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内江六中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四川省内江六中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粗犷(guǎng) 撺掇(zhuì) 契而不舍(qì) 味同嚼蜡(jiáo)
B. 莅临(wèi) 鲜妍(yán) 海市蜃楼(shèn) 五彩斑澜(lán)
C. 希翼(jì) 炽热(zhì) 殚精竭虑(dān) 前仆后继(pū)
D. 诘难(jié) 盘桓(huán) 屏息敛声(bǐng) 接踵而至(zhǒng)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环宇问天,探月逐梦,观看“神舟十三号”航天员胜利返航的直播,师生们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B. 看着五岁的孩子一本正经地模仿“中国飞人”苏炳添的起跑动作,爸爸妈妈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C. 老王退休以后,帮儿女做做家务,接送孙子孙女上学放学,安享天伦之乐,身体也好了许多。
D. 年轻人踏入社会,一方面应该志存高远,切忌无所追求;另一方面又要脚踏实地,切忌好高骛远。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21年,某地区生产总值一年跨越两个百亿台阶,达1605.53亿元,增长率超过8.5%以上,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B. “五一”期间的团结村,正是批把成熟的好时节,千亩枇杷挂满枝头,许多人趁着假期去打卡游玩,体验采摘乐趣,品尝甜蜜味道。
C. 一件件美术作品,凝聚着当代青年的抱负与理想,展现出笃行不怠的奋斗精神,成为各行各业青年人执着追梦的生动写照。
D. 广大市民在疫情期间,是不是遵从有关方面的要求扫码出行、检查核酸,也是我国战胜新冠疫情的重要保证。
4. 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那么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从何得来?
②科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③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文化和科技教有融合的影子。
④科学还是一种文化,科学文化理所当然属于先进文化。
⑤儒学的开门祖师孔子,他对学生进行礼、乐、书、数、御、射“六艺”教育。其中数即数学,乐和声学有关,御和力学有关,射和机械有关。
A. ①②④⑤③ B. ②①④⑤③ C. ①④②③⑤ D. ②④①③⑤
5. 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均是假设复句,其中“笑几声”是补充短语。
B. 在词典中,“敝”的含义之一是“谦辞,用于称与自己有关的事物”。据此可推,“敝处”的词义是“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
C. 《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两人都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D. 汉语中有很多运用借代的现象,如:“桃李”指学生,“布衣”指平民,“手足”指兄弟,“社稷”指国家等。
6. 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问题。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同“辨”,辨别
B.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
C.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确实
D.富贵不能淫
淫:惑乱,迷惑
(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足肤皲裂而不知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醉翁之意不在酒
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为人谋而不忠乎
D.与民由之
相与步于中庭
(3) 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论点鲜明,各具特色。甲文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乙文论证了“何为真正的大丈夫”这一问题。
B.两文论证合理,具有说服力。甲文运用举例论证,生动形象;乙文运用对比论证,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C.两文语言都明白晓畅,通俗易懂。甲文将深刻的道理以浅显的语言说出,逻辑性强;乙文先反驳,再说理。
D.两文皆为经典,富有价值。甲文告诉我们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乙文告诫我们要以“仁”“礼”“义”为正路。
(4) 翻译句子。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7. 默写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 ?英雄末路当磨折。
(1) 长沟流月去无声, ,吹笛到天明。
(2) 一抹晚烟荒戍垒, 。
(4)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3) 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委婉地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的句子是
, 。
(4)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 , 两句表达了戍边将士们虽思乡心切,但战事未平,功名未立,归家无期的复杂心理。
8. 阅读阿城《溜索》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不信这声音就是怒江。首领也不多说,用小腿磕一下马。马却更觉迟疑,牛们也慢下来。
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马帮像是得到信号,都止住了。汉子们全不说话,走到牛队的前后,猛发一声喊,连珠脆骂,拳打脚踢。铃铛们又慌慌响起来, 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
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只当是百里之外天公浇地。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山不高,口极狭,仅容得一个半牛过去。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那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心下大惑,见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就下马向岸前移去。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转了多半日,总觉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是在万丈之处盘桓。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叫声漫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
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
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马帮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
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
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首领瞟一眼汉子们。汉子们早蹲在一边吃烟。只有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向峡下弹出一截纸烟,飘飘悠悠,不见去向。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腿,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顶。
那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被风吹得抖。
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
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头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飞起多高,又纷纷扬扬,星散坠下峡去。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
这边的牛们都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牛们如商量好的,不例外都是一路屎尿,皮肉疯了一样抖。
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岸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聋了一般,任什么也听不见,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那海慢慢一旋,无波无浪,却深得令人眼呆,又透远得欲呕。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索。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渐渐就有血溅到唇上、鼻子上,自然顾不到,命在天上。
猛地耳边有人笑:“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几个汉子笑着在吃烟,眼纹一直扯到耳边。
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有人递过一支烟,嚓的一声点好。
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扩一扩腮,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俯在马上再看怒江,干干地咽一咽,寻不着那鹰。
(有删减)
(1) 文中加点的两个“懒懒”各有什么含义?
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2)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
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
(3) 选文开头结尾都写到了鹰,各有何用意?
