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中考物理第六次联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中考物理第六次联考试卷
1. 如图所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关于编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悠扬的编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B. 大小不同的钟振动幅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相同
C. 敲钟时,用力越大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
D. 通过钟声能判断钟是否破损只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
2. 以下关于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江河湖海里的水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
B. 水蒸气上升形成云的过程中没有发生物态变化
C. 雪的形成过程中需要放热
D. 宿迁市有骆马湖、洪泽湖,淡水资源丰富,我们不需要节约用水
3. 如图是光源S发出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光路图,下列关于人在岸上观察到光源S所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①上 B. 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②上
C. 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①上 D. 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②上
4. 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把蜡烛和凸透镜固定在如图所示位置,移动光具座上的光屏得到一清晰像(光屏未画出),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10cm B. 20cm C. 30cm D. 40cm
5. 以下描述中的“发热”现象,其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 锯木头锯条发热 B. 阳光下路面发热
C. 铁丝反复弯折后发热 D. 搓手时手掌发热
6. 下列生活事例采取的做法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 火车钢轨下垫上枕木 B. 禁止货车超载
C. 刀刃磨得锋利 D. 雪橇板做得比较宽大
7. 如图是一款磁悬浮蓝牙音箱,可实现与手机的无线信息传递,底座通电后,上面的磁体音箱就会在底座产生的磁场作用下悬浮起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音箱悬浮时在竖直方向受到两个力,即重力和磁场的作用力
B. 底座通电后能产生磁场,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相同
C. 音箱悬浮利用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D. 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8. 如图是人们采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松动的锤头紧紧套在锤柄上的情景,这主要是利用了下列哪一个物体有惯性( )
A. 凳子 B. 手 C. 锤柄 D. 锤头
9.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的图线为直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 B. 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一直在运动
C. 第4s∼第19s,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D. 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总是大于乙的速度
10. 小明同学参加了中考体育模拟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掷实心球时手对球施加了力的作用,球对手没有施加力的作用
B. 小明掷实心球时,球离手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和推力的作用
C. 小明立定跳远时,离开地面后在空中的运动状态不变
D. 小明跑步穿的运动鞋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11. 某输液警报器能在药液流完时,通过电铃发声报警。该报警器内部有一可变电阻R,其阻值随管内液体的减少而减小。通过电铃的电流需要达到一定大小时电铃才能发声。下列几个电路中符合报警要求,且当输液管内液体越少,电表的示数也越小的是( )
A. B.
C. D.
12.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保持不变,R1=3Ω,R2=18Ω,灯泡L标有“6V 3W”字样,假定灯丝电阻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灯泡L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2Ω
B. 当只闭合开关S1时,电阻R1消耗的功率为1.2W
C. 如果开关S1、S2和S3同时闭合,灯泡L短路不工作
D. 此电路消耗的最大电功率与最小电功率之比为25:12
13. (1)如图甲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cm;
(2)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 N。
14. 唐代高骈的诗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蕴含着一些物理知识:看到“绿树”是树叶______(填“反射”、“折射”或“吸收”)绿光;“倒影”是正立、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______像。
15. 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A、B两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F1=30N的水平力作用在B物块上,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B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 N;若将F2=50N的水平力按如图乙所示作用在A物块上,它们仍一起做直线运动,则地面对A物块的摩擦力为______ N。
