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地理(江苏卷)(全解全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地理(江苏卷)(全解全析),共18页。
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江苏卷)
地理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黄土高原地区大量传统村落仍保持了较好的原生村落风景和特色浓郁的建筑风貌,“沉坑藏林”式传统村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该类型传统村落一般位于完整塬面上,临近空间皆为平原耕地,无险可依、无势可仗,主体窑洞以合院形式下沉于地坑中,下沉式院落之间高林密布,窑院藏于林间,二者浑然一体。图示意“沉坑藏林式”村落布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完整塬面上的传统村落选择“沉坑藏林”式布局的理由是( )
A.仰视风景 B.生活便利 C.利于生产 D.利于避险
2.与塬面型传统村落相比、其他类型传统村落空间规模往往十分有限,其根本原因是( )
A.地形因素限制 B.耕地面积较小 C.人口总量较少 D.水源供应不足
3.“沉坑藏林”式村落( )
A.向阳而建,采光条件好 B.地形限制,呈线状分布
C.临河而建,水源条件好 D.冬避风,夏纳凉
【答案】1.D 2.A 3.D
【解析】1.结合材料“下沉式院落之间高林密布,窑院藏于林间,二者浑然一体”和“临近空间皆为平原耕地,无险可依、无势可仗”可以看出,自然条件下,其村落无险可依,抵御自然灾害和野兽的能力弱,故人为制造屏障“沉坑藏林”,主要是利于避险,但同时也增加生活生产的不便,传统村落布局一般不考虑欣赏风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与塬面型传统村落相比、其他类型传统村落空间规模往往十分有限,主要是因为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可用土地数量少,整片的更少,与塬面型传统村落相比,其他地区村落不具备如此大的完整土地面,故限制了其村落规模,A正确;耕地面积、人口总量、水源均与地形相关,不是根本原因。故选A。
3.“沉坑藏林”式村落下沉式建造,不利于采光和取水,AC错误;从图中看,其在塬面中央,并不是线状分布,B错误;最主要的优势可以冬季防止冬季风的侵害,夏天相对塬面更加凉爽,D正确。故选D。
【点睛】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呈波状下降。以六盘山和吕梁山为界把黄土高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六盘山以西的黄土高原西部,海拔2000~3000米,是黄土高原地势最高的地区。六盘山与吕梁山之间的黄土高原中部,海拔1000~2000米,是黄土高原的主体。吕梁山以东的黄土高原东部,地势降至500~1000米,河谷平原占有较大比例。据此可将黄土高原分为山地区、黄土丘陵区、黄土塬区、黄土台塬区、河谷平原区。其中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黄土桌状高地,塬是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
老虎沟流域(39°05'N-39°40'N,96°07'E-97°04'E)位于祁连山西段北坡、疏勒河上游,常年低温,降水丰富,冰川广布。冰川区的表面径流称为冰川径流,与冰川径流的影响因素相同,冰川径流时滞(日内气温达到最大值与径流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间距)也受气温、降水形式、积雪、冰川表面水系发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下图示意老虎沟流域冰川消融季降水量、降雪量与气温的相关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影响老虎沟流域降水量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和地形 B.盛行西风和地形
C.海陆位置和植被 D.季风环流和地形
5.相较于8月,6月老虎沟流域冰川径流量较小,其主要原因是( )
A.降雪量大,流域蒸发较旺盛 B.低温高寒,下垫面冰雪覆盖
C.冰川融化,水系发育程度高 D.气温较低,降水以降雪为主
6.推测老虎沟流域冰川径流时滞最显著的月份是( )
A.3-4月 B.5-6月 C.7-8月 D.9-10月
【答案】4.B 5.D 6.B
【解析】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老虎沟流域位于祁连山西段北坡、疏勒河上游,结合所学知识,老虎沟流域降水主要来自于盛行西风携带的水汽,且老虎沟流域位于西坡,盛行西风迎风坡,地形抬升,降水丰富,因此B正确;本区域位于内陆地区,受海洋和季风环流影响较小,理论上降水较少,排除ACD。故选B。
5.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老虎沟流域月降水量大,主要以降雪的形式发生,6月对比8月降水量较大,但气温比8月低,流域蒸发量少,冰川融化量少,水系发育程度低,排除AC;老虎沟流域常年低温,下垫面冰雪覆盖,6月和8月相差不大,排除B;6月对比8月降水量较大,气温低,主要为降雪为主,故冰川径流量较8月小,D正确。故选D。