(4) 选文从头到尾没有出现“我”字,但处处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试分析“我”这个隐形形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9.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站在初三的站台回首,军训时滴落的每一颗汗珠都还存着青春的热度;站在九载学习路的尽头回首,每一段读书经历都可以抵达心灵最柔软最温暖的角落:捧着十五岁的生日蛋糕时回首,在自己最关键最重要的时刻爸爸的话无意间就连成了自己的一条成长线。回首,是一种怀想,一份纪念、一段成长;它可能伴着惊喜,有着感伤,带着启示,让你有力量再出发!
请以“回首”为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不得抄袭、套作;(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10. 古诗文阅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飞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 本诗运用的两个典故的句子分别是 , 。
(2) 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下弦惊。
1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大雅堂记
黄庭坚丹棱杨素翁,英伟人也。其在州闾乡党有侠气,不少假借人,然以礼义,不以财力称长雄也。闻余欲尽书杜子美两川夔峡诸诗,刻石藏于蜀中好文喜事之家,素翁粲然。向余请从事焉,又欲作高屋广楹庥此石,因请名焉。余名之曰“大雅”,而告之曰:由杜子美来四百年,斯文委地,文章之士随世所能,杰出时辈未有升子美之堂者,况家室之好耶! 。虽然子美诗妙处乃在无意为文,夫无意而意已至,非广之以《国风》《雅》《颂》,深之以《离骚》《九歌》,安能咀嚼其意味,闯然而入其门耶? 使后之登大雅堂者,能以余说而求之,则思过半矣。
彼喜穿凿者,弃其大旨,取其发兴,于所遇林泉、人物、草木、鱼虫,以为物物皆有所托,如世间商度隐语者,则子美之诗委地矣。素翁可并刻此于大雅堂中。后生可畏,安知无涣然冰释,于斯文者乎!元符三年九月涪翁书。
(出自《山谷集》,有删改)
(1) 下列语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不少假借人
少:稍微
B.闻余欲尽书杜子美两川夔峡诸诗
闻:听说
C.弃其大旨
旨:主旨
D.后生可畏
畏:害怕
(2)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余尝欲随欣然会意处笺以数语,终以汩没世俗,初不暇给。
②故使后生辈自求之,则得之深矣。
(3) 文章着重阐述了作者对杜甫诗歌的认识,作者认为要想进入“大雅堂”应该怎样做呢?
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芙蓉(节选)
阿来①秋天,观花与写花,按传统诗文惯常的路径,当以菊花为首。但如今,在很多城中,很难见到自然生境下的生长开放的菊花。都是等时节一到,一盆盆盛放的菊花密密地齐齐地摆放出来,在街头,广场,公园,形成装饰性的色块与图形,远观有很好的视觉效果,近看,却少了些自然的风致,完全的欧式园林作派。傲霜之菊,在中国诗歌之树的枝头,作为秋花最为闪亮。却是倚着篱墙,虽也是人工安排,却总是最大限度保留着自然的风致。
②好在如果要写成都的秋花,怎么说,都要以木本的芙蓉为首。从时序上来说,芙蓉花差不多就是成都这个城市一年中最晚的花了。正所谓“开了木芙蓉,一年秋已空”。
③更可喜的是她的花期绵长。九月底,城中各处,偶尔可以看到团团浓绿的芙蓉树上,一朵两朵零星开放。那时,一树树黄花决明正在盛放。到了十月大假后,决明树艳丽的黄花呈现了零落之象。秋意一天浓于一天,这时,白的,粉的,红的芙蓉才真正渐次开放。 。说得正是此花开放的时令。
④这就是在成都观赏秋花,要以芙蓉为先的首要理由——自然物候上的理由。
⑤当然,更为重要的还有文化上的理由。成都被简称为“蓉”,已有千年以上的时间。这个“蓉”,就是芙蓉花的“蓉”,木芙蓉的“蓉”。
⑥今天是重阳节,又是周六,薄薄的太阳出来,我带着相机出去寻访芙蓉。其实,芙蓉花渐次开放,已经有十多天时间了。好多树下,都有了零星的落花。但枝头上着花更多,或者已然绽放,或者将要绽放,还有更多的花蕾在等待绽放。那些挣破了苞片的花蕾都是红色的,但盛开的芙蓉却是粉白红三色。查植物书,说芙蓉因光照强度不同,引起花瓣内花青素浓度的变化,早晨开放者为白色,继而开放者为粉色,下午开放为红色。因为这个缘故,芙蓉花还有个“弄色芙蓉”的美称。我家楼下侧院中就有三株芙蓉,接连几天,我面对电脑累了,就下楼一次,一日里竟有五六次至多,并未见到书中所说变色的景象。早起开放是白色的,晚上还是白色。夕阳西下时是红色的,朝晖之下也是红色。但我因此看到了两个情形。一日,盛开的芙蓉花会像向日葵一样随着太阳旋转,以便把展开的花瓣和黄色而密集的花蕊朝向太阳。当太阳沉下楼群组成的参差的天际,盛开的花瓣就微微闭合了,第二天太阳起来,又再度展开。
⑦今天的成都城市中,虽然四处都可见到芙蓉,但成林成片者,已不能见。这种美丽的本土的植物,不仅扎根于自然生境,更深植这个城市的历史记忆。古书《长物志》上说:“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水光与花色辉映,“照水芙蓉”历来被视为一种极致的美景。成都多水,如果这个时节,某一段江岸,某一处湖边,遍开连绵的芙蓉,在这草木凋零的季节,那我们就得享一种宝贵的非物质的福祉了。
⑧在污染日重的环境中,芙蓉真还是一种能使这个城市显得清洁的树。一种有着内在清洁精神的树。发此感叹,因为观察到芙蓉花凋谢的特别方式。好多次,到开满繁花的树下,在地上见不到片片零落的花瓣,只看到一个个干瘪了的花蕾,失去了粉嫩的红色,先是变成枯草的颜色,再变成泥土的颜色。那时,我纳闷,是花蕾太多,为了腾出更大的开放空间,就必须有一些花蕾未及开放就悄然凋落吗?我特地给楼下几朵芙蓉花作了标记,两三天后,我确认,这几朵盛开的花,萎谢之时,并未像常见的那样花瓣片片飘落,而花蕊变成了膨胀的籽实,那一朵朵花只是慢慢收拢了花瓣,重新变回了花蕾的形状。
