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一、单选题1.(2022·江苏扬州·三模)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B.碱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碱C.洗涤剂是利用乳化作用除去油污,汽油也能除去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D.铝比铁更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则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被腐蚀2.(2022·江苏扬州·模拟预测)反应 可将树木纤维素转变为储能装置,X的化学式为A.N2 B.H2 C.C2H2 D.C2H43.(2022·江苏扬州·统考一模)科学家在积极寻找洁净的新能源过程中,发现了氨气燃烧能释放出大量的热且产物对环境没有污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没有变化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D.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氧化物4.(2022·江苏扬州·模拟预测)氮气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反应I为置换反应B.反应过程中原子和分子的种类和性质保持不变C.反应II只生成NOD.催化剂a表面发生了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组合为分子的过程5.(2022·江苏扬州·模拟预测)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学科观念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变化与守恒:依据蔗糖灼烧后得到黑色物质,可推测砂糖中含有碳元素B.模型与推理:依据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C.宏观与微观: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D.探究与创新:集满NH3的试管倒扣入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液面上升,说明NH3与水反应6.(2021·江苏扬州·统考三模)在催化剂作用下,二氧化碳能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相关反应如下图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B.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C.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改变D.该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7.(2021·江苏扬州·统考二模)丙烷(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8B.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C.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改变D.41g甲完全燃烧至少需80g乙8.(2021·江苏扬州·统考二模)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变化与守恒:物质X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推测X中只含有C、H这2种元素B.微观与宏观:金刚石和炭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他们的分子构成不同C.实验与推理:在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D.对比与总结:CO2能产生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9.(2021·江苏扬州·统考一模)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W中一定含氮元素C.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D.该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一定降低10.(2020·江苏扬州·统考二模)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B.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C.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11.(2020·江苏扬州·统考二模)甲、乙两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 5 种物质B.甲和丙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均相等C.不考虑条件,该图可示意 CO 和O2的反应D.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12.(2020·江苏扬州·统考二模)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是一定是氧化物B.该反应中至少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D.反应中甲和丁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13.(2020·江苏扬州·统考一模)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改变 B.该反应中A、B的分子数之比为1:1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14.(2020·江苏扬州·统考一模)NSR技术通过BaO和Ba(NO3)2的相互转化实现NOx(氮氧化物)的储存和还原。以NO为例,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储存和还原过程中,只有N、O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B.该技术可以降低NOx的排放C.还原过程产物CO2中氧元素质量等于储存过程中NO和O2中氧元素质量之和D.该技术需要不断增加BaO和Ba(NO3)2才能实现NOx的储存和还原15.(2020·江苏扬州·统考一模)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A.反应后生成2种物质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D.反应后物质质量变大16.(2020·江苏扬州·统考二模)有一包久置生石灰干燥剂,其成分可能为CaO、Ca(OH)2、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测得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取该混合物10g,加足量的稀盐酸完全溶解,生成CaCl2的质量为A.11.10 g B.15.00 g C.16.65 g D.19.82g 二、多选题17.(2021·江苏扬州·统考三模)FeCl3溶液腐蚀铜、铁的反应分别为:Cu+2FeCl3=2FeCl2+CuCl2、Fe+2FeCl3=3FeCl2,从腐蚀 过镀铜器件的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制得FeCl3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步骤②中发生化合反应与置换反应B.“滤液1”中一定含FeCl2,可能含CuCl2C.“滤液2”的溶质为FeCl2和HCl,可经步骤④再转化为FeCl3D.若滤渣也为m1g,则废液中FeCl3 与CuCl2 的质量比为1∶118.(2022·江苏扬州·统考模拟预测)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上述图示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图中x的数值为2C.甲、乙、丁物质均为氧化物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质量比为1:119.(2021·江苏扬州·统考二模)工业制取氨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物有两种分子 B.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2:3C.反应后原子个数不变 D.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0.(2021·江苏扬州·统考一模)在一定条件下,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C.反应中氮气和氢气的质量比是 1∶3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21.(2021·江苏扬州·统考一模)下图是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催化CO和H2O反应的微观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有3种化合物 B.反应中金原子对CO起吸附催化作用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D.反应中CO和H2O质量比是14 : 922.(2020·江苏扬州·统考模拟预测)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后硫元素质量减少 B.生成物均为氧化物C.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
参考答案:1.A【详解】A、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C、H、O,故该物质中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氧元素,符合题意;B、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故碱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但是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水,不符合题意;C、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从而除去油污,汽油能去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不符合题意;D、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而铁锈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吸附水,铁处于潮湿的环境下,会加速铁的锈蚀,故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不符合题意。故选A。2.A【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不变,根据题干给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与反应的原子有C、N、H,原子个数依次是:3、4、12,反应后的原子有C、H,原子个数依次是:3、12,所以反应后氮原子一共有4个,由于物质X的化学计量系数是2,所以X中含有2个氮原子,应是氮气,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3.B【分析】由图可知,反应为氨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氮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 由分析可知: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正确;B. 反应前7个分子,反应后8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发生了改变,错误;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正确; D. 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水这一种氧化物,正确;故选B。4.D【分析】A、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B、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D、根据催化剂的作用、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详解】A、反应I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为化合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和性质保持不变,分子的种类和性质都发生了变化,故选项错误;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II生成一氧化氮和水,故选项错误;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催化剂a表面发生了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组合为分子的过程,故选项正确。故选D。