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高一生物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人的血型A型和O型 B. 果蝇的红眼和长翅
    C. 人的身高和体重 D. 兔的长毛和卷毛
    【答案】A
    【解析】
    【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详解】A、人的血型A型和O型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A正确;
    B、果蝇的红眼和长翅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人的身高和体重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免的长毛和卷毛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A。
    【点睛】
    2. 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②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③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
    ④“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A. ①③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
    【答案】B
    【解析】
    【分析】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详解】①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为严格闭花授粉,即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实验过程需要进行人工授粉,①错误;
    ②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②正确;
    ③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③正确;
    ④“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是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不是假说的内容,④错误。
    ②③正确。
    故选B。
    3.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B. 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
    C. 两个小桶中小球的数量一定要相等
    D. 每次抓取的彩球都要放回原桶中再进行下一次抓取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据此答题。
    【详解】A、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A正确;
    B、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B正确;
    C、由于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因此甲、乙两个小桶中小球的数量不一定相等,但每只小桶中两种小球的数量要相等,C错误;
    D、每次抓取的小球要放回原桶中混匀后才可进行下一次抓取,这样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D正确。
    故选C。
    【点睛】
    4. 蚕的黄色茧(Y)对白色茧(y)为显性,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基因(i)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蚕茧的颜色由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因此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B. 白色茧的基因型只可能有yyII,yyIi,基因型为yyii的茧为黄色
    C. 基因型中只要有一个I基因,该茧就是白色
    D. YyIi互相交配,后代表现型为9:3:3:1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意知,蚕茧的体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I抑制黄色基因Y的表达,因此黄茧的基因型是Y_ii;Y_I_、yyI_、yyii都表现为白茧。
    【详解】A、由题意可知蚕茧的颜色由两对基因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所以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A错误;
    B、基因I抑制黄色基因Y的表达,因此黄茧的基因型是Y_ii;Y_I_、yyI_、yyii都表现为白茧,B错误;
    C、因为基因I抑制黄色基因Y的表达,所以基因型中只要有一个I基因,该茧就是白色,C正确;
    D、杂合白茧(YyIi)相互交配,后代的情况为Y_I_(白色茧):yyI_(白色茧):Y_ii(黄色茧):yyii(白色茧)=9:3:3:1.因此,后代中白茧与黄茧的性状分离比为13:3,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再根据亲代基因型推断出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5. 豌豆花的颜色受两对基因P/p和Q/q控制,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规律.假设每一对基因中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时,花的颜色为紫色,其它的基因组合则为白色.依据下列杂交结果,P:紫花×白花→F1:3/8紫花、5/8白花,推测亲代的基因型应该是(  )
    A. PPQq×ppqq B. PPqq×Ppqq C. PpQq×Ppqq D. PpQq×ppqq
    【答案】C
    【解析】
    【分析】一对杂合子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3: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1:1;两对杂合子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9:3:3: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1:1:1:1。由题干分析可知每一对基因中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时,花的颜色为紫色,即紫花的基因型是P-Q-,其余基因型都是白花。
    【详解】由题干分析可知每一对基因中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时,花的颜色为紫色,即紫花的基因型是P-Q-,其余基因型都是白花。根据杂交实验:紫色花(P-Q-)×白色花→F1:3/8紫色花(P-Q-),5/8白色花,因为紫花的比例是3/8,而3/8可以分解为3/4×1/2,也就是说两对基因一对是杂合子测交,另一对是杂合子自交。因此可得Pp×pp(1/2),Qq×Qq(3/4)或者是Pp×Pp(3/4),Qq×qq(1/2),即双亲的基因型是PpQq×Ppqq或ppQq×PpQq,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用高秆抗病小麦(DDTT)和矮秆易染锈病小麦(ddtt)为亲本培育“矮抗”小麦。根据孟德尔的解释,播种F1的种子后,有90粒种子发育成“矮抗”植株,发育成高秆易染锈病的植株有( )
    A. 480株 B. 360株 C. 270株 D. 90株
    【答案】D
    【解析】
    【分析】高秆抗病小麦(DDTT)和矮秆易染锈病小麦(ddtt)杂交,得到子一代,子一代自交得到四种表现型为高杆抗病、高杆感病、矮杆抗病、矮杆感病,比例为9:3:3:1。
