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第十九中学高一4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第十九中学高一4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青岛十九中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4月份阶段性诊断
高一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24个题)
1. 如图能正确表示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图示为纯合子DD产生配子的过程,不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A错误;
B、图中为纯合子dd产生配子的过程,不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B错误;
C、图中表示杂合子D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其上的等位基因随之分离的过程,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C正确;
D、图中显示为有丝分裂的过程,该过程不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D错误。
故选C。
2. 下表列出了纯合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的部分基因型(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配子
YR
Yr
yR
yr
YR
1
2
YyRr
Yr
3
yR
4
yr
yyrr
A. 表现型是双显性的占F2的9/16
B. 表现型是双隐性的占F2的1/16
C. 表中Y与Y或y、R与R或r均是等位基因
D. F2中出现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概率是3/8或58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知1(YYRR)的概率为14×14=116;2(YYRr)的概率为12×14=18;3(YyRr)的概率为12×12=14;4(yyRr)的概率为12×14=18.亲本的性状为YYRR和yyrr或YYrr和yyRR,后代重组性状占616或1016。
【详解】A、表现型是双显性的基因型为Y—R—,比例为3/4×3/4=9/16,A正确;
B、表现型是双隐性的yyrr比例为1/4×1/4==1/16,B正确;
C、等位基因是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其中Y和Y不是等位基因,C错误;
D、如果亲本基因型是YYRR×yyrr,表中出现的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是3/8,如果亲本基因型是yyRR×YYrr,表中出现的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5/8,D正确。
故选C。
3. 图1表示某种哺乳动物(2n)处于正常分裂时的一个细胞图像。图2是该种动物的一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一次异常,分别检测其分裂进行至T1、T2、T3时期的三个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细胞所处时期与图2的T3时期相同
B. 图1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细胞中含有6条染色体
C. 图2中处于T3时期的细胞中X染色体数量可能为0或4
D. 该异常分裂的卵原细胞最终形成的1个卵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或4
【答案】C
【解析】
【分析】1、图1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根据此时染色体数目为6条可知,该生物体细胞含有6条染色体,3对同源染色体。
2、图2中:T1时期,染色体为6条,且含染色单体,可以表示初级精母细胞;T2时期,染色体数目为4条,含有染色单体,可以表示异常的次级卵母细胞;T3时期,无染色单体,染色体为8条,表示异常的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详解】A、图1细胞所处时期与图2的T3时期相同,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正确;
B、图1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质分裂均等,故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细胞中含有6条染色体,B正确;
C、图2中处于T3时期的细胞中,着丝点已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时期比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多了2条染色体,说明减数分裂异常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发生分离。若同源染色体没有发生分离的是性同源染色体,则该细胞中X染色体数量为4,若同源染色体没有发生分离的是常染色体,则该细胞中X染色体数量为2,因此图2中处于T3时期的细胞中X染色体数量可能为2或4,C错误;
D、若该异常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则形成的1个卵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若该异常细胞为第一极体,则形成的1个卵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D正确。
故选C。
【点睛】
4. 某动物种群中控制三种性状三对等位基因(A、a,B、b,C、c,三对等位基因显隐性关系完全)相互独立,现将基因型为AaBbcc、AabbCc的个体进行杂交,下列有关子代个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子代表现型有8种 B. 子代基因型有12种
C. 子代AaBbcc个体的比例是1/16 D. 子代aabbcc个体所占比例为1/16
【答案】C
【解析】
【分析】1、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子代表现型有2×2×2=8种,A正确;
B、子代基因型有3×2×2=12种,B正确;
C、子代AaBbcc个体的比例是1/2×1/2×1/2=1/8,C错误;
D、子代aabbcc个体所占比例为1/4×1/2×1/2=1/16,D正确。
故选C。
5. 动粒是由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两侧的多层蛋白构成(如图所示),其负责将着丝粒与纺锤丝连结在一起。近期研究发现,纤维冠主要由围绕在动粒外层的促使染色体移动的马达蛋白组成,与纺锤丝微管连接,支配染色体的运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马达蛋白和动粒合成于有丝分裂的中期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无法分离的原因是马达蛋白不能合成
C. 纤维冠支配染色体的运动需要消耗ATP
D. 动植物细胞内的纺锤丝都是由细胞两极的中心体发出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1)分裂间期主要变化: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2)分裂期主要变化: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体形成纺锤丝;
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
4)末期:(1)纺锤体解体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3)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
【详解】A、马达蛋白和动粒合成于有丝分裂的间期,A错误;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并不是马达蛋白不能合成,B错误;
C、纤维冠支配染色体的运动和分离时需要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C正确;
D、高等植物细胞内的纺锤丝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的,动物细胞内的星射线是由细胞两极的中心体发出的,D错误。
故选C。
6. 人类的ABO血型由基因IA(A型血)、IB(B型血)、 i(O型血)三种基因控制,其中IA和IB对i完全显性,IA和IB共显性。人类的头发形状由基因F(大卷发)和f(直发)控制,F对f不完全显性,FF为大卷发,Ff为中卷发,ff为直发。某A型血的中卷发女士与B型血的中卷发男士婚配,生下一个O型血的中卷发孩子。关于这对夫妇其他孩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基因型有9种,表现型有4种
B. 基因型有12种,表现型有8种
C. 再生一个O型血中卷发孩子的概率为1/8
D. 再生一个O型血直发孩子的概率为1/8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文可知,A型血的基因型为IAIA、IAi,B型血的基因型为IBIB、IBi,AB型血的基因型为IAIB,O型血的基因型为ii;大卷发的基因型为FF,中卷发的基因型为Ff,直发的基因型为ff;某A型血的中卷发女士(FfIA-)与B型血的中卷发男士(FfIB-)婚配,生下一个O型血的中卷发孩子(ii),故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FfIAi、FfIBi。
