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项练习(全国通用)-21微粒图像的分析及应用
展开
这是一份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项练习(全国通用)-21微粒图像的分析及应用,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项练习(全国通用)-21微粒图像的分析及应用 一、单选题1.(2022·江苏盐城·统考中考真题)煤的气化是煤综合利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据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物质组成:甲由两种元素组成B.物质性质:乙具有还原性C.物质变化: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28D.物质应用:丁可用于冶炼金属2.(2022·四川雅安·统考中考真题)根据如下微观示意图分析,结论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B.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C.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D.反应物、生成物中共有三种氧化物3.(2022·山东淄博·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观点错误的是A.从物质构成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从定量角度看: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生成的一氧化碳质量比为1:2C.从反应实质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D.从表示方法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4.(2022·四川资阳·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4月2日,资阳燃气电站新建工程开始建设,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35亿度。燃气发电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化学反应为甲烷的燃烧,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使甲烷完全燃烧应提供适当过量的空气B.甲烷燃烧需要点燃,说明甲烷燃烧是吸收热量的反应C.图示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没有变化D.图示可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5.(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中考真题)汽车尾气处理系统中安装了催化转化器,反应过程微观示意图如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该反应中生成的与的分子个数比是1:1C.该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D.该反应可将有毒的汽车尾气转化为两种无毒的气体6.(2022·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单质的是A. B.C. D.7.(2022·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在催化剂作用下,N2和H2比反应生成NH3的微观过程示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中原子种类不断发生变化 B.过程中H原子数不断减少C.反应前后分子数未改变 D.NH3不具有N2和H2的化学性质8.(2022·广西梧州·统考中考真题)CO2资源化利用有利于实现碳中和。图是CO2与某种单质反应转化为甲醇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丙为有机化合物 B.“”位于元素周期表第2周期C.物质乙的微粒图示为“” D.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3:19.(2022·四川广安·统考中考真题)“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排放的碳总量与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零排放”。中国计划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科学家们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实现这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改变B.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O+H2OD.该反应可以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方向10.(2022·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7:32D.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11.(2022·吉林·统考中考真题)从不同角度认识下图中的反应,其中错误的是A.宏观现象:氢气在氯气中燃烧B.微观解析: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C.符号描述:D.实践应用:工业上可用于制取盐酸12.(2022·湖北恩施·统考中考真题)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比为1:1:213.(2022·湖北孝感·统考中考真题)2021年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其中第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丙、丁都属于化合物 B.反应生成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22:3 D.该反应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14.(2022·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为制备有机物X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解的是A.从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有机物X的化学式CH3OC.该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3:115.(2022·湖北十堰·统考中考真题)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利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还将成为理想能源的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中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1:1B.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变C.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都没有改变D.该反应可以使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16.(2022·湖南湘潭·统考中考真题)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可用于去除甲醛(CH2O)的方法,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D.甲醛是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17.(2022·河北·统考中考真题)2021年12月9日,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中航天员介绍,他们所需的部分水是由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实现了循环利用,如图是该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和丁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3C.丁可电解生成供航天员呼吸的氧气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1:118.(2022·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盐酸中存在的微粒有水分子和氯化氢分子B.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分子C.Na+和Cl-在该反应过程中没有被消耗D.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19.(2022·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新家俱和新装修的房屋会产生甲醛,对人体有害。使用一种催化剂后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即为甲醛,则甲醛的化学式为CH3OHB.反应前后元素和分子均未发生改变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化学性质均未发生改变D.生成物中丙、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120.(2022·浙江宁波·统考中考真题)中国科学院首创室温制氢方案,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H2OH2+CO2B.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C.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反应物CO和H2O都是氧化物21.(2022·重庆·统考中考真题)科学家利用太阳光在新型催化剂表面高效分解水,微观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D.该过程可看出化学反应经历了原子重新组合
参考答案:1.C【分析】通过微观示意图得知,该反应即水和碳单质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甲物质即水,其由H、O两种元素构成,不符合题意;B、乙物质即碳单质,反应时碳变为一氧化碳,得到氧,故其具有还原性,不符合题意;C、根据方程式得,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符合题意;D、丁物质即一氧化碳,可用于还原氧化铁、氧化铜等,不符合题意;故选C。2.C【分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反应符合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为置换反应,故A不正确; B、生成物是铜和水,铜由铜原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故B不正确; C、由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故C正确; D、反应物是氢气和氧化铜,生成物是铜和水,反应物、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故D不正确。故选C。3.B【详解】A、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A不符合题意;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44):(2×28) =11:14,故B符合题意;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先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D、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4.B【详解】A、燃烧需要氧气,为使甲烷完全燃烧应提供适当过量的空气,A正确;B、燃烧可以通过点燃来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温度,燃烧属于放热反应,B错误;C、由图示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总个数都为3,没有变化 ,C正确;D、图示可知该反应有新分子生成属于化学反应,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B。