    【详解】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DTT×ddtt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为DdTt,表现为高杆抗病,子一代自交,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_T_:D_tt:ddTt:ddtt=9:3:3:1,其中“矮抗”小麦的基因型为ddT_,占3/16,F1植株上所结的种子发育中为F2,因此要想在F2中获得90株“矮抗”小麦,应至少从F1植株上选取90÷3/16=480粒种子点播,F1中的种子中D_tt占480×3/16=90株将发育成高秆易染锈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
    7. 下图为某哺乳动物体内细胞进行两次分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两次分裂均出现着丝点分裂,则细胞甲、乙、丙中染色体数相同
    B. 若细胞甲为卵原细胞,则细胞丙可能是卵细胞,也可能是第二极体
    C. 若细胞丙为精细胞,则在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体出现
    D. 若在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出现四分体,则细胞乙中可能不存在X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若图中两次分裂均为有丝分裂,则甲、乙、丙中染色体数目相同;若图中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则甲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丙的二倍。
    【详解】A、若两次分裂均出现着丝点分裂,则图中两次分裂均表示有丝分裂,则甲、乙、丙染色体数相同,A正确;
    B、若细胞甲为卵原细胞,图中两次分裂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则细胞丙可能是卵细胞,也可能是第二极体,B正确;
    C、若丙为精细胞,则在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有纺锤体出现,C错误;
    D、若该动物为雄性,在第一次分裂中出现四分体,则图示为减数分裂,乙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有可能不存在X染色体,D正确。
    故选C。
    8. 某夫妇妻子表现型正常,丈夫为色盲患者,生下一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色盲孩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 女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或男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B. 女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或男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C. 女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或男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D. 女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或男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类的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妻子表现型正常(XBX-),丈夫为色盲患者(XbY),生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并伴有色盲的男孩(XbXbY),则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XbY,据此答题。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XbY,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并伴有色盲的男孩的基因型为XbXbY。①该男孩可能是由基因型为XbXb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而基因型为XbXb的卵细胞是由于次级卵母细胞中两条含有基因b的子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向同一极所致,即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未分离。②该男孩可能由基因型为Xb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Xb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而基因型为XbY的精子是由于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对同源性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向同一极所致,即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XY未分离,D正确。
    故选D。
    9. 雄蝗虫有23条染色体,雌蝗虫有24条染色体。下图左侧是一张蝗虫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照片,用电脑软件对其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后如下图右侧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这张照片展示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初级精母细胞
    B. 雄蝗虫的染色体比雌蝗虫少一条是因为雄蝗虫只有一条X染色体
    C. 该蝗虫体内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共有46、23、12、11这四种可能情况
    D. 萨顿在研究蝗虫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提出了“基因是染色体上的DNA片段”这个假说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由题干信息可知,左图是蝗虫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照片,该照片上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可得右图,共23条染色体,可知是雄蝗虫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而左图照片中的染色体移向两极,故可判断该照片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A、由分析可知,这张照片展示的是雄蝗虫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A错误;
    B、从染色体核型图上看,雄蝗虫只有1条X染色体,可知雄蝗虫的染色体比雌蝗虫少一条是因为雄蝗虫只有一条X染色体,B正确;
    C、该蝗虫正常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23条,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可以有46条;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会得到染色体分别为12条和11条的两种次级精母细胞,前者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可以有24条染色体,而后者在这一时期可以有22条染色体,综上所述,该蝗虫体内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共有23、46、12、11、24、22共六种可能情况,C错误;
