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重庆市九龙坡实验外国语学校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重庆市九龙坡实验外国语学校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 下列叙述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粮食酿造白酒 B. 铝制品表面变暗 C. 石油分馏得汽油 D. 一氧化碳使人中毒
2.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A. 钢 B. 紫铜 C. 生铁 D. 硬铝
3. 下列物质中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紫花变红的是( )
A. H2O B. CO2 C. H2CO3 D. NH3
4.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量取液体 B. 过滤
C. 检查气密性 D. 倾倒液体
5. 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 氧气——医疗急救 B. 石墨——电车电刷
C. 氯化钠——清除积雪 D. 氢氧化钙——治疗胃酸过多
6. 下列物质的排放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 红磷燃烧产生的白烟 B. 食堂蒸笼上产生的“白汽”
C. 燃煤产生的废气 D. 汽车发动机产生的尾气
7. 在A+3B=2C+2D的反应中,14gA和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和一定质量的D,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16 B. 32 C. 48 D. 96
8. 磷酸二氢钾(化学式KH2PO4)是一种重要的化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磷酸二氢钾属于复合肥 B. 磷酸二氢钾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C. 磷酸二氢钾属于酸 D. 为提高粮食产量,应尽量多使用化肥
9. “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现代人们普遍的饮食追求,下列说法符合这一追求的是( )
A. 霉变的花生可以清洗后食用 B. 用含镉废水浇菜,补充微量元素
C. 用甲醛溶液浸泡毛肚防腐 D. 适量摄入铁元素预防贫血
10. 以下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 B. 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 析出晶体不一定会使溶液变稀 D. 降温一定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饱和
11. 用微粒的观念学习化学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物质构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同一种原子只能构成同一种分子
B. 分子一定是由原子构成的
C. 金属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D. 分子、原子、离子都能保持对应物质的化学性质
12. 下列关于教材中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实验中铜片上被刻画出痕迹,说明铜片的硬度比黄铜大
B. 乙实验中C烧杯液体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丙实验能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D. 丁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玻璃管中红色固体变成黑色
13. 对待测物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向无色酚酞溶液中加入某物质,溶液呈红色,则该物质一定是碱
B. 向无色酚酞溶液中加入某碱溶液,溶液一定会变为红色
C. 某气体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了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气体中一定含碳元素
D. 向某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变化,再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14. 如图是A、B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将25gA物质和25gB物质分别加到各盛有50g水的甲、乙两烧杯中,充分溶解(不考虑溶剂的挥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t1℃时,甲、乙烧杯中所得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B. t1℃时,甲、乙烧杯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分别升温到t2℃,甲、乙烧杯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分别升温到t2℃,甲、乙烧杯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
15. 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盘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向右盘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铁,均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天平仍保持平衡 B. 反应后天平向左偏
C. 左边产生的气体质量比右盘少 D. 反应后天平向右偏
16. 如图中的四个图像分别代表对应的四个实验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
B. 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
C.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盐酸
17. 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浩瀚的海洋不仅繁衍着无数水生生物,还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______ (写元素符号)。
(2)海水中溶有许多物质,其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为 ______ (写离子符号)。
(3)海水除了有咸味,还有涩味,是因为其中还溶有氯化钙和氯化镁,请画出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______ 。
(4)为了补充碘元素,人们会向海盐中加入微量的碘酸钾(KIO3),请用化学用语表示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
18.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下列日常操作中,用到了溶解原理的是 ______ 。(填番号)
A.洗手液洗去手上的油污
B.用酒精浸泡花瓣提取色素
C.炉具清洁剂清洗油污
(2)长期摄入过多的钙也会影响身体健康,硬水中就含有较多的钙、镁化合物。下列做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______ 。(填番号)
A.吸附沉淀
B.过滤
C.活性炭吸附
D.蒸馏
E.投药消毒
F.煮沸
(3)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污染较小,写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在空气中充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4)用“”、“”和“”分别代表三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这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如下: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 。
19. 金属制品充满了我们的生产与生活,大到著名的埃菲尔铁塔、鸟巢等,小到餐具、刀具等。因此,掌握金属的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1)铁制品长期放置可能会产生铁锈,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可以采用的具体方法是 ______ 。(写一种即可)
