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2 考点3: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行文线索(过关测试)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2 考点3: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行文线索(过关测试)教师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简要赏析第1段中画线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2 中考复习之散文阅读(过关测试)
考点3: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行文线索
一、 把握文章线索
(一)(2021·江苏金坛·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棉花的味道
①棉花的籽儿发芽后,母亲就忙碌起来,锄草、松土、施肥,像照顾自己心爱的孩子一样细致。两个多月后,棉花长得有几尺高了,翠绿的叶子如张开的小手掌,在风中轻轻摇摆。母亲说,该给棉花“打顶”了。她熟练地掐住棉花秆顶部的一部分,稍一用力,“咔嚓”一声将它折断,对着一棵棵棉花“狠下杀手”。在这块棉地里,母亲不知倾注了多少汗水!可她为何又要毁掉它呢?我着急地大叫:“妈,棉花会死掉的。”母亲轻轻一笑道:“傻孩子,这时舍不得打顶,以后我们就收不到多少棉花。”
②看到那么多被母亲折断的棉枝七零八落掉在地上,我心痛极了,执拗( )地要求母亲分两棵棉花给我种植,并坚持不给它们“打顶”。
③母亲的抉择是对的,“打顶”后的棉花长得枝繁叶茂,开满了白色、粉色的花,而那两棵没“打顶”的棉花主秆长得太高,阻碍了侧枝的生长,侧枝少而且短,虽然看上去绿叶葱茏,却只有稀疏几朵花开。母亲指着那两棵棉花对我说:“看到了吧,有时候该舍弃的东西就要舍弃,否则会失去更多。”
④不久,母亲棉田里的花谢了,一个个壮实的棉桃长出来。八月,棉桃如石榴一般张开了小嘴,煞是好看,几天后,雪一般的棉花灿然盛开在枝头。
⑤午饭后,酷热难忍,母亲却顶着毒辣辣的太阳去摘棉花。她挽着一个大竹篮,走进棉田里,双手快速地采摘着棉花,汗水湿透了衣衫。天空湛( )蓝湛蓝,一望无际的棉田如一片无垠的雪地,身穿浅蓝布衫的母亲被白色的棉花簇拥着,如一位神奇的织女在灵巧地编织一张巨大的白毛毯。
⑥一天夜里,我看见母亲站在院里安静地望着天上。明月皎洁,一片一片的白云层层叠叠,整齐排列在深蓝色的夜空,月光如水一般倾泻而下,母亲的脸显得格外柔美,她喃喃道:“天上的云真好看啊,像棉花一样。”母亲读书不多,却能用最熟悉的东西、最贴切的比喻描绘眼前的美景,繁重的农活、生活的磨砺使母亲像大多数农妇一样唠叨、凡俗,但她心里却同样有对美的无限憧憬。
⑦初冬,母亲就开始用新棉花给我们做棉衣、棉鞋、棉被,给长大的姐姐做嫁妆。机器轧过的棉花变得更加柔软洁白,母亲轻轻将棉花一层层叠好,铺在崭新的布上,然后一针一线细细地缝合。新棉被蓬松厚实,我撒着欢儿在上面翻跟斗。雪后的田野如同一床松软的大棉被,我穿上新棉衣跑进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扭头却看见母亲提着一篮翠绿的青菜从菜园走来,脸和手都冻得通红,她身上是一件穿了很多年的棉袄。我问:“妈,你冷吗?”母亲帮我扣好松开的纽扣,眼里漾着笑意:“妞儿不冷,妈就不冷。”
⑧晴朗的冬日,母亲把棉被抱到太阳下曝晒。晚上把头埋进被里,会闻到一股香味,我问母亲:“你放了什么在被子里?香香的,真好闻。”
⑨母亲说:“哪来的香味?那是棉花的味道。”
⑩母亲老了,再也干不动农活,不能种棉花了,儿女们给她买了羽绒被、羽绒服,可母亲还是说冷,姐姐买来新棉花给母亲做了棉衣、棉被。穿上用蓝色金丝绒布料做的新棉袄,母亲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
(11)多年以后,我还经常闻到母亲说的“棉花的味道”,它柔软、浓密、温暖,将伴随我一生。
1.本文的线索是( ),围绕线索叙述了母亲 、 、
等事情。★★★
【答案】棉花;种植、管理与采摘棉花、用棉花为儿女做衣物、年老后仍然使用棉织品。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线索的把握和文章内容的概括。文章前10个自然段,围绕“棉花”写了母亲的三件事情。前6段写母亲种植和采摘棉花;7至10段写母亲“用新棉花给我们做棉衣、棉鞋、棉被”等各类衣物,年老后还是喜欢用棉花做成的棉织品。
2.请简要赏析第1段中画线的句子。
【答案】
示例一:运用动作描写,“锄”“松“施”三个动词连用,精炼刻画了母亲的忙碌和对棉花的细心照顾,突出母亲对棉花的深情。
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棉花比作自己心爱的孩子,形象写出了母亲对棉花籽儿的细心照顾,突出母亲对棉花的深情。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可从词语的表达效果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方面进行赏析。“锄”“松”“施”三个动词连用,精炼刻画了母亲的忙碌和对棉花的细心照顾,表现的是母爱和母亲的勤劳;将“棉花”比作“自己心爱的孩子”,形象写出了母亲对棉花芽的细心照顾,突出母亲对棉花的深情。