5.D【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所以依据砂糖灼烧后得到黑色物质,可推测砂糖中含有碳元素,此选项正确;B、活性炭的吸附性是利用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把杂质和色素等吸附在表面,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此选项正确;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分子结构不同,因而化学性质不同,此选项正确;D、将盛满NH3的试管倒扣在盛满水的水槽中,试管中水面上升,是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的缘故,并不能说明NH3与水发生反应,此选项错误。故选D。6.B【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选项说法正确;B、由化学的反应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发生改变,选项说法不正确;C、反应前氢气为单质,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水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氢元素化合为+1价,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7.C【详解】A、分析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的化学式为C3H8,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9:2,此选项不正确;B、分析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丙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示意图可知丙为CO2,丁为H2O,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此选项不正确;C、分析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了变化,此选项正确;D、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过程中甲与乙的质量比为(44×1):(32×5)=11:40,根据此比例可计算出41g甲完全燃烧至少需149.1g乙,此选项不正确。故选C。8.D【详解】A、物质X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C、H、O,故物质X中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氧元素,不符合题意;B、金刚石和炭的主要成分都是由碳原子构成,化学性质相似,不符合题意;C、在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符合题意。故选D。9.A【详解】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反应物是NH3和O2,产物是H2O和未知物W,通过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知道W是N2,由此可以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符合题意;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我们知道W中一定有氮元素,不符合题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D、反应中共有N、H、O三种原子,其中H原子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O的化合价由反应前的0价变为反应后的-2价,反应前后O的化合价降低了,不符合题意。故选A。10.A【分析】根据示意图,可以得知是反应物中单质分子的一个原子取代了反应物中化合物分子中的一个原子。【详解】A、反应物中有由两个相同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A错误,符合题意;B、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B正确,不符合题意;C、反应中共有三种原子,所以反应中有三种元素,C正确,不符合题意;D、反应前后产生了新的物质,从微观上讲就是生成了新的微粒,根据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改变,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1.C【分析】分析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2个甲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和1个乙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反应生成2个化合物丙的分子。【详解】A、由物质的构成可知,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故选项说法不正确;B、由物质的构成可知,甲和丙中同种元素的原子结合的另一种原子的个数不同,同种元素化合价一定不相等,故选项说法不正确;C、由微粒的构成和反应的微粒的数目关系可知,不考虑条件,该图可示意CO和O2的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于生成丙的质量,但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不一定等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故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12.B【详解】A、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丁中含有两种元素,可能是氧化物,不一定是氧化物,故A错误;B、该反应中有两种物质是单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故至少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B正确;C、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故C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是:4甲+3乙2丙+6丁,反应中甲和丁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4:6=2:3,故D错误。故选B。【点睛】能从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获取正确的化学信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3.C【详解】A、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故错误;B、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反应中A物质氨气与B物质氧气的分子个数比=4:3;故错误;C、反应中反应物A与生成物D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物质为化合物;反应物B与生成物C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物质为单质;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特点,该反应为置换反应;故C正确;D、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3+3O22N2+6H2O,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变为-2,则氧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错误。故选:C。14.B【分析】一氧化氮通过该技术变成氮气的总反应方程式为【详解】A、储存和还原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成+4价,C、N、O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说法错误;B、该技术可以使氮氧化物变成氮气和二氧化碳,降低NOx的排放,说法正确;C、还原过程产物CO2中氧元素质量等于O2、NO和CO中氧元素质量之和,说法错误;D、该技术硝酸钡可以转化为氧化钡,且质量不变,不需要增加BaO和Ba(NO3)2才能实现NOx的储存和还原,说法错误。故选B。15.C【详解】A、反应后只有一种分子,生成1种物质,说法错误;B、两种分子变成一种新分子,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属于化学变化,说法错误;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说法正确;D、反应后生成物质质量和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说法错误。故选C。16.C【详解】混合物中钙元素质量是10g×60%=6g。Ca→CaCl2,=,x=16.65g。故选C。17.BD【详解】A、根据图框,步骤②中发生反应为:、,故步骤②中发生化合反应与置换反应,说法正确;B、因为步骤②中加入了过量的铁粉,则一定在“滤液1”中一定含FeCl2,不会含CuCl2,因为过量的铁会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说法错误;C、由图可知,步骤②中发生反应为:、,故滤液1为氯化亚铁溶液,滤渣为铁和铜,滤渣中加入稀盐酸,铁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则滤液2含氯化亚铁和盐酸,双氧水具有氧化性,可将氯化亚铁转化为氯化铁,滤液2可经步骤④再转化为FeCl3,说法正确;D、根据、,若滤渣也为m1g,则存在关系:,废液中FeCl3与CuCl2的质量比为(2×162.5):(7×135)=325:945=65∶189,说法错误。故选:BD。18.AD【分析】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详解】A、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由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此选项错误;B、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图中x的数值为2,此选项正确;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甲、乙、丁物质均为氧化物,此选项正确;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质量比为(2×28):(2×30)=14:15,此选项错误。故选AD。【点睛】能从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取正确的化学信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9.CD【详解】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生成物只有一种分子氨气分子,说法错误;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1:3,说法错误;C、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质量不变,说法正确;D、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说法正确;答案:CD。20.BD【详解】A、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反应前反应物均为单质,生成物为化合物,故元素化合价一定改变,错误;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发生变化,正确;C、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3,不是质量比,错误;D、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正确。故选BD。21.BD【详解】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图示中有4种化合物,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金原子对一氧化碳分子有吸附作用,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有催化作用,可以对吸附的CO起催化作用,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水分子和一氧化碳分子在120℃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氢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所以反应中CO和H2O质量比是14 : 9,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BD。22.BC【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硫化氢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生成物为水和二氧化硫,水和二氧化硫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反应前有6个分子,反应后有5个分子(其中一个分子是未参与反应的氧分子),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符合题意;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2:3,不符合题意。故选B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氧气,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23化学元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22离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