    D、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过程,通过类比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当时还不知道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故选B。
    10. 家猫的毛色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B基因的个体为黑猫,只含b基因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虎斑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正常情况下虎斑猫的性别全为雌性
    B. 雌猫的毛色有3种,雄猫的毛色有2种
    C. 虎斑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黑猫
    D. 只有黑猫与黄猫杂交,后代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虎斑猫
    【答案】C
    【解析】
    【分析】家猫的毛色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它个体为虎斑猫,则黑猫的基因型为XBXB、XBY,黄猫的基因型为XbXb、XbY,虎斑猫的基因型为XBXb。
    【详解】A、虎斑猫的基因型为XBXb,所以正常情况下虎斑猫的性别全为雌性,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雌猫的毛色有黄猫、黑猫和虎斑猫,雄猫的毛色有黑猫和白猫,B正确;
    C、XBXb×XbY→XBXb、XbXb、XBY、XbY,后代有黑猫的出现,C错误;
    D、采用黑色雌猫与黄色雄猫杂交或采用雌性黄猫与雄性黑猫杂交,后代雌猫全为虎斑猫,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虎斑猫,D正确。
    故选C。
    11. 如图为四个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的遗传方式完全一样
    B. ④的遗传方式可以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可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C. ①中若父亲携带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 ③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显性遗传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系谱图:
    ①中双亲正常,但有一个患病儿子,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②中双亲正常,但有一个患病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A、①中双亲正常,但有一个患病儿子,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②中双亲正常,但有一个患病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假如④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④中父亲患病,其女儿应该均患病,但实际上其女儿一个患病,一个不患病,因此此遗传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错误;
    C、①中双亲正常,但有一个患病儿子,为隐性遗传病,若父亲携带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正确;
    D、③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错误。
    故选C。
    12. 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I的亲本基因型是

    A. 甲为AAbb,乙为aaBB B. 甲为aaZBZB,乙为AAZbW
    C. 甲为AAZbZb,乙为aaZBW D. 甲为AAZbW,乙为aaZBZB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中的两种杂交方式属于正交和反交。
    正交和反交一般用来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性染色体遗传。如果是常染色体遗传,正交反交后代表现型雌雄无差别,反之则为性染色体遗传。
    【详解】A、根据杂交组合2中后代的表现型与性别相联系,由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因此可以确定其中有一对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A错误;
    B、杂交组合1中后代雌雄表现型相同,且都与亲本不同,可见子代雌雄个体应是同时含A和B才表现为褐色眼,如果甲的基因型为aaZBZB,乙的基因型为AAZbW,因此后代褐色眼的基因型为AaZBZb和AaZBW;由此可知反交的杂交组合2中亲本基因型为aaZBW和AAZbZb,后代雌性的基因型为AaZbW(红色眼)、雄性的基因型为AaZBZb(褐色眼),这个结果符合杂交2的子代表现,B正确;
    C、如果甲为AAZbZb,乙为aaZBW,则子代AaZBZb(褐色眼)、AaZbW(红眼),杂交1后代表现型不同,C错误;
    D、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雄性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性性染色体组成为ZW,D错误。
    故选B。
    13.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RNA
    B.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和“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共同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 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细胞和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D.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细胞核内和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错误;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DNA和蛋白质彻底分离,而“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提纯的DNA中仍混有少量的蛋白质,所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和“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共同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正确;
    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只有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错误;
    D、“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B
    14. 某科研小组利用小鼠、R型和S型肺炎链球菌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中细菌甲和乙分别对应R型细菌和S型细菌
    B. 经过步骤②后,鼠2血液中含有活菌甲和活菌乙
    C. 加热致死菌乙中的某种转化因子能使活菌甲转化成活菌乙
    D. 鼠5经过步骤⑤后死亡的原因是死菌甲中某种物质使活菌乙转化为活菌甲
