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课件+专题检测 专题23: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展开中考语文复习策略(仅供参考)
同学们,初三应该是比较辛苦的一个阶段,尤其是现在,我们正处于中考冲刺阶段,这时候,我们更应该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来整理行囊,让自己更好地搞好后段复习,我给同学们谈谈备考计划及复习策略,以供参考。
一、预则立,计划到位
第1轮复习(3月初到4月中旬)是复习基础知识的单元和章节。
第2轮复习(4月中旬至5月中旬)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项复习。
第3轮复习(5月底至6月初),锁定目标,准备期中考试,进行模拟训练。经过第一轮和第二轮的复习,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通过了测试。这将是5月下旬的第三轮模拟训练。明确考试方向,即掌握考试大纲,熟悉复习,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学习。
二、讲策略,事半功倍
1.学习地方高中入学考试课程标准和命题说明,有针对性地做好考试准备;
2、学会分类整理,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 3.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注重语言的运用;
4.树立大语文观,扩大阅读范围,提高语文能力;
5、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有效运用练习,加强应试能力训练; 7、注重积累,提高解题技巧,将失误减少。
专题23: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
一、(2022·河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新制布裘
白居易
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裘起逡巡⑤,丈夫责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⑥,稳暖皆如找,天下无寒人。
①桂,地名。②吴:地名。③馀:同“余”④中夕:丰皮。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⑥垠:边际。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________________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
2.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二、(2022·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3.完成下面的问题。
(1)这首叙事诗中直接表达诗人对卖炭翁情感态度的词语是______。
(2)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的“苍苍”意思为“茂盛的样子”,有同学据此推断出“两鬓苍苍十指黑”中“苍苍”描写的是卖炭翁头发长得茂密。你是怎么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
(3)下面是根据本诗部分内容改编的微剧本片段。请根据题目要求,在横线处补充内容。
剧本 | 题目 |
日已高,市南门外。这时“得得”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卖炭翁挣扎着起身,揉了揉昏花的双眼。 卖炭翁:(不安、疑惑、欣喜)这来的是谁?(马蹄声渐近) 卖炭翁:(恐惧、害怕)啊!怎么是他们! 黄衣使者:( ① )皇上命我等来征收你的炭! 白衫儿:(得意洋洋地拿出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在牛角上)喏,给你的炭钱。 卖炭翁:(无奈绝望地瘫倒在地、眼角流下泪水) ② 牛角上的那抹红绫,在风雪中舞动,在白雪的映照下特别的鲜红。 | (1)根据情景,在①______处填一个描写黄衣使者神态的词语。 (2)根据情景,在②______处填补人物对白 |
三、(2022·陕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首联“风烟望五津”的“望”改成“看”,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5.人们常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作为临别赠言。毕业在即,请另外选用一两句古诗词,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同学的祝愿。
四、(2021·四川南充·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下列对诗歌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景色,透着轻快明丽的气息。这里有山的青绿,有水的流转,一静一动,相映成趣。山的静默,水的远去,也暗示了离别的情景。
B.颔联诗意转为议论,感叹今此一别,友人即万里游荡,无所归依,诗人对友人的担忧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C.尾联当离别真的来临时,也只能潇洒地挥一挥手,任凭这离群的马嘶鸣。马犹如此,人何以堪?全诗至此悠然而止,意蕴深远,令人回味不尽。
D.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
7.本诗的颈联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是经典名句,请你比较这两联诗在情感上的异同。
五、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8.这首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烘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9.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表现手法,请分析《蒹葭》这首诗重章叠句手法使用的表达效果。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0.对《关雎》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领全诗,表现了男子对所钟爱的女子的爱慕和追求。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三句,既塑造了勤劳能干的女子形象,也通过这种反复咏叹的方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C.这首诗选自《诗经注析》。《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本诗写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这个过程美好而不低俗,有苦恼而不悲戚,正符合孔子对《诗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评价。
11.请任选角度,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两句的妙处。
七、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式 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2.题目“式微”是什么意思?
