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岳麓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单元测试含答案
展开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40分钟 85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1·赣州模拟)19世纪中后期中国部分乡村出现“近来吾乡风气大坏,视读书为轻,视为商甚重,才华秀美之子弟,率皆出门为商,而读书者寥寥无几……当此之时,为商者十八九,读书者十一二”。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B.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
C.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D.民族工业的兴起发展
【解析】选B。根据材料“视读书为轻,视为商甚重,才华秀美之子弟,率皆出门为商,而读书者寥寥无几……为商者十八九,读书者十一二”可知,部分乡村改变了传统轻商、贱商观念,并结合时间“19世纪中后期”可知,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传统经济结构变动,故选B。
【拔高训练】
近代以来部分传统的士人,从知识结构上看已转变为近代的知识分子;从政治角色和社会地位上看,他们从作为皇权和族权二者关系调适的中枢位置转移到社会的边缘,他们大多以民间社会为依归,以知识技能为职业。由此可知 ( )
A.近代民族工商业有了显著发展
B.传统社会结构已发生较大变化
C.封建官僚政治体制已不合时代
D.传统士人热衷于投资近代企业
【解析】选B。据材料“近代以来部分传统的士人,从知识结构上看已转变为近代的知识分子;从政治角色和社会地位上看,他们从作为皇权和族权二者关系调适的中枢位置转移到社会的边缘,他们大多以民间社会为依归,以知识技能为职业”可知,近代中国传统士人的知识结构、政治角色和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这与近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的变化有关,故选B。
2.(2021·乌鲁木齐模拟)19世纪中叶,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逐渐流行一种由吕宋引入的彩票。面对吕宋票的畅销,政府初期严禁。但吕宋票因其“以济民需”的为善之举,契合了传统文化中的道义主张,而为国人追捧。仅在上海一地,年营销额在50万银元左右。这表明 ( )
A.闭关锁国政策的失效
B.加剧了银贵钱贱的局面
C.市场经济得到了发展
D.世界市场影响民众生活
【解析】选D。据材料“吕宋票因其‘以济民需’的为善之举,契合了传统文化中的道义主张,而为国人追捧”,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彩票传入后影响人民的生活,故选D;鸦片战争意味着闭关锁国政策失效,排除A;外国对华商品倾销导致白银外流,加剧了银贵钱贱,排除B;当时中国并没有市场经济,排除C。
【加固训练】
19世纪60—70年代,皖南广德州“被兵燹后,土著不及十分之一”;淮北地区人口死伤或逃亡很多,“小民非死即徙,十之七八,凋敝情形,不堪言状”。这些现象客观上使 ( )
A.农民人身依附关系一度减弱
B.南北经济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C.小农经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D.城乡人口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解析】选A。依据材料“土著不及十分之一”和“小民非死即徙”可知战争使当地居民要么在战争中死亡,要么为了躲避战祸迁徙到其他地方,小农经济遭到破坏,农民不再被固定在一个地方,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故选A;材料显示南北方都受到战争波及,无法看出南北经济差距,排除B;结合所学这些现象不利于小农经济的继续发展,小农经济的生产规模会缩小,排除C;材料只是提及人口迁移,并未提及迁移到什么地方,排除D。
3.(2021·洛阳模拟)下表是19世纪部分年份中我国外销茶叶的统计数据。表中的现象反映了我国 ( )
时间 | 数量(万担) |
1832—1837年 | 60.5 |
1861年 | 110 |
1871年 | 207 |
1876年 | 362.46 |
A.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B.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C.茶叶的单位产量大大提高
D.经济结构出现变动
【解析】选B。根据表格中我国外销茶叶的统计数据结合时间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出口茶叶数量不断增加,反映了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故选B;材料中反映中国茶叶出口量增加,没有反映进口情况,故不能得出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排除A;材料只反映了茶叶的出口情况,并未反映茶叶的产量是否提高,排除C;材料中茶叶出口情况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生产日益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不能反映整个中国经济结构出现变动,排除D。
4.(金榜原创)下表反映的是1893—1930年中国农产品、手工产品、机器产品等占中国出口商品的百分比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 ( )
时间 | 农产品 | 手工产品 | 机器产品 | 其他 |
1893年 | 15.6% | 80.8% | 2.6% | 略 |
1910年 | 26.8% | 41.4% | 18.8% | |
1930年 | 45.1% | 30.6% | 19.7% |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了一定发展
B.中国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世界市场
C.农产品在世界市场所占份额上升
D.传统手工产品发展受挫不断萎缩
【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机器产品占中国出口商品的比重不断增加,结合所学1893—1930年实业救国、提倡国货运动以及政府采取的发展民族工业的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A正确。由材料中国出口商品所占比重较大的是农产品和手工产品,可以得出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而非严重依赖世界市场,故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农产品占中国出口商品的比例,没有体现农产品所占世界市场的份额,故C错误;手工产品出口比例减小并非手工产品发展受挫,故D错误。
5.(2021·宝鸡模拟)1898年《知新报》评天津机器局,“今其制造,略有扩充,制造制铁机、制铜机、火药炮弹、铳炮、铜铁诸器,并铸造银货,其分厂极多,战后颇有扩张,其业之兴盛有可望也”。这一现象表明 ( )
