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必考篇目对比阅读19 曹刿论战(教师版)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必考篇目对比阅读19 曹刿论战(教师版) 试卷01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必考篇目对比阅读19 曹刿论战(教师版) 试卷02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必考篇目对比阅读19 曹刿论战(教师版) 试卷03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必考篇目对比阅读19 曹刿论战(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必考篇目对比阅读19 曹刿论战(教师版),共29页。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楚庄王欲伐陈①,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②深,蓄积多也。”宁国③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④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注:①陈:国名。②洫: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④罢:通“疲”
    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虽不能察_________________ (2)夫大国,难测也_________________
    (3)其城郭高_________________ (4)则民怨上矣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使人视之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辍耕之垄上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4.请阅读选文,按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1)【甲】文第一自然段中曹刿认为鲁庄公凭借“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乙】文中陈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导致战争的失败。
    (2)鲁庄公和楚庄王最终取胜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答案】1. (1)明察 (2)推测,估计 (3)外城 (4)国君(君主;君王;统治者;统治阶层等。答“皇上”不得分)。
    2.B
    3.(1)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2)楚庄王听从了宁国的建议,于是攻下了陈国。
    4.(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或“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
    (2)都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等(答“取信于民”不得分)。(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虽不能察”的句意是: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察:明察。
    (2)“夫大国,难测也”的句意是: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测:推测,估计。
    (3)“其城郭高”的句意是:(陈国)外城城墙高大。郭:外城。
    (4)“则民怨上矣”的句意是:那么老百姓一定会怨恨统治者。上:国君,统治者。
    2.考查文言词语的词语意义和用法。
    A.使:动词,派遣/动词,出使;
    B.而:表转折,却/表转折,却;
    C.以:介词,凭借/介词,因为;
    D.之:代词,代陈国/动词,到,往;
    故选B。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肉食者(当权者,统治者)、谋(谋划)、间(参与)”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听(听从)、遂(于是,就)、取(攻取,攻下)”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4.(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从“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知,【甲】文第一段中曹刿认为鲁庄公凭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从【乙】文“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可知,陈国因为“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或“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甲】文鲁庄公听取了曹刿的建议,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终于使弱鲁战胜了强齐。从【乙】文“庄王听之,遂取陈焉”可知,楚庄王听取了大臣宁国的建议并采取了行动,攻下了陈国。据此,鲁庄公和楚庄王最终取胜的共同原因是他们都善于听取他人的正确建议。
    【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乙】楚(荆)庄王想要去讨伐陈国,派人到陈国侦察。使者(回来以后)说:“陈国不能够讨伐。”楚庄王说:“什么缘故呢?”(使者)回答说:“(陈国)城墙高大,护城河深邃,积蓄的财粮很多呀。”宁国说:“陈国可以讨伐。陈国是个小国家,却财粮积蓄很多,(这)是(因为)赋敛沉重,那么老百姓一定会怨恨统治者!”城墙高大,护城河深邃,那么老百姓力量疲惫了!派军队去讨伐它,陈国可以拿下。楚庄王听从了宁国的建议,于是攻下了陈国。
    (二)(2022·辽宁抚顺本溪辽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
    “民无常勇,亦无常怯。有气①则实②,实则勇;无气则虚,虚则怯。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勇则战,怯则北③。战而胜者,战其勇者也;战而北者,战其怯者也。怯勇无常,倏忽往来,而莫知其方,惟圣人独见其所由然。”此《吕氏春秋·决胜》篇之语,予爱而书之。
    (选自《容斋随笔》)
    【注释】①气:精气。②实:充实。③北:败北,退败。
    5.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公问其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望其旗靡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C.战其勇者也 其真无马邪(《马说》)
