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过关测试)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过关测试)教师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三段选文,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中考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过关测试)
一、(2020·山东枣庄·一模)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
【乙】
黄琬①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②太守。建和③元年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⑤而琼以状闻。太后诏⑥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⑦?”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黄琬传》)
【注释】①黄琬:东汉末大臣。②魏郡:古郡名。③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④食:同“蚀”,侵蚀。⑤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⑥诏:皇帝的命令。⑦初:一开始,刚刚。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俄而雪骤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
(3)为魏郡太守________ (4)即以其言应诏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3.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A.俄而雪骤 B.黄琬幼而慧 C.学而不思则罔 D.而深奇爱之
4.下面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通过写谢家子弟咏雪的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B.甲文中谢道韫用柳絮比喻白雪,突出雪的洁白和轻盈。
C.乙文中的黄琬用初月类比日食,形象说明了日食的形状,表现出他聪慧的才思。
D.乙文中黄琬父亲黄琼按照黄琬说的回答皇后,并更加喜爱他。
【答案】
1.急 趁、乘 担任 回答
2.(1)(白雪纷纷的样子)跟把盐撒到空中大体可以相比。(2)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月亮刚出来的样子呢?
3.C
4.D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俄而雪骤:不久,雪下大了。骤,急。
(2)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漫天飞舞。因,趁,乘。
(3)为魏郡太守 :担任魏郡太守。为,担任。
(4)即以其言应诏:立刻用黄琬的话回答太后的询问。应,回答。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差,大概。可,可以。拟,比拟。(2)何,为什么。言,说。余,余下的。如,好像。
3.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例句:而,连词,表转折,却。
A.助词;
B.连词,表承接,理解为就;
C.连词,表转折,却;
D.连词,表因果,因而;故选C。
4.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可知,魏琼是黄琬的祖父,不是父亲,结合“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可知,回答的是太后,不是皇后,故D错误,选D。
【点睛】
译文:
(甲)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们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差不多可以跟把盐撒在空中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漫天飞舞。"谢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黄琬从小就聪明。祖父黄琼,早年担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里发生日食,京城看不见(日食)的情况,黄琼把听到的情况报告给朝廷。太后下令问日食情况,黄琼思考如何回复太后,可不知道当时的情况。黄琬当时七岁,在祖父身旁,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月亮刚出来的样子?”黄琼大为惊讶,立刻用黄琬的话回答太后的询问,觉得黄琬与众不同并十分喜爱他。
二、(2021·湖南郴州·一模)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
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③,计日当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节选自《后汉书》,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委而去 杂然而前陈者 B.计日当告之 已而之细柳军
C.遂止于野亭 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其为人若此 其真不知马也
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限断两处)
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8.理解填空。
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
【答案】
5.C
6.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7.(1)过了正午时分,(朋友)还没有来,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太丘)走后,他的朋友才赶到。
(2)郭伋因为担心自己违背了与众孩童的承诺,于是停留在郊野外的亭子里,等到约定的日期到了才进城去(见众孩童)。
8.做人要讲信用 郭伋守信 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
【解析】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意义及用法的能力。
A.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B.代词,他们/动词,去、到;
C.均为介词,在;D.代词,他/语气词,表感叹语气;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
其中“闻”的宾语是“使君到”,所以在“到”后断句;“故”的意思是“因此”,引出下文“来奉迎”,所以“故”前断句。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舍,丢下;去,离开;乃,才。
(2)得分点:为,因为;违信,违背承诺;止,停留;须,等到;期,约定的日期;乃,才。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段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甲文“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乙文“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都是以“诚信,做人要讲信用”为主题。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失约“无信”,出言“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郭伋守信的正面例子: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描写,包括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描写;友人“下车引之”和元芳“入门不顾”动作描写;友人“怒”和“惭”神态描写;乙文则侧重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的叙述。
