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化学(深圳卷)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全解全析)
展开这是一份化学(深圳卷)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全解全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C,【答案】B,【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深圳卷)
化学·全解全析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C | B | B | D | B | D | D | B | B | B | B | C |
1.【答案】C
【解析】A.有些化学反应放出热量,有些化学反应需要吸收热量,如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故A错误;B.人类利用的能量大部分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取能量,如太阳能、风能等,故B错误;C.化学能可转变成电能,如天然气燃料电池已被应用于城市客车的驱动电源,故C正确;D.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能维持恒定体温,主要是糖类在酶的催化下转变成CO2和H2O,放出热量,故D错误。故选C。
2.【答案】B
【解析】A、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1不可以省略,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已知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则高锰酸钾中锰元素化合价为+7价,表示为:,不符合题意;B、碱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所有碱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OH-,符合题意;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符号为:Al,不符合题意;D、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因此“2H2”表示两个氢气分子,不符合题意。故选B。
3.【答案】B
【解析】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去除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海水中的氯化钠,无法使海水转化成淡水,说法错误;B、人体所需营养素由: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所以水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之一,说法正确;C、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说法错误;D、气中的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说法错误。故选B。
4.【答案】D
【解析】A、根据钽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钽,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钽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0. 9,而不是Ta的原子质量为180. 9,故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锂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表示原子序数为,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核外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Li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在化合物中Li的化合价为+l,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钽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 +x+(-2)×3=0,x=+5价,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5.【答案】B
【解析】A、稀释浓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故选项正确;B、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故选项错误;C、铁丝在纯氧中燃烧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生成黑色固体,选项正确;D、镁片与稀盐酸反应,镁是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氧化镁,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放热,选项正确;答案为:B
6.【答案】D
【解析】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会发生改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烷和过氧化氢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了甲醇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4+H2O2 CH3OH+H2O,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烷和过氧化氢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甲醇中C、H、O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4:16=3:1:4,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7.【答案】D
【解析】A、熟石灰具有碱性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土壤酸性,故对应关系正确;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实验室干燥氧气、氢气,故对应关系正确;C、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对应关系正确;D、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能吸附水中的可溶性杂质,不能用于过滤废水中所有的杂质,故对应关系错误。故选D。
8.【答案】B
【解析】A、该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与浓度相同,加入等质量的不同催化剂,可根据产生气泡的速率推断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故A设计合理;B、该实验中所用酸的种类、金属种类不同,所以无法探究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故B设计不合理;C、在高温的条件下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可用此方法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故C设计合理;D、实验中小木块先燃烧,小煤块后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与着火点有关,故D设计合理。故选B。
9.【答案】B
【解析】A、40℃时,Na2CO3的溶解度为50g,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50g Na2CO3,因此5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25g Na2CO3,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75g,不符合题意;B、“夏日晒盐”的原因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析出,符合题意;C、40℃,等质量NaCl和Na2CO3均饱和的混合溶液降温到10℃,析出较多的是碳酸钠晶体,是 “冬天捞碱”的原理,选项没有指明溶液是否等质量,不符合题意;D、不指明温度的情况下,无法比较NaCl和Na2CO3的溶解度大小,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答案】B
【解析】A、B、C三种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中都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A是氯化钠,故它们均含钠元素,在工业上通过电解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来生产B和氯气(Cl2)等;C俗称纯碱,可推出C为碳酸钠,C的溶液与石灰水反应可制取B,可推出B为氢氧化钠。A、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不是氯化钠,是水,不符合题意;
B、物质B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水分,且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故应密封保存,符合题意;C、A是氯化钠,C是碳酸钠,氯化钠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碳酸钠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氯化钠和稀硝酸不反应,碳酸钠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故用石蕊试液或稀硝酸均能将A、C的溶液区分开来,不符合题意;D、氯化钠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氯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B
