺分泌胰液,A错误;
    B、将盐酸直接注入狗的血液中,不会使动物分泌促胰液素,所以不会分泌胰液,B正确;
    C、盐酸刺激黏膜细胞分泌促胰液素,所以将黏膜、稀盐酸混合后制取的提取液注入狗的血液,促胰液素将刺激胰腺分泌胰液,C错误;
    D、胃腔得到的食糜中含有胃酸,可以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所以可以分泌胰液,D错误。
    故选B。
    17.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特征是种群有的,但个体没有的特征
    B. 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和分布型等都是种群的数量特征
    C. 某动物种群生殖期个体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D. 年龄金字塔图形中每块面积代表不同年龄组的个体数
    【答案】A
    【解析】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金字塔和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金字塔分为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详解】A、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种群特征是种群有的,但个体没有的特征,A正确;
    B、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等都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分布型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B错误;
    C、若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若不是,则不一定,C错误;
    D、年龄金字塔图形中每块面积代表不同年龄组的个体比例,不是个体数,D错误。
    故选A。
    18. 激素对靶细胞作用的实质是通过与相应受体结合,启动靶细胞内一系列信号转导程序,最终改变细胞的活动状态,引起细胞固有的生物效应。如图是雌性激素的调节机制。下列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

    A. 雌性激素受体在细胞内
    B. 雌性激素通过细胞膜不消耗ATP
    C. “雌性激素—受体”复合体能激活特定基因,表达有关遗传信息
    D. “雌性激素—受体”复合体作用于核内DNA需要穿过两层膜
    【答案】D
    【解析】
    【分析】雌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类,图中雌性激素可以进入靶细胞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相关基因的表达。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雌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A正确;
    B、雌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中的固醇类,其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正确;
    C、图中“雌性激素-受体”复合体能激活特定基因,表达有关遗传信息,C正确;
    D、“雌性激素-受体”复合体进入核内DNA是通过核孔完成的,不需要穿过膜,D错误。
    故选D。
    19. 我国很多诗人借物、借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些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自然现象,下列对这些诗词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句中体现了生物的领域行为
    B.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主要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一句中蕴含着两种生物有生态位重叠现象
    D.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的初生演替现象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指鸟类抢占地盘确定自己领域的现象,有利于其获得相对优渥的生存环境,减少同类或其他鸟类的干扰,体现了生物的领域行为,A正确;
    B、群落的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该诗句描述的是由近及远的因地形差异导致的景象,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B正确;
    C、草和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草盛,草多了,吸收的水、无机盐、阳光就多、还竞争生存的空间,影响豆苗的生长,因此“草盛豆苗稀”中蕴含着两种生物有生态位重叠现象,C正确;
    D、“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意思是无人经过的小路上草木长出来的样子,起始条件不为零,是一种次生演替,D错误。
    故选D。
    20. 很多植物的开花与昼夜长短有关。依据图示光间断实验的结果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能够对光周期产生反应与叶片中的光敏色素有关
    B. 实验结果表明控制短日照植物开花的因素可能是夜间长度
    C. 推测③不开花的原因可能是连续夜长达不到开花条件
    D. 根据实验推测⑥条件下的长日照植物一定不会开花
    【答案】D
    【解析】
    【分析】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植物体内除了光敏色素,还有感受蓝光的受体。可以认为,环境中的红光、蓝光,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详解】A、植物具有能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光敏色素是其中的一种,可以感受光的存在,A正确;
    B、比较①②③三组实验的结果可知,②开花③不开花,可能是因为②能满足短日照植物所需的连续夜间长度,B正确;
    C、和②相比,③不开花是因为闪光导致连续夜长达不到开花条件,C正确;
    D、根据实验结果不能推知长日照植物开花原因,可能是连续夜长低于临界暗期,也可能是总夜长达到临界暗期,D错误。
    故选D。
    21. 近年来,太湖积极实施湖区拆除养殖围网等措施,加快实现生态养殖,设立增殖保护区、休闲渔业区,并将沿湖地区改造成湿地公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嘴白鹭(濒危物种)也在此现身。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公园建成初期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B. 采用标记重捕法来调查黄嘴白鹭的种群数量
    C. 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维持种群良好的年龄结构
    D. 围网养殖会导致种群间基因交流减少,生物之间产生生殖隔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
    【详解】A、公园建成初期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的垂直结构不明显,但并不是没有形成垂直结构,A错误;
    B、黄嘴白鹭属于濒危物种,数量较少,可采用逐个计数法调查,B错误;
    C、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维持种群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C正确;
    D、围网养殖会导致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种群间基因交流减少,但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C。
