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2册水平检测+章末习题含答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2册第6章生物的进化习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2册第6章生物的进化习题含答案,共24页。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0山东滨州高一下期末)Taslr2基因控制合成甜味感受器蛋白,研究人员发现狮子、老虎等多种猫科动物的Taslr2基因都缺失247个碱基对,所以这些动物无法感受甜味刺激。这为研究猫科动物具有共同的祖先提供了( )
A.古生物化石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
C.细胞生物学证据 D.分子生物学证据
2.(2020北京平谷高一下期末)人体血红蛋白β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比较不同种动物与人体血红蛋白β链的区别,结果如下表:
动物种类
短尾猿
狗
鸟
青蛙
七鳃鳗
氨基酸不同的数目
8
32
45
67
125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短尾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
B.该数据为进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
C.不同种动物的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能力不同
D.氨基酸不同与DNA碱基排序没有关系
3.(2020河南南阳高一下期末)长期使用某种农药,会发现灭虫效果越来越差,这是因为有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 )
A.害虫对农药进行选择的结果
B.定向变异的结果
C.遗传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
4.(2020吉林白城一中高一下期末)下列事例,不属于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所解释的是( )
A.鼹鼠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所以视力很弱
B.人类的盲肠没有家兔的发达,是长期吃熟食的结果
C.由于草少而改吃树叶,经常伸长脖子,鹿逐渐变为长颈鹿
D.由于煤烟染黑了树木,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蛾逐渐被深色所代替
5.(2020河北石家庄二中高一下期末)某种群中,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25%。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且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F2中AA∶Aa∶aa的比值是( )
A.2∶2∶1 B.4∶4∶1 C.25∶10∶1 D.36∶12∶1
6.(2020河北邯郸六校高一下期中)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施用农药会引起害虫发生基因突变,使害虫产生对农药的抗药性
B.基因重组能改变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导致种群发生进化
C.自然环境下生物发生的各种变异,都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D.自然选择通过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种群朝着一定的方向发生进化
7.(2020山东枣庄高一下期末)研究小组对某地酢浆草种群连续两年进行调查及基因鉴定,得到如下表所示数据(单位:株)。
红花(DD)
粉红花(Dd)
白花(dd)
第一年
20
60
20
第二年
10
80
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酢浆草种群中D和d基因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
B.红花、粉红花和白花植株之间无生殖隔离
C.粉红花比例增多,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D.红花、粉红花和白花在相互影响中协同进化
8.(2020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一下期末)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个物种
②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③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④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9.(2020辽宁瓦房店高级中学高一下期末)在美国南部森林中生活着一种绿色蜥蜴,当人类在这一地区引入一种褐色蜥蜴后,褐色蜥蜴占据了森林地面上的区域,绿色蜥蜴被迫迁移到树上生活。研究发现仅仅经过20代的繁衍,绿色蜥蜴就长出更大、黏性更强的护趾,帮助它们在较高的领地上定居。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树上的绿色蜥蜴种群中一定产生了新的基因
B.环境改变导致绿色蜥蜴突变,从而形成适合在树上生活的护趾
C.护趾的变化表明绿色蜥蜴经过20代的繁衍已经进化形成新物种
D.绿色蜥蜴出现更大、黏性更强的护趾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0.(2020山东滕州一中高一下月考)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
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①~⑥表示基因突变和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D.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
11.(2020河北沧州一中高一下期末)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只是不同生物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C.地理隔离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
D.研究生物多样性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12.(2020山东临沂一中高一下期中)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动、植物的遗体
B.蝙蝠的翼和果蝇的翅膀相似说明两种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的
C.比较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可知人和其他脊椎动物之间存在血缘关系
D.现存的不同生物之间亲缘关系越近,其DNA序列和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越高
13.(2020北京延庆一中高一下期末)井冈霉素是目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主要农药,由于多年的单一使用,部分地区纹枯病菌对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井冈霉素使纹枯病菌发生基因突变
B.纹枯病菌突变导致基因库发生改变
C.井冈霉素对纹枯病菌的抗药性具有选择作用
D.水稻与纹枯病菌之间存在共同(协同)进化
14.(2020河南许昌高一下期末)人感冒后,病毒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服用抗病毒药物来治疗,短时间内有一定的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最好加大剂量
B.用不同种类的抗生素药物交替使用,特别是青霉素的治病效果最好
C.经常使用抗病毒药会对病毒进行选择,出现抗药性更强的病毒
D.病毒的抗药性是使用抗病毒药物后产生的,如果停止使用抗病毒药物,病毒的抗药性不会减弱
15.(2020辽宁辽阳高一下期末)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达尔文将个体作为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不科学的
B.如果处于遗传平衡状态下,一个基因型都为Aa的种群内的个体自由交配不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C.虽然马和驴可以交配并产生骡,但马和驴是两个物种
D.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形成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唯一方式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2020山东菏泽高一下期末)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因)与环境(外因)的相互作用。下列与适应及其形成相关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B.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都能成功地生存和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会过早死亡,不能留下后代