3.第7段画线句中加点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母亲帮我扣好松开的纽扣,眼里漾着笑意:“妞儿不冷,妈就不冷。”
【答案】“漾”写出了母亲心中的快乐与甜蜜从眼里向外溢出,使人们看到一个对生活充满乐观,对儿女充满爱的母亲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漾”写出了母亲心中满满的快乐与甜蜜,让人们看到一个乐观,对儿女充满爱的母亲形象。
4.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
【答案】
示例一:母亲给棉花“打顶”,与“我”坚持不给棉花打顶形成对比,突出母亲深谙农事。
示例二:母亲与大多数农妇对比,体现母亲既有唠叨、凡俗一面,更有对美的追求的(对生活的热爱)另一面。示例三:母亲的穿着与孩子(我)的穿着进行对比,凸显无私的母爱。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答题时要围绕“对比”手法展开分析。第4段中对“打顶”和不“打顶”的棉花进行了对比。“母亲的抉择是对的,'打顶’后的棉花长得枝繁叶茂,开满了白色、粉色的花”而“我”“那两棵没打顶’的棉花只有稀疏几朵花开”,这是对比手法。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母亲对棉花生长习性的熟悉,对农事的谙熟。
5.文章以“棉花的味道”为题目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答案】棉花自身的味道;蕴含着深深(无私、温暖、甜蜜)的母爱;子女们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含义理解。“棉花的味道”比较丰富,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回答。既指真正的棉花的味道,又蕴含着温暖的母爱,还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和思念之情。文章结尾说:我还经常闻到母亲说的“棉花的味道”,它柔软、浓密、温暖,将伴随我一生。是因为母亲的爱令“我”终生难忘,“我”对母亲的思念也将持续终生。
(二)(2021·天津滨海新·一模)阅读洪振秋《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完成各题。
①春日,人们的视野里总是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②百花繁,万花灿,唯有苔草很少被人提及,因为它实在微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我却惊讶于这细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没有茂林的硕大气象,也没有百花的美妙身姿,只是静静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视的角落里。但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风情,百花一样的美丽。
③江南民间有句谚语: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河。春风拂面之际,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倚在高高的墙头上,藏匿于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在青石板的夹缝中撑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
④此时,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气势。她们一根连着十根,十根连着百根,连绵起伏,渐成气象。无论是断墙残垣,还是悬崖绝壁之上,其它植物都无法落脚,唯有青苔从墙缝里、石缝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
⑤在岁月的戏台上,青苔似乎错过了《诗经》,却赶上了唐诗宋词的好时光,也融进了明清纷繁的花事。在诗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爱,“应怜屐齿印苍苔”,园子的主人因怕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但有时也夹杂着几分苍凉和凄美,“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青苔似乎总是见不到阳光,只在凄凄惨惨中顽强地生长着。