    22. 种群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培养过程中,若某种水蚤种群密度与种群增长率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蚤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形
    B. 若在水蚤种群密度为 32 个/cm3时进行培养,其种群的增长率会为负值
    C. 单位时间内水蚤种群的增加量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D. 水蚤的出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而降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群增长率不断降低;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在有限的环境中,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导致环境阻力增加,出生率会逐渐减小,而死亡率逐渐增加,可见种群增长率一直减小。
    【详解】AD、种群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据图可知,某种水蚤的增长率在下降,都大于0,说明水蚤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形,在有限的环境中,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导致环境阻力增加,出生率会逐渐减小,而死亡率逐渐增加,AD正确;
    B、水蚤种群密度为24个/cm3时,种群增长率为零,此时种群数量最多,若在水蚤种群密度为 32 个/cm3时进行培养,种群数量会下降,其种群的增长率会为负值,B正确;
    C、单位时间内水蚤种群的增加量是种群增长速率,图中只能说明水蚤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降低,C错误。
    故选C。
    23. 北极旅鼠繁殖力极强,但当其数量激增到一定值时会迅速减少。科学家对某一时间范围内苔草(旅鼠食物)、旅鼠及北极狐(旅鼠天敌)的数量变化进行调查(结果如图);同时还发现旅鼠种群密度过大时,雌鼠会出现排卵功能减退、泌乳受抑制、对仔鼠照顾不良等生理变化。据此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密度过大时雌鼠的生理变化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B. 密度过大引起旅鼠生理变化会导致环境容纳量减小
    C. 旅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波动的特点
    D. 标志重捕法调查旅鼠种群密度,部分标记个体迁出使结果偏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中北极狐(旅鼠的天敌)、苔草(旅鼠食物)、旅鼠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当旅鼠增多,苔草减少,北极狐增多,北极狐增多,又导致旅鼠下降,从而导致苔草增多,说明这三者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从而维持稳定。
    【详解】A、旅鼠种群密度过大时,雌鼠会出现排卵功能减退、泌乳受抑制、对仔鼠照顾不良等生理变化,进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A正确;
    B、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该值的大小由环境条件决定,生理变化会不会影响环境容纳量,B错误;
    C、由图可知,旅鼠的数量变化为随着苔草的增加而增加进而使得北极狐增加,北极狐的增加又会使得旅鼠数量减少,旅鼠的减少又会使得苔草增加,三者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从而使得三者的数量均呈现周期性的波动,C正确;
    D、部分标记个体迁出会导致第二次捕捉时捉到的带标记的个体减少,从而使计算出来的种群数量比实际值偏高,故种群密度也比实际值偏高,D正确。
    故选B。
    24. 甲、乙、丙、丁四种群落类型的代表动植物分布情况如下表:





    代表动物
    野牛
    北极狐
    树懒
    袋鼠
    代表植物
    贝加尔针茅
    苔藓、地衣
    可可树
    仙人掌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甲以生长期较短的草本植物占优势,其中鸟类大多为冬候鸟
    B. 乙中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其中昆虫种类少但数量较多
    C. 丙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基因库”,其中生活着大量树栖动物
    D. 丁中植被极度稀疏,其中大多数动物昼伏夜出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表格分析:甲表示草原,乙表示冻原,丙表示热带雨林,丁表示沙漠。
    【详解】A、贝加尔针茅是多年生密丛草本植物,野牛是草原代表动物,甲是草原,以生长期较长的草本植物占优势,其中鸟类大多为冬候鸟,A错误;
    B、乙中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狐,代表植物是苔藓、地衣,所以乙表示冻原,其中昆虫种类少但数量较多,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B正确;
    C、丙中的代表动物是树懒,代表植物是可可树,可知丙表示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基因库”,其中生活着大量树栖动物,C正确;
    D、丁中代表动物是袋鼠,代表植物是仙人掌,所以丁代表荒漠,植被极度稀疏,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所以其中大多数动物昼伏夜出,D正确。
    故选A。
    25. 下列关于种群增长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果蝇研究“S”形增长,需饲养在瓶内并喂食酵母菌
    B. 逻辑斯谛增长的种群,到K值时一定会在K值上下波动
    C. 在资源无限、空间无限的条件下,种群就会呈指数增长
    D. 在指数增长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是不变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J”形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形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
    【详解】A、用果蝇研究“S”形增长,需饲养在瓶内并喂食酵母菌,即提供营养物质,空间有限,A正确;
    B、逻辑斯谛增长的种群,到K值时一般会在K值上下波动,但如果外界环境变化很大很可能会下降,B错误;
    C、资源无限、空间无限,还需要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条件下才会呈指数增长,C错误;
    D、在指数增长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是越来越大,增长率是不变的,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26. 生物入侵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入侵种一般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繁殖力和扩散能力,而且在入侵地缺乏天敌,因而生长迅速,导致本地物种衰退甚至消失。福寿螺于1981年引入中国,现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其活动范围比本地土田螺更大,在大多数水稻田及淡水流域都能看到,因取食水稻等植物而破坏极大。
    (1)入侵种爆发时,种群增长曲线往往呈__________增长,从环境因素考虑,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入侵种的爆发通常会使入侵地的物种多样性降低,群落发生__________演替。