    D.而莫知其方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此《吕氏春秋,决胜》篇之语,予爱而书之。
    7.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
    8.【甲】文中曹刿做了哪两件事?请概括出来。
    9.【甲】文中表明作战中勇气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也有类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5.B
    6.(1)大国,(它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我)怕有埋伏啊。或:(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
    (2)这是《吕氏春秋•决胜》篇(里)的话,我喜爱这段话,并把它(抄)写下来。
    7.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
    8.①指挥作战;②分析取胜的原因。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民无常勇,亦无常怯。或:怯勇无常。
    【解析】
    5.此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
    A.名词,原因,缘故/连词,所以;
    B.都是动词,“看到”的意思;
    C.代词,他的/副词,加强诘问语气;
    D.道理/方圆;
    故选B。
    6.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重点词:
    (1)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没有实际意义。难测:难以推测。测,推测,估计。伏:埋伏。
    (2)此:代词,这,这些。语:话。予:我。书:抄写。
    7.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意思进行断句。“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翻译为“怯弱和勇敢、空虚和充实,它们产生的原因非常微妙,不能不知晓”。其中“怯勇虚实”列举了四种状态,“其由甚微”分析他们产生的原因微妙,最后“不可不知”强调了“知晓”的重要性。所以断句为: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
    8.此题考查的是对文段的感知和概括。甲段中第一段写曹刿指挥鲁军战胜齐军的经过。重点写了“击鼓”和“逐师”两件事。写曹刿指挥鲁军在“齐人三鼓”之后才开始反攻,写曹刿在观察了齐军败逃的情况之后才决定追击。第二段写曹刿论述赢得战役胜利的原因,他的论述可分为两方面:一是论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二是论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9.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甲文中第二段论述了战争取胜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要抓住有利时机反攻——彼竭我盈之时,文段中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表明了作战中勇气变化。乙文中“民无常勇,亦无常怯”一句与之类似,意思是“人民的勇敢不是永恒不变的,人民也没有永恒不变的怯弱”。
    【参考译文】
    (乙)“人民的勇敢不是永恒不变的,人民也没有永恒不变的怯弱。士气饱满内心就充实,内心充实就会勇敢;士气丧失内心就空虚,内心空虚就会怯弱。怯弱和勇敢、空虚和充实,它们产生的原因非常微妙,不能不知晓。勇敢就可以全力作战,怯弱就会临阵脱逃。打仗得胜的,凭借自己的勇气去作战;打仗失败的,是怀着胆怯的心态去作战。怯弱和勇敢变化不定,变动急速,没有人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有圣人知道它之所以这样的缘由。”这是《吕氏春秋·决胜》里所说的一段话。我喜爱这段话,就将它抄之于此。
    (三)(2022·湖北鄂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楚将伐齐
    楚将伐齐,鲁亲之,齐王患之。张丐曰:“臣请令鲁中立。”乃为齐见鲁君①。鲁君曰:“齐王惧乎?”曰:“非臣所知也,臣来吊②足下。”鲁君曰:“何吊?”曰:“君之谋过③矣。君不与④胜者而与不胜者,何故也?”鲁君曰:“子以齐、楚为孰胜哉?”对曰:“鬼且不知也。”“然则子何以吊寡人?”曰:“齐、楚之权敌也,不用有鲁与无鲁。足下岂如令众而合⑤二国之后哉!楚大胜齐,其良士选卒必殪⑥,其余兵亡⑦以待⑧天下;齐为胜,其良士选卒亦殪。而君以鲁众合战胜后,此其为德也亦大矣。”鲁君以为然,身退师。
    (节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鲁君:鲁国国君。②吊:悼念死者。③过:错误。④与:帮助。⑤合:联合。⑥殪(yì):死。⑦亡:没有。⑧待:防备,抵御。
    10.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监狱
    C.楚将伐齐,鲁亲之,齐王患之 患:忧虑,担忧
    D.鲁君以为然,身退师 身:亲自
    11.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入见 乃为齐见鲁君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子以齐、楚为孰胜哉
    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君之谋过矣
    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
    12.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通过记叙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表现了曹刿忠君爱国的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刻画了一位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
    B.乙文通过叙述张丐主动出使,劝说鲁国国君撤兵的故事,表现了他高超的外交才能。
    C.甲、乙两文都是关于战争题材的文章,甲文强调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术才能取得战争胜利,乙文则说明只有获得别国的帮助才能取胜的道理。
    D.甲、乙两文都运用对话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甲文中主要描写曹刿与鲁庄公对话,乙文中主要描写张丐与鲁君对话。
    【答案】10.B
    11.A
    12.C
    【解析】
    10.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A.句意: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福:赐福,保佑。正确;
    B.句意: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狱:案件。错误;
    C.句意:楚国准备进攻齐国,鲁国亲附楚国,齐王很忧虑此事。患:忧虑,担忧。正确;
