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 练习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pdf
    • 中国新闻述评概念的百年回顾...纪念新闻述评文体100周年_刘英翠.pdf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01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02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03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01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01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02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中国新闻述评概念的百年回顾纪念新闻述评文体100周年_刘英翠pdf、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华中师大一附中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中检测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作为一种兼容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之功能的新闻文体,新闻述评从1918年正式出现(《每周评论》,国内/外大事述评)起即备受业界推崇,在改革开放后又因存在“新闻报道说、新闻评论说、文体杂糅说、淡化文体说”等争鸣之声而引发了学界研究的高潮,然至21世纪10年代之后,尤其是当下,非但研究之气势回落,争鸣之声渐止,就连认知和应用方面也落入了"新闻评论说"之窠白。认知方面,随着争鸣之声的渐止步于“新闻评论说”,后学者极易对新闻述评的“是什么”产生以蠡测海之判断,认为其就是新闻评论的一种;应用方面,缘因“评”收尾,业界实操者多侧重其评论功能的应用。然而,作为一种存在百年且可溯至先秦的文体,新闻述评尚有诸多的可能性,正如童庆炳曾说,文体大都是“文以代变和与时因革”的,任何以某一时代或当下视角定义或评价文体的都是片面的。

    新闻述评的源头可溯至古代文学领域内的“述”与“评”的概念发生,并可沿袭至近现代应用文领域内的“述评”概念,以及现代新闻领域内的“新闻述评”概念。羽化出文学母体之前,新闻文体一直以寄居之态存在于文学领域,是而,新闻述评概念的溯源可追至古文史时期,在古文史的文体辑录中,不仅"新闻述评”不见其踪,且连“述评”一体也未见踪迹,倒是“述”与“评”二体留有记录。

    古文史时期的“述”与“评”有相似也有不同,相似在于若按功能论析,二者均可划入序跋类,而同时以功能和起源论析,则前者归入杂记类,后者归入史论类。从实践领域溯源,前者可溯于吴陆绩《周易述》,流有隋刘炫《尚书毛诗春秋孝经述议》,及魏邯郸子叔《受命述》;后者可溯于晋孙毓《毛诗异同评》,流有陈邵《周礼异同评》、江熙《公谷二传评》及梁袁昂《书评》。然虽可溯至三国与两晋,其真正作为文体被辑录在册却多在明清两朝。

    明清两朝的《文体明辨序说》(明·刘师曾)、《文体通释》(清王兆芳)和《文体刍言》(清·吴曾祺)都曾对“述”与“评”二体予以辑录,并在概念上有所呈现。其中,“述”的涵义上大体有二:一曰“撰”,二曰“序”;“评”的涵义均呈现为“品论”和“评议”。

    继“述”与“评”二体后,“述评”开始作为组合词汇出现于系列的汉语词典、新闻学辞典与写作辞典,并在概念上呈现为三种涵义。第一种指“情报产品”,“述评”又被视为“评论”和“评述”,是针对某学科、技术或技术经济等特定课题进行叙述和评论的情报研究成果,是带有评论性的二次文献。第二种指“文献产品",系"通过有关文献对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展所作的调查,可以是有关文献的参考书目,也可以是有关专题原始出版物的综合性评论介绍"。第三种指"新闻产品",在新闻产品这一内涵包裹下的“述评”,是“报刊上的一种文体”,即新闻文体之一,如《中国现代编辑学辞典》《新闻学大辞典》《新闻传播百科全书》《公共关系辞典》等工具书均支持此观点。

    作为一种浸淫于业界百年之久的文体,新闻述评深受文以代变之影响,并将实践中之变化逐一记录并反映于概念,因此,对新闻述评概念内容的解析是了解百年间其业界实操的有效途径。不同时期的新闻述评概念样态如下图所示:

    如何判断某一文体是否属于新闻述评,可细化为如下两个层次:

    (1)写作笔法是否“夹叙夹议”

    揆诸历史,无论是民国期还是新时期,无论是持新闻报道说还是新闻评论说,“夹叙夹议”都是历代新闻述评概念流变中的恒定部分。而且,在内容上,“夹叙夹议”尚须“叙与议的水乳融合”,即不可以“述是述”,或“评是评”,二者之间没有衔接,致使水油两张皮。因此,对夹叙夹议进行判断时一定要注意到其写法上虽是灵活多变的,但“述”与“评”却是有过渡与衔接的。

