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届广东省韶关市高考二模物理试题 试卷 3 次下载
- 2023届广东省韶关市高考二模化学试题 试卷 2 次下载
- 2023届广东省韶关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试卷 1 次下载
- 2023届广东省韶关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届广东省韶关市高考二模政治试题 试卷 2 次下载
2023届广东省韶关市高考二模生物试题
展开韶关市2023届高三综合测试(二)
生物学
一、选择题:
1. 1965年9月,我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由此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新时代。从生物组织中直接提取到化学合成再到利用基因工程菌生产胰岛素,生命科学的发展不断造福人类社会。下列有关胰岛素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可以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胰岛素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B. 人体细胞合成胰岛素原料来源于自身合成和其生活的内环境
C. 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要注意低温保存,不可直接口服
D. 选择大肠杆菌作工程菌产生的胰岛素与天然胰岛素的结构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并分泌过程:首先通过细胞内的核糖体形成氨基酸肽链,然后在糙面内质网内,肽链盘曲折叠构成蛋白质接着糙面内质网膜会形成一些小泡,里面包裹着蛋白质,小泡运输蛋白质到高尔基体,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之后,高尔基体膜形成一些小泡,包裹着蛋白质,运输到细胞膜处,小泡与细胞膜接触,蛋白质就分泌到细胞外了。
【详解】 A、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过程,A正确;
B、人体细胞合成胰岛素的原料是氨基酸,氨基酸来源于自身合成和其生活的内环境,B正确;
C、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要注意低温保存,胰岛素的蛋白质不可直接口服,C正确;
D、选择大肠杆菌是原核细胞,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不能对胰岛素的前体物质进行加工,所以大肠杆菌作工程菌产生的胰岛素与天然胰岛素的结构不相同,D错误。
故选D。
2. 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的褐花杓兰和西藏杓兰是一级濒危生物。典型的褐花杓兰花呈深紫色,典型的西藏杓兰花呈紫红色,两种兰花的分布有一定的交叉,在交叉分布区内,存在花色从浅红到深紫等一系列过渡类型。据此推测合理的是( )
A. 两种杓兰存在生殖隔离
B. 交叉分布区的杓兰存在协同进化
C. 保护杓兰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D. 过渡类型的出现是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详解】AB、由题意可知,在交叉分布区内,存在花色从浅红到深紫等一系列过渡类型,说明褐花杓兰和西藏杓兰在自然状态下仍可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两者不存在生殖隔离,仍属于同一物种,而协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AB错误;
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等,其中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C正确;
D、过渡类型的出现可能是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错误。
故选C。
3. 紫杉醇是一种从红豆杉的树皮中分离提纯的次生代谢产物,对肺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研究表明,紫杉醇通过抑制细胞内微管(纺锤体的结构成分)的解聚来抑制细胞分裂;然而,近来发现,紫杉醇还能诱导细胞产生多极化纺锤体而使染色体发生多级分离,进而导致细胞死亡。据此推断错误的是( )
A. 紫杉醇可特异性识别、并杀死人体内的癌细胞
B. 紫杉醇可导致人体内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异常
C. 紫杉醇会影响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D. 可尝试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工厂化生产紫杉醇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紫杉醇是一种细胞次生代谢产物,能通过抑制细胞内微管(纺锤体的结构成分)的解聚来抑制细胞分裂,还能诱导细胞产生多极化纺锤体而使染色体发生多级分离,进而导致细胞死亡,可见紫杉醇可能会导致细胞分裂时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紫杉醇是一种细胞次生代谢产物,通过影响纺锤体的功能影响细胞的正常分裂从而使之死亡,但不能特异性识别、并杀死人体内的癌细胞,A错误;
B、由题意可知紫杉醇能诱导细胞产生多极化纺锤体而使染色体发生多级分离,可导致人体内癌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异常,B正确;
C、有丝分裂后期在纺锤体的牵引下姐妹染色单体正常分离移向细胞两极,而紫杉醇影响纺锤体的正常功能进而可能影响细胞姐妹染色单体正常分离,C正确;
D、紫杉醇是一种从红豆杉的树皮中分离提纯的次生代谢产物,可尝试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工厂化培养大量细胞,再从中提取分离出紫杉醇,D正确。