(2)除去铁锈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之一是用适量稀硫酸浸泡,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赛罗同学将一定量的锌粉投入硝酸铜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硫酸,发现有气泡产生。则产生气泡时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赛罗得到的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 ______ (写化学式)。
20. t℃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进行恒温蒸发,蒸发溶剂的质量与析出晶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蒸发溶剂前, ______ (填“甲”或“乙”)是饱和溶液;
(2)蒸发溶剂前, ______ (填“甲”或“乙”或“不能确定”)溶液中的溶质质量较大;
(3)a点和b点对应的两份溶液, ______ (填“a”或“b”)的浓度更大;
(4)t℃时,甲的溶解度为 ______ g(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21. 废旧电路板中主要含有塑料、铜和锡(Sn)等,为实现对锡的绿色回收同时得到副产品铜,设计如图:
(1)塑料属于 ______ (填“金属”、“合成”或“复合”)材料。
(2)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______ (写化学式)。
(3)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锡 ______ (填“强”或“弱”)。
(4)写出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5)步骤①中所加SnCl4溶液应足量,其主要目的是 ______ 。
22. 结合如图化学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 ______ 。
(2)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制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可用装置E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具有 ______ 的物理性质。
(4)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的优点是 ______ 。
(5)若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 ______ (填“①”或“②”)端进入。
23. 已知粗盐中含有难溶于水的杂质,还可能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易溶性杂质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提纯粗盐,化学兴趣小组拟用下列试验方案达成实验目的:
根据实验方案填空:
(1)操作①和②名称相同,它们的名称是 ______ 。
(2)试剂a是一种盐溶液,它的溶质是 ______ 。(写化学式)
(3)该粗盐中含有的易溶性杂质一定有 ______ (写化学式),可能有 ______ (写化学式)。
(4)写出向溶液B中加入试剂C的目的 ______ 。
(5)为了得到纯净的NaCl,加入的试剂C的用量可以为 ______ (填番号)。
①少量
②适量
③过量
④任意量
24. 迪迦同学参加化学兴趣小组,用废铜渣(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和稀硝酸反应制硝酸铜(3Cu+8HNO3=3Cu(NO3)2+2NO↑+4H2O)。他称取20g废铜渣,将200g稀硝酸分四次加入样品中,下表是他实验数据的记录:
加入硝酸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硝酸/g
50
50
50
50
烧杯内剩余固体质量/g
13.6
m
0.8
0.8
请根据迪迦同学的实验数据完成下列问题:已知相对分子质量Cu(NO3)2−188
(1)数据m的值为 ______ 。
(2)计算第三次加入稀硝酸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粮食酿造白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B、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C、石油分馏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汽油、柴油等产品,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D、一氧化碳使人中毒,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A、钢是铁的合金,故选项错误。
B、紫铜属于纯金属,不属于合金,故选项正确。
C、生铁属于铁的合金,故选项错误。
D、硬铝是铝的合金,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具有以下特点: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等。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合金的特征,掌握合金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A、水呈中性,不能石蕊试纸变红,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故选项错误。
C、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故选项正确。
D、NH3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紫花变红,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紫色石蕊试纸遇酸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紫色石蕊试纸遇酸性溶液变红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A、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A。
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故选项说法正确。
B、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于电车电刷,故选项说法正确。
C、撒氯化钠后能降低雪的熔点,可用于清除积雪,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A、红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是五氧化二磷固体,五氧化二磷有毒,会造成空气污染,故A不合题意;
B、食堂蒸笼上产生的“白汽”,是水蒸气冷凝产生的水雾,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故B符合题意;
C、燃煤产生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故C不合题意;
D、汽车发动机产生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和氮的氧化物,会造成空气污染,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熟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尤其是空气的污染及其污染物的来源等。
7.【答案】B
【解析】解:14gA和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则生成D的质量为14g+48g−44g=18。
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x。
A+3B=2C+2D
3x 36
48g 18g
3x36=48g18g
x=32
故选: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算生成的D的质量,进而结合BD的质量以及化学方程式求算B的相对分子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8.【答案】A
【解析】解:A、磷酸二氢钾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磷、钾两种元素,属于复合肥,故正确;
B、一个磷酸二氢根中含有两个氢原子,故错误;
C、磷酸二氢钾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属于盐,故错误;
D、为提高粮食产量,应合理使用化肥,故错误。
故选:A。
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肥属于复合肥,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化肥的分类方法,化学式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9.【答案】D