【解析】A、铁和适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铜不反应,过滤分离出固体铜,正确;B、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然,故少量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错误;C、泥沙不溶于水,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正确;D、碳酸钠和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固体,正确。故选B。
12.【答案】C
【解析】A、酸碱中和反应,图中表示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酸中,故起点的pH应小于7,不符合题意;B、向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稀硫酸与盐酸不反应,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氢,故一滴加稀硫酸便有沉淀生成,不符合题意;C、向一定量铜锌合金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与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与铜不反应,因此固体质量会逐渐减少,但不会变为零,符合题意;D、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会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因此固体质量会减少,但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会变大,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答案】(1) ②⑤⑥ ;;(2) 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3)取出集气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收集的是氧气;(4)取少量C中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溶液,有气泡产生,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因此发生装置需要的仪器有:②锥形瓶(反应容器)⑤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⑥分液漏斗;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若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CO2中的HCl气体,则B瓶中的物质名称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因为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不能再溶解二氧化碳,能够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若D中装的药品为氢氧化钠溶液,是用来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碳,即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D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检验E中收集的气体是否为氧气的方法是取出集气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收集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4)取少量C中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溶液,有气泡产生(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说明该剩余固体中含有碳酸钠。
14.【答案】(1)B;(2);(3)氧化铝或水;(4)烧杯、玻璃棒、漏斗;(5) ;分解反应;(6)废物再利用
【解析】(1)A.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而酸浸后得到的是硫酸铝,该选项不正确;B.氧化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酸浸后得到的是硫酸铝,该选项正确;C.硫酸钠是由钠离子和酸根构成的,属于盐,不属于酸,该选项不正确,故选B。(2)氧化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化学方程式为。(3)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流程中涉及到的氧化物有氧化铝和水。(4)过滤时所需要的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和滤纸,其中属于玻璃的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5)由流程可知,氢氧化铝煅烧生成氧化铝和水,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反应物有一种,生成物有两种,属于分解反应。(6)
该流程中将煤灰中的氧化铝提取出来,其价值在于废物再利用。
15.【答案】Fe、Fe2O3 ;活性炭 ;溶液变为浅绿色,有气泡产生; ;烧杯内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 ; ②;实验①的集气瓶内剩余氧气的条件分数约为8.6%,而实验②的集气瓶内氧气几乎耗尽
【解析】Ⅰ.变质后的脱氧剂的成分:铁粉与氧气反应生成的红棕色氧化铁;活性炭和铁粉是黑色的,则对变质后的黑红色脱氧剂成分一定含有碳和氧化铁,可能含有铁(完全变质和部分变质);提出猜想:猜想一: C Fe2O3(铁粉完全变质);猜想二: C、Fe、Fe2O3(铁粉部分变质);实验探究:实验1:取变质后的脱氧剂少许,将其放入盛有红墨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上层液体颜色明显变浅,说明样品中含有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实验2:取少量稀盐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变质后脱氧剂粉末,结论为猜想②正确,即含有碳、氧化铁和铁,由于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实验现象为溶液变为浅绿色,有气泡产生,即可证明含有铁,说明猜想②正确;结论:脱氧剂变质的反应原理为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该反应方程式为:;Ⅱ.脱氧剂的性质应用探究。(1)图2所示实验①中,红磷燃烧消耗氧气,集气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烧杯内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2)利用图2所示装置,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①、实验②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3所示。依据图3信息,实验②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实验①的集气瓶内剩余氧气的条件分数约为8.6%,而实验②的集气瓶内氧气几乎耗尽。
16.【答案】(1) 16 ;C;(2) 287.0##287 ;4 ;10%
【解析】(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6%=16g,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6g =84g,即需水的体积为84mL,因此量取水所需的仪器是100mL量筒和胶头滴管,故填:16;C;
(2)①根据表中数据可知,4、5次生成沉淀的质量不变,说明反应已停止,生成沉淀的质量a=287.0g,故填:287.0;②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每加入100 mLAgNO3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为71.75g,第4次实验生成沉淀的质量为71.75g×4=287.0g,且不再增加,因此AgNO3溶液与NaCl溶液在第4次实验恰好完全反应,故填:4;
③解:设该NaCl溶液的溶质的质量为x,
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0%;
答: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吉林卷)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全解全析),共12页。
这是一份化学(广西卷)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全解全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关于物质分类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深圳卷)(全解全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gCO2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为4,44g 11644=x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