6.根据材料可知,冰川径流时滞指的是日内气温达到最大值与径流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间距,5—8月,一日内气温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大致相同,约为14时,但径流达到最大的时间差异显著。5—6月产生的径流容易受到积雪的拦截,另外,冰雪融雪初期冰川表面水系不发达,所以冰川径流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会被延长,时滞最显著。7—8月降雪量减少,降雨量较大,气温较高,冰川表面水系发达,时间会缩短,时滞差异缩小。因此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点睛】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植被五个方面,自然要素共同作用于本地,影响本地区自然环境以及人文要素。当某一要素发生变动时,其他要素也会相应的发生改变,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用地面积、人口数量变化表现为城市人口密度随时间的变化。下图示意我国285个地级市建成区2006年、2016年人口密度散点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2006—2016年我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是( )
A.产业高度集约化发展 B.人口快于土地城市化速度
C.土地集约度下降 D.人口、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
8.对上海市建成区人口密度演变具有促进作用的是( )
A.初始人口密度和人口基数 B.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
C.国际汽车等产业投资的集聚 D.第三产业占比的提高
9.与①、②、③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变化类似的城市,一般分布在( )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
【答案】7.C 8.D 9.A
【解析】7.连接图示左下角和右上角作斜线,表示两个年份人口密度值相同。从图中可以得出,绝大部分城市位于斜线下方,说明10年间城市人口密度降低,即总体上我国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不断下降,说明人口城市化慢于土地城市化速度,城市土地集约度不高,是一种低效的城镇化,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8.图示上海市建成区人口密度明显上升,说明土地利用效率提高,是高效的集约化城市进程。初始人口密度和人口基数越大,人地矛盾越尖锐,越促进人口、产业外迁,导致人口密度下降,A错误;上海市2006年时城市化水平已经很高,10年间城市化水平不会有大的提高,B错误;国际汽车等产业投资的集聚,需要大面积厂房和配套设施建设,会导致城市土地快速扩张,土地利用效率下降,C错误;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具有吸纳就业能力强、用地需求小的特点,第三产业占比的提高,导致土地利用效率提高,D正确。所以选D。
9.图示①、②、③城市代表建成区人口密度快速降低的城市。2006—2016年我国城市化还处于加速阶段,东部地区作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投资和产业的集聚,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土地快速蔓延,人口密度下降最快,A正确;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人口密度下降较慢,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所谓城镇化,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移。
冰川泥石流是由冰雪融水或冰湖溃决冲蚀形成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其形成的堆积体常对河道产生影响。藏东南帕隆藏布江流域是我国冰川泥石流的多发地区,近些年来,该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增加。下图示意帕隆藏布江流域某沟谷冰川泥石流堆积体对河道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影响该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
A.人类活动 B.地壳运动 C.植被变化 D.气候变化
11.与河口三角洲相比,冰川泥石流堆积体中的沉积物( )
A.粒径较小 B.分选性好 C.棱角分明 D.多粉砂质
【答案】10.D 11.C
【解析】10.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冰川泥石流是由冰雪融水或冰湖溃决冲蚀形成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受气候变化影响,近些年气温升高,冰雪融化,冰碛物出露,松散物质增多,冰雪融水量增多,冰湖更易溃决,地表径流量增加,侵蚀和搬运能力增强易发生冰川泥石流,D正确;冰川泥石流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人类活动影响较小,A错误;地壳运动易造成地震、滑坡等,冰川泥石流受地壳运动影响较小,B错误;植被的变化对泥石流的发生具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冰川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增加的主要因素,C错误。故选D。
11.风和流水作用由于能量减小,颖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沉积物分选性好,而冰川和风化的沉积物分选性差,因为冰碛物多是粗细不等、棱角分明的碎块,有的角砾表面具有磨光面或冰擦痕,分选性和磨圆性较差,与入海口三角洲相比,冰川泥石流堆积体中多粒径较大的砾石,粉砂质沉积物较少,棱角分明、大小混杂,磨圆度和分选性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和多发区:1、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即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又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的东北边界,构造断裂活动强烈,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发生。2、多发区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以及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