    (2)水稻田中水稻长势相同,因此水稻田群落_________(填“是”或“否”)存在垂直结构。稻田群落与周围山地群落中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可反应其物种的__________不同,调查过程中体型较小的动物可使用_________装置进行分离。
    (3)野外调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由于福寿螺与本地田螺存在___________部分重叠,对本地田螺例如中华田螺的生存造成严重危害。在对福寿螺的治理上,除了常规的农药防治外,还可以在某些年进行旱地植物的轮种。旱地环境可有效降低福寿螺种群的__________,降低福寿螺的出生率并提高死亡率从而降低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J”形(指数) ②. 食物充足、空间充裕、没有敌害等 ③. 次生
    (2) ①. 是 ②. 丰富度 ③. 干漏斗分离
    (3) ①. 样方法 ②. 生态位 ③. 环境容纳量 ④. 种群密度
    【解析】
    【分析】演替可以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小问1详解】
    大量引入入侵种很可能会导致生物入侵,危及当地生物的生存,使生物多样性降低,该过程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于入侵种进的环境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因此入侵种爆发时,种群增长曲线往往呈"J"型增长。
    【小问2详解】
    任何一个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丰富度是物种数目的多少,稻田群落与周围山地群落中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可反应其物种的丰富度不同,调查过程中体型较大的生物可以直接用镊子夹出来,体型较小的动物可使用干漏斗分离装置进行分离。
    【小问3详解】
    由于福寿螺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故调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由于福寿螺与本地田螺存在生态位部分重叠,对本地田螺例如中华田螺的生存造成严重危害。旱地环境改变了福寿螺原有的生存环境,致使其生存的环境空间和资源较为贫瘠,从而降低福寿螺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降低福寿螺的出生率并提高死亡率从而降低种群密度。
    27. 记忆最初在海马体(大脑皮层的一个区域)中形成,然后转移到其他大脑区域进行长期存储。海马体中可塑性突触的形成、巩固和消除对记忆起着关键作用。据图回答:

    (1)学习与记忆产生过程中,在反射弧中兴奋沿神经纤维___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传导,至轴突末端时,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海马体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2)研究发现,重复刺激海马体突触前神经元时,位于树突上的突触后膜内发生了肌动蛋白的重构,即从稳定的肌动蛋白变成______________,然后又形成稳定的肌动蛋白,同时增加了突触后膜上相应___________的数量,从而建立神经元之间稳定的增强联系,形成记忆。
    (3)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在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现象可能的机制。

    ①如图所示,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谷氨酸,其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有_____种,其中A受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
    ②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以_____________方式进入细胞内,并与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使C酶的_____________结构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
    ③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A)对小鼠H区传入神经纤维施加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A受体的总量无明显变化,细胞膜上A受体的数量_________,该结果为图中的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B)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 )。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 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答案】(1) ①. 单向 ②. 离子通透性改变
    (2) ①. 游离的肌动蛋白 ②. 神经递质受体
    (3) ①. 2 ②. 与神经递质结合且是一种Na+通道蛋白 ③. 由正电位变负电位 ④. 易化扩散##协助扩散 ⑤. 钙调蛋白 ⑥. 空间 ⑦. 增加 ⑧. II ⑨. CB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轴突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之融合后,释放神经递质→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小问1详解】
    根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可知学习与记忆产生过程中,在反射弧中兴奋沿神经纤维单向传导;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引起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从而改变突触后膜(海马体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记忆形成过程中,突触后神经元中的稳定的肌动蛋白变成游离的肌动蛋白,游离的肌动蛋白又形成稳定的肌动蛋白,即发生了稳定的肌动蛋白的重构。同时增加了突触后膜上相应神经递质受体的数量,从而建立神经元之间稳定的增强联系,形成记忆。
    【小问3详解】
    ①如图所示,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谷氨酸,其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有2种,分别是A受体和B受体,其中,A受体接受谷氨酸的信号后引起Na+内流,说明A受体可以与神经递质结合且是一种Na+通道蛋白,引起突触后膜形成动作电位,则此时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负电位。
    ②据图分析,传入神经末梢的膜属于突触前膜,其释放的谷氨酸属于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A受体结合后,促进了钠离子内流,从而激活了N受体,钙离子由高浓度向细胞膜内运输,该过程提供了通道蛋白,不消耗能量,为易化扩散(协助扩散)。钙离子与钙调蛋白结合后,使得没有活性的C酶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球形变成多边形),从而使得C酶被激活。
    ③(A)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加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说明H区神经细胞内的A受体结合到细胞膜上,该结果为图中的Ⅱ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B)依题意可知:实验的目的是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自变量为短肽,导入实验组的短肽含有磷酸化位点,导入对照组的短肽不含有磷酸化位点,因此实验组所用短肽应与T的氨基酸数目相同序列相同,对照组所用短肽应与T的氨基酸数目相同序列相反,分别与CB选项的内容相对应。
    28. 为研究乙烯和生长素影响植物根生长的机理,研究者以拟南芥幼苗为材料进行实验.