13.请描绘诗中所写劳动的场面。
14.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5.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16.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九、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乙】送友人李白(唐)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17.诗歌朗诵是把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再表达的艺术形式。朗诵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请仿照示例为诗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定制一份朗读指导。
示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豁达情趣,音调要明快爽朗,“比邻”需读“重音”,强调诗人胸襟旷达,第一句语速稍轻缓,第二句语速稍快,语调上扬高昂。
18.姜䕫《白石道人诗说》云:“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马。”意思就是说作诗结句,要追求意蕴丰富,要讲究词尽意不尽。你觉得哪首诗的尾联更符合姜䕫的鉴赏标准?为什么?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了时令,生动写出了秋天洞庭湖湖水上涨、水和天空浑然一体的阔大景象。
B.颔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了洞庭湖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
C.颈联诗人巧用比喻,借“欲济无舟楫”表达他无法实现政治理想而退隐江湖的决心。
D.全诗把写景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构思新颖,语言含蓄。
20.“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采用什么写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十、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21.你认为颈联的“诗眼”是哪些词?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
2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十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3.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横”与“绕”用词精妙,试分析。
24.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②人初静。时见幽人③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④。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后的抒怀之作。②漏断:指深夜。漏,古人计时器。以铜壶蛊水,水从壶中漏出,壶中箭上刻度显出时辰。夜深时,漏壶水少,不闻滴漏声,称“漏断”③幽人:被谪幽居的人,这是作者自指。④省(xǐng):理解,明白。
25.词的上阕开头两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有什么作用?
26.请赏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十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卜算子·咏梅
南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7.词的上片用______和______(用原句填写)写出了梅花生长环境的荒僻和现实遭遇的悲苦。
28.阅读下列两则链接材料,说说哪一则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表达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甲】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北宋 王安石 《梅花》
【乙】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南宋 刘克庄 《落梅》
参考答案
1.茅屋为秋风所破(或“秋风破屋”)
2.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士的济世情怀。
【解析】
1.
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2.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及情感主旨把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这种感情,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新制布裘》描述了作者严冬季节身穿布裘温暖如春的感受,由此推己及人,慨然以救济天下寒人为己任。其中“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是全诗的警句,反映了白居易的思想:大丈夫贵在兼济天下,做利国利民之事,不能只顾独善一身。结尾四句“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源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它表明,两位伟大诗人的博爱情怀都是一致的。据此回答即可。
3.(1)可怜
(2)我不同意这个看法(或理解)。此处是“苍苍”意思是: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3) 示例:趾高气扬 示例:我的炭呀!我的命好苦呀!
【解析】
(1)
本题考查感情理解。
《卖炭翁》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根据题干“直接表达诗人对卖炭翁情感态度的词语”的提示,找到“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可提炼出“可怜”。
(2)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苍苍”有三种意思:1.灰白色:两鬓~。2.形容茂盛的样子:郁郁~。3.深青色:天~,野茫茫。
根据“卖炭翁”中的“翁”是指年老的男子,结合“两鬓”语境,可知,“苍苍”应是“灰白色”之意,形容鬓发花白。
(3)
本题考查补写。
(1)根据“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的意思: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黄衣使者神态应是“趾高气扬”或
“颐指气使”等。
(2)根据“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意思: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此处应表现卖炭翁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的感情。
示例:一千多斤炭呀,你们就给这么点?
4.不好。“望”字从空间着眼,写作者自长安遥望千里之外朋友即将宦游的巴蜀之地,流露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看”则距离较近,表达不出作者的这种情感。
5.[示例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我们分开之后,依然能彼此牵挂,友谊天长地久。
[示例二]希望你充满信心,努力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示例三]“莫愁前路无知己”,希望你在新的环境满怀信心,抖擞精神,开启新征程。
【解析】
4.本题考查炼字。此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风烟望五津”的意思是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朋友即将远赴的蜀地,这就暗喻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意。“看”则距离较近,表达不出作者的这种情感。
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符合题目的要求,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希望你在今后的人生历程里,努力奋进,攀登人生的顶峰。
6.B
7.相同点:都表达了在离别时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不同点:李诗主要表达“我”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对即将远行友人的担忧;王诗主要劝勉朋友不要因离别而伤感,要心胸豁达,坦然待之。(意近即可)
【解析】
6.
B.“颔联诗意转为议论”有误,应为“颔联诗意转为抒情”。故选B。
7.