16. 如图所示,质量为50kg的同学在做仰卧起坐运动。若该同学上半身的质量为全身质量的60%,则她上半身的重力为______ N,她在1min内做了40个仰卧起坐,每次上半身重心上升的距离均为0.3m,则她在这段时间克服重力做的功为______ J。
17. 截至目前,我国核电发电量达到3780.4亿度,在电力结构中的占比达到5%左右。核能属于______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核电站利用核反应堆中铀核______ (填“裂变”或“聚变”)时产生的内能,通过汽轮机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发电机发电时,其原理是______ (选填“电磁感应”或“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8. “珍爱生命,安全用电”是同学们日常生活必须具备的安全意识。在家庭电路中,为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必须把用电器的开关安装在______ 线上,用测电笔辨别火线、零线时,图中执笔方式正确的是______ 。
19. 如图,当闭合开关S1、S2,且甲、乙为电压表时,甲、乙两表示数之比为4:3,则两电阻R1、R2之比为______ ,此时电路总功率为P1。同时更换两电表为电流表,调整开关状态,使两表均有正常示数,此时电路总功率为P2,则P1、P2之比为______ 。
20. 请完成图中光通过透镜后的光路。
21. 如图所示,请画出小球所受重力G和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力F的示意图。
22. 如图所示,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极,请在括号中标出:
(1)电源右侧的极性(用“+”或“-”表示);
(2)小磁针静止时右端的磁极(用“N”或“S”表示)。
23. 小伟在地质公园进行研学活动时,捡到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小矿石。他想知道小矿石的密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实验时,应将天平放在______ 台上。图甲是小伟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请你指出他在操作上的错误之处______ 。
(2)纠正上述错误后,小伟用调好的天平测小矿石的质量。当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横梁水平平衡,则小矿石的质量为______ g。
(3)在量筒内先倒入适量的水,然后将小矿石放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小矿石的体积是______ cm3,小矿石的密度是______ kg/m3。
(4)小伟将小矿石放入量筒中时,在量筒壁上溅了几滴水,所测的矿石密度会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4. 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浮力大小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的猜想:
(1)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2)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1)在进行探究时,实验步骤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其中序号b中物体P所受浮力大小______ N;
(2)在进行步骤c时,如果悬挂物体P的细线断了,则P在水中将会______ (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3)分析a、c、d三次实验,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______ (选填“有关”或“无关”);分析______ 三次实验,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分析a、d、e三次实验,可知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__ (选填“越大”或“越小”);
(4)本实验不仅可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从实验数据还可求出物体P的密度为______ kg/m3。(已知ρ水=1.0×103kg/m3,g取10N/kg)
25. 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理量
实验次数
钩码总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测力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4
0.1
1.8
0.3
2
6
0.1
2.4
0.3
83%
3
4
0.1
1.4
0.5
57%
4
4
0.2
1.4
1.0
57%
(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时,应沿竖直方向尽量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
(2)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______。(结果保留整数)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4次实验是用______图做的。[(a)/(b)/(c)]
(4)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是______。
(5)分析第______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
26.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可供实验器材有:三节新的干电池(电压为4.5V)、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2A”字样)、定值电阻5个(5Ω、10Ω、15Ω、20Ω、50Ω),开关一个,导线若干。小静等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滑片向右移动时电阻变大;
(2)闭合开关,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则故障可能是:______ ;
(3)排除故障后,将定值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时,应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适当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