⑨今天是 11月16日,雨后天晴,气温又回到二十来度。再出去散步,见树树芙蓉还开放着。只是树上的花朵已然十分稀疏。细看枝头,也没有了待开的花蕾。我想,待这些芙蓉开尽,真正的冬天就到来了。
(选自《成都物候记》,有删改)
(1) 文章写的是芙蓉花,但作者在开头却用一整段描写菊花,请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2) 作者对芙蓉花满含喜爱,用诗句营造出浓烈的抒情氛围。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③段画线句进行赏析。
(3) 帕慕克说过:我们一生当中至少要有一次反思,引领我们检视自己置身其中的环境。请结合本文分条概括,“芙蓉”对于成都这个城市的意义。
(4) 我们学过的课文《紫藤萝瀑布》与本文同样是讲植物,请仔细品读文章,试分析本文与《紫藤萝瀑布》的异同之处。
13.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生物处理技术出手,垃圾成资源
(李禾)
固体废物被转化成生物能或有机肥
① 我国每年产生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近40亿吨、主要农作物秸秆约10亿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约33亿吨、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约2亿吨。固体废物产生量巨大,已成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源。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主要是处理废物中的有机成分。生物处理技术不仅能实现有机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还能变废为宝,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以及生物质天然气等能源产品。
②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好氧堆肥技术、厌氧发酵技术和生物转化等。
③好氧堆肥技术是指有氧的条件下,细菌、真菌、放线菌、纤维素分解菌、木质素分解菌等好氧微生物分泌在细胞内合成在细胞外起作用的酶——胞外酶,将固体废物中的有机成分分解为可溶性的有机质。这些有机质再渗入微生物细胞中,参与新陈代谢,从而实现固体废物向腐殖质转化,最终达到腐熟稳定,成为有机肥料或有机土壤等。而好氧堆肥反应会产生热量和二氧化碳。
④厌氧发酵技术在无氧的条件下,利用厌氧或者兼性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固体废物,并花得甲烷和二氧化碳。该技术不仅能修实现垃圾无害化和减量化,还可以被得生物能甲抗和氢气,实现国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⑤不过,在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即甲烷和二氧化碳)时,还会产生沼渣、沼液。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渣、沼液富含未降解的有机物和矿物质,根据我国相关法规,还需要进行另一阶段的处理后进行回收。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厌氧发酵工艺目前是处理厨余垃圾的主要工艺,近年来,在垃圾分类收集政策实施后,该技术在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已获得逐步发展和应用。
⑥生物转化是利用昆虫等有机废物转化为蛋白质和肥料的生物过程。整个过程产生的高黄量蛋白质,可作为动物饲,满足动物生长的营养需求。
生物处理固废技术取得良好效果
⑦近年来,我国在生物处理固体废物方面有大量的技术创新和成功案例。
⑧江苏连云港市推出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利用有机废物或厌氧发酵后的副产物沼渣养殖蝇蛆等昆虫,从而获得蛋白和肥料。即通过自动化上料设备,将菜有蝇蛆卵的养殖盒送入育雏单元房进行养殖。经3-4天的养殖孵化后,分盒加料后送到快速生长单元房养殖,养殖约4天后再通过筛分设备将成虫和虫粪分离。分离后的成虫是各类饲料蛋白的理想原料,可供应给禽类养殖场、水产、宠物等行业;虫粪是有机肥,可用于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中。
生物处理技术存在的诸多挑战
⑨生物处理技术仍存在诸多挑战,比如好氧堆肥法占地面积大,邻避效应强,在中大型城市难以推广。厌氧发酵法经济性差、产气率低,生物质天然气的能源转换效率低,能直接将天然气并网的项目较少,大部分是转换为电能,存在较高的能量损失;副产物利用率低,大部分项目产生的沼渣、沼液不能资源化利用,还需投入较高水处理与焚烧处理成本;预处理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国内垃圾分类尚处于起步阶段,收运的有机垃圾中会含有大量杂质,对厌氧发酵影响较大。
(选自2022年2月29日《科技日报》,有删改)
(1) 文中列举的江苏连云港市推出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运用了哪两种生物处理技术?请概述出该项目中两种处理技术的转化对象及其生成物。
(2) 厌氧发酵工艺目前是处理厨余垃圾的主要工艺,近年来,在垃圾分类收集政策实施后,该技术在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已获得逐步发展和应用。这句话中的“目前”能否删去,为什么?