    D.句意:鲁康公认为很对,亲自率领军队后退。身:亲自。正确;
    故选B。
    1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A.乃:连词,都解释为于是,就;
    B.以:介词,把/动词,认为;
    C.之:代词,指曹刿/助词,的;
    D.而:表修饰,不译/表转折,却;
    故选A。
    12.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作答。
    C.“乙文则说明只有获得别国的帮助才能取胜的道理”有误。根据“楚将伐齐,鲁亲之,齐王患之。张丐曰:‘臣请令鲁中立。’乃为齐见鲁君”可知,战争中取胜根本原因是远见卓识,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臣子和知人善用的君主,而“获得别国的帮助”只是一个方面,不能说成“只有”,过于绝对,所以,此说法有误。
    故选C。
    【参考译文】
    【乙】楚国准备进攻齐国,鲁国亲附楚国,齐王很忧虑此事。张丐说:“臣下请求去鲁国使它中立。”于是为齐国去拜见鲁国国君。鲁康公说:“齐王害怕了吗?”张丐说:“(这)不是臣下所能知道的事情,臣下是来哀悼您的。”鲁康公说:“为什么哀悼(我)?”(张丐)说:“君王的谋划错了。君王不帮助胜利者而去帮助失败者,这是什么缘故?”鲁康公说:“您认为齐、楚两国哪一方能取胜呢?”(张丐)回答说:“就是鬼也不知道。”(鲁康公说:)“这样说来,那么您凭什说哀悼寡人?”(张丐)说:“齐国、楚国势均力敌,不在乎有鲁国还是没有鲁国(的帮助)。您哪里赶得上保持中立在两国交战之后联合胜利一方啊。(如果)楚国大胜齐国,楚国的良将精兵一定有很多伤亡,其余的军队完全可以对付天下(的侵略者);如果齐国取胜,齐国的良将精兵也会有很大死伤。然而君王率领鲁国的兵众联合战胜的一方,这大概施的恩德也够大了。”鲁康公认为很对,亲自率领军队后退。
    (四)(2021·云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呜呼!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言语非不工也,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然至于临大事,鲜不忘其故、失其守者,其器小也。公(乐全先生)为布衣,则颀然①已有公辅②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③物,以色假④人。虽对人主⑤,必同而后言,毁誉⑥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
    (节选自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
    【注释】①颀然:高大的样子。②公辅:三公首辅。③徇:追求。④假:看待、对待。③人主:君主。⑥毁誉:毀谤和称赞。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又何间焉
    (2)小大之狱
    (3)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
    (4)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2)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
    15.认真阅读【甲】【乙】两文,说说曹刿与乐全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
    16.【甲】文中特别写到了曹刿和乡人的对话,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3.(1)参与(2)案件(3)广博(4)声望
    14.(1)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2)读书人不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已经很久了。
    15.曹刿与乐全虽出身平民百姓,地位低微,但他们都以国事为己任,具有卓越才能,勇于担当的人。
    16.(1)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尸位素餐的情况,为后文鲁庄公在战斗中瞎指挥作了铺垫;(2)显示了曹刿关心国事,同时也暗示了他是一个有远谋的人。
    【解析】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1)“又何间焉”句意为: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
    (2)“小大之狱”句意为:大大小小的案件。狱:案件。
    (3)“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句意为:政事文学也不是不敏捷而且广博。博:广博。
    (4)“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句意为:但仪表堂堂已有三公辅相的声望。望:声望。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句得分点为:“惠”,恩惠;“遍”,遍及;“从”,听从。
    第(2)句得分点为:“以”,把;“重”,重大的事情;“自任”,自己的责任。
    15.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1)根据“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作者通过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显示了曹刿虽出身平民百姓,地位低微,仍关心国事,是个有远谋的人。
    庄公提出治理讼狱“必以情”时,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直接要求参战,表明他是一个直言进谏,勇于担当的人。
    曹刿指挥鲁军在“齐人三鼓”之后才开始反攻,曹刿在观察了齐军败逃的情况之后才决定追击,曹刿的两个“未可”,两个“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沉着思断,善于捕捉于反攻和追击的时机,表明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2)语段就抨击当时“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从反面赞扬乐全先生是一个以天下事为己任的有责任担当的人。
    “公(乐全先生)为布衣,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分析可知,乐全先生出身平民百姓,地位低微,但具有“公辅”的声望,直言进谏具有治国才能的人。
    综上分析,曹刿与乐全虽出身平民百姓,地位低微,但他们都以国事为己任,具有卓越才能,勇于担当的人。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曹刿论战》开头就说“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揭示了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开头“十年春”先点明事态发生的时间,接着指出的是“齐师伐我”,说明战争是由齐国进攻鲁国而引起的,鲁庄公准备抵抗。大军压境,曹刿准备参战,作者通过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一方面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尸位素餐的情况,为后文鲁庄公在战斗中瞎指挥作了铺垫;另一方面显示了曹刿关心国事,同时也暗示了他是一个有远谋的人。