故选A。
4. 存在于生物膜上的ATP酶复合体,能将H+从膜的一侧运输到另一侧,并催化ATP的形成(如图)。下列关于ATP酶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酶复合体是一种参与协助扩散的转运蛋白
B. ATP酶复合体可以降低合成ATP所需的活化能
C. 合成ATP的能量来源于细胞中原有ATP的水解
D. 线粒体内膜和类囊体薄膜上存在ATP酶复合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能产生ATP,ATP在细胞内的作用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合成酶和生物膜结合后,能协助H+顺浓度梯度运输,并促进ADP和Pi结合形成ATP。
【详解】A、结合题意和题图可知,ATP酶复合体能将H+从浓度高的的一侧运输到浓度低的一侧,说明图中H+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ATP酶复合体作为转运蛋白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A正确;
B、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因此ATP合成酶能降低ATP合成过程中所需的活化能,B正确;
C、H+顺浓度梯度跨膜的同时ATP酶复合体催化ATP合成,可见合成ATP所需能量直接来自H+顺浓度梯度运输释放的能量,C错误;
D、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和线粒体的内膜上都能合成ATP,因此都分布着ATP合成酶,D正确。
故选C。
5. 某学习小组对艾弗里的实验非常感兴趣,他们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破碎制成的细胞提取物分成5组,分别使用不同的物质处理后与含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观察长出的菌落类型,结果如下表。据此分析合理的是
组别
①
②
③
④
⑤
处理用的物质
蛋白酶
脂肪酶
RNA酶
DNA酶
活细菌破碎提取物
观察到的菌落类型
R型
有
有
有
有
有
S型
有
有
有
无
无
A. 该学习小组采用“加法原理”控制实验变量
B. ①②③说明蛋白质、脂肪、RNA是转化因子
C. 活细菌破碎提取物中含DNA酶等化学物质
D. 本实验依据细菌有无荚膜来区分菌落类型
【答案】C
【解析】
【分析】R型和S型肺炎链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 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可知,S型菌的DNA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详解】A、从控制自变量的角度分析,艾弗里的实验的基本思路是依据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在每个实验组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中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进而可以检测该物质的作用,A错误;
B、①②③说明用相应的酶分别去除蛋白质、脂肪、RNA后,仍能发生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过程,说明蛋白质、脂肪、RNA均不是转化因子,B错误;
C、第⑤组,将活细菌破碎提取物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未观察到S型菌落,说明活细菌破碎提取物中含DNA酶等,水解DNA,不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C正确;
D、本实验依据直接观察形成的菌落是否表现为光滑来区分菌落类型,肉眼无法观察到荚膜,D错误。
故选C。
6. 韶关乳源大桥镇是典型石灰岩地貌,自然环境恶劣。现通过生态工程的建设,移植填埋表土,种植油茶、果树、蔬菜、中草药,培养林菌,林下养殖林禽,打造森林景观的发展模式,不仅石漠化总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绿化了植被,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模式体现了自生、整体等生态学原理
B. 林下养殖林禽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
C. 油茶、药材合理搭配提高了群落对光等资源的利用率
D. 该生态工程的建设改变了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其目的是将生物群落内不同物种共生、物质与能量多级利用、环境自净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与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相结合,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如利用多层结构的森林生态系统增大吸收光能的面积、利用植物吸附和富集某些微量重金属等。
【详解】A、由题意可知,通过生态工程的建打造的森林景观的发展模式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置设,考虑了自然生态系统规律以及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体现了自生、整体等生态学原理,A正确;
B、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生态足迹越大,代表人类需求的资源越多,对环境的影响越大,而林下养殖林禽并未增加生态足迹,B错误;
C、油茶、药材合理搭配,增加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了群落对光等资源的利用率,C正确;
D、该生态工程的建设涉及人类活动,而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变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
