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东山中学七年级(下)开学地理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东山中学七年级(下)开学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2小题,共22.0分)
1. 如图是手机微信的启动画面,这颗“蓝色弹珠”采用的是1972年12月7日由阿波罗17号太空船宇航员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2-4题。
该照片显示的星球是( )
A. 火星
B. 土星
C. 金星
D. 地球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于2020年完全建成,可在全球范围内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如图是车载导航界面的地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2. “车载导航地图”属于( )
A. 卫星影像地图 B. 电子地图 C. 航空地图 D. 专题地图
3. 经测得图中“超市”与“学校”的实地距离为1千米,图上距离为2厘米。该地图的比例尺是( )
A. B. 1:50000
C.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 D. 1:500000
4. 点击导航地图中“+”后,地图中的事物会变得更详细,范围变得更小。此时,地图比例尺的变化是( )
A. 变小 B. 变大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5. 周末小明去郊外的山区游玩。如图是小明游玩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0~14题。
最适合小明在山区游玩的天气是( )
A. B. C. D.
《北纬30°中国行》是某电视台大型系列旅游节目,北纬30°纬线中国段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风景走廊,东起浙江舟山市,西至西藏日喀则地区。读图,完成各小题。
6. 苗苗在观看节目时看到舟山市东部正迎来日出,洋面上波光粼粼,此时日喀则却是满天星斗,造成这种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不同 B. 地形差异大 C. 经度差异大 D. 气候差异大
7. 这条景观大道从东到西,下列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 年平均气温增高 B. 平均海拔增高 C. 年降水量增加 D. 人口密度增大
8. 苗苗在节目中看到某一少数民族着装特别,正在举行盛大的晒佛仪式,这个民族最有可能是( )
A. 维吾尔族 B. 蒙古族 C. 藏族 D. 壮族
图中五条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图完成各小题。
9. 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0. 我国的人口分布界线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1. 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大体一致的地理分界线是( )
A. 秦岭——淮河一线 B. 黑河——腾冲一线
C. 400mm年等降水量线 D.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
我国人口普查每10年开展一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全国人口总人口约为14.13亿人。据此完成各小题。
12. “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在赤道上,能环绕地球赤道50多圈。”这句话说明( )
A. 我国人口基数大 B. 中国人齐心协力 C. 我国经济发达 D. 地球体积太小
13. 我国政府20世纪50年代鼓励多生,80年代提倡“只生一个好”,现今我国开始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这种不断变化的人口政策是因为( )
A. 中国劳动力严重不足 B. 改变人口分布不均
C. 控制人口增长过快 D. 适应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
少数民族是我们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每四年我国都会举办少数民族运动会。如图是少数民族运动会纪念邮票。读图完成各小题。
14. 参加图中四个运动项目的少数民族运动员代表,最有可能来自( )
A. ①—广西 B. ②—西藏 C. ③—新疆 D. ④—内蒙古
15. 下列关于我国少数民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南、西南和西北地区
B.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高山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地区
C. 我国民族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D. 火把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
16. 读中国地形剖面简图,完成下列11-12题。
图中反映我国自然环境特点正确的是( )
A.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D.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7. 受强冷空气的影响,3月份湖北省全省出现大规模降温、降雪天气过程,降温幅度可达10℃左右,个别地区可达13℃左右,预计明后两天,全省大部分地区阴有雨夹雪.据此回答5、6题.