(4)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定值电阻的I−R图象,其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 ,其数值为______ ;
(5)实验中,在接入50Ω的定值电阻后,小静同学无论怎样移动滑片,都不能使电压表示数达到原来的数值,为了能完成这次实验,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__ 。
A.调高电源电压
B.更换一个最大阻值为30Ω的滑动变阻器
C.再串联一个10Ω的电阻
27. “五一”期间,小明一家驱车外出旅游,如图所示,当车经过高速路段A点路标时,时间是8点15分;当车经过高速路段B点路标时,时间是8点45分。假设汽车在上述行驶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阻力为1150N,消耗的汽油为3kg。(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求:
(1)汽车在AB之间的速度;
(2)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牵引力做的功;
(3)汽车发动机的效率。
28. 如图甲所示为某同学家的电中药壶,有“猛火”和“文火”两个挡位,工作电路简化为图乙所示,其中S′为挡位开关,R1、R2为定值电阻,A、B为阻值可忽略不计的指示灯。当电中药壶处于猛火挡时,红灯亮;处于文火挡时,绿灯亮。已知电中药壶额定电压为220V,猛火挡的额定功率为2420W,R2=180Ω。
(1)判断A灯是红灯还是绿灯(不需要写计算过程);
(2)求R1的阻值;
(3)求文火挡的额定功率;
(4)暑假的一天晚上,小艺用电中药壶帮奶奶熬药,先用猛火挡加热6min至沸腾后,再用文火挡慢熬30min,共消耗电能0.3kW⋅h,由此计算电中药壶的实际电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
A、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故A正确;
B、大小不同的钟振动幅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不同,故B错误;
C、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C错误;
D、通过钟声能判断钟是否破损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A。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3)声音在同温度的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4)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本题通过“编钟”考查声音的产生、乐音的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区别,注重了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
2.【答案】C
【解析】解:A、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A错误;
B、水蒸气上升形成云的过程,是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雪的形成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C正确;
D、能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丰富,且存在分布不均匀,还得节约用水,故D错误。
故选:C。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其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汽化、升华、熔化吸热;
(2)能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丰富,且存在分布不均匀。
本题考查物态变化以及节约用水,难度不大。
3.【答案】A
【解析】
【分析】
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光的折射规律和根据折射规律作图的认识,属于一道基础题。
【解答】
人在岸上观察到水中点光源S成的像S′,是水中S射向水面的光在水面发生折射后进入人的眼睛,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了比S浅的虚像S′(S′在①直线上),故A正确。
故选:A。
4.【答案】A
【解析】解:A、如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像出现在光具座70∼80cm之间,故A符合题意;
B、如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则此时的物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即大于40cm,像出现在光具座100cm以外,所以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B不符合题意;
C、如凸透镜的焦距为30cm,此时的物距等于一倍焦距,不成像,故C不符合题意;
D、如凸透镜的焦距为40cm,此时的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
5.【答案】B
【解析】解:A、用锯条锯木头时锯条发热,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B、阳光下路面发热,路面从阳光中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C、反复弯折铁丝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D、搓手时手掌发热,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综上分析可知,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B。
故选:B。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做功,二是热传递,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二者是等效的,但其实质不同,前者是能量的转化,后者是能量的转移。
6.【答案】C
【解析】解:A、火车钢轨下垫上枕木,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不合题意;
B、禁止货车超载,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故B不合题意;