故选B。
7. 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的水稻品种。现采集到普通水稻和耐盐碱水稻若干,由于标签损坏无法辨认类型,某生物兴趣小组使用0.3g·mL-1的KNO3溶液处理两组水稻根毛区细胞,结果如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I组水稻原生质体体积先减后增,是耐盐碱水稻
B. I组水稻细胞在BC段发生了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
C. 处理过程中,I组水稻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D. 耐盐碱水稻的选育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用0.3g·mL-1的KNO3溶液分别处理两组水稻细胞,Ⅱ组水稻原生质体的体积增加,说明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而I组水稻原生质体的体积先减小后增加,说明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复原。
【详解】AB、由图可知,I组AB段原生质体体积减小,发生质壁分离过程,BC段由于外界离子进入细胞引起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与I组相比,Ⅱ组水稻在0.3g·mL-1KNO3溶液中,细胞还有一定程度的吸水,说明其细胞液浓度比较大,Ⅱ组水稻是耐盐碱水稻,A错误,B正确;
C、处理过程中,I组水稻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细胞的吸水能力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C错误;
D、间接价值又叫生态功能,而耐盐碱水稻的选育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B。
8. 东汉时期,王充在《论衡》中写道:“嘉禾(一茎多穗)生于禾(一茎一穗)中,与禾异穗,谓之嘉禾”,可见古人对水稻的变异现象早有认识,下列有关“嘉禾”最合理的推测是( )
A. “嘉禾”的出现增加了物种多样性
B. “嘉禾”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
C. 水肥充足的稻田,“嘉禾”所占的比例非常高
D. “嘉禾”自交的后代定会出现一茎一穗和一茎多穗的性状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可遗传的变异类型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最易发生于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即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导致体细胞发生突变)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导致生殖细胞发生突变)。
【详解】A、“嘉禾”的出现增加了遗传种多样性,A错误;
B、“嘉禾”在形成配子的过程进行了减数分裂,此过程会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
C、“嘉禾”的出现可能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的结果,则水肥充足的稻田,对“嘉禾”所占的比例不影响,C错误;
D、“嘉禾”的变异类型不确定,则“嘉禾”自交的后代不一定会出现一茎一穗和一茎多穗的性状,D错误。
故选B。
9. 在观察玉米(2n=20)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中,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①的着丝粒已经分裂 B. 细胞②中有10个四分体
C. 细胞④中含2个染色体组 D. 细胞⑤含有10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细胞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细胞②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④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细胞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尚未分裂,A错误;
B、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已经完成分离,故细胞②中没有四分体,B错误;
CD、图中④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此时染色体移向两极,图中④⑤均含2个染色体组,C正确,D错误。
故选C。
10. 图a是某保护区海边潮间带不同龄级的红海榄个体数量,b是红海榄不同龄级的生存率和死亡率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表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B. a表明应重点加强对Ⅰ、Ⅱ龄级个体的保护
C. a、b表明该种群的密度将越来越大
D. a、b表明该种群的Ⅵ龄级的数量将越来越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包括稳定型、增长型和衰退型。
【详解】A、图a幼龄个体、中龄个体所占比例较高,高龄个体所占比例最低,表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可能为稳定型,A错误;
B、图a中幼龄个体中Ⅰ、Ⅱ龄级个体数偏低,推测Ⅰ、Ⅱ龄级个体生存能力较弱,应重点加强对Ⅰ、Ⅱ龄级个体的保护,B正确;
C、由图b可知,随着龄级增大,生存率下降,死亡率上升,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除死亡率外还有出生率等,故不能说明该种群的密度将越来越大,C错误;