A.实业救国已成为主流思想
B.民营企业将受严重排挤
C.清政府有意重振军事力量
D.官督商办企业发展兴盛
【解析】选C。据材料“今其制造,略有扩充……”“战后颇有扩张,其业之兴盛有可望也”,可知清政府试图通过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工企业,重振军事力量,故选C;实业救国思潮只是兴起,并未成为主流,排除A;官办军工企业的扩张不意味着民营企业将受严重排挤,排除B;材料中涉及的是官办军工企业,而不是官督商办企业发展的状况,排除D。
【加固训练】
(2021·南昌模拟)20世纪初,清政府对原洋务企业进行了改制,如1903年规定江南制造总局在生产枪炮的同时,可以“制造矿务、衣务及一切应用机器”。由此可知,当时改制 ( )
A.加重了企业的生产负担
B.避免了洋务企业的破产
C.意在抵制西方经济侵略
D.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解析】选D。改制有利于近代工业的发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故选D;清政府允许洋务军工企业经营民用工业,这有利于提高洋务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会加重企业的生产负担,排除A;“避免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改制只能促进洋务企业发展,但不能绝对保障,排除B;改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洋务企业的效益,缓解政府财政危机,并不是抵制西方经济侵略,排除C。
6.(2021·安阳模拟)如图是1914—1918年民族产业资本、外国资本和国家资本年平均增长率情况。这表明 ( )
A.列强侵略得到了有效的抵制
B.民族资本主导着工业化方向
C.国家对工业建设的投入加大
D.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得到改善
【解析】选D。据材料“1914—1918年民族产业资本、外国资本和国家资本年平均增长率情况”,可知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黄金时期”,这主要得益于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和民国的建立,故选D;1914—1918年列强侵略并没有得到有效抵制,排除A;材料说的是增长率,并不是民族资本的比重,排除B;1914—1918年北洋政府内忧外患,并没有加大对工业建设的投入,排除C。
7.(2021·合肥模拟)在陈嘉庚公司发布的不少广告中,都印有其注册商标,中间位置为一醒目的粗体毛笔汉字“中”。1927年,陈嘉庚公司研制出当时中国未能生产的汽车内外胎,其设计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轮胎花纹使用“中”字串联起来,围绕轮胎一圈。这可以用来说明 ( )
A.广告成为新的营销手段
B.民族企业迎来发展的春天
C.陈嘉庚浓厚的爱国情怀
D.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解析】选C。据材料“汉字‘中’……‘中’字串联起来”可知陈嘉庚在注册商标和轮胎花纹中印刻中华文化,体现了浓厚的爱国情怀,故选C;宋代《清明上河图》中已存在灯箱等广告手段,排除A;1912—1919年,由于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民族企业迎来短暂的春天,排除B;陈嘉庚公司主要位于东南亚一带,与国内的反帝爱国运动无直接关系,排除D。
8.(2021·贵阳模拟)1935年11月,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实行法币的公告,主要内容为:自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国、中央、交通三大银行统一发行的货币为法币,市场上的一切交易概以法币为限,禁止白银流通。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 )
A.有助于国家信用制度的构建
B.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均衡发展
C.推动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D.化解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解析】选A。据材料“以中国、中央、交通三大银行统一发行的货币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可知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币制改革,稳定国内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白银外流,有助于国家信用制度的构建,故选A;均衡发展表述错误,排除B;币制改革目的在于减少白银外流,并不是统一国内市场,排除C;币制改革并不能化解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排除D。
9.(2021·惠州模拟)下图为1912-1932年中国海关棉花、棉纱、棉织物进口数据统计图。据此可知当时 ( )
A.棉纺织业得到比较快的发展
B.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C.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优势明显
D.民族棉纺织技术实现突破
【解析】选A。据题干中的统计图可知,在民国前期,棉花进口量不断增加,到20世纪20年代以后,棉纱的进口量不断减少,表明当时棉纺织业得到比较快的发展,尤其是棉纱生产,故A正确。
10.(金榜原创)下面是民国时期我国棉纺织业发展情况表。
时间 | 全国纱锭数量 (单位:枚) | 全国布机数量 (单位:台) |
民国二年 | 836 828 | 5 980 |
民国五年 | 1 238 152 | 9 030 |
民国八年 | 2 366 722 | 13 796 |
民国十一年 | 3 266 546 | 16 224 |
表中现象出现的最直接原因是 ( )
A.中国棉纺织品已经被卷入世界市场
B.垄断中国市场的进口棉纺织品减少
C.国民政府奖励实业带动的经济效益
D.民国初年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解析】选B。鸦片战争后中国棉纺织品已越来越多地被卷入世界市场,A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题干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民国二年(1913年)到民国十一年(1922年),这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垄断中国市场的进口棉纺织品数量减少,这直接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故B正确;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故C错误;D不是表中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故排除。
11.(2021·郑州模拟)近代以来,美国影片在华放映实行票房分成制,美片商一般收取票房收入的50%。自1946年开始,美方一再要求中方提高电影票价。到了1949年,美方甚至要求中方按小时结算票房收入。这说明 ( )