    【答案】D
    【解析】
    【分析】R型肺炎链球菌不会使人或小鼠患病,因此无致病性。S型肺炎链球菌有致病性,可使人或小鼠患肺炎,小鼠并发败血症死亡。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内含有的“转化因子”能够促进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详解】A、注射活菌甲的鼠1存活,说明细菌甲无致病性,对应R型细菌;注射活菌乙的鼠4死亡,说明细菌乙有致病性,对应S型细菌,A正确 ;
    B、步骤②是将活菌甲与加热致死的细菌乙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结果鼠2死亡,将从鼠2体内分离出的活菌乙注射到鼠4体内,导致鼠4死亡,说明有部分活菌甲转化为活菌乙,且转化的性状能够遗传,因此鼠2血液中含有的活菌类型有甲和乙,B正确;
    C、结合对B选项的分析可推知:死菌乙中某种转化因子能使活菌甲转化成活菌乙,C正确;
    D、鼠5经过步骤⑤后死亡的原因是活菌乙能使鼠致死,活菌甲不具有致死效应,D错误。
    故选D。
    15. 下图为真核细胞DNA的复制过程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图示可知,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B. DNA聚合酶催化氢键的形成,且需要消耗ATP
    C. 子链合成的方向是一定的,即只能从5′端→3′端
    D. 从图中可以看出合成两条子链时,DNA聚合酶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的复制:
    1、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
    2、条件:模板-DNA双链;原料-细胞中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多种酶。
    3、过程:边解旋边复制,解旋与复制同步,多起点复制。
    4、特点:半保留复制,新形成的DNA分子有一条链是母链。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且合成两条子链的方向是相反的;DNA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且需要消耗ATP;DNA在复制过程中,边解旋边进行半保留复制。
    【详解】A、由题图可知,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因此,DNA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A正确;
    B、DNA聚合酶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用于合成子链,氢键的形成不需要任何酶,B错误;
    C、子链合成的方向是一定的,即只能从5′端向3′端延伸,C正确;
    D、由题图中的箭头可知,两条链上DNA聚合酶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D正确。
    故选B。
    16. 下图所示DNA分子片段中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DNA聚合酶可作用于形成①处的化学键,解旋酶作用于③处
    B. ②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C. 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100%
    D. 若该DNA分子中一条链上G+C=56%,则无法确定整个DNA分子中T的含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DNA分子片段,部位①为磷酸二酯键;②处是碱基或脱氧核苷酸;部位③为氢键。
    【详解】A、①处为磷酸二酯键,是限制酶、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位点,③处为氢键,是DNA解旋酶的作用位点,A正确;
    B、②处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B正确;
    C、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得到4个DNA分子,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DNA分子均含15N,C正确。
    D、若该DNA分子中一条链上G+C=56%,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G=28%,则A=T=50%-28%=22%,D错误;
    故选D。
    17. 将某雄性动物细胞的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染色体数为2N)后,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l/2
    B.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l
    C. 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D. 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如果是减数分裂DNA只需复制一次,子代每条染色体都含32P;如果有丝分裂DNA需要复制两次,子代有一半染色体含32P。
    【详解】A、若进行有丝分裂,第一次有丝分裂后,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有标记;当细胞处于第二次分裂后期时,一半的染色体含32P,染色单体分开后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具有32P标记的染色体也随机进入2个细胞,所以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为2个或3个或4个,A错误;
    B、若进行减数分裂,DNA只复制一次,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每条染色体都含32P,因此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B正确;
    C、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说明DNA只复制一次,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C错误;
    D、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说明DNA分子复制不止一次,则一定进行的是有丝分裂,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识记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8. 如图表示某种植物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
    B. 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最多有四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
    C. 图甲、乙所表示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D. 图丙个体自交,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2:3:1,则不遵循遗传定律
    【答案】A
    【解析】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分析题图可知:甲乙图中,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丙丁中,Y(y)与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甲、乙、丙、丁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A正确;