【详解】AB、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FfIAi、FfIBi,因此这对夫妇其他子基因型有3×4=12种,表现型有3×4=12种,AB错误;
C、这对夫妇再生一个O型血(ii)中卷发(Ff)孩子的概率为1/4×1/2=1/8,C正确;
D、这对夫妇再生一个O型血(ii)直发(ff)孩子的概率为1/4×1/4=1/16,D错误。
故选C。
7. 下面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步骤,选出正确的顺序是( )
(1)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分开(2)形成四个子细胞(3)进行第二次分裂(4)同源染色体分开(5)染色体交叉互换(6)联会(7)染色体的复制(8)细胞质分裂
A. 7→8→6→1→2→4→3→5
B. 1→3→5→7→2→4→6→5
C. 7→6→5→3→1→8→4→5
D. 7→6→5→4→3→1→8→2
【答案】D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减数分裂过程:
(7)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时,染色体进行复制;
(6)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同源染色体发生两两配对即联会现象;
(5)在四分体时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8)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3)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后,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
(1)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
(8)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2)整个分裂过程共形成四个子细胞。
故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个步骤为7→6→5→4→3→1→8→2。
故选D。
8. 如图为人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相关物质数量变化的部分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图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B. 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时细胞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则a=23
C. 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时核DNA数量的变化,则A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
D. 若a=1,则该图只能表示减数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上DNA数量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规律: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4)核膜和核仁:前期消失,末期重建;
(5)中心体:间期复制后加倍,前期分离,末期细胞质分裂后恢复体细胞水平。
2.减数分裂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规律:
(1)染色体变化:染色体数是2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2N→N),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变化N→2N→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4N→2N),减数第二次分裂再减半(2N→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4N→2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消失(2N→0),存在时数目同DNA;
(4)核膜和核仁:前期消失,末期重建;
(5)中心体:间期复制后加倍,前期分离,末期细胞质分裂后恢复体细胞水平。
【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的变化是由4N→2N,再由2N→0的过程,显然该曲线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数的变化,A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则a=23,即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染色体数目由46变成23,B正确;
C、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时核DNA数量的变化,则A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图中的a=46,C正确;
D、若a=1,则该图可能表示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上DNA数量的变化,D错误。
故选D。
9. 通过下列杂交组合,可确定性状显隐性的组合是()
组合
杂交亲本
杂交子代
①
长翅雄×长翅雌
长翅雌∶长翅雄=1∶1
②
红眼雄×白眼雌
红眼雌∶白眼雄=1∶1
③
灰身雄×灰身雌
灰身雄∶灰身雌∶黑身雄∶黑身雌=3∶3∶1∶1
④
黑檀体雄×灰檀体雌
黑檀体雄∶黑檀体雌∶灰檀体雄∶灰檀体雌=1∶1∶1∶1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判断性状的显隐性一般用自交法或杂交法,通常需要先判断控制性状的基因位置,若该对性状在子代雌雄个体中表现相同,则其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在子代雌雄个体中表现不同,则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则子代所表现的新性状为隐性性状。
【详解】组合①中,若亲本长翅为纯合子,无论长翅为显性还是隐性,子代都为长翅雌∶长翅雄=1∶1,①不符合题意;
组合②中,该相对性状在雌雄个体中表现不同,可推断该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XY型性别决定方式),且红眼为显性,②符合题意;
组合③中,子代雌雄个体中灰身∶黑身均为3∶1,说明该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由亲本均为灰身,子代发生性状分离,可推断灰身为显性,亲本雌雄个体均为杂合子,③符合题意;
组合④中,当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无论黑檀体和灰檀体中哪个为杂合子,均可出现黑檀体雄∶黑檀体雌∶灰檀体雄∶灰檀体雌=1∶1∶1∶1的结果,故不能判断性状显隐性,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且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红眼黑体性状存在胚胎致死现象 B. F2红眼黄体的基因型仅有2种
C. F2黑眼黑体中,纯合子约占1/4 D. F1与F2黑眼黄体的基因型完全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实验结果中F2的性状分离比9(黑眼黄体)∶3∶4(3+1),可知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的基因型为AaBb(黑眼黄体),即黑眼、黄体为显性性状,因此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aaBB,黑眼黑体鳟鱼的基因型为AAbb。
【详解】A、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4,可知在F2中不存在致死基因,之所以没有出现红眼黑体性状,是由于aabb表现为了黑眼黑体,A错误;
B、因为黑眼、黄体为显性性状,故F2红眼黄体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共2种,B正确;
C、F2黑眼黑体中,基因型和比例为1AAbb、2Aabb、1aabb,纯合子约占2/4=1/2,C错误;
D、F1黑眼黄体的基因型为AaBb,F2黑眼黄体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因此F1与F2黑眼黄体的基因型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B。
11. 大麻是二倍体植物(2n=20),雌雄异株,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如下图所示),已知大麻的抗病与不抗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T、t控制,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现有纯合抗病、不抗病雌雄大麻若干株,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若T、t位于Ⅱ片段,则遗传过程不会出现性状与性别相关联
B. 根据题干判断,T、t不可能位于Ⅲ片段
C. 若T、t位于Ⅱ片段,则雄株的基因型种类比雌株多
D. 若要判断T、t位于Ⅰ片段还是II片段,可用纯合的抗病雄株与纯合的不抗病雌株杂交
【答案】A
【解析】
【分析】Ⅰ为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Ⅱ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Ⅲ为Y染色体的特有区段。