C、刀刃磨得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C符合题意;
D、雪橇板做得比较宽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掌握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解释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问题。
7.【答案】B
【解析】解:A、音箱悬浮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平衡,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磁场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
B、底座通电后能产生磁场是因为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故B错误;
C、音箱悬浮利用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故C正确;
D、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D正确。
故选:B。
(1)根据音箱悬浮受力平衡进行分析;
(2)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3)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种磁极相互吸引;
(4)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本题主要考查二力平衡、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等知识,综合性较强。
8.【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能力,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是一道基础题。
【解答】
锤头与锤柄原来都向下运动,锤柄撞在硬物上受到阻力作用,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就停止了运动,锤头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下运动,这样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了,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C
【解析】解:A、由图可知乙在甲出发3s后才出发,所以甲乙不是同时出发的,故A错误;
BD、由图可知第24s以前,甲乙之间的距离一直在发生变化,则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一直在运动,但24s后两物体的s−t图像是一组平行线,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不变,即两物体运动的速度相等,所以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静止,故BD错误;
C、第4s∼第19s,甲和乙运动的路程均为57m−12m=45m,运动时间相等,根据速度公式可知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故C正确;
故选:C。
A、由图可知乙在甲出发3s后才出发;
BD、由图可知第24s以前,甲乙之间的距离一直在发生变化,则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一直在运动,但24s后两物体的s−t图像是一组平行线,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不变,即两物体运动的速度相等,所以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静止;
C、第4s∼第19s,甲和乙运动的路程均为57m−12m=45m,运动时间相等,根据速度公式可知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公式的理解和运用,从图中正确读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A、小明掷实心球时手对球施加了力的作用,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球对手也施加力的作用,故A错误;
B、球离手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手与球之间没有力的作用,故B错误;
C、小明立定跳远时,离开地面后在空中的运动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都发生变化,所以运动状态改变,故C错误;
D、小明跑步穿的运动鞋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D正确。
故选:D。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球离开手后,在空中运动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
(3)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变化,如果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说明运动状态不变;
(4)增大摩擦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该题考查了增大摩擦的方法、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判断、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等,是一道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11.【答案】D
【解析】解:
(1)当输液管内液体越少,R的阻值越小,能使通过电铃的电流增大,所以R与电铃应串联在电路,而C图中电铃与R并联,故C图不符合题意;
(2)R与电铃串联,R的阻值越小,电路总电阻变小,电源电压一定,由I=UR知电路中电流变大,故A图不符合题意;
由U=IR知,此时电铃两端电压变大,由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知,R两端电压变小,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可变电阻R阻值随管内液体的减少而减小,电流需要达到一定大小时电铃才能发声,当输液管内液体越少,电表的示数也越小,由此分析解答。
本题是电路的设计,考查了电路串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的应用,利用好可变电阻R的阻值随管内液体的减少而减小是关键。
12.【答案】D