C.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D.雷鸟在冬季来临前将羽毛换成白色的,有时是有利的,有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17.(2020河北保定高一下期末)科研人员调查某地不同植物花冠筒的深度与昆虫口器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昆虫口器的不同长度是吸食不同深度花冠筒花蜜造成的
B.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有利于减弱昆虫间生存斗争的强度
C.各种昆虫口器长度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D.昆虫口器不同长度、花冠筒不同深度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18.(2020山东安丘实验中学高一下期末)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从而使生物发生进化
19.(2020湖北黄冈高一下期末)某可随机交配的植物种群中存在AA、Aa和aa三种基因型,下图是该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Y1~Y3年间,A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B.自然选择通过对表现型的选择,影响A基因的基因频率
C.O~Y1年间,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81%
D.Y3~Y4年间,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9%
20.(2020山东济宁高一下期末)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对两组个体数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发生基因突变而导致不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电离辐射使螺旋蛆蝇发生基因突变导致雄性不育,该处理方法称为人工诱变
B.用电离辐射的方法比用杀虫剂灭螺旋蛆蝇效果好,还可避免污染,保护环境
C.杀虫剂通过选择螺旋蛆蝇的基因型,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两组处理后,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但并不意味着新物种形成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9分)(2020河南信阳高一下期末)某昆虫的残翅、中翅和长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残翅昆虫不能飞行,翅越长飞翔能力越强。现有一个该昆虫的种群分散到了甲乙两个海岛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昆虫表现型差异的根本来源是 。
(2)若干年后,甲乙岛屿的昆虫种群之间出现了生殖隔离,说明两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质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 (答两点即可)。
(3)该种昆虫各种翅形的出现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4)海岛上昆虫的天敌与昆虫长期共存,天敌所吃掉的大多数昆虫是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此外, ,这就是所谓的“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22.(11分)(2020山东泰安高一下期末)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比较解剖学、胚胎学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都给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新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已经发现的大量化石证据,证实了生物是由 逐渐进化而来的,而且还揭示出生物 的进化顺序。
(2)鱼类终身存在的鳃裂,在陆生脊椎动物胚胎早期也出现过,这属于 为生物进化提供的证据;研究比较人的上肢、猫的前肢、鲸的鳍、蝙蝠的翼,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特点,这属于 为生物进化提供的证据。
(3)不同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如表所示。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猕猴
马
鸡
金枪鱼
小麦
链孢霉
酵母菌
氨基酸差异/个
0
1
10
13
21
35
43
44
从表中可以看出,菌类、动物、植物和人的细胞内均有细胞色素c,这一事实说明 。通过比较人与不同生物在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上的差异,得出的结论是 。这项比较是从 水平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证据。
23.(14分)(2020福建高三期中联考)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下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
(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 。
(2)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具有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 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 。
(3)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 ,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 不同,导致 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
(4)下表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的数据:
世代
甲箱
乙箱
果蝇数
A
T1
E
果蝇数
A
T2
E
第一代
20
100%
0
64%
20
100%
0
65%
第四代
350
89%
15%
64.8%
285
97%
8%
65.5%
第七代
500
67%
52%
65.2%
420
96%
66%
65.8%
第十代
560
61%
89%
65%
430
95%
93%
65%
甲、乙两箱果蝇的基因库较大的是 ,频率基本稳定的基因是 ,第十代时,甲箱中果蝇的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 %。
24.(10分)(2020北京平谷高一下期末)科研人员以玉米为实验材料进行遗传与进化方面的研究。请回答问题:
(1)玉米作为实验材料所具备的优点有 (多选,填字母)。
a.比较常见,属于粮食作物 b.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
c.雌雄异花,便于母本去雄 d.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e.子代数目多,有利于获得客观的实验结果
(2)早期玉米种群含油量比较低,研究人员从早期玉米种群开始进行了多代选择:在每一代,研究者从种群中分别选出高含油量和低含油量的个体进行繁殖,从1896年到1986年,经过90代选择后结果如下表。
1896年种群
1986年高含油量种群
1986年低含油量种群
含油量
4.0%
20.3%
0.5%
①据表可知,经多代选择后,两个种群个体的含油量存在 。
②该实验结果可知,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玉米含油量的变化是由于人工选择使 发生了定向的改变。
③这一实验结果说明适应是 的结果。
25.(11分)(2020吉林白城一中高一下期末)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发现的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现有一野生型青蒿种群,请分析回答:
(1)该种群含有大量可遗传的变异,其来源包括 和 ,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青蒿种群中花的白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白花植株抗病性弱、易死亡,且青蒿素含量低,则经多代培养之后,该种群是否发生进化? ,判断依据为 。
(3)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二倍体)可获得四倍体植株,低温的作用是 。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 (填“是”或“不是”)同一物种,原因是 。
答案全解全析
1.D
2.D
3.D
4.D
5.D
6.D
7.B
8.C
9.D
10.B
11.D
12.D
13.A
14.C
15.D
16.B
17.BCD
18.BCD
19.ABC
20.C
