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文峰校区高一4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文峰校区高一4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临沂一中文峰校区高一学科素养测评
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0年末,我国各类养老床位数量达到821万张,东部沿海城市养老床位数量较多,但城市养老床位需求量大,甚至出现“一床难求”现象。有些城市积极推行老年人组团“异地养老”服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我国养老床位需求量大,反映( )
A. 医疗水平高 B. 人口增长快 C. 社会负担重 D. 经济发展快
2. 影响城市养老床位数量的主要因素是( )
A. 经济因素 B. 生态环境 C. 传统观念 D. 交通因素
3. 能成为“异地养老”的城市(或地区),通常( )
A. 医疗条件好 B. 经济发达 C. 生态环境优良 D. 社会保障完善
【答案】1. C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我国养老床位需求量大,说明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重,人口老龄化将会从多个方面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力,C正确,D错误。养老床位需求大,说明老年人数量多,老年人的数量与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等诸多因素有关,不能直接反映医疗水平高,我国人口增长较缓慢,且若人口增长快,则少年儿童比重大,与老年人数量多少关系也较小,AB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城市养老床位数量多少取决于城市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老年人养老需求越多,需要设置的养老床位数量就越多,这属于市场因素对城市养老床位数量的影响,市场因素属于经济因素。城市养老床位数量主要取决于城市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与生态环境、交通因素关系不大,传统观念对城市老年人养老需求影响不大,BC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异地养老就是老年人离开现有居住地,到外地居住的一种养老方式,包括旅游养老、度假养老、回原籍养老等,异地养老适合在生态环境优良的地方,能够满足老年人身心愉悦的需求,C正确。医疗条件好、 经济发达、 社会保障完善是东部沿海城市都具有的优势,不是异地养老城市具备的独特优势,ABD错误。故选C。
【点睛】异地养老分类:1.异地疗养型,指一些身体健康状况欠佳但可以远行的老年人,到环境优美、气候适宜地区的养老院或疗养院进行疗养的一种异地养老方式。2.候鸟式安居型,是指冬天到南方过冬,夏天到北方避暑的一种异地养老方式,适合所有老年人。3.旅游观光型,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旅游观光的一种异地养老方式。不仅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美丽的风光,还能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适合身体健康及经济能力较好的老年人。4.休闲度假型,适合想到外地休闲度假的老年人。可选择环境比较幽静、安逸,适合休闲养老、修身养性的养老院入住。5.探亲交友型,以探亲交友为目的,选择距离自己的亲属较近、老年活动较丰富、方便结交更多老年朋友的养老院入住进行养老的一种方式。总之,老年人在选择异地养老方式时,应综合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经济能力及爱好。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异地养老方式。
《清稗类钞》记载:“鸡鸣岛属山东登州府荣成县,孤悬大海中,明代曾置卫所。”鸡鸣岛面积0.3平方公里,岛上现有居民66户,近200人,主要从事渔业生产。2013年《爸爸去哪儿》的拍摄地点。节目播出后,人气爆红,渔家乐等形式的乡村旅游迅速发展。下图为鸡鸣岛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2014年该村常住人口数量达到历史峰值,原因最可能是( )
A. 人口自然增长快 B. 外来人口迁入
C. 养老基础设施完善 D. 村民返乡回流
5. 制约该海岛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
A. 耕地资源 B. 水资源 C. 气候资源 D. 生物资源
【答案】4. D 5. B
【解析】
【4题详解】
鸡鸣岛是2013年《爸爸去哪儿》的拍摄地点,节目播出后,人气爆红,渔家乐等形式的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吸引大量外出人员返乡从事乡村旅游服务业,导致2014年该村常住人口数量达到历史峰值,D正确。山东经济较发达,自然增长率不高,A错误。岛上现有居民主要从事渔业生产,对外来人口吸引力不大,B错误。该岛面积小,居民少,养老基础设施不完善,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海岛四面环海,岛屿面积小,难以存储淡水,导致该海岛人口合理容量低,B正确。鸡鸣岛面积0.3平方公里,耕地资源不是主要限制因素;位于温带、临近海洋,气候资源、生物资源不是限制性因素,ACD错误。故选B。
【点睛】海岛四面环海,岛屿面积小,难以存储淡水,水资源是制约海岛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家住北方某县的小王夫妇,效仿村里一些年轻人的做法,在自家5亩耕地上栽植了杨树后就外出打工了。八年后,小王夫妇将已成材的杨树出售,获利24000元。与原来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等相比,这些收入虽不丰厚,但他们还算满意。据调查,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这种“农地杨树化”现象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当地“农地杨树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态效益高 B. 木材销路好