    (2)“叙”是否铺开,“议”是否议论

    在确定一篇新闻作品是“夹叙夹议”后,尚须对“叙”与“议”进行“度”的判断,即“叙”是否铺开和“议”是否议论。“叙的铺开”是判断一篇新闻作品是新闻述评还是新闻评论的重要依据。二者的区别就在于“叙是否铺开”。在新闻评论中,“叙”的存在往往是为观点服务,是为写作由头,故一般不予以展开,多就一两句话简要提及或概述以作引入议论之用,而在新闻述评中,“叙”的存在一方面在字数上比新闻评论要多,另一方面在质量上也比新闻评论要丰满。

    所谓议论,即对某问题进行评议讨论,而“议在议论”是要在叙述基础上发表意见、评论对错,而“夹叙夹议且议在议论”也被视为述评笔法,区别于“夹叙夹议且议在说明”的报道笔法,因此,“议在议论”是判断一篇新闻作品是新闻述评还是新闻报道的重要依据。新闻述评和新闻报道(尤指深度报道)中均有“夹叙夹议”,新闻述评在“议”的表达上依旧是“议在议论”,其擅长崇尚议论,将意见直诉于外甚至抒情表达。然同时,深度报道尤其是解释性报道中的“夹叙夹议”的“议”的表达方式多为“说明”,其擅长规避议论,将意见隐匿于无形。

    在新闻述评百年之际对其概念予以回顾并进行体系建构的最重要之意义就在于敦促业界人士在认识新闻述评文体扩容性的基础上善用之、推广之,进而实现人所共知。

    (摘编自刘英翠 张悦《中国新闻述评概念的百年回顾与体系建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闻评述兼具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功能,但其与新闻评论仍有显著区别。

    B作者认为任何以某一时代或当下视角定义或评价文体的都是片面的。

    C21世纪10年代以后,当下的后学者在认知方面对新闻述评的理解容易片面。

    D新闻述评的概念在其羽化出文学母体之前,一直寄居在文学领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文史时期的""按功能论析,既可划入序跋类,亦可归入杂记类。

    B.明清两朝都曾对“述”与“评”二体予以辑录,至此“述评”才被作为文体确立。

    C.述评的概念由古至今从分到合,体现了“文以代变和与时因革”。

    D.作为新闻产品的“述评”,通过一系列工具书证明其为新闻文体之一。

    3.根据材料内容,以下判定“新闻述评”的依据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夹叙夹议”是判断是否为“新闻述评”的关键。

    B.新闻述评文体应减少“述”与“评”之间的分析过渡,避免出现“水油两张皮”。

    C.新闻述评中的“叙”的在字数上比新闻评论多,而且“叙”不予展开。

    D.新闻评论与深度报道最大的区别是“议在议论”还是“议在说明”,前者将意见隐匿于无形。

    4.请根据材料内容,给“新闻述评”下一个定义。(4分)

    5.新时期概念指导下的新闻述评一分为二,两者之间有何区别?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屈原与杜甫种下的不是同一棵橘树(节选)

    周瑟瑟

    我重读过去一年半时间里写下的诗歌时,尤其在读2018年下半年写下的作品的过程中,始终处在无法理解自己的状态,我不得不中断了阅读,一直停到2020年初,才重新接着读。说来奇怪,这次读起来很顺了,从2018年10月我进入贵州水城的写作,似乎没有可以删掉的诗了,而在此之前我一遍遍地删除,有些月份甚至很难留下几首我满意的作品,不知此前写得真的很坏,还是我没有真正理解自己?我明白,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我不知道理解自己的时刻何时能够到来,又在何时突然消失。正如我不知道我的写作何时会顺畅,何时会突然变得艰难。写作的不确定性是写作的一部分。

    屈原与杜甫到死的时候是否真正理解了自己?他们或许永远带走了对自己的不理解。我父亲在临终的那一刻,他并不知道会发现什么,就像写作嘎然而止,写不下去了就结束生命的人并不在少数,我欣赏那些在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突然停止最后一口气的人。