文莱位于加里曼丹岛西北部,领土被马来西亚分割成西部的本土和东部的淡布隆地区。淡布隆拥有众多世界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3月17日,淡布隆跨海大桥正式启用。文莱本土至淡布隆区的车程,由原来的2小时缩短至约15分钟。中国企业承建该大桥难度最大的CC4标段,采用了全球首创的“钓鱼法”施工,即全预制桥梁全程不落地施工技术,做到所有机械设备不触碰地面,将在工厂预制好的桥梁部件运送至移动钢平台上,完成安装作业。下图示意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中国企业采用全球首创“钓鱼法”施工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桥梁地基的坚实度 B.缩短桥梁的施工时间
C.防御暴雨破坏工程设施 D.保护原始森林和沼泽
13.文莱本土与淡布隆之间公路车程较长的主要原因有( )
①限制车速,通行时间长②公路弯曲,路程较长③通过境外,过境手续烦琐④暴雨连绵,公路淹没时间长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4.淡布隆大桥的建成通车,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提升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 B.增强文莱首都辐射带动作用
C.促进文莱本土与淡布隆的通信联系 D.加快淡布隆地区雨林资源开发
【答案】12.D 13.C 14.B
【解析】12.钓鱼法即全预制桥梁全程不落地施工技术,与地基的坚硬度关系不大,A错误;桥梁的施工时间的确变短,但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钓鱼法即全预制桥梁全程不落地施工技术,与暴雨的影响关系不大,主要与修建材料有关,C错误;根据“文莱位于加里曼丹岛西北部”和经纬度可知,文莱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雨林和沼泽密布,根据“淡布隆拥有众多世界级自然保护区”可知,“钓鱼法”施工能够减少对地表结构的破坏,起到保护原始森林和沼泽的目的,D正确。故选D。
13.①题中并未提及限制车速,缺乏依据;①错误;②读图可知公路弯曲,路程较长,②正确;③读图可知公路经过了马来西亚国家,存在通过境外,过境手续烦琐的问题,③正确;④题中缺乏依据,④错误。②③正确,故选C。
14.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主要依靠管理制度,淡布隆大桥建成通车与改进管理制度无关,A错误;淡布隆大桥缩短了文莱首都与淡布隆地区的时间距离,能够增加文莱首都辐射带动作用,B正确;通信联系依靠通信技术,不是通车,C错误;加快雨林资源开发对于淡布隆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不利于该地区的发展,不属于有利影响,D错误。故选B。
【点睛】交通运输的影响: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缩短时空距离,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缓解交通运输压力;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纵向岭谷区以其南北发育的巨大山系和深切河谷,构成了世界范围内独特的高山峡谷景观,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下图示意部分纵向岭谷区。据此完成问题。
15.白马雪山低海拔和高海拔地区物种丰富程度较低,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
A.纬度、坡向 B.水分、热量 C.光照、坡度 D.河流、土壤
16.与无量山相比,高黎贡山( )
A.纬度较高,物种丰度程度较低 B.相对高度大,物种丰富程度较高
C.距海较远,物种丰度程度较低 D.山地坡度小,物种丰富程度较高
17.下列山地的主峰中,年昼长总时数最少的是( )
A.滑竹梁子 B.无量山 C.高黎贡山 D.白马雪山
【答案】15.B 16.B 17.A
【解析】15.白马雪山低海拔地区,由于地势低,气温高,蒸发旺盛,为干热河谷,且年降水量少,水分条件差,导致物种丰富程度低,而高海拔地区由于地势高,气温低,热量条件差,所以导致物种丰富程度低,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与无量山(3370米)相比,高黎贡山(5128米),地势更高,相对高度大,所以物种丰富程度较高,B正确;无量山和高黎贡山纬度相差不大,A错误;两地经度位置相似,C错误;根据材料无法判断山地坡度,D错误。故选B。
17.由于地球是个球体,海拔高的地方,日出会相对提前,日落会相对推迟。滑竹梁子主峰海拔最低,年昼长总时数最少。故选A。