    B、丁的基因型是YyDdrr,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如果不发生交叉互换,产生的配子是ydr和YDr,则自交后代中有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如果发生了交叉互换,可以产生YDr、Ydr、yDr和ydr四种配子。则自交后代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B错误;
    C、图甲基因型Yyrr、图乙基因型是YYRr,不论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都产生比例是1:1的两种类型的配子,因此不能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错误;
    D、图丙个体自交,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2:3:1,遵循遗传定律,但属于特例,D错误。
    故选A。
    19. 细胞内的黏连蛋白,主要集中在染色体的着丝点位置,可将姐妹染色单体连在一起。细胞分 裂过程中,细胞会产生水解酶将黏连蛋白分解。下图表示某雄性动物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同源染色体对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d →a、e → d过程中,黏连蛋白被水解
    B. 在c →a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C. 在b类型细胞中可能发生联会、交叉互换过程
    D. e类型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极体或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目柱状图可知,a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b可表示减数分裂Ⅰ前期、中期、后期以及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表示减数分裂Ⅱ后期,d表示精原细胞(或正常体细胞),e可表示减数分裂Ⅱ前期和中期,f可表示精子、卵细胞、精细胞、第二极体。
    【详解】A、黏连蛋白被水解伴随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发生在b→a、e →c过程中,A错误;
    B、c表示减数分裂Ⅱ后期,a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而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
    C、b可表示减数分裂Ⅰ前期,可能发生联会、交叉互换过程,C正确;
    D、e可表示减数分裂Ⅱ前期和中期,又因是雄性动物,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D错误。
    故选C。
    20. 如下图中5号和6号分别患甲、乙种遗传病,甲病控制基因用A/a表示,乙病控制基因用B/b表示 ;已知I-1号不携带任何致病基因,I-2和I-3是亲兄妹,III-7两病都不患的概率是1/4。据图回答问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病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甲病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特点,II-5的患病基因只能来自其外祖父
    C. II-5和II-6未出生的二胎女儿患病的概率3/4,应禁止近亲结婚
    D. 为响应国家三胎号召,从优生优育角度出发建议II-5和II-6生男孩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根据Ⅰ-1和Ⅰ-2正常,且Ⅰ-1号不携带任何致病基因,因而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3和Ⅰ-4都不患乙病,却有一个患乙病的女儿Ⅱ-6,因而乙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由于Ⅲ-7两病都不患的概率为1/4,因而可以确定Ⅱ-5的基因型为BbXaY,Ⅱ-6的基因型为bbXAXa。
    【详解】A、根据题干分析,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A错误;
    B、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特点;II-5的基因型为BbXaY,其患病基因Xa来自Ⅰ-4,Ⅰ-4中的患病基因能来自其双亲,因此II-5的患病基因可来自其外祖父,也可能来自其外祖母,B错误;
    C、II-5(BbXaY)和II-6(bbXAXa)的女儿正常(B XAX )的概率为=1/2×1/2=1/4,因而II-5和II-6未出生的二胎女儿患病的概率为=1-1/4=3/4,C正确;
    D、II-5(BbXaY)和II-6(bbXAXa)的孩子男女患病的概率相同,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1. 下图是某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的坐标图和分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坐标图中曲线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DNA)的变化,由分裂图可知,坐标图的纵坐标中a=___________。
    (2)H→I段表示发生了___________作用。
    (3)C→D段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该段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量之比为___________。
    (4)在分裂图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是___________。
    (5)分裂图中的细胞③处于___________期,其产生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
    【答案】 ①. DNA ②. 2 ③. 受精 ④. 初级卵母细胞 ⑤. 1:2:2 ⑥. ②③ ⑦. ①② ⑧.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⑨. 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解析】
    【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若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熟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准确判断图示细胞所处的时期,能结合坐标图准确判断曲线中各段相应细胞类型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详解】(1) 坐标图中曲线所示物质先是增倍,继两次连续的减半后又恢复到最初水平,据此可推知,该曲线表示的是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细胞核中DNA的含量变化,所以坐标图中纵坐标的含义是细胞核中DNA的含量。①细胞中含有8个DNA分子,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处于坐标图中的CD段,由此推知:坐标图的纵坐标中4a=8,即a=2。
    (2) G→H表示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H→I段核DNA数恢复到最初水平,表示发生了受精作用,形成了受精卵。
    (3) 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处理卵母细胞。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量之比为1:2:2。由③细胞的细胞膜从偏向细胞一极的部位向内凹陷可知,该高等动物为雌性,因此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即C→D段细胞的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
