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2023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威海市2023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
高三地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总部设在北京的P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潮流文化企业,目前该公司与国内外知名设计师合作推出了盲盒产品。该公司还推出了具有新品发布、商品推荐及二手盲盒交换功能的网络社区平台。下图示意盲盒自助售货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P公司推出网络社区平台,其主要目的是( )
A. 扩大销售规模 B. 提升产品质量 C. 压缩生产时间 D. 降低生产成本
2. 盲盒自助售货机最适宜布局在( )
A. 高速路口 B. 地铁站口 C. 住宅小区 D. 工厂门口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网络社区平台具有新品发布、商品推荐及二手盲盒交换功能,故网络社区平台可通过加强宣传,扩大销售规模,A正确;产品质量、生产时间、生产成本与生产工艺流程有关,与网络社区平台没有关系,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盲盒属于潮流文化,其目标消费群体应是青年学生或青年白领。高速路口附近青年学生和白领数量少,且人们在高速路口停留时间短,不适宜布局盲盒自动售货机,A错误;地铁站口附近,搭乘公共交通的青年学生和白领数量较多,停留的时间较长,适合布局盲盒自动售货机,B正确;住宅小区和工厂门口的青年学生和白领数量少,不适合布局盲盒自动售货机,C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因素有市场、交通、劳动力、集聚、政策法规、历史文化等。
贡嘎山位于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的交界处,主峰海拔7556米。2021年4月摄影师小李去贡嘎山拍摄到山顶一种奇特的“帽状云”景观。“帽状云”是指在山顶稳定气流和低水汽条件下形成的地形云(下图)。贡嘎山东坡年均温4.9℃,年均降水量1706mm;西坡年均温8.15℃,年均降水量922.6m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帽状云”多出现在贡嘎山的( )
A. 阳坡 B. 阴坡 C. 东坡 D. 西坡
4. 与贡嘎山“帽状云”形成有关的是( )
A. 对流运动显著 B. 平流运动显著 C. 东西两侧气流在山顶相遇 D. 暖气团沿锋面爬升
【答案】3. D 4. C
【解析】
【3题详解】
依据题中材料可知,帽状云的形成需要有山顶稳定气流和低水汽条件两个条件,阳坡阴坡主要影响气温、光照、热量,对气流和水汽条件影响小,出现“帽状云”的可能性小,AB错误;贡嘎山为高海拔的孤立山峰,东坡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西坡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水汽,东西两个方向的气流都被贡嘎山阻挡,水汽的运动速度在贡嘎山顶减慢,形成稳定的高空气流;贡嘎山位于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的交界处,即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且由材料可知,东坡年均降水量1706mm,西坡年均降水量922.6mm,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贡嘎山西侧高山多,对印度洋水汽阻挡作用强,使西坡降水明显小于东坡,能够到达贡嘎山西坡的水汽比东坡要少,在西坡更容易形成低水汽条件,“帽状云”多出现在贡嘎山的西坡,C错误,D正确。故选D。
【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帽状云”是指在山顶稳定气流和低水汽条件下形成的地形云,对流运动不是稳定气流,A错误;对流层内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即使因逆温等导致空气做平流运动,仍需要低水汽的条件,B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贡嘎山为高海拔的孤立山峰,东坡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西坡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水汽,东西两个方向的气流都被贡嘎山阻挡,水汽的运动速度在贡嘎山顶减慢,形成稳定的高空气流;西侧高山多,对印度洋水汽阻挡作用强,西坡降水少,容易形成低水汽条件,C正确;暖空气沿锋面爬升不属于山顶的稳定气流,且暖气团一般水汽含量较多,D错误。故选C。
【点睛】气流在移动过程中遇到山地,沿山坡抬升凝结成云,这种因地形抬升而形成的云称为地形云。其中极具观赏价值的主要有三种:被强风吹离山峰的旗云,在山顶形成的帽状云,以及在背风坡形成的荚状云。地形云在高大、耸立、周围平坦的山区更容易形成,而且显得更为壮观。
人户分离是指人口现住地与户籍地不同的现象。下图示意2000~2020年中国人户分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下列有关2000~2020年我国人户分离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2000~2005年间增速最快 B. 乡村人户分离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C. 以市辖区人户分离为主 D. 规模和强度呈持续增大趋势
6. 2015~2020年中国人户分离呈“爆发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态环境改善 B. 中美贸易摩擦 C. 新型城镇化 D. 生育政策调整
【答案】5 D 6. C
【解析】
【5题详解】