⑥中国人很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使其诗意更加飞扬。最早是“元四家”,后有沈周、唐伯虎、徐渭、程嘉燧、渐江、查士标等。到了清代,苔草在中国画中出现的频次渐多,随心所欲,恣意点苔,笔情墨趣,已臻成熟。尤其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其画梅善于在粗干上以浓墨点苔,使梅花显得气韵非凡,虽苍老而生机勃发。青苔虽然微小,却点缀出他画中的春色;虽然微不足道,却烘托出画中梅花的冰光雪影。他深爱着“苔花如米小”的气质,把自己也取名为“小善庵主”“如米最小者”,可谓青苔知己也。
⑦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应是清代的袁枚先生。“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他知青苔的气质风度,不流俗,不谄媚,不张扬,却志向远大,生机勃勃,寓微小于浩荡之中。青苔的生存环境是很恶劣的,虽然是“白日不到处”,却是历尽千磨万难,凭着坚忍坚强,冲破困境,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她虽然看似弱不禁风,却凭着自强不息,争得和百花一样的开放权力。春光因为她们的点缀,显得如此明媚无比;百花有了她们的衬托,更为明艳动人;人世间因为有了她们,更为生机盎然。
⑧小时候,我的家乡,每年春日,也就是春雨即将来临之前,父亲总要爬上古楼,上屋顶清理盖瓦,家乡人称之“拾漏”。他总是弓着腰,小心翼翼地翻起一片片布满青苔的瓦,或剥下苔绿,或扯下苔丝,或拔出瓦沟中的苔草……然后装进一个蓝色的布袋里。他从木梯上退下来后,便径直去后花园,从布袋里掏出一撮撮、一把把的青苔,或填于兰花盆,或黏附于梅花树干上,或塞进干枯的罗汉松那一个个细小的木洞穴中……父亲说,青苔也有一些诗意的名字,她叫绮线,也称呼为绿衣元宝,百花有青苔衬托,人世间才会春色满园。
⑨我是江南人,我爱着家乡门前残墙上的青苔,绿痕从墙根开始,一直蔓延到墙顶上。我爱着回乡路上青石板夹缝里的青苔,她们一点点,一丛丛,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变幻着,哧哧地笑着,撑起满眼的绿意。
⑩没有青苔的世界,是寂寞的。
(选自《人民日报·副刊》2019年05月18日,有删减)
1.文章第②至④段主要写了青苔具有怎样的特点?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在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撑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
3.联系全文,分析题目“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中“绿意”的含义。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篇写“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一派勃勃生机”,接着写青苔“微不足道”“细小低微”,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B.文章中的“江水绿如蓝”和白居易词中的“春来江水绿如蓝”描述重点不一样:前者是强调青苔的繁茂,后者是强调江水的澄澈。
C.文章用词生动贴切。如描写父亲在春雨来临前“拾漏”后,“掏”“填”“黏附”“塞”等词语准确地表现出对青苔的重视。
D.文章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作者对青苔的情感,暗线是对青苔的描写。
E.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构思精巧,语言含蓄隽永,富有表现力。
【答案】
1.示例:微不足道,细小低微;富有气势,连绵起伏,渐成气象;生命力顽强,倔强。
2.句子运用“趴”“粘”“爬”“附”“布满”“撑”等一系列动词富有动态感,生动传神地写出青苔在恶劣环境中的生长态式和顽强的生命力,表现出青苔自强不息的精神。(意近即可)
3.题目中的“绿意”表层含义青苔的绿,写出了青苔虽然微小,但自有风情,能衬托百花,点缀春光;自强不息,有顽强的生命力;融入诗画,在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意蕴。(意近即可)
4.AD
【解析】
1.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第二段中的“因为它实在微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我却惊讶于这细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可得:微不足道,细小低微。
根据第四段中的“竟是如此有气势。她们一根连着十根,十根连着百根,连绵起伏,渐成气象”可得:富有气势,连绵起伏,渐成气象。
