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练习题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21442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练习题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21442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练习题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21442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江苏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题(34份)
江苏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练习题 一、选择题1.(2022·江苏无锡·统考二模)“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不计个人得失,上书皇帝,严禁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百多万斤鸦片。“他”是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邓世昌2.(2022·江苏南京·模拟预测)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次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A.变中国为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B.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C.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3.(2022·江苏扬州·统考一模)学者蒋廷黻说:“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古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古的人民。”他主要想说明鸦片战争( )A.发生的可能性 B.爆发的根本原因 C.失败的必然性 D.带来的深远影响4.(2022·江苏徐州·统考模拟预测)某学者认为,鸦片显然只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由于中西方对国际关系、贸易和司法管辖的观念大相径庭,即使没有鸦片,双方之间的冲突也照样会爆发。在该学者看来( )A.鸦片战争与鸦片没有关系 B.观念差异直接导致战争C.鸦片战争爆发具有必然性 D.重农抑商引发鸦片战争5.(2022·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这一现象起因于(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6.(2022·江苏镇江·统考中考真题)当英国获得“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值百抽五,中国不能自由变更”的特权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签约的清朝大臣却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外交成功。与此相关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7.(2022·江苏泰州·统考二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外来军事的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外来侵略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 B.战争开始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C.鸦片战争促使清政府统治瓦解 D.鸦片战争使民族矛盾急剧上升8.(2022·江苏宿迁·统考中考真题)“县城(上海)坐落在南方,东浦西郊道里长。美界独居河以北,法前英后处中央。”这一现象的出现,可能始于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9.(2022·江苏扬州·统考二模)它通过一种条约的形式给资本主义国家的掠夺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中国自此由一个封建社会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成为了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水岭。“它”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0.(2022·江苏泰州·校考模拟预测)“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该材料出自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北京条约》11.(2022·江苏宿迁·统考模拟预测)学者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由此可知,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开始于清政府开展的禁烟运动B.推进到清朝统治中心京津地区C.西方侵略者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D.清政府都以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告终12.(2022·江苏泰州·统考二模)“金瓯”在古代是疆土之意,历朝统治者都希望“金瓯永固”,但在近代却出现了“金瓯已缺总须补”的情况。《北京条约》的签订使我国“金瓯”缺掉的一块是( )A.香港岛 B.九龙司 C.台湾岛 D.钓鱼岛13.(2022·江苏徐州·统考二模)如下图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几个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段,关于每个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被迫割地、赔款、通商、允许外国设厂B.圆明园被毁、中国北方大片领土被沙俄侵占C.邓世昌殉国、北洋舰队覆灭、日军攻占北京D.义和团被剿、清政府与八国签订《辛丑条约》14.(2022·江苏宿迁·统考一模)沃斯利在《1860年对中国战争的行动与述说》中指出:“我们进去的时候,这些花园还像神话故事中描述的那样神奇;而我们在10月19号离开的时候,花园已被洗劫一空,一片狼藉。”依据所学知识,你知道材料中的“我们”是( )A.英国和日本 B.俄国和美国 C.英国和法国 D.德国和日本15.(2022·江苏苏州·模拟预测)关于下图《中国主要通商口岸及周边城市贸易往来示意图(1885-1890年)》表述正确的是( )①东南地区通商口岸贸易网络最为密集;②“五口通商”中的香港成为南方贸易中心;③最早开埠的上海是南北口岸贸易枢纽;④天津居于北方口岸贸易的中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2022·江苏苏州·统考二模)有人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这种冲击进一步带到了中国社会的统治中枢,其历史依据是( )A.英国军舰巡查贸易 B.英法联军占领北京C.开放福州、厦门 D.光绪皇帝逃离北京17.(2022·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借来上帝结联盟.竖起军旗反满清。金殿难堪遥圣殿,北京苦恼对南京。”这些诗句描写的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武昌起义18.(2022·江苏连云港·校考模拟预测)据下图,可以得出太平天国的意义是( )A.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B.领导农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D.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19.(2022·江苏扬州·统考一模)有学者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其中“内乱毁梦”是指(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天京事变 D.定都天京 二、综合题20.(2022·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 随着国门的洞开,西方资本主义 文化汹涌而来,侵蚀、冲刷、撞击、溃决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堤岸……有些中国人走出国门,到海外学习。鸦片战争以后,留学生日渐增多……20世纪初,伴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出现了出国留学生热。1901 年的留日学生为280名,1903年就达到1242名,1905年增至8000名。1910年, 留美学生达到500多人。——摘编自王玉德《中华文明史稿》(1)据材料一,逐条归纳图中的历史信息。(2)据材料一、二,指出其反映历史现象的共同之处。结合时代背景,说明二者的共同作用。(3)据上述材料,阐述近代“走出国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走出国门”的历史启示。