由图可知,总人户分离人口占比和市辖区人户分离人口占比均在2015~2020年间增速最快,A错误;由图可知总人户分离人口占比(包括市辖区人户分离占比与乡村人户分离人口占比)与市辖区人户分离人口占比的差值一直增加,说明乡村人户分离数量一直增加,B错误;由图可知,总人户分离人口占比远远高于市辖区人户分离人口占比,说明以乡村人户分离为主,C错误;由于总人户分离人口占比和市辖区人户分离人口占比数量均持续增加,说明人户分离的规模和强度呈持续增大趋势,D正确。故选D。
【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人户分离是指人口现住地与户籍地不同的现象,指的是人口向户籍地以外的区域流动;由上题分析可知,我国的人户分离以乡村为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乡村人口主要流向城镇。城镇的基础设施完善、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较高,导致人口大量流入城镇,户籍地保留在乡村,出现人户分离现象,C正确;生态环境改善、中美贸易摩擦、生育政策调整不是影响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社会经济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政策、政治、军事等。其中经济因素中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是影响当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因素。
镜泊湖(下图)原是牡丹江干流的一段,形成于距今约8300~4700年前。镜泊湖红尾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镜泊湖属于( )
A. 火山口湖 B. 堰塞湖 C. 冰蚀湖 D. 牛轭湖
8. 镜泊湖红尾鱼品质好的主要原因是( )
①入湖河流含沙量大,饵料丰富②水温较低,鱼类生长缓慢③位于火山口,矿物质丰富④人类活动少,水体污染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7. B 8. C
【解析】
【7题详解】
由材料“镜泊湖原是牡丹江干流的一段”和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地质历史时期,该区域地壳运动剧烈,火山喷发的岩浆喷出地表后进入河道,冷却凝固,形成玄武岩台地,拦截河水形成高山堰塞湖,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饵料丰富,有利于鱼的繁殖,但不是其品质好的主要原因,①错误。水温较低,不利于鱼类生长繁殖,不是镜泊湖红尾鱼品质好的主要原因,②错误。由于镜泊湖是火山喷发的岩浆喷出地表后进入河道,冷却凝固,形成玄武岩台地,拦截河水形成高山堰塞湖,所以矿物质丰富,红尾鱼品质好,③正确。由于该地区人类活动少,所以污染较小,因此镜泊湖红尾鱼品质好,④正确。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熔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堰塞湖的形成有四个过程,一是原有的水系;二是原有水系被堵塞物堵住。三是河谷、河床被堵塞后,流水聚集并且往四周漫溢。四是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堰塞湖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
森林土壤层作为水分贮蓄的主要场所,被称为大气降水“储存库”和“调节器”,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贮蓄影响差异较大。太行山林地主要由喜阳耐寒的常绿侧柏林地,油松、黄栌和构树等针阔混交林地,落叶栓皮栎林地,山杏、荆条、酸枣等灌木林地组成,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科研人员在山西省平顺县刘家村(36°12'N,113°21'E)选择坡度、海拔相近的四处林地开展土壤研究(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林地类型
侧柏林
针阔混交林
栓皮栎林
灌木林
土壤总孔隙度(%)
6.1
8.8
9
10.2
土壤有机质含量(%)
4.9
6
5.5
6.2
9. 土壤水分贮蓄效果最好的林地类型是( )
A. 侧柏林 B. 针阔混交林 C. 栓皮栎林 D. 灌木林
10. 侧柏林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坡度大,淋溶作用强 B. 气温较高,分解作用强
C. 光合作用弱,生成有机物少 D. 落叶少,且有蜡质不易分解
【答案】9. D 10. D
【解析】
【9题详解】
结合图示分析可知灌木林土壤总孔隙度最大,占比为10.2%,土壤水分贮蓄效果最好,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侧柏林属于常绿乔木,叶片小,落叶少,叶片且有蜡质不易分解,有机质分解少,D正确;表格中四处林地坡度海拔相近,气温接近,AB错误;四处林地都是喜阳树种,光合作用强,C错误。故选D。
【点睛】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影响土壤水分条件有主要因素有植被蒸腾作用、植被组成和覆盖度、降雨量和蒸发量、土壤物理性质、地形等自然条件,人为因素有灌溉、排水以及耕作等土壤管理措施。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或泥岩层中开采出来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成分以甲烷为主。川南地区页岩气资源丰富,下图示意该地区深层页岩气资源丰度分布(资源丰度指资源的富集和丰富程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结合页岩埋深和页岩气资源丰度考虑,应优先勘探开发的地区是( )
A. 威远——绥江 B. 泸县——泸州 C. 合川——重庆 D. 赤水——叙永
12. 川南地区页岩气开发将( )