【点睛】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郭伋刚到任时巡行部署,到西河郡美稷县,有几百儿童,各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自己远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郭伋辞让致谢。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送到城郭外,问:“使君哪一天能回来?”郭伋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巡视回来,比原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预定日期才进城。郭伋的为人就是如此。
三、(2019·福建·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乙】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者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注释】造次:急遽,仓卒。 颠沛:流离困顿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人不堪其忧( ) (2) 饭疏食饮水( )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 (4)造次必于是( )
10.下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B.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C.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D.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2.甲乙两段文字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富贵观?它与“仁义”之间有什么关系?请结合乙文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9.(1) 能忍受 (2)吃 (3)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 (4)这,这里,这代仁德
10.B
11.(1)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2)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12.①孔子的富贵观实际上就是义利观。孔子并不反对人们追求富贵,他承认富贵是人的合理欲望,“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但他反对用不正当的方法去获取。“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富贵的取得要合乎道义,遵循道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②仁义高于富贵。“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不是君子的最高追求,“道”的实行比谋取富贵更重要;无论何时何地,君子都要把奉行仁义的道德放在追逐富贵之上。
【解析】
9.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1)句意: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堪:能忍受。
(2)句意:吃粗粮,喝冷水。饭:吃。
(3)句意:金钱和地位,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
(4)句意:即使在匆忙紧迫的情况下也一定要遵守仁的准则。是:这,文中指仁德。
10.考查文言句子的断句。给文言句子断句,可结合句意及相关的文言标志词语进行分析。“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埋,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饭食为耻,这种人就不值得和他谈论真理了。据此可断句如下: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故选B。
11.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句子,要抓住重点词语,采用“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式进行翻译。
(1)重点词语:“不义:用不正当的手段。于:对。”句意: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2)重点词语:“违:违背。造次:急促、仓猝。是:这,这里指仁德”句意: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1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根据【甲】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看出孔子不赞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从【乙】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他认为“欲富恶贫”是人的一种共同的普遍的倾向,他考虑到了“欲富恶贫”的人性前提,承认人们追求财富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他也强调了要通过正当的途径获得财富,强调富贵的取得要合乎道义,遵循道义。结合“君子去仁,恶者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可知孔子认为仁义高于富贵,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所以无论何时何地,君子都要把奉行仁义的道德放在追逐富贵之上。据此可知孔子的富贵观是义利观。
【点睛】
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乙】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埋,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饭食为耻,这种人就不值得和他谈论真理了。”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四、(2021·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①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而能谨②身节用,远③罪丰④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小人多欲则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司马光《训俭示康》节选)
【注释】①于:被。②谨:约束。③远:使……远离。④丰:使……丰足。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2)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
(3)故曰:俭,德之共也。____________(4)居乡必盗____________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以居官必贿/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可以直道而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侈,恶之大也/夫君子之行
D.将复何及/徐公何能及君也
15.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
16.请概括【甲】【乙】两文教育思想的不同点。
【答案】
13. 达到 振奋 所以/因此 居住/处在/住在
14.A
15.有德行(品德)的人都是由勤俭(而)培养来的(获得的),勤俭就可以减少欲望(欲求)。
16.甲文侧重宁静淡泊、立志成学、珍惜时间等方面;乙文对“侈”带来的坏处进行论述。
【解析】
13.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1)非宁静无以致远。句意是: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2)淫慢则不能励精。句意是: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振奋精神。励,振奋
(3)故曰:俭,德之共也。句意是:所以说,节俭是有德之人共同的品质。故,所以。
(4)居乡必盗。句意是:住在乡野必然成为盗贼。居,住在。