【详解】A、只要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就有可能在遗传过程中表现出性状与性别相关联,A错误;
B、若基因位于Ⅲ片段,则只有雄性有该性状,题干提示“现有纯合抗病、不抗病雌株”,所以T、t不可能位于Ⅲ片段上,B正确;
C、若T、t位于Ⅱ片段,雄株有XTYT、XTYt、XtYT、XtYt4种,雌株有XTXT、XTXt、XtXt3种,C正确;
D、用纯合的抗病雄株与纯合的不抗病雌株杂交,若T、t位于Ⅰ片段,则会出现子代雌全为抗病,雄全为不抗病,若T、t位于Ⅱ片段,则所有子代均为抗病,D正确。
故选A。
12.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遗传因子。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关于此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A. 随机抓取一枚棋子模拟了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的过程
B. 图示装置所代表的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是Dd
C. 甲和乙中的D和d随机组合体现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D. 抓取2次所得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应为DD∶Dd∶dd=1∶2∶1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两个小袋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袋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A、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只能获得D或d中的一个,从而模拟了等位基因分离产生配子的过程,A正确;
B、图示装置所代表的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是Dd,能产生D和d两种配子,B正确;
C、甲和乙中的D和d随机组合体现了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正确;
D、抓取次数较少时,可能会存在偶然性,因此要同时进行多组实验,次数越多彩球组合类型的比例越接近DD:Dd:dd=1:2:1,D错误。
故选D。
13. 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的某二倍体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A、a是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
B. A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C. 图丙中的HJ段是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 图乙中的BC段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图,乙图表示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
【详解】A、由于该动物的基因型是AA,所以a基因一定是由A基因突变而来的,A正确;
B、X、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图甲的细胞中不可能含有X染色体,B错误;
C、二倍体生物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为2,C错误;
D、图中BC段可以是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如果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则该细胞只有1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识别图中的各细胞和曲线代表的分裂时期是解题的关键。
14. 下图是某家族中甲病和乙病的遗传系谱图。甲病相关基因为A、a;乙病相关基因为B、b,且为伴性遗传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由遗传系谱图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Ⅱ代中一定含有乙病致病基因的个体是Ⅱ-2和Ⅱ-3
C. Ⅱ-2和Ⅲ-2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
D. 若Ⅲ-1和Ⅲ-4婚后生了一个孩子则该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7/12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系谱图可知:Ⅱ-5和Ⅱ-6都患甲病,但他们的女儿正常,根据”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1和Ⅱ-2都不患乙病,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因此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已知乙病为伴性遗传病,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A、分析系谱图可知:Ⅱ-5和Ⅱ-6都患甲病,但他们的女儿正常,根据”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
B、分析系谱图可知:Ⅱ-1和Ⅱ-2都不患乙病,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因此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已知乙病为伴性遗传病,所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2患乙病,则其女儿一定含有乙病致病基因,即Ⅱ代一定含有乙病致病基因的有Ⅱ-2和Ⅱ-3,B正确;
C、Ⅱ-2患甲病,且其儿子患乙病,则其基因型为AaXBXb;Ⅲ-2同时患两种病,则基因型为AaXbY,C正确;
D、Ⅲ-1和Ⅲ-4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或aaXBXb、AAXBY或AaXBY,他们所生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2/3,不患甲病的概率是1/3,患乙病的概率是1/8,不患乙病的概率是7/8,所以他们生育一个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2/3)×(7/8)+(1/3)×(1/8)=5/8,D错误。
故选D。
15. 人类钟摆型眼球震颤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男患者的精子不一定含致病基因 B. 女患者的极体中一定含致病基因
C. 男患者的母亲一定是该病患者 D. 女患者的子女有可能患病
【答案】B
【解析】
【分析】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①连续遗传;②发病率高;③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④男患者的母、女都是患者。
【详解】A、人类钟摆型眼球震颤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X染色体上一定含有致病基因,Y染色体上不含致病基因,因此男患者的精子细胞内若含有Y染色体则不含致病基因,A正确;
B、女患者的两条X染色体上可能只有一条X染色体上含有一个致病基因,也可能两条X染色体上均含有致病基因,若女患者为杂合子,则极体细胞内可能不含致病基因,B错误;
C、男患者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其母亲,因此其母亲一定是该病患者,C正确;
D、女患者含有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可能传给其儿子或女儿,因此其子女有可能患病,D正确。
故选B。
16. 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
A. ①过程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B. 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 M、N、P分别代表16、9、3
D. 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减数分裂,②表示受精作用,③表示生物性状,其中M、N、P分别代表16、9、3。
【详解】A、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A正确;
B、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即受精作用,B正确;
C、①过程形成4种配子,则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的方式是4×4=16种,基因型=3×3=9种,表现型为3种,说明具备A或B基因的表现型相同,C正确;
D、该植株测交后代基因型以及比例为1(A_B_):1(A_bb):1(aaB_):1(aabb),则表现型的比例为2:1:1,D错误。
故选D。
17. 现代物学技术能用荧光物质来标记染色体上的某一基因,使之显现出特定颜色,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时,可看到细胞中荧光点的分布。研究人员使用某种单细胞生物进行了如下图示实验(图中只画出每个细胞中有关染色体和荧光有无的情况):
第一次分裂后马上观察子细胞中荧光分布情况,一般而言可能看到的图象是()
