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1月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滁州市2023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 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④⑤时期发生了DNA复制
B. ①⑤时期发生了基因重组
C. ①⑤⑥⑦时期的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D. 图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均由着丝粒分裂引起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其中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②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表示受精过程;其中⑤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⑦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详解】A、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⑤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发生了DNA复制,④表示受精过程,不会发生DNA的复制,A错误;
B、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离①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在⑤(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时期,B错误;
C、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⑤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⑦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均存在同源染色体,C正确;
D、④表示受精过程,该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是由于精卵细胞融合,D错误。
故选C。
2. 人体细胞内的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在细胞自噬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图是溶酶体内呈酸性的机理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溶酶体是细胞内的“消化车间”,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B. 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泄露到细胞质基质中活性会降低
C. H+泵具有运输作用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 细胞营养不足时,细胞自噬作用将会减弱
【答案】D
【解析】
【分析】该图表示溶酶体结构示意图,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H+从细胞质基质进入溶酶体消耗ATP,属于主动运输。
【详解】A、溶酶体是细胞内的“消化车间”,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是在溶酶体内被分解的,溶酶体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A正确;
B、溶酶体内的pH值为5左右,比细胞质基质要低,因此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泄露到细胞质基质后会导致酶的活性降低,不会引起细胞损伤,B正确;
C、H+泵能催化ATP水解为ADP和Pi,具有ATP 水解酶的作用,而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而且H+泵具有运输作用,能将H+从细胞质基质进入溶酶体,C正确;
D、当细胞营养不足时,细胞自噬作用将会增强,D错误。
故选D。
3. 下列有关教材中生物学科学实验和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施莱登和施旺等科学家建立细胞学说运用了完全归纳法
B. 科学家用32P标记氨基酸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C.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有氧和无氧条件均为实验组
D. 孟德尔推出F1测交后代的比例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假说内容
【答案】C
【解析】
【分析】不同细胞器的密度不同,可以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追踪氨基酸的转移途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利用了荧光标记法。
【详解】A、施莱登和施旺等科学家建立细胞学说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A错误;
B、科学家用3H标记氨基酸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B错误;
C、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有氧和无氧条件均为实验组,为对比实验,C正确;
D、若F1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为l:1,这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D错误。
故选C。
4. 表观遗传是指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变化的现象。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表观遗传现象虽然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改变,但属于可遗传变异
B. DNA甲基化可能导致DNA聚合酶不能结合到DNA双链上,抑制基因表达
C. 吸烟会导致精子中DNA的甲基化水平升高,从而影响基因表达
D. 除DNA的甲基化外,组蛋白的甲基化和乙酰化也会导致表观遗传现象
【答案】B
【解析】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在基因的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功能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并最终导致了表型的变化。
【详解】A、表观遗传现象由于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改变,基因功能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并最终导致了表型的变化,属于可遗传变异,A正确;
B、在基因的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需结合到DNA单链上,DNA甲基化可能导致RNA聚合酶的结合受到影响,引起转录异常,B错误;
C、吸烟会导致精子中DNA的甲基化水平升高,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C正确;
D、表观遗传的调节机制有DNA修饰、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调控、染色质重塑、核小体定位等,表观遗传的主要原因是基因中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除此之外,还有组蛋白的甲基化和乙酰化都会导致表观遗传现象,D正确。
故选B。
5. 现已发现两种与甲状腺相关的自身免疫病—Graves病和桥本氏病。Graves病患者体内产生一种抗体,其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桥本氏病患者体内产生一种抗体,会攻击自身甲状腺细胞,导致甲状腺细胞死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前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高,后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低
B. 前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高,后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低
C. 两种病患者体内产生相应抗体的是不同种类的浆细胞
D. 两种抗体都能与甲状腺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特异性结合