1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都是“介词,因为”的意思;
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C.助词,定语后置/助词,的;
D.来得及/比得上故选A。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本题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
德,德行;者,……的人;皆,都;由,从;俭,勤俭;则,就;寡,形容词作动词,减少;欲,欲望。
16.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甲文。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来看,诸葛亮认为一个人要成才首先要“宁静淡泊”;从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是谈学习和立志对成才的重要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是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所以甲文侧重宁静淡泊、立志成学、珍惜时间等方面。
乙文。从“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小人多欲则败家丧身”来看,人们生活奢侈了,私心杂念也就多了。从“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来看,如果人们生活奢侈,做官时就必然受贿,在乡间为民时,就必然盗窃他人的财物。从“故曰:侈,恶之大也”来看,作者得出结论,奢侈必然导致严重后果。所以乙文侧重对“侈”带来的坏处进行论述。
【点睛】
译文:
甲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的行为操守,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文
有德行的人都是从俭朴中培养出来的。俭朴就会减少欲望,君子少欲就不会被外物役使,就可以正道直行;小人减少欲望就能约束自身,节约费用,远离罪过,使家庭丰裕。所以说:节俭是有德之人共同的品质。奢侈就会有过多的欲求,君子欲求过多就会贪图富贵,乱道招祸;小人欲求过多就会贪求浪费,使家庭破败,便自身丧命,这样他们做官必然接受贿赂,住在乡野必然成为盗贼,所以说:奢侈是最大的罪恶。
四、(2019·山东东营·中考真题)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④: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选自苏轼《黠鼠赋》)
[注] ①拊(fǔ):拍。②橐(tuó):袋子。③嘐(jiāo)嘐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④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一犬坐于前 ( ) (2)橐坚而不可穴也 ( )
(3)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 (4)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
18.翻译下面的语句。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19.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20.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
【答案】
17.(1)像狗一样。(2)咬破。(3)被。(4)在。
18.因此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装死,用装死的样子求得逃脱。(意思对即可)
19.甲文中屠户能认识狼的本性,并识破狼的狡诈,善抓时机,行动果敢,最终战胜了狼;乙文中因人精力不专,懈怠疏忽,反受外物左右,被对方的欺骗手段蒙蔽,陷入对方圈套。(意思对即可)
20.甲文为小说(或寓言),重在突出故事之奇,因此以记叙为主,作者的观点表述十分简要,故事寓含的道理由读者从中意会。乙文为小品(或赋),重在“悟理”,以“黠鼠”逃脱为基础,着重推演故事的因果关系,进而得出启示,揭示道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7.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穴,名词作动词,咬破。见,一词多义,被。于,一词多义,在。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1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故,因此。啮,咬。而,表转折,却。以,用。致,招引。求,求得。
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结合甲文内容,从“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中可知,屠户认识到了狼贪婪的本性,识破了狼的奸计,抓住狼假寐的有利时机,暴起杀之。;结合乙文,根据其中的“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可知童子用心不够专一,被老鼠装死欺骗,陷入对方圈套,最终被老鼠成功逃脱。据此回答即可。
20.本题考查比较阅读。从体裁上来看,甲文是小说或者寓言,乙文是赋或小品文。甲文重在叙事,以记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只在末段点明了故事当中蕴含的哲理,言简意赅。重在表现故事之奇特,而非说理。乙文则以说理为主,叙事只有一段。其余两段都在叙事的基础上表明自己的看法与观点。重在分析故事当中蕴含的因果关系。层层分析以后,末段揭示故事内蕴的道理: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
【点睛】
译文:
甲: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苏子在夜里坐着,有只老鼠在咬(东西)。苏子拍击床板,声音就停止了,停止了又响起一次。(苏子)命令童子拿蜡烛照床下,有一个空的袋子,老鼠咬东西的声音从里面发出。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住就不能离开了。”(童子)打开袋子来看里面,里面静悄悄的什么声音也没有。(童子)举起蜡烛来搜索,发现袋子中有一只死老鼠。……(童子)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就是再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苏子叹了口气说:“真是奇怪啊,这是老鼠的狡猾!(老鼠)被关在袋子里,袋子很坚固、老鼠不能够咬破的。所以(老鼠)是在不能够咬的时候咬破袋子,用假装咬袋子声音来招致人来;在没有死的时候装死,凭借装死的外表求得逃脱。我听说生物中没有比人更有智慧的了。(人)能驯服神龙、刺杀蛟龙、捉取神龟、狩猎麒麟,役使世界上所有的东西然后主宰他们,最终却被一只老鼠利用,陷入这只老鼠的计谋中,吃惊于老鼠从极静到极动的变化中,人的智慧在哪里呢?”
……好像有人对我说“……你自己心里不专心,又受了外界事物的干扰、左右,所以一只老鼠发出叫声就能招引你受它支配,帮它改变困境。人能够在打破价值千金的碧玉时不动声色,而在打破一口锅时失声尖叫;人能够搏取猛虎,可见到蜂蝎时不免变色,这是不专一的结果。这是你早说过的话,忘记了吗?”……
五、(2020·湖北·恩施市白果乡初级中学一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杞人忧天
杞国有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乙】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②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注释】①素:白色的。 ②缁(zī):黑色。
21.解释加点的词语。
(1)身亡所寄( ) (2)废寝食者( )
(3)因往晓之( ) (4)衣素衣而出( )
22.翻译句子。
(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2)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23.“杞人忧天”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你觉得《杨布打狗》这则故事意在批评什么?
【答案】
21.(1)同“无”,没有(2)停止(3)告知,开导(4)穿
22.(1)又有个人看他这样忧愁,很为他担心,就去开导他
(2)假如你的狗先前去的时候是白的,而回来时却是黑的,你难道不奇怪吗?