A. B.
C. D.
【答案】BC
【解析】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形成合子中绿色荧光标记的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与红色荧光标记的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故减数第一次分裂后马上观察子细胞中荧光分布情况,如果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发生互换,一般而言可能看到的是一个细胞中只含有绿色荧光,另一个细胞中只含有红色荧光,由于此时姐妹染色单体还未分离,故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故每个细胞有2个荧光,且应非常靠近,如图C;如果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一般而言可能看到的是两个细胞中都既有1个红色荧光也有1个绿色荧光,且2个荧光应非常靠近,如图B。
故选BC。
18. 如图表示某高等雄性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B~C段细胞内一定含有Y染色体 B. D~E段细胞内有可能含有2条Y染色体
C. C~D段发生了X与Y的分离 D. D点后的细胞中一定含有X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文描述和题图:曲线图表示某高等雄性动物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量的变化。AB段每条染色体上DNA数量由1增加至2,其变化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CD段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由2降至1,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BC段存在染色单体。
【详解】A、图中B~C段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存在染色单体,可表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也可以表示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或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的细胞,若表示次级精母细胞,则B~C段细胞内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A 错误;
BC、CD段每条染色体的DNA数量由2降至1,说明发生了着丝粒分裂,因此D~E段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或末期,也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或末期,可见,D~E段细胞内有可能含有2条Y染色体,B正确,C错误;
D、综上分析,D点后的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或末期,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进入到不同的细胞中,所以D点后的细胞中不一定含有X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19. 灰体红眼雄蝇与灰体白眼雌蝇交配,产下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黑体白眼雄蝇。已知体色、眼色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E—灰体,e—黑体)和X染色体(B—红眼,b—白眼)上,在没有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该染色体组成为XXY的黑体白眼雄蝇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
B. 产生该白眼雄蝇可能是父本雄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出错,XY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产生异常的精子XY与正常卵细胞结合
C. 产生该白眼雄蝇可能是母本雌蝇仅减数第二次分裂出错,此时于亲代雌蝇参与受精的卵细胞一起产生的三个极体基因型可能为EXb、EXb、e
D. 产生该白眼雄蝇可能是母本雌蝇仅减数第一次分裂出错,此时于亲代雌蝇参与受精的卵细胞一起产生的三个极体基因型可能为EXb、EXb、e
【答案】C
【解析】
【分析】已知翅长、眼色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E一长翅,e一残翅)和X染色体(B一红眼,b一白眼)上,则长翅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为E_XBY,长翅白眼雌蝇的基因型为A_XbXb,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残翅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eeXbXbY,由子代的基因型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EeXBY×EeXbXb。
【详解】A、该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白眼雄蝇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
B、产生该白眼雄蝇可能是母本雌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出错,XX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形成的X和X染色体没有分离,B错误;
C、产生该白眼雄蝇可能是母本雌蝇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形成的X和X染色体没有分离,此时与亲代雌蝇参与受精的卵细胞一起产生的三个极体基因型可能为EXb、EXb、e,C正确;
D、产生该白眼雄蝇可能是母本雌蝇仅减数第一次分裂出错,此时与亲代雌蝇参与受精的卵细胞一起产生的三个极体基因型可能为E、E、eXbXb,D错误。
故选C。
20. 如图为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某遗传家系图,两种遗传病都由常染色体上基因决定,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已知I4不含乙病致病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病的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乙病的致病基因无法判断显隐性
B. Ⅲ5基因型与Ⅰ1、Ⅰ2相同的概率为2/3
C. Ⅳ2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Ⅰ3,其甲病致病基因可能来自母亲
D. 一母亲正常但自身患甲乙病的男子与Ⅱ1结婚,所生子女患病的概率是2/3
【答案】D
【解析】
【分析】Ⅰ1和Ⅰ2正常夫妇后代出现患甲病的后代,则甲病为隐性遗传病,Ⅰ4不携带乙的致病基因,切乙病为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但后代存在正常和患病的个体,因此乙病为显性遗传病,甲病以A/a表示,乙病以B/b表示。
【详解】A、根据分析,甲病是隐性遗传病,乙病是显性遗传病,A错误;
B、Ⅰ1和Ⅰ2基因型均为Aabb,Ⅲ5不患两种病,基因型为A_bb,不能确定其AA、Aa的比例,B错误;
C、乙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Ⅳ2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Ⅲ4,Ⅲ4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Ⅱ5,Ⅱ5来自于Ⅰ3,因此Ⅳ2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Ⅰ3,甲病为隐性遗传病,Ⅳ2不患甲病,基因型为Aa,其父亲基因型为aa,致病基因来自于父亲,C错误;
D、一母亲正常但自身患甲乙病的男子,其基因型为aaBb,Ⅰ1和 Ⅰ2基因型均为Aabb,Ⅱ1基因型为2/3Aabb、1/3AAbb,其后代正常的概率为:2/3×1/2×1/2+1/3×1/2=1/3,患病概率为2/3,D正确。
