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三轮冲刺08 文言文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教师版)
展开08 文言文专题
(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
一、(2022·山东烟台·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曾国藩①家书
【甲】纪鸿②吾儿: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受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乙】温甫③六弟:尔三月之信,所定功课太多,多则必不能专,万万不可。尔既看《史记》,则断不可看他书。功课无一定呆法,但须专耳。余从前教诸弟,常限以功课,近觉限人以课程,往往强人以所难,苟其不愿,虽日日遵照限程,亦复无益。
【丙】诸位贤弟足下: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注释】①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②纪鸿:曾国藩次子,数学家。③温甫:曾国华,字温甫,曾国藩胞弟。
1.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尔既看《史记》 既:已经
B.不敢稍染官宦习气 稍:稍微
C.亦复无益 益:增加
D.负薪牧豕,皆可读书 负: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C.句意为:也没有益处。益:益处;故选C。
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凡仕宦之家 先天下之忧而忧
B.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为人谋而不忠乎
C.常限以功课 先帝不以臣卑鄙
D.但须专耳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之: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为:动词,成为/介词,替;C.以:介词,用/介词,表原因,因为,由于;D.但:副词,都可译为“只,只是”;故选D。
3.翻译句子。
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
【答案】如果不能发奋自立,那么不适宜在家塾里读书。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句中重点词有:苟,如果;则,那么;宜,适宜。
4.《曾国藩家书》在选文【甲】中告诫子女要__________________,在选文【乙】【丙】中告诫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读书明理、勤俭 专心读书、立志成才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甲】“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年尚幼,切不可贪受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可知,曾国藩告诫子女读书要明理,不可贪图富贵,不可懒惰。结合【乙】“所定功课太多,多则必不能专,万万不可”“功课无一定呆法,但须专耳”可知,曾国藩告诫兄弟读书要专心致志;结合【丙】“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可知,曾国藩认为若能发奋,不管何时何地,都能读书;因此告诫兄弟立志成才。
【参考译文】
【甲】我儿纪鸿: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孙做大官,我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孙做大官,只希望他们能成为读书明理的君子。我为官已有二十年,从不敢沾染一点官场的陋习,饮食起居,还恪守贫寒朴素的家风,极其节俭可以,稍微丰盛些也行,太丰盛我就不敢了。凡是官宦的家庭,都是由节俭进入奢侈容易,由奢侈返回节俭很难。你的年纪还小,切不可贪慕奢侈的享受,不可以养成懒惰的习惯。
【乙】温甫六弟:你三月的信,所定功课大多,多了就不专了,万万不可以。你既然读《史记》,便不能看其他书了。功课没有一定的呆办法,只是要专一罢了。我从前教各位弟弟,常常限定功课,近来觉得这样做是强人所难,如果你们不愿意,虽说天天遵守限定功课的进程,也没有益处。
【丙】亲爱的各位弟弟:如真能发奋自立,那么家塾可以读书,就是旷野地方,热闹场所,也可以读书,背柴放牧,都可以读书。如不能发奋自立,那么家塾不宜读书,就是清净的地方,神仙的环境,都不宜读书。何必要选择地方?何必要选择时间?只要问自己,自立的志向是不是真的。
二、(2022·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张纲传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召之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识士忧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
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郡守,寇乱扬、徐二州,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①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营,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②。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郡守多肆贪暴,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假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③,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归降。纲乃单车入婴营,散遣其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④然。
天子嘉美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
(选自《后汉书·张纲传》,有删改)
【注释】①率:大都,一般。②申示国恩:表明国家的恩惠。③几:通“机”,关键。④晏:安然,太平。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纲延置上坐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郡守信有罪矣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C.而厉布衣之节 濯清涟而不妖
