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19006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章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19006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章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19006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一地理 同步课件 同步练习(中图版2019 必修第二册)
-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一章测评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二章 本章整合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后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没有生态赤字的省级行政区是,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是,3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生态足迹是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读图,完成1~2题。1.没有生态赤字的省级行政区是( ) A.新疆 B.西藏 C.山西 D.河北2.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是( )A.耕地、草地生产能力强B.人口密度小C.自然灾害少D.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强答案1.B 2.B解析第1题,人均生态足迹低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省级行政区不存在生态赤字,由图可知,西藏没有生态赤字。第2题,衡量生态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人口数量,西藏人口密度小是其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主要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进行了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20年11月1日零时开展,2021年5月11日公布普查公报。公报显示与第六次普查数据相比,全国人口增加7 205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下表为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表。据此完成3~4题。项目65岁以上人口比重/%第六次13.716.668.87第七次14.439.0213.50 3.导致我国城市人口数量快速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 B.政策C.交通 D.家庭4.与2010年相比,2020年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A.资源总量增加 B.消费水平提高C.科技水平进步 D.经济增速放缓答案3.A 4.C解析第3题,影响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城市发展快,经济规模大,对人口的吸引力大,是城市人口数量快速增加的主要因素,A项正确;政策、交通、家庭对城市人口数量快速增加影响相对较小。第4题,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等,与2010年相比,2020年环境人口容量上升主要是因为科技水平进步促进了资源的开发、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C项正确;短期内我国的资源总量并没有增加,A项错误;消费水平的提高会降低环境人口容量,B项错误;经济发展水平是主要影响因素,但经济增速放缓不是主要原因,D项错误。复活节岛是位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小岛。下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图。读图,完成5~6题。5.据图可知,复活节岛( )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6 000人B. t2时期,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C. t3时期,整个岛屿的生态环境质量高D. 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6.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 )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与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有关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制约C.人口数量只能低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D.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答案5.B 6.D解析第5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受资源、科技等因素的影响,它是在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后而作出的估计数值,不是在纯自然状态下得出的数值;t2时期,该地实际人口数量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均得到提高,据此推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t3时期,该岛实际人口数量超出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恶化;t4时期,该岛实际人口数量虽接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但生态环境质量较t1时期差。第6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到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变化受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生态适度人口是指在一定目标和条件下,区域能够供养的最优人口数量。贵阳市是贵州省省级行政中心,位于云贵高原东斜坡上,喀斯特地貌广布。下图为贵阳市部分年份生态适度人口与实际人口统计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7.贵阳市生态适度人口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消费总量增加 B.土地资源总量锐减C.气候条件不断恶化 D.城市绿地面积减少8.为提高贵阳市生态适度人口,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鼓励人口大量迁出 B.提高资源利用效率C.扩大资源开采数量 D.减少与外界的接触答案7.A 8.B解析第7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贵阳市实际人口数量在增加,对资源的消耗增加,导致生态适度人口数量下降, A项正确;图中信息不能反映B、D两项所示情况,C项与客观实际不符。第8题,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可减少资源的消耗,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生态适度人口,B项正确。等级考提升练人口潜力指数是某地区相对合理人口密度与该地区实际人口密度之比。人口潜力指数大于1,说明该地区可以容纳更多人口;人口潜力指数小于1,说明该地区的现有人口数量已经超过其人口合理容量。下图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单位:%)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9.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人口潜力指数最小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10.影响图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 B.生活消费水平C.资源丰富程度 D.地区开放程度答案9.C 10.C解析第9题,读图分析可知,四地人口潜力指数分别是①地450~500,②地400~450,③地100~150,④地150~200,四地中人口潜力指数最小的是③地。故C项正确。第10题,读图可知,美国东北部人口潜力指数较大,其他地区较小。造成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东北部自然资源丰富,因而资源丰富程度是影响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的主要因素,C项正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结合下表及所学知识,完成11~12题。某岛国2020年环境与人口信息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实际供养的人口数45万25万35万 11.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 )A.a B.b C.c D.d12.若2020年该岛国的人口数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资源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 )A.Z>Y>X B.X>Y>ZC.Y>Z>X D.Z>X>Y答案11.D 12.D解析第11题,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取决于资源供养人口数量最小的那一个,信息显示a>b>c>d,故d是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第12题,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表中显示为45万人;人口合理容量代表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表中显示为25万人;该国目前实际人口数量为35万人,故三者的关系是Z>X>Y。读江苏省江阴市各种资源可承载人口规模(单位:万人)上限示意图,完成13~15题。13.江阴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可能为( )A.600万人 B.200万人C.700万人 D.400万人14.影响江阴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A.水资源 B.能源C.水环境 D.大气环境15.为了提高江阴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下列措施效果最明显的是( )A.改善城市水环境 B.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C.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D.提倡节俭的生活方式答案13.B 14.C 15.A解析第13题,江阴市的水环境可承载的人口规模上限最小,接近300万人,根据木桶“短板效应”,江阴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主要受水环境影响,应在300万人以下。第14题,水环境可承载的人口规模上限接近300万人,小于水资源、能源、土地资源和大气环境可承载的人口规模上限,因此影响江阴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水环境。第15题,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水质量,可以提高其资源环境承载力,A项正确;B、C、D三项对水环境影响不大,不符合题意。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在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中,西线工程能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预计调水成功后,西北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可增加一亿人。而三峡水库的建设,淹没大量土地,百万移民需安置。图1为南水北调路线图,图2为三峡水库示意图。 图1 图2材料二 我国西北地区通过滴灌、喷灌等灌溉技术,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粮食产量大大增加,使西北地区人口增加。材料三 温哥华大学某教授得出的结论:“如果全世界都像富裕的美国人和德国人那样生活和生产,那么我们为了得到原料和排放有害物质还需要20个地球。”(1)材料一表明什么因素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请结合材料分析。(2)材料二和三说明了哪两个因素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它们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呈什么关系?答案(1)水资源。南水北调工程使西北地区的淡水资源增加,提高了资源环境承载力。(2)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材料二说明科技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科技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材料三说明消费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人们的消费水平高,消耗的资源和排放的废弃物多,使资源环境承载力降低。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南水北调工程使西北地区的淡水资源增加,提高了水资源承载力,体现了水资源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第(2)题,材料二体现了科技水平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材料三体现了消费水平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材料二说明科技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科技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材料三说明消费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人们的消费水平高,消耗的资源和排放的废弃物多,使资源环境承载力降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同步练习题,共7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后复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5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含解析中图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