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中考秘籍课件第04讲 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的解法与技巧 (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中考秘籍课件第04讲 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的解法与技巧 (含答案)第1页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中考秘籍课件第04讲 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的解法与技巧 (含答案)第2页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中考秘籍课件第04讲 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的解法与技巧 (含答案)第3页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中考秘籍课件第04讲 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的解法与技巧 (含答案)第4页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中考秘籍课件第04讲 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的解法与技巧 (含答案)第5页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中考秘籍课件第04讲 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的解法与技巧 (含答案)第6页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中考秘籍课件第04讲 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的解法与技巧 (含答案)第7页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中考秘籍课件第04讲 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的解法与技巧 (含答案)第8页
    还剩3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中考秘籍课件第04讲 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的解法与技巧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中考秘籍课件第04讲 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的解法与技巧 (含答案),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命题形式,考查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从2015年开始,北京化学中考出现一种新的题型——科普阅读理解。 科普阅读理解在整张试卷中,难度较低,主要考察了学生阅读文献及资料的能力,这完全契合了科研探究的思维,是中考改革的一种尝试,也代表着一种更注重科研探究的改革趋势。
    科普阅读理解在整张试卷中,难度较低,主要考察了学生阅读文献及资料的能力,这完全契合了科研探究的思维,是中考改革的一种尝试,也代表着一种更注重科研探究的改革趋势。随之山西、山东、四川、云南等省市也相继出现了科普阅读理解题,可以说,它是一个中考化学命题的新趋向,所以我们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探索。
    这类试题常常是对初中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的科普知识,这些知识老师上课或许偶有提到,但是不属于考试范围,但是通过阅读科普短文能够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重在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化学科普阅读理解文章多为说明文体,兼具作者角度的评论或个人意见,其取材广泛,内容一般为生活应用、教材延伸、科技前沿等。
    该类试题呈现方式多样,不同文章各有不同,且多由两种及以上的呈现方式组合而成,其具体呈现方式一般由文本主题决定。譬如,单纯文字描述的科普文章,其抽象程度相对高,科学概念表现形式单一;配合图片的科普文章,更加形象化,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图表则是抽象文字的具体形象转化或补充,对于数据的阅读分析彰显理科特色,一定程度上使得阅读理解深化。
    由于题目不能超纲,所以对于知识的考查将局限于阅读文本和课内知识。样卷中的题目就很好的结合了这两点。
    1.考查物质的物理性质 首先,需要运用课内的知识,什么属于物理性质?其次,在文章中检索出对应的性质。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熔点、沸点、颜色、状态、气味、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接着我们在文中寻找对应的内容,不难发现第二段的第一句话就是对物理性质的描述。
    2.考查物质性质不同的原因。 本题完全属于课内知识的考查,因为每种物质的分子不同,因而其性质有差别。
    3.考查方程式的书写
    这种题目所涉及的方程式一定是教材中没有出现,而文章中出现了的。文章不会直接把反应方程式写出来让你直接抄写,它只会告诉你反应物和生成物,因此,对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尤其的是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成为本题最大的难点。学生应当熟练的掌握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技巧。
    4.考查信息的整合能力
    这类题目通过阅读科普短文,可以获得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顺利解题。此题型“起点高,落点低”,主要考察:访问和检索文本内容能力、整合和解释文本信息能力、评价和设计科学探究能力、科学解释数据和证据能力、反思和提出见解能力和课本核心知识运用能力等。
    1. 对于这类文本阅读题,答题的技巧落脚于“抄”。这个“抄”不是抄别人的试卷,而是抄文本中的原话。例如样卷(1)O3的物理性质,我们可以直接抄文中的通常状况下O3是淡蓝色气体,有难闻的鱼腥味。切记不可丢掉前提——通常状况下。因为臭氧在超低温下是紫黑色的固体。所以一定要写上前提条件!
