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0分)
1. 绘制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的时间轴梳理了隋朝的兴亡线索,其中②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 北周建立 B. 隋朝建立 C. 隋的统一 D. 开凿大运河
2. 隋朝大运河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据此可知,大运河的开通( )
A. 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 便利了运输工具的改进
C. 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 D. 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安定
3. 唐太宗说:“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效力于太子李建成的魏征曾策划要谋害他。但唐太宗看重魏征的才干,不计前嫌,委任他为谏议大夫,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话。这说明唐太宗( )
A. 体恤民情,轻徭薄赋 B. 勤于政事,减省刑罚
C. 知人善任,广纳贤才 D. 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4. 唐朝前期,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出现了如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有所作为的皇帝,“贞观”“开元”分别是唐太宗和唐玄宗的( )
A. 庙号 B. 年号 C. 谥号 D. 尊号
5. 如图是唐朝长安城平面图。诗人白居易在登高眺望长安城后,留下诗句“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说明长安城( )
A. 布局严整对称 B. 商业十分繁荣 C. 历史底蕴深厚 D. 国际交流频繁
6. 如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反映的是唐太宗接见吐蕃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这幅画作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文成公主入藏 B. 唐蕃会盟 C. 鉴真东渡日本 D. 玄奘西行天竺
7. 中国古代钱币的形制与铸币文字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一组货币最适合于研究唐朝的( )
A. 民族关系 B. 中外交流 C. 经济发展 D. 文学艺术
8. 历史史实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
B. 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写下诗作《垂老别》
C. 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D.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9.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在短短53年内,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针对这一现象,北宋初年统治者采取的对策是( )
A. 重农抑商 B. 设市舶司 C. 重文轻武 D. 打破坊市
10. “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材料表明澶渊之盟( )
A. 使得宋朝财产损失重大 B. 便于西夏获得巨大利益
C. 促进宋辽间的经济交流 D. 导致宋辽隔阂完全消除
11. 如图,下列有关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A. . B. C. D.
12. 我国经济重心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③所示经济状态相对应的时期是( )
A. 南北朝 B. 唐朝 C. 五代十国 D. 南宋
13. 法国学者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业非常独特……”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宋代时中国进入现代化 B. 宋代茶盐业采取现代管理制度
C. 宋代商业贸易十分繁荣 D. 宋代已经建立现代金融体系
14. 它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但继承了中原王朝的传统,对中国的治理是卓有成效的,其关键就是汉化。”这一王朝是( )
A. 隋朝 B. 唐朝 C. 元朝 D. 宋朝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0分)
15. 【制度创新与完善】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是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晋至北宋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
材料二宋朝逐渐形成了轻门第、重才学的观念,基本上杜绝了仕宦大族之家把持科举的现象,不论出身贫贱高低,均有可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宋朝考试规则的完善也促进了社会公正,平等意识的形成。试卷经弥封、誊录后,除所反映的才能高低外,已无任何差别。
——摘编自徐红《宋朝科举制度的改革与社会价值观的演变》
材料三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到南北朝时期已经发展到相当规模……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把门下省和中书省迁出禁中,使他们成为国家政权机关……到了唐朝,中央逐渐形成了分层决策的机制,而且最高决策也是由皇帝和宰相共同完成,最终形成了群体决策。
一一摘编自吴宗国《关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几个问题》
(1) 材料一反映了“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呈现什么趋势?这一趋势与哪一选官制度的推行密切相关?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社会价值观变化的主要表现。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群体决策”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形成过程有什么特点?