    【参考译文】
    【乙】呜呼,读书人不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已经很久了。并非他们不擅长言语,政事文学也不是不敏捷而且广博,然而面临大事,很少有人不忘记平常所学、失去平日所坚持的志向,这些人的气度是狭小的。张公是一介平民百姓,但仪表堂堂已有三公辅相的声望。从年轻时为官,到老了还没有回来,从来不用言语讨好别人,用神色谄媚别人。即使面对皇帝,也一定要心里认同后再发言。毁谤和赞誉改变不了他,得到和失去也一样(坦然)对待,真正是孔子所说的用道义侍奉君王的大臣。
    (节选自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
    (五)(2021·四川南充·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乙】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①”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②”也,寡人反取病③焉。”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
    【注释】①得无……耶:难道……吗。②熙:同“嬉”,开玩笑。③病:侮辱。
    1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弗敢加也 加:虚夸,夸大
    B.小信未孚 孚:使信服
    C.忠之属也 属:属于
    D.齐人也,坐盗。 坐:因……获罪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齐之习辞者也
    B.可以一战 吾欲辱之,何以也
    C.战于长勺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D.登轼而望之 出淤泥而不染
    19.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紧扣题目中的“论战”二字,详写了战前准备和战后论战,略写了战争过程,详略得当,突出了曹刿的军事才能与政治谋略。
    B.乙文晏子巧妙运用类比说理,用橘生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来类比齐人在齐为良民在楚为盗,有力地反击了楚王的侮辱,使说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C.甲文中的曹刿在鲁国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用卓越的军事才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化解了鲁国的危机;乙文中晏子在出使楚国时,面对楚王的侮辱,用敏捷的思维和出众的口才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D.甲乙两文都主要采用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充分展现了曹刿和晏子作为国之重臣的精神风貌。
    20.翻译下列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答案】17.C
    18.C
    19.D
    20.(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2)只是叶子相似,它的果实味道不相同。
    【解析】
    17.C.句意: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属,类。故选C。
    1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代词,这件事\助词,的;
    B.介词,凭借\介词,用;
    C.介词,在\介词,在;
    D.表顺承,可不译\表转折,却;
    故选C。
    19.D.曹刿并不是国之重臣,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平民。故选D。
    2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狱,指诉讼事件。虽,即使。察,明察。以,根据。诚,诚心。
    (2)徒,仅仅、只是。其,它的。实,果实。
    【参考译文】
    乙: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言辞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左右的人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一个人从大王您面前走过。大王问,这是什么国家的人?(他)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说,他犯了什么罪?我说,犯了偷窃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给晏子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人是什么国家的人?”(近侍)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到了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人,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六)(2022·上海奉贤·二模)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①曹南院知①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以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②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③。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②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吾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军严整。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④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
    ③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注释】①知:掌管、主持。②縻:拖累。③候:侦查。④驰:驱车马追逐,此处意为战争。
    21.【甲】文选自《 》,相传作者是春秋时期的谁?【乙】文选自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
    2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徒縻军( ) (2)徐谓其下曰( )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24.根据选文内容,完成填空。