【答案】A
【解析】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
【详解】AB、由于Graves氏病患者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作用效果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因此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故Graves病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低;桥本氏病病患者体内产生一种抗体,会攻击自身甲状腺细胞,导致甲状腺细胞死亡,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对垂体的抑制效果降低,故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多,A错误,B正确;
C、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故两种病患者体内产生相应抗体的是不同种类的浆细胞,C正确;
D、Graves病患者体内产生一种抗体,其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能与甲状腺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特异性结合;桥本氏病患者体内产生一种抗体,会攻击自身甲状腺细胞,同样能与甲状腺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特异性结合,D正确。
故选A。
6. 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存在3条食物链,鹰属于第三、第四和第五营养级
B. 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图示中的生物成分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 如果鼠种群的死亡率上升,则鼠种群的数量将会下降
D. 如果蛇从该生态系统中消失,理论上鹰的环境容纳量会变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该食物网共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植物→兔→鹰,植物→鼠→鹰,植物→鼠→蛇→鹰。
【详解】A、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植物→兔→鹰,植物→鼠→鹰,植物→鼠→蛇→鹰,鹰属于第三、第四养级,A错误;
B、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食物网中的生物(生产者和消费者)成分外,还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错误;
C、种群的数量受到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直接影响。鼠种群的死亡率上升,其种群数量不一定会下降:如,若出生率高于死亡率,则种群数量上升;若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则种群数量下降,C错误;
D、如果蛇从该生态系统中消失,食物链缩短,传递到鹰的能量增多,理论上鹰的环境容纳量会变大,D正确。
故选D。
7. 研究人员将生长状况正常番茄植株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改为含14CO2的空气(CO2浓度不变)培养番茄植株,测定叶肉细胞中放射性三碳化合物浓度的变化情况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叶肉细胞固定14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图中A时细胞产生NADH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2)图中OA段C5化合物的含量_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AB段放射性三碳化合物浓度不变的原因____________。
(3)B时关闭光源,曲线上升的原因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叶绿体基质 ②.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
(2) ①. 下降 ②. 放射性C3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
(3)光反应停止,NADPH和ATP减少,C3还原减慢,但CO2固定仍在进行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小问1详解】
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叶肉细胞固定14CO2,其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细胞能产生NADH,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小问2详解】
图中OA段,生成叶肉细胞中三碳化合物浓度上升,说明消耗的五碳化合物增加,故五碳化合物浓度有所下降,AB段三碳化合物浓度不变的原因是由于CO2被C5固定形成C3,以及C3的还原过程保持相对稳定。
【小问3详解】
B点后曲线上升是因为黑暗条件下,光反应停止,NADPH和ATP减少,C3还原减慢,但CO2固定仍在进行,故三碳化合物的浓度增加。
8. 果蝇的圆眼和棒状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现将一只圆眼雌性果蝇和一只棒状眼雄性果蝇杂交,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圆眼:♀棒状眼:♂圆眼:♂棒状眼=1:1:1:1。回答下列问题。
(1)等位基因B、b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上述实验现象遵循__________定律。
(2)考虑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和基因位置(不考虑X、Y同源区段),最多可提出________________种假说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3)研究者已证明基因在X染色体上,且_________为显性性状。请以子代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结论_________(注:只用一个杂交实验,写出遗传图解)。
【答案】(1) ①. 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②. (基因的)分离
(2)3 (3) ①. 圆眼 ②.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子代表型及比例为:♀圆眼:♀棒状眼:♂圆眼:♂棒状眼=1:1:1:1,假设不考虑X、Y同源区段,推测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Bb×♀bb、XBXb×XbY。
【小问1详解】
果蝇的圆眼和棒状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基因B和b的本质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或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小问2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圆眼:♀棒状眼:♂圆眼:♂棒状眼=1:1:1:1,假设不考虑X、Y同源区段,推测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Bb×♀bb、XBXb×XbY,最多可提出3种假说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小问3详解】
研究者已证明基因在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圆眼为显性性状,子代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XBY,可以选择XbXb×XBY、XBXb×XBY两组杂交实验进行验证,遗传分析图解如下:
9. 奥密克戎变异株目前已经在全球广泛传播,其传染力比初始新冠病毒强,但毒性有所减弱。人感染奥密克戎后可能会出现发烧、咳嗽、浑身酸痛等症状。接种疫苗仍然是目前有效的防控手段之一。
(1)接种疫苗后,仍然可能发生感染,原因是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发烧初期感觉冷,冷觉形成于__________,身体通过_________(至少写两种)等方式增加产热使体温升高。
(3)体温持续在39℃时,人体产热__________散热(填“>”“=”或“<”)。此时可进行抗原检测以确定是否感染奥密克戎,抗原检测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
(4)退烧过程中,伴随大量流汗,请写出汗液分泌调节过程的反射弧_________。