16. 【繁荣与开放】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 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摘自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唐朝相对稳定、安宁的边境关系极大地促进了国际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往来,强盛的国力与发达的交通使唐王朝与当时世界上 70多个国家建立了通使友好关系……由于陆路受阻,宋朝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无论船舶数量、吨位、航海技术,宋朝都是世界之首。宋朝设置了10多个市舶司,还专门设立蕃坊、蕃市、蕃学等为往来的外国客商提供居住、贸易和就学等服务。
——摘编自屠新泉《世界经济开放则兴封闭则衰》
(1) 某班正在进行“唐宋经济发展”主题的布展活动,请你将材料一中的图片史料进行归类,并选择其中一个介绍入选理由。
类别 | 图片序号 | 入选理由(任选一个介绍) |
唐代农业工具的改进 | ______ 、 ______ |
|
宋代手工业的发展 | ______ | |
宋代商业贸易的发展 | ______ |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结合所学知识,“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宋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17. 【历史人物评价】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历史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玄宗生平提要
人生历程 | 时间 | 主要活动 |
少年时代 | 685年 | 生于唐朝宫闱多事之秋。 |
691年 | 受其父睿宗政治地位影响,被幽闭宫中七年。 | |
政坛登场 | 699年 | 恢复爵位后在今山西一带主事,开始形成劝课农桑、敦化风俗的意向。 |
710年 | 因拥立其父睿宗即位有功被封为“平王”,继而被立为皇太子。 | |
登上皇位 | 712年 | 登上皇位。政治上整顿吏治,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经济上率先禁绝奢靡之风,采取鼓励农业生产的措施。成就了唐代文人所勾画的“开元盛世”的图景。 |
渐趋奢侈 | 开元后期 | 在取得成就后,骄侈心代替了求治心。在生活上渐渐穷奢极欲,挥霍无度。在用人上,重用李林市、杨国忠、高力士等奸佞之臣。 |
755年 | 安史之乱爆发后,仓皇逃亡途中退位被尊为“太上皇”。 | |
逝世 | 762年 | 在晚年郁闷中,溘然逝世。终年78岁。 |
历史上人们对唐玄宗褒贬不一,作为盛世局面的继承者,唐玄宗在革故鼎新的同时又把它推向低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我眼中的唐玄宗”为题写一篇历史小作文。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589年隋朝派军队南下,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朝虽然存在了30多年就消逝了,但是随后的唐朝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C符合题意;北周建立于557年,排除A;隋朝建立于581年,排除B;开凿大运河于605年,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隋朝的统一的知识。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本题考查隋朝的统一,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答案】C
【解析】“隋朝大运河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组带”说明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故C符合题意;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期,排除A;大运河的开通与运输工具的改进无关,排除B;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大运河的开通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安定,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
3.【答案】C
【解析】A.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等,才体现体恤民情,轻徭薄赋,排除。
B.题干强调的是唐太宗纳谏和用人,并未涉及勤于政事等内容,排除。
C.由题干中的“效力于太子李建成的魏征曾策划要谋害他。但唐太宗看重魏征的才干,不计前嫌,委任他为谏议大夫”可知,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用,如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正确。
D.唐太宗善于听取意见等,才能体现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在题干中未涉及,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解答的关键信息是“效力于太子李建成的魏征曾策划要谋害他。但唐太宗看重魏征的才干,不计前嫌,委任他为谏议大夫”。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考查学生对唐太宗相关知识的认识。
4.【答案】B
【解析】A.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排除。
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正确。
C.谥号,是指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排除。
D.尊号,是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唐太宗和唐玄宗的年号。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考查学生对年号这一称谓的掌握。
5.【答案】A
【解析】根据诗句“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可知,材料体现了唐代长安城的布局。表明唐长安城按中轴对称布局,城为方形,街道正直,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组成,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说明长安城商业繁荣、历史底蕴深厚、国际交流频繁,排除BCD。
故选:A。
本题考查唐朝经济的繁荣,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唐朝经济的繁荣,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
6.【答案】A
【解析】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完善制度的措施。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故A符合题意;唐蕃会盟发生在唐穆宗时期;,排除B;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属于对外交往,排除CD。
故选:A。
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步辇图》有助于我们了解文成公主入藏。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和同开珎”银币与“唐朝开元通宝”钱币在形制和重量上几乎完全一致,这说明日本向唐朝学习,说明日本受到唐朝文化影响,体现出两国之间的密切交往,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民族关系,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发展,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文学艺术,排除D。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与日本的交往,重点掌握唐朝对日本的影响。
本题以唐朝的对外交流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8.【答案】C
【解析】历史史实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写下诗作《垂老别》”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项;“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史实,排除D项;选项C是对安史之乱的认识,属于历史观点。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观点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区别历史史实和历史观点的方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观点的相关史实。
9.【答案】C
【解析】由材料“在短短53年内,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可知,这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针对这一现象,北宋初年统治者采取的对策是重文轻武,限制武将的权力,C项符合题意;重农抑商是经济上的政策,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设市舶司是为了管理对外贸易,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打破坊市与商业的发展有关,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北宋的统治政策,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