【解析】解:A、霉变的花生含有有毒的黄曲霉素,即便清洗后也不能食用,以防危害人体健康,故A错误;
B、含镉废水会造成重金属污染,不能用于浇菜,以防造成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危害人体健康,故B错误;
C、甲醛有毒,会和海产品中的蛋白质发生反应,食用用甲醛溶液浸泡毛肚会危害人体健康,故C错误;
D、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适量摄入铁元素预防贫血,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化学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生活中常见的有毒物质、六大营养素的相关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析出晶体不一定会使溶液变稀,如原溶液是饱和溶液,采用的是恒温蒸发结晶的方法,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降温不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温度降低,这些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结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结晶的方法、溶液的特征、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A
【解析】解:A、同一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例如氧分子和臭氧分子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故A说法错误;
B、分子一定是由原子构成的,故B说法正确;
C、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C说法正确;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因此铁原子是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因此钠离子与氯离子是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粒子,即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保持对应物质的化学性质,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来分析;
B、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C、根据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
D、根据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12.【答案】C
【解析】解:A、甲实验中铜片上被刻画出痕迹,说明铜片的硬度比黄铜小,故A错误;
B、乙实验中A烧杯液体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B错误;
C、丙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故C正确;
D、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观察到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甲实验中铜片上被刻画出痕迹,说明铜片的硬度比黄铜小进行分析;
B、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进行分析;
C、根据丙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进行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充分利用相关的知识,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是最大的收获。
13.【答案】A
【解析】解:A.向无色酚酞溶液中加入某物质,溶液呈红色,说明该物质呈碱性,但不一定是碱,如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变红,不是碱,故A不正确;
B.向无色酚酞溶液中加入某碱溶液,碱溶液为碱性,溶液一定会变为红色,故B正确;
C.某气体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了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一定来自该物质,则该气体中一定含碳元素,故C正确;
D.向某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变化,则可说明溶液中无银离子。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故D正确;
故选:A。
A、根据向无色酚酞溶液中加入某物质,溶液呈红色,说明该物质呈碱性,但不一定是碱进行分析;
B、根据向无色酚酞溶液中加入某碱溶液,碱溶液为碱性,溶液一定会变为红色进行分析;
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D、根据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充分利用相关的知识,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是最大的收获。
14.【答案】C
【解析】解:A、t1℃时,A的溶解度是40g,B的溶解度是80g,在t1℃时,将25gA物质和25gB物质分别加到盛有50g水的甲、乙两烧杯中,A部分溶解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B完全溶解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t1℃时,甲、乙烧杯中溶剂质量相等,甲烧杯中溶质质量小于25g,乙烧杯中溶质质量等于25g,所以甲、乙烧杯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C、t2℃时,A、B的溶解度相等且大于80g,分别升温到t2℃,甲烧杯中的A完全溶解,则甲、乙烧杯中溶质质量相等、溶剂质量相等,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分别升温到t2℃,A、B的溶解度都变大,甲中的A继续溶解,甲烧杯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大,乙烧杯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t1℃时,A的溶解度是40g,B的溶解度是80g来分析;
B、根据t1℃时,甲、乙烧杯中溶剂质量相等,甲烧杯中溶质质量小于25g,乙烧杯中溶质质量等于25g来分析;
C、根据t2℃时,A、B的溶解度相等且大于80g,分别升温到t2℃,甲、乙烧杯中溶质质量相等、溶剂质量相等来分析;
D、根据分别升温到t2℃,A、B的溶解度都变大,甲中的A继续溶解,而乙烧杯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B
【解析】解:假设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 m,
根据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44
可知,加入碳酸钙的质量为10073m,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73m,则左盘增加的质量为10073m−4473m=5673m。
根据Fe+2HCl=FeCl2+H2↑
56 73 2
可知,加入铁的质量为5673m,生成氢气的质量为273m,则右盘增加的质量5673m−273m=5473m。所以左盘增加的质量大,则反应后天平向左偏。左边产生的气体质量比右盘多。
故选:B。
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分析数据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16.【答案】B
【解析】解:A、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而不是质量)之比为2:1,故选项图像错误。
B、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10%的Ba(OH)2溶液,氢氧化钡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时生成沉淀的速率小,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反应时生成沉淀的速率大,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变,故选项图像正确。
C、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温度恢复至室温,压强逐渐减小,最终压强一定比反应前小,故选项图像错误。
D、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大于氧化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则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盐酸,完全反应后镁生成氯化镁的质量大于氧化镁生成氯化镁的质量,故选项图像错误。