    【甲】文和【乙】文都先叙述了作战的过程,后分析了(1)________。【甲】文中曹刿的两个“未可”“可矣”表明“(2)_______”和“辙乱”“旗靡”是有利的战机。
    【乙】文中曹玮故意制造了“(3)________”的假象,向敌人示弱,目的是引诱敌军“(4)_________”,造成敌人的疲劳;又“请休憩士马”,是为了(5)_______。于是把握战机,“(6)__________”,最终大破敌军。由此观之,曹刿和曹玮都具有(7)_________才能。
    【答案】21.《左传》 左丘明
    22.只、仅仅 慢慢地
    23.(1)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2)曹玮军队行进更加缓慢,在行进中找到有利地势,就停下来等待敌军。
    24.取胜的原因 “彼竭我盈” “颇失部伍” “遽还袭之” 麻痹(削弱)敌人的斗志 “鼓军而进” 卓越的军事
    【解析】
    2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甲】文出自《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到西汉班固时才改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是我国现存的史类文学作品。丘明(姓姜,氏丘,名明),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2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只是束缚军队。徒:只、仅仅。
    ②句意:曹玮慢慢地对他的部下说。徐:慢慢地。
    2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①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作,鼓起;再,第二次;竭,穷尽。
    ②愈,更加;缓,缓慢;乃,于是,就;以,来。
    2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
    第一空,【甲】文第①段和【乙】文第①②段都叙述了作战的过程,【甲】文第②段“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是曹刿总结以弱胜强的原因;【乙】文的第③段“吾知房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是曹玮分析取胜的原因:用计耗费敌人的体力,耗尽敌人的锐气。据此可知都是叙述战胜取胜的原因。
    第二空,当齐军未动鲁庄公急于抢先攻击时,曹刿制止道:“未可。”直至齐军三鼓之后,军士勇气衰竭,他才表示:“可矣”,曹刿论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
    第三空,【乙】文,曹玮是北宋名将,选文叙述了曹玮破敌所采用的战略战术及其运用的过程,文中“玮侦虏兵去以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写曹玮有意“颇失部伍”。向敌人示弱,用这种假象来迷惑敌人,引诱敌军;
    第四空,“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用“遽还袭之”造成敌人的疲劳;
    第五空,“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吾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曹玮又用“休憩士马”,麻痹(削弱)敌人的斗志;
    第六空,“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最后当敌军的余锐完全消失时“鼓军而进”,大败敌军。
    第七空,曹玮对敌人的情况(行军珞程,战斗力以及心理等)胸有成竹,所以能灵断地运战略略战术,巧施计策,诱敌上钩,充分体现了曹玮高超的指挥艺术。【甲】文写战役经过,作者虽只写了曹刿两次说的“未可”“可矣”的简单话语,但却形象地表现了曹刿成竹在胸、待机而动的思想性格。最后由“公问其故”又引出曹刿对战争的一大段议论,表现出曹刿的可贵的军事见解。据此可知看出曹刿和曹玮都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参考译文】
    【乙】曹玮主管镇戎军时,曾经(有一次)和敌人交战,取得胜利。敌兵退去。曹玮侦察敌兵退离已远,于是就驱赶着缴获的牛羊和辎重车辆,缓慢地驱赶着返回,很是不成军队行列。他的部下担忧此事,对曹玮说:“牛羊无用,只是束缚军队。不如抛弃它们,整齐队伍返回。”曹玮没回答,派人去侦察。敌兵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得牛羊之利可是军队不整齐,立刻就返回袭击曹玮军队。曹玮军队行进更加缓慢,行进中找到地势有利的地方,就停下来等待敌军。
    敌军将要来到,离得很近了,曹玮派人对敌军说:“你们外国军队远来一定很疲劳,我不想趁着别人疲怠作战,请你们让战士和马休息一下,隔一会儿就决战。”敌人正苦于奔波,疲劳极了,听了这话都很高兴,军队严整的休息了很长时间。曹玮又派人告知他们:“休息好了可以相互驱马进攻了。”于是各方击鼓发兵进攻,一交战就把敌军打得大败。
    于是抛弃了牛羊返回。曹玮慢慢地对他的部下说:“我知道敌人已很疲劳,故意做贪利的事来引诱他们。等到他们再来,接近行走百里了。如果趁着他们锐气便交战,还会有胜负。走远路的人,如果稍稍休息,那么腿脚疼痛麻木就站不起来了,士气也残尽了。我凭这些打败了敌人。”
    (七)(2022·上海松江·二模)阅读下列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曹刿论战(节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飞将军
    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①而盛卧之。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②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注】①络:用绳子编织成的网状物。②暂:突然。
    25.甲文选自《__________》,这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________体史书。
    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单于素闻广贤( ) (2)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 )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28.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发现李广一定要让年轻人去抓他。B.发现李广一定要让他活着回去。
    C.抓到李广一定要让年轻人送过来。D.抓到李广一定要让他活着送过来。
    29.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填空。
    30.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生动展现了古代悲壮的战争场面。
    B.甲文略写战争经过是因为文章重在“论战”。
    C.乙文李广逃脱的原因是他找到了残余的军队。
    D.甲乙两文都借助对比的手法来揭示人物特点。