C. 劳动投入少 D. 种树有补贴
7. 针对“农地杨树化”引起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加大开荒力度 B. 增加木材进口
C. 增加粮食进口 D. 鼓励农地流转
【答案】6. C 7. D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地年轻人在自家耕地上栽种杨树之后外出务工,几年后待杨树成材后出售,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这个过程中劳动投入少,还可以兼顾务工(且以务工为主),所以“农地杨树化”现象突出,并不是因为其生态效益高或是木材销路好,C正确,AB错;材料中并无信息表明种树有补贴,D错。故选C。
【7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可知,“农地杨树化”使得耕地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可通过鼓励农地流转,一方面,当地农民可在耕地流转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实行农地流转,可减少耕地资源的浪费,D正确;当地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不足,部分耕地弃耕,因此才会出现“农地杨树化”的现象,并非当地耕地不足(所以无加大开荒力度的必要),也不是当地木材不足或粮食缺口,ABC错误,故选D。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为2005年—2017年天津市人口老龄化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与全国平均老龄化率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表示的老龄化率分别是( )
A. 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全国平均 B. 户籍人口、全国平均、常住人口
C. 全国平均、户籍人口、常住人口 D. 全国平均、常住人口、户籍人口
9. 推测导致2014—2015年曲线②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 行政区划变动 B. 生育政策调整 C. 流动人口变化 D. 生态环境优化
【答案】8. A 9. C
【解析】
【8题详解】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天津市属于我国发达城市,人口老龄化较全国严重,由于常住人口中,流动人口大多为青壮年和少年儿童,老龄人很少,且波动较大,因此户籍人口中老龄化比例最大,故①为户籍人口老龄化率;中途波动较大的是②,因此②是常住人口老龄化率;对于全国人口来说,流动或不流动都在范围里面,因此全国平均老龄化率逐渐上升,并无波动,故③曲线是全国平均老龄化率。按照①②③顺序应为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和全国平均老龄化率。答案选择A。
【9题详解】
根据题意,结合题1结论和所学知识,图中②曲线在2010年至2014年呈上升趋势,之后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天津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后又进行了产业转移,导致常住人口中劳动力流动较大,因此人口老龄化率比例也随之发生变化,故C正确;天津市在上图所示时间,并未发生行政区划的变动,故A错误;题1结论②曲线为常住人口曲线,流动性较大,且受到户籍管理制度的限制,生育率较低,因此生育政策调整不是直接原因,故B错误;生态环境的优化将大大吸引人口的常住,而不是发生大的变动,故D错误。答案选择C。
【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一、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二、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三、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我国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图为“江南丘陵某区域四种乡村聚落空间演化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模式I中乡村聚落迁移的主要目的是( )
A. 增强功能区竞争力
B. 保护环境敏感区域
C. 促进劳动力就业
D. 提高城镇化水平
11. 反映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的模式是( )
A. I B. II
C. III D. IV
12. 在我国重大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的总趋势是( )
A. 集聚扩大 B. 原地保护 C. 均衡布局 D. 分散迁移
【答案】10. B 11. D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据图模式I中乡村聚落迁移的方向为从生态功能区向经济功能区迁移,可知其主要目的是保护环境敏感区域,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以要将生态功能区的聚落迁移到经济功能区,B正确;增强功能区竞争力应该采取完善当地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交通网等措施,单纯的聚落迁移无法增强功能区竞争力,A错误;乡村聚落从生态功能区迁移到经济功能区是所有人群的迁移,促进劳动力就业说法有些片面,C错误;评价城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据模式I图无法判断城镇化水平的变化,D错误。