5.D【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生成的氮气与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不符合题意;C、NO中氮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氮气中氮元素化合价为0,故该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下降,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生成物为氮气和二氧化碳,故该反应可将有毒的汽车尾气转化为两种无毒的气体,符合题意。故选D。6.B【详解】A、图中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纯净物,每个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的分子,所示的物质属于化合物;B、图中四个分子构成相同,每个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的分子,所示的物质属于单质;C、图中所示的四个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分子,是两类物质的分子,所以该物质属于混合物;D、图中所示的四个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分子,是两类物质的分子,所以该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B。7.D【详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A不正确; B、化学反应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则过程中H原子数不变,故B不正确;C、由微观过程示意可知,反应前有1个氮气分子,3个氢气分子,反应后是2个氨气分子,则反应前后分子数发生改变,故C不正确;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氨气是由氨气分子构成的,则NH3不具有N2和H2的化学性质,故D正确。故选D。8.D【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物质丙为CH3OH,该物质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化合物,故说法正确;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为氧原子,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根据电子排布规律可知,氧原子有两个电子层,则位于元素周期表第2周期,故说法正确;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物质乙为氢气,该物质的微粒图示为,故说法正确;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3,故说法错误;故选D。9.D【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反应的方程式是:。【详解】A、根据方程式,反应物中有氢气,是单质,氢元素是游离态,反应后甲醇和水中含有氢元素,则氢元素变成了的化合态,则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改变;不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根据方程式该反应中反应前的分子数目是4,反应后的分子数目是2,改变了;不正确。C、根据分析,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不正确。D、该反应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成了甲醇和水,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故选D。10.D【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方程式为,此选项错误;B.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与化合物,此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此选项错误;C.因为反应方程式为,所以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 ,此选项错误;D. 因为反应方程式为,所以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4:6=2:3,此选项正确;故选D。11.C【详解】A、由图知,从宏观的角度说,该反应是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宏观现象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知,反应前,氢气分子由氢原子构成,氯气分子由氯原子构成,反应后氯化氢分子由氢原子和氯原子构成,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图知,该反应是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C符合题意;D、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该反应在工业上可用于制取盐酸,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2.D【详解】A、由生成物的微观结构可知:生成物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比为1:1:2,符合题意。故选D。13.A【分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甲是CO2;乙是H2;丙是CH4O;丁是H2O;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H4O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4O+H2O。【详解】A、甲是CO2;乙是H2;丙是CH4O;丁是H2O;甲、丙、丁均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乙是单质,符合题意;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不符合题意;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44:6=22:3,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有二氧化碳,因此该设计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不符合题意。故选A。14.D【详解】A、据图可知,反应物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图中右侧方框中的单质是反应剩余的单质。所以不是置换反应。A错。B、据图可知,有机物X的化学式CH3OH。B错。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能发生改变。C错。D、据图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和 分子个数比为3:1。D正确。综上所述:选择D。15.D【详解】A、根据过程示意图,甲是CO2,乙是H2,其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中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1:3,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C、H元素化合价均发生变化,只有O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CO2是无机物,CH3OH是有机物,该反应可以使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16.C【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醛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不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可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不能再分,符合题意;D、甲醛由甲醛分子构成,每个甲醛分子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故选C。17.C【分析】根据微观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据此回答。【详解】A、乙是氢气化合价为0,丁是水,氢元素化合价为+1,乙和丁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不符合题意;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4,不符合题意;C、丁是水,电解时可生成氧气供给呼吸,符合题意;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44:16=11:4,不符合题意。故选C。18.A【详解】A、如图可知,盐酸中的微观粒子是氢离子和氯离子和水分子,选项错误;B、如图可知,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而钠离子和氯离子未发生变化,选项正确;C、如图可知,钠离子和氯离子未发生变化,选项正确;D、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显酸性,含有氢氧根离子显碱性,而恰好完全反应时,只含有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故溶液显中性,选项正确;答案为:A。19.C【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甲即为甲醛,则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微观示意图及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元素未发生改变,分子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化学性质均未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丙、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44:18=22:9,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20.C【分析】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然后结合化学方程式以及选项内容进行分析解答。【详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不符合题意;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C、在反应物水中,氢元素显+1价,在生成物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因此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符合题意;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反应物CO和H2O都是氧化物,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21.B【分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水在太阳光、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根据反应方程式,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的分解反应,正确;B、根据方程式: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正确;D、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水分子聚集在催化剂表面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然后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即该过程可看出化学反应经历了原子重新组合,正确。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项练习(全国通用)-81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项练习(全国通用)-78乳化现象及应用,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项练习(全国通用)-83图像分析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