    2.化学反应方程式配平的原则——质量守恒定律,确保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
    3.整合信息的题往往需要联系到生活中去,例如本题中的氟利昂,我们一定要知道这是一种冰箱空调中常用的制冷剂,并且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无氟冰箱。这意味着氟利昂是可以被替代。
    4.联系环境问题,化学教材中多次提到保护环境的问题,中考亦会着重考察此点。 常见的方法:(1)对汽车添加尾气处理装置;(2)开发并使用更多的清洁能源;(3)将煤炭清洗后再燃烧。
    在早期的化学学习中,同学们因为化学知识储量不是很丰富,认识的物质的化学式并不是很多,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也不是很多,所知道的化学反应原理也不一定够透彻,但是为了增加题目的难度以及趣味性,我们常出一些科普阅读拔高题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做此类题型时往往不得要领,总是斟字酌句,这样往往会浪费一些时间。做这类题时一定要看到题干中的要点,所谓的要点一定与你所学的某种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或者与某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大致类似,有的时候我们做这类题时,可以根据后面的问题去读题干。
    例如我在给学生们出的关于氧气这个模块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
    臭氧的化学式是O3,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2,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O2)强得多。若将O2通过臭氧发生器,在无声放电条件下,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O2中含有3%的O3。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极少,在离地面25 km处有一个厚度极薄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
     超音速收音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氮(NO)等气体、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O3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木条复燃的现象。  (2)写出在臭氧发生器中,O2转变为O3的文字表达式                 。氧气转变成臭氧的过程发生  化学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3)应采取   使用无氟冰箱、空调等    的方法保护臭氧层。  
    [解析]臭氧显然我们没学过,做这道题时首先可以大致扫一遍题干,然后迅速看一下问题,第一问我们需要知道的题干中的要点是臭氧的氧化性比氧气要强,而我们知道正是因为氧气的氧化性才使其支持燃烧,因此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臭氧集气瓶中会使木条复燃;关于第二问文字表达式我们需要知道反应物、反应条件以及产物,这样我们轻松写出,通过阅读我们知道反应物为氧气,反应条件无声放电,产物则为臭氧,而我们通过阅读知道臭氧不同于氧气,产生了新物质,为化学变化;通过阅读我们知道氟利昂可以破坏臭氧层,因此保护臭氧的方法是尽量降低对含氟量的使用,我们通过生活常识知道空调冰箱的制冷剂为氟利昂,因此具体做法可以使用无氟冰箱、空调等。
    小 结 通过做这样一道题,我相信学生对此类问题一定掌握了一定的技巧,首先做这类题不能受困于一个两个的字眼,要放眼于所问的问题,然后再回到题干中找出相关的知识要点,这些知识要点并不都是陌生的,他们都与你所学过的知识有关,因此做题之前一定对书本上的知识要能倒背如流、烂熟于心,关键的是真正理解其中的 道理!
    题型1 生活应用类阅读题【方法点拨】 命题人选择生活应用的命题文本,是因为化学学科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又与教材各个章节关系密切,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尤其是在学生刚刚接触化学的九年级阶段,选取平时耳濡目染的生活素材,有助于降低文章阅读难度,从而在问题环节时避免单纯地考察知识的识记。
    [例1](2019•北京)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土豆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是餐桌上的美味食材。表1鲜土豆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每100g)表1鲜土豆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每100g)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用土豆片进行实验,测得其食用品质、淀粉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如图:
    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就算是把变绿、发芽的部位削掉,也不宜食用。除食用外,土豆还可以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纺织、造纸等工业中。------(原文作者宋国安、杨铭铎等,有删改)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表1中的“钙”指的是   (填“元素”或“原子”)。(2)由图1可知:60min内,   (填序号,下同)A.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高
    B.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化C.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3)由图2可知:土豆片的淀粉含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是   。(4)变绿、发芽的土豆不宜食用,其原因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土豆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 B.土豆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C.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变 D.土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