    屈原自沉于泪罗江,他一步步走向江中,怀抱一块石头,做了以身赴死的技术性处理,他或许理解了自己,但别人理解不了他,他在那个时代被人深深误解,以为他疯了。

    杜甫在我故乡的河流上写作时,他的饥饿与病痛,他的写作,谁能理解得了?甚至到现在又有多少人能理解他饥一顿饱一顿的飘泊生活,现在已经很少有那样的诗人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可以见到饥饿的诗人,现在吃得太饱的诗人比比皆是,诗人以吃得太饱为荣,以酒肉穿肠过为日常生活。所以,当代诗人理解不了古代诗人,我们以吃得太饱去理解吃不饱的杜甫,肯定是不可能的。

    我无法确定被他人理解或误解是幸运还是不幸,我的写作被你理解有什么意义?被他人顺利接受显然不是我写作的动力,被他人拒绝也不是我不写的理由。杜甫一定有被他人误解的时候,不被时代接受应该是死者的命运,为什么我在活着时就要得到时代的接受?为什么我不可以被他人拒绝?拒绝是常态,正如我时常拒绝你一样。

    种橘是一门技术活,记得童年时大部分人家欢天喜地种下幼树,来年开春却死了,只有少部分人家种下的活了下来,等到结出果子,有的人家的橘子是苦涩的,大部分没有等到橘子成熟就被孩子们一窝疯地偷吃了。等到成熟了可以摘果子的时候,橘树上剩下少得可怜的几个,我们处在长身体的时候,乡村里能够捞到的好吃的东西并不多,最常见的是地里的萝卜、黄瓜、凉薯,房前屋后的桃子。

    在我们那里突然有一年乡政府通知给每家每户免费发放橘树苗,拖拉机拖来了从没见过的橘树,叶子翠绿,像桂花树。我第一次看到屋原写过的橘树,我那时想象橘子挂满房前屋后的情景,甚至闻到了橘子的清香飘在空气里,但我的想象落了一场空,大部分橘树死了,我家只有一棵橘树活了下来,并且结出的橘子味道怪异。我现在想来父亲与我那地方的人都不是种橘树的能手,虽然仙叔后来在他家后山种满了橘树,有一年我与哥哥去给外婆上坟时顺道还去仙叔家的后山参观过,但我并没有看到橘子挂满枝头的景象。我记得仙叔是在他儿子突然病逝后才开始种橘的,仙叔以种橘的方式度过了最悲伤的日子。

    在我的故乡可能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种橘都是失败的,直到我二十多年后回到故乡才猛然发现家家户户门前屋后种满了橘树,仿佛一夜之间他们获得了种橘的秘密,都成了种橘的高手。2017年12 月11日我去故乡青竹寺岳州窖考古现场,在一户人家的地坪碰到了自称姚村长的人,他说他种的桶子最甜,因为他把白糖埋在橘树根上了。此事很多外地读者认为我在虚构,其实是确有其人其事,我本人确信姚村长真的那么干了,对于湘北人来说这并不奇怪,我小时候就有过类似的知识,不管这种知识的真伪,但在树根上埋白糖结出的果子是甜的是与生俱来的知识,地方知识我是相信的,虽然它可能没有科学道理,但我理解它,就像理解我自己,而外地读者以为是笑话,在我们那个地方却深信不疑。

    屈原在我们那个地方并不神秘,因为我们从小的生活中就有他的存在,划龙船吃粽子,挂艾草熏艾草,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生活。种橘反而与他无关,种橘是为了吃橘,并不是为了纪念屈原,只是我离开故乡二十多年回去后才发现橘树包围了每户人家,村子里橘香飘荡,我少年时的想象变成了现实,于是我写下了关于屈原种橘的诗。故乡的人对此并不理解,你写你的,我种我的,而我觉得这样很好。世上很多事就是隔着,隔着才有意思,不理解才正常,各干各的才有可能干下去。

    写作如种橘。过去二十多年都种死了,但橘树还留在我故乡,在我不知道的某一天他们喜欢上了种橘。我父母都不在了,我家曾经的菜园里一棵橘树结满了青色的橘子,我堂嫂说等橘子红了她要摘几个放在我妈妈的坟上。回北京后,我没有问过堂嫂是否摘了橘子放在妈妈的坟上。