A.中国的电影市场被美资垄断
B.美国在华推行文化殖民政策
C.民族电影工业市场日益萎缩
D.通货膨胀促使美商调整政策
【解析】选D。依据材料,美国影片在华放映实行票房分成制,自1946年开始,美方一再要求中方提高电影票价,到1949年,美方甚至要求中方按小时结算票房收入,这说明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贬值,严重影响了美方的收入,促使美方对政策进行调整,故选D;材料反映中国的货币贬值影响美方影片在中国的收入,而非中国电影市场被美资垄断,排除A;材料反映美国片商在通货膨胀时如何保证自己的利润,而非传播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排除B;材料反映美国影片公司对在华放映电影政策的调整,未涉及民族电影工业市场变化,排除C。
12.(2021·南昌模拟)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从1935年的237亿元,增加到1936年的258亿元,增长8.86%。其中农业产值增加6.1%,工商业产值增加21.3%。这些数据从侧面可以反映出 ( )
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经济结构中自然经济仍占主导
C.国民经济轻重工业比例失衡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顺利完成
【解析】选B。“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从1935年的237亿元,增加到1936年的258亿元,增长8.86%。其中农业产值增加6.1%,工商业产值增加21.3%”可以看出工商业增长的比重大,但实际增长的值并不大,可见工商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轻,农业的比重大,故选B;“工商业产值增加21.3%”不仅包括民族工业,也含有商业贸易,无法判断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排除A;“农业产值增加6.1%,工商业产值增加21.3%”无法确定是否有重工业,排除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因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而中断,并未完成,排除D。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美国工业革命和工业化对促进这一时期美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起到了其他任何力量都难以起到的作用。美国历史上这一时期的矿业开采并由矿业开采带动的矿业营地、矿业城镇直至矿业城市的建设仍旧给这一时期美国的城市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同样,还有铁路铺设并由铁路铺设带动的铁路城镇建设,并由铁路城镇最终发展而成为交通枢纽城市、经贸中心城市和物流集散城市,也是促进这一时期美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原因。
——摘编自邵小通《十九世纪中后期美国城市化
高速发展研究》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并发展壮大。由于近代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受三座大山的压制而得不到独立发展,制约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规模和水平有限。但是伴随缓慢的城市化进程,图书馆、影剧院、体育馆、电报、电话、咖啡厅、西餐馆、汽车等在中国沿海沿江等通商口岸出现。总之,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城市化的发展,也促进着社会的转型,这是历史的进步,城市化的发展水平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只有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不断更新城市发展理念,才能更好地克服城市化中的问题,不断推动城市化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摘编自陈亮《近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后期美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影响。(1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后期中美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启示。(5分)
【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美国工业革命和工业化”可推出生产力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据材料一“美国工业革命和工业化对促进这一时期美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起到了其他任何力量都难以起到的作用”可知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促进;从材料一“矿业开采并由矿业开采带动的矿业营地、矿业城镇直至矿业城市的建设仍旧给这一时期美国的城市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可知矿业开采与矿业性质城镇兴起;由材料一“还有铁路铺设并由铁路铺设带动的铁路城镇建设”可知铁路建设与铁路性质城镇建设;据所学美国历史可知政局长期稳定;从材料一“由铁路城镇最终发展而成为交通枢纽城市、经贸中心城市和物流集散城市”可知城市基础设施的建立推动城市化;据所学城市化的知识可知科技进步和经济发达使城市生活更具吸引力。第(2)题第一问特点,据材料二“由于近代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下进行;材料二“鸦片战争后”结合所学可推出深受西方影响;从材料二“但是伴随缓慢的城市化进程”可知城市化缓慢开展;由材料二“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规模和水平有限”可知城市化规模和水平有限。第二问影响,据材料二“图书馆、影剧院……汽车等在中国沿海沿江等通商口岸出现”可知丰富城市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和便利市民生活;据材料二“也促进着社会的转型”结合近代社会的所学可知,有利于传播先进思想文化,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从材料二“城市化的发展水平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可知带动城市及其周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由材料二“才能更好地克服城市化中的问题”可知也带来了社会治理的难度,环境问题突出。第(3)题历史启示是对后世的指导,从两国的城市化入手分析,对现代有何导向,如据材料二“城市化的发展水平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可知城市化的发展水平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从材料二“由于近代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规模和水平有限”可知城市化发展水平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由材料二“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城市化的发展”可知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城市化的发展;从材料二“不断推动城市化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可知大力发展城市化,提高民众生活质量。