【解析】解:A、灯泡L标有“6V3W”字样,根据P=U2R可得灯泡的电阻为:RL=U额2P额=(6V)23W=12Ω,故A错误;
B、只闭合S1,灯泡和R1串联接入电路,则总电阻R串=RL+R1=12Ω+3Ω=15Ω,电流为:I=UR串=6V15Ω=0.4A,则R1消耗的功率:P1=I2R1=(0.4A)2×3Ω=0.48W,故B错误;
C、如果开关S1、S2、S3同时闭合,R1短路,灯泡和R2并联接入电路,灯泡L正常工作,故C错误;
D、如果开关S2、S3同时闭合,灯泡和R2并联接入电路,只闭合S1,灯泡和R2串联接入电路,
由于串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和P=U2R可知:灯泡和R2并联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最大,灯泡和R1串联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最小,
则:P最大=PL+P2=U2RL+U2R2=(6V)212Ω+(6V)218Ω=5W;P最小=U2RL+R1=(6V)212Ω+3Ω=2.4W,
所以,P最大:P最小=5W:2.4W=25:12,故D正确。
故选:D。
(1)灯泡L标有“6V3W”字样,根据P=U2R的变形计算灯泡的电阻;
(2)只闭合S1,灯泡和R1串联接入电路,由串联电路的特点和I=UR求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根据P=I2R计算R1消耗的功率;
(3)如果开关S1、S2、S3同时闭合,R1短路,灯泡和R2并联接入电路;
(4)如果开关S2、S3同时闭合,灯泡和R2并联接入电路,并联电路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由I=UR可知此时通过电路的电流最大,由P=UI可知此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最大,根据并联电路电阻规律计算电路总电阻,根据P=U2R计算电路消耗的最大电功率;只闭合S1,灯泡和R1串联接入电路,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此时电路总电阻最大,根据串联电路电阻规律计算电路总电阻,根据P=U2R求出该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最小,最后求出比值。
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特点、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运用。
13.【答案】3.103.4
【解析】解:(1)由图甲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0cm刻度线对齐,物体右侧与3.1cm刻度线对齐,读作3.1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10cm;
(2)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要看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处,若没有指在零刻线处,需要进行调零;另外要明确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其示数为:F=3N+2×0.2N=3.4N。
故答案为:(1)3.10;(2)3.4。
(1)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间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弹簧测力计使用前首先要观察其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指的就是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时,首先要认清分度值,再根据指针位置读数。
本题考查了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长度测量时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属于基础题目。
14.【答案】反射 等大 虚
【解析】解:
(1)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其颜色不同的色光。因此,我们看到树叶之所以呈现绿色,是因为它们反射绿光的缘故;
(2)楼台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倒影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反射;等大;虚。
①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其颜色不同的色光;
②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此题考查了物体的颜色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是基础知识的应用,难度不大。
15.【答案】30 30
【解析】解:
(1)甲图中推力在B上,以AB为研究对象,AB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其受到的推力F1与摩擦力平衡,以B为研究对象,相对于A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其受到的推力F1与摩擦力平衡,B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30N;
(2)若将F2=50N的水平力按如图乙所示作用在A物块上,它们仍一起做直线运动,乙图中推力作用在A上,此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压力也不变,因此摩擦力也不变,所以A所受的摩擦力仍为30N。
故答案为:30;30。
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求出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与推力无关。
本题主要考查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不变,摩擦力的大小也不变,但是注意摩擦力不能直接测量,都是根据平衡力的知识间接得出。
16.【答案】300 3600
【解析】解:该同学的重力:G=mg=50kg×10N/kg=500N,
她上半身的重力:G上=60%G=60%×500N=300N,
做一次仰卧起坐克服重力做的功:W=G上h=300N×0.3m=90J,
做了40个仰卧起坐克服重力做的功:W′=40W=40×90J=3600J。
故答案为:300;3600。
已知该同学的质量,根据G=mg可求得其重力,然后由题意可求得她上半身的重力,
由W=Gh可求得她做一次仰卧起坐克服重力做的功,她在一段时间内做了40个仰卧起坐,则在这段时间克服重力做的功W′=40W。
此题考查了重力的计算和功的计算,是一道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题目,难度不大。