故选:B。
A、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氧化钡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压强逐渐减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中,镁中含有的镁的质量比氧化镁多,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
17.【答案】ONa+ KI+5O3
【解析】解:(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氧元素的元素符号为O;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钠离子,每个钠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则钠离子符号为Na+;
(3)镁元素是12号元素,则质子数为12,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2,最外层电子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而形成镁离子,则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4)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在化合物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3=0,x=+5,元素的化合价标在对应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符号在前,数值在后,所以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表示为KI+5O3。
故答案为:(1)O;
(2)Na+;
(3);
(4)KI+5O3。
(1)根据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来分析;
(2)根据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来分析;
(3)根据镁离子的结构来分析;
(4)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化合价的计算以及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熟记相关知识点并灵活运用是解题关键。
18.【答案】BDFCH4+2O2CO2+2H2O化合反应
【解析】解:(1)A、洗手液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乳化原理,不符合题意;
B、用酒精浸泡花瓣提取色素,是使色素溶解在酒精中,利用溶解原理,符合题意;
C、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油脂发生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可用来清洗油污,不符合题意;
(2)A、吸附沉淀只会沉淀出不溶性杂质,不会把溶于水的钙、镁离子分离出来,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错误;
B、过滤是把固体与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操作,能除去液体混合物中难溶性的杂质,不能除去可溶的钙、镁化合物,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错误;
C、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吸附可溶的钙、镁化合物,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错误;
D、蒸馏能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可除去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而降低水的硬度,故正确;
E、投药消毒是杀死水中的细菌和微生物,并不能除去钙、镁离子,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错误;
F、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故正确;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4)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划掉相同的分子,反应前为两种分子,反应后为一种分子,该反应中为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1)B;
(2)DF;
(3)CH4+2O2CO2+2H2O;
(4)化合反应。
(1)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2)根据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4)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以及化学反应的特点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主要有溶解原理、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以及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等,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便能正确解答。
19.【答案】刷漆(合理即可)Fe2O3+3H2SO4=Fe2(SO4)3+3H2OFe+H2SO4=FeSO4+H2↑Zn(NO3)2
【解析】解:(1)铁与氧气、水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具体方法有刷漆、涂油等,能够防止锈蚀的共同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H2SO4=Fe2(SO4)3+3H2O。
(3)金属活动性锌>铁>铜,将一定量的锌粉投入硝酸铜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硝酸铜完全反应后,再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硫酸,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可能也含有锌,则产生气泡时一定发生的反应是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由于锌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后与硝酸亚铁反应硝酸锌和铁,滤渣中含有铁,则硝酸铜已完全反应,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锌,当硝酸亚铁恰好完全反应时,滤液中含有硝酸锌;当硝酸亚铁有剩余时,滤液中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锌,当锌粉过量时,滤液中含有硝酸锌,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其化学式为Zn(NO3)2,可能含有硝酸亚铁。
故答案为:
(1)刷漆(合理即可);
(2)Fe2O3+3H2SO4=Fe2(SO4)3+3H2O;
(3)Fe+H2SO4=FeSO4+H2↑;Zn(NO3)2。
(1)铁与氧气、水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
(2)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金属活动性锌>铁>铜,将一定量的锌粉投入硝酸铜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硝酸铜完全反应后,再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原理(隔绝氧气和水)与措施、金属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甲 不能确定 b100nm
【解析】解:(1)由图可知,甲溶液一开始蒸发溶剂就有晶体析出,蒸发溶剂前,甲是饱和溶液;乙溶液蒸发一定量溶剂后才开始析出晶体,则蒸发溶剂前,乙是不饱和溶液。
(2)由(1)可知,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所以蒸发溶剂前,不能确定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的多少。
(3)t℃时,甲、乙蒸发溶剂析出晶体的曲线中乙较陡,说明t℃时,乙的溶解度更大,而ab点均为甲、乙析出部分晶体后的溶液,一定都饱和溶液,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故a点和b点对应的两份溶液,b的溶质质量分数更大,即b的浓度更大。