【点睛】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有以下四个。1、水分和热量——高温多雨,水热条件优越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②自然环境复杂——气候复杂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水域环境复杂,水生生物丰富;地形复杂,起伏大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2、环境变迁与突发事件——如地质时期的冰期导致多样性减少;陨石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变化导致食物缺乏等。3、天敌与外来物种的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4、人类活动的破坏与干扰——最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滥捕滥猎、人类的生产和活动及污染排放破坏生态环境(如食物链的破坏、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动物食用被污染的食物等),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2022年12月7日,摄影师在西藏雅鲁藏布江拍到河床中央有一片裸露的鱼形沙滩,水波在沙滩上冲击出的波纹仿佛层层鱼鳞,鱼头、鱼尾、鱼鳍等部位也形象逼真,仿佛一条大鱼徜徉江中(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鱼形沙滩砂砾的磨蚀程度高,其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 B.冰川 C.风力 D.海浪
19.鱼形沙滩出露面积不断增大的时段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在自然状况下,未来几十年内该沙滩面积将会发生变化,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冰川体量 B.年降水量 C.平均风力 D.日照长度
【答案】18.A 19.C 20.A
【解析】18.据材料“水波在沙难上冲击出的波纹仿佛层层鱼鳞”,说明鱼形沙滩砂砾的磨蚀程度高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A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冰川、风力、海浪的作用,BCD错误。故选A。
19.鱼形沙滩出露面积的大小与雅鲁藏布江水量大小有关,雅鲁藏布江夏季为丰水期,水量大,鱼形沙滩出露面积最小,冬季为枯水期,水量最小,鱼形沙滩出露面积最大,春季不断缩小,秋季不断增大,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沙滩面积的变化主要受河流水量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冰川体量的变化,从而影响河流流量的大小,A正确;未来几十年该区域降水量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对河流水量影响较小,B错误;平均风力和日照长度对沙滩面积影响较小,C、D错误。故选A。
【点睛】河流的沉积作用,自上游至下游普遍存在。发生沉积作用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三点:一是流速减小,二是流量减小,这二者都会使河流活力降低而发生沉积; 三是进入河流的碎屑过多,超出河流的搬运能力而发生沉积。
海水养殖是利用沿海的浅海滩涂养殖海洋水生经济动植物的生产活动。碳汇渔业是指在渔业生产活动中,不需要投饵料,而是通过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并通过收获水生生物产品将碳移出水体的渔业生产活动的泛称。下图示意碳汇渔业生产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我国发展碳汇渔业具备的主要优势有( )
A.劳动力数量丰富 B.海洋运输业发展迅速
C.海水养殖面积大 D.国际市场对水产品需求量大
22.我国发展碳汇渔业的重要意义有( )
①替代陆地植物固碳②直接减少CO2排放量
③缓解水体富营养化 ④推进渔业生产方式转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3.为促进碳汇渔业发展,人们在海水养殖区实施人工上升流工程,其目的是( )
A.促进寒暖流交汇 B.促进藻类生长繁殖
C.降低海洋表层水温 D.增加深海碳埋藏量
【答案】21.C 22.D 23.B
【解析】21.据材料“海水养殖是利用沿海的浅海滩涂养殖海洋水生经济动植物的生产活动”可知,我国海岸线漫长,浅海滩涂广阔,海水养殖面积大,利于发展碳汇渔业,C正确;劳动力数量丰富、海洋运输业发展迅速与碳汇渔业发展关系不大,AB错误;我国人口众多,随生活水平提高,国内市场对水产品需求量大,D错误。故选C。
22.据材料“碳汇渔业是指在渔业生产活动中,不需要投饵料,而是通过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并通过收获水生生物产品将碳移出水体的渔业生产活动的泛称”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在碳汇渔业中,藻类植物作为鱼类、贝类的饵料被大量消耗,可以缓解水体富营养化,③正确;碳汇渔业是一种新型的海水养殖模式,可以推进渔业生产方式转型,④正确;碳汇渔业不能替代陆地植物固碳,①错误;可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能直接减少CO2排放量,②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3.读图可知,底层海洋存在碳埋藏,人们在海水养殖区实施人工上升流工程,可以把底层海洋存在碳带到海洋表层,降低深海碳埋藏量,促进藻类生长繁殖,D错误,B正确;人工上升流工程与寒暖流无关 ,A错误;人工上升流工程可以把底层的低温海水带到表层,降低海水温度,但不是其主要目的,C错误。故选B。
【点睛】海洋空间资源是指与海洋开发利用有关的海岸、海上、海中和海底的地理区域的总称。将海面、海中和海底空间用作交通、生产、储藏、军事、居住和娱乐场所的资源。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4分。
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帕隆藏布流域(左图)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北部,是雅鲁藏布江下游主要支流。这里山高坡陡谷深,地形变化剧烈。由于地处西南季风进入青藏高原的重要水汽通道上,帕隆藏布流域降水丰沛,海洋性冰川广布。20世纪60年代以来,帕隆藏布流域气温和降水发生明显变化,客观上促进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改变和重塑沟谷乃至流域地貌过程。右图为泥石流堆积扇景观图。