    31.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在对方辙乱旗靡时乘胜追击,李广“□□”,见“旁有胡儿骑善马”便马上行动,甲乙两文都给我们这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
    【答案】25. 《左传》 编年
    26.一向,向来,平素 好
    27.鲁庄公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28.D
    29.(1)长勺之战的经过及战后曹刿论取胜原因(2)沉着机智,骁勇善战
    30.B
    31.佯死 做任何事情,要善于观察,并抓住最好时机及时行动。
    【解析】
    25.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
    《曹刿论战》出自编年体史书《左传》。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2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匈奴单于一直听说李广贤德。素:一向,向来,平素;
    (2)句意:偷瞄到旁边有个匈奴男子骑了一匹好马。善:好。
    2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之,之曹刿;乘,指共乘一辆战车;战,作战;于,在。
    28.D.重点词:得,抓到;生致之,指活着抓回来;故译为:抓到李广一定要让他活着送过来。
    故选D。
    29.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及人物形象。
    【甲】文,根据第二段“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可知,曹刿能够准确把握作战与追击的时机,思虑周全,体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其所叙之事是长勺之战的经过(首段)及战后曹刿论取胜原因(第二段)。
    【乙】文“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②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李广不慌不忙,装死趁机抢马夺弓,从敌人手中逃脱;可见其沉着机智,骁勇善战。
    30.A.甲文着重写的是曹刿准确把握作战的时机与进攻的时机;乙文主要写的是李广将军被抓后如何逃脱;两文均未详细展现古代悲壮的战争场面;
    C.根据【乙】文“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可知,李广逃脱的原因是装死趁机抢马夺弓,边逃边射杀追击的敌人;关键在于李广将军机智勇敢、骁勇善战;而非“找到了残余的军队”;
    D.甲文通过鲁庄公不能准确把握作战与追击的时机与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曹刿进行对比,凸显曹刿的人物形象;乙文未使用对比的表现手法;
    故选B。
    3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启示。
    根据【乙】文“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可知,李广在“佯死”(装死)时,偷瞄到旁边有个匈奴男子骑了一匹好马;
    曹刿在对方辙乱旗靡时乘胜追击,李广看到敌人骑的好马便马上行动,可见做事时要善于观察,抓住时机及时行动才会有好的效果。
    【参考译文】
    【乙】李广派遣卫尉做将军,出雁门关抗击匈奴,匈奴军队庞大,把李广的军队打败了,活捉了李广。匈奴单于一直听说李广贤德,有命令说:“抓到李广一定要让他活着送过来。”匈奴骑兵捉到李广的时候,李广正生病,于是匈奴骑兵就把李广用网装起来,让他卧在网中,并将网栓在两马之间。行进了十几里之后,李广装死,偷瞄到旁边有个匈奴男子骑了一匹好马,李广跳起来骑到马上,把那个匈奴男子推下马去,抢了他的弓,策马向南跑了数十里之后碰到他的残余部队,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匈奴出动几百名骑兵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起匈奴男子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得以逃脱。
    (八)(2022·辽宁沈阳·一模)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弛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诸军初至石头,即欲决战,陶侃曰:“贼众方盛,难与争锋,当以岁月,智计破之。”既而屡战无功,监军部将李根请筑白石垒,侃从之。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①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孔坦曰:“不然。若峻攻垒,必须东北风急,令我水军不得往救;今天清静,贼必不来。所以严者必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已而果然。侃使庾亮以二千人守白石,峻帅步骑万余四面攻之,不克。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峻:指晋朝反叛将领苏峻。
    3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诸军初至石头 礼愈至(《送东阳马生序》)
    B.侃从之 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C.若峻攻垒 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
    D.已而果然 然后有千里马(《说》)
    3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贼众方盛,难与争锋,当以岁月,智计破之
    (2)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
    34.请用斜杠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所 以 严 者 必 遣 军 出 江 乘 掠 京 口 以 东 矣
    35.齐师战败,曹刿没有立即下令追击,是因为①“____”(限四字),他认为追击的有利时机是②____________时(限四字)。曹刿和陶侃作战指挥才能的共同点有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用自己语言回答)
    【答案】32.D
    33.(1)叛贼气势正盛,难以和他们争锋。应当待以时日,用智谋战败他。
    (2)听到敌军传来击鼓整队的声音,众将都惧怕他们前来攻击。
    34.所以严者/必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
    35.惧有伏焉 辙乱旗靡 头脑冷静,善于把握作战时机 重视敌我双方的士气
    【解析】
    3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至:动词,到/形容词,周到;
    B.从:动词,听从/动词,跟从;
    C.若:连词,如果/副词,好像;
    D.然,意思相同,译为“这样”。
    故选D。
    3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1)重点词语:方,正;当,应该;破,战败;