(3) 第①段划线句子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A.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固体废物中的所有成分都能用生物处理技术进行处理,将垃圾变废为宝。
B.生物处理技术仍存在诸多挑战,预处理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推行垃圾分类,可以减少有机垃圾中的杂质,对厌氧发酵有益。
C.“这些有机质再渗入微生物细胞中,参与新陈代谢,从而实现固体废物向腐殖质转化……”一句中“这些”指代的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分泌出的胞外酶。
D.“在垃圾分类收集政策实施后,该技术在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已获得逐步发展和应用”一句中,如果去掉“逐步”一词,将与原文意思不符,表达就不准确了。
E.本文介绍了生物处理技术的三种方式、处理后能达到的效果以及运用生物技术处理固体废物面临的挑战三部分内容,按逻辑颜序安排材料,条理清晰。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甲)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瓷杯、一双象牙箸来。(甲)又不肯举。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竹子的来,方才罢了。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后来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丸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1) 选段中(甲)指的是 ,此选段中的细节描写暴露了(甲) 的特点。
(乙)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样号啕痛哭是的?”(乙)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2) 选段中的(乙)指的是 ,他痛哭不止的原因是
15. 对联“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灵草艾蒿,香气独能祛十邪”与 ______节有关,对联中涉及到的 ______和 ______两个习俗与这个节日有关,对联中的“三闾”指 ______。
16. 草木缘情,花果寄意,请在下面三个选项中任意选择两种古诗中的植物,模仿示例,为它写一则“植物的自语”,注意语意的准确和表达的生动。
①《竹里馆》中的“竹”
②《饮酒》(其五)中的“菊”
③《蒹葭》中的“蒹葭”
示例一:《十五从军征》中的“旅葵”:我张开绿色的怀抱,抚慰你久别归来沧桑的心。
示例二:《黄鹤楼》中的“芳草”:我“萋萋”的样子,可否消解你似滔滔江水的哀愁?
选择 ______,植物的自语:______,______。
选择 ______,植物的自语: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有误,“撺掇”的“掇”应读作“duo”,“契而不舍”的“契”应为“锲”,且“锲”读作“qiè”。
B.有误,“莅临”的“莅”应读作“lì”,“五彩斑澜”的“澜”应为“斓”。
C.有误,“希翼”的“翼”应为“冀”,“炽热”的“炽”应读作“chì”。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和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字音和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2.【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有误,忍俊不禁:忍不住笑。词义和“笑了”重复。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3.【答案】C
【解析】A.有误,表意重复,将“超过”改为“达到”,或是将“以上”删去;
B.有误,搭配不当,将“‘五一’期间的团结村”改为“团结村‘五一’期间”;
C.正确;
D.有误,两面对一面,将“是不是”删去。
故选:C。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4.【答案】D
【解析】本段文字主要讲述科学文化,所以由②“科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可知,②为首句;由④“科学还是一种文化”可知,④在②之后;由①“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提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的阻碍影响”,这是④“科学还是一种文化,科学文化理所当然属于先进文化”的转折,所以,①在④之后;③“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文化和科技教有融合的影子”可知这在阐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由来,所以,③在①之后;⑤“儒学的开门祖师孔子,他对学生进行礼、乐、书、数、御、射‘六艺’教育。其中“数即数学,乐和声学有关,御和力学有关,射和机械有关”这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由来的具体阐述,所以,⑤在③之后;由此可知,顺序是②④①③⑤。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
5.【答案】A
【解析】A.有误,“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是条件复句;
BCD.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短语、词语意思、文学及文化常识的掌握。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作答。
短语结构类型包括:主谓(主谓关系是被陈述与陈述的关系)、动宾(前一部分是动词或动词性成分,后一部分表示与动作发生关联的事物)、偏正(包括定中词组和状中词组,中心语多为名词性成分,定语是对中心语进行修饰或中心语多为动词性、形容词性成分;状语是对中心语进行修饰的)、补充(前一部分是动词性、形容词性成分,后一部分补充说明前一部分)、并列(各部分的语法地位是平等的,不分主次的)这五种结构结构类型。
6.【答案】【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ABC.正确;
D.有误,句意为: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淫”是使动用法,“使……惑乱/迷惑”的意思。
故选:D。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
B.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
C.为:是动词,表判断,可译为“是”;/介词,可译为“给,替”。
D.与:是介词,译为“和,跟”;/后者是副词,译为“一起”。
故选:A。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甲文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乙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