根据第四段中的“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和第五段中的“青苔似乎总是见不到阳光,只在凄凄惨惨中顽强地生长着”可得:生命力顽强,倔强。
2.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加点的“趴”“粘”“爬”“附”“布满”“撑”等皆为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青苔在各种生长的不同情态。“残旧的瓦片上”“厚重的砖头间”“苍老的树干中”“瘦硬的岩石上”“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表现了青苔生长环境的恶劣,但就在这种恶劣的环境里,青苔依然顽强的生长着,表现了青苔蓬勃的生命力。突出了青苔自强不息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意。
3.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标题中“绿意”的含义可由浅入深进行分析。浅层分析字面的意思,结合主要内容分析。由第二段“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河。春风拂面之际,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倚在高高的墙头上,藏匿于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在青石板的夹缝中撑出绿意“可知,绿意指青苔表现出的生机勃勃、春意盘然;深层意思:由第四段“唯有青苔从墙缝里、石缝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第⑥段“青苔似乎总是见不到阳光,只在凄凄惨惨中顽强地生长着”,第七段“他知青苔的气质风度,不流俗、不谄媚、不张扬,却志向远大,生机勃勃,寓微小于浩荡之中”等句子可以得出,“绿意”也指青苔的精神品格:自强不息、顽强生长、志存高远;由第六段中的“中国人很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使其诗意更加飞扬”可知,青苔融入了诗画,在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意蕴。由第九段“我爱着家乡门前残墙上的青苔”“挥起满眼的绿意”和第十段内容可知整篇文章也抒发了我对青苔由衷的敬意和赞美之情,对青春、对人生的思考和执着追求,也有对具有青苔精神的人的赞美。
4.A.“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有误,开篇写“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一派勃勃生机”是为了引出对青苔的描写,并无“抑”的意思;
D.“明线是作者对青苔的情感,暗线是对青苔的描写”有误,应为“明线是对青苔的描写,暗线是作者对青苔的情感”; 故选AD。
二、 梳理行文思路、情感
(一)(2021·云南罗平·二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棵不开花的苹果树
崔修建
①那是一棵十分特别的苹果树,栽种在菜园子里五年多了,它还从来没有开过一朵花,我多么希望即将来临的这个春天,它能开出一些粉红的花朵。
②这棵苹果树,原本生长在村西的草甸子里的,孤零零的,站在那些肆意疯长的茅草中间,流露着莫名的忧伤。看到形单影只的它,父亲便立刻动了恻隐之心,觉得它很像村里无儿无女的老薛头。于是,父亲决定将它移植到屋前的菜园子里,成为那些蔬菜瓜果的邻居。
③被施了农家肥,浇足了水,喷撒了杀虫药,再加上父亲不时地修剪,懂得感恩的苹果树,快速地成长起来,不到两年的工夫,便宛然出落成一个秀气的大姑娘,肌肤光鲜,仪态端庄,还有着楚楚动人的气质。
④“这么好的一棵苹果树,明年一定会结出香甜的苹果。”我抚摸着它粗壮的枝干,开始憧憬起来。
⑤它却始终没有开花,只是一年又一年地粗壮着枝干,一年又一年地茂密着叶子,在四季轮回里幸福地生长着,无忧无虑,仿佛从未听到过有关开花的召唤。
⑥那天,母亲要杀掉家里的一只老母鸡,招待远方来的亲戚。这只老母鸡上了年纪,现在几乎不下蛋了,尽管它原来是一个下蛋能手,但如今落到被淘汰的结局,似乎是注定的,我也爱莫能助。
⑦那一棵始终不肯开花的苹果树,根须却一直在泥土里与豆角、茄子争抢养分,浓密的树荫还遮挡了不少辣椒该享受的阳光,我对它越来越失望了,建议砍掉它算了,就像母亲淘汰那只不再下蛋的母鸡一样,不必再犹豫了。
⑧父亲却执意留下它,理由是:再等等,或许它现在还不想开花,还想无拘无束地疯长两年,等某一天它突然想开花了,没准儿会开出令人惊讶的花呢。
⑨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但没有找到苹果树不肯开花的确切原因。也许真的像父亲所言,它只是迷恋于生长,迷恋于做一棵春天发芽、秋天落叶的苹果树,至于是否开花,或者何时开花,它并不关心。再说了,谁规定了一棵苹果树就一定要开花结果?难道它不能按着自己的心愿活一回吗?别的苹果树喜欢开花就尽管开花好了,它只想尽情舒展自己的绿叶,为何要被责怪呢?