(4)甲的饱和溶液蒸发掉mg水析出ng晶体,即为mg水中能溶解甲的质量为ng,则100g水中能溶解甲的质量为ng×100gmg=,即为甲的溶解度。
故答案为:
(1)甲;
(2)不能确定;
(3)b;
(4)100nm。
(1)根据甲溶液一开始蒸发溶剂就有晶体析出,乙溶液蒸发一定量溶剂后才开始析出晶体,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甲的饱和溶液蒸发掉mg水析出ng晶体,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图示的含义、掌握饱和溶液的特征、溶解度的含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合成 SnCl4 弱 2SnCl2Sn↓+SnCl4 将Sn完全转化为SnCl2,提高锡的回收的产率
【解析】解:(1)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塑料是合成材料。
(2)不同步骤中既有产出又有投入的物质可循环利用。步骤①加入SnCl4,步骤②生成SnCl4,所以SnCl4可循环利用。
(3)根据步骤①得到SnCl2溶液,而固体中的铜不和其反应可知,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锡弱。
(4)步骤②反应物是SnCl2,生成物是SnCl4和Sn,条件是通电,则化学方程式为2SnCl2Sn↓+SnCl4。
(5)步骤①只发生锡和SnCl4的反应,生成的SnCl2是后续反应的原料,则目的是将Sn完全转化为SnCl2,提高锡的回收的产率。
故答案为:(1)合成;
(2)SnCl4;
(3)弱;
(4)2SnCl2Sn↓+SnCl4;
(5)将Sn完全转化为SnCl2,提高锡的回收的产率。
(1)根据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塑料是合成材料进行分析;
(2)根据不同步骤中既有产出又有投入的物质可循环利用。步骤①加入SnCl4,步骤②生成SnCl4进行分析;
(3)根据步骤①得到SnCl2溶液,而固体中的铜不和其反应可知,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锡弱进行分析;
(4)根据步骤②反应物是SnCl2,生成物是SnCl4和Sn,条件是通电进行分析;
(5)根据步骤①只发生锡和SnCl4的反应,生成的SnCl2是后续反应的原料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22.【答案】锥形瓶 2KClO32KCl+3O2↑不易溶于水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①
【解析】解:(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2)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制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且试管口没有棉花团,所以药品选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3)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即用装置E收集氧气。
(4)装置C中,关闭活塞,试管内气体不能排出,试管内压强变大,将液体药品压入长颈漏斗,液体与固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试管内气体排出,压强变小,长颈漏斗内液体药品进入试管与固体接触,反应开始,所以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5)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时,则气体应从①端进入,瓶内空气从②端排出。
故答案为:(1)锥形瓶;
(2)2KClO32KCl+3O2↑;
(3)不易溶于水;
(4)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5)①。
(1)根据仪器的名称来分析;
(2)根据氧气的发生装置确定制取氧气的原理;
(3)根据氧气的性质与收集方法来分析;
(4)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5)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比空气大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因素和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过滤 BaCl2 Na2SO4 CaCl2 除去其中的OH−和CO32− ②③
【解析】解:(3)过滤能把固体和液体分离,则操作①和②是过滤;
(2)试剂a是一种盐溶液,是为了除去含有的硫酸根离子,为氯化钡,化学式为BaCl2;
(3)溶液A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粗盐中不含氯化镁,加过量的试剂a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粗盐中含硫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与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则粗盐中可能含有氯化钙,所以该粗盐中含有的易溶性杂质一定有硫酸钠,化学式为Na2SO4,可能含有氯化钙,化学式为CaCl2;
(4)溶液B中含有氢氧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为了得到纯净氯化钠,需向溶液B中加入试剂稀盐酸,以除去其中的OH−和CO32−;
(5)为了除尽溶液B中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得到纯净氯化钠,加入的试剂C稀盐酸的用量可以为适量或过量,过量的稀盐酸通过蒸发除去。
故答案为:(1)过滤;
(2)BaCl2
(3)①Na2SO4;
②CaCl2;
(4)除去其中的OH−和CO32−;
(5)②③。
(1)根据过滤能把固体和液体分离,进行分析;
(2)根据试剂a是一种盐溶液,是为了除去含有的硫酸根离子进行分析;
(3)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与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进行分析;
(4)根据溶液B中含有氢氧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为了得到纯净氯化钠,需向溶液B中加入试剂稀盐酸进行分析;
(5)根据为了除尽溶液B中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得到纯净氯化钠,加入的试剂C稀盐酸的用量可以为适量或过量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盐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4.【答案】7.2
【解析】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第一次加入50g稀硝酸,与20g−13.6g=6.4g铜恰好反应,所以第二次加入50g稀硝酸,理论上应该与6.4g铜反应,则烧杯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3.6g−6.4g=7.2g,代入验证,第三次加入50g稀硝酸,与7.2g−0.8g=6.4g铜恰好反应,第四次加入50g稀硝酸,烧杯内剩余固体质量不发生变化,所以说第三次加入稀硝酸时恰好完全反应,则m=7.2。
(2)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为:20g−0.8g=19.2g,
设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Cu(NO3)2的质量为x,生成NO的质量为y,
3Cu+8HNO3=3Cu(NO3)2+2NO↑+4H2O
192 564 60
19.2gxy
192564=19.2gx,19260=19.2gy
x=56.4g,y=6g
则第三次加入稀硝酸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6.4g50g×3+19.2g−6g×100%≈34.6%。
答:第三次加入稀硝酸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4.6%。
故答案为:
(1)7.2;
(2)34.6%。
(1)根据表中数据来分析;
(2)根据铜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重庆市九龙坡区实验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重庆市九龙坡区实验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重庆市九龙坡区实验外语学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重庆市九龙坡区实验外语学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重庆市九龙坡区实验外国语学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重庆市九龙坡区实验外国语学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