23.批评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结果往往出错。
【解析】
2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自己无处依托。亡:同“无”,没有。
(2)句意为: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人。废:停止。
(3)句意为:就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
(4)句意为:穿了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衣:穿。
2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之,的;忧,忧愁、担心;晓,告知,开导;向,从前,往昔;使,假使,假若;无,同“毋”,不,不要。
2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主旨。结合乙文内容可知,杨布因为自己家的狗没有认出自己而要打狗,他家的狗只是看出他的衣服换了,就认为不是自己的主人了。杨朱的话言外之意是,不能打狗,因为人也是这样。作者借杨朱的话表达对现实生活中那些只看现象而忽略本质的人的批评之意,如果只看表象,不看实质,可能就会出错。
【点睛】
译文:
甲: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依托,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乙:杨朱有个弟弟叫杨布,有一天,他穿着白色的衣服出门。恰好遇上天下雨,他就脱掉白衣穿上黑衣服回家。他的狗不知道是他换了衣服,汪汪叫着扑过来。杨布怒气冲冲地就要打这条狗,杨朱对他说:“你别打它啦,你也可能犯它这种错误。要是你的狗出去时是白色,回来时却变成了黑色,你会不觉得奇怪吗?”
六、(2020·上海静安·一模)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庞葱与太子将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葱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大梁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庞葱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24.甲文选自《______________》一书,是该书《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文字,而出自乙文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
25.对“今邯郸之去大梁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
A.如今邯郸离开大梁到集市去很远,议论臣的人要拜访这三人。
B.如今邯郸距离大梁比(王宫)离集市远,议论臣的人也超过了三人。
C.如今从邯郸到大梁去要经过集市,议论臣的话要经过这三人。
D.如今邯郸距离大梁比到集市远,议论臣的话也会经过三人传来。
26.“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中的“此”指的是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这句话隐含了作者对这件事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甲乙两文所写事情虽然不同,但其中国人和魏王犯错却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是
【答案】
24.吕氏春秋 三人成虎
25.B
26.挖井后节约一个劳力,被误传为挖井挖到一个人这种情况。 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不能轻信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27.未经调查研究,便轻信传闻。
【解析】
2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成语积累。《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选自《吕氏春秋》,由乙文“然而三人言而成虎”可知,这个成语是:三人成虎。意思是: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
25.本题考查语句翻译和辨析。今邯郸之去大梁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去:距离;于:比,市:集市;过:超过。句意为: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故选B。
26.本题考查重点语句含义的理解。“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意思是: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结合上文听的人传闻,国都里的人谈论穿井得一人这件事可知,“此”指人们对道听途说,不加求证,到处传扬的行为。表达了对以讹传讹的批判,告诉人们对于传闻,要认真求证,不能以讹传讹的思想。据此作答。
27.本题考查文本的理解分析。甲文传丁氏话的人,不加求证,所以把话传成“挖井挖到一个人”,而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询问,终于知道是省去了一个人的劳力;乙文也说集市上本没老虎,但听到说集市上有老虎的人多了,魏王就相信了,他们都犯了对于传闻不仔细求证,不实事求是,而是人云亦云的错误。据此作答。
【点睛】
参考译文:
甲: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乙: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庞葱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七、(2021·湖南怀化·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
金溪①民方仲永,世隶②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③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④理⑤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⑥宾⑦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⑧仲永环谒⑨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⑩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⑪众人矣。”
(选自《王文公文集》)
注:①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②隶:属于。③收:取,团结。④文:文采,⑤理:道理。⑥稍稍:渐渐。⑦宾客:把……当作宾客。⑧扳:通“攀”,牵,引。⑨环谒:四处拜访,⑩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1032-1033年),⑪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2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忽啼求之
B.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或以钱币乞之
C.①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其真无马邪
D.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9.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3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鲁肃过浔阳( )
(2)卿今者才略( )
(3)父异焉( )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32.吕蒙和方仲永的故事引人深思,请结合自身学习经历谈一谈你受到的启发。
【答案】
28.D
29.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30.示例:到,等到;才干和谋略;对……感到诧异;完成
31.示例:①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②让(他)写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32.示例:吕蒙后天认真学习,才略进步惊人;仲永聪明过人,却因”不使学“而”泯然众人“,可见不论先天的禀赋如何,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就像我现在学习,如果不认真做作业、及时复习、预习,再聪明的人也很难得到好成绩。我要从现在做起,努力、勤奋地学习,必能出成果。
【解析】
28.A.处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指代他所要的这些东西(纸、墨、笔、砚等);
B.介词,因为/介词,用;
C.代词,代指这首诗/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D.都是副词,只,只是;故选D。