⑩突然间,我对这棵执意不肯开花的苹果树敬佩起来:不管是命运注定了它无法开花,还是它自主选择了不开花,它都始终从容地赶着自己的路,倾听春风,笑对秋风,安然若素地迎接着四季的风霜雪雨,除了没有开出人们熟悉的花朵,没能结出人们想象的苹果,别的什么也不缺少啊,即便是有些遗憾,也无妨啊。谁的生命中没有一些遗憾呢?何况这棵苹果树又活出了独特的自己,没有走进那种千篇一律的生活模式……
⑪如是一想,我便释然了,不再期盼着苹果树开花,反而觉得不开花的它更可爱,活得有想法,有个性,淡定而洒脱。或许父亲和母亲也是这么想的,不然,他们早就听从邻居们的劝告,将它当作生火的烧柴了。
⑫多年以后的一个秋天,我和朋友一起去锦州游玩,到路边的一个果园买刚上市的苹果。那一树树红通通的苹果,令人口舌生津。蓦然,我想起那棵一直不开花的苹果树,便请教那位热情的果农,是否他也遇见过不开花的苹果树,他说当然碰到过,碰到了,就砍掉,倒出位置给开花的苹果树……
⑬我能够理解果农如此干脆利索的选择。在我家菜园子里的那棵苹果树,是幸运的,虽然我曾期待过它开花,但我很少抱怨它的不开花,还渐渐地理解了它,一点点地欣赏它了。
⑭与一位教哲学的老教授聊天时,我又提到了那棵不曾开花的苹果树,老教授感慨:那真是一棵有性格的苹果树,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成就,就那么不疾不徐地活一回,自由自在,根本不理会别人异样的眼光,只是坦然地活自己,这样的一生也是富足的。
⑮时光流转,见过种类繁多的开花的树,唯有那一株没有开花的苹果树,在我的心陌上深深地扎下了根,季季枝繁叶茂,在我出神的凝望与遐思中,那棵神奇的苹果树,竟开出一朵朵绚丽无比的意念之花,引我朝着生命的深处,一步步地执著走去。
1.请依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适合的语句。★★★
孤零零的苹果树,让人可怜→①_____________→不开花的苹果树,让人失望→②________________
2.请对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懂得感恩的苹果树,快速地成长起来,不到两年的工夫,便宛然出落成一个秀气的大姑娘,肌肤光鲜,仪态端庄,还有着楚楚动人的气质。
3.文章第⑨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结合本文内容和下面的材料,谈谈这棵“不开花的苹果树”和紫藤萝分别带给作者哪些关于“生命”的思考。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选自宗璞《紫藤萝瀑布》)
【答案】
1.楚楚动人的苹果树,让人期待 从容独特的苹果树,让人可怜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苹果树在父亲精心的照管下生长的状态,为后文写“我”期待它开花结果的内容做铺垫。
3.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苹果树一直不开花”“我”也找不到原因,引出下文由“不开花的苹果树”所引发的对生命的思考;内容上:苹果树一直都不开花“我”也没找到原因,思考后明白“不开花的苹果树”其实更令人敬佩,不开花也许遗憾,但能从容地做自己,更让人欣赏。(意思对即可。)
4.本文中,“不开花的苹果树”让作者明白,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些许遗憾,能坦然洒脱的面对,做独特的自己,不在意别人异样的眼光,自由自在的生活,才是生命的真谛。材料中遭遇不幸后又重新盛开的紫藤萝让作者感悟到,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不能老是让悲痛压在心头,应该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解析】
1.本题考查梳理事件及人物感情。
根据第②段的内容可知“孤零零的苹果树,让人可怜”,“不开花的苹果树,让人失望”为第⑦段的内容,因此①空答题区域为第③~⑥段,根据第③段句子“仪态端庄,还有着楚楚动人的气质”,第④段句子“我抚摸着它粗壮的枝干,开始憧憬起来”可概括为“楚楚动人的苹果树,让人期待”;