17.【答案】不可再生 裂变 电磁感应
【解析】解:(1)核能所利用了核燃料一旦消耗,短时间内无法从自然界获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核电站利用核反应堆中铀核裂变时产生的能量来发电;
(3)发电机的原理是电磁感应,即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故答案为:不可再生;裂变;电磁感应。
(1)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称之为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称之为不可再生能源;
(2)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是通过可控的核裂变提供能量的;
(3)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发电机。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能源的分类、核能的利用、发电机原理等的理解与应用,属基础题,难度不大。
18.【答案】火 甲
【解析】解:家庭电路中,用电器的开关应该接在用电器与火线之间;
在使用测电笔时,手应接触笔尾的金属体,手不能与笔尖金属体接触,用笔尖接触导线,当测电笔的氖管发光,则说明接触的是火线,当氖管不亮时,说明接触的是零线,由图可知甲的握笔方法是正确的,乙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火;甲。
(1)控制用电器的开关应安装在火线与用电器之间;
(2)使用测电笔时,应让手与笔尾的金属体接触,才是正确的,当氖管发光时,说明是接触的是火线。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安全用电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平时学习时多了解、多积累,加强安全意识,不能违反。
19.【答案】1:3 3:16
【解析】解:(1)当闭合开关S1、S2,且甲、乙为电压表时,甲、乙两表示数之比为4:3;当闭合S1,S2时,两电阻串联,电压表甲测量电源电压,电压表乙测量R2两端的电压,甲、乙两表示数之比为4:3,
根据串联分压特点可知R1R2=U−UR2UR2=4−33=13;
(2)设电源电压为U,R1=R,则R2=3R,
当两表都为电压表时,闭合两开关,两电阻串联,电路总功率为P1=U2R1+R2=U2R+3R=U24R,同时更换两电表种类,即两表都为电流表时,闭合开关S1,两电阻并联,此时电路总功率为P2=U2R1+U2R2=U2R+U23R=4U23R,
P1P2=U24R4U23R=316。
故答案为:1:3;3:16。
(1)当闭合开关S1、S2,且甲、乙为电压表时,两电阻串联,电压表甲测量电源电压,电压表乙测量R2两端的电压,甲、乙两表示数之比为4:3,根据串联分压特点可知R1:R2;
(2)设电源电压为U,当两表都为电压表时,闭合两开关,根据P=U2R得出电路总功率P1,
同时更换两电表种类,即两表都为电流表时,闭合开关S1,两电阻并联,根据P=U2R得出此时电路总功率P2,进而得出P1:P2。
本题考查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电功率的计算等知识,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
20.【答案】解: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作出对应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解析】在作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1.【答案】解:小球所受重力G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作用点在重心;
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由图可知,A点距离O点是最远的,故AO为力臂时,力是最小的;由于小球的拉力使得杠杆顺时针转动,则动力必须使得杠杆逆时针转动,动力方向垂直于OA向上,如图所示:
【解析】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
此题主要考查了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确定出最长的力臂,并根据力臂的画法做出最小的力。
22.【答案】解: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小磁针静止时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
已知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右手握住螺线管,大拇指指向N极,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可知电流由右侧流入,则电源左端为负极,右端为正极,如图所示:
【解析】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得出小磁针的N、S极;已知通电螺线管的N、S极,由安培定则得出电源的正负极。
安培定则涉及三个方向:电流方向、磁场方向、线圈的绕向。在具体的题目中,知二求一,由此来突破此题。
23.【答案】水平 没有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52202.6×103 偏大
【解析】解:(1)在调节天平水平平衡时,应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该同学未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
(2)如图乙所示,标尺的分度值是0.2g,则小矿石的质量:m=50g+2g=52g;
(3)如图丙,量筒中水的体积:V1=20mL,矿石和水的总质量:V2=40mL,矿石的体积:V=V2−V1=40mL−20mL=20mL=20cm3,
根据公式ρ=mV得,矿石的密度:ρ石=mV=52g20cm3=2.6g/cm3=2.6×103kg/m3;
(4)小军将小矿石放入量筒中时,筒壁上溅了几滴水,水和小矿石的总体积减小,求出小矿石的体积偏小,小矿石的质量测量是准确的,所以小矿石密度测量值偏大。
故答案为:(1)水平;没有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2)52;(3)20;2.6×103;(4)偏大。
(1)调节平衡前,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水平平衡;
(2)天平水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3)矿石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和小矿石的体积相等;再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木块的密度;