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
相同点:本诗的颈联中的“游子意”与“故人情”直接表现了作者在离别之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己,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比邻而居一样。同样表现了作者与友人深厚情谊,不受遥远空间的限制。
不同点:诗人巧妙的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与无尽担忧之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8. 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 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
9.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解析】
8.本题考查分析景物描写与诗歌情感。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诗人抓住晚秋独有景物“蒹葭”“白露”,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蒹葭是“苍苍”“萋萋”“采采”的,白露是“霜”“未晞”“未已”,这样,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萧瑟、凄清的意境。诗中追“伊人”的男子经过了三次的追寻都没有追寻到,但是男子并没有放弃,而是上下追寻,不怕艰难险阻,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的追求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与苦闷。
9.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分析。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叠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秦风·蒹葭》这首诗通过对物候变化的描写,体现时间的顺序和层递关系。通过秋天的白露,由“为霜”到“未唏”再到“未已”的变化过程,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一种情感,虽然所写的意象不同,但通过相同的结构形式去写,表现了诗人长时间的上下求索、徘徊追索的生命轨迹,也表现了诗人深长持久、不能自已的思幕之情,让人读起来有音乐美,让人感觉到作者所表达的那种情感更加有韵味。深化了诗情诗意,增加了诗的抒情容量,表达了强烈情感。
10.C
11.示例一: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
示例二:“悠”是长的意思,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长夜漫漫、主人公相思绵绵不断,表现了主人公长夜难寐的相思之苦。
示例三:运用心理和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主人公翻来覆去难以入睡的情形(或“难以入眠的其情态如在目前”),突出相思之苦。
【解析】
10.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C.“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有误,《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故选C。
11.考查对诗句的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意思是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解答时,可根据句意从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示例一:句中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悠哉悠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对“淑女”爱慕却求之不得的忧思和深深的思念之情。示例二: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男子思念这位少女的状态、程度;为下文男子的幻想作了铺垫。
12.天黑了
13.暮色降临,天气转凉,露珠凝结在草尖上,凝结在劳动者的头发、眉毛上,他们在泥地中艰难地跋涉劳作着。
14.奴役者(劳动者)对夜以继日劳作不息,无法归家的怨恨(对无法休息夜以继日劳作者的同情)对统治者残酷压榨劳动者的谴责。
【解析】
1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式微,式微,胡不归”意思是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式微”的意思就是天黑了,写出了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13.本题考查描绘诗中画面。“式微”点明了时间,天黑了。“胡为乎中露”与“胡为乎泥中”是人们劳作的场面。可描绘为:天色已经黑了下来,气温降低,寒气凝结为露水,沾在草叶上,也打湿了人们的衣襟。他们在泥水中艰难的劳作着,心中充满了愁苦。
14.考查赏析诗歌主旨。“式微式微,胡不归?”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诗歌表现了劳动者被奴役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15.倒叙手法。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16.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手法和句式特点的分析能力。全诗分为三章,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对恋人既全无音讯、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先写对恋人的思念,最后再点出只有一日不见,可见,运用了倒叙的手法。结构上,前两章反复运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的结构形式,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表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整首诗的意思是: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整首诗写出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对恋人无限思念,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17.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落日”既是眼前景,又寓心中情,友人一去如“浮云”漂泊无止,与故人惜别又似“落日”依依不舍。第一句语调低沉惆怅,第二句语速放缓,“落日”重读,显出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
18.乙诗更符合。尾联借马鸣之声衬托离情别绪。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全诗至此悠然而止,意蕴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解析】
17.本题考查朗读设计。根据示例,应先划分停顿节奏,再说明重音、语速、语调等。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意思是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这一联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对“故人”,“意”对“情”。因此停顿节奏划分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诗人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因此,这两句语调低沉惆怅,语速较缓,“浮云”和“落日”应重读,显出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
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去,萧萧班马鸣”的意思是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末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达到了意蕴丰富,词尽意不尽的效果。因此,乙诗更符合“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马”的评价标准。
19.C
20.运用典故,表达诗人希望得到张九龄引荐,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解析】
19.C.颈联写诗人想要渡湖却没有船只,在圣明时代闲居又觉得愧对明君,委婉含蓄地表示自己想要做官却无人举荐,也没有途径,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引荐的心情。而不是“他无法实现政治理想而退隐江湖的决心”。
故选C。
20.本题考查对诗句表现手法的判断和情感的把握。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意思是: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诗人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谚语,运用典故的手法,暗喻自己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张九龄)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表现了诗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帮助和引荐的思想感情。
21.诗眼是悦、空两个字。这两个字准确的表现了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体现了诗人向往佛门和内心的平静。
22.抒发了诗人忘却尘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解析】
21.考查词句赏析。诗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意为:山中明媚景色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诗人举目四望,只见艳阳高照,天地生辉,翠竹幽林沐浴在阳光灿烂之中熠熠生辉,眩人眼目;活泼小鸟欢飞在茂林修竹之间自由自在,惹人羡慕。禅房前面是一池清澈见底的水潭,蓝天白云、茂林修竹倒映其间,给人以洁净空明、心旷神怡之感。“空”应对上句“悦”,点示如此空灵纯洁的世界的确可以涤除尘念,净化心灵;“悦”又暗示人只有像鸟一样,远离凡尘,回归自然,崇佛信道,才能保持本真,逍遥适世。颈联写山光物态,写小鸟欢飞,写潭影空明,无一不在形象地暗示禅味佛理感化人心,净化灵魂的奇妙作用。所以颈联的诗眼是“悦”和“空”。
22.考查赏析作者情感。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的意思是: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正是因为大自然如此寂静,才能听到钟磬之音,因此运用了“以声衬静”的表现手法。联系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意思是:山中明媚景色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由此得出正是大自然景象的空灵与纯净,让人世俗的想法全然消失,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超脱淡泊的隐逸情怀。
23.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用词准确而传神。
24.颈联两句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作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作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表达了作者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解析】
23.
