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第三章 区域协调 本章整合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章 区域协调 本章整合课件PPT,共34页。
第三章本章整合地 理高中同步学案优化设计GAO ZHONG TONG BU XUE AN YOU HAU SHE JI2023内容索引知识网络 自我构建专题归纳 思维深化学科素养 实践拓展知识网络 自我构建答案 ①快速提升阶段 ②布局优化 ③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④保障城市的供水饮水安全 ⑤改善沿线地区人居环境 ⑥水资源开发问题 ⑦水量统一调度 ⑧流域生态治理 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⑩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⑪相关国家合作意愿上升 ⑫经贸、投资、金融合作 ⑬人文社会交流专题归纳 思维深化专题一 河流特征和综合开发 1.河流特征 2.河流水能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3.河流航运条件开发评价 4.分析河流开发与治理的技巧(1)修建水利工程:效益从防洪、发电、航运、供水、水产养殖等方面说明,其中前两方面易于理解,而对航运的有利影响是通过水利工程使上游水深增加,水流变平缓且流量季节变化小实现的。(2)流域内水土保持工作:可减少河流含沙量,提高防洪能力。(3)流域内污染治理工作:保护水质,安全供水。(4)在河流的不同河段,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侧重点不同。一般情况下,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例题1读图及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湄公河(中国境内段称澜沧江)是亚洲一条重要的跨国河流。围绕加强资源、能源合理利用、扩大贸易市场等问题,湄公河流域有关国家领导人多次召开经济合作会议。(1)说明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及河流开发利用的方向。(2)当地经济发展非常落后,指出图示地区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河流及其下游地区造成的环境影响。(3)开发澜沧江的水能,必然会影响整个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应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该流域的水能资源?思路导引第(1)题,河流水文特征要从流量大小及变化、 、汛期长短、 、有无结冰期及其长短、凌汛等方面来回答,开发利用方向可以从防洪、 、发电、 、旅游、 等方面并结合流域资源特征、人文地理环境特征来分析。第(2)题,该地区土地利用存在过度开垦的现象,导致下游 加剧。第(3)题,跨国的流域开发要从 方面回答。 思路导引答案 水位季节变化 含沙量 航运 养殖 土地利用 洪涝灾害 国际合作题目答案 (1)水文特征:流量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无结冰期。开发利用的方向:开发水能;发展旅游;发展航运。(2)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陡坡开垦。环境影响:河流含沙量增加,造成下游河道淤积,三角洲面积增加,加剧下游洪涝灾害。(3)本着互惠原则,全流域各国应积极合作,统筹兼顾,共同开发;既要开发水能资源,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专题二 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分析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分析——供需矛盾(1)对比资源分布区与消耗区的差异,明确该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紧缺的原因:本地赋存少,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2)举例: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而能源资源缺乏,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而能源资源丰富→西电东送、西气东输。2.解决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思路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调出区和调入区选择、线路选择(1)调出区、调入区选择:调出区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调入区要有稳定的市场消费能力;两地距离相对较近(节省运费和建设成本)。(2)线路选择:针对不同的方案对比其优点和缺点,权衡利弊。思路如下:一般选择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对沿线自然环境影响小的方案。4.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意义(1)从调入区与调出区两方面进行分析①对于资源调入区而言,资源的大规模调入,缓解了资源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相对充足,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并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②对于资源调出区而言,随着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从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分析 例题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截至2020年4月30日,川气东送管道累计输气量超过1 000亿立方米。材料二 川气东送工程主干道示意图。(1)川气东送主干道工程西起普光气田,东至上海,经过 、 两大地形区。 (2)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和终点都靠近长江,但没有采取长江航运而采取了管道运输,是因为管道运输( )①运量大、连续性强 ②建设周期短、费用低 ③安全可靠 ④损耗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除资源跨区域调配外,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还有哪些?(4)从全国整体来看,川气东送工程属于西气东输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分析川气东送工程的建设有何重大意义。思路导引第(1)题,川气东送主干道工程为东西走向,自西向东经过四川盆地和 。第(2)题,管道运输的优点为运输量大、 、安全性能高、 、管理方便,但需铺设专门管道,建设周期长、 。第(3)题,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缓解措施要从开源和 两方面来考虑。第(4)题,川气东送工程的建设能协调东、西部天然气的 ,优化能源 ,完善天然气管道网络。 思路导引答案 长江中下游平原 损耗小 连续性强 设备投资大 节流 供求关系 消费结构题目答案 (1)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2)C(3)开发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实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①川气东送工程实现了供给与需求的衔接,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②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③有利于构建全国天然气管道网络,保障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专题三 产业转移问题分析 1.