(1)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帕隆藏布流域泥石流多发的原因。(6分)
(2)画出右图中泥石流堆积扇沿MN线和PQ线的垂直剖面示意图(要求:画出大致地势起伏情况,并注明M、N、P、Q点)。(4分)
(3)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帕隆藏布流域上游沟谷地貌的主要变化。(8分)
【答案】(1)帕隆藏布流域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多地震, 岩石破碎, 物源丰富(2分); 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板块碰撞挤压, 隆起为高大的褶皱山脉, 地形高差大, 动力条件好(2分); 位于西南季风进入青藏高原的重要水汽通道上, 降水丰沛, 冰川广布, 沟谷水量大, 利于泥石流的形成。(2分)
(2) (4分)
(3) 20 世纪60年代以来帕隆藏布流域气温升高,冰川融化,降水增多, 沟谷水量增大, 泥石流滑坡多发, 在谷口地带形成大量的堆积扇(4分);受水流 ( 泥石流) 侵蚀加剧的影响,上游沟谷不断向源头延伸, 沟谷加深, 宽度增大。(4分)
【分析】本题以帕隆藏布流域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地质灾害、地形剖面图、外力作用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帕隆藏布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多发地震,地层不稳定, 岩石破碎, 泥石流物源丰富;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隆起为高大的褶皱山脉,地形高差大,坡度陡,地表径流发达,动力条件好;位于西南季风进入青藏高原的重要水汽通道上,水汽丰富,降水丰沛,冰川广布,沟谷径流量发达,水量大,利于泥石流的形成。
(2)图中冲积扇沿PQ剖面线,中间地势高,两侧低;沿MN剖面线,扇顶M处海拔高,扇缘N处海拔低。具体如图所示:
(3)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帕隆藏布流域气温升高,冰川大量的融化,大气水汽含量增加,降水增多,沟谷水量增大,地表径流增强,泥石流滑坡多发,泥沙在谷口地带形成大量的堆积,形成堆积扇;受水流 ( 泥石流) 侵蚀加剧的影响,上游溯源侵蚀加剧,沟谷不断向源头延伸,沟谷加深,加长,沟谷宽度增大。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兴化垛田位于江苏省泰州市里下河平原腹地,2014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2年10月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1194—1855年,黄河侵夺淮河下游河道入海,给里下河区域带来了频繁的水患和大量的泥沙,湖群淤垫成为沼泽。为趋利避害,当地先民在浅水区开挖沟渠,并将淤泥水草挖出堆垛,形成了大小不等四面环水的垛田。18世纪,人们在垛田外围修筑圩堤,逐渐形成区域性的灌排工程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组织建设了更大规模的圩堤工程,圩堤内水位得以稳定。20世纪后期,当地出现大面积堆垛成田、放岸填沟现象,垛田面积变大、高度降低。垛田生产的瓜果、蔬菜品质优良,香葱、龙香芋等特色农产品远近闻名。21世纪,该地借助独特的景观、特色农产品等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图1为里下河平原位置示意,图2为兴化垛田景观,图3为兴化垛田演变示意。
(1)简述传统垛田景观形成的地理意义。(4分)
(2)相对于传统垛田,现代垛田面积变大、高度降低。试评价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6分)
(3)从服务功能与价值角度,分析传承和保护垛田景观的必要性。(6分)
【答案】(1)该地区洪涝灾害多发,垛田高出水面数米,可以减少洪水威胁(2分);当地土地资源稀缺,垛田为新开垦耕地,可生产粮食,养活更多的人口。(2分)
(2)有利:垛田面积变大、高度降低,便于灌溉和耕作(2分);垛田面积增大,粮食产量增加,可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2分)。
不利: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垛田高低错落、绿水环绕的农业生态和文化景观。(2分)
(3)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垛田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具有较高的文化和科研价值(2分);作为农业灌溉工程和湿地系统,具有防洪、调蓄水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价值(2分);垛田果蔬品质优良,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2分);垛田景观特色鲜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旅游价值。(2分)(任答3点得6分)
【分析】本题兴化垛田景观、垛田演变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传统垛田景观形成的地理意义、垛田变化的影响、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与价值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人们在垛田外围修筑圩堤,逐渐形成区域性的灌排工程体系,黄河侵夺淮河下游河道入海,给里下河区域带来了频繁的水患和大量的泥沙,使得该地区洪涝灾害多发,垛田高出水面数米,可以减少洪水威胁;当地河网密布,土地资源稀缺,垛田为新开垦耕地,可生产粮食,养活更多的人口。
