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学目标,学情分析,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理念,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 学 设 计课 题《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 型练习课教学对象 初一学生课时1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标要求】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通过了解历史多种呈现方式,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形成依据史料解释历史、重证据的意识;提高理解历史、陈述历史、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素养目标 掌握历史学科的核心知识、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养成文史互证的意识、学会理解和解释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能力目标 通过多种史料感知历史,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的能力;学会收集史料,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学会掌握证据,理解历史、反思历史,并能与人合作探究讨论。3.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隋朝的统一推动历史发展;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和巩固了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科举制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与选拔,代表隋朝在制度方面的一系列创新。【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学习能力较弱,但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对于利用史料学习有所感悟,但没有形成科学的方法;不能全面掌握历史发展的线索与阶段特征,分析和归纳历史的能力、历史的理解和反思能力有待提高;利用史料解释历史、重视证据、坚持论从史出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重点难点】重 点 通过多样图示的练习掌握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核心知识,认识隋朝发展的阶段特征。难 点 通过图示法学习和复习提高学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 史料教学法、情境创设法、谈话法、讲解法等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综合探究【教学理念】 以提升素养为首、以培养学力为重、以促进全体发展为本、以利用掌上技术为支撑。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翻转课堂 教师:制作微课,发至学生QQ群中,学生自主学习历史图示法,利用图示法总结隋朝历史相关知识。 学生:在家中完成翻转课堂的学习内容,并制作“思维导图”、“结构示意图”、“历史表格”中任意一种图示法,总结隋朝的历史,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为练习课做好准备,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导入: 由字导入新课。第一环节 【问战——学情勘察】 “同学们对历史学习兴趣如何?你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历史知识?” 第二环节 【备战——微课学习】 利用微课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历史图示的分类;学会历史图示的制作和运用的方法; 知道历史图示在历史学习和复习中发挥的作用,从而养成自觉运用图示学习历史的习惯。 第三环节 【请战——收集史料】寻找历史:根据微课学习的内容,收集教材中第一课隋朝历史的相关史料,亲自动手制作图示。 第四环节 【迎战——提取信息】理解历史:选取不同类型的图示,编制选择题,利用网上平台发布试卷,学生自主利用手机或者ipad进行回答。根据数据统计有所侧重的进行试题分析与讲解。 第五环节 【决战——解决问题】 探究历史:选取不同类型的图示,编制材料分析题与综合探究题,学生4人为一个小组,合作完成试题。教师进一步讲解如何阅读史料、培养学生利用史料的证据意识和掌握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并进行题型专项训练和答题技巧讲解。使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能够真正理解历史,学会反思历史。 采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培养学生收集、提取历史信息,并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寻找身边的历史,进一步掌握图示的分类,为下一步的练习做好准备。 掌上技术的使用便捷高效,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又给教师提供科学的数据统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培养学生利用图示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汲取他人正确见解,与人合作的能力。 【板书设计】 寻找历史——收集史料 理解历史——提取信息 探究历史——解决问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隋朝的灭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方式方法,教学过程,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与学的目标,教学难点,课时安排 1节,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