①加大酸雨危害 ②导致大规模地面沉降 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缓解能源供给压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11 B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由埋藏深度可知,合川、重庆、赤水、叙永等地埋藏深度均大于3500米,不适合优先勘探开发,CD错误;结合资源丰度等值线可知,泸县、泸州的资源丰度要远远大于威远和绥江,故最适合优先勘探开发的地区是泸县、泸州,A错误,B正确。故选B。
【1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页岩气的成分以甲烷为主,氮、硫元素含量少,故页岩气开发不会加大酸雨危害,①错误;页岩气存在于页岩层或泥岩层中,开发页岩气后,页岩层和泥岩层仍在地下,故页岩气开发不会导致大规模地面沉降,②错误;页岩气的开发利用可减少常规能源的使用,可缓解能源供给的压力,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③④正确。综合上述分析,①②错误,③④正确,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新能源的开发可以减少传统能源的开发,减少对地表的破坏,从而减少对生态的破坏,有利于保障生态安全;可以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状况,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可以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状况,有利于保障环境安全。
2020年,我国小龙虾产量突破200万吨。我国农业科技人员开发并推广了“虾稻共作”“虾稻轮作”两种虾稻共生生产模式(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
模式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虾稻共作
休耕
整田、插秧
投放虾苗、生长
水稻生长
6月底至7月初捕捞成虾
收割水稻
虾稻轮作
投放虾苗、生长
捕捞成虾
整田、插秧
水稻生长
收割水稻
13. “虾稻共作”经济效益较“虾稻轮作”低,原因可能有( )
①小龙虾上市时间集中②稻田营养物质不足③混合作业操作技术复杂④国内市场需求量小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4. “虾稻共作”最适宜推广的地区是( )
A. 洞庭湖平原 B. 吐鲁番盆地 C. 珠江三角洲 D. 三江平原
15. 与单一水稻种植相比,虾稻共生模式的意义有( )
①增加农民经济收入②提高机械化水平③改善稻田生态环境④增加就业机会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13. A 14. D 15. B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表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虾稻共作小龙虾上市时间集中,市场竞争较大,经济效益较低,①正确。根据表中信息可以判断出虾稻共作需要插秧与投放虾苗同时进行,混合作业操作技术复杂,所以经济效益较低,③正确。虾稻共作与虾稻轮作稻田营养物质差异不大,②错误。虾稻共作与虾稻轮作的国内市场需求量差异不大,④错误。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根据表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虾稻共作在冬季休耕,说明该地区冬季不适合农业活动,因此可以判断出“虾稻共作”最适宜推广的地区我国北方地区,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D正确。洞庭湖平原与珠江三角洲平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AC错误。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不适合发展水稻,不是“虾稻共作”适宜推广的地区,B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与单一水稻种植相比,虾稻共生模式能够带动更多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能够增加就业机会,④正确。由于鱼虾共生模式的农产品种类增加,会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①正确。虾稻共生模式比单一水稻种植生态系统更为复杂,有利于改善稻田生态环境,③正确,虾稻共生模式对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影响较小,②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自然条件中的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各地区由于热量、光照、水分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农业生产极为明显的地域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1月20日至12月18日,第二十二届世界杯在卡塔尔举行。这是世界杯第一次在阿拉伯地区举办,也是史上首次在北半球冬季举办(往届通常在夏季举办)。卡塔尔国土面积只有1.1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5.8万。世界杯期间有120多万外国球迷入境卡塔尔,平均逗留4~5天。
中国是卡塔尔最大的贸易伙伴,“义乌制造”产品几乎占到本届世界杯周边市场商品(旗帜、喇叭、足球、球衣、大力神杯摆件等)份额的70%。义乌是全球知名的国际商贸城市,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城市。图1示意卡塔尔区位,图2示意多哈各月平均气温与降水量统计。
(1)在下图绘制12月22日多哈(25°16'N,51°32'E)太阳视运动轨迹,并在图中适当位置标注正午太阳高度度数。