(4)分析小矿石测量体积的大小,再分析小矿石密度测量值大小。
本题考查了天平的正确使用、质量测量、体积测量、密度测量值的偏大偏小分析等。
24.【答案】1.4下沉 无关 a、b、c 越大 2.4×103
【解析】解:(1)据图a可知,物体P所受重力为G=4.8N,其中序号b中物体P所受浮力大小为4.8N−3.4N=1.4N;
(2)由(1)可知浮力大小,此时浮力小于重力,故如果悬挂物体P的细线断了,则P在水中将会下沉;
(3)c、d实验中,液体的密度相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结合a实验,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b、c实验中,液体的密度相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结合a实验,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d、e实验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结合a实验,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4)物体的体积为:
V=F水浮ρ水g=4.8N−2.8N1.0×103kg/m3×10N/kg=2×10−4m3;
物体的密度为:
ρ物=mv=Ggv=4.8N10N/kg×2×10−4m3=2.4×103kg/m3。
故答案为:(1)1.4;(2)下沉;(3)无关;a、b、c;越大;(4)2.4×103。
(1)据图a可知,物体P所受重力为G=4.8N,物体重力与序号b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之差即为物体P所受浮力大小;
(2)利用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判断;
(3)c、d实验中,液体的密度相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结合a实验,根据控制变量法判断;b、c实验中,液体的密度相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结合a实验,根据控制变量法判断;d、e实验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结合a实验,根据控制变量法判断;
(4)利用浮力公式算出物体的体积V,再利用密度公式算出物体的密度ρ物。
此题考查了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浮力公式及其计算、密度公式及其计算,属常规题目。
25.【答案】匀速 74%(c)增大物重 动滑轮的重力 3、4
【解析】解:(1)在测绳端拉力时,需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测力计,且在拉动时读数;
(2)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
η=W有用W总=GhFs=4N×0.1m1.8N×0.3m×100%≈74%;
(3)第4次实验s为h的5倍,所以滑轮组由5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第4次实验是由c图做的;
(4)由数据知第1、2次实验中,s为h的3倍,所以滑轮组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而第1次实验物体的重力为4N,第2次被提升的物重为6N,所以第1次实验是用a图做的、第2次实验是用b图做的;
由数据知第3次实验中,s为h的5倍,所以滑轮组由5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第3次是用(c)图做的;
分析第1、2次实验,两次所用滑轮组相同,但第2次物重大于第1次物重,机械效率也大于第1次的机械效率,所以可得使用同一滑轮组,提高物重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分析第1、3次实验,两次提升物体的重力相同,第3次实验的动滑轮较重,而机械效率较低,所以可得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小,所以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是动滑轮的重力;
(5)第3、4次实验只是改变了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机械效率没变,所以可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
故答案为:(1)匀速;(2)74%;(3)(c);(4)增大物重;动滑轮的重力;(5)3、4。
(1)在实验中,要正确测量绳端拉力,需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测力计;
(2)根据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η=W有用W总=GhFs算出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
(3)根据绳端移动距离与物体上升的高度判断出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4)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物重和动滑轮的个数。被提升的物体越重、动滑轮的个数越少,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5)根据物体被提升的高度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
此题是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主要考查了有关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以及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被提升的物重和动滑轮的重力。被提升的物体越重、动滑轮的重力越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
26.【答案】定值电阻断路 右 电阻两端的电压 3 V A
【解析】解:(1)滑动变阻器接一个上接线柱和一个下接线柱串联在电路中,要求滑片向右移动时电阻变大,确定滑动变阻器的左下接线柱接入电路,如下图所示:
;
(2)若电流表没有示数,说明电路可能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故障为与电压表并联的定值电阻断路;
(3)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将定值电阻由5Ω改接成10Ω的电阻,电阻分得的电压增大;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右端移动,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