    (1)乙烯和生长素都要通过与____________结合,将____________传递给靶细胞,从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2)在研究中发现,生长素在拟南芥植株中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缺氧会严重阻碍这一过程,这说明生长素在棉花植株中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
    (3)实验一:研究者将拟南芥幼苗放在含不同浓度的ACC(乙烯前体,分解后产生乙烯)、IAA(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培养,________幼苗根伸长区细胞长度,结果如下表。
    组别
    植物激系及处理浓度(μM)
    根伸长区细胞长度(um)
    1
    对照
    175.1
    2
    0.20ACC
    108.1
    3
    0.05IAA
    91.1
    4
    0.20ACC+0.051AA
    44.2
    实验结果说明乙烯和生长素都能够______根生长,与单独处理相比较,两者共同作用时____________。
    (4)实验二:将拟南芥幼苗分别放在含有不同浓度ACC的培养液中培养,12小时后测定幼苗根中生长素的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据图分析,乙烯通过促进_______来影响根生长。
    ②研究者将幼苗放在含NPA(生长素极性运输阻断剂)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幼苗根伸长区细胞长度,结果无显著差异。由此分析,研究者的目的是探究乙烯是否通过影响_________来影响根生长。
    ③综合上述各实验的结果可推测,乙烯影响根生长的作用最可能是通过促进生长素的____________实现的。
    (5)研究者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细胞,得到如下表所示的结果,据此分析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____________。
    细胞物质含量比值
    处理前
    处理后
    DNA:RNA:蛋白质
    1:3:11
    1:5.4:21.7

    【答案】(1) ①. 受体 ②. 信息
    (2)主动转运 (3) ①. 测量并记录 ②. 抑制 ③. 抑制作用增强(或“抑制作用更显著”)
    (4) ①. 生长素含量增加 ②.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③. 合成
    (5)生长素类似物促进了细胞内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
    【解析】
    【分析】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 ,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
    【小问1详解】
    乙烯和生长素都是植物激素,发挥作用时要与细胞上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从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小问2详解】
    生长素在植株中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缺氧严重阻碍这一过程,缺氧会影响呼吸作用供能,这说明生长素的运输需要能量,所以生长素在植株中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转运。
    【小问3详解】
    研究乙烯影响植物根生长的机理,要将拟南芥幼苗放在含不同浓度的ACC(乙烯前体,分解后产生乙烯)、IAA(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培养,以幼苗根伸长区细胞长度为测量指标,因此要测量并记录幼苗根伸长区细胞长度。实验结果中,与对照组相比,单独处理的伸长区细胞长度较小,两者共同处理的最小,说明乙烯和生长素都能够抑制根生长,两者共同作用时抑制作用增强。
    【小问4详解】
    ①将拟南芥幼苗分别放在含有不同浓度ACC的培养液中培养后,和对照相比,ACC浓度越高,生长素的含量越高,说明乙烯通过促进生长素含量增加来影响根生长。
    ②将拟南芥幼苗放在含NPA(生长素极性运输阻断剂)的培养液中培养,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幼苗根伸长区细胞长度,实验中生长素极性运输阻断剂是自变量,结果说明幼苗根伸长区的细胞生长需要的生长素不是通过运输而来的,也说明研究者的目的是探究乙烯是否通过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来影响根生长。
    ③根据各实验的结果可推测,乙烯对根生长的作用最可能是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而不是通过生长素的运输实现的。
    【小问5详解】
    从题表中可以看出处理后RNA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相对于DNA含量都有所增加,说明生长素类似物促进了细胞内的转录过程,导致RNA含量增加,进而导致蛋白质含量增加。
    29. 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不仅会导致毛囊细胞数量减少引起脱发,也会导致黑色素细胞减少引起头发变白。利用黑色小鼠进行研究得出的相关调节机制如图所示。

    (1)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的体液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图中另一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
    (2)糖皮质激素能与成纤维细胞的__________(选项:A细胞膜受体 B.细胞内受体 C.两者都是)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随后与成纤维细胞某结构的特定区域结合,__________基因表达,从而调节靶细胞活动。