29.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30.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①句意: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及,等到。
②句意:你现在才干和谋略。才略,才干和谋略;
③句意: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异,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④句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就,完成。
3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关键词和句式。本题中的关键词:
①务,事务;孰;谁,哪个;若;比;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令,让;作,写;称,相当、相称;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
32.开放试题,答案不唯一。能根据吕蒙和方仲永的经历,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来谈启发即可。
示例:《伤仲永》讲述了一个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孙权劝学》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启发:不能因为没时间就放弃学习,读书的时间是挤出来的,只要发奋学习就能学有所成。勤学是成功里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或许我并不是聪明,如果我能勤奋学习,刻苦用功,必能取得好成绩。
【点睛】
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该重新另眼相看,长兄你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乙】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有的人)用钱来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也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写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八、(2021·上海·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三段选文,完成小题。
【甲】
卖油翁(节选)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核舟记(节选)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丙】
口技(节选)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3.《卖油翁》作者是______ 代的________(人名)。
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35.[甲]文形象地表达出______的道理;[乙]文细致地说明了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丙]文则生动地表现出宾客深信“火起”而______的样子。我们可以用[乙]文中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来赞叹卖油翁、核舟雕刻者、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
【答案】
33.宋 欧阳修
34.可是计算核舟的长度,还不满一寸。
35.熟能生巧 惊慌失措 技亦灵怪矣哉
【解析】
3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卖油翁》是北宋欧阳修所著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
3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重点词语:而:可是。其:代词,指核舟。曾:竟然。盈:满。
3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从甲文“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可知,道理是熟能生巧;从丙文“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可知,宾客的样子是惊慌失措;从乙文“嘻,技亦灵怪矣哉!”可知,是赞叹艺人的高超技艺。
【点睛】
参考译文
甲: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乙: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竟然,尚且)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丙: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九、(2021·江苏泰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生萝卜切丝作小菜,伴以醋及他物,用之下粥最宜。但恨其食后打嗳,嗳必秽气。予尝受此厄于人,知人之厌我,亦若是也,故亦欲绝而弗食。然见此物大异葱蒜,生则臭,熟则不臭,是与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等也。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3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予尝受此厄于人( ) ②是与初见似小人(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无案牍之劳形 ( )
3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伴以醋及他物 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B.但恨其食后打嗳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C.知人之厌我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D.然见此物大异葱蒜 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故 亦 欲 绝 而 弗 食
39.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0.【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使用了相同写作手法,请从对比、类比、比喻中选出正确的一种并结合选文阐释其表达效果。
【答案】
36.曾经 这 大 使……劳累
37.D
38.故/亦欲绝/而弗食
39.(1)虽然有些小缺点,也该原谅,所以还是照吃不禁忌它。
(2)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40.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类比的修辞手法,甲文划线句把大蒜和“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类比,突出萝卜煮熟之后再吃就没有怪味这一特点;乙文中的划线句说明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就能出名,声名远播。
【解析】
36.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我就曾经闻过别人喷出的这种臭气。尝:曾经。
②句意为:这就像一个人初看觉得是小人。是:这。
③句意为: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鸿:大。
④句意为: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劳:使……劳累。
37.考查对一词多义的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和用法。
A. 相同,介词,用;
B. 相同,副词,只;
C. 相同,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D. 不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代词,这样;故选:D。
38.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解答时,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再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个句子的大意是:所以打算不再吃了。“故”是连词,“而”是连词,在“故”“而”后面划开,据此断句为:故/亦欲绝/而弗食。
39.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虽,虽然;食,吃;
②中重点词语有:上,长到;入,映入;
40.考查句子赏析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结合文章内容可知,“然见此物大异葱蒜,生则臭,熟则不臭,是与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等也”把大蒜和“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类比,突出萝卜煮熟之后再吃就没有怪味这一特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运用类比的手法,说明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就能声名远播。