    (4) 在分裂图中,依据染色体的形态特点可知: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①细胞和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④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②细胞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③细胞;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是①②细胞。
    (5) 分裂图中的细胞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膜从偏向细胞一极的部位向内凹陷,因此细胞③的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其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为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22. 下图表示与遗传物质相关结构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若①②表示某一物质在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结构形态,则②的名称为______。基因是DNA 中特殊的一段,“特殊的一段”指的是_______。若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 DNA 片段上是基因 D 与 d,这两个 DNA 片段的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
    (2)请按照自上向下的顺序写出⑤中碱基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中文名称)。图中④处化学键名称为___________。
    (3)A 与T 碱基数量相等,G 与C 碱基数量相等,这个事实说明DNA 分子的合成遵循_________原则。通过生化分析得出某 DNA 分子中,一条链中碱基 A∶C∶T∶G=1∶2∶3∶4,则该 DNA 分子中上述碱基的比例应为_______。
    (4)若某 DNA 分子共有 1000 个碱基对,其中含碱基 A 有 200 个,该片段进行第 4 次复制共需要______个游离的含碱基C 的脱氧核苷酸。
    (5)假定该 DNA 分子只含14N 时相对分子质量为 a,只含15N 时相对分子质量为 b。现将只含14N 的该 DNA 分子放在只含15N 的培养基中,子二代每个 DNA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染色质 ②. 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③. 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2) ①. 胸腺嘧啶 ②. 腺嘌呤 ③. 胞嘧啶 ④. 氢键
    (3) ①. 碱基互补配对 ②. 4:6:4:6(2:3:2:3)
    (4)6400 (5)(a+3b)/4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3幅图分别是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的平面结构。①~⑤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质、染色体片段的双螺旋结构、氢键、碱基。
    【小问1详解】
    若①②表示某一物质在果蝇体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结构形态,其中①为染色体,则②为染色质。基因是DNA 中特殊的一段,“特殊的一段”指的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若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 DNA 片段上是基因 D 与 d,这两个 DNA 片段的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小问2详解】
    已知图中⑤表示碱基,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自上而下依次T胸腺嘧啶、A腺嘌呤、C胞嘧啶。图中④处化学键名称为氢键。
    【小问3详解】
    A与T碱基数量相等,G与C碱基数量相等,这个事实说明DNA分子的合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生化分析得出此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碱基A∶C∶T∶G=1∶2∶3∶4,另一条链中的碱基A∶C∶T∶G=3∶4∶1∶2,则该DNA分子中上述碱基的比例应为4:6:4:6(2:3:2:3)。
    【小问4详解】
    若某 DNA 分子共有 1000 个碱基对,则该片段含有1000×2=2000个脱氧核苷酸。若该DNA分子共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含碱基A200个,则该DNA分子中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1000×2-200×2)/2=800。该片段进行第 4 次复制共需要游离的含碱基C 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是(24-23)×800=6400个。
    【小问5详解】
    假定该大肠杆菌只含14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若将其长期培养在含15N的培养基中,便得到只含15N的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现将只含 14N 的该 DNA 分子放在只含 15N 的培养基中,子一代2个DNA分子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14N另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15N,所以子一代2个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为(a+b)/2,子二代4个DNA分子中2个DNA分子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14N另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15N,另外2个DNA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只含15N,所以子二代4个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为(a+3b)/4。
    23. 下图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对下列问题进行分析: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____________,其内的营养成分中是否含有32P?_____________。
    (2)本实验需要进行搅拌和离心,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心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下列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进行分析:
    ①测定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也有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复制增殖后的噬菌体___________________。