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1)要注意抓住两个“为什么”,一是“为什么转出”,二是“为什么转入”,也就是产业转出去的原因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2)要注意抓住两类地区,一是发达国家转出区和发展中国家承接区,二是经济发达的转出区和经济欠发达的承接区。(3)明确产业转移的产业类型,产业类型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经济发达地区转出的产业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4)明确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转出区是追求最佳区位,获取最大利润;承接区一般是将区域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地缘优势等转化为经济优势。2.三种常见产业转移类型(1)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2)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区域内部的产业转移) 例题3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下图示意其一般模式。在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转移速度较快。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在图示模式中( )A.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B.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C.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D.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2)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 )A.普通服装制造 B.汽车制造C.金属冶炼 D.甘蔗制糖(3)在图示模式中,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 )A.原材料价格 B.交通条件 C.工人工资 D.市场思路导引第(1)题,一般来说,发单企业多集中在 的欧美国家,而经济落后的 分布着大量的接单企业;从图中可以看出产品除了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外,还在其他工厂制造;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 。第(2)题,金属冶炼对原料和 要求高,占地面积大,运输费用高,不适合采用图示模式;甘蔗制糖一般靠近 产地,不需要采取跨国生产模式;汽车制造精密零部件可能会跨国分工,但因其 含量较高,一般在发达国家专门化生产;普通服装制造技术含量不高,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第(3)题,通过分析可知,该企业属于 密集型产业,为了降低 ,提高利润,其制造工厂逐渐向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快速转移。 思路导引答案 经济发达 发展中国家 递减 能源 甘蔗 技术 劳动 生产成本题目答案 (1)D (2)A (3)C学科素养 实践拓展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一些产业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已成为经济发展的趋势。中西部地区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充分把握产业转移的机遇,力争快速提高本地区的经济水平。具体分析如下:(1)我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 (2)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条件和影响
第三章本章整合地 理高中同步学案优化设计GAO ZHONG TONG BU XUE AN YOU HAU SHE JI2023内容索引知识网络 自我构建专题归纳 思维深化学科素养 实践拓展知识网络 自我构建答案 ①快速提升阶段 ②布局优化 ③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④保障城市的供水饮水安全 ⑤改善沿线地区人居环境 ⑥水资源开发问题 ⑦水量统一调度 ⑧流域生态治理 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⑩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⑪相关国家合作意愿上升 ⑫经贸、投资、金融合作 ⑬人文社会交流专题归纳 思维深化专题一 河流特征和综合开发 1.河流特征 2.河流水能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3.河流航运条件开发评价 4.分析河流开发与治理的技巧(1)修建水利工程:效益从防洪、发电、航运、供水、水产养殖等方面说明,其中前两方面易于理解,而对航运的有利影响是通过水利工程使上游水深增加,水流变平缓且流量季节变化小实现的。(2)流域内水土保持工作:可减少河流含沙量,提高防洪能力。(3)流域内污染治理工作:保护水质,安全供水。(4)在河流的不同河段,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侧重点不同。一般情况下,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例题1读图及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湄公河(中国境内段称澜沧江)是亚洲一条重要的跨国河流。围绕加强资源、能源合理利用、扩大贸易市场等问题,湄公河流域有关国家领导人多次召开经济合作会议。(1)说明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及河流开发利用的方向。(2)当地经济发展非常落后,指出图示地区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河流及其下游地区造成的环境影响。(3)开发澜沧江的水能,必然会影响整个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应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该流域的水能资源?思路导引第(1)题,河流水文特征要从流量大小及变化、 、汛期长短、 、有无结冰期及其长短、凌汛等方面来回答,开发利用方向可以从防洪、 、发电、 、旅游、 等方面并结合流域资源特征、人文地理环境特征来分析。第(2)题,该地区土地利用存在过度开垦的现象,导致下游 加剧。第(3)题,跨国的流域开发要从 方面回答。 思路导引答案 水位季节变化 含沙量 航运 养殖 土地利用 洪涝灾害 国际合作题目答案 (1)水文特征:流量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无结冰期。开发利用的方向:开发水能;发展旅游;发展航运。(2)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陡坡开垦。环境影响:河流含沙量增加,造成下游河道淤积,三角洲面积增加,加剧下游洪涝灾害。(3)本着互惠原则,全流域各国应积极合作,统筹兼顾,共同开发;既要开发水能资源,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专题二 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分析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分析——供需矛盾(1)对比资源分布区与消耗区的差异,明确该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紧缺的原因:本地赋存少,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2)举例: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而能源资源缺乏,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而能源资源丰富→西电东送、西气东输。