【点睛】
参考译文:
甲:生萝卜切丝可以作为小菜,与醋或者其他东西一起吃,用来下粥最适宜不过。但是就是讨厌吃好以后会打嗝,一打嗝就有股难闻的气味。我曾经因为别人这样打嗝闻到臭味而受罪,所以知道别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打嗝别人也会讨厌。所以想杜绝了再也不吃它。但是这东西呢和葱蒜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生的时候臭,熟了就不臭了;就好像刚遇上好像是小人,(相处久了)才最终知道是君子。虽然有小的过错,也应该宽恕它,仍然吃它,而不会再也不吃。
乙: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十、(2020·安徽·中考真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1)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2)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3)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4)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1)本:根。(2)体:体悟。(3)虚受:虚心接受。(4)实:充实,充满。
4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 ) (2)陶后鲜有闻( )
(3)贞以立志( ) (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
4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43.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 、 、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 、 、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44.甲乙两文都用了 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 、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
【答案】
41.(1)多(2)少(3)坚定,有节操(4)种植,栽培
42.(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君子看见它的本性,就会想到那些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
43.外形 香气 性直 心空
44.象征 描写 议论
【解析】
4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1)“蕃”古今义一样,意思是“多”;(2)“鲜”在此读“xiǎn”,意思是“很少”;(3)“贞”在此为“有节操”;(4)“树”在此为“动词”,意思是“种植”。
4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注意:(1)“之”为“助词,无意义”;(2)“则”是“就”的意思。除了这几个关键字词,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完整性与流畅性。
4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甲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几句话分析出是从“生长环境、外形、香气”等几个方面来说明的。根据乙文中“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这几句话分析出是从“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几个方面说明的。
4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甲乙两文都是通过对植物的描写来表现一个人的精神追求的,所以都是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甲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点睛】
甲文译文: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乙文译文:
竹子像贤,为什么昵?竹根深固,根本深固用来培养德操,君子看到它的根本,就会想到善于建树德操坚贞不拔的人。竹性正直。身性正直用来安身立命,君子看到它的本性,就会想到中正不偏倚的人。竹心虚空,内心虚空用来实践天地正道。君子看到它的内心,就会想到适应需要虚心接受意见的人。竹节坚贞,竿节坚贞用来树立志向,君子看到它的竿节,就会想到磨砺名节品行、通达困顿都如一的人。像这样,所以君子大多种植它来充实庭院。
十一、(2021·湖南岳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节选)
【乙】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①入两股间,今乃掉②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选自《苏东坡文集》
【注释】①搐chù:肌肉抽缩,此指“夹”。②掉:摆动,摇。
4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判断) B.啮沙为坎穴(牙齿)
C.所宝以百数(珍藏) D.一日曝书画(晾晒)
46.根据文意,用“/”给文中两个画横线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1)遂反溯流逆上矣
(2)处士笑而然之
47.翻译文言文时,将句子中的省略成分补充完整,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请在括号里写出省略的部分。
一日①( )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②( )拊掌大笑曰……
4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49.甲乙两文阐述了一个相同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5.B
46.(1)遂反溯流/逆上矣(2)处士/笑而然之
47.处士 则
48.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
49.示例一:考虑问题不能主观臆断。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示例二:要注意观察生活,向生活学习,实践才能出真知。
【解析】
45.B.句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啮,咬,这里为冲刷的意思。故选B。
46.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1)句意: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故断句为:遂反溯流/逆上矣。
(2)句意: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故断句为:处士/笑而然之。
47.考查补充句子的省略成分。
第一空:联系上下文可知,这个句子省略了主语,“曝书画”的主语是前文提到的杜处士,故可补充为:处士。
第二空:分析语境,“见之”与“拊掌大笑”是前后连续的两个动作,故可补充连词“就”。
4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河中失石,落入河中的石头。当,应当。之,代词,指石头。于,在。
49.考查文本主旨。
根据甲文中的“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文中的戴嵩画牛,他认为牛在斗力时尾巴是翘起来的,而实际上斗力时牛的尾巴是夹在两腿中间的。据此可知,考虑问题不能主观臆断,应当从事实出发,综合多方面的条件,不能想当然。
甲文中老河兵有着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所以才能指出石兽应放河的上游。牧童终日放牛,所以才能发现画中的错误之处。据此可知,应细致观察生活,实践才能出真知。
【点睛】
译文:
甲: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荒唐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乙:四川境内有姓杜的读书人,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一幅斗牛画,他特别喜爱,用锦囊装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翘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九年级(过关测试)(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0 文言文阅读-八年级(过关测试)(含解析),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甲,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九年级(过关测试)教师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