D.散遣其部众 必先苦其心志
【答案】B
【解析】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A.延:都是“动词,邀请”的意思;B.信:副词,确实,的确/名词,诚信;C.而:都是“表转折,却”;D.其:都是“代词,他们”的意思;故选B。
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限断三处)( )。
A.天子嘉美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
B.天子嘉∕美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
C.天子嘉美∕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
D.天子嘉美∕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
【答案】D
【解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天子嘉美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的意思是:皇上给予了好评,想要提拔张纲,而张婴等人上书乞求留任张纲,皇上应允了。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天子嘉美∕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故选D。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纲身为平民子弟,不同于官宦人家的公子,他年轻时就通晓经学、磨砺节操。
B.先前派遣的郡守大都向朝廷要求派很多的兵马,而张纲则是轻车简行、赴命任职。
C.张纲着重从“非明”“非智”等六个方面来劝谕张婴一伙弃暗投明、归顺朝廷。
D.选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张纲强烈的国家责任感和非凡的智勇胆识。
【答案】A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依据文章开头语句“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可知,张纲并不是“平民子弟”。故选A。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归降。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答案】(1)示例:第二天,张婴率领部下万人和妻子儿女,投降归顺。
(2)示例: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明日(第二天)、妻子(妻子儿女)、归降(归顺投降)”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虽(即使)、易(交换)、岂直(哪里只是)”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参考译文】
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他虽然是公子,却磨练平民的气节。被举荐为孝廉而不就任,司徒征辟张纲被任命为侍御史。当时顺帝任用放纵宦官,张纲常心中激愤,慨然叹道:“污秽丑恶之人聚满朝廷,却不能奋不顾身献出生命解除国家的灾难,即使活着,也是我所不愿意的。”
当时,广陵的张婴等人率领数万人反叛,他们杀了刺史、太守,在扬州、徐州一带作乱已经有十多年,朝廷却一直不能讨伐征服他们。于是,派张纲担任广陵太守。先前派遣的郡守,大多向朝廷要求很多的兵马,唯独张纲却请求轻车简行赴命任职。到任以后,就率领差吏兵卒十多人,径直造访张婴营垒,安抚慰问,要求与头目会见,表明国家的恩惠。张婴起初非常吃惊,见到张纲的诚信后,才出来拜见。张纲请他坐在上座,询问疾苦。劝导他说:“前任太守大多肆虐贪婪残暴,太守确实有罪,然而你们这样做也是不义的。如今皇上仁慈圣明,要以文德劝服反叛之人,所以派我前来,想以爵禄使你们荣耀,不想用刑法惩罚你们,现今实在是转祸为福的好时机啊。如若听闻仁义却不顺服,一旦天子赫然震怒,派遣大军聚集于此,难道不危险吗?如果不能正确估量双方力量的强弱,就是不明智;冒充美善而趋从邪恶,就是不聪明;放弃顺服而效仿叛逆,就是不忠诚;自己断送了子孙的性命,就是不孝顺;违背正道而走向邪路,就是不正直;明白正义而没有作为,就是不勇敢;这六方面是关系到你们成败、利害的重要因素,希望你能够仔细考虑。”张婴被深深地感动并醒悟,第二天,率领部下万人和妻子儿女,双手反绑投降归顺。张纲就单车进入张婴营垒,遣散了张婴的部下,让他们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想要当差的,都召而来之。于是人们喜悦信服,南州一片安定。
皇上给予了好评,想提拔张纲,而张婴等人上书乞求留任张纲,皇上应允了。张纲在郡守位上一年,四十六岁时逝世。百姓老幼相扶到张纲府邸吊唁的人多得无法计数。张婴等五百多人穿着丧服为他操办丧事,背负泥土为他垒筑坟墓。
三、(2022·河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苟堪励志勤读、自能循序渐进,惟单读时文①,无裨实益,宜加以看书功夫,凡经史子集,皆宜涉猎,但须看全一种,再易他种,切不可东抓西拉,任意翻阅,徒耗光阴,毫无一得。阅书时见有切②于实用之句,宜随手摘录。若能分门别类,集成巨册,则作文时可作材料,利益无穷也。
[乙]读书宜勤恳勿懈,看书宜细心有恒。现看《史记》,颇切实用,每日规定看十页,必须自首之尾,逐句看下,有紧要处,摘录读书日记簿。有费解③处,另纸摘出,求解于先生。今年若能看完《史记》,明年更换他书。惟无益之小说与弹词④,不宜寓目⑤。观之非徒无益,并有害处也。
(均节选自《郑板桥家书·潍县署中谕麟儿⑥》
①时文:时下流行的文体。多指科举应试之文。②切:切合。③费解:不好理解。①弹词:一种把故事编成韵语,有白有曲,以弦索乐器伴唱的说唱文学。⑤寓目:过目,观看。高学教育。⑥这是郑板桥在潍县官署中写给儿子的家书。谕,告诉、使人知道,瞬儿,郑板桥之子。
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苟堪励志勤读 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
B.无裨实益 必能裨补缺漏(《出师表》)
C.凡经史子集,皆宜涉猎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D.若能分门别类 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阅书时见有切于实用之句,宜随手摘录。
(2)观之非徒无益,并有害处也。
3.从选文中你学到了哪些读书的方法?请列举其中的三种。
4.选文中郑板桥多次使用“宜”字,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1.D
2.(1)读书的时候看到有切合实用的句子,应当随手摘录下来。
(2)看这些东西,非但徒劳没有什么益处,而且还有害处啊。
3.各种书籍都应当阅读;一种书籍读透彻,再更换其他种类;读书的时候看到有切合实用的句子,应当随手摘录下来;