【11题详解】
图IV中,聚落从靠近河流向靠近公路迁移,可反映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为主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为主,D项正确;A项只是单纯从生态功能区迁移至经济功能区无法看出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转变,A错误;B项只是乡村聚落从山地迁移至丘陵然后又迁移至平原,只体现了受自然要素的影响,B错误;C项小的乡村聚落向规模大的乡村聚落迁移,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本题选D。
【12题详解】
我国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所学可知乡村聚落未来发展呈现三大趋势:1.城乡结合趋势;2.土地规模化经营趋势;3.空心村撤并的趋势,故可以判断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的总趋势是集聚扩大,从而提高乡村聚落的基础设施水平以及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A项正确;有些乡村聚落分布在偏远地区,气候条件恶劣、生存环境艰苦,不适合原地保护,B错误;乡村聚落数量多,空间分布不均,均衡布局显然不可能,C错误;乡村聚落一般规模不大,分散迁移不太实际且没有必要,D项错误,本题选A。
【点睛】乡村聚落是指乡村地区人类各种形式居住场所(即村落),包括所有的村庄和拥有少量工业企业及商业服务设施,但未达到建制镇标准的乡村集镇。
夜市指夜间摊贩沿街经营的场所,是城市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开封市夜市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已经成为城市的特色名片。夜市经营时间主要考虑对周边交通及居民等的影响。下图示意开封市河大东门、东苑和鼓楼夜市摊贩的日常作息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调查发现,开封夜市摊贩一般具有“短距离流动”的特征,主要考虑( )
A. 个人喜怒 B. 人流量多少 C. 照顾家庭 D. 经营便利
14. 大量摊贩经营活动集聚于夜市,可以( )
①扩大服务范围 ②降低摊位租金 ③便于集中管理 ④减少经营竞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 从夜市摊贩日常作息时间可以推测( )
A. 河大东门夜市靠近主干道 B. 东苑夜市距离居民点近
C 鼓楼夜市位于城市中心 D. 三个夜市均管理严格规范
【答案】13. D 14. B 15. C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夜市摊贩经营装备和商品往往较多,运输工具相对简单,因此为了经营便利性,一般具有“短距离流动”的特征,D符合题意;“短距离流动”与人流量多少、个人喜怒无关,A、B不符合题意;“短距离流动”也可以通过减少来回的时间而方便照顾家庭,但不是主要考虑因素,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题详解】
大量摊贩经营活动集聚于夜市,可以扩大经营的规模,提高夜市的知名度,从而扩大服务范围,①正确;集聚的摊贩越多,占地越紧张,有可能会升高摊位租金,②错误;大量摊贩经营活动集聚于夜市,可以方便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管理,③正确;更多摊贩集中,增加竞争,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河大东门夜市经营时间比较早,河大东门夜市不可能靠近主干道,靠近主干道对交通造成影响,A错误;东苑夜市经营时间比较夜,如果是靠近居民区,会居民生活造成影响,B错误;鼓楼夜市经营时间从18时开始,24时结束,说明夜市经营能避开交通高峰,又不影响居民生活,管理严格,因此其位置应是城市中心区域,C正确;从图的经营作息时间,可以看出,鼓楼经营时间比较有序,而另外两个夜市经营时间无严格控制,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夜市经济,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和提取,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夜市的经营时间进行判断,再结合材料的信息“夜市经营时间主要考虑对周边交通及居民等的影响”,可以判断不同的夜市所在的位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截至2015年底,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北京、上海等城市出现了新的城市化现象。下图示意北京市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随时间变化的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示时段内北京市的人口变化状况是( )
A. 远郊区人口增幅先慢后快 B. 近郊区的人口数量明显上升
C. 城市中心区人口逐年下降 D. 大量人口由中心区迁往郊区
17. 北京市新的城市化现象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 城郊之间经济差别变小 B. 中心区交通更加拥堵
C. 导致城市中心区衰落 D. 解决北京高房价问题
18. 为促进北京市新的城市化健康发展,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 加快发展第二产业 B. 提高城市入户门槛
C. 扩大对外开放窗口 D.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答案】16. B 17. A 18. D