1.D 由题意可知,与甜味感受器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中在狮子、老虎等多种猫科动物的体内均缺失247个碱基对,这显然是通过研究分子来确定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故这为研究猫科动物具有共同的祖先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
2.D 短尾猿与人体血红蛋白β链氨基酸不同的数目仅8个,与表中其他生物相比,短尾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A正确;血红蛋白属于大分子物质,该数据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B正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不同种动物的血红蛋白氨基酸不同,则不同种动物血红蛋白的结构不同,运输氧气能力不同,C正确;不同种动物血红蛋白氨基酸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碱基排序不同,D错误。
3.D 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本题中农药属于环境因素,它对害虫产生的不定向变异进行了选择,使抗药性强的个体被保留,不抗药或抗药性弱的个体被淘汰,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害虫的抗药性在代代积累的过程中逐渐增强,而农药的灭虫效果也就越来越差了,D正确。
4.D 拉马克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鼹鼠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所以视力很弱,属于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A不符合题意;人类的盲肠没有家兔的发达,是长期吃熟食的结果,属于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B不符合题意;由于草少而改吃树叶,经常伸长脖子,鹿逐渐变为长颈鹿,属于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C不符合题意;由于煤烟染黑了树木,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蠖逐渐被深色所代替,属于达尔文的适者生存观点,D符合题意。
5.D 因为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在考虑自由交配时应除去aa个体,所以AA的基因型频率为2/3,Aa的基因型频率为1/3,A的基因频率=2/3+1/3÷2=5/6,a的基因频率为1/6,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则子一代中AA个体占25/36,Aa个体占10/36,aa个体占1/36,子一代再进行自由交配,同理,aa无繁殖能力,故AA的基因型频率为25/35=5/7,Aa的基因型频率为10/35=2/7,A的基因频率=6/7,a的基因频率=1/7,故AA占36/49,Aa=12/49,aa=1/49,所以AA∶Aa∶aa=36∶12∶1,故选D。
6.D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施用农药会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A错误;基因重组能改变种群的基因型频率,而种群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自然环境下生物发生的可以遗传的变异,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自然选择能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使种群朝着一定的方向发生进化,D正确。
7.B 种群的基因库表示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因此酢浆草种群中所有基因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A错误;红花、粉红花和白花植株是同一物种,它们之间无生殖隔离,B正确;第一年d的基因频率为50%,第二年d的基因频率仍为50%,说明该种群未发生进化,C错误;协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而红花、粉红花、白花属于酢浆草花色的不同表现形式,是同一物种,D错误。
8.C 不同种群的生物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①错误;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②正确;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产生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③正确;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生殖隔离,不一定有地理隔离,④错误。故选C。
9.D 树上的绿色蜥蜴种群中不一定产生了新的基因,但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A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改变只是把绿色蜥蜴适合树上生活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B错误;褐色蜥蜴的入侵导致绿色蜥蜴种群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所以不一定形成了新物种,C错误;绿色蜥蜴出现更大、黏性更强的护趾,有利于它们在树上生活,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10.B 由图分析可知:a为地理隔离,b为自然选择。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新物种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A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①~⑥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错误;新物种的形成往往需要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D错误。
11.D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A错误;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B错误;地理隔离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错误;研究生物进化的依据主要是化石,D正确。
12.D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A错误;蝙蝠的翼和果蝇的翅膀在功能上相似,说明它们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B错误;比较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可知,人和其他脊椎动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C错误;现存的不同生物之间亲缘关系越近,其DNA序列和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越高,D正确。
13.A 井冈霉素只是对基因突变起选择作用,将耐药个体选择并保留下来,A错误,C正确;纹枯病菌突变会出现新的基因,会导致基因库发生改变,B正确;纹枯病菌抗药性增强,会导致不抗菌的水稻死亡,进而保留下抗菌个体,故水稻与纹枯病菌之间存在共同(协同)进化,D正确。
14.C 服用抗病毒药物来治疗,只能短时间内有一定的疗效,因此加大服用抗病毒药物的剂量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A错误;青霉素等抗生素药物对细菌类病原体有作用,对病毒几乎没有作用,B错误;经常使用抗病毒药,抗病毒药会对病毒进行选择,淘汰没有抗药性或抗药性弱的病毒,从而出现抗药性更强的病毒,C正确;病毒的抗药性在使用抗病毒药物前就已经产生,抗病毒药物只是起选择作用,D错误。
15.D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是以个体为单位进行研究的,是不科学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种群为单位进行研究的,A正确;如果处于遗传平衡状态,一个基因型都为Aa的种群内的个体自由交配不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虽然马和驴可以交配并产生骡,但骡不育,说明马和驴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马和驴是两个物种,C正确;经过长期地理隔离而形成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如多倍体的形成,D错误。
16.B 适应不仅包括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还包括生物对生存环境的适应,A正确;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不一定都能成功生存和繁殖,B错误;由于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适应具有相对性,C正确;雷鸟在冬季来临前将羽毛换成白色的,有时是有利的,有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由于下雪晚,白色的雷鸟较容易被天敌发现,D正确。