2.解决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思路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调出区和调入区选择、线路选择(1)调出区、调入区选择:调出区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调入区要有稳定的市场消费能力;两地距离相对较近(节省运费和建设成本)。(2)线路选择:针对不同的方案对比其优点和缺点,权衡利弊。思路如下:一般选择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对沿线自然环境影响小的方案。4.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意义(1)从调入区与调出区两方面进行分析①对于资源调入区而言,资源的大规模调入,缓解了资源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相对充足,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并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②对于资源调出区而言,随着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从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分析 例题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截至2020年4月30日,川气东送管道累计输气量超过1 000亿立方米。材料二 川气东送工程主干道示意图。(1)川气东送主干道工程西起普光气田,东至上海,经过 、 两大地形区。 (2)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和终点都靠近长江,但没有采取长江航运而采取了管道运输,是因为管道运输( )①运量大、连续性强 ②建设周期短、费用低 ③安全可靠 ④损耗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除资源跨区域调配外,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还有哪些?(4)从全国整体来看,川气东送工程属于西气东输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分析川气东送工程的建设有何重大意义。思路导引第(1)题,川气东送主干道工程为东西走向,自西向东经过四川盆地和 。第(2)题,管道运输的优点为运输量大、 、安全性能高、 、管理方便,但需铺设专门管道,建设周期长、 。第(3)题,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缓解措施要从开源和 两方面来考虑。第(4)题,川气东送工程的建设能协调东、西部天然气的 ,优化能源 ,完善天然气管道网络。 思路导引答案 长江中下游平原 损耗小 连续性强 设备投资大 节流 供求关系 消费结构题目答案 (1)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2)C(3)开发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实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①川气东送工程实现了供给与需求的衔接,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②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③有利于构建全国天然气管道网络,保障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专题三 产业转移问题分析 1.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1)要注意抓住两个“为什么”,一是“为什么转出”,二是“为什么转入”,也就是产业转出去的原因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2)要注意抓住两类地区,一是发达国家转出区和发展中国家承接区,二是经济发达的转出区和经济欠发达的承接区。(3)明确产业转移的产业类型,产业类型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经济发达地区转出的产业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4)明确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转出区是追求最佳区位,获取最大利润;承接区一般是将区域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地缘优势等转化为经济优势。2.三种常见产业转移类型(1)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2)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区域内部的产业转移) 例题3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下图示意其一般模式。在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转移速度较快。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在图示模式中( )A.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B.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C.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D.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2)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 )A.普通服装制造 B.汽车制造C.金属冶炼 D.甘蔗制糖(3)在图示模式中,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 )A.原材料价格 B.交通条件 C.工人工资 D.市场思路导引第(1)题,一般来说,发单企业多集中在 的欧美国家,而经济落后的 分布着大量的接单企业;从图中可以看出产品除了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外,还在其他工厂制造;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 。第(2)题,金属冶炼对原料和 要求高,占地面积大,运输费用高,不适合采用图示模式;甘蔗制糖一般靠近 产地,不需要采取跨国生产模式;汽车制造精密零部件可能会跨国分工,但因其 含量较高,一般在发达国家专门化生产;普通服装制造技术含量不高,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第(3)题,通过分析可知,该企业属于 密集型产业,为了降低 ,提高利润,其制造工厂逐渐向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快速转移。 思路导引答案 经济发达 发展中国家 递减 能源 甘蔗 技术 劳动 生产成本题目答案 (1)D (2)A (3)C学科素养 实践拓展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一些产业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已成为经济发展的趋势。中西部地区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充分把握产业转移的机遇,力争快速提高本地区的经济水平。具体分析如下:(1)我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 (2)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条件和影响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