    (2)重点词语:闻,听到;咸,全,都;惧,害怕;攻,攻击。
    3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这个句子的大意是:他们之所以整队,定是派军队由江乘出击,攻掠京口以东地区。根据断句原则,“者”用于句尾,应与后面内容断开,“所以严者”后应断开;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有停顿,必遣军出江乘”与“掠京口以东矣”应断开;
    据此断句为:所以严者/必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
    3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根据“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可知,齐师战败,曹刿没有立即下令追击,是因为“惧有伏焉”;根据“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可知,曹刿认为追击的好时机是对方“辙乱旗靡”的情况下;阅读甲文可知:齐军逃跑后,鲁庄公马上要下令追击,曹刿阻止。曹刿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同意追击。阅读乙文可知:各路军队刚到石头城,就想和敌人决战,陶侃阻止,认为“当以岁月,智计破之”。由此可见二人都头脑冷静,善于把握作战时机;曹刿阻止鲁庄公进攻的理由“彼竭我盈,故克之”;陶侃阻止诸位将领的理由是“叛贼气势正盛,难以与之争锋”。由此可见二人都“重视敌我双方的士气”。
    【参考译文】
    乙:各路军队刚到石头城,就想和敌人决战。陶侃说:“叛贼气势正盛,难以与之争锋。应当待以时日,用智谋战败他。”此后,多次交战无所建树,监军部将李根请求修筑白石垒,陶侃同意。连夜筑垒,至天明即成。传来敌军击鼓整队的声音,众将都惧怕他们前来攻击。孔坦说:“不会。如果苏峻进攻石垒,必须等待东北风大,使我方水军无法来救。今天天晴无风,贼寇必定不来。他们之所以整队,定是派军队由江乘出击,攻掠京口以东地区。”结果真如此。陶侃派庾亮率二千人据守白石。苏峻率步兵、骑兵一万多人四面围攻,未能攻克。
    (九)(2022·上海杨浦·二模)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
    曹刿论战(节选)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丙)
    谢翱传(节选)
    宋濂
    ①谢翱,字皋羽,福之长溪①人。父钥,著《春秋衍义》《左氏辨证》传于时。翱世②其学,有大节。会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③,长揖军门④,署咨事参军。
    ②及宋亡,天祥被执以死,翱悲不能禁,只影行浙水东。严有子陵台,孤绝千丈。翱挟酒以登,设天祥主⑤荒亭隅,再拜跪伏。酹⑥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悲思不可遏,乃以竹如意击石,竹石俱碎。元乙未,以肺疾作而死,年四十七。
    ③赞曰:翱一布衣尔,未尝有爵位于朝,徒以被天祥之知,翱不负天祥,肯背国哉?翱盖天下之士也。
    (选自《宋濂散文选集》有删节)
    【注释】①长溪:福建省霞浦县。②世:继承。③开府延平:在延平地区开设府署。④长揖军门:投拜军营,文天祥抗元,谢翱曾率乡兵来投,任咨议参军。⑤主:死者的牌位。⑥酹:以酒浇地作祭奠。
    36.初三教材中选用了宋濂的另一篇文章《______》。
    3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会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 ( )
    (2)翱一布衣尔 ( )
    3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9.下列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谢翱三次大声痛哭,又再次下拜行礼,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B.谢翱多次大声痛哭,又再次下拜行礼,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C.谢翱多次大声痛哭,又拜了两次,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D.谢翱三次大声痛哭,又拜了两次,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40.阅读甲诗丙文,谢翱祭拜文天祥亡灵的原因是:_______;阅读乙丙两文,谢翱和曹刿的共同点是:______(以上两空都用自己的话回答)。
    41.下列对诗文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甲诗格调悲壮,气贯长虹;丙文叙述、描写、议论相结合,读来感人至深。
    B.甲诗直抒胸臆表明诗人的志向;乙文主要运用对比和对话形式刻画人物。
    C.从乙文和丙文中可以看出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依靠百姓,取信于民。
    D.从诗文中可见,文天祥、曹刿、谢翱都具有共同的精神品质。
    【答案】36.送东阳马升序
    37.适逢 平民
    38.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我)一定用诚心(合理裁决)。或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39.C
    40.感念文天祥的知遇之恩,敬佩文天祥舍生取义的人格。 平民,爱国
    41.C
    【解析】
    36.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明初文学家。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在初三教材中选用了宋濂的另一篇文章《送东阳马升序》,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3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正赶上丞相文天祥在延平地区开设府署。会:适逢,正赶上。
    (2)句意为:谢翱不过是一介平民。布衣:平民。
    38.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字词:狱,(诉讼)案件。察,明察。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39.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三”不是实指,是多次的意思。“复再拜”是“又拜了两次”的意思是,本句翻译为:谢翱多次嚎啕痛哭,又拜了两遍礼才站起身。谢翱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故选C。
    40.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
    第一空:根据甲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知,敬佩文天祥舍生取义的人格。
    根据丙文“会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长揖军门,署咨事参军”分析可知,感念文天祥的知遇之恩。
