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第一节 城乡空间结构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二章 第三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二章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三章 第三节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案配套ppt课件
展开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1.地域文化的内涵
2.城乡景观的内涵(1)城乡景观的概念: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审美观。(2)城乡景观的地域差异:各大洲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同纬度之间、不同海拔之间,城乡景观均存在显著差异。3.地域文化与城乡建设的关系:地域文化对城乡建设具有深刻影响,而城乡建设反过来又影响并提升了地域文化。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1.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1)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2)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思考感悟傣家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主要用竹子建造,因而称为“竹楼”。傣族多居住在平坝地区,常年无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达21 ℃,四季变化不明显,这种环境很适合建造竹楼。这一建筑形式与当地气候有何关系?提示楼室高出地面若干米,潮气不易上升到室内,水也淹不到楼室。竹楼四面通风,夏季凉爽,冬季暖和。
2.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
3.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1)中国:砖墙木梁结构、斗拱飞檐和雕梁画栋是我国特有的建筑风格。(2)西方:柱廊、尖塔、喷泉、雕塑等特点明显。4.地域文化的保护途径保护地域文化,将传统的、民族的文化特征融入现代建筑之中,协调好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发展关系,促成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
1.判断题(1)地域文化只是指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艺术作品。( )(2)地域文化具有稳定性,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变化。( )(3)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地域文化深刻影响城乡建设,城乡建设不影响地域文化。( )(5)建筑风格是在各地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生动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建筑风格是不变的。( )答案(1)× (2)× (3)√ (4)× (5)×
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特定地域内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据此完成2~3题。2.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域文化具有传承性B.地域文化具有不变性C.地域文化包括物质文化D.地域文化包括精神文化3.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地域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 ②地域文化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 ③地域文化的地域范围越大,地域文化越重要 ④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地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A.②④B.②③ C.①②D.③④
解析第2题,地域文化具有传承性;地域文化具有稳定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域文化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地域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故选B项。第3题,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方面,①错误;地域文化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②正确;地域文化的范围大小与其重要性没有关系,③错误;地域文化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中,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地域文化具有稳定性,④正确。故选A项。答案2.B 3.A
如何理解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形成?问题探究材料一 芝加哥地处北美大陆的中心地带,拥有很多世界著名的高楼大厦,被誉为“摩天大楼的故乡”。巴黎凯旋门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圆拱门,位于巴黎市中心戴高乐广场中央的环岛上面。
材料二 北京四合院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美国住宅融合了当地特点,成为国际上最先进、最人性化、最富创意的住宅。
结合材料探究:(1)结合材料一,说出两座城市建筑景观的主要差异,并从文化的角度简述其成因。提示差异:芝加哥城市中心区多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巴黎城市中心区少有现代化高楼大厦,中心与四周的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成因:美国城市发展历史短,移民影响大,经济发展快;法国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格已经形成。(2)结合材料二,比较两种民居的景观特征,并说出各自反映的文化特征。提示北京四合院四面房屋围合,中间留有庭院,高低错落,强调主次;反映了内向性、封闭性、长者为尊的文化特征。美国住宅无围墙,造型随性,多独栋小楼;反映了自由开放的文化特征。
关键能力1.地域文化的特点(1)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2)地域文化既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艺术作品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生活习惯、制度等。(3)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内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地域文化差异的形成