(4)根据画出I−R图象(如图乙)知,图中阴影面积为长方形,其面积等于IR,由欧姆定律得,U=IR,阴影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电阻两端的电压,其数值为U=IR=0.6A×5Ω=3V;
(5)A、设电源电压为U,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V,当接入50Ω的定值电阻时,则U−UVR滑=UVR,
即U−3V20Ω=3V50Ω,
解得电源电压为:U=4.2V,
所以降低电源电压可以完成这次实验,故A错误;
BC、为了能完成这次实验,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满足关系式:U′−UVR滑大=UVR,
即4.5V−3VR滑大=3V50Ω,
解得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R滑大=25Ω,
所以更换一个最大阻值为30Ω的滑动变阻器可以完成这次实验,故B正确;
再串联一个电阻的阻值可以为:30Ω−20Ω=10Ω,故C正确。
故选:A。
故答案为:(1)见解答;(2)定值电阻断路;(3)右;(4)电阻两端的电压;3V;(5)A。
(1)滑动变阻器接一个上接线柱和一个下接线柱串联在电路中,按照甲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2)若电流表没有示数,说明电路可能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与电源相连,据此判断出故障;
(3)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需控制定值电阻的电压相同,当换上大电阻时,根据分压原理确定电压表示数的变化,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结合分压原理确定滑片移动的方向;
(4)根据画出I−R图象(如图乙)知图中阴影面积为长方形,由欧姆定律分析;
(5)由欧姆定律求出在接入50Ω的电阻进行实验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与和电源电压,据此分析。
本题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考查电路连接、故障分析、数据分析、控制变量法。
27.【答案】解:(1)A、B 两地之间的距离为s=78km−42km=36km,汽车行驶的时间为t=8:45−8:15=30min=0.5h,
则从A处到B处的平均速度:v=st=36km0.5h=72km/h;
(2)汽车匀速行驶时汽车受到的牵引力等于其受到的阻力,f=F=1150N,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牵引力做的功:W=Fs=1150N×36000m=4.14×107J;
(3)汽油燃烧放出的热量:Q=mq=3kg×4.6×107J/kg=1.38×108J,
则发动机的效率:η=WQ×100%=4.14×107J1.38×108J=30%。
答:(1)汽车在AB之间的速度为72km/h;
(2)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牵引力做的功为4.14×107J;
(3)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30%。
【解析】(1)由题知汽车从A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和A到B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v=st计算小汽车在A、B之间的平均速度;
(2)汽车匀速行驶时汽车受到的牵引力等于其受到的阻力,根据W=Fs计算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牵引力做的功;
(3)根据Q=mq计算汽油燃烧放出的热量,根据η=WQ×100%计算发动机的效率。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做功公式、燃料燃烧放出燃料公式、机械效率公式的灵活运用。
28.【答案】解:指示灯的阻值忽略,当开关S闭合,S′打至触点M时,电路为两电阻和指示灯B的串联的电路,此时电路中总电阻较大,根据P=UI=U2R可知总功率较小,电中药壶处于文火挡;
当开关S闭合,S′打至触点N时,电路为R1和指示灯A的串联电路,此时电路中总电阻较小,根据P=UI=U2R可知总功率较大,电中药壶处于猛火挡。
(1)当开关S闭合,S′打至触点N时,电路为R1和指示灯A的串联电路,电中药壶处于猛火挡,此时红灯亮,故A灯是红灯;
(2)猛火挡的额定功率为2420W,根据P=UI=U2R可知R1=U2P猛火=(220V)22420W=20Ω;
(3)当开关S闭合,S′打至触点M时,电路为两电阻和指示灯B的串联的电路,电中药壶处于文火挡,故电中药壶文火挡的额定功率P文火=U2R总=U2R1+R2=(220V)220Ω+180Ω=242W;
(4)设实际电压为U实,W实=0.3kW⋅h=1.08×106J,
根据W=UIt=U2Rt可知消耗的总电能W实=P猛火t1+P文火t2=U实2R1t1+U实2R1+R2t2=U实220Ω×6×60s+U实220Ω+180Ω×30×60s,
即:1.08×106J=U实220Ω×6×60s+U实220Ω+180Ω×30×60s,
解出U实=200V。
答:(1)A灯是红灯;
(2)R1的阻值为20Ω;
(3)电中药壶文火挡的额定功率为242W;
(4)电中药壶的实际电压为200V。
【解析】指示灯的阻值忽略,当开关S闭合,S′打至触点M时,电路为两电阻和指示灯B的串联的电路,此时电路中总电阻较大,根据P=UI=U2R可知总功率较小,电中药壶处于文火挡;当开关S闭合,S′打至触点N时,电路为R1和指示灯A的串联电路,此时电路中总电阻较小,根据P=UI=U2R可知总功率较大,电中药壶处于猛火挡。
(1)当开关S闭合,S′打至触点N时,电路为R1和指示灯A的串联电路,电中药壶处于猛火挡,此时红灯亮,据此分析;
(2)猛火挡的额定功率为2420W,根据P=UI=U2R可知R1的阻值;
(3)当开关S闭合,S′打至触点M时,电路为两电阻和指示灯B的串联的电路,电中药壶处于文火挡,根据P=UI=U2R可知电中药壶文火挡的额定功率;
(4)设实际电压为U实,W实=0.3kW⋅h=1.08×106J,根据W=UIt=U2Rt可知消耗的总电能,进而解出电中药壶的实际电压。
本题考查等效电路分析和电功率的计算,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物理试卷,共9页。
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怀文中学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怀文中学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与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五校联考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五校联考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