D、图a显示从Ⅲ龄开始个体数量越来越少,图b显示Ⅵ龄级死亡率基本高达100%,表明该种群的Ⅵ龄级的数量将越来越少,D错误。
故选B。
11. 经改造的溶瘤病毒是一类新型的肿瘤治疗剂,该病毒会选择性感染肿瘤细胞,并在肿瘤细胞内复制,最终导致肿瘤细胞裂解释放大量肿瘤相关抗原等物质,激活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起到抗肿瘤的效果。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瘤病毒使肿瘤细胞裂解的阶段不属于细胞免疫
B. 溶瘤病毒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
C. 若溶瘤病毒靶向性降低而感染正常细胞,将引起自身免疫病
D. B细胞在接受病毒和肿瘤抗原的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溶瘤病毒是一类新型的肿瘤治疗剂,选择性感染肿瘤细胞,最终导致肿瘤细胞裂解释放大量肿瘤相关抗原,释放的抗原激活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也能接触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其中抗原。
【详解】A、溶瘤病毒感染肿瘤细胞并在肿瘤细胞内复制,最终使肿瘤细胞裂解,该阶段不属于细胞免疫,A正确;
B、免疫监视是指机体通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而溶瘤病毒一类新型的肿瘤治疗剂,不属于免疫系统的组分,其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不能体现免疫监视功能,B错误;
C、自身免疫病是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导致的,溶瘤病毒靶向性降低而感染正常细胞造成的损伤不属于自身免疫病,C错误;
D、B细胞在肿瘤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的刺激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错误。
故选A。
12. 在培育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将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4d的mRNA注入到重构胚,同时用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TSA处理重构胚,重新激活被抑制的基因(M),大大提高了重构胚的发育率和妊娠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蛋白的甲基化可提高重构胚的发育率
B. 去甲基化酶Kdm4d可切除甲基化修饰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C. 降低组蛋白的乙酰化可激活被抑制基因的表达
D.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和组蛋白脱乙酰酶可改变组蛋白的表观遗传修饰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4d的mRNA可以表达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该酶能降低组蛋白的甲基化水平;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TSA可以抑制组蛋白脱乙酰酶的作用,提高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
【详解】AC、由题意可知,将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4d的mRNA注入到重构胚,同时用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TSA处理重构胚,使组蛋白去甲基化,同时维持较高的乙酰化水平,能重新激活被抑制的基因(M),大大提高了重构胚的发育率,AC错误;
B、去甲基化酶Kdm4d可降低组蛋白的甲基化水平,但不能切除甲基化修饰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错误;
D、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可降低组蛋白的甲基化水平,组蛋白脱乙酰酶可降低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从而改变组蛋白的表观遗传修饰,D正确。
故选D。
13. 试管苗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弱,需要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才能往大田移栽,研究人员进行了“改变植物组织培养条件缩短试管苗适应过程”的实验。图甲是在适宜温度、CO2浓度的培养条件下,试管苗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乙是在不加蔗糖的培养条件下,测得的密闭试管中一天24小时的CO2浓度变化。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 由甲可知,试管苗在不加蔗糖的培养中的光饱和点更低、光合速率更高
B. 乙bc段上升缓慢的原因是呼吸作用释放的CO2比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少
C. 乙11点时忽然提高光照强度,试管苗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C5减少、C3增多
D. 不加蔗糖、适当提高CO2浓度的培养条件可缩短试管苗的适应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甲图:甲图表示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由图可知,不加蔗糖的组光合速率较高。分析乙图:图乙是试管苗在密闭、无糖培养基条件下测得的24h内CO2浓度变化曲线。ab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bc段,CO2浓度升高缓慢;cd段由于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CO2浓度急剧下降;d点之后CO2浓度保持相对稳定,且处于较低水平。