看书要从头至尾逐句去看,看到特别关键的地方,摘录到读书笔记本上;有不好理解的地方,另外拿纸摘录出来,及时求教。(任举三点即可)
4.我从中感受到了郑板桥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中,语气恳切,饱含期望。
【解析】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相同,都是如果,假如的意思;
B.相同,都是增添的意思;
C.相同,都是粗略地阅读的意思;
D.不同,如果/好像;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见,看见、看到;之,的;宜,应该、应当。
(2)徒,徒劳;益,好处。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由甲文“凡经史子集,皆宜涉猎”可知,凡是经史子集都应当有所粗略地阅读、浏览,即各种书籍都应当阅读;
由甲文“但须看全一种,再易他种”可知,一种书籍读透彻,再更换其他种类;
由甲文“阅书时见有切于实用之句,宜随手摘录”可知,读书的时候看到有切合句子,应当随手摘录下来;
由乙文“必须自首至尾,逐句看下。有紧要处,摘录读书日记簿”可知,看书要从头至尾逐句去看,看到特别关键的地方,摘录到读书笔记本上;
由乙文“有费解处,另纸摘出,求解于先生”可知,有不好理解的地方,分拿纸摘录出来,及时求教。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宜”为应当的意思,由甲文“宜加以看书功夫”“皆宜涉猎”“宜随手摘录”,乙文“读书宜勤恳勿懈,看书宜细心有恒”可知,多处使用表达了郑板桥对于孩子的要求严格、真挚的教导以及对于儿子的关爱,希望他可以严于律己,认真学习,同时也表达了对儿子的期冀。
【点睛】
参考译文:
(甲)如果确实立志勤读,自然能够循序渐进,只是如果仅仅读时下流行的文体,不能增添什么益处,应当提升自己看书的功夫,凡是经史子集都应当有所粗略地阅读、浏览。只是需要看全其中的一种,再更换其他的种类,切不可东抓西拉,随意翻看白白浪费时光,没有任何收获,读书的时候看到有切合实用的句子,应当随手摘录下来,如果能够分门别类积累成厚重的册子,那么写文章的时候可以作为材料,收获无穷啊!
(乙)读书应当勤恳,不要懈怠,看书应当仔细,有恒心,现在看《史记》特别契合实际,每天规定自己看十页,必须从头至尾逐句去看,看到特别关键的地方,摘录到读书笔记本上,有不好理解的地方,另外拿纸摘录出来,向先生求解,今年如果能看完史记,明年再换别的书。只是没有什么益处的小说和弹词,不应当过目,看这些东西,非但徒劳没有什么益处,而且还有害处啊。
四、(2022·湖北襄阳·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也。刘璋时入蜀,为梓潼令,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不强逼也。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转在广都,所居有绩。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等,终皆至大官,自连所拔也。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①盐府如故。时南方诸郡不宾②,诸葛亮将自征之,连谏以为“此不毛之地,疫疡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会连卒。子山嗣,官至江阳太守。
[注]①领:地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②宾:顺服,归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诸葛亮将自征之 之:
(2)不宜以一国之望 宜:
【答案】(1)他们(指南方诸郡) (2)应当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诸葛亮将要亲自征讨他们。之:他们(指南方诸郡)。(2)句意:不应该让全国最有威望的人。宜:应当。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主起事葭萌 / 进军来 / 南连闭城不降 / 先主义之
B.先主起事葭萌 / 进军来南 / 连闭城不降 / 先主义之
C.先主起事 / 葭萌进军来南 / 连闭城不降 / 先主义之
D.先主起事 / 葭萌进军来 / 南连闭城不降 / 先主义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为:先主刘备在葭萌关起事,向南进军,王连紧闭城门,坚决不投降。先主认为他讲义气。“葭萌”是起义的地点,应与前句“先主起事”是一整体,应从“葭萌”后断开。“南”是进军来的方向,故“进军来南”是一整体,应从“来南”后断开。“先主”是“义之”的主语,其前面应断开。故断句为: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故选B。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
【答案】等到成都平定后,(先主)任命王连做什邡县令。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及,等到;既,已经;平,平定;以……为,任命……做。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陈说自己亲自率兵“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是“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其实选文也有两处语句点到了原因,一处是“_________________”;一处是“_____________”。
【答案】时南方诸郡不宾,诸葛亮将自征之 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根据选文“时南方诸郡不宾,诸葛亮将自征之”可知,南方诸郡不服,诸葛亮将要亲自征讨他们;根据选文“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可知,诸葛亮认为其他将领的才能不如自己。据此回答即可。
5.试结合原文语句,说说王连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示例一:从“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可看出,王连是一个“守义”的人。
示例二:从“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转在广都,所居有绩”可看出,王连为官“勤政有绩”。
示例三:从“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可看出,王连是一个“善于为国聚利”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原文相关语句来分析王连的人物形象。如王连的守义、为官有政绩、善于为国聚利、善用人才等。
示例一:从“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等,终皆至大官,自连所拔也”可看出,王连是一个“善于选用、提拔人才”的人。