17.BCD 昆虫口器的不同长度是与花冠筒植物协同进化的结果,A错误;通过图示可知,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有利于减弱昆虫间生存斗争的强度,B正确;各种昆虫口器长度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C正确;昆虫口器不同长度、花冠筒不同深度是长期相互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18.BCD 细菌在接触青霉素之前已经存在抗药性的变异,A错误;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协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C正确;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19.ABC 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Y1~Y3年间,A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A正确;自然选择通过对生物个体表现型的选择,进而改变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B正确;O~Y1年间,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1,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9,所以aa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0.9)2×100%=81%,C正确;Y3~Y4年间,A基因的基因频率不变,为0.9,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0.9=0.1,该种群这个阶段基因型Aa的植株所占比例为2×0.9×0.1×100%=18%,D错误。
20.C 电离辐射可引起基因突变,属于人工诱变,A正确;由图可知,电离辐射处理后群体个体数量不会出现反弹,说明电离辐射处理比杀虫剂处理效果好,同时还不会污染环境,B正确;杀虫剂选择害虫时,直接作用于害虫的表型,C错误;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说明物种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形成了生殖隔离,D正确。
21.答案 (除注明外,每空1分)(1)基因突变
(2)两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两种群产生的可遗传变异不同;两岛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4分)
(3)基因(遗传)
(4)捕食者一般不能把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3分)
解析 (1)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故该种昆虫表现型差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2)若干年后,甲乙岛屿的昆虫种群之间出现了生殖隔离,说明两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质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两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两种群产生的可遗传变异不同;两岛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3)该种昆虫各种翅形的出现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4)海岛上昆虫的天敌与昆虫长期共存,天敌所吃掉的大多是昆虫中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此外,捕食者一般不能把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所谓“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22.答案 (除注明外,每空1分)(1)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2分)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2分)
(2)胚胎学 比较解剖学
(3)生物之间都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2分) 人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2分) 细胞和分子
解析 (1)大量的化石证据,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生物进化的顺序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2)鱼类终身存在的鳃裂,在陆生脊椎动物胚胎早期也出现过,这属于胚胎学证据;人的上肢、猫的前肢、鲸的鳍、蝙蝠的翼,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特点,这属于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提供的证据。(3)菌类、动物、植物和人的细胞内均有细胞色素c,这一事实说明生物之间都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人和黑猩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最小,表明人和黑猩猩亲缘关系最近,这是细胞和分子水平为生物进化提供的证据。
23.答案 (除注明外,每空2分)(1)种群(1分)
(2)物种(或基因)(1分) 由于交配的同体色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生殖隔离现象(或虽然交配选择上有体色偏好,但可能依然不影响两者交配的行为与后代的可育性)(3分)
(3)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食物的差异与选择 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
(4)甲(1分) E(1分) 45.5(1分)
解析 (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不同的种群。(2)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具有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这说明甲、乙品系果蝇之间可能存在基因多样性,因为交配选择上有体色偏好,但可能依然不影响两者交配的行为与后代的可育性;如果后代不可育,则体现的是物种多样性,因为交配的同体色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出现生殖隔离。(3)两箱分开养使两个种群间产生了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间的交流,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食物的差异和选择,使每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两群体有可能会产生生殖隔离。(4)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甲、乙两箱果蝇的初始数量相同,但是最终甲箱中的果蝇数量多于乙箱,说明甲箱果蝇基因库较大。分析每个基因的种群基因频率可知,E的基因频率基本稳定。第十代时,甲箱中果蝇的该等位基因的杂合子在第十代时的频率是2×65%×35%=45.5%。
24.答案 (每空2分)(1)bcde
(2)①显著差异 ②种群 基因频率 ③自然选择
解析 (1)玉米作为实验材料所具备的优点有: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后代数目多,统计结果更准确;雄蕊花序顶生,雌蕊果穗着生在中部,便于操作,既能自花传粉也能异花传粉;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故正确的有bcde。(2)①据表可知,经多代选择后,两个种群个体的含油量存在显著差异。②由题述实验结果可知,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玉米含油量的变化是由于人工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③题述实验结果说明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5.答案 (除注明外,每空2分)(1)突变(1分) 基因重组(1分)
(2)是 在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的作用下,控制花色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3)抑制纺锤体形成(1分) 不是 其杂交后代三倍体不育
解析 (1)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它们都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的作用下,控制花色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所以经多代培养之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3)低温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杂交后代为三倍体,三倍体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所以不育,因而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不是同一物种。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0山东滨州高一下期末)Taslr2基因控制合成甜味感受器蛋白,研究人员发现狮子、老虎等多种猫科动物的Taslr2基因都缺失247个碱基对,所以这些动物无法感受甜味刺激。这为研究猫科动物具有共同的祖先提供了( )