【解析】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通过观察曲线斜率可知,远郊区人口年平均增长幅度呈先慢后快再慢的趋势,A错误。近郊区人口数量明显上升,B正确。北京市中心区人口数量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整体稳定在200多万人,人口没有大量外迁,CD错误;故选B。
【17题详解】
北京市新的城市化现象有利于中心区快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城市活力增加,不会使中心区衰落,C错误;这种现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房价问题,D错误;人口由城区迁往郊区,会使城郊之间的经济差别逐渐变小,城区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A正确,B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不断提高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可以使北京市各地区间的交流更加便捷,D正确。加快发展第二产业,可能会加重环境污染,有违生态可持续发展,A错误。提高城入户门槛,不利于外来人口落户北京城区,B错误。与扩大对外开放窗口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点睛】在北京的发展建设中,遇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的问题,如沙尘暴天气、空气污染、水资源匮乏和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北京市的发展,北京市一直致力于环境的治理,城市绿化,自然环境得到缓解。
广佛同城指广州和佛山两市打破行政壁垒,进行区域一体化建设,旨在促进广佛两地经济文化交流。下图为广佛两市职住空间分布格局及跨界地区职住空间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与佛山相比,广州市的职住空间格局整体呈现出( )
A. 就业多中心 B. 就业郊区化 C. 大分散小聚集 D. 职住错位明显
20. 佛山市职住空间格局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
A. 乡镇经济蓬勃发展 B. 新型城市化建设 C. 政府政策引导 D. 城市化快速发展
21. 图中的广佛跨界地区承接广佛城区的居住外溢,其最突出的优势是( )
A. 基础完善 B. 工业发达 C. 地价较低 D. 环境优美
【答案】19. D 20. A 21. C
【解析】
【19题详解】
由图可知,广州市的就业集中在中心城区,ABC错误;广州市就业集中在中心城区,居住分散在城市中心区外围,职住错位明显,D正确。故选D。
【20题详解】
由图可知,除中心城区分布有就业中心外,佛山市在城市中心区外围分散有多个就业居住区,说明中心区外围的乡镇经济蓬勃发展,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A正确;材料未提及当地的新型城市化建设和政府政策引导,BC错误;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大量流向市中心区,而不是中心区外围的乡镇,D错误。故选A。
【21题详解】
跨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较差,工业水平较低,AB错误;跨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价较低,房价房租较低,有利于降低人们的生活成本,C正确;影响工薪阶层和普通上班族居住的主要因素是房价房租,而不是环境,D错误。故选C。
【点睛】随着乡镇经济的发展,就业机会增多,人口流动趋势将由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转变为部分人口流向乡镇,进一步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为建设生态城市,我国某城市对功能区布局进行了调整,图a为该城市调整后布局图,图b为该城市对路面的改造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该城市功能区布局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主要原因是( )
A. 压缩居民活动空间 B. 使各方面亲近自然
C. 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D. 减少工业布局规模
23. 某地产商拟在该城市某地块建设高档住宅区,关于其区位选择和理由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处,上风上水,环境优美 B. ②处,市中心,市场广阔
C. ③处,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D. ④处,盛行风下风向,大气质量优
24. 该城市对路面的改造工程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
A. 美化城市环境 B. 杜绝污染物的排放
C. 维护生物多样性 D. 减少内涝,调节大气和气候
【答案】22. B 23. A 24. D
【解析】
【22题详解】
读图a可知,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增加了居民活动空间,A错误;使各方面被林地所包裹,更加亲近自然,B正确;加大了居民出行距离,C错误;工业布局规模的变化图中和材料中都没有显示,所以无法判断,D错误。故选B。
【23题详解】
读图a可知,①处右侧等高线密集、地势高,结合风频图可知,地处上风向,是上风上水,环境优美的地区,A正确; ②处位于市中心,地租水平高,市场广阔,适合建商业区,B错误; ③处靠近河流下游,水质较差,不适合建高档住宅区,C错误; ④处位于盛行风下风向,大气质量差,D错误。故选A。
【24题详解】