示例二:从“连谏以为‘此不毛之地,疫疡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 和“而连言辄恳至”可看出,王连是一个“善于为国谋虑”的人。
【参考译文】
王连,字文仪,是南阳人。在刘璋主政时时进入蜀地,担任梓潼县令,先主刘备在葭萌关起事,向南进军,王连紧闭城门,坚决不投降。先主认为他讲义气,不强逼他投降。等到成都被平定,任命王连为什邡县令,后来转任广都,所治理的地方都有政绩。后升为司盐校尉,负责蜀汉盐铁的经营调度,利税收入很多,有助于弥补国家的财政需用。像吕乂、杜祺等,最终皆当了大官,他们都是从王连手中提拔的。再升任蜀郡太守、兴业将军,还像原来一样兼任盐府。当时南方诸郡都不服蜀汉,诸葛亮将要亲自征讨他们,王连劝说诸葛亮,认为“这里是荒凉偏僻的地方,瘟疫横行的地方,不应该让全国最有威望的人冒险前去”。诸葛亮考虑到其他将领才能比不上自己,意图一定前去,可是王连言辞非常恳切,所以停留了很长时间。后来适逢王连去世。儿子王山继承了他的官职,官至江阳太守。
五、(2022·河北承德·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颜渊》)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宋濂《龙门子凝道记》)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军事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足兵_________
(2)民信之矣_________
(3)起之不食以俟者_________
(4)故人来,方与之食_________
【答案】武器。 信任。 等待。 才。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1)句意为:充足的武器。兵,武器。(2)句意为:民众信任朝廷。信,信任。(3)句意为: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俟,等待。(4)句意为: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方,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必不得已而去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B.于斯三者何先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起不食待之 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D.起之不食以俟者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
【答案】D
【解析】A.表修饰,不译\表转折,却;B.介词,对于\表比较;C.代词,指友人\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D.来,表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故选D。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2)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
【答案】(1)自古以来都免不了要死,如果老百姓不信任国家,国家就无以立足。
(2)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应该是能使军队信服的原因吧!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皆,都;信,信任;立,立足;(2)其,他;若,像;此,这样;宜,应该;服,使……信服。
4.概括甲、乙两文在内容方面的共同点。
【答案】无论是个人,还是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要讲诚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才会有凝聚力,国家才会越来越强大。
【解析】考查比较阅读。根据甲文中的“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可知,“信”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用诚信取得人们的信任,国家才能立足。根据乙文中的“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可知,吴起与人交往,讲求诚信,一定要等友人来了才吃饭。根据“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可知,诚信对于一个集体的重要,只有做到了诚信,才能让军队信服。由此可知,甲乙两文都强调了“信”的重要。无论对于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国家,都要讲求诚信。只有做到了诚信,才能收获真诚的友谊,才能使集体团结,才能使一个国家繁荣富强。
【参考译文】
甲:子贡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民众信任朝廷。”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些,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在剩下的两项中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如果没有民众的信任,那么国家就站立不住了。”
乙: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啊,就等着回去吃饭吧。”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中考语文三轮冲刺练习08 文言文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三轮冲刺练习08 文言文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三轮冲刺11 小说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三轮冲刺11 小说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教师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阅读《父亲的叮嘱》完成下面小题,阅读《应聘》,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三轮冲刺10 散文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三轮冲刺10 散文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教师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