    依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1)苹果褐变的过程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2)碳酸氢钠的俗称是   (填序号)。A.食盐 B.纯碱 C.小苏打 D.苛性钠(3)由图1可知,用   g/L碳酸氢钠溶液处理对鲜切苹果的褐变、变软抑制的效果更好。(4)由实验可知:抗坏血酸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用效果更好,试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5)根据文中的实验数据,你对储存苹果切片有哪些建议  。
    【答案】(1)元素;(2)ABC;(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4)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5)ACD。【解析】(1)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表1中的“钙”指的是元素;(2)A.由图1中的信息可知,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高,故A正确;B.由图1中的信息可知,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化,故B正确;C.由图1中的信息可知,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故C正确;(3)由图2提供的信息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4)由题干提供的信息可知: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5)A.由题干“土豆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可知,A正确;B.由表1提供的信息可知,淀粉的含量最高,故B错误;C.由题干“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可知,C正确;D.由题干“除食用外,土豆还可以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纺织、造纸等工业中。”可知D正确。
    题型2 教材延伸类阅读题
    【方法点拨】 教材延伸文本基于拓展阅读和知识基础设问,既有思路的发散,又体现主题紧扣教材,不至于使考生面对新情境无从下手。[例2](2019•昆明)阅读下列材料。 美丽富饶的云南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其中铝、锌、锡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铜、镍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三位,是国家重要的锡、铜生产基地。
    我国古代曾用“湿法炼铜”“火法炼铜”。“湿法炼铜”的原理是“曾青(硫酸铜溶液)得铁则化为铜”;“火法炼铜”中用辉铜矿(主要成分Cu2S)炼铜的原理是:Cu2S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一种会导致酸雨的气体(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4)在河南安阳、湖北荆州、湖南宁乡、云南江川等地分别出土了后(司)母戊鼎、越王勾践剑、四羊方尊、牛虎铜案等青铜文物,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高超熔铸技艺。青铜是铜锡合金,锡的加入明显提高了铜的强度,抗腐蚀性增强,因此锡青铜常用于制造齿轮等耐磨零部件和耐蚀配件。
    虽然云南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但是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所以保护金属资源刻不容缓。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在云南出土的文物是   (填标号)。 A.四羊方尊 B.牛虎铜案 C.越王勾践剑 D.后(司)母戊鼎 (2)可用来冶炼锡的矿石是   (填标号)。 A.菱铁矿(主要成分FeCO3) B.铝土矿(主要成分Al2O3)
    C.锡石(主要成分SnO2)D.黄铜矿(主要成分 CuFeS2)(3)青铜的抗腐蚀性比纯铜的   (填“强”或“弱”)。(4)本材料中,“湿法炼铜”的化学方程式是   ,“火法炼铜”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1)B;(2)C;(3)强;(4)Fe+CuSO4=FeSO4+Cu;Cu2S+O2=2Cu+SO2。
    【解析】(1)由“在河南安阳、湖北荆州、湖南宁乡、云南江川等地分别出土了后(司)母戊鼎、越王勾践剑、四羊方尊、牛虎铜案等青铜文物”可知,在云南出土的文物是牛虎铜案,故B正确;(2)A.菱铁矿(主要成分FeCO3)中含有铁元素,用冶炼铁,故A错误;B.铝土矿(主要成分Al2O3)中含有铝元素,用于冶炼铝,故B错误;C.锡石(主要成分SnO2)中含有锡元素,用于冶炼锡,故C正确;D.黄铜矿(主要成分 CuFeS2)中含有铜元素,用于冶炼铜,故D错误。(3)由“锡的加入明显提高了铜的强度,抗腐蚀性增强”可知青铜的抗腐蚀性比纯铜的强;(4)“湿法炼铜”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火法炼铜”是Cu2S与氧气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Cu2S+O2=2Cu+SO2。
    题型3 科技前沿类阅读题【方法点拨】 新颖的科技前沿文本,固然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高新科学世界的探索欲望,但很大程度上远离化学启蒙阶段的教学内容,如果文本中存在较多新颖的专业术语名词,九年级学生阅读文章时就会面临一定的困难。因此,这类题数量不多。
    [例3](2019•南充)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灭火弹”是一种常见的灭火器材,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目前市场上的灭火弹主要以干粉为主。超细干粉灭火剂是目前国内外已查明的灭火剂中,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高,灭火速度最快的一种。超细干粉灭火剂单位容积灭火效率是哈龙灭火剂的2~3倍,是普通干粉灭火剂的6~10倍,是七氟丙烷灭火剂的10倍以上,是二氧化碳的15倍;超细干粉灭火剂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ODP)为零,温室效应潜能值(GWP)为零,对人体皮肤无刺激,对保护物无腐蚀,无毒无害;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不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同时,超细干粉灭火剂储存期限可达10年,不需频繁更换及维护。