(2)卡塔尔申办世界杯时曾饱受质疑,请结合当地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其原因。
(3)说明“义乌制造”产品占本届世界杯周边市场份额70%的主要原因。
【答案】(1)日出、日落方位,轨迹线,正午太阳高度41°18′。
(2)卡塔尔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对运动员身体影响大,需要将比赛日期改到冬季;卡塔尔国土面积小,沙漠广布,淡水资源缺乏,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人口数量少,服务人员少,地区接待能力不足。
(3)世界杯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产品,义乌小商品制造业基础好;劳动力成本较低,产品品质好、价格低;义乌交通运输便利、商业发达,有利于产品的运输与销售;中国和卡塔尔两国政策支持,贸易往来频繁。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卡塔尔世界杯的举办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视运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外,东南日出,西南日落。多哈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常年从正南方照射而来。正午太阳高度角等于90°减去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差值,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多哈(25°16'N,51°32'E)与南回归线23°26′S的纬度差为48°42′,故可计算得知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41°18′。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如图所示。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世界杯一般在北半球冬季举办,世界杯期间有众多运动员和球迷入境,需考虑当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基础设施、接待能力等。由图2可知,卡塔尔全年温度较高,气候炎热,对运动员身体的影响大,为减少炎热气候对运动员身体的影响,需要将比赛日期改到冬季;由图可知,卡塔尔跨经纬度小,国土面积小,且为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广布,当地全年降水少,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且卡塔尔人口数量较少,服务人员较少,地区接待能力不足;故卡塔尔申办世界杯时曾饱受质疑。
【小问3详解】
由材料可知,本届世界杯周边市场产品多以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产品为主,义乌是有名的小商品制造业基地,产业基础较好;义乌位于中国,劳动力成本较低,且由于产业基础较好,产品品质较好,价格较低;义乌是全球知名的国际商贸城市,交通运输便利,商业发达,有利于产品的运输与销售;由材料“中国是卡塔尔最大的商贸伙伴”和“义乌是全国知名的国际贸易城市,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城市”可知,中国和卡塔尔两国政策支持,贸易往来频繁;故使得“义乌制造”产品占本届世界杯周边市场份额的70%。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生”空间指具有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用地的总称,其功能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已成为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京津冀都市圈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核心,包括河北省石家庄、唐山、张家口等8个地级市。区域总人口约1.12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70%,是我国政治、文化和科技活动高度聚集的区域。下图示意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空间格局,下表示意2000~2018年京津冀都市圈“三生”空间各用地类型占区域总面积的比重(%)。
项目
年份
生产空间
生态空间
生活空间
耕地
其他建设用地
林地和草地
陆地水域
未利用地
城市生活用地
农村生活用地
2000
46.42
1.12
41.51
3.13
1.12
1.70
5.00
2008
45.71
1.43
41.37
3.00
1.07
2.32
5.10
2013
43.57
1.90
40.92
270
0.60
4.01
6.30
2018
4097
3.09
41.27
2.80
0.85
4.52
7.50
(1)与其他空间相比,描述2000~2018年京津冀都市圈生态空间的变化特征。
(2)分析2000~2018年京津冀都市圈生产空间演变的原因。
(3)从“三生”空间利用角度,为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生态空间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先减少后增加,变化速率较低。
(2)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京津冀地区人口的迅速膨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减少,其他建设用地增加;农业收益率低,为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导致大量耕地流失,生产空间减小。