读图b可知,该城市对路面的改造工程增加了下渗,减少了城市内涝,可以调节大气和气候,D正确;对美化城市环境、杜绝污染物的排放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不明显,AB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1、经济因素——地租高低和交通通达度。2、社会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住宅区的分化上。3、历史因素——城市早期的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在的功能分区;城市的发展和更新要考虑继承和保持原有特色;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原有的功能分区现在也可能完全改变。4、行政因素——在有些城市,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引导或划定不同的功能区。
民宿作为一种利用自家闲置房屋、家庭经营、提供多种特色服务的接待设施。有别于传统酒店、宾馆。是人们体验旅游地风俗和文化的载体。下图示意我国某旅游城市民宿密度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影响甲处民宿密度的主要因素是( )
A 人流量 B. 交通 C. 地租 D. 政策
26. 乙处最有可能布局的是( )
A. 高级居住区 B. 高科技产业园
C. 中心商务区 D. 大型主题公园
【答案】25. C 26. D
【解析】
【25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位于城市中心附近,人流量大,交通便利,对民宿的市场需求应该很大,但该处民宿的密度却较低,说明可能是由于地租较高,闲置房屋少,C正确,AB错误;民宿的密度与政策关系小,且材料无提及,D排除。故选C。
【26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位于城市外围,交通和人流量条件相比市中心都要差,但民宿的密度大,说明此处对民宿的需求量大,故最可能是大型主题公园,该地游客较多,但由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酒店宾馆数量不多,但闲置房屋较多,故催生了大量民宿,D正确;高级住宅区和高科技产业园人流量小,且对于民宿需求不大,AB错误;该地位于城市外围,不可能为中心商务区,C错误。故选D。
【点睛】民宿有别于旅馆或饭店的特质,民宿不同于传统的饭店旅馆,一般没有高级奢华的设施,但它能让人体验当地风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热情与服务、并体验有别于以往的生活。早期民宿的经营,大都是以家庭副业的方式,随着民宿的渐热,原本被定义成家庭副业的经营模式,逐渐换汱成家庭主业模式在经营。
我国某都市西南轨道交通市郊线(从街道1到街道7)周边用地开发较晚,目前主要以居住用地和部分教育及工业用地为主。下图为该轨道交通运行初期和运行五年后沿线街道人口规模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该轨道交通市郊线辐射的街道中( )
A. 核心区沿线街道的人口增长速度放缓 B. 边缘区沿线街道人口分布差异性增大
C. 边缘区各街道人口向市郊线沿线集聚 D. 接近市郊线终点的区域人口规模扩大
28. 该轨道交通市郊线开通对边缘区整体的影响是( )
A. 就业空间集中现象减弱 B. 行政服务功能变化显著
C. 购物空间集中现象增强 D. 居住用地空间更加集中
【答案】27. C 28. A
【解析】
【27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运行五年后核心区人口规模远大于运行初期人口规模,核心区沿线街道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A选项错误;运行五年后边缘区沿线人口分布差异小于运行初期,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边缘区以居住用地、教育及工业用地为主,随着市郊线的建成,市郊线沿线地区交通通达度提高,边缘区人口向市郊线沿线集聚,C选项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接近市郊线终点的区域人口规模减小,D选项错误。所以选C。
【28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市郊线运行五年后,边缘区市郊线沿线地区人口规模空间差异减小,就业的空间集中现象减弱,A选项正确;没有体现行政服务功能的相关信息,B选项错误;边缘区市郊线沿线地区人口规模空间差异减小,购物空间集中现象减弱,C现象错误;边缘区人口的空间部分差异减小,导致居住地空间分布更加分散,D选项错误,所以选A。
【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地球上的人口分布是人类改造、利用自然,与自然界发生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产物,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强烈制约,气候适宜、土壤肥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往往成为人口密集地区。尽管自然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口的分布或多或少打上自然因素的烙印,但是,自然界只是为地球上的人口分布提供了可能性,社会生产方式才是实现这种可能性的决定性因素。
乡村“产居一体”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乡村的工业生产与居住活动在空间分布上相互混合。下图示意浙江某山村“产居一体”单元模式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29. 影响该山村“产居一体”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土地 B. 运输 C. 集聚 D. 市场
30. 该山村单元模式发生变化,主要是为了( )
A. 吸引外来人口,提高城镇化水平 B. 优化空间布局,提高生产效率