    每个人种下的橘树都有不同的气味,屈原种下的橘树与杜甫种下的橘树不是同一棵橘树,我父亲种下的橘树与仙叔种下的橘树不是同一棵橘树。

    2020年1月25日北京树下书房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创作有关屈原种橘的诗却得不到家乡人的理解,因为种橘与纪念屈原无关,可见与屈原有关的文化传统并没有融入当地的乡土民俗中。

    B.作者认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有饥饿的诗人,但是当代诗人大多数衣食无忧,已经不能理解古代诗人了,即便是对杜甫也会产生误解。

    C.作者在回忆过往时多次提及具体的年月日,让曾经的亲身经历真实可感,也使文本巧妙地将历史文化氛围与当下语境相结合,富有纵深感。

    D.文章开头以近年来自身的创作实践为引,抛出作家能否真正理解本人的疑问,并在后文对屈原和杜甫的叙述中间接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7.关于文中回忆家乡种橘往事的叙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幼时的对橘充满了憧憬与渴望,从视觉与嗅觉的角度描绘橘叶的翠绿如桂与橘子的清香弥散,一虚一实,点出了作者与橘的不解之缘。

    B是蕴含了亲情岁月的载体与见证,作者由家中菜园里一棵结满青色的橘子的树以及堂嫂的话联系到对父母的怀念,睹物思人,以小见大。

    C.青竹寺岳州窑自称姚村长的人"埋糖种橘"的行为看似荒诞不经,但作者深信不疑,体现出其立足本土传统,理解地域文化的立场与心态。

    D.作者强调种橘是一门技术活,由过去多年来故乡种植失败到近年来的丰收,秘密一词体现出种橘也是一项需要心领神会的精神活动。

    8.本文为诗人周瑟瑟新出版诗集《种橘》的自序,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作者为何以“种橘”作为诗集名称。(6分)

    9.请结合《离骚》《蜀相》的创作,简要分析“屈原种下的橘树与杜甫种下的橘树不是同一棵橘树”这句话对文学写作的启示。(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

    王羲之,宇逸少。父旷,淮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羲之年十三,尝谒周凯,凯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凯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

    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羲之遂报书曰:“吾素自无廊庙志,直王丞相时果欲内吾,誓不许之,手迹犹存,由来尚矣,不于足下参政而方进退。自儿娶女嫁,便怀尚子平之志,数与亲知言之,非一日也。若蒙驱使,关陇、巴蜀皆所不辞。”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已,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及述为扬州刺史,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既而内怀愧叹。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肾对。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与名人贤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晋书》卷八十,有删节)

    【注】①尚子平:西汉末年隐士。

    材料二:

    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鸽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时年五十有三,恐风烛奄及,聊遗于子孙耳。可藏之石室,勿传非其人也。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节选)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ABCDEFGHIJKL使MNOPQRSTUV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羲之遂报书曰中的的意思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吾今且报府意思相同。

    B羲之既拜护军中的字表示授与官职,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有拜相如为上大夫

    C若蒙驱使中的驱使的意思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妾不堪驱使中的驱使意思不同。

    D始知学卫夫人书中的字的意思与杜甫《客至》中的蓬门今始为君开字意思相同。

    12.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羲之少有美誉。周凯招待客人,在客人还没吃时先割下一块牛心炙递给他,羲之由此扬名。

    B.羲之决定出仕。他先前多次拒绝朝廷征召,但在儿娶女嫁后,接受了殷浩的建议为官任职。

    C.羲之轻视王述。他请求把会稿郡改为越州,此事连路上行人都觉得不妥,更被贤者耻笑。

    D.羲之广闻博取。游历后不断开拓视野,及时摆脱卫夫人书法的影响,探源明理,及其用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素自无廊庙志,直王丞相时果欲内吾,誓不许之。

    (2)时年五十有三,恐风烛奄及,聊遗于子孙耳。

    14.朝廷公卿都爱王羲之的才能器量,多次召他做侍中、吏部尚书,他都推辞不就任。其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5-16小题。