(3)对区域功能区合理规划,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保护生态涵养区,防止城市建设破坏生态空间;生态修复,发挥未利用地的潜在生态功能;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缓解生产空间压力;控制人口过快增长,防止生活空间过快增加。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空间格局,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类型面积及占比等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土地利用类型、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生产空间中的耕地比重减少,其他建设用地比重增加,但总体比重减小。生态空间中的林地和草地比重先减小后增加,陆地水域比重先减少后增加,未利用地比重减小,总体比重呈下降趋势,先减小后增加。生活空间中的城市生活用地比重增多,农村生活用地比重增多。故与生活空间相比,生态空间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先减小后增加;与生产空间比重下降相比,生态空间面积变化速率较低。
【小问2详解】
由表格可知,生产空间中耕地减少,其他建设用地增加。其空间演变的原因可从不同生产空间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的角度进行分析。由材料“区域总人口约1.12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70%,是我国政治、文化和科技活动高度聚集的区域”可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京津冀地区人口的迅速膨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导致耕地占比减少,其他建设用地占比增加;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的收益率低,为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导致大量耕地转变为其他生产活动,导致生产空间减小。
【小问3详解】
本小题可从“三生”空间的土地功能,结合区域在“三生”空间利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角度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区域总人口多,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70%,是我国政治、文化和科技活动高度聚集的区域。故在土地利用类型上,应对区域功能区合理规划,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生态功能用地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故应保护生态涵养区,防止城市建设破坏生态空间;部分用地可能出现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故可进行生态修复,发挥未利用地的潜在生态功能;生产空间为区域提供粮食等农副产品,故应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缓解生产空间压力;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生活空间占比迅速上升,故应控制人口过快增长,防止生活空间过快增加。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图1)位于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中部,面积4.88万km2,是中国唯一冬季存在稳定积雪覆盖的沙漠,年降水量70~150mm,冬季降水量约22~32mm。与中国其他沙漠相比,它的自然植被覆盖率、植物多样性及其稳定性最好。雾凇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与天山之间的绿洲地区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主要发生于1月~3月。雾凇是空气中过冷却的水汽在草木等地表物体上凝华(凝华指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反之,则为升华)形成的乳白色冰晶,主要出现在日出前两小时左右。图2示意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雾凇期气象条件。
(1)指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雾凇水汽来源。
(2)分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雾凇形成的气象条件。
(3)说明雾凇对沙漠地区的生态意义。
【答案】(1)北冰洋、大西洋水汽,河湖水、积雪蒸发或升华。
(2)夜间温度低,相对湿度大,水汽含量较高,且风速较小,有利于水汽凝华。
(3)增加了冬季沙漠地区的水资源量;为春季植物发芽提供了稳定的水源;沉降了空气中固体杂质,净化空气。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及其周边地区冬季雾凇”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循环的环节、雾凇(降水)的形成条件、雾凇对区域生态平衡的积极作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从材料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所学水循环知识可知,区域的水汽来源主要有水汽输送、当地水体蒸发(或植物蒸腾)。结合图1可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所在的盆地向西敞开一个口子,可接纳来自北冰洋、大西洋的水汽;由图可知,沙漠有少量河流、湖泊,冬季有稳定积雪,河湖水、积雪蒸发或升华可为当地提供水汽。