C. 调整产业结构,扩大产业的规模 D. 改善乡村生态,提升人居品质
【答案】29. A 30. D
【解析】
【29题详解】
材料表明,乡村的工业生产与居住活动在空间分布上相互混合,是因为受资源条件的限制。浙江山村平地少,工业生产难以单独进行规模化布局。“产居一体”共享空间,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A正确。BCD不属于资源条件。故选A。
【30题详解】
与2010年相比,2020年工业生产从违规扩建的庭院转移到原生活空间内,违规扩建的区域变为绿化用地。不是吸引外来人口,提高城镇化水平,产业规模也没有明显变化,A、C错误。生产效率取决于技术和机械化水平,B错误。整个山村的生态布局有了明显的改善,D正确。故选D。
【点睛】“产居一体”的具有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产居一体”共享空间,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共享基础服务设施,有利于节省投资;“产居一体”产业链完整,空间上集聚,有利于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运行成本。生态环境效益:对环境影响小,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回流人口是指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务工后因某些原因返回户籍所在地的人口,多为中西部地区农民工。以2008年为时间节点,2008年前从东部发达地区返回户籍地的人口,习惯上称为第一代回流人口,这部分人口回乡后大都回归农村,重操农业;2008年后的回流人口被称为新一代回流人口,这部分人口回乡后在东部产业转移中西部的影响下多选择在当地县城就业、购房定居,推动了当地城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图示意江西省吉安市(地级市)新一代回流人口回乡前后的职业类型。
(1)推测第一代回流人口返乡后多重操农业的主要原因。
(2)分析吉安市新一代回流人口多选择定居当地县城的主要原因。
(3)简述吉安市新一代回流人口定居县城所产生的有利影响。
【答案】(1)掌握技能较少;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当地企业数量较少等。
(2)吉安市下辖县承接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就业机会较多;县城公共服务、教育资源、居住环境等条件较农村好;县城距离农村户籍地较近;新一代回流人口收入水平较高,有能力在县城购房等。
(3)(扩大城镇人口和用地规模,)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镇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城镇协调发展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江西省吉安市新一代回流人口回乡前后的职业类型及相关文字材料为情景,考查我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发展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题干分析,第一代回流人口多为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这一部分人口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受教育程度所限,其掌握技能较少,不利于在发达地区长期务工,而这一部分人口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回流返乡后,当地由于经济发展较慢,企业数量较少,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所以第一代回流人口返乡后多重操农业。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东部产业转移中西部”可知,吉安市当地县城接受产业转移后,能提供多种就业岗位,能满足较多返乡人员就业。与农村相比,县城的基础设施更完善,公共服务、教育资源、居住环境等条件均由于农村地区,从而使回流人员大多选择在县城生活。县城距离回流人员的户籍地较近,便于在县城落户;新一代回流人口由于在外工作多年或者从事行业收入水平较高,经济条件更好,有能力在县城购房、就业等。
【小问3详解】
回流人口定居县城,将使县城人口数量增加,使得区域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比重上升,提高城市化水平,人口的增加则促进了县城的基础设施完善。同时人口的增加有利于带动县城消费水平的提高,推动经济发展。县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从而提高城镇化水平。
3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Z村位于岭南某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有高速公路出入口。2018年全村土地面积1605.2hm2,其中农林用地占85.36%;户籍人口3430人,常住人口2114人,外出务工人口占38.37%,村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该村经济以种植与养殖为主,仅有一家自办企业,服务业几乎空白;另有三家外来重工业企业和一个度假村,企业原料与市场“两头在外”。与2008年相比,2018年该村的农林用地显著减少,建设用地增加明显。下图反映2018年该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构成。
(1)推测2008-2018年该村农林用地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2)分析该村村民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的原因。
(3)从该村与外来企业合作的角度,提出增加村民收入的具体措施。