这种灾害性天气是( )
A. 台风 B. 洪涝 C. 干旱 D. 寒潮
中国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据此完成各小题。
18. 唐代刘禹锡的《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主要描述的是( )
A. 气温 B. 气候 C. 天气 D. 地形
19. 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指这里( )
A. 难以受夏季风影响 B. 不受冬季风影响 C. 气温年较差大 D. 雨季来得迟
20.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种景观差异的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水源
家住广州的欢欢到外地出差一周,出发前她在网上查阅该地的资料:该地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8℃,最高月均温27.2℃(7月),最低月均温-3.2℃(1月)。年平均降水量685毫米。当地的日常传统食俗喜以馒头、饺子为主食。读材料,完成各小题。
21. 根据欢欢查阅的气候资料,得出当地的气候特点为( )
A.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 全年温和,降水均匀 D. 冬冷夏凉,降水稀少
22. 当地所处的干湿区是( )
A. 湿润区 B. 半湿润区 C. 半干旱区 D. 干旱区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8.0分)
2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啊,长江!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如图1为长江流域示意图和长江干流剖面图。
材料二: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长江时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绝不容许长江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继续恶化下去,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如图2为2004-2016年长江上、中、下游各区域废水排放量统计图。
(1)根据材料一的图文信息,“你从雪山走来”可以判断这座雪山所在地形区是 ;在长江的各河段中,水能主要集中在 (填上游、中游或下游);长江三峡工程除水能发电外,还具有作用 、 (答出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2004-2016年长江上、中、下游各区域废水排放量整体呈现 趋势,其中 游的废水排放量最大。
(3)长江流域夏季 灾害(填气象灾害名称)频繁,请从自然与人文两个方面分析其发生的原因。
2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如图为“黄河流域略图”。
(1)黄河发源地为 山脉北麓,最后注入 海。黄河中游流经 (地形区),大量泥沙汇入,进入下游华北平原,泥沙大量沉积下来,形成“ 河”。
(2)图中C地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湖泊是 。图中 (填①或②)是宁夏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
(3)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被称为 ,在冬春时节,图中黄河干流甲、乙两处,容易会出现该现象的是 (填甲或乙)。
(4)黄河的主要危害在于下游“地上河”易决口改道,请列举治理黄河的措施。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读图可知,该照片显示的星球是地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从太空看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
故选:D。
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将地球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陆半球上依然是海洋多于陆地。
本题考查世界的面貌,读图解答即可。
2~4.【答案】B、B、B
【解析】解: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有些地图是借助现代遥感技术,根据航空照片与卫星影像资料编制而成的,能更加快速和准确地反映各种地理变化。车载导航地图属于交通电子图。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
故选:B。
车载导航是利用车载GPS(全球定位系统)配合电子地图来进行的,它能方便且准确地告诉驾驶者去往目的地的最短或者最快路径,是驾驶员的好帮手。
本题考查地图的应用,了解不同地图的特点是答题的基础。
解:经测得图中“超市”与“学校”的实地距离为1千米,图上距离为2厘米,该地图的比例尺=2厘米:1千米=2厘米:100000厘米=1:50000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米。
故选:B。
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根据数字式比例尺计算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计算,根据比例尺公式计算解答即可。
解:图幅相同,实际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手机地图中的图幅是固定不变的,若是内容变得更详细,则说明范围变小,比例尺会变大。
故选:B。
在同样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
本题考查比例尺大小与内容和范围的关系,理解比例尺的定义有助于答题。
5.【答案】A
【解析】解:读图可知:A表示的天气是晴,B表示的天气是小雨,C表示的天气是小雪,D表示的天气是沙尘暴;最适合小明在山区游玩的天气是晴。
故选:A。
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他们都有特定的含义。我们只有认识各种天气符号,才能看懂天气预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
本题主要考查常用的天气预报符号的解读,牢记即可。
6~8.【答案】C、B、C
【解析】解:当舟山市东部迎来日出时,日喀则却是满天星斗,属于地方时间的差异,这是由于我国跨经度广造成的。
故选:C。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产生的时间差异,理解回答即可。
解:读图可知,这条景观大道从东到西由第三阶梯到第二阶梯到第一阶梯,跨越我国三级阶梯,平均海拔增高,B正确;受地形因素的影响,从东到西年平均气温降低,排除A;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年降水量减少,排除C;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慢,受地形、气候等影响人口密度逐渐变小,排除D。
故选:B。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本题考查中国人的景观大道相关知识,读图后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
解:晒佛仪式是我国藏族晒佛节上的重要活动,届时,各地寺庙将寺内珍藏的著称巨幅布画和锦缎织绣佛像取出,或展示于寺庙附近晒佛台,或山坡,或巨岩的石壁之上,令群众观瞻,故C正确;维吾尔族、蒙古族、壮族均没有晒佛仪式,故A、B、D错误。
故选:C。
我国领土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73°E附近;最东端在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附近,东西跨经度60多度,时差相差4个多小时,使得我国东西时间差异大。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民族概况,理解回答即可。
9~11.【答案】D、C、A
【解析】解:读图可知,图中丁线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该分界线上的山脉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故选:D。
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阶梯的分界线,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比较记忆我国不同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名称,牢记即可。
解: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图中的丙线就是黑河-腾冲线。
故选: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考查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要理解记忆。
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耕地中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等。
故选:A。
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记忆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可以采用比较法,提高记忆效率。
12~13.【答案】A、D
【解析】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成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50圈。”这句话说明了我国人口基数大。
故选:A。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这是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
此题考查的知识是人口数量概况,属于基础题。
解:中国的生育政策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始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一直处于动态调整的“进行时”。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政策经历多次调整,从最初的独生子女政策,到2016年的全面二孩政策,再到现在提出的“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这表明我国的人口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故选:D。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出现劳动力减少、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人口政策,是考试的热点。
14~15.【答案】A、C
【解析】解:①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②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西藏主要的少数民族在藏族;③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等省;④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等省。
故选:A。
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少数民族的分布,结合所学知识点和自己的生活常识解答即可。
解: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地区;我国的民族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傣族的传统节日是泼水节。
故选:C。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这样的民族分布格局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为各民族共同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民族风情及民族分布特点,牢记我国的民族及分布特点即可作答。
16.【答案】B
【解析】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选项A、C、D所示自然环境特点该图不能表示出来,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地形以高原为主;第二级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第三级阶梯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江南丘陵,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本题考查我国地势特点,读图理解答题即可。
17.【答案】D
【解析】解: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具体来说,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北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在4℃以下,且陆地上伴有5~7级大风,海上伴有6~8级大风,就可视为寒潮发生。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着雨雪天气。
故选:D。
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我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考查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要理解记忆.