A.古生物化石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
C.细胞生物学证据 D.分子生物学证据
2.(2020北京平谷高一下期末)人体血红蛋白β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比较不同种动物与人体血红蛋白β链的区别,结果如下表:
动物种类
短尾猿
狗
鸟
青蛙
七鳃鳗
氨基酸不同的数目
8
32
45
67
125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短尾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
B.该数据为进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
C.不同种动物的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能力不同
D.氨基酸不同与DNA碱基排序没有关系
3.(2020河南南阳高一下期末)长期使用某种农药,会发现灭虫效果越来越差,这是因为有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 )
A.害虫对农药进行选择的结果
B.定向变异的结果
C.遗传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
4.(2020吉林白城一中高一下期末)下列事例,不属于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所解释的是( )
A.鼹鼠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所以视力很弱
B.人类的盲肠没有家兔的发达,是长期吃熟食的结果
C.由于草少而改吃树叶,经常伸长脖子,鹿逐渐变为长颈鹿
D.由于煤烟染黑了树木,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蛾逐渐被深色所代替
5.(2020河北石家庄二中高一下期末)某种群中,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25%。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且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F2中AA∶Aa∶aa的比值是( )
A.2∶2∶1 B.4∶4∶1 C.25∶10∶1 D.36∶12∶1
6.(2020河北邯郸六校高一下期中)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施用农药会引起害虫发生基因突变,使害虫产生对农药的抗药性
B.基因重组能改变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导致种群发生进化
C.自然环境下生物发生的各种变异,都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D.自然选择通过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种群朝着一定的方向发生进化
7.(2020山东枣庄高一下期末)研究小组对某地酢浆草种群连续两年进行调查及基因鉴定,得到如下表所示数据(单位:株)。
红花(DD)
粉红花(Dd)
白花(dd)
第一年
20
60
20
第二年
10
80
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酢浆草种群中D和d基因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
B.红花、粉红花和白花植株之间无生殖隔离
C.粉红花比例增多,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D.红花、粉红花和白花在相互影响中协同进化
8.(2020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一下期末)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个物种
②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③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④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9.(2020辽宁瓦房店高级中学高一下期末)在美国南部森林中生活着一种绿色蜥蜴,当人类在这一地区引入一种褐色蜥蜴后,褐色蜥蜴占据了森林地面上的区域,绿色蜥蜴被迫迁移到树上生活。研究发现仅仅经过20代的繁衍,绿色蜥蜴就长出更大、黏性更强的护趾,帮助它们在较高的领地上定居。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树上的绿色蜥蜴种群中一定产生了新的基因
B.环境改变导致绿色蜥蜴突变,从而形成适合在树上生活的护趾
C.护趾的变化表明绿色蜥蜴经过20代的繁衍已经进化形成新物种
D.绿色蜥蜴出现更大、黏性更强的护趾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0.(2020山东滕州一中高一下月考)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
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①~⑥表示基因突变和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D.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
11.(2020河北沧州一中高一下期末)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只是不同生物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C.地理隔离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
D.研究生物多样性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12.(2020山东临沂一中高一下期中)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动、植物的遗体
B.蝙蝠的翼和果蝇的翅膀相似说明两种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的
C.比较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可知人和其他脊椎动物之间存在血缘关系
D.现存的不同生物之间亲缘关系越近,其DNA序列和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越高
13.(2020北京延庆一中高一下期末)井冈霉素是目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主要农药,由于多年的单一使用,部分地区纹枯病菌对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井冈霉素使纹枯病菌发生基因突变
B.纹枯病菌突变导致基因库发生改变
C.井冈霉素对纹枯病菌的抗药性具有选择作用
D.水稻与纹枯病菌之间存在共同(协同)进化
14.(2020河南许昌高一下期末)人感冒后,病毒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服用抗病毒药物来治疗,短时间内有一定的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最好加大剂量
B.用不同种类的抗生素药物交替使用,特别是青霉素的治病效果最好
C.经常使用抗病毒药会对病毒进行选择,出现抗药性更强的病毒
D.病毒的抗药性是使用抗病毒药物后产生的,如果停止使用抗病毒药物,病毒的抗药性不会减弱
15.(2020辽宁辽阳高一下期末)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达尔文将个体作为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不科学的
B.如果处于遗传平衡状态下,一个基因型都为Aa的种群内的个体自由交配不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C.虽然马和驴可以交配并产生骡,但马和驴是两个物种
D.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形成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唯一方式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2020山东菏泽高一下期末)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因)与环境(外因)的相互作用。下列与适应及其形成相关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B.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都能成功地生存和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会过早死亡,不能留下后代