【详解】A、由图甲可知,在不同光照强度下,不加蔗糖试管苗光合速率始终高于加蔗糖试管苗,在不加蔗糖的培养液中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更高,A错误;
B、bc段为黑暗条件,不进行光合作用,bc段上升缓慢的原因是凌晨温度较低,相关酶活性降低,且CO2浓度过高使呼吸速率减慢,导致CO2释放速率减慢,B错误;
C、乙11点时光照强度较高,达到光饱和点,此时忽然提高光照强度,试管苗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基本不变,叶绿体中的C5、C3含量基本不变,C错误;
D、由图甲和图乙结果推知,采用无糖培养基、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增加CO2等措施均可缩短试管苗的适应过程,D正确。
故选D。
14. 吡咯喹啉醌(PQQ)对生物体的繁殖、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甲醇脱氢酶的辅助因子,在以甲醇为初始底物的细胞呼吸中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人员以甲醇利用细菌为初始菌株,诱变处理后进行多级选择培养,筛选出高产PQQ(FJNU—A26)菌株,流程如下(如图),据此推测合理的是( )
A. 选择培养基中还应添加大量的葡萄糖或蔗糖,为其提供生长营养
B. 已经突变的基因,在选择培养过程中将不再发生突变
C. 逐级提高甲醇浓度,目的是提高目标菌株对渗透压的耐受性
D 逐级选择培养过程中,甲醇利用细菌发生了适应性进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以甲醇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筛选能产生吡咯喹啉醌(PQQ)的目的菌,不断提高甲醇浓度,以便筛选出高产PQQ的菌株。
【详解】A、为了筛选出能分解甲醇的目的菌株,选择培养基中应以甲醇为唯一碳源,不能葡萄糖或蔗糖等碳源,A错误;
B、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不定向性等特点,已经突变的基因,在选择培养过程中可能还会发生突变,B错误;
C、逐级提高甲醇浓度,目的是筛选出甲醇高耐受菌株,即高产PQQ(FJNU—A26)菌株,C错误;
D、逐级选择培养过程中,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甲醇浓度不断增加,甲醇高耐受菌株生存能力更强,甲醇耐受性低的菌株被淘汰,说明甲醇利用细菌发生了适应性进化,D正确。
故选D。
15. Joubert综合征是一种单基因控制的神经系统疾病(Y不含致病基因),患者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为1/10000,图a为某Joubert综合征家系图,II-3是该家系中Joubert综合征先证者,b是利用电泳技术对该家系部分成员相关基因检测图谱,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II-3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I-2或I-1
C. II-1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2/101
D. 若II-3再次怀孕,可通过基因检测筛查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a:Ⅲ-3患病,II-3和II-4表现正常,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分析图b:Ⅲ-3只有一个条带,II-3和II-4均含有两个条带,说明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详解】A、综合分析图a和图b可知,Ⅲ-3患病,电泳条带只有一条,II-3和II-4表现正常,均含有两条电泳条带,II-4为男性,同时含有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说明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
B、I-1和I-2均只含有正常基因,II-3含有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II-3的致病基因是II-3发生基因突变造成的,也可能是I-2或I-1形成配子过程发生基因突变形成致病基因并传递给II-3,B错误;
C、患者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为1/10000,若相关基因为A、a,则人群中a基因频率=1/100,A基因频率=99/100,人群中Aa基因型频率=99/100×1/100×2=198/10000,II-1表现正常,II-1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198/10000÷(1-1/10000)=2/101,C正确;
D、若II-3再次怀孕,II-3的致病基因可能通过配子传递到子代,可通过基因检测筛查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D正确。
故选B。
16. 2022年10月12日开讲的“天宫课堂”第三课上航天员陈冬向大家展示了拟南芥开花期样品的采集过程。研究表明拟南芥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激素等共同调控下才能开花(如图),据此推测合理的是( )
A. 低温处理后,补充红光可促进拟南芥提前开花
B. 低温处理和短时的远红光照射均可促进AGL20的表达
C. 大于16小时长日照和30℃处理可促进拟南芥提前开花
D. 自然状态下,CO蛋白的积累量随季节呈现周期性波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低温条件下,FLC的表达受到抑制,AGL20得以表达,拟南芥开花;红光抑制开花,而远红光和蓝光则能促进拟南芥开花。