    第二空:根据乙文“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和丙文“翱一布衣尔,未尝有爵位于朝,徒以被天祥之知”分析可知,二者都是“平民”。
    根据乙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和丙文“翱不负天祥,肯背国哉?翱盖天下之士也” 分析可知,二人都爱自己的国家。
    41.C.有误。丙文没有体现“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依靠百姓,取信于民”的主张。丙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主要刻画了谢翱的人物形象。
    故选C。
    【参考译文】
    (乙)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丙)①谢翱,字皋羽,福建长溪人。他的父亲谢钥写了《春秋衍义》《左氏辨证》,流行于世。谢翱继承父亲的治学,具有高远宏大的志节。正赶上丞相文天祥在延平地区开设府署。谢翱曾率乡兵来投拜军营,让谢翱暂时代理谘事参军。
    ②等到南宋灭亡以后,文天祥被俘而死,谢翱悲痛难忍,只身在浙江以东地区游荡。浙江桐庐建有东汉时期的严子陵台,威严高耸达千丈。谢翱带着酒登临高台,在台上荒亭的一角设立文天祥的牌位,举手行了两遍礼,然后跪倒在地。祭奠完毕,多次嚎啕痛哭,又拜了两遍礼才站起身。谢翱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就用竹如意敲击着身边的岩石,高唱楚地的歌谣来为文天祥招魂。唱完以后,竹如意与石头都碎了。第二年乙未年间,谢翱因为肺病发作而死,时年四十七岁。
    ③我称颂评价他说:谢翱不过是一介平民,在朝中不曾有什么高官爵位,只因为受到了文天祥的知遇,谢翱不辜负文天祥的知遇,难道会辜负国家吗?谢翱可以说是才德非凡之士。
    (十)(2022·辽宁阜新·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夫将之所以战者,兵也;兵之所以战者,气也;气之所以盛者,鼓也。能作士卒之气,则不可太频,太频则气易衰;不可太远,太远则力易竭。须度敌人之至六七十步之内乃可以鼓令士卒进战。彼衰我盛,败之必矣。法曰:“气实则斗,气夺则走。”
    (节选自《百战齐路·气战》)
    4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望其旗靡
    (2)气夺则走
    43.下面句子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克,公问其故(已经)B.再而衰(重复)
    C.夫将之所以战者(将领)D.太远则力易竭(穷尽)
    4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2)彼衰我盛,败之必矣。
    45.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须 度 敌 人 之 至 六 七 十 步 之 内 乃 可 以 鼓 令 士 卒 进 战
    46.甲乙两文在谈到进击敌人时都提到了“气”的问题。(请用原文回答)
    甲文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彼竭我盈”之时,宜于进攻。
    乙文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是进击敌人的最好时机。
    【答案】42.(1)倒下(2)丧失
    43.B
    44.(1)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2)在敌人士气衰落,我军士气旺盛的情况下作战,打败敌人是必定无疑的。
    45.须度敌人之至六七十步之内∕乃可以鼓∕令士卒进战
    46. 甲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乙文:“能作士卒之气,则不可太频,太频则气易衰;不可太远,太远则力易竭”
    【解析】
    4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靡:倒下。
    ②句意:士气丧失就避敌退走。夺:丧失。
    43.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辨析。
    B.错误,句意: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再:第二次;
    故选B。
    4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①与,和;之,指曹刿;于,在。
    ②彼,敌人;盛,这里指士气旺盛;败,打败。
    45.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作战中必须度量敌人进至距我六七十步以内,才可以击鼓(激气),命令士卒奋勇进战。“乃”是“才”的意思,表示“须度敌人之至六七十步之内”是“可以鼓”是先决条件,之间应断开;“令士卒进战”是“乃可以鼓”是下一步行动,之间应断开。可推断出正确答案:须度敌人之至六七十步之内∕乃可以鼓∕令士卒进战。
    4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中提到“气”的句子不难找到,即“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甲文认为,击鼓超过一定的次数会影响士气,所以,敌方三鼓后是“彼竭我盈”之时,宜于进攻;乙文中提到“气”的句子,即“能作士卒之气,则不可太频,太频则气易衰;不可太远,太远则力易竭”,乙文认为,临战状态下的“鼓动”要适度,不可过分频繁,过频则士气易衰;发挥士卒的冲击力量,不可距离太远,太远则体力易竭。所以把握好击鼓的距离和频率,士气最“盛”,才是进击敌人的最好时机。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乙】将领所以能够指挥作战,依靠的是士兵;士兵所以能够奋勇战斗,依靠的是士气;士气所以能够旺盛不衰,依靠的是鼓动。擂动战鼓能够振作部队士气,但不可鼓动太频,太频则士气容易衰落;不可鼓动太远,太远则体力容易枯竭。因此,作战中必须度量敌人进至距我六七十步以内,才可以击鼓(激气),命令士卒奋勇进战。在敌人士气衰落,我军士气旺盛的情况下作战,打败敌人是必定无疑的。诚如兵法所说:“士气高昂就投入战斗,士气丧失就避敌退走。”
    所叙之事
    主要人物形象特点
    甲文
    (1)
    军事才能卓越
    乙文
    李广被生擒后伺机逃脱
    (2)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必考篇目对比阅读17 鱼我所欲也(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必考篇目对比阅读17 鱼我所欲也(教师版),共30页。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必考篇目对比阅读13 马说(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必考篇目对比阅读13 马说(教师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必考篇目对比阅读12 虽有佳肴(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必考篇目对比阅读12 虽有佳肴(教师版),共30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