故选D。
21. 某种二倍体野生植物的花色有白色、红色、粉红色、蓝紫色和紫色五种,花色形成的生化途径如图所示。仅有花青素时晴朗的早晨花色为红色,中午为紫色。取两个不同花色(非白色)的纯合品系植株相互杂交, F1全为蓝紫色,F1自交得F2,F2植株的花瓣在晴天出现五种颜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亲本中有一个花瓣颜色为粉红色
B. F1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
C. F2植株的花瓣出现五种颜色,说明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D. 若取F2粉红花与红花植株杂交,则其后代中粉红花植株所占比例为2/9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白色的基因型是aa_,粉红色的基因型是A_B_dd,红色和紫色的基因型是A_bbD_,蓝紫色的基因型是A_B_D_。据此答题。
【详解】A、亲本的花瓣均不是白色,且颜色不同,F2植株的花瓣在晴天出现五种颜色。故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dd、AAbbDD,故亲本表现型应为粉红色和红色(或紫色),则亲本中有一个花瓣颜色为粉红色,A正确;
B、取两个不同花色(非白色)的纯合品系植株相互杂交, F1全为蓝紫色,则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BBdd、AAbbDD,蓝紫色F1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B错误;
C、F1全为蓝紫色,F1自交得F2,F2植株的花瓣在晴天出现五种颜色,说明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
D、F2中粉红花植株基因型为1/3AABBdd、2/3AABbdd,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2/3ABd、1/3Abd,红花植株基因型为1/3AAbbDD、2/3AAbbDd,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2/3AbD、1/3Abd,若将F2中粉红花植株与红花植株相互杂交,则其后代中会出现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粉红色∶蓝紫色∶红色∶白色=2∶4∶2∶1,故粉红花植株在所有子代中占比例为2/9,D正确。
故选B。
22. 家鸡的正常喙和交叉喙分别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E和e基因控制,其中某种基因型会使雌性个体致死,现有一对家鸡杂交,子一代♀:♂=1:2,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 若ZeW个体致死,则子一代雄性个体中有杂合子
B. 若ZeW个体致死,则子一代ZE的基因频率是80%
C. 若ZEW个体致死,则子一代雄性个体表现型不同
D. 若ZEW个体致死,则该家鸡种群中基因型最多有4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B、依题意可知:一对家鸡杂交,子一代♀∶♂=1∶2,说明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ZEZe,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ZEW或ZeW。若ZeW个体致死,则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ZEW,子一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ZEZE∶ZEZe∶ZEW∶ZeW(致死)=1∶1∶1∶1,因此子一代雄性个体中有杂合子,子一代ZE的基因频率=[(2×1+1×1+1×1)÷(2×1+2×1+1×1)] ×100%=80%,A 、B正确;
CD、若ZEW个体致死,则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ZeW,子一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ZEZe∶ZeZe∶ZEW(致死)∶ZeW=1∶1∶1∶1,所以子一代雄性个体表现型不同,则该家鸡种群中基因型最多有3种(ZEZe、ZeZe和ZeW),C正确,D错误。
故选D。
【点睛】
23. 孟买血型是由两对等位基因I/i(位于第9号染色体)和H/h(位于第19号染色体)相互作用产生的,使ABO血型的表型比例发生改变,其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H基因表达的产物是A、B血型表现的基础
C. 父母均为AB型血时,可能生出O型血的后代
D. O型血对应的基因型可能有5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孟买血型是由两对等位基因I/i(位于第9号染色体)和H/h(位于第19号染色体)相互作用产生的,故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孟买血型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I/i位于第9号染色体上,H/h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控制的,所以其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由图可知,只有H基因存在的条件下,才表现出A型、B型和AB型,所以H基因表达的产物是A、B血型表现的基础,B正确;
C.当AB型父母的基因型均为IAIBHh时,生出O型血的后代概率为1/4,C正确;
D.O型血人的基因型共有HHii、Hhii、hhii、hhIAIA、hhIAi、hhIBIB、hhIBi、hhIAIB共8种,D错误。
故选D。
24. 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曲线I和III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
B. 曲线II的F3代中纯合体的比例是3/5
C. 曲线Ⅲ的F3代中纯合体的比例是7/10
D. 曲线IV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的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都是1/2,所以I和IV符合,但是连续自交的结果是纯合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杂合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所以IV是自交的结果,I是随机交配的结果;曲线Ⅱ和Ⅲ的F1代中杂合子Aa所占比例相同,这是由于亲代Aa自交和随机交配的结果是一样的,即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1/4AA+1/2Aa+1/4aa),淘汰掉其中的aa个体后,Aa的比例都为2/3,AA的比例为1/3,如果自交则其后代F2是1/3AA+2/3(1/4AA+1/2Aa+1/4aa),淘汰掉aa以后得到3/5AA+2/5Aa,即F2中Aa所占的比例是2/5,符合曲线Ⅲ;如果是随机交配,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后代F2是(2/3A+1/3a)2,即(4/9AA+4/9Aa+1/9aa),淘汰掉aa后得到1/2AA+1/2Aa,即F2中Aa占1/2,符合曲线Ⅱ。综上所述,曲线I是随机交配的结果,曲线Ⅱ是随机交配并淘汰aa的结果,曲线Ⅲ是自交并淘汰aa的结果,曲线IV是自交的结果。
【详解】A、由分析可知,曲线Ⅰ表示随机交配,该过程不存在选择,没有发生进化,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曲线Ⅲ是自交并淘汰aa的结果,a的基因频率会不断降低,A错误;
B、由分析可知,曲线II是随机交配并淘汰aa的曲线,F2中Aa占1/2,随机交配得到的F3是(3/4A+1/4a)2,即(9/16AA+6/16Aa+1/16aa),淘汰aa后,F3代中纯合体AA的比例是3/5,B正确;
C、由分析可知,曲线Ⅲ是自交并淘汰aa的曲线,F2代Aa所占的比例是2/5,自交得到的F3是3/5AA+2/5(1/4AA+1/2Aa+1/4aa),即(7/10AA+2/10Aa+1/10aa),淘汰aa后,F3代中纯合体AA的比例是7/9,C错误;
D、由分析可知,曲线IV是自交的结果,连续自交后,Fn中纯合体(AA和aa)比例为1-(1/2)n,Fn-1中纯合体的比例为1-(1/2)(n-1),二者之间差值是(1/2)n ,D错误。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5个题)