此题考查诗歌炼字。
首联描写了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的画面。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而“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可据此作答。
24.
此题考查诗句赏析。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是说,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此句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诗人巧妙的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可据此作答。
25.开头两句是景物描写,通过描绘缺月、疏桐、漏断等景物,渲染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寂寞清冷的世界(环境),为“幽人”“ 孤鸿”的出场作了铺垫。
26.运用了象征(或拟人、借物抒怀、托物喻人、以物写人、移情于物)的手法,通过描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作者自己),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也可认为是“良禽择木而栖”,故无枝可栖),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的情景,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心情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不同流俗)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
【解析】
25.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用分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意思是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又是一个多么孤寂的夜晚呀!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尘的境界,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26.考查诗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意思是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这一句表面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同时,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27. 驿外断桥边 更着风和雨
28.乙句。都写到了梅花零落但香气经久不灭诗人借梅花,赞颂坚守节气,保持高洁品格的人。
【解析】
27.
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
(1)驿外断桥边:(梅花)生长在驿馆外断桥边。“驿外”“断桥”即是地点也是环境,驿馆本身设置在比较荒凉的、人烟稀少的地方,“断桥”暗示了这里的条件的恶劣、人烟的稀少荒僻。故这一句写出了梅花生长环境的荒僻。
(2)更着风和雨: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梅花)身上。这一句写梅花遭遇了狂风暴雨,写出天气的恶劣,对于梅花来说狂风暴雨能够让其被摧残、打击,写出了梅花现实遭遇的悲苦。
28.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梅花遭遇了如此的磨难,与泥水混合,遭遇无情的摧残,但是其仍然保持了原来的香气,不曾改变。香气是味道,也是精神,表现出一种坚贞、高洁。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指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这里突出的是梅花的品格高尚、才华横溢,没有突出其坚贞。
(3)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梅花曾经是那么多原来美好高洁的花朵,如今却坠入泥土与莓苔为伍,然而偶然粘上衣袖的梅花,香气却经久不灭。“乱点莓苔”,写曾经是那么美好高洁的梅花如今却沉沦萎顿于泥土之中,寂寞凄凉地与莓苔之类为伍。“多奠数”,极尽梅花凋残之形容,表现出诗人对其不幸命运的无限叹惋。但接下去却将笔锋一转,写梅花飘摇零落而不失其高洁,香气经久不灭。这两句与陆游《咏梅》中“零落如尘碾作泥,犹有香如故”异衄同工,赞美的显然不只是梅花,更是指那些虽身遭挫折而不改初衷、不易志节的“迁客”“骚人”,运笔委婉,寄托遥深。
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表达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乙句,都表现了梅花零落但香气经久不灭诗人借梅花,赞颂坚守节气,保持高洁品格的人。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课件+专题检测 专题26:课外诗歌鉴赏: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课件+专题检测 专题26:课外诗歌鉴赏,文件包含专题26课外诗歌鉴赏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解析版docx、专题26课外诗歌鉴赏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原卷版docx、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专题26课外诗歌鉴赏课件讲练ppt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课件+专题检测 专题25: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课件+专题检测 专题25: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文件包含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专题25九年级下册诗歌整理课件讲练pptx、专题25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解析版docx、专题25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原卷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课件+专题检测 专题24: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课件+专题检测 专题24: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文件包含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专题24九年级上册诗歌整理课件讲练pptx、专题24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解析版docx、专题24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原卷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