C.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D.雷鸟在冬季来临前将羽毛换成白色的,有时是有利的,有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17.(2020河北保定高一下期末)科研人员调查某地不同植物花冠筒的深度与昆虫口器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昆虫口器的不同长度是吸食不同深度花冠筒花蜜造成的
B.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有利于减弱昆虫间生存斗争的强度
C.各种昆虫口器长度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D.昆虫口器不同长度、花冠筒不同深度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18.(2020山东安丘实验中学高一下期末)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从而使生物发生进化
19.(2020湖北黄冈高一下期末)某可随机交配的植物种群中存在AA、Aa和aa三种基因型,下图是该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Y1~Y3年间,A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B.自然选择通过对表现型的选择,影响A基因的基因频率
C.O~Y1年间,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81%
D.Y3~Y4年间,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9%
20.(2020山东济宁高一下期末)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对两组个体数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发生基因突变而导致不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电离辐射使螺旋蛆蝇发生基因突变导致雄性不育,该处理方法称为人工诱变
B.用电离辐射的方法比用杀虫剂灭螺旋蛆蝇效果好,还可避免污染,保护环境
C.杀虫剂通过选择螺旋蛆蝇的基因型,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两组处理后,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但并不意味着新物种形成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9分)(2020河南信阳高一下期末)某昆虫的残翅、中翅和长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残翅昆虫不能飞行,翅越长飞翔能力越强。现有一个该昆虫的种群分散到了甲乙两个海岛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昆虫表现型差异的根本来源是 。
(2)若干年后,甲乙岛屿的昆虫种群之间出现了生殖隔离,说明两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质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 (答两点即可)。
(3)该种昆虫各种翅形的出现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4)海岛上昆虫的天敌与昆虫长期共存,天敌所吃掉的大多数昆虫是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此外, ,这就是所谓的“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22.(11分)(2020山东泰安高一下期末)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比较解剖学、胚胎学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都给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新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已经发现的大量化石证据,证实了生物是由 逐渐进化而来的,而且还揭示出生物 的进化顺序。
(2)鱼类终身存在的鳃裂,在陆生脊椎动物胚胎早期也出现过,这属于 为生物进化提供的证据;研究比较人的上肢、猫的前肢、鲸的鳍、蝙蝠的翼,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特点,这属于 为生物进化提供的证据。
(3)不同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如表所示。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猕猴
马
鸡
金枪鱼
小麦
链孢霉
酵母菌
氨基酸差异/个
0
1
10
13
21
35
43
44
从表中可以看出,菌类、动物、植物和人的细胞内均有细胞色素c,这一事实说明 。通过比较人与不同生物在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上的差异,得出的结论是 。这项比较是从 水平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证据。
23.(14分)(2020福建高三期中联考)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下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
(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 。
(2)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具有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 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 。
(3)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 ,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 不同,导致 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
(4)下表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的数据:
世代
甲箱
乙箱
果蝇数
A
T1
E
果蝇数
A
T2
E
第一代
20
100%
0
64%
20
100%
0
65%
第四代
350
89%
15%
64.8%
285
97%
8%
65.5%
第七代
500
67%
52%
65.2%
420
96%
66%
65.8%
第十代
560
61%
89%
65%
430
95%
93%
65%
甲、乙两箱果蝇的基因库较大的是 ,频率基本稳定的基因是 ,第十代时,甲箱中果蝇的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 %。
24.(10分)(2020北京平谷高一下期末)科研人员以玉米为实验材料进行遗传与进化方面的研究。请回答问题:
(1)玉米作为实验材料所具备的优点有 (多选,填字母)。
a.比较常见,属于粮食作物 b.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
c.雌雄异花,便于母本去雄 d.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e.子代数目多,有利于获得客观的实验结果
(2)早期玉米种群含油量比较低,研究人员从早期玉米种群开始进行了多代选择:在每一代,研究者从种群中分别选出高含油量和低含油量的个体进行繁殖,从1896年到1986年,经过90代选择后结果如下表。
1896年种群
1986年高含油量种群
1986年低含油量种群
含油量
4.0%
20.3%
0.5%
①据表可知,经多代选择后,两个种群个体的含油量存在 。
②该实验结果可知,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玉米含油量的变化是由于人工选择使 发生了定向的改变。
③这一实验结果说明适应是 的结果。
25.(11分)(2020吉林白城一中高一下期末)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发现的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现有一野生型青蒿种群,请分析回答:
(1)该种群含有大量可遗传的变异,其来源包括 和 ,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青蒿种群中花的白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白花植株抗病性弱、易死亡,且青蒿素含量低,则经多代培养之后,该种群是否发生进化? ,判断依据为 。
(3)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二倍体)可获得四倍体植株,低温的作用是 。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 (填“是”或“不是”)同一物种,原因是 。
答案全解全析
1.D
2.D
3.D
4.D
5.D
6.D
7.B
8.C
9.D
10.B
11.D
12.D
13.A
14.C
15.D
16.B
17.BCD
18.BCD
19.ABC
20.C
1.D 由题意可知,与甜味感受器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中在狮子、老虎等多种猫科动物的体内均缺失247个碱基对,这显然是通过研究分子来确定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故这为研究猫科动物具有共同的祖先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