故选:B。
(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句中重点词有:万钟,指优厚的俸禄;辩,同“辨”,辨别;加,益处。句意:见了优厚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
答案:
(1)D
(2)A
(3)B
(4)见了优厚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
【参考译文】
【甲】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是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见了优厚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如今却为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不可以停止吗?(如果不停止的话,)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本来的思想,即羞恶之心。
【乙】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7.【答案】【小题1】俗子胸襟谁识我
【小题2】杏花疏影里,半竿斜日旧关城
【小题3】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持节云中
【小题4】何日遣冯唐,浊酒一杯家万里
【解析】(1)俗子胸襟谁识我
(2)杏花疏影里
(3)半竿斜日旧关城
(4)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注意“簇”的书写)
(5)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注意“遣”的书写)
(6)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注意“勒”的书写)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题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8.【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要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根据语境内容来分析。第一处“懒懒”描述的对象是“我”,因为“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只当是百里之外天公浇地。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用这个词是表现“我”在问的当时心里并不紧张。第二处“懒懒”写的是领队,从后文的描述,可知领队对溜索经历过很多次,心里没有丝毫的害怕,所以这个词是表现他回答时的从容,也没有丝毫的害怕。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类题多从描写或修辞的角度来分析。阅读这个句子将马帮比作“极稠的粥”,以这个生动的比喻表现出它们行动的速度很慢,与后面的“慢慢流向山口”相符,为下文的惊险埋下了伏笔。
(3)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文章开头处写鹰,“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然后就写“马帮像是得到信号,都止住了”,可见作者意在以鹰来暗示环境的不平凡,为下文写怒江溜索的凶险作铺垫。结尾处再次写鹰,“俯在马上再看怒江,干干地咽一咽,寻不着那鹰”,是为了与前文写鹰的内容相照应,并引发读者的想象:那鹰究竟去了哪里,面对这样的凶险的怒江它是不是也胆怯了?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阅读全文,可以看出文中有个“我”隐形的形象,“我”是整个溜索过程的见证者与感受者,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以“我”的视角来写,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同时文章写了溜索时“我”的恐惧,对领队这一形象又是一个有力的衬托陪衬。
答案:
(1)第一处“懒懒”写出了“我”的漫不经心,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危险的来临。 第二处“懒懒”表现出首领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意近即可)
(2)比喻,将马帮缓慢行进的状态比作“极稠的粥”,生动形象或新颖别致地描写出牛群极不愿向前行进的状态。
(3)①开头为写怒江溜索的凶险蓄势。②结尾与开头呼应,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4)①“我”是这个故事的亲历者,增强故事的真实感。②“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起到了线索作用,用“我”的见闻感受串联故事,使情节更加集中、简练。③“我”是过溜索的参与者,以“我”的表现烘托环境,反衬马帮首领及众汉子的勇敢无畏。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这篇文章以生动的语言再现了“我”与一队马帮从怒江上空溜索过到对岸的过程,让人感到惊心动魄。作者以牛的恐惧,“我”的恐惧与领队的沉着、认真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人在艰苦磨练中中的成长。
句子赏析的答题方法:
一、可以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
二、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1、人物描写格式:人物描写方法+内容+中心表述形式: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写出了……表达了……
2、景物描写格式:描写内容+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表述形式:通过描写……烘托了……
9.【答案】
回忆
岁月如歌,花样年华,初中三年的美好时光即将逝去,回首逝去的日子,我们相聚在这个校园,这个班级,一起洒下过无数的汗水,共同收获过无尽的欢乐。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那次定做学校制服的事情。刚分班的时候,我们这些学生就被派去量体裁衣了。排了十几分钟的长队后,总算轮到了我。不要说我无知,因为在我被老师量体时,真的觉得很新鲜:老师把一根软尺抻直,绕着我的胳膊底下围一圈,绕着肚子围一圈,再绕着屁股围一圈,最后还量了一下胳膊长和腿长。做一套制服,用得着这么麻烦吗?这不禁让我有些疑惑。但不仅是这些,老师还问了我身高、鞋码,还测了一项我至今也没搞懂的东西。我心里暗暗想:我倒要看看,做出来的衣服是什么样子。
大约过去两三周之后,定做的制服到货了。我把其他同学的制服发完之后,领回了自己的一套。回到家,我一把拉开制服的外罩的拉锁,取出制服,七手八脚得换起了衣服。一通折腾后,我十分淡定地走到镜子面前。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也不例外,整理整理头发,正了正领子,拽了拽袖子,像镜子里一看——嗯,还不错,比我想象的好多了。穿上制服的我仿佛添上了几分精气神儿和几分文雅。