(2)现代垛田面积变大、高度降低的影响从有利与不利角度分析,垛田面积变大、高度降低,距离水源更近,便于灌溉和耕作;垛田面积增大,使得种植面积增大,粮食产量增加,可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垛田高度降低、面积增大,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垛田高低错落、绿水环绕的农业生态和文化景观,从旅游角度看,失去原有特色。
(3)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主要有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支撑服务。从文化服务角度分析,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垛田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具有较高的文化和科研价值,垛田景观特色鲜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旅游价值;从调节服务角度分析,作为农业灌溉工程和湿地系统,具有防洪、调蓄水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价值;从供给服务角度分析,垛田果蔬品质优良,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浙赣运河位于浙江和江西交界处,通过开挖30公里长的人工河道将钱塘江与信江连接,建成后将成为一条重要的水运通道。目前浙赣两省都将该运河列入政府重点规划项目。
材料二 衢州市位于钱塘江上游,出境水质常年在二类以上,2021年城镇化率58.1%。2020年衢州市政府与某生鲜供应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决定在衢州建设集蔬菜种植、加工等为一体的供应基地。截止目前衢州已经成为该公司在全国最大的供应基地,主要供应杭州、上海等地。
材料三 下图为浙赣运河及相关区域示意图。
(1)说出浙赣运河建设的有利条件及建成运营后可能面临的问题。(8分)
(2)简析衢州市在区域协作发展方面的优势条件。(6分)
(3)分析衢州市成为该公司在全国最大供应基地的原因。(6分)
【答案】(1)条件:两条河流距离近,开挖工程量较小(2分);浙赣两省政府的政策支持(2分)。问题:位于河流上游,流量小,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枯水期航道水位低,运力不足(2分);其他运输方式竞争压力大。(2分)
(2)位于四省交界处,便于开展跨省合作(2分);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适合开展山海协作(或沿海与内陆协作)(2分);多种运输方式具备,连接不同区域,交通便利。(2分)
(3)位于钱塘江上游,生态环境优良,产品品质好(2分);铁路公路经过,运输便利(2分);城市化率较低,农业劳动力丰富(2分);离发达地区近,市场需求量大(2分);政府政策支持(2分)。(任答3条得6分)
【分析】本大题以浙赣运河和衢州市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交通建设的条件、区域协作、农业发展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结合图文材料,浙赣运河开挖长度30千米,距离较短,工程量小,并且两省都大力支持。由于所处区域为季风气候,降水量季节变化较大,冬春季节降水少流量小,会对水运造成很大影响,同时该区域陆路运输比较完善,水运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2)从地图中可以看出来,衢州市地理位置刚好在四省交界的地方,开展区域协作条件优越;同时在浙江省内,衢州市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差距较大,为开展省内区域协作创造了前提条件;区域协作离不开交通,而这也是衢州的优势,衢州具备铁路、公路、空运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便于联系不同的区域,交通十分便利。
(3)衢州市成为该公司在全国最大的供应基地可以从产品品质、交通、市场、劳动力、政策等角度区分析。衢州市地处钱塘江上游,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产品品质比较高;城镇化率相比较全省明显偏低,农业劳动力比较丰富;区域内具备铁路、公路、空运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便利;离杭州上海等大城市较近,消费市场广阔;衢州市政府与该生鲜供应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说明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以上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衢州成为全国最大的供应基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地理(湖北卷)(全解全析),共6页。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地理(重庆卷)(全解全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A 2,B 5,B 7,B 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地理(河北卷)(全解全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地支撑砾岩形成的先后顺序是,与①阶段相比,③阶段河流,受城市热岛环流的影响,太原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