答案:(1)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促进;矿业开采与矿业性质城镇兴起;铁路建设与铁路性质城镇建设;政局长期稳定;城市基础设施的建立推动城市化;科技进步和经济发达使城市生活更具吸引力。(任意1点2分,4点8分)
(2)特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下进行;深受西方影响;城市化缓慢开展;城市化规模和水平有限。(任意1点2分,3点6分)影响:丰富城市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和便利市民生活;有利于传播先进思想文化,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带动城市及其周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也带来了社会治理的难度;环境问题突出。(任意1点2分,3点6分)
(3)启示:城市化的发展水平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发展水平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城市化的发展;大力发展城市化,提高民众生活质量。(任意1点2分,3点5分)
14.(2021·泰州模拟)(12分)1933年7月,《申报月刊》发起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在知识界的讨论中,引出了整个中国出路即发展道路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经济动荡、军事威胁的内忧外患之际,民国知识分子与工商界人士纷纷著书立说,强调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干预与控制。这与当时世界性经济大萧条下资本主义国家摆脱危机的模式是一致的。随着国民党政府逐渐巩固政权,加之日本侵华形势的紧迫,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支持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由国家资本扩张来实现工业化,这影响了当时国民党政府的经济建设。从国民党政府在抗战全面爆发前统制经济的实际效果来看,在金融、交通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不仅如此,其影响甚至贯穿国民党政府的整个统治时期。
——摘编自陶宏伟《经济危机、民族存亡
与近代经济思想传播 》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知识分子与工商界人士讨论“发展道路问题”的时代背景。(4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20世纪30年代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知识分子提出的中国“发展道路”提炼观点,并结合国民党政府实行的措施及其成效进行评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20世纪30年代经济知识可得外部因素有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苏联计划经济取得巨大成功;内部因素据材料“经济动荡、军事威胁的内忧外患之际……加之日本侵华形势的紧迫”可得世界性大危机波及中国,国内经济动荡;日本扩大对华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第(2)题结合材料中“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支持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可明确得出观点,并结合所学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史实展开论述即可。
答案:(1)时代背景: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苏联计划经济取得巨大成功;世界性大危机波及中国,国内经济动荡;日本扩大对华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4分)
(2)
评述的 论点 | 中国走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道路 | 2分 | 没有国家干预(或统制经济)不得分 | |
评述所用史实的举例 | 措施 | 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 4分 | 超过时间范围的史实酌情扣1分 |
成效 | 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为抗日战争奠定物质基础;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 | |||
评述的答 题整体表 现 | 结合一到两个史实评述的 | 1分 | 立论完全错误,字数特别少的给0分 | |
结合两个史实评述的,且结构完整,论述清晰,语言准确的,酌情给2分 |
2023届岳麓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测试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岳麓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测试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岳麓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测试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岳麓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测试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岳麓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测试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岳麓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测试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