最新鲜的要属“元旦”联欢会了。元旦那天,我们把教室精心布置了一通:出了黑板报,班上挂上彩条、千纸鹤。走进一看,班里焕然一新了。一切都有着节日的气氛。这可是小学时从没有过的。我们所有人围坐着,耐心等待。
终于,那一刻来临了。当主持人宣布元旦联欢正式开始时,我们的掌声如雷鸣般震耳欲聋。第一个节目是主持人为大家带来的《祝你一路平安》,意思是:希望大家以后,可以一帆风顺地走下去;第二个节目是有趣的小品;第三个节目是街舞……最后一个节目为大合唱,歌名《朋友》。在优美的旋律、雷鸣的掌声、欢快的笑声中节目渐渐走向了尾声。班主任问:“还有谁没有表演?”我们狂叫着,用手指着在坐的各位老师。老师也为大家表演了节目。到我们班主任了,他为大家朗诵了一篇文章,鼓励我们在初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些经历必将会成为我记忆里闪亮的星星,我也在这些经历中不断地在成长。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回首”,回首就是回忆往事,所以本文应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从自己经历的过的生活选择自己最有印象的场景或是事件细致刻画,表现自己对往事的追忆之情。从生活中取材,力求以情动人,写出真情实感,以真取胜。记叙文或回忆性散文都可。文首以题记的形式点明题旨,彰显自己的写作功底和思想深度。文中则写人记事,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选取几个画面或是场景,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写作文时,在拟写一个好的题目的基础上,可以加适当的创新形式,比如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题记;也可以使用几个小标题,串联起自己发现的几个生活中的诗意;使文章层次清晰,能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这篇日记回忆了班级发生的新鲜事,引出下文。然后分别列举了量校服和元旦联欢会两件事来突出“我”在班级的所见所感,以此表达“我”对班级的热爱之情。最后再次扣题,总结全文。
10.【答案】【小题1】八百里分麾下炙
【小题2】五十弦翻塞外声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中“八百里”是典故,指牛名。《晋书•王济传》载:王凯有牛名八百里驳,十分珍视。王济与王凯赌射,赢了这条牛,命手下人杀掉,取出牛心烤了吃。“五十弦”指瑟的别名,运用典故。《汉书•郊祀态》:“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中“的卢马”马名,运用典故。《三国志•先主传》载,先主刘备在荆州曾遭敌将追杀,幸亏所骑的卢神勇,一跃三丈,跳过潭溪,因而脱险。“霹雳”指雷声,这里比喻射箭时的弓弦声,运用典故。《北史•长孙晟传》:“突厥之内,大畏长孙总管,闻其弓声,谓为霹雳。”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作答时要结合诗句理解。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此处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战马比喻成的卢马,是所见;将弓箭比喻成惊雷,是所闻,从而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战场上的惊险与激烈。
答案:
(1)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出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了词人冲锋陷阵杀敌立功的英雄形象。
译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11.【答案】【小题1】D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BC.正确;
D.有误,畏:敬畏,敬服。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余,我。尝,曾经。以,因为。句意:我曾经想根据我对杜诗的领会,来动笔写几句,但始终因整天被俗事羁绊,没有闲暇时间。
②重点词:故,所以。使,如果。句意:如果让青年学子自己去摸索,就会觉得很艰深吃力。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通过阅读发现,要进入“大雅堂”需向杜甫看齐,要达到“无意为文”,就必须广泛阅读、博览群书,做到与杜甫一般出神入化;还要学习杜甫的“无意而意已至”,就必须讲究在作诗时不再苛求文字和声律,将注意力放在其蕴含的感情上,这样才可以像杜甫一样,进入“大雅堂”。据此概括即可。
①杜诗的精妙之处在于“无意为文”,只有广泛涉猎各种典籍,博览群书,做到如杜诗般出神入化的境地;②学杜诗,不在于苟求文字和声律,而在于学习其内蕴情感,人格精神,即“无意而意已至”。
答案:
(1)D
(2)①我曾经想根据我对杜诗的领会,来动笔写几句,但始终因整天被俗事羁绊,没有闲暇时间。
②如果让青年学子自己去摸索,就会觉得很艰深吃力。
(3)①杜诗的精妙之处在于“无意为文”,只有广泛涉猎各种典籍,博览群书,做到如杜诗般出神入化的境地;②学杜诗,不在于苟求文字和声律,而在于学习其内蕴情感,人格精神,即“无意而意已至”。
【参考译文】
丹棱杨素翁,是一位英俊奇伟的义士。(他做事很较真),在当地乡里之间很讲豪侠之气,(对待别人的过失),(他)稍微也不肯宽容,但只凭礼义却从不依仗财势(欺凌弱者)而享誉一方。听说我想把杜甫在东西川和夔州写下的诗篇全部书写下来刻成诗碑,存放在蜀中喜好诗文者家中,素翁便欣然向我请求承担此事。并打算修一高堂广厦来陈列这些诗碑,于是请我为之命名。我替此屋取名叫“大雅堂”,并对他说:自杜甫以来四百年间,诗风颓丧,文人墨客受当世流俗影响,大都随波逐流,即使是杰出的才俊,其诗作也远未达到杜诗的境界,更不要说那些喜好诗文的一般士子了!我曾经想根据我对杜诗的领会,来动笔写几句,但始终因整天被俗事羁绊,没有闲暇时间。(即便我如愿写了),但杜诗的精妙之处乃在顺其自然,随心所欲,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如果不是广泛地涉猎《诗经》,熟悉《国风》《雅》《颂》,深刻领悟《离骚》《九歌》的人,怎么能咀嚼、理解杜诗的内涵和意味,从而顺利地进入到诗歌创作的正确门径呢?因此,如果让青年学子自己去摸索,就会觉得很艰深吃力;假如进入大雅堂的人,能够按照我这个观点去探寻它,就会事半功倍,省力多了。