25. 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用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获得子一代( F1),子一代(F1)自交结果如下表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②的表现型为高茎
B. ③的基因型与F1相同
C.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 F2中杂合子占1/2
【答案】ACD
【解析】
【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全部表现为高茎。子一代豌豆进行自交,子二代表现为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接近3:1。
【详解】A、①是d雄配子和D雌配子结合,基因型为Dd,表现为高茎,②是D雄配子和d雌配子结合,基因型为Dd,表现为高茎,A正确;
B、③是d雌配子和d雄配子结合,基因型为dd,和F1(Dd)的基因型不同,B错误;
C、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正确;
D、F2中,DD:Dd:dd=1:2:1,其中杂合子占1/2,D正确;
故选ACD。
26. 有些植物的花为两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有些植物的花为单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下列有关植物人工杂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
B. 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C. 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
D. 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母本
【答案】AC
【解析】
【分析】对于两性花,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详解】A、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防止其自交而影响实验结果,A正确;
B、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时,不需要进行去雄操作,B错误;
C、无论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以防止外来花粉干扰,C正确;
D、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父本,D错误。
故选AC。
27. 下图1为甲家族某遗传病基因电泳图,父亲和母亲的DNA标记组成分别可表示为S1S1和S2S2。图2为该遗传病的乙家族遗传系谱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甲家族的父亲不是该遗传病的患者
C. 乙家族I-1相应DNA的标记组成为S1S2
D. 若甲家族的儿子与乙家族的II-3结婚,其后代患病概率为
【答案】ACD
【解析】
【分析】1、分析图1:父亲DNA标记组成为S1S1,电泳结果均在150bp,说明DNA标记S1电泳结果应在150bp;母亲DNA标记组成为S2S2,电泳结果在300bp,说明标记S2电泳结果应在300bp。
2、分析图2:1号和2号个体不患病,但有患病的子代,故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4号个体为女性,其父亲2号正常,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A、据分析可知,仅通过图2可判断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据电泳图谱可以确定甲家族的儿子是杂合子,因此父亲可能是该遗传病的患者,B错误;
C、设该病的相关基因为A、a,则4号个体基因型为aa,故1号和2号个体的基因型均为Aa;图1中父亲的S1电泳结果均在150bp,故其基因型可能为纯合子aa(AA),母亲的S2电泳结果均在300bp,说明其为纯合子AA(aa),故儿子基因型应为Aa,则1号(Aa)为杂合子,其相应DNA的标记组成是S1S2,C正确;
D、甲家族的儿子为杂合子Aa,乙家族的3基因型为1/3AA、2/3Aa,若甲家族的儿子与乙家族的Ⅱ-3结婚,其后代患病概率为2/3×1/4=1/6,D正确。
故选ACD。
28. 某科研小组对蝗虫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测定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结果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细胞c和细胞g都可能发生了染色单体分离
B. 细胞d、e、f中都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C. 细胞g和细胞b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D. 细胞a可能是精细胞或卵细胞或极体
【答案】BC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的核DNA数目为N,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b的核DNA含量为2N,染色体是N,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c的核DNA含量为2N,染色体是2N,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d、e的核DNA含量位于2N-4N之间,处于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f的核DNA含量为4N,染色体是2N,处于有丝分裂前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g的核DNA含量为4N,染色体是4N,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A、细胞c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g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都会发生染色单体分离,A正确;
B、细胞d和e处于分裂间期,此时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B错误;
C、细胞b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无同源染色体,C错误;
D、由于是蝗虫精巢切片,因此细胞a不可能是卵细胞或第二极体,D错误。
故选BCD。
29. 某地区野生型果蝇(正常眼色)种群中发现两只突变型褐眼雌果蝇,分别记为果蝇A和果蝇B。为研究果蝇A和果蝇B的突变是否为同一突变类型,进行了如下实验(突变基因均能独立控制褐色素的合成而表现褐眼)。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组别
亲本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
A×纯合正常雄果蝇
40正常(♀):38褐眼(♀):42正常(♂)
实验二
B×纯合正常雄果蝇
62正常(♀):62褐眼(♀):
65正常(♂):63褐眼(♂)
实验三
实验二的子代褐眼
雌、雄果蝇互相交配
25正常(♀):49褐眼(♀):
23正常(♂):47褐眼(♂)
A. 果蝇A发生了隐性突变,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 果蝇B发生了显性突变,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 实验三的子代雌、雄果蝇中,褐眼∶正常眼≈2∶1,可能存在显性纯合致死效应
D. 让果蝇A与实验二中F1代褐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出现褐眼果蝇的概率是2/3