【详解】A、结合题图可知,低温处理下,开花阻抑物基因(FLC)表达受到抑制,花分生组织决定基因(AGL20)得以表达,拟南芥开花,而红光会减少CO蛋白积累,不利于AGL20表达,会延缓拟南芥开花,A错误;
B、低温处理可减弱对AGL20的抑制作用,促进AGL20的表达,短时的远红光照射不一定能促进AGL20的表达,B错误;
C、大于16小时长日照可促进拟南芥提前开花,但30℃处理会导致FLC正常表达,进而抑制AGL20得的表达,延缓开花,C错误;
D、由题图可知,CO蛋白的积累量与光照有关,自然状态下不同季节光照强度、光照时长会发生变化,故CO蛋白的积累量随季节呈现周期性波动,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7. 妊娠糖尿病(GDM)指妊娠前无糖尿病,在妊娠期间出现高血糖的现象。下表是某医院对CDM孕妇、正常妊娠妇女的相关数据统计结果。
组别
空腹血糖水平(mmol/L)
餐后2h血糖水平(mmol/L)
空腹胰岛素(mU/ml)
胰岛素抵抗指数
GDM组
7.53
9.3
657
3.66
正常妊娠组
4.97
4.4~6.7
3.04
1.39
注:胰岛素抵抗指数越高,表明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越低
(1)胰岛素治疗是药物控制GDM糖代谢紊乱的最佳选择,原因是胰岛素可以快速的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同时抑制___________分解和___________转变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到正常水平。
(2)正常妊娠组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的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不及时治疗,GDM患者的胰岛___________细胞可能存在受损的风险,据表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糖原 ②. 非糖物质 (2)先升高,后降低
(3) ①. B ②. GDM组空腹胰岛素高于正常组,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正常组
【解析】
【分析】1、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2、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小问1详解】
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到正常水平。
【小问2详解】
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的增加,此时胰岛素的分泌相应增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降低血糖,使血糖恢复到餐前水平,血糖降低后,胰岛素的分泌减少。
【小问3详解】
GDM组空腹胰岛素高于正常组,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正常组,若不及时治疗,胰岛B细胞可能存在受损的风险。
18. 黄瓜属于浅根性蔬菜作物,对盐渍、高温、干旱等逆境条件适应性较差。为探讨在干旱胁迫下,钙与脱落酸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将幼苗分成A、B、C三组,A组正常栽培;B、C组分别用脱落酸(ABA)、CaCl2+ABA喷施叶片处理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栽培,一周后测定了相关指标,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分组
气孔导度(mmol·m-2·s-1)
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1)
游离氨基酸(μg·g-1)
SOD活性(U·mg-1pro)
A组
0.54
14.5
1.83
16.1
B组
0.34
8.0
2.48
13.8
C组
0.39
9.0
2.16
14.5
注: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清除植物在不利环境下产生的自由基等。
(1)内源脱落酸是一种植物激素,其作用是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一点)等。
(2)据表分析,本实验中A组作为___________组;B、C组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A组的原因是干旱胁迫使___________下降,导致暗反应所需的CO2不足;胁迫下的黄瓜幼苗通过增加细胞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来提高_______________,以吸收更多土壤中的水分来抵抗干旱胁迫。
(3)已知Ca2+在植物抗逆过程中能防止膜脂过氧化,具有稳定膜结构作用,请从表找出支持该结论的证据:________________,使清除自由基的效果更明显。
(4)进一步研究发现:干旱胁迫一周后与处理前比较,植物的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干重的比值明显提高,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以抵御干旱胁迫带来的伤害。
(5)本实验叶面喷施ABA的浓度是1.0mg·L-1,为了进一步探究提高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净光合速率的最适ABA浓度,请你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促进气孔关闭
(2) ①. 对照 ②. 气孔导度 ③. 细胞的渗透压
(3)C组的SOD活性高于B组
(4)植物通过促进根系生长来加强水分吸收
(5)设置一系列等浓度梯度的ABA溶液分别处理黄瓜幼苗,干旱胁迫条件下栽培一段时间后,测定植株的CO2吸收速率并比较
【解析】