典例剖析例题1下图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传统民居特点形成与当地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①下沉式窑院—黄土土质黏重 ②房屋高架—风暴海啸多发 ③墙厚窗小—炎热干燥、光照强 ④顶尖坡陡—冬季降雪量大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2)图中传统民居建筑体现( )A.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适应B.地域文化内向含蓄的特点C.地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D.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扩散
解析第(1)题,读图,天井窑院主要与黄土具有直立性有关,①错误;东南亚的“水屋”,房屋高架主要与气候闷热潮湿、降水多、水域面积大有关,②错误;北非碉堡式建筑,墙厚窗小,主要与气候炎热干燥、光照强有关,③正确;北欧木屋,顶尖坡陡,主要与降雪量大、木材丰富有关,④正确。故选D项。第(2)题,图示传统民居建筑体现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和适应,不能体现地域文化内向含蓄、创新与发展的特点,也不能体现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扩散。故选A项。答案(1)D (2)A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问题探究材料一 客家人是从中原地区南迁的汉族人,为免受北方边疆部落的侵扰,客家先民先后经过五次大迁徙辗转至闽、粤、赣等地山区落籍繁衍。材料二 甲图是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景观图,乙图是土楼的内部结构图。
材料三 福建土楼以当地的土石为主要建筑材料,关键部位掺入糯米浆、红糖汁。土楼一般高三、四层,第一、二层无窗,仅有一大门,外墙宽厚,墙内侧用木板分割成众多房间,并有走廊相通,几十户、数百人同住一座楼。
结合材料探究:(1)分析土楼多选址在山区的原因。提示就地取材;山区易于防守;平地由原住民所占,作为外来移民,客家人只得在山区建造房舍。(2)历史上,客家人修建的土楼除了有居住功能外,还具有的主要功能是 。 提示安全防御(3)这种被世人称奇的房屋建筑是在什么背景下形成的?居住方式又说明了客家人的什么特征?提示形成背景:客家人数代南迁,家族内部团结,中原汉族大院合围思想。特征:家族内部平等团结。
关键能力1.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上的体现乡村景观是集合聚落景观、经济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特色为一体的地域综合体,包含美丽的田园风景、浓厚的地方生活气息和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容。广阔的乡村空间孕育了丰富的乡村文化景观类型。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农业景观:农田、牧场。(2)民居和建筑:如四合院、窑洞。(3)民族服饰:如各类少数民族的服饰。(4)节日与运动:如赛龙舟、泼水节等。(5)宗教景观:如寺庙、祠堂等。
2.不同区域城市建筑景观
典例剖析例题2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图是一幅剪纸作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思维导引小桥流水人家→地势低平,降水丰沛→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解析第(1)题,从景观图中可以看出,此处有小桥、流水,主要交通工具为船,房屋依河而建,屋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据此判断此处位于长江三角洲。第(2)题,从景观图中可以看出,民居屋顶坡度大,河流多,说明当地降水丰沛。小船行驶说明当地地势低平,河流流速较慢。答案(1)D (2)B
同心清真大寺位于宁夏同心县西北角,是宁夏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伊斯兰教建筑,相传建于万历年间,是一座把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和伊斯兰木刻砖雕装修艺术融为一体的建筑。寺门朝北,有一砖砌照壁,照壁中心有大幅砖雕“月桂松柏”图。据此完成1~2题。1.城市中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 )A.市民的服饰B.当地的饮食C.城市的建筑D.当地的习俗2.中国传统民居中“四合院”“照壁”“屏风”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中的( )A.内向性和封闭性B.外向性和开放性C.严谨性和逻辑性D.含蓄性和冲动性
解析第1题,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的建筑。故选C项。第2题,北京的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对外只有一个宅门,临街房屋不开后窗或仅开很小的高窗,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中的封闭性。进门有影壁,内外院间有垂花门,厅堂内有后屏门或屏壁,房间之间有纱隔和花罩,院落之间有花墙、漏窗、月洞、半廊甚至实墙等,这些都满足了封建家庭对封闭性的要求,以及内向的心理状态,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中的内向性。故选A项。答案1.C 2.A
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下图)。据此完成3~4题。3.该传统民居最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B.黄海沿岸C.海南岛山区D.东北平原4.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的当地环境特点是( )A.高寒缺氧B.潮湿、多虫鼠C.多火山、地震D.干旱缺水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该传统民居屋顶呈半圆形,利于排水;底部有30~40厘米中空,可以防潮、防虫鼠;建筑材料主要为竹子。这反映了该地区降水较多,且为林区。选项中,海南岛山区最符合该特征。第4题,读图可知,该传统民居反映出当地高温多雨、潮湿、多虫鼠的环境特点。答案3.C 4.B
读图,完成5~6题。5.以上两图体现了建筑物在 方面的差异( ) A.空间布局形式B.建筑结构C.地域组合D.以上三个方面6.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差异B.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D.地域文化的差异
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完美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完美版课件ppt,共60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说课课件ppt,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素养培优,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中图版 (2019)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中图版 (2019)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ppt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问题探究,指点迷津,典题演练,思路点拨,素养培优,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