18~20.【答案】C、A、C
【解析】解: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特点是多变。诗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描述的是,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的天气差异。
故选:C。
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的有关知识,要分析理解解答。
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夏季风,夏季风影响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富含水汽的夏季风到达河西走廊后已属强弩之末,难以再向西北前行。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指这里难以受夏季风影响。
故选:A。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冬季我国盛行西北风和东北风;受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冬、夏季节盛行风向相反,我们把这种风向随季节而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气候。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解:“人间四月芳菲尽”指的是山脚下或平原地区,海拔低,温度较高,花开较早,而“山寺”之中由于海拔较高,温度较低,花开较晚。
故选:C。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降水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在山区,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每升高100米,大约降低0.6℃。
21~22.【答案】B、B
【解析】解:该地7月均温27.2℃,1月均温低于0℃,且年均降水量685mm,可得知该地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故选:B。
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分析理解解答。
解:根据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划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其中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降水量的分界线大致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干旱区和半干旱区降水量的分界线是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根据题意可知,当地所处的干湿区是半湿润区。
故选:B。
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可以将我国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地区。我国东南部以湿润、半湿润区为主,西北部以干旱、半干旱区为主。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分析理解解答。
23.【答案】青藏高原 上游 防洪 航运 上升 下 洪涝
【解析】解:(1)根据材料一的图文信息,“你从雪山走来”可以判断这座雪山所在地形区是青藏高原;在长江的各河段中,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长江三峡工程除水能发电外,还具有防洪、航运、灌溉、养殖等作用。
(2)根据材料二,2004-2016年长江上、中、下游各区域废水排放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下游的废水排放量最大。
(3)长江中游和下游地区夏季洪涝灾害频繁发生,自然原因是流经平原地区,泥沙淤积,降水丰富等。人为原因是围湖造田,破坏植被,乱砍滥伐等。
故答案为:
(1)青藏高原;上游;防洪;航运;
(2)上升;下;
(3)洪涝;自然原因是流经平原地区,泥沙淤积,降水丰富;人为原因是围湖造田,破坏植被,乱砍滥伐。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最后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线分别是:宜昌、湖口;长江上游奔流于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落差大,江流湍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本题考查长江的概况,结合题意解答即可。
24.【答案】巴颜喀拉 渤 黄土高原 地上 青海湖 ② 凌汛 甲
【解析】解:(1)黄河发源地为巴颜喀拉山脉北麓,最后注入渤海。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泥沙汇入,进入下游华北平原,泥沙大量沉积下来,形成“地上河”。
(2)读图可知,图中C地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图中②是宁夏平原,得益于黄河的灌溉,农业较发达,被誉为“塞上江南”。
(3)凌汛一般出现在有结冰期的河流上,河流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黄河位于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有结冰期,河流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容易产生凌汛现象。在冬春时节,图中黄河干流甲、乙两处,容易会出现该现象的是甲。
(4)黄河的主要危害在于下游“地上河”易决口改道,“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措施是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实行植树种草、修挡土坝等措施,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
故答案为:
(1)巴颜喀拉;渤;黄土高原;地上;
(2)青海湖;②;
(3)凌汛;甲;
(4)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实行植树种草、修挡土坝等措施,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河口以上为黄河上游,河口与桃花峪之间为中游,桃花峪以下为下游;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本题主要考查黄河的地理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梅县东山中学 2023-2024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梅县东山中学 2023-2024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地理试题,共5页。
2023年广东省梅州市中考地理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梅州市中考地理一模试卷(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