②空的答题区域为第⑧~⑬段,根据第⑩段句子“突然间,我对这棵执意不肯开花的苹果树敬佩起来”“不管是命运注定了它无法开花,还是它自主选择了不开花,它都始终从容地赶着自己的路,倾听春风,笑对秋风”等概括为“从容独特的苹果树,让人敬佩(可怜)”。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先找准赏析的角度,再分析其妙处。
从“懂得感恩”一词,可知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便宛然出落成一个秀气的大姑娘,肌肤光鲜,仪态端庄,还有着楚楚动人的气质”这是描写苹果树生长的样子。本句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描写苹果树生长的优美姿态,既表明了父亲对它的精心照顾,也为下文“我”期待苹果树开花结果做了铺垫。
3.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题干要求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段落的位置判断其在结构上的作用,因为第⑨段位于文章中间,其结构上一般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一般有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再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进行分析,根据第⑨段句子“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但没有找到苹果树不肯开花的确切原因”可知,这是承接上文“苹果树一直不开花”,“我”也找不到原因。再根据第⑨段句子“也许真的像父亲所言,它只是迷恋于生长,迷恋于做一棵春天发芽、秋天落叶的苹果树,至于是否开花,或者何时开花,它并不关心”引出下文由“不开花的苹果树”所引发的对生命的思考,最终明白“不开花的苹果树”其实更令人敬佩,不开花也许遗憾,但能从容地做自己,更让人欣赏。
4.本题考查阅读比较。分析材料中句子“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可知,人即使遭遇不幸,也不能停下追求的脚步,要积极面对生活的挫折与磨难,勇敢前行。分析本文中“不开花的苹果树”带来的关于“生命”的思考,需要结合文中“苹果树不开花”的经历,感悟出生命的独特性,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如第⑩段句子“即便是有些遗憾,也无妨啊。谁的生命中没有一些遗憾呢?何况这棵苹果树又活出了独特的自己,没有走进那种千篇一律的生活模式……”,第⑭段“就那么不疾不徐地活一回,自由自在,根本不理会别人异样的眼光,只是坦然地活自己,这样的一生也是富足的”第等,提炼出作者由“苹果树”引发的对“生命”的思考,人的生命中或许会有遗憾,但是应该做自己,保持坦然的心态,不疾不徐活出生命应该有的样子。
(二)(2020年·江苏镇江中考真题)
母亲的爆米花
江 子
①每到年末,女人们就都要忙碌起来了。
②在我家乡,再穷的人家,都要准备几件像样的年货待客。比如三两斤炒瓜子,自家种的卖给贩子后余留下来的花生,还有就是爆米花。
③而作为村里最穷人家的主妇,母亲的忙碌里,就会多几分恓惶。因为只有她知道,一到年关,招待客人要钱,去长辈亲友家拜年要钱,年后我们兄弟姐妹读书要钱。可因为进账少,她的口袋,差不多已经空了。
④她只有早早地就催着父亲带着我去走村串巷打爆米花。
⑤二姑父买了一套爆米花的行头。可他后来患了痨病,近不得烟火,就打不得爆米花。母亲就催着父亲,学了这门手艺,借了二姑父家的这套行头去打爆米花。
⑥这是一种十分艰苦的活计。我和父亲每天就像钉在了两条矮凳上。父亲负责摇机器,拉风箱,待加热到了一定温度,让机器炸响。机器里的大米就变成了松脆的体积暴涨的爆米花。我负责把柴,配合父亲“爆破”作业,死死捏紧装爆米花的麻袋,以免气流冲溢让爆米花散落。然后,我解开口袋,将爆米花装给主人。如此周而复始,每天都要到半夜才睡。
⑦那时候每一爆加工费是一毛。十多天时间下来,可以挣个一百多块。年关和我们的学费,就全都指望着这件事。