【答案】BCD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实验一中果蝇A×纯合正常雄果蝇,后代雌性中正常∶褐眼≈1∶1,雌∶雄=2∶1,雄性均为正常,说明果蝇A发生的突变是显性突变,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该突变具有致死效应,即基因型XAY致死。实验二与实验三中子代眼色性状与性别无关,说明果蝇B的突变发生在常染色体上,且实验二中B×纯合正常雄果蝇,子代正常∶褐眼=1∶1,相当于测交,则果蝇B为杂合子,果蝇B发生的突变是显性突变;实验二中的F1褐眼雌、雄果蝇均为杂合子,互相交配后代正常∶褐眼=1∶2,说明存在显性纯合致死效应。假设果蝇A、B的突变基因分别为A、B。
【详解】A、由分析可知,果蝇A发生了显性突变,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
B、由分析可知,果蝇B发生了显性突变,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正确;
C、由以上分析可知,实验三中后代褐眼∶正常=2∶1,为分离比3∶1的异常情况,可推得显性纯合基因型BB致死,C正确;
D、由于突变基因均能独立控制褐色素的合成而表现褐眼,由以上分析可知,果蝇A的基因型为bbXAXa,果蝇B的基因型为BbXaXa,纯合正常雄果蝇基因型为bbXaY,则实验二中F1褐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Y,果蝇A与实验二中F1代褐眼雄果蝇杂交,因XAY致死,所以后代出现褐眼果蝇的概率是1-1/2bb×(1/3XaXa+1/3XaY)=2/3,D正确。
故选BCD。
三、综合题(共4个题)
30. 图1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图2是某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C段和FG段形成的原因是__,L点→M点表示___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
(2)图2中的B图为___细胞,发生在图1中的__段。
(3)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于图1中的__段。
(4)图1中与GH段和OP段相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__(填“相同”、“不同”或“可能相同”)。
(5)图2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为___________,其中同源染色体对数,染色单体数目分别为______、_____。
(6)该动物体内有可能同时出现下图这三种细胞的器官是___。图中含有X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是__。若配子中出现了两条X染色体,原因可是减数第__次分裂过程出现了异常。
【答案】(1) ①. DNA复制 ②. 受精作用 ③. 流动性
(2) ①. 次级精母 ②. IJ
(3)GH (4)不同
(5) ①. C、D ②. 2 ③. 8
(6) ①. 卵巢 ②. 甲 ③. 一或二
【解析】
【分析】分析图1:图1是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其中a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规律;b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c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
分析图2:A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小问1详解】
图1中AC段和FG段DNA含量加倍的原因是DNA的复制;L→M染色体数加倍,表示受精作用,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
【小问2详解】
图2中,根据D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的性别为雄性;B图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对应于图1中的IJ段,称为次级精母细胞。
【小问3详解】
基因分离和基因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1中的GH段。
【小问4详解】
G→H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此时细胞中染色体与体细胞相同,而OP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图1中与GH段和OP段相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同。
【小问5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图2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为C、D。C、D细胞都是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小问6详解】
根据图乙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为雌性动物,故该动物体内有可能同时出现下图这三种细胞的器官是卵巢;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此时细胞内染色体条数最多,由于雌性动物的体细胞内含有两条X染色体,所以有丝分裂后期X染色体数最多为4条,即图甲中X染色体条数最多。若配子中出现了两条X染色体,原因可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两条X染色体没有分离,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X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体没有分向两个细胞,从而形成了含两条X染色体的子细胞。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1. 广东省某乡村通过种植不同品种的观赏稻形成稻田画,打造乡村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点,增加农民的收入。观赏稻的叶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B/b表示;穗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D/d表示。让纯合绿叶白穗和纯合黄叶紫穗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绿叶紫穗:绿叶白穗:黄叶紫穗=11:4:1。回答下列问题:
(1)2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
(2)控制叶色和控制穗色的基因的遗传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提出F1的基因分布情况可能如图甲或图乙所示,请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F1的基因分布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及结论)
【答案】(1)绿叶、紫穗
(2) ①. 不遵循 ②. F2中没有出现黄叶白穗的个体(F2中没有出现四种表现型)
(3)方法一:
实验思路:将F1与黄叶白穗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代中绿叶紫穗∶绿叶白穗∶黄叶白穗=2∶1∶1,则F1的基因分布如图甲所示;若子代中绿叶白穗∶绿叶紫穗∶:黄叶紫穗=2∶1∶1,则F1的基因分布如图乙所示。
方法二:
实验思路:将F1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代中绿叶紫穗∶绿叶白穗∶黄叶白穗=12∶3∶1,则F1的基因分布如图甲所示;若子代中绿叶紫穗∶绿叶白穗∶黄叶紫穗=11∶4∶1,则F1的基因分布如图乙所示。
【解析】
【分析】F2中绿叶紫穗∶绿叶白穗∶黄叶紫穗=11∶4∶1,分别统计可知,绿叶∶黄叶=15∶1、只有aabb表现为黄叶,其余全为绿叶;紫穗∶白穗=3∶1,由此可知亲本的基因为AABBdd、aabbDD,F1的基因型为AaBbDd。
【小问1详解】
由绿叶∶黄叶=15∶1、紫穗:白穗=3:1可知,显性性状分别是绿叶、紫穗。
【小问2详解】
如果控制叶色和控制穗色的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AaBbDd)自交后代应该出现四种表现型,但F2中没有出现黄叶白穗的个体,所以控制叶色和控制穗色的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3详解】