【分析】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主要生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小问1详解】
内源脱落酸是一种植物激素,其作用是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植物气孔关闭,适应干旱环境。
【小问2详解】
据题意可知,A组正常栽培,不做任何处理,属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B、C组分别用脱落酸(ABA)、CaCl2+ABA喷施叶片处理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栽培,一周后发现气孔导度下降,游离氨基酸含量升高,据此推测,B、C组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A组的原因是干旱胁迫使气孔导度下降,CO2吸收减少,导致暗反应所需的CO2不足;胁迫下的黄瓜幼苗通过增加细胞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来提高细胞的渗透压,根细胞吸水能力更强,吸收更多土壤中的水分来抵抗干旱胁迫。
【小问3详解】
据表格可知,B组与C相比,自变量为是否CaCl2处理,实验结果是C组SOD活性更高,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清除植物在不利环境下产生的自由基等,因此得出Ca2+在植物抗逆过程中能防止膜脂过氧化,具有稳定膜结构的作用。
【小问4详解】
干旱胁迫一周后与处理前比较,植物的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干重的比值明显提高,其意义是促进根系生长,有利于植物吸收水分,地上部分减少,水分散失减少 ,抵御干旱胁迫带来的伤害。
【小问5详解】
要探究提高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净光合速率的最适ABA浓度,自变量为不同的ABA浓度,因变量为净光合速率,实验条件为干旱胁迫,因此实验思路为:设置一系列等浓度梯度的ABA溶液分别处理黄瓜幼苗,干旱胁迫条件下栽培一段时间后,测定植株的CO2吸收速率并比较。
19. 习近平总书观察广西北海时,提出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湿地保护好。红树林地埋管原位生状态养系系统(图9)是利用潮汐能,涨潮时往海堤内的“纳潮生态混养塘”臭海水,退潮时用混养塘中的海水驱动红树林地埋管道内养水体的流动,管道鱼类养犬流出的水用于海滩表面自然种群贝类的增殖和育肥青蟹,养禽水体最后放至红树林潮沟内。
注:当潮汐水位高于“交换管”时,海水会从交换管进入到养场,与养场的水体进行交换;“管理窗口”为饲料投喂和养鱼类收获区。
(1)写出纳潮生态混合养塘中的一条食品链接:___________,碳在该食品链中以____________形状流动。
(2)与传统养父池塘相比较,该养父系统增加的生态工程设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个)。利用潮汐能还能够实现“养坟塘与海水”的水体交换,其目的有_________________。
(3)从地下管网排出到红树林的水体中富含的有机质可作为__________的饲料,水体中的N 、P等矿质营养经红树充分吸收后,最终输出到海区的养废水不会引潮起潮。
(4)该生态工程能够比较好地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体现在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海草→牡蛎 ②. 有机物
(2) ①. 地下管网 ②. 浮床 ③. 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提高饵料的利用率或防止饵料沉底
(3)分解者
(4)对水体的起净化作用,有效减少水体中的N、P等含量,抑制水体富营养化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赤潮和水华主要是由于水体富营养化(N、P含量偏高)引起的,导致水面生长大量的藻类等其他生物,从而隔绝了空气和水体,使得水中氧气含量和光照强度降低,不利于水生动植物生存,导致大量动植物死亡,微生物分解并消耗氧气,加剧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小问1详解】
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图中的食物链为海草→牡蛎等。在食物链中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小问2详解】
图中添加的浮床、地下管网、海堤等都是比传统养殖相比增加的设施。利用潮汐可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提高饵料的利用率或防止饵料沉底,实现“养殖塘与海水"的水体交换。
【小问3详解】
分解者可利用水体中的有机质作为饵料,水体中的N、P等矿质营养经红树充分吸收后,最终输出到海区的养殖废水不会引起赤潮。
【小问4详解】
该生态工程对水体的起净化作用,有效减少水体中的N、P等含量,抑制水体富营养化,能较好地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
20. 不同动物细胞膜表面的分子标签(MHC,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具有特异性,使得即使在相同抗原的刺激下,与人类相比,所产生的免疫反应也有很大的差异性,为此,构建人MHC转基因小鼠模型并应用于疫苗研发,具有重要的价值。如图是人MHC转基因小鼠模型的构建过程。
(1)过程①用__________处理可以获取更多的卵(母)细胞,过程③所用的技术是___________。将早期胚胎植入代孕母鼠前,需对受体进行______________。
(2)图中X表示__________过程。从基因组数据库中查询人MHC的mRNA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设计合成_________用于PCR扩增,PCR扩增过程第一轮循环的模板是______________。