⑧要到大年二十九,我们才会回到家里,父亲先把那些带着黑色锅灰的毛票交给母亲,然后在自己家的厅堂,摆开架势,打自己家的爆米花。很明显,父亲摇着机器拉着风箱的节奏变慢了。我把柴也是。经过了十多天的熬夜打爆米花,我和父亲都太累了。
⑨而在我和父亲出门的这些天,母亲早已把家里的一切都安顿妥当,包括其他年货的准备,孩子的新衣……晚上,母亲会把糖倒入有水的锅中。她在灶前把柴火,待糖水煮沸,父亲会将爆米花倒入爆炒,到一定火候,再铲出通过人工压实,然后用刀切成薄片,爆米花年货就做成了。
⑩那一夜,家里就都是糖分的味道:穷人的家庭里少有的幸福的味道。
⑪年终于到来了。对于家庭主妇来说,也就是最忙碌的时候到了。
⑫母亲穿着浆洗得干净的旧衣服,在家中进进出出,微笑着为前来拜年的亲友续茶水,看着客人面前茶盘里年货空了,就返回屋内补上些许——量肯定是经过精密计算的,不能太多,不然后面来客就不够了,撑不到春节过完,但也不能太少,不然就不体面。
⑬那爆米花片是茶盘里最显豁的茶点。它的成本不高,少量的大米和糖,但因为经过爆米花机的加工,体积增大了好多倍,适合表达新年里虚妄的富足感。
⑭印象里母亲从来没有穿过新衣服。即使过年也是。也许她穿过,那该是新婚的时候,可惜我没能见到。母亲好像也从没吃过她精心准备的那些吃食。她很少上桌,总是坐在灶膛前,吃每一顿剩下来的东西。平日里,她给我们的印象是节俭到抠门的。她对自己,几乎到了残忍的程度,即使过年也是。成年累月,我们早已接受了这样的母亲,认为母亲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⑮可有一天,我发现母亲在无人的角落吃着爆米花。
⑯离大年初一过去已经有几天了。亲友们都已散去。大人们开始闲了下来。
⑰我还沉浸在寒假与春节给我带来的美好和自由之中。离开了打爆米花的那张小矮凳的束缚,我就像一个野孩子,到处找着寻欢作乐。我忘了我是去找谁还是为了躲避谁的追赶,急匆匆地走在某个离家几栋屋的一个巷子里。无意间我看到了母亲,正在往嘴巴里送着爆米花。
⑱她轻轻地咬着,咀嚼着。她脸上的表情,似乎是非常享受爆米花片带给她的愉悦感,以至于她显得有点陶醉,有点贪婪。她吃得很细致,好像一小片爆米花片,有着她细嚼慢咽的计划。她手里有个袋子,里面还有着三两片。
⑲母亲怎么会在这里?她是不是专门要躲在我们不容易出现的地方,来享受她其实非常心仪的食物?她为什么不在家里,当着我们的面吃着爆米花?有什么清规戒律,阻止了她这么做?
⑳母亲看到了我,脸上立即露出惊诧进而尴尬的表情。她迅速停止了咀嚼,转身急匆匆离开了巷子。
㉑母亲只比我大25岁。我呢那时候才十一二岁。现在想起来,母亲那时候还很年轻,不到四十。可母亲在我心里从来没有年轻过,从我记事以来,她就是一个很心酸的老妇模样,即使新年也不能让她看起来年轻些。
(选自2020年2月20日《新民晚报》,有删改)
1.以“爆米花”为线索,补全文章情节。★★★
母亲催父亲打爆米花→ →家人制作爆米花年货→母亲用爆米花待客→
【答案】“我”与父亲打爆米花 母亲躲尝爆米花
【解析】本题考查对情节的梳理概括能力。“母亲催父亲打爆米花”对应第①至⑤段内容;“家人制作爆米花年货”对应第⑧至⑩段内容;第一空可由第⑥⑦段内容概括为:“我”与父亲打爆米花。“母亲用爆米花待客”对应第⑪至⑭段内容,第二空可由第⑮段至文末概括为:母亲躲尝爆米花。
2.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
【答案】交代了家境的贫苦和拮据(表现“我们”生活的艰辛和不易),这是驱使母亲极度节俭、苛刻待己的根本原因,为下文围绕爆米花发生的事件作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此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上,“而作为村里最穷人家的主妇,母亲的忙碌里,就会多几分恓惶”“可因为进账少,她的口袋,差不多已经空了”写出家境的贫苦,这是后文“印象里母亲从来没有穿过新衣服。即使过年也是”“平日里,她给我们的印象是节俭到抠门的。她对自己,几乎到了残忍的程度,即使过年也是”等语句表现出母亲极度节俭的原因。结构上,贫苦的家境为下文母亲催父亲打爆米花、制作爆米花年货、用爆米花待客等情节作铺垫。
3.文中的“爆米花”承载了母亲哪些具体的愿望?