甲和乙的区别是甲中A和D,a和d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乙是A和d、a和D位于一条染色上,所以思路一:将F1与黄叶白穗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思路二:将F1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甲可以产的配子及比例为ABD∶AbD∶aBd∶abd=1∶1∶1∶1,乙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Bd∶Abd∶aBD∶abD=1∶1∶1∶1。
如果是测交(和aabbdd)杂交,则甲子代中AaBbDd∶AabbDd∶aaBbdd∶aabbdd=1∶1∶1∶1,绿叶紫穗∶绿叶白穗∶黄叶白穗=2∶1∶1;
乙子代中AaBbdd∶Aabbdd∶aaBbDd∶aabbDd=1∶1∶1∶1,若子代中绿叶白穗∶绿叶紫穗∶黄叶紫穗=2∶1∶1。
如果是自交,则甲子代中A_B_D_∶A_bbD_∶aaB_dd∶aabbdd=9∶3∶3∶1,绿叶紫穗∶绿叶白穗∶黄叶白穗=12∶3∶1;
乙的子代A_B_D_∶A_bbD_∶aaB_D_∶aabbD_:A_B_dd∶A_bbdd=6∶2∶3∶1∶3∶1,表现为绿叶紫穗∶绿叶白穗∶黄叶紫穗=11∶4∶1。
【点睛】本题考查了遗传定律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够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确定是否遵循相应的遗传定律。
32.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人群中遗传病发病情况调查时,发现某小学的一名三年级男生患一种先天性心脏病,这种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该男孩的父亲、祖父和祖母都是此病患者,他的两位姑姑也有一位患病,这位患病的姑姑又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已知家族中的其他成员都正常。
(1)请根据这个男孩及其相关家庭成员的情况,在下面方框中绘制出遗传系谱图_________。
(2)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性遗传病。
(3)这个男孩的基因型与他姑姑的患病女儿的基因型相同的可能性是________。
(4)经手术治疗后,这个男孩恢复了健康。若他成年后,与一正常女子结婚,你认为其后代是否患病?为什么?____________。
【答案】 ①. ②. 常 ③. 显 ④. 100% ⑤. 他的子女仍有可能患病。因为手术治疗不会改变其遗传物质
【解析】
【分析】
遗传方式的判断口诀: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伴性看女病,父女都病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伴性看男病,母女都病是伴性。
【详解】(1)男生患病,该男孩的父亲、祖父和祖母都是此病患者,他的两位姑姑也有一位患病,这位患病的姑姑又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据此绘制出遗传系谱图:
(2)根据遗传方式的判断口诀,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伴性看男病,男性患者的女儿有正常的,可判断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属于显性遗传病。
(3)这个男孩是患者,可判断其含致病基因,而母亲正常,可传给他一个正常基因,因此男孩为杂合子,他姑姑的患病女儿是患者,可判断其含致病基因,而父亲正常,可传给他一个正常基因,因此女孩为杂合子,因此这个男孩的基因型与他姑姑的患病女儿的基因型相同的可能性是100%。
(4)经手术治疗后,这个男孩恢复了健康,但其遗传物质没有改变,若他成年后,与一正常女子结婚,他的子女仍有可能患病。
【点睛】本题是一道遗传系谱图的题,解决此类题最关键的是要学会遗传方式的判断。
33. 自然界某果蝇种群的果蝇眼色通常是红色的,一般为纯种。遗传学家摩尔根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并利用这只白眼雄果蝇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杂交实验一的现象____________(填“是”或“否”)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所不同的是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现象。
(2)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3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XY)。你认为能合理解释上述遗传现象的假设有:
假设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假说—演绎法”的科学研究程序,重新设计新的交配方案-测交,力图通过演绎和实验相结合来验证你提出的假设。实验二和实验三是测交实验及实验现象。
①上述测交实验二和实验三实验现象______(填“是”或“否”)符合你之前根据实验一遗传现象提出的两种假设,因此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唯一结论。
②为充分论证你所提出的哪一假设是否正确,请利用实验中及自然种群中的果蝇补充设计一个有效的实验交配方案,该实验交配方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是 ②. 亲本红眼和白眼交配F1全为红眼)F1相互交配,F2中红眼:白眼=3:1,符合分离定律 ③. 伴性遗传
(2) ①. 假设1: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或控制白眼的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 ②. 假设2: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有它的等位基因(或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3) ①. 是 ②. 不能 ③. 用(实验二子代)白眼雌果蝇与自然种群中(或纯合)红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
【解析】
【分析】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
【小问1详解】
果蝇杂交实验一中,子一代只有红眼,子二代出现了红眼和白眼,并且红眼和白眼的比例是3:1,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所不同的是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伴性遗传现象。
【小问2详解】
由于上述杂交实验中白眼与雄性相关联,合理的假说为:假设1: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或控制白眼的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假设2: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有它的等位基因(或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小问3详解】
①假设二中F1雌果蝇的基因型均为XWXw,P白眼雄果蝇基因型分别为XwYw,实验三中,F1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WYw,P白眼雌果蝇基因型为XwXw,测交子代均会出现实验二和实验三的结果,故不能得出唯一结论。
②为充分论证假说1正确,可选用(实验二子代)白眼雌果蝇与自然种群中(或纯合)红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若假说1正确,则预期实验结果为XwXw×XWY→XWXw、XwY,子代雌性全为红眼,雄性全为白眼。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第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生物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0,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第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