2.D 短尾猿与人体血红蛋白β链氨基酸不同的数目仅8个,与表中其他生物相比,短尾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A正确;血红蛋白属于大分子物质,该数据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B正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不同种动物的血红蛋白氨基酸不同,则不同种动物血红蛋白的结构不同,运输氧气能力不同,C正确;不同种动物血红蛋白氨基酸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碱基排序不同,D错误。
3.D 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本题中农药属于环境因素,它对害虫产生的不定向变异进行了选择,使抗药性强的个体被保留,不抗药或抗药性弱的个体被淘汰,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害虫的抗药性在代代积累的过程中逐渐增强,而农药的灭虫效果也就越来越差了,D正确。
4.D 拉马克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鼹鼠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所以视力很弱,属于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A不符合题意;人类的盲肠没有家兔的发达,是长期吃熟食的结果,属于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B不符合题意;由于草少而改吃树叶,经常伸长脖子,鹿逐渐变为长颈鹿,属于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C不符合题意;由于煤烟染黑了树木,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蠖逐渐被深色所代替,属于达尔文的适者生存观点,D符合题意。
5.D 因为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在考虑自由交配时应除去aa个体,所以AA的基因型频率为2/3,Aa的基因型频率为1/3,A的基因频率=2/3+1/3÷2=5/6,a的基因频率为1/6,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则子一代中AA个体占25/36,Aa个体占10/36,aa个体占1/36,子一代再进行自由交配,同理,aa无繁殖能力,故AA的基因型频率为25/35=5/7,Aa的基因型频率为10/35=2/7,A的基因频率=6/7,a的基因频率=1/7,故AA占36/49,Aa=12/49,aa=1/49,所以AA∶Aa∶aa=36∶12∶1,故选D。
6.D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施用农药会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A错误;基因重组能改变种群的基因型频率,而种群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自然环境下生物发生的可以遗传的变异,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自然选择能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使种群朝着一定的方向发生进化,D正确。
7.B 种群的基因库表示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因此酢浆草种群中所有基因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A错误;红花、粉红花和白花植株是同一物种,它们之间无生殖隔离,B正确;第一年d的基因频率为50%,第二年d的基因频率仍为50%,说明该种群未发生进化,C错误;协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而红花、粉红花、白花属于酢浆草花色的不同表现形式,是同一物种,D错误。
8.C 不同种群的生物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①错误;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②正确;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产生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③正确;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生殖隔离,不一定有地理隔离,④错误。故选C。
9.D 树上的绿色蜥蜴种群中不一定产生了新的基因,但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A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改变只是把绿色蜥蜴适合树上生活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B错误;褐色蜥蜴的入侵导致绿色蜥蜴种群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所以不一定形成了新物种,C错误;绿色蜥蜴出现更大、黏性更强的护趾,有利于它们在树上生活,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10.B 由图分析可知:a为地理隔离,b为自然选择。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新物种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A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①~⑥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错误;新物种的形成往往需要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D错误。
11.D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A错误;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B错误;地理隔离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错误;研究生物进化的依据主要是化石,D正确。
12.D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A错误;蝙蝠的翼和果蝇的翅膀在功能上相似,说明它们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B错误;比较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可知,人和其他脊椎动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C错误;现存的不同生物之间亲缘关系越近,其DNA序列和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越高,D正确。
13.A 井冈霉素只是对基因突变起选择作用,将耐药个体选择并保留下来,A错误,C正确;纹枯病菌突变会出现新的基因,会导致基因库发生改变,B正确;纹枯病菌抗药性增强,会导致不抗菌的水稻死亡,进而保留下抗菌个体,故水稻与纹枯病菌之间存在共同(协同)进化,D正确。
14.C 服用抗病毒药物来治疗,只能短时间内有一定的疗效,因此加大服用抗病毒药物的剂量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A错误;青霉素等抗生素药物对细菌类病原体有作用,对病毒几乎没有作用,B错误;经常使用抗病毒药,抗病毒药会对病毒进行选择,淘汰没有抗药性或抗药性弱的病毒,从而出现抗药性更强的病毒,C正确;病毒的抗药性在使用抗病毒药物前就已经产生,抗病毒药物只是起选择作用,D错误。
15.D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是以个体为单位进行研究的,是不科学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种群为单位进行研究的,A正确;如果处于遗传平衡状态,一个基因型都为Aa的种群内的个体自由交配不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虽然马和驴可以交配并产生骡,但骡不育,说明马和驴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马和驴是两个物种,C正确;经过长期地理隔离而形成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如多倍体的形成,D错误。
16.B 适应不仅包括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还包括生物对生存环境的适应,A正确;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不一定都能成功生存和繁殖,B错误;由于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适应具有相对性,C正确;雷鸟在冬季来临前将羽毛换成白色的,有时是有利的,有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由于下雪晚,白色的雷鸟较容易被天敌发现,D正确。