    (3)去甲肾上腺素在过程①和过程②分别作为_________、_________类物质起作用。
    (4)去甲肾上腺素主要通过过程②影响黑色素细胞干细胞,而过程①作用很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长期束缚会引起小鼠过度紧张、焦虑。为验证上述调节机制中长期束缚及肾上腺对黑毛小鼠体毛的影响,请你回答问题: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应分_____组。
    ②若对小鼠进行长期束缚,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分级调节 ②. 神经调节
    (2) ①. B ②. 抑制
    (3) ①. 激素 ②. 神经递质
    (4) ①. 两过程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方式不同(或 去甲肾上腺素 分别作为激素和神经递质起作用) ②. 两过程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不同
    (5) ①. 体毛数量(毛囊细胞数量)和体毛颜色(黑色素细胞数量) ②. 四 ③. 小鼠脱毛且变白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过度紧张焦虑刺激下丘脑分泌相应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相应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分泌糖皮质激素抑制成纤维细胞,通过一系列途经最终分化出的毛囊细胞减少。与此同时,过度紧张焦虑会刺激脑和脊髓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分泌去甲肾上腺素或传出神经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黑色素细胞干细胞,使其异常增殖分化,最终黑色素细胞减少。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下丘脑分泌相应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相应激素,在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分泌糖皮质激素,这过程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图中脑和脊髓也能通过传出神经作用到肾上腺,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
    【小问2详解】
    糖皮质激素化学本质为固醇类,很容易通透细胞膜,其受体位于细胞内,B正确。故选B。Cas6能促进毛囊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毛囊细胞,引起头发增多,过度紧张焦虑刺激会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毛囊细胞减少,因此推测糖皮质激素能抑制基因表达,从而调节靶细胞活动。
    【小问3详解】
    去甲肾上腺素既是一种激素,也是一种神经递质,在过程①中,去甲肾上腺素是传出神经先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在过程②中,去甲肾上腺素是由传出神经释放的一种神经递质。
    【小问4详解】
    过程②为传出神经直接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黑色素细胞干细胞,过程①是传出神经先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再作用于黑色素细胞干细胞,这两种方式中过程②的作用效果大于过程①,这可能原因有两过程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方式不同,过程②中去甲肾上腺素作为神经递质起作用,而过程①去甲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也可能是两过程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不同或两过程去甲肾上腺素运输到黑色素细胞干细胞的时间不同,过程②中去甲肾上腺素作用时间快,过程①中去甲肾上腺素作用时间慢。
    【小问5详解】
    观察黑毛小鼠的体毛即观察是否变白以及是否脱发,由图可知,过度紧张和焦虑会导致黑色素细胞减少,引起头发变白和导致毛囊细胞数量减少,引起脱发。为了验证长期束缚及肾上腺对黑毛小鼠体毛的影响,可取生理状况相同的黑色小鼠若干只,随机平均分为A、B、C、D四组,A组不作处理,B组切除肾上腺,C组束缚,D组切除肾上腺并束缚,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小鼠体毛数量(生长情况)和颜色的变化。即该实验因变量为体毛数量(毛囊细胞数量)和体毛颜色(黑色素细胞数量)。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A组小鼠的体毛无变化,B组小鼠的体毛增多,不变白,C组小鼠脱毛且变白,D组小鼠毛发增多(生长旺盛),变白。由此可见,长期束缚会引起小鼠过度紧张、焦虑导致脱发和白化现象,切除肾上腺有助于抑制脱毛的现象,但对白化减少影响不大。

    相关试卷

    浙江省丽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丽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舟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2月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舟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2月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6月学考适应性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6月学考适应性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起糖化作用的物质主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