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水的运动(B卷•综合测试)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展开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水的运动(B卷•综合测试)
(时量: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表层海温异常变化所导致的现象。当该海域海温距平高于0.5℃且维持几个月至半年时,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当该海域海温距平低于-0.5℃且持续5个月以上,则出现拉尼娜现象。图1示意2017-2020年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表层海温距平变化情况,图2示意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成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信风最强的时间为( )
A.2020年9-11月 B.2019年3-5月
C.2018年10-12月 D.2017年8-10月
2.2018年10-12月( )
A.南美洲秘鲁沿岸上升流加强 B.南美洲秘鲁附近干旱天气增多
C.赤道附近西太平洋降水增加 D.赤道附近西太平洋降水减少
杭州市打造“雨水银行”让“天落水”循环使用。读雨水利用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
A.水汽输送 B.降水 C.植物蒸腾 D.下渗
4.建设“雨水银行”,可以( )
①减少城市内涝 ②加剧热岛效应 ③提高江河水位 ④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海漂植物是通过海水漂流进行传播的植物。椰树广泛分布于热带滨海地区,是海漂植物的典型代表。椰树是海南省的省树,但并非海南岛的“土著”,其种子最初是借助海水运动从其他国家“偷渡”而来的。读海南岛椰树分布图和世界局部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海南椰树种子最初的来源可能是( )
A.受我国东部沿海大陆沿岸流的影响,来自福建
B.受东南季风和日本暖流的影响,来自日本
C.受西南季风和南海洋流的影响,来自东南亚
D.受东北信风和北赤道暖流的影响,来自澳大利亚
6.甲地沿岸的植物种子,有可能漂流至哪里登陆生根发芽?( )
A.a、b B.c、d C.a、b、c D.b、c、d
“流冰”指的是随水流动的浮冰。每年1~3月,鄂霍次克海北部的浮冰会南下到达日本北海道沿岸,形成著名的流冰旅游景观。下图为鄂霍次克海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鄂霍次克海东部海域洋流的是( )
A. B.
C. D.
8.推动鄂霍次克海浮冰南下的动力可能是( )
①地球自转 ②季风 ③海陆风 ④洋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白令海峡是沟通美洲和亚欧大陆的交通要道。俄罗斯计划出巨资修建白令海峡海底隧道,打通俄罗斯至美国阿拉斯加州的铁路。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因素不属于修建隧道两侧铁路的主要自然障碍是( )
A.气候寒冷 B.喀斯特地形广布,地下溶洞、暗河众多
C.冻土广布 D.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
10.下列关于图中大陆沿岸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与B地纬度低,所以冬季A地气温比B地高
B.冬季A地气温低于B地,洋流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C.气温年较差A地小于B地
D.两地主要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
下图为索马里半岛附近海域某月表层水温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示反映的时间可能为( )
A.1月 B.3月 C.7月 D.10月
12.影响索马里半岛沿海自然环境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与离岸风 B.气压带与风带 C.地形与气温 D.气压带与地形
13.索马里半岛东侧海域渔获量最多的时间是( )
A.3~5月之间 B.6~9月之间 C.10~11月之间 D.12~2月之间
2021年4月以来,广东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历史同期偏少58%。专家称,广东省本次干旱天气和拉尼娜现象密切相关,拉尼娜现象造成了西太平洋副高的被迫移动,并造成北半球高低纬之间大气环流产生明显的变化。下图示意拉尼娜年太平洋水温和气压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冬季广东省最可能出现的是( )
①冬装售卖增多 ②河流径流量大 ③甘蔗冻害加剧 ④油菜花期提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受拉尼娜现象影响,我国南方夏秋季( )
A.台风频次增多 B.干旱持续存在 C.冷锋过境增多 D.气温异常增高
下图示意甲国局部区域的地形。该国海岸线长达1500km,近海鱼类丰富,且沿岸覆盖着高大的沙丘,属于纳米布沙漠的滨海地带。在斯瓦科普蒙德和鲸湾港一带,滚滚沙流飞泻入海,出现了“倒沙入海”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甲国近海渔业资源丰富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寒流 B.海岸线绵长 C.飞沙入海 D.上升流
17.甲国海岸线上出现“沙漠临海”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①受沿岸寒流影响,没有水汽来源; ②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③海浪堆积作用; ④基岩风化侵蚀物积累而成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山东青岛近海区域,是我国海雾多发区。当气团移动至海面时,若气温低于海温时,易形成蒸发雾;若气温高于海温时,易形成冷却雾。下图示意该地一年的雾日里气温与海温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据图推测该地最容易出现雾日的时间段( )
A.12—2月 B.2—4月 C.5—7月 D.10—12月
19.据图判断正确的说法( )
A.当气温为10—15℃,以蒸发雾为主 B.当气温为10—15℃,以冷却雾为主
C.当海温为10—15℃,以蒸发雾为主 D.当海温为10—15℃以冷却雾为主
20.关于两种雾的形成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①蒸发雾:海面蒸发水汽遇冷空气凝结 ②蒸发雾:出现大气逆温扩散条件较差
③冷却雾:暖湿空气受热上升冷却凝结 ④冷却雾:水汽受冷海面影响凝结成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西部的呼伦湖是地壳运动形成的构造湖,与贝尔湖互为姊妹湖,是内蒙古第一大湖。随着构造运动和气候的变迁,历史上其范围曾不止一次地扩大。湖面缩小时,该湖变成湿地和不连续的小湖泊,甚至与外流河联系中断,变为内陆湖;当湖面扩大时就成为一个外流的吞吐型湖泊,湖水通过额尔古纳河流入黑龙江。呼伦湖的水质变化主要取决于水量的增减。呼伦湖区是呼伦贝尔降水量最少的地区,由于呼伦湖水体比热容大、蒸发强,水温低于气温,湖泊沿岸温度低于周围陆地。下图为呼伦湖位置示意图。
(1)简述呼伦湖区成为呼伦贝尔降水量最少的地区的原因。(6分)
(2)推测呼伦湖变成外流湖的过程。(4分)
(3)简述呼伦湖由外流湖变为内陆湖时的湖泊水文特征的变化。(4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加利利湖(见下图)是以色列的第二大内陆湖,四周为山岭及台地,海岸地势多陡峭。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m,水清而味甜,盛产鱼类。水面常平静无波,但时有狂风巨浪。水源自北端流入,再向南端流出注入约旦河,上游是上约旦河,其注入的水量尚不足流出水量的一半,但该湖在较长的历史时间里水量是比较稳定的。近年来,湖区周边的开发导致水量减少,有时达到危险的低水平。
(1)比较加利利湖与死海水文特征的差异。(4分)
(2)分析加利利湖的主要补给类型。(4分)
(3)简述加利利湖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4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秘鲁鳀是栖息于东南太平洋近岸30海里(1海里=1852米)50米水深内海域的冷水性鱼类,其生命周期短、繁殖能力强、生长迅速、洄游和游泳的能力都较弱,是世界上产量最丰富的鱼种之一。环境变化会极大地影响鱼种的资源变动。左图为秘鲁渔场渔汛前期(实线)和末期(虚线)水温(单位:°C)分布示意图,右图为秘鲁北部、中部和南部渔场渔汛前期和末期捕鱼量的相对值示意图(将渔汛前期中部和南部区域渔场的捕获量视为100%)。
(1)说明秘鲁鳀成为世界上产量最丰富的鱼种之一的原因。(4分)
(2)指出渔汛前期和末期秘鲁渔场捕鱼量变化的原因。(4分)
(3)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鳀生长的不利影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