(3)通过上述途径和杂交选育虽然可获得含有人源MHC基因的纯合子代小鼠,但该模型小鼠还不是理想的模型动物,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的产物会干扰疫苗的筛选或评价。欲获得理想的模型动物,后续的实验设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促性腺激素 ②. 体外受精 ③. 同期发情处理
(2) ①. 反转录##逆转录 ②. 引物 ③. 人MHC因的cDNA
(3) ①. 该模型小鼠含有鼠源MHC基因 ②. 运用基因编辑技术将鼠源的MHC基因敲除,得到仅含人MHC基因的小鼠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过程①②③④⑤分别是采集卵母细胞、采集精子、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
【小问1详解】
过程①为获取卵母细胞,为了获取更多的卵(母)细胞,可以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供体雌鼠使之超数排卵。过程③为体外受精,获得受精卵。胚胎移植的实质是实现胚胎的空间位置的转移,为了提高胚胎移植的成功率,将早期胚胎植入代孕母鼠前,需对受体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之处于与供体母鼠相同的生理状态。
【小问2详解】
图中X的过程以mRNA为模板,产物是cDNA,故X过程为反(逆)转录。PCR过程需要模板、原料、酶,以及引物,设计引物时需要有一段已知的目的基因序列。PCR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扩增过程第一轮循环的模板是人MHC因的cDNA。
【小问3详解】
不同动物细胞膜表面具有不同的分子标签,即MHC,通过上述途径和杂交选育虽然可获得含有人源MHC基因的纯合子代小鼠,但该模型小鼠含有鼠源MHC基因,表达的产物会干扰疫苗的筛选或评价,故该模型小鼠还不是理想的模型动物。欲获得理想的模型动物,则需要想方设法除去鼠源的MHC基因,方法为运用基因编辑技术将鼠源的MHC基因敲除,得到仅含人MHC基因的小鼠。
21. 为了改良玉米种质,科研人员通过辐射诱变栽培玉米品系甲,筛选出若干个籽粒饱满的突变体,为探究突变体1和突变体2的遗传特性,进行了一系列的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亲本
F2表型及比例
①
突变体1×品系甲
饱满籽粒:正常籽粒=1:3
②
突变体2×品系甲
饱满籽粒:正常籽粒=1:3
③
突变体1×突变体2
饱满籽粒:正常籽粒=7:9
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分析,说明饱满籽粒为__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③组的F2正常籽粒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用A/a、B/b.....表示);③组的F2饱满籽粒单独种植,开花后自花传粉,所结种子有____________种表型。
(2)突变体3与品系甲杂交,结果与①②组一致,利用上述突变品系,设计一代杂交实验,判断该突变基因的位置。
杂交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和结论:
①若所结籽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突变属于上述两种突变体之一;
②若所结籽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新基因突变造成。
【答案】(1) ①. 隐性 ②. AABB、AABb、AaBB、AaBb ③. 1
(2) ①. 突变体3分别与突变体1和突变体2杂交,观察统计所结籽粒的表型 ②. 一组全部为饱满籽粒,另一组全部为正常籽粒 ③. 两组全部为正常籽粒
【解析】
【分析】根据杂交组别③F2表型及比例为饱满籽粒:正常籽粒=7:9,和为16,是9:3:3:1的变式,可知玉米籽粒饱满与正常这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1详解】
杂交组别①②的F2表型及比例均为饱满籽粒:正常籽粒=1:3,说明正常籽粒对饱满籽粒为显性,饱满籽粒为隐性性状。杂交组别③F2表型及比例为饱满籽粒:正常籽粒=7:9,符合9:3:3:1的变式,且同时含有A和B基因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籽粒。若籽粒正常与饱满这一性状受A/a、B/b控制,则杂交组别③的F1基因型为AaBb,F2正常籽粒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饱满籽粒只含有一种显性基因,可知F2饱满籽粒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③组的F2饱满籽粒单独种植,开花后自花传粉,所结种子全部表现为饱满籽粒,只有1种表型。
【小问2详解】
结合第一小问分析可知品系甲基因型为AABB,突变体1为AAbb(或aaBB),突变体2为aaBB(或AAbb),突变体3与品系甲AABB杂交,结果与①②组一致,为了判断该突变基因的位置,可以将突变体3分别与突变体1和突变体2杂交,观察统计所结籽粒的表型,该突变属于突变体1和突变体2中之一,则突变体3基因型为AAbb或aaBB,所结一组全部为饱满籽粒,另一组全部为正常籽粒;若突变体3为新基因突变造成的,则突变体3基因型为AABBcc,则所结籽粒两组全部为正常籽粒。
2024届广东省韶关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广东省韶关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共4页。
2022届广东省韶关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广东省韶关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广东省湛江市高考二模 生物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广东省湛江市高考二模 生物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2023届广东省湛江市高考二模生物pdf、2023届广东省湛江市高考二模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