    满江红·金陵怀古萨都刺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注】①胭脂井:又名景阳井、辱井,隋军破金陵,陈后主躲入此井,后被擒。②寒螀:寒蝉。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句描写金陵六朝繁华的景象如春光般消失得无声无息,情调悲凉,笼罩全篇,传达出作者登高望远时深重的历史沧桑感。

    B.上阙一个字将作者的内在情感外化,潮水之急,意味着在这夜深时分,登览感怀的词人心潮澎湃,久久无法平静。

    C.下阙承接上文,陈述故国往事已无陈迹,与上阙描写六朝豪华毫无消息相辅相成,主旨血脉贯通。

    D.结句的只有照应起句的更无,收束全词,一气呵成,词作因而显得布局合理,通体和谐完整。

    16.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这首词的上阙。(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离骚》中,想到草木飘零凋谢,恐怕有才德、有作为的人逐渐衰老的句子是:“                          ”。

    (2)《蜀道难》中,李白在“                          ”中,通过对行人神情和动作的细微刻画,更加生动地凸显了蜀道之“难”。

    (3)鸥鸟是古人常用意象之一,如杜甫《客至》中“              ”借鸥鸟表达闲适之情;黄庭坚《登快阁》中“              ”一句借鸥鸟表达归隐之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材料一,完成18-19小题。

    材料一:

    何为国风?“国风”二字,可以追溯到《诗经》。其中,《风》收录了当时十五国的民间诗歌,又称国风。但今天的国风,它是华夏服饰的还原?是带有唐宋雅韵的歌舞?是对明代花瓶的复刻,还是代代相传的老手艺?关于国风的定义,学界聚讼纷纭,     。既然难得其义,不妨浪漫些,把国风当作一粒在你我脚下的这片古老的土地生根发芽、惯看春风的种子。

    国风,一国之风。风从何处来?从旧时的传统,从文化的大树根系里绵延、生发而来。也许,有人会问,是不是所有传承传统文化的都可称之为国风?那可未必。这几年,不少时尚品牌也喜欢走"中国风》。例如在包包印止几个汉字“我爱你”,把十二生肖做成项链、手表,在鞋上画上祥云等等,可谓       ,让人目不暇接。尽管这些公司已将中国元素大幅度地呈现,依然给人一种         的感觉,还会被网友调侃辣眼睛。其实,一提到国风,可以有外在和内里两方面。外在,是诸如纹样、材质、工艺等表达,更为具象化,是形式上的传承。内里,则是背后的文化内核和审美情趣,它很难用一个标准去说,可是,有些美,你一眼望去便知道它是属于中国的美,如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国风的,请加以概括。(5分)

     

    阅读材料二,完成20-21小题。

    材料二:

    18世纪左右,德国人弗朗兹·约瑟夫·加尔,花了很长时间,在陌生人头皮上面捣鼓。他不是理发师,不是按摩师,不是什么疯狂的脑子控,他是一名颅相学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颅相学理论的人。但后来,颅相学        ,而被人们摒弃。这似乎说明,头的轮廓,并不能告诉我们大脑内部究竟在发生什么。

    大脑,不同于灵魂和心脏什么的,        。加尔最后的、同时也是正确的结论是:大脑的不同部位控制我们某方面特定的行为。大脑的部分区域定位着一些特定的功能,比如,视觉、运动、记忆、说话,甚至是面孔识别,换句话说,功能在大脑中是有定位的。如果你刺激我大脑的任意位置,你就可以控制我的运动、我的记忆、甚至是我的人格。

    一些精神学家认为,       ,所以,在心理学界和人类心理实验领域中,一个推动着我们不断探索和前进的问题就是我们大脑的功能是如何与心理活动相联系的。如果你不能认识自己的大脑,你就无法提出正确的问题,也就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20.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1.请简述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语言风格上的不同,并分析成因。(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与世界产生关联,写作就是文学家们表达认知世界的方式。作家雨果·克洛说:“我写作,则我生存!”萨门拉什迪也说:“写作在于揭示出真理的线索。”198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塞弗尔特说:“我为能感到自由而写作。”大江健三郎则说:“我文学的基本形式是呼唤。”聂鲁达说:“我的生命已经成熟,因此我写作。”辛格则说:“娱乐是我写作的首要目的。”……

    阅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呢?请以“写作”为话题,选择合适的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新生入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新生入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