17.BCD 昆虫口器的不同长度是与花冠筒植物协同进化的结果,A错误;通过图示可知,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有利于减弱昆虫间生存斗争的强度,B正确;各种昆虫口器长度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C正确;昆虫口器不同长度、花冠筒不同深度是长期相互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18.BCD 细菌在接触青霉素之前已经存在抗药性的变异,A错误;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协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C正确;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19.ABC 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Y1~Y3年间,A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A正确;自然选择通过对生物个体表现型的选择,进而改变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B正确;O~Y1年间,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1,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9,所以aa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0.9)2×100%=81%,C正确;Y3~Y4年间,A基因的基因频率不变,为0.9,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0.9=0.1,该种群这个阶段基因型Aa的植株所占比例为2×0.9×0.1×100%=18%,D错误。
20.C 电离辐射可引起基因突变,属于人工诱变,A正确;由图可知,电离辐射处理后群体个体数量不会出现反弹,说明电离辐射处理比杀虫剂处理效果好,同时还不会污染环境,B正确;杀虫剂选择害虫时,直接作用于害虫的表型,C错误;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说明物种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形成了生殖隔离,D正确。
21.答案 (除注明外,每空1分)(1)基因突变
(2)两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两种群产生的可遗传变异不同;两岛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4分)
(3)基因(遗传)
(4)捕食者一般不能把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3分)
解析 (1)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故该种昆虫表现型差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2)若干年后,甲乙岛屿的昆虫种群之间出现了生殖隔离,说明两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质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两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两种群产生的可遗传变异不同;两岛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3)该种昆虫各种翅形的出现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4)海岛上昆虫的天敌与昆虫长期共存,天敌所吃掉的大多是昆虫中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此外,捕食者一般不能把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所谓“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22.答案 (除注明外,每空1分)(1)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2分)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2分)
(2)胚胎学 比较解剖学
(3)生物之间都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2分) 人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2分) 细胞和分子
解析 (1)大量的化石证据,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生物进化的顺序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2)鱼类终身存在的鳃裂,在陆生脊椎动物胚胎早期也出现过,这属于胚胎学证据;人的上肢、猫的前肢、鲸的鳍、蝙蝠的翼,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特点,这属于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提供的证据。(3)菌类、动物、植物和人的细胞内均有细胞色素c,这一事实说明生物之间都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人和黑猩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最小,表明人和黑猩猩亲缘关系最近,这是细胞和分子水平为生物进化提供的证据。
23.答案 (除注明外,每空2分)(1)种群(1分)
(2)物种(或基因)(1分) 由于交配的同体色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生殖隔离现象(或虽然交配选择上有体色偏好,但可能依然不影响两者交配的行为与后代的可育性)(3分)
(3)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食物的差异与选择 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
(4)甲(1分) E(1分) 45.5(1分)
解析 (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不同的种群。(2)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具有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这说明甲、乙品系果蝇之间可能存在基因多样性,因为交配选择上有体色偏好,但可能依然不影响两者交配的行为与后代的可育性;如果后代不可育,则体现的是物种多样性,因为交配的同体色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出现生殖隔离。(3)两箱分开养使两个种群间产生了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间的交流,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食物的差异和选择,使每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两群体有可能会产生生殖隔离。(4)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甲、乙两箱果蝇的初始数量相同,但是最终甲箱中的果蝇数量多于乙箱,说明甲箱果蝇基因库较大。分析每个基因的种群基因频率可知,E的基因频率基本稳定。第十代时,甲箱中果蝇的该等位基因的杂合子在第十代时的频率是2×65%×35%=45.5%。
24.答案 (每空2分)(1)bcde
(2)①显著差异 ②种群 基因频率 ③自然选择
解析 (1)玉米作为实验材料所具备的优点有: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后代数目多,统计结果更准确;雄蕊花序顶生,雌蕊果穗着生在中部,便于操作,既能自花传粉也能异花传粉;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故正确的有bcde。(2)①据表可知,经多代选择后,两个种群个体的含油量存在显著差异。②由题述实验结果可知,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玉米含油量的变化是由于人工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③题述实验结果说明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5.答案 (除注明外,每空2分)(1)突变(1分) 基因重组(1分)
(2)是 在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的作用下,控制花色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3)抑制纺锤体形成(1分) 不是 其杂交后代三倍体不育
解析 (1)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它们都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的作用下,控制花色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所以经多代培养之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3)低温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杂交后代为三倍体,三倍体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所以不育,因而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不是同一物种。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