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雾凇是空气中过冷却的水汽在草木等地表物体上凝华(凝华指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反之,则为升华)形成的乳白色冰晶,主要发生于1月~3月,出现在日出前两小时左右。空气中过冷却的水汽,说明形成雾凇时当地夜间气温低,空气相对湿度大,水汽含量较高;且由图2可知,雾凇期,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相对湿度大,夜间最低气温低。由所学知识可知,水汽凝结凝华过程需要稳定的大气环境,即风速小;由图2可知,雾凇期,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风速较小。综合上述分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雾凇形成的气象条件是夜间温度低,相对湿度大,水汽含量较高,且风速较小。
【小问3详解】
雾凇对沙漠地区的生态意义可先分析沙漠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再分析雾凇(凝华的水)对当地的生态意义。沙漠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风沙天气多。冬春季节,雾凇凝华了大量的乳白色冰晶,增加了冬季沙漠地区的水资源量;当其飘落到地面后,春季气温回升融化后并通过下渗可增加当地地表水和土壤水分,为春季植物发芽提供了稳定的水源,有利于提高沙漠地区的植被覆盖率;雾凇在凝华和飘落地面的过程中,可沉降空气中的固体杂质,净化空气。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是沼泽地特有的产物,由有机残体、腐殖质和矿物质三部分组成。当沼泽植物残体的堆积量大于其分解量时,泥炭不断积累、堆积,并发育成泥炭地。潮湿的泥炭地固碳能力远强于森林,是全球重要的“碳汇”。然而泥炭地生态系统脆弱,一旦干燥、被氧化,则会成为巨大的“碳源”。
近代以来,随着英国农业开垦、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约有150万公顷泥炭地被排水疏干,此外还被用于燃料等用途而导致泥炭开采量增加,泥炭地的退化过程加快。下图示意英国泥炭地分布。
(1)从碳循环的角度,解释近代以来英国泥炭地由“碳汇”向“碳源”转化的原因。
(2)英国政府从排水和农垦等人为干扰因素入手,采取了修建堤坝,堵塞排水沟等措施,保护和改善泥炭地。结合图文资料,论述上述措施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答案】(1)泥炭地由于农业开垦、基础设施建设而大量排水,导致地表水位下降,泥炭地裸露;泥炭地被氧化,内部固存的碳变为CO2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泥炭作为燃料被燃烧,释放CO2气体。
(2)泥炭地与水资源安全。泥炭地可以净化水质,有利于改善水资源。
泥炭地与粮食安全。泥炭地增加,农业用地减少,农产品减少,对国家粮食安全有一定不利影响。
泥炭地与环境安全。泥炭地有利于碳减排、增加碳汇,调节气候、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环境安全。
泥炭地与生态安全。泥炭地可保护生物多样性,降解污染物、控制污染、改善水质,维护生态安全。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英国泥炭地的开发利用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碳循环、国家安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碳汇”向“碳源”转化的条件是干燥、被氧化。结合英国对泥炭地的开发利用可知,近代以来,随着英国农业开垦、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约有150万公顷泥炭地被排水疏干,排水后导致地表水位下降,泥炭地裸露,泥炭变得干燥、被氧化,内部固存的碳变为CO2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成为“碳源”;由材料“被用于燃料等用途而导致泥炭开采量增加”可知,泥炭作为燃料被燃烧,释放大量CO2气体,成为“碳源”。
【小问2详解】
国家安全主要包括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环境安全、生态安全,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泥炭是沼泽地特有的产物,故与泥炭有关的资源安全主要指的是水资源安全。从水资源安全的角度看,泥炭地修水坝要注水耗水,短期内不利于水资源保护;但长期来看,泥炭地可以净化水质,有利于改善水资源。从粮食安全的角度看,保护和改善泥炭地,泥炭地增加,农业用地减少,农产品减少,对国家粮食安全有一定不利影响;但可以通过提高其他区域的粮食单产与总产、增加本区域水产品产量等,消除或降低对粮食安全的不利影响。从环境安全看,泥炭地是全球重要的“碳汇”,保护和改善泥炭地,有利于碳减排、增加碳汇,调节气候、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环境安全。从生态安全的角度看,泥炭地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降解污染物、控制污染、改善水质,维护生态安全。此外,从其他角度看,恢复泥炭地的过程中,由于耕地减少,当地农民就业机会与经济收入减少,影响国家经济安全;但泥炭地恢复后,其具备一定的生产功能,可以通过发展水生植物加工利用、开展观光科考以及其他有关经济活动,增加当地就业与收入,减轻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照片拍摄当日, 推测该气象站降水最多的月份是, 图中发展阶段表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地理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2023届高三地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