    “灭火弹”具有两种引爆方式供使用者选择,一种是拉发式(又称主动式),用力拉出拉索后延时七秒钟即爆炸;另一种是引燃式(又称被动式),使用时只须撕开封皮掏出超导热敏线用力投入火场即可。
    在扑灭森林大火时,由于人员多,接受灭火弹使用方法培训的专业人员少,因而应该选用引燃式超细干粉灭火弹,这种灭火弹只要投入火场,成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能显著减少扑救人员的伤亡。而在应用于其它方面的灭火,则可根据现场情况选用,比如一些狭小场所或投掷不准的失火点、火灾场所会导致灭火弹滚动而不易被火苗点燃灭火弹的情况,适宜于使用拉发式灭火弹。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常见灭火弹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   。(2)下列关于超细干粉灭火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是灭火效能最高的一种灭火剂B.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为零C.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D.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室息死亡(3)某种干粉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 NaHCO3,遇热时 NaHCO3会分解生成Na2CO3并放出CO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狭小场所或投掷不准的失火点灭火时,适用于使用   (填“拉发式”或“引燃式”)灭火弹。(5)“森林防火,人人有责”。请你对预防森林火灾提一条建设性意见    。
    【答案】(1)干粉灭火弹;(2)ABC;(3) 2NaHCO3===Na2CO3+H2O+CO2↑;(4)拉发式;(5)在森林里不玩火,不吸烟。【解析】(1)根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常见灭火弹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两类;(2)根据“超细干粉灭火剂单位容积灭火效率是哈龙灭火剂的2~3倍,是普通干粉灭火剂的6~10倍,是七氟丙烷灭火剂的10倍以上,是二氧化碳的15倍;超细干粉灭火剂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ODP)为零,温室效应潜能值(GWP)为零,对人体皮肤无刺激,对保护物无腐蚀,无毒无害;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不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可知,
    ABC都是正确的,D是错误的;(3)碳酸氢钠在受热的情况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4)由“比如一些狭小场所或投掷不准的失火点、火灾场所会导致灭火弹滚动而不易被火苗点燃灭火弹的情况,适宜于使用拉发式灭火弹。”可知,在狭小场所或投掷不准的失火点灭火时,适用于使用拉发式灭火弹;(5)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的做法有:在森林里不玩火,不吸烟;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装液体饮料瓶等。
    题型4 其它类阅读题[例4] (2019•山西)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它是采用桥、岛、隧结合的方案进行建造的。全长约为55km,海中主体工程长29km。使用寿命约120年,可抗2级台风和8级地震。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挑战性最强的交通集群工程。大桥钢索、桥面和桥墩等均使用了大量金属村料。钢筋混凝土沉管隧道是港珠澳大桥的控制性工程,为满足通航要求,沉管底深埋于海面以下深
    处可达且44.5m,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工程。燧道内不仅可通车,还可餐饮、休闲和加油等。承载沉管隧道的海床由坚硬的花岗岩(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云母(主要含二氧化硅、氧化铝等)等种圹物组成。阅读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金属材料在被制成桥上的钢索和钢板时体现了金属的   性。(2)沉管在海洋环境中应具备的特性是    、   (合理即可)。(3)海床矿物中含有的一种物质的化学式是   ,它属于化合物分类中的    。(4)沉管隧道内的加油站应张贴的安全标志是   (合理即可)(写一个),目的是 。(合理即可)
    【答案】延展;耐腐蚀,强度大;SiO2,氧化物 ;禁止吸烟;防止产生火灾。【解析】(1)金属材料在被制成桥上的钢索和钢板时体现了金属的延展性。(2)沉管在海洋环境中应具备耐腐蚀、强度大的特性。(3)海床矿物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的化学式是 SiO2,它属于化合物分类中的氧化物。(4)沉管隧道内的加油站应张贴禁止吸烟的安全标志,目的是为了防止产生火灾。

    相关课件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中考秘籍课件第08讲 中考化学计算题的解法与技巧 (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中考秘籍课件第08讲 中考化学计算题的解法与技巧 (含答案),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不纯物的计算,题型4综合的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中考秘籍课件第07讲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法与技巧 (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中考秘籍课件第07讲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法与技巧 (含答案),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解题思路,解题时注意的问题,主要探究类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中考秘籍课件第06讲 中考化学推断题的解法与技巧 (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中考秘籍课件第06讲 中考化学推断题的解法与技巧 (含答案),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推断题的重要技巧,做推断题的思考方法,知识储备,推断题的解题思路,智慧闯关,题型2框图型推断题,表格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