10.【答案】C
【解析】据“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可知,材料表明澶渊之盟促进宋辽间的经济交流,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C项正确;“使得宋朝财产损失重大”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不符,排除A项;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订立的,与西夏无关,排除B项;“导致宋辽隔阂完全消除”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澶渊之盟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澶渊之盟的相关史实。
11.【答案】C
【解析】金先灭辽,又于1127年灭北宋,而南宋是在北宋灭亡后由北宋皇族赵构建立的,故南宋与辽不可能同时并立存在。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民族政权并立关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民族政权并立的关系。
12.【答案】D
【解析】如图可知,西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南宋时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内容,把握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时期。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是在南宋,此后,历经元、明、清三代,经济上南重于北的形势始终没有改变,南方经济更加繁荣。
13.【答案】C
【解析】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排除。
B.题干提及“高度发展的茶盐业非常独特”,并未强调其管理制度问题,排除。
C.根据材料描述可知宋代在货币、金融、贸易等方面呈现十分积极发展的态势,这充分说明了宋代商业贸易十分繁荣,正确。
D.题干强调金融业的发展,并不能说明现代金融体系建立,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解答的关键信息是“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业非常独特”。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考查学生对宋代经济发展的认识。
14.【答案】C
【解析】由材料“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可知,这是对元朝的描述,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C项符合题意;隋朝、唐朝和宋朝都是由汉族人建立的政权,排除ABD三项。
故选:C。
本题考查元朝建立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中国古代重要王朝的建立民族及建立者。
15.【答案】【小题1】逐步上升;科举制。
【小题2】形成了轻门第、重才学的观念,基本上杜绝了仕宦大族之家把持科举的现象。
【小题3】三省六部制;南北朝萌芽,隋朝形成,唐朝完善。
【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影响、三省六部制、宋代的重文轻武政策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影响、三省六部制、宋代的重文轻武政策等相关史实。
16.【答案】【小题1】①,②,④,③
【小题2】略
【小题3】略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①是曲辕犁,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唐朝农业的发展;图②是筒车,唐朝时期,劳动人民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它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节省了人力,大大提高了灌溉的效率。图③是北宋出现的纸币交子,随着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出现解决了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的缺点,促进商品贸易往来,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图④是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海船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还设置了水密隔舱,体现了宋代高超的造船技术,也体现了宋代手工业的发展。
(2)依据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可知,宋代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关税。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根据材料“唐朝相对稳定、安宁的边境关系极大地促进了国际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往来,强盛的国力与发达的交通使唐王朝与当时世界上70多个国家建立了通使友好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海外贸易繁荣的主要原因有政治稳定,边境安宁,强盛的国力,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根据“宋朝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无论船舶数量、吨位、航海技术,宋朝都是世界之首。宋朝设置了10多个市舶司,还专门设立蕃坊、蕃市、蕃学等为往来的外国客商提供居住、贸易和就学等服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政府大力奖励海外贸易,当时造船业的进步,指南针的使用,海上交通的便利是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故答案为:
(1)唐代农业工具的改进:①②;宋代手工业的发展:④;宋代商业贸易的发展:③。理由:曲辕犁,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唐朝农业的发展;筒车:节省了人力,大大提高了灌溉的效率;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解决了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的缺点,促进商品贸易往来,有利于商业的发展;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体现了宋代高超的造船技术,也体现了宋代手工业的发展。(任选其一即可)
(2)来源:关税;经济现象:经济重心南移。
(3)唐朝时海外贸易繁荣的主要原因有政治稳定,边境安宁,强盛的国力,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有两宋政府大力奖励海外贸易,当时造船业的进步,指南针的使用,海上交通的便利。
本题考查唐朝经济的繁荣、宋代的经济发展、宋代市舶司等相关史实,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考查了唐朝经济的繁荣、宋代的经济发展、宋代市舶司等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7.【答案】本题是小论文题,写小论文,史实要正确,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楚。必须做到观点明确、清楚;论据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论证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安史之乱使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出现了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任人唯亲,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唐朝由盛转衰。这说明,做事情要持之以恒,贵在坚持,不能半途而废。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一分为二等原则。故答案为:
题目:我眼中的唐玄宗:论述:唐玄宗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安史之乱使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出现了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任人唯亲,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唐朝由盛转衰。这说明,做事情要持之以恒,贵在坚持,不能半途而废。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一分为二等。
【解析】本题考查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等相关史实。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这是一份[历史]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经开)区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七年级历史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硚口(经开)区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七年级历史试卷,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