    (4)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参照下图被标记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填数字编号)

    (5)与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相比,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更具有说服力,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大肠杆菌 ②. 不含有
    (2) ①. 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②. 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3) ①. 没有侵入大肠杆菌,仍存在于培养液中 ②. 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
    (4)①② (5)用同位素标记法将蛋白质和DNA彻底区分开,只有DNA进入细菌细胞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小问1详解】
    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用于培养大肠杆菌,用含32P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锥形瓶内的营养成分中不能含有32P,以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
    【小问2详解】
    本实验需要进行搅拌和离心,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密度较小的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小问3详解】
    ①测定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没有侵入大肠杆菌,仍存在于培养液中;②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也有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复制增殖后的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
    【小问4详解】
    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那么35S在组成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R基上,即图中的①,32P在DNA的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基团上,即图中②。
    【小问5详解】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用同位素标记法将蛋白质和DNA彻底区分开,只有DNA进入细菌细胞,比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更具有说服力。
    24. 广东省某乡村通过种植不同品种的观赏稻形成稻田画,打造乡村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点,增加农民的收入。观赏稻的叶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B/b表示;穗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D/d表示。让纯合绿叶白穗和纯合黄叶紫穗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绿叶紫穗:绿叶白穗:黄叶紫穗=11:4:1。回答下列问题:
    (1)2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
    (2)控制叶色和控制穗色的基因的遗传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提出F1的基因分布情况可能如图甲或图乙所示,请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F1的基因分布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及结论)

    【答案】(1)绿叶、紫穗
    (2) ①. 不遵循 ②. F2中没有出现黄叶白穗的个体(F2中没有出现四种表现型)
    (3)方法一:
    实验思路:将F1与黄叶白穗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代中绿叶紫穗∶绿叶白穗∶黄叶白穗=2∶1∶1,则F1的基因分布如图甲所示;若子代中绿叶白穗∶绿叶紫穗∶:黄叶紫穗=2∶1∶1,则F1的基因分布如图乙所示。
    方法二:
    实验思路:将F1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代中绿叶紫穗∶绿叶白穗∶黄叶白穗=12∶3∶1,则F1的基因分布如图甲所示;若子代中绿叶紫穗∶绿叶白穗∶黄叶紫穗=11∶4∶1,则F1的基因分布如图乙所示。
    【解析】
    【分析】F2中绿叶紫穗∶绿叶白穗∶黄叶紫穗=11∶4∶1,分别统计可知,绿叶∶黄叶=15∶1、只有aabb表现为黄叶,其余全为绿叶;紫穗∶白穗=3∶1,由此可知亲本的基因为AABBdd、aabbDD,F1的基因型为AaBbDd。
    【小问1详解】
    由绿叶∶黄叶=15∶1、紫穗:白穗=3:1可知,显性性状分别是绿叶、紫穗。
    【小问2详解】
    如果控制叶色和控制穗色的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AaBbDd)自交后代应该出现四种表现型,但F2中没有出现黄叶白穗的个体,所以控制叶色和控制穗色的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3详解】
    甲和乙的区别是甲中A和D,a和d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乙是A和d、a和D位于一条染色上,所以思路一:将F1与黄叶白穗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思路二:将F1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甲可以产的配子及比例为ABD∶AbD∶aBd∶abd=1∶1∶1∶1,乙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Bd∶Abd∶aBD∶abD=1∶1∶1∶1。
    如果是测交(和aabbdd)杂交,则甲子代中AaBbDd∶AabbDd∶aaBbdd∶aabbdd=1∶1∶1∶1,绿叶紫穗∶绿叶白穗∶黄叶白穗=2∶1∶1;
    乙子代中AaBbdd∶Aabbdd∶aaBbDd∶aabbDd=1∶1∶1∶1,若子代中绿叶白穗∶绿叶紫穗∶黄叶紫穗=2∶1∶1。
    如果是自交,则甲子代中A_B_D_∶A_bbD_∶aaB_dd∶aabbdd=9∶3∶3∶1,绿叶紫穗∶绿叶白穗∶黄叶白穗=12∶3∶1;
    乙的子代A_B_D_∶A_bbD_∶aaB_D_∶aabbD_:A_B_dd∶A_bbdd=6∶2∶3∶1∶3∶1,表现为绿叶紫穗∶绿叶白穗∶黄叶紫穗=11∶4∶1。
    【点睛】本题考查了遗传定律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够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确定是否遵循相应的遗传定律。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重点中学高一(下)期中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重点中学高一(下)期中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光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光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0页。

    2022-2023学年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