那些喜欢穿凿附会的人,抛弃了杜诗的主旨,一味地在比兴和技巧上夸夸其谈,认为杜诗中所涉及到的林泉、人物、草木、鱼虫,每一样都有所寄托,有所指代,就像当世很流行的猜诗谜的一样,那么,杜诗就毫无价值可言了。素翁可把这篇记一并刻在大雅堂中。后生学子是可以敬畏的,怎么能料定后之登大雅堂者对这碑上的诗文没有豁然贯通的人呢!元符三年九月黄庭坚(涪翁)书。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2.【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文章开头的作用。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干考查的是段落作用,该段位于文章首段,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上去分析。本文首段描写菊花,通过菊花“却少了些自然的风致,完全的欧式园林作派”“却是倚着篱墙,虽也是人工安排,却总是最大限度保留着自然的风致”来反衬芙蓉的自然之美,为下文写芙蓉花作铺垫。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作答本题,首先明确第③段画线句子“苏东坡诗云:‘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既与第②段讲述芙蓉花是成都秋天开的最晚的花相照应,又与后文第④段讲述了在成都观赏秋花要以芙蓉为首的理由相照应,表达了作者对芙蓉的喜爱。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作答本题,首先要找到在文中有关“芙蓉”对成都意义的语句,加以概括总结即可。细读文本可知,从第③段“九月底,城中各处,偶尔可以看到团团浓绿的芙蓉树上,一朵两朵零星开放……红的芙蓉才真正渐次开放”可知,“芙蓉”装点着成都,成为成都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带给人们以美的感受。从第⑤段“当然,更为重要的还有文化上的理由。成都被简称为‘蓉’,已有千年以上的时间……”,第⑦段“这种美丽的本土的植物,不仅扎根于自然生境,更深植这个城市的历史记忆”可知,“芙蓉”是成都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不仅从成都的别名“蓉城”可以看出,还可以从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的作品中看出。从第⑧段“在污染日重的环境中,芙蓉真还是一种能使这个城市显得清洁的树。一种有着内在清洁精神的树”可以看出“芙蓉”自身对环境有清洁、环保的作用,它的花朵枯萎后不像寻常花朵那样凋落在地,而是重新变成花蕾的样子。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文章的比较阅读理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两篇文章的内容,提取相同点和不同点。本文主要内容是在讲成都的秋花“芙蓉花”,主要写了芙蓉花开放时的状态、芙蓉花的作用,从而表达作者对芙蓉花的喜爱和对城市环境感受。《紫藤萝瀑布》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因自己命运坎坷,加上弟弟身患重病不久于人世,内心伤痛,无以纾解,偶然于行进中看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由花儿的衰而又盛,联想到生命的无止境,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增强了生活的勇气。据此概括总结即可。
答案:
(1)①作者在文章开头写按传统诗文的惯常路径是以写菊花为首,但在段末却点出菊花盆栽只有装饰的观赏效果而无自然的风致,其中蕴含的情感是明褒暗贬,为下文写芙蓉花作铺垫,有欲扬先抑的效果。②写菊花盆栽缺少自然风貌,是为了反衬出芙蓉花的自然之美。
(2)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苏东坡的诗句“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说明了芙蓉花期之晚,与前后文互相照应,表达了作者对芙蓉花的喜爱之情。
(3)①“芙蓉”装点着成都,明丽娇艳的芙蓉花是成都的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②“芙蓉”是成都的历史文化载体,成都不仅以“蓉”命名,从古至今更有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描写“芙蓉”的佳作,是宝贵的精神财富;③“芙蓉”对环境有着清洁、保护的作用,他的花朵枯萎后不会落地,会重新变成花蕾。
(4)同:都由植物引发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表达了对植物的喜爱之情。
异:《紫藤萝瀑布》着重描写紫藤萝盛放的情景,写花儿自衰到盛,作者的心情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本文在描写芙蓉花盛开情景的同时,也介绍了芙蓉的自然物候特征、文化内涵、城市风貌,表达了对城市环境的感受。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文章主要通过写菊花在秋季时的特点引出成都的秋花——芙蓉花,它具有与菊花完全不相同的特点,花期长,具有自然气息,介绍了在成都观赏秋花首选芙蓉花的理由,表达了作者对芙蓉花的喜爱。
赏析句子,首先要找准赏析的切入点(从哪个角度入手),句子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词语运用、句式的结构特点等方面入手,落脚点在于分析句子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
13.【答案】【小题1】AC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第②段“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好氧堆肥技术、厌氧发酵技术和生物转化等”和第③段第一句“好氧堆肥技术是指有氧的条件下,细菌、真菌、放线菌、纤维素分解菌、木质素分解菌等好氧微生物分泌在细胞内合成在细胞外起作用的酶——胞外酶,将固体废物中的有机成分分解为可溶性的有机质”和第④段第一句“厌氧发酵技术在无氧的条件下,利用厌氧或者兼性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固体废物,并花得甲烷和二氧化碳”和第⑥段第一句“生物转化是利用昆虫等有机废物转化为蛋白质和肥料的生物过程”,可知生物处理的三个技术;由第⑧段列举的江苏连云港市推出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中,“利用有机废物或厌氧发酵后的副产物沼渣养殖蝇蛆等昆虫”,这是厌氧发酵技术;由第⑧段“分离后的成虫是各类饲料蛋白的理想原料,可供应给禽类养殖场、水产、宠物等行业;虫粪是有机肥,可用于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中”可知,利用生物技术将昆虫转化为蛋白质,将虫粪转化为有机肥,这是生物转化技术。
(2)本题考查说明语言。联系“厌氧发酵工艺目前是处理厨余垃圾的主要工艺,近年来,在垃圾分类收集政策实施后,该技术在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已获得逐步发展和应用”可知“目前”是指截止到现在,表示时间范围,以后处理厨余垃圾还可能有更好的方法。“目前”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所以不能删去。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辨析及其作用。第①段划线句子“我国每年产生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近40亿吨、主要农作物秸秆约10亿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约33亿吨、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约2亿吨”中“40亿吨”“10亿吨”“33亿吨”“2亿吨”,运用了大量数据,这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由第①段“固体废物产生量巨大,已成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源”说明固体废物已成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源;由第①段“生物处理技术不仅能实现有机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还能变废为宝,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以及生物质天然气等能源产品”,说明生物处理技术的重要性;由此可知,第①段划线句子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的说明固体废物产量巨大,已成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从而引出本文说明对象:生物处理技术处理固体废物的必要。