参考答案:1.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选项A符合题意;关天培是鸦片战争中 的民族英雄,B排除;左宗棠收复新疆,C排除;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D排除。故选A。2.A【详解】虎门销烟不过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故A项正确;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是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手段,排除B项;英国以武力打开中国国门,并非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排除C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意不是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排除D项。故选A项。3.C【详解】材料中蒋廷黻认为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在军事、政治等方面都处于落后的状态,意在强调鸦片战争失败的必然性,C项正确;材料中蒋廷黻强调的是落后就会挨打,中国鸦片战争失败具有必然性,材料没有体现鸦片战争发生的可能性、根本原因及深远影响,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4.C【详解】据材料“即使没有鸦片,双方之间的冲突也照样会爆发”可知,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即使没有鸦片,也会发生鸦片战争,C项正确;鸦片输入导致中国人禁烟,显然鸦片战争与鸦片有关,排除A项;观念差异并不是直接导致战争的原因,排除B项;重农抑商属于国内经济政策,并不是引发鸦片战争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5.A【详解】根据材料“从香港和五口(五处通商口岸)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在南京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瓦解,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北京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排除D项。故选择A项。6.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在条约中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符合题干中“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值百抽五,中国不能自由变更”说法,A项正确;《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都未涉及关税问题,排除BCD项。故选A项。7.B【详解】根据“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外来军事的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华民族空前团结”,排除A项;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强调鸦片战争促使中国社会转型,无法体现“鸦片战争使民族矛盾急剧上升”,排除D项。故选B项。8.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被迫同英国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准许英国商人带家眷在五通商口岸居住、贸易,准许英国政府在五口岸派驻领事、管事官“专理商贾事宜”。次年10月,中英两国政府签订的《虎门条约》,又具体规定由大清地方官与英国领事会同商定英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区域。所以题干中的现象,可能始于《南京条约》签订之后,A项正确;《天津条约》签订于1858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排除B项;《北京条约》没有涉及上海,排除C项;《辛丑条约》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9.A【详解】根据材料“中国自此由一个封建社会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成为了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水岭”结合所学可知《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正确;《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B项;《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A项。10.A【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故A符合题意;《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北京条约》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南京条约》的内容。11.C【详解】根据材料,再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但是英国不满足,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与法国一起找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C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于清政府开展的禁烟运动,排除A项;推进到清朝统治中心京津地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B项;清政府都以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告终这是结果,排除D项。故选C项。12.B【解析】略13.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56年到1860年,发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这一战争中,圆明园被毁,中国北方大片领土被沙俄侵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B项正确;A项中,中国被迫割地、赔款、通商,没有允许外国设厂,排除;C项中,邓世昌殉国、北洋舰队覆灭,日军没有攻占北京,排除;在D项中, 义和团被剿、清政府与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排除。故选B项。14.C【详解】“我们进去的时候,这些花园还像神话故事中描述的那样神奇;而我们在10月19日离开的时候,花园已被洗劫一空”反映了火烧圆明园的史实。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C符合题意,ABD排除。故选择C。15.C【详解】依据中国主要通商口岸及周边城市贸易往来示意图(1885-1890年)和所学知识,可知东南地区通商口岸最多,贸易网络最为密集,而《南京条约》最早开埠的上海成为南北口岸的贸易枢纽,《北京条约》开放的天津则居于北方口岸贸易的中心,①③④正确;《南京条约》开放的“五口通商”是指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并不包括香港,②错误。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16.B【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这种冲击进一步带到了中国社会的统治中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冲击中国社会的统治中枢,B项正确;英国军舰巡查贸易与把这种冲击进一步带到了中国社会的统治中枢不符,排除A项;开放福州、厦门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关,排除C项;光绪皇帝逃离北京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17.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称天京,正式建立政权,形成了太平天国、清朝对峙的局面,B项正确;三元里人民抗英、 义和团运动没有建立政权, 武昌起义是在武汉而不是在南京,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18.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反外国侵略、反本国封建统治,它规模巨大,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D项正确;材料是强调太平天国运动和中外反动势力之间的对抗关系,不是说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最终失败了,排除B项;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大泽乡起义,排除C项。故选D项。19.C【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太平天国的内乱指的是天京变乱,导致太平天国走向衰落,C项正确;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政权的正式建立,排除ABD项。故选C项。20.(1)信息:路途遥远;使命艰巨;过程艰难;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从长安出发,经过玉门关、阳关等地,到达西域。(2)共同之处:政府支持;主动交流;官方组织。共同作用:开拓了交通线;促进了中外交流;展现了大国风度。(3)变化:由主动到被动;由少数人推动到众多人参与;由官员到民众。启示:坚持主动走出国门;要符合国家的需要;要体现时代的要求。 【解析】(1)信息:从路线可得出路途遥远;根据所学可得出使命艰巨;过程艰难;根据丝绸之路开辟的内容要得出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从长安出发,经过玉门关、阳关等地,到达西域。(2)共同之处:根据所学,张骞通西域以及郑和下西洋都得到政府支持;主动交流;官方组织。共同作用:根据所学可得出,二者开拓了交通线;促进了中外交流;展现了大国风度。(3)变化:根据“变化:由主动到被动;由少数人推动到众多人参与;由官员到民众。启示:坚持主动走出国门;要符合国家的需要;要体现时代的要求。”可得出由主动到被动;根据“20世纪初,伴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出现了出国留学生热。1901 年的留日学生为280名,1903年就达到1242名”得出由少数人推动到众多人参与;根据人群范围可得出由官员到民众。启示:综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坚持主动走出国门;要符合国家的需要;要体现时代的要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贵州省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练习题,共10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走向近代 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