【答案】(1)病毒发生变异;记忆细胞和抗体存在时间有限;疫苗注射时间过短抗体尚未产生等
(2) ①. 大脑皮层 ②. 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增多,促进细胞代谢
(3) ①. = ②.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4)温度感受器(热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下丘脑)→传出神经→汗腺
【解析】
【分析】人体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小问1详解】
由于病毒发生变异;记忆细胞和抗体存在时间有限;疫苗注射时间过短抗体尚未产生等原因,故接种疫苗后,仍然可能发生感染。
小问2详解】
任何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冷觉的形成都在大脑皮层,身体通过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等方式增加产热使体温升高。
小问3详解】
体温持续在39℃时,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此时产热=散热,对新冠病毒进行抗原检测的依据是抗原能和特异性抗体相结合,二者结合具有特异性。
【小问4详解】
退烧过程中,温度感受器兴奋,并且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因此可以写出相应的反射弧温度感受器(热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下丘脑)→传出神经→汗腺。
10. 为了筛选出能富集镉的植物,科研人员在镉污染区调查时发现某种双子叶植物A长势良好。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植物A的种群密度常采用__________,除研究种群密度外,还可以研究区域内植物A的出现频率、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生物的种间关系等特征,这些都属于在研究该物种的_________。
(2)研究人员对植物A的不同品种进行实验室培养,分析不同品种的镉转运系数(植物地上部分镉含量/根部镉含量)。一般在镉污染区收割植物地上部分进行处理,应选用镉转运系数_________(“较大”或“较小”)的品种进行种植。
(3)研究发现某品种的植物A修复镉污染较好,种植该品种后需及时收割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否则镉能够通过_________,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积累,镉也可能通过__________返回无机环境。
(4)通过一段时间的修复,该区域的植物种类明显增加,动物种类也随之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1) ①. 样方法 ②. 生态位
(2)较大 (3) ①. 食物链##食物网 ②.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4)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更丰富的食物和栖息空间
【解析】
【分析】1、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2、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的资源位置,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小问1详解】
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所以调查植物A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生态位是指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的资源位置,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所以研究区域内植物A的出现频率、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生物的种间关系等特征,这些都属于在研究该物种的生态位。
【小问2详解】
本实验研究主要是为了筛选出能富集镉的植物,镉转运系数指的是植物地上部分镉含量/根部镉含量,一般在镉污染区收割植物地上部分进行处理,所以应选用地上部分镉含量所占比重大的进行种植,即应选用镉转运系数较大的品种进行种植。
【小问3详解】
研究发现某品种的植物A修复镉污染较好,种植该品种后需及时收割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否则镉能够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积累和浓缩,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积累,镉也可能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返回无机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小问4详解】
通过一段时间的修复,该区域的植物种类明显增加,因为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更丰富的食物和栖息空间,所以动物种类也随之增加。
11. 为筛选出高效分解石油的微生物,研究人员取石油污泥10g加入到100mL基础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培养2周,获得富集培养液。将富集培养液进行梯度稀释并涂布于筛选平板上,适宜条件下培养后,筛选出分解石油效果较好的两种菌株A和B。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前需对基础培养基进行灭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涂布于筛选平板前,稀释富集培养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
(2)为了检测A菌和B菌对石油污泥的实际分解石油效果,研究人员以石油污泥为底物进行摇瓶实验,实验条件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 1 | 2 | 3 | 4 |
基础物质 | 10g石油污泥、100mL基础培养基 | 10g石油污泥、100mL基础培养基 | 10g石油污泥、100mL基础培养基 | 10g石油污泥、100mL基础培养基 |
培养液种类 | 无菌培养液1mL | A菌液1mL | B菌液1mL | A菌液和B菌液各0.5mL |
7天后石油分解率 | 17% | 86% | 70% | 92% |
组别1中石油被分解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由表可知A菌和B菌在分解石油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3)为了确定A菌和B菌的种类,研究人员预利用PCR扩增两种菌的部分DNA片段,测定碱基排列顺序后与已知序列对比。PCR的原理是_________,在PCR前需要设计特异性引物,引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PCR每次循环一般分为_________三步。
【答案】(1) ①. 湿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②. 为了获得石油分解菌的纯培养物##稀释菌液,便于得到单个细胞形成的菌落
(2) ①. 石油污泥中有少量能分解石油的微生物 ②. 组别4混合使用菌液后的石油分解率明显高于比组别2、3
(3) ①. DNA半保留复制##DNA复制 ②. 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 ③. 变性、复性和延伸
【解析】
【分析】1、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①灼烧灭菌;②干热灭菌;③高压蒸汽灭菌;
2、PCR扩增原理是双链DNA复制。
【小问1详解】
常用的灭菌方式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富集培养增加目的菌的数量,所以涂布于筛选平板前,稀释富集培养液的目的为了获得石油分解菌的纯培养物,即稀释菌液,便于得到单个细胞形成的菌落。
【小问2详解】
据实验结果,组别1中石油被分解的主要原因是石油污泥中有少量能分解石油的微生物。根据实验数据可得,组别4混合使用菌液后的石油分解率是92%,明显高于比组别2、3,所以由表可知A菌和B菌在分解石油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小问3详解】
PCR的原理是DNA半保留复制,由于DNA两条链反向平行,且DNA聚合酶只能使新合成的DNA子链从5′→3′方向延伸,所以该过程需要设计特异性引物序列,引物的作用是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PCR的每次循环一般包括变性、复性、延伸三步。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滁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