(4)本题考查读文章内容的梳理、辨析。
A.有误吧,由第①段“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主要是处理废物中的有机成分。生物处理技术不仅能实现有机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还能变废为宝,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以及生物质天然气等能源产品”可知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是处理废物中的有机成分,而不是“废物中的所有成分”,所以,理解有误;
BDE.正确。
C.有误,第③段“这些有机质再渗入微生物细胞中,参与新陈代谢,从而实现固体废物向腐殖质转化,最终达到腐熟稳定,成为有机肥料或有机土壤等”和“好氧堆肥技术是指有氧的条件下,细菌、真菌、放线菌、纤维素分解菌、木质素分解菌等好氧微生物分泌在细胞内合成在细胞外起作用的酶——胞外酶,将固体废物中的有机成分分解为可溶性的有机质”可知,“这些有机质”指的是“将固体废物中的有机成分分解为可溶性的有机质”,而不是指“胞外酶”,所以,理解有误。
故选:AC。
答案:
(1)厌氧发酵技术和生物转化。利用厌氧发酵技术转化餐厨垃圾生成沼渣,养殖昆虫;利用生物技术将昆虫成虫转化为蛋白,虫粪转化为有机肥。
(2)不能删去,“目前”是指截止到现在,表示时间范围,以后处理厨余垃圾还可能有更好的方法。“目前”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3)列数字。用具体数字准确(或直观地)说明了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巨大,已成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源,进一步说明利用生物处理技术处理固体废物的必要性。
(4)AC
本文介绍了生物处理技术的三种方式、处理后能达到的效果以及运用生物技术处理固体废物面临的挑战三部分内容,按逻辑颜序安排材料,条理清晰。
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解答这种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
14.【答案】【小题1】范进,虚伪
【小题2】周进,科举不中。
【解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这个文段写的是范进假装为母亲守孝,实则与汤知县等人吃酒,尽失“孝道”。【甲】指的是范进。他先是“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后来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这一细节描写通过范进的言行不一,揭露了范进虚伪做作的特点,极尽讽刺意味。
(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文段乙写了周进在贡院号哭的情节。由于周进一生参加科考,却屡试不中,久不得志,连一个秀才也没中上,备受别人的嘲弄、冷遇。
答案:
(1)范进 虚伪
(2)周进 科举不中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体裁、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5.【答案】端午节,赛龙舟,挂艾蒿,屈原
【解析】对联“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灵草艾蒿,香气独能祛十邪”与端午节节有关,对联中涉及到的赛龙舟和挂艾蒿两个习俗与这个节日有关,对联中的“三闾”指屈原。
答案:
端午节 赛龙舟 挂艾蒿 屈原
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其中包括:作家作品、古代文化常识、文体知识与类别、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
文化常识浩如烟海,考生不应茫然无措,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
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在备考时考生往往只凭一些简单的复习资料来识记,其结果往往是基础薄弱,识记模糊,答题时会关公战秦琼,张冠李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
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文化常识一般会以课本内容为主。因此,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对课本后的附录绝不能等闲视之。在熟悉课本上的文化常识的基础上,适当向课外拓展。
3、构建文化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入手,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自己的文化常识网络。
16.【答案】竹,我的幽深、静,一如诗人你淡泊、超脱的心境,蒹葭,我“苍苍”的样子,愿疏解你寻找伊人的焦急心情
【解析】答案:
示例一:竹。我的幽深、静谧;一如诗人你淡泊、超脱的心境。
示例二:蒹葭。我“苍苍”的样子;愿疏解你寻找伊人的焦急心情。
示例三:菊。我生长东篱之下;可否为你归隐的生活增添一缕馨香?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此题一方面要了解该诗的内容和该种植物的特点、寓意;另一方面要注意是“植物的自语”,应以第一人称的角度,仿照示例进行拟写即可。
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2023年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及运用,文言文阅读及诗文积累,现代文阅读,作文,阅读理解,名著阅读及语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及运用,文言文阅读及诗文积累,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四川省内江六中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内江六中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及运用,文言文阅读及诗文积累,现代文阅读,作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及语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