【答案】①维护好最穷人家新年中待客、拜年的面子(表达出最穷人家新年里虚妄的富足感,或“有钱待客”“有钱拜年”);②年后众多子女能够继续读书;③苦难岁月中的新年里自己也有品尝爆米花感受甜蜜的机会。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概括能力。由“年关和我们的学费,就全都指望着这件事”可见,母亲的愿望包括年后众多子女能够继续读书。由“它的成本不高,少量的大米和糖,但因为经过爆米花机的加工,体积增大了好多倍,适合表达新年里虚妄的富足感”可见,母亲的愿望有维护好最穷人家新年中待客、拜年的面子。由“她轻轻地咬着,咀嚼着。她脸上的表情,似乎是非常享受爆米花片带给她的愉悦感,以至于她显得有点陶醉,有点贪婪”可见,母亲的愿望有苦难岁月中的新年里自己也有品尝爆米花感受甜蜜的机会。
4.联系上下文,结合加点词语,赏析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她吃得很细致,好像一小片爆米花片,有着她细嚼慢咽的计划。她手里有个袋子,里面还有着三两片。
【答案】“细致”是品尝过程的特点,表现出母亲对享受爆米花片机会的珍惜,“一小片”“三两片”表明母亲所拿爆米花片之少而小,写出了母亲苛刻待己的节俭,也表达了母亲在生活艰难时期对甜美生活的渴望。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此题要求从词语角度入手,要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细致”在这里写母亲吃得很慢很享受,表现出母亲对享受爆米花片机会的珍惜。“一小片”“三两片”是说母亲拿的爆米花片既小又少,表现了母亲苛刻待己的特点。母亲偷尝爆米花片表现了她对甜美生活的渴望。
5.通读全文,分析第㉑段中“我”的复杂情感。
【答案】“即使新年也不能让她看起来年轻些”与母亲没有条件打扮自己(新年也只穿浆洗干净的旧衣服)有一定关系,本段主要凸显母亲在“我”心中从未年轻过,既表达了“我”对母亲一直以来承受生活苦难之重感到心痛,也表达了“我”对儿时只顾及自己的感受不懂母亲的心理的惭愧,还表达了“我”对自己儿时不能主动为母亲分忧的内疚,更表达了“我”对母亲为家庭无私付出的感激和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体会。此题要结合全文内容体会“我”的情感。“母亲那时候还很年轻,不到四十。可母亲在我心里从来没有年轻过”,母亲在贫苦的家境中苛刻待己,“印象里母亲从来没有穿过新衣服”“母亲好像也从没吃过她精心准备的那些吃食”“平日里,她给我们的印象是节俭到抠门的”。因此,语句中包含有“我”对母亲一直以来承受生活苦难的心痛之情,有“我”对母亲为家庭无私付出的感激和赞美,也有“我”对自己儿时不能主动为母亲分忧的内疚。联系“离开了打爆米花的那张小矮凳的束缚,我就像一个野孩子,到处找着寻欢作乐”可见,还有“我”对儿时只顾及自己的感受不懂母亲的心理的惭愧之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2 考点2: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旨(过关测试)教师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假如电视台正筹备开拍以下节目,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2 考点1:抓住文章标题,分析含义作用(过关测试)教师版,共18页。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 中考一轮复习之小说阅读之3找准文章线索,探究文章标题(过关测试)教师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分之差,仍然输在原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