【答案】(1)满足城镇发展的用地需求,部分农林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外来企业建设需要征用农林用地;村庄道路、住宅建设占用农林用地。
(2)外来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少;外出务工人员多;靠近城市,交通便利,外出务工方便;与传统农业相比,外出务工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3)发挥该村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农副产品;满足企业需求,提供民俗、餐饮、休闲等生活配套服务;发挥区位优势,配合企业发展物流、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挥企业技术和资金优势,加强村民技能培训,提高村民就业能力。
【解析】
【分析】本题 以某村的2008年到2018年的发展状况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市、人口、农业、工业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区域认识、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城市化的过程中,城镇用地的增加,使大部分农林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用来满足城镇的发展。外来新建企业的增加,也需要征用农林用地,与此同时,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减少了农林用地的占比。
【小问2详解】
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说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当地就业机会较少,外来企业为本地提供的就业岗位极为有限。再加上Z村位于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又有高速公路出入口说明进出城市交通便利,路程较近,往返方便。在收入方面,与传统务农相比,外出打工的收入水平比较高。
【小问3详解】
该村与外来企业合作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可以整合本村资源,发挥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产品,为了降低企业各种成本,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企业的需要。除此之外,为企业提供住宿、餐饮等一系列配套服务也可以为本地村民提供就业机会。本村落靠近城市,交通便利,可以发挥独有的区位优势配合外来企业发展物流等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企业可以开展培训,提高村民的就业能力。
【点睛】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福建土楼聚落形成于宋元时期,经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达到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某地理兴趣小组研究发现,福建土楼从上至下多呈现“远山——近水——土楼——田园”的聚落格局,且多分布有井。下图示意土楼聚落生态选址。
(1)从气候的角度,分析福建土楼选址的合理性。
(2)试分析土楼中多分布有井的原因。
(3)分析“远山一近水一土楼田园”聚落格局的设计目的。
【答案】(1)位于向阳山坡上,可以获得充足的光照;地处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山坡上地势起伏较大,利于排水;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可减少冬季风的影响。
(2)提供生活用水;可以就近取水灭火;储蓄水源。
(3)布局在距山较远的缓坡上,地形较平坦(地质灾害少);临近溪流,方便居民日常取水;采用土楼的方式聚居,保障居住安全;毗邻耕地,充分利用土地种植农作物,且方便耕作。
【解析】
【分析】本题以福建土楼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示可以看出土楼选址在向阳的山坡上和夏季风的迎风坡,可以获取充足的光照、降水,且利于排水;山地可以阻挡冬季风的侵袭。
【小问2详解】
考查土楼中多分布有井的原因,可以从储蓄水源、提供生活用水方面,也可以就近取水灭火等方面分析。土楼规模大, 内部人口多,生活用水需求大,内部修水井,储蓄水源,提供生活用水;同时以防安全,可以就近取水灭火。
【小问3详解】
结合图示分别从“远山”“近水”“土楼”“田园”等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好处。布局在距山较远的缓坡上,地形较平坦(地质灾害少);临近溪流,方便居民日常取水;采用土楼的方式聚居,保障居住安全;毗邻耕地,充分利用土地种植农作物,且方便耕作。
【点睛】聚落的布局要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充分利用的结果。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新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促进近年人口回流的主要因素是, 人口回流, 以下可以作为“城市绿心”的是, 该城市绿心的主要作用是, 聊城土坯房后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临沂一中文峰校区高一下学期5月段考地理试题扫描版含答案,文件包含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文峰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段考地理试题pdf、高一5月段考-地理月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