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第1章综合检测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2章 热点•微专题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2章 第1节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2章 第2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2章 第3节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第2章 章末整合提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第2章 章末整合提升课件PPT,共16页。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章末整合提升知识·体系构建考向·链接高考考向1 城市的合理规划[命题视角]城市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环境的产物,城市的形态结构、地域组合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合理的城市规划,有利于保障城市的各项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并能减少各种城市环境问题的出现。该部分内容是历年高考的重点。[真题展示](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上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第1~3题。2.相对居住片区Ⅱ,居住片区Ⅰ的建筑布局宜 ( )①建筑密度大 ②建筑密度小 ③以高层建筑为主④以多层建筑为主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3.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 )A.春季盛行风 B.夏季盛行风C.秋季盛行风 D.冬季盛行风[解析]第1题,居住片区Ⅱ位于该居住小区的西南方向,该地盛行风向是西南风和东北风,居住片区Ⅱ受夏季西南风影响大,考虑到有效通风,选择横向错列排布模式有利于西南风吹入小区内,其他排布模式不利于夏季风的有效通风。第2题,居住片区Ⅰ位于该居住小区的东北方向,考虑到光照和冬季防风,所以建筑布局应以高层建筑为主,楼层高、建筑密度大有利于获得南侧光照,阻挡冬季风,起到冬季防风作用。第3题,根据题干,该居住区位于东北平原,且要“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出入口位于小区的东南和西北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主要是为了避开冬季寒冷的东北风,虽然也避开了夏季西南风,但这不是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的目的。[答案]1.B 2.A 3.D考向2 城镇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命题视角]城市问题一直是人文地理部分考查的重点,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命题主要围绕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结合不同国家或地区城镇化发展状况,考查城镇化进程、特点及差异;二是结合我国目前城镇化发展状况或环境变化过程,考查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真题展示](2019年江苏高考地理)2019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右图为“某市人口与支柱产业变化图”。读图,回答第4~5题。4.该城市收缩的主要原因有 ( )①环境恶化 ②交通拥堵 ③资源枯竭 ④产业萎缩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5.面对城市收缩,该市宜采取的措施有 ( )①优化产业结构 ②加快工业化进程 ③建设新城区吸引农村人口 ④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木材的产量一开始比较平稳,后来呈下降趋势,尤其在2010年以后大幅度下降;钢材产量呈先大幅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材料可知,木材和钢铁是该区域的支柱产业,城市收缩可能是由于某些森林资源和铁矿石资源面临枯竭,可开采量减少;也可能是钢铁产能过剩或者市场达到过饱和的状态,产业发展出现了萎缩,因此需要相应地减少产量。产量的下降和交通拥堵无关;环境恶化通常是指出现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而支柱产业发生收缩根本原因一定是资源本身或者是受经济、市场的影响,而非环境问题。第5题,支柱产业收缩,该市应振兴产业的发展,尤其要优化产业结构,或者是延长产业链,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快慢,应当和经济发展的水平、速度相协调,而不应该盲目加快工业化进程;吸引农村人口要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就业、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而并不是通过盲目建设新城区来吸引农村人口;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城镇人口总量下降,有可能出现了城市中心萎缩的现象,因此要加大城市中心的建设,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振兴中心城市。[答案]4.C 5.D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章末整合提升知识·体系构建考向·链接高考考向1 城市的合理规划[命题视角]城市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环境的产物,城市的形态结构、地域组合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合理的城市规划,有利于保障城市的各项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并能减少各种城市环境问题的出现。该部分内容是历年高考的重点。[真题展示](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上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第1~3题。2.相对居住片区Ⅱ,居住片区Ⅰ的建筑布局宜 ( )①建筑密度大 ②建筑密度小 ③以高层建筑为主④以多层建筑为主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3.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 )A.春季盛行风 B.夏季盛行风C.秋季盛行风 D.冬季盛行风[解析]第1题,居住片区Ⅱ位于该居住小区的西南方向,该地盛行风向是西南风和东北风,居住片区Ⅱ受夏季西南风影响大,考虑到有效通风,选择横向错列排布模式有利于西南风吹入小区内,其他排布模式不利于夏季风的有效通风。第2题,居住片区Ⅰ位于该居住小区的东北方向,考虑到光照和冬季防风,所以建筑布局应以高层建筑为主,楼层高、建筑密度大有利于获得南侧光照,阻挡冬季风,起到冬季防风作用。第3题,根据题干,该居住区位于东北平原,且要“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出入口位于小区的东南和西北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主要是为了避开冬季寒冷的东北风,虽然也避开了夏季西南风,但这不是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的目的。[答案]1.B 2.A 3.D考向2 城镇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命题视角]城市问题一直是人文地理部分考查的重点,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命题主要围绕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结合不同国家或地区城镇化发展状况,考查城镇化进程、特点及差异;二是结合我国目前城镇化发展状况或环境变化过程,考查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真题展示](2019年江苏高考地理)2019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右图为“某市人口与支柱产业变化图”。读图,回答第4~5题。4.该城市收缩的主要原因有 ( )①环境恶化 ②交通拥堵 ③资源枯竭 ④产业萎缩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5.面对城市收缩,该市宜采取的措施有 ( )①优化产业结构 ②加快工业化进程 ③建设新城区吸引农村人口 ④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木材的产量一开始比较平稳,后来呈下降趋势,尤其在2010年以后大幅度下降;钢材产量呈先大幅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材料可知,木材和钢铁是该区域的支柱产业,城市收缩可能是由于某些森林资源和铁矿石资源面临枯竭,可开采量减少;也可能是钢铁产能过剩或者市场达到过饱和的状态,产业发展出现了萎缩,因此需要相应地减少产量。产量的下降和交通拥堵无关;环境恶化通常是指出现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而支柱产业发生收缩根本原因一定是资源本身或者是受经济、市场的影响,而非环境问题。第5题,支柱产业收缩,该市应振兴产业的发展,尤其要优化产业结构,或者是延长产业链,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快慢,应当和经济发展的水平、速度相协调,而不应该盲目加快工业化进程;吸引农村人口要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就业、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而并不是通过盲目建设新城区来吸引农村人口;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城镇人口总量下降,有可能出现了城市中心萎缩的现象,因此要加大城市中心的建设,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振兴中心城市。[答案]4.C 5.D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