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化学变化基本特征
展开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化学变化基本特征,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通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化学变化基本特征
一、单选题
1.(2022·江苏南通·模拟预测)哈佛大学科学家将微小的固态氢置于488万个大气压下,使固体中所有的氢气分子破裂为氢原子,制得具有金属性质的金属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氢是由分子构成的 B.金属氢与氢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C.金属氢不能导电 D.金属氢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2.(2022·江苏南通·模拟预测)用Pt-Rh合金催化氧化NH3制NO,其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①,含氮生成物产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H3制NO,NH3发生氧化反应
B.400℃时,生成的产物只有N2、NO
C.Pt-Rh合金催化氧化NH3制NO,适宜的温度为800℃
D.化学反应前后Pt-Rh合金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未改变
3.(2022·江苏南通·模拟预测)NSR技术通过BaO和Ba(NO3)2的相互转化实现NOx(氮氧化物)的储存和还原,能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中过量条件下的NOx排放。工作原理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储存时发生了化合反应
B.NO气体通过该技术转化为N2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C.该技术能缓解酸雨的形成
D.该技术需要不断增加BaO和Ba(NO3)2才能实现NOx的储存和还原
4.(2022·江苏南通·模拟预测)欣赏中华诗词,陶冶高雅情操。下列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5.(2021·江苏南通·统考二模)目前,某些科研机构研发了以餐饮废油(地沟油)和海藻为原料通过氢化、催化体系等加工生产生物航空煤油技术,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此项技术有助于丰富民用航空业的燃油来源
B.生物航空煤油的生产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C.“地沟油”流入餐桌会对使用者产生危害
D.“地沟油”可以进行合理利用变废为宝
6.(2021·江苏南通·统考一模)在一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 X | Y | Z | Q |
反应前质量/g | 8 | 2 | 40 | 5 |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 | 24 | 8 | 2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Y、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9
C.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为1:5 D.反应后X的质量为0
7.(2021·江苏南通·统考一模)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如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用氢氧化钠代替生石灰可以简化流程,降低成本
B.试剂a可能是盐酸,也可能是氯化钡
C.操作②中有物理变化发生,操作③中有化学变化发生
D.上述过程中发生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
8.(2021·江苏南通·统考一模)如何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科学家一直在探究的课题,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专家找到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酸(CH2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二氧化碳排放会导致环境污染
B.二氧化碳、甲烷和氟利昂等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
C.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这种新型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9.(2021·江苏南通·统考一模)南通市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启东芦编工艺 B.海安剪纸艺术
C.如皋红木雕刻 D.南通蓝印花布
10.(2021·江苏南通·统考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所示装置能验证面粉粉尘发生爆炸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不改变
C.氧原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
D.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3 周期
11.(2021·江苏南通·统考三模)锂电池是新一代高能电池,目前已研究出多种锂电池。 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MnO2 在该反应中作为催化剂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使用电池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反应后 Li 的化合价为 + 2 价
12.(2021·江苏南通·统考二模)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古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B.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2021·江苏南通·统考二模)下列操作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用玉米酿酒 B.用浓硫酸干燥氧气
C.用稀盐酸除水垢 D.用铁矿石冶炼生铁
14.(2021·江苏南通·统考二模)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因为MnO2能加快H2O2的分解,所以催化剂一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5.(2020·江苏南通·统考一模)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t1、t2时刻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C.该反应方程式中丁和甲的计量数之比为1:1
D.某时刻,若甲为18%,则丙为32%
16.(2020·江苏南通·统考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锰可做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B.使用洗涤剂可去除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C.用水浇灭着火的纸箱,其原理是移除了可燃物
D.如图实验说明稀HCl、稀H2SO4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7.(2020·江苏南通·统考二模)下列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一定不变
B.利用铁丝燃烧实验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硝酸铵的化学式为 NH4NO3,溶于水会吸热
D.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属于热塑性塑料
18.(2020·江苏南通·统考二模)下列变化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活性炭吸附异味 C.食物变质 D.海水晒盐
19.(2020·江苏南通·统考一模)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将MnO2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 | MnO2一定是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 |
B |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 | 浓硫酸有脱水性 |
C | 将点燃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熄灭 | 瓶内气体为二氧化碳 |
D | 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塑料瓶变瘪 |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氢气分子破裂为氢原子,制得具有金属性质的金属氢,故金属氢由氢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金属氢由氢原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C、金属氢具有金属性质,故金属氢能导电,不符合题意;
D、氢气分子破裂为氢原子,制得具有金属性质的金属氢,氢气和金属氢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详解】A、NH3制NO,NH3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故A说法正确;
B、根据图2知,400℃时,生成的含有N元素的产物有N2、NO,由于N2产率大于NO,即两者产率和低于100%,说明产物中还有其他物质,故B错误;
C、800℃时,生成的含有N元素的产物主要是NO,产率接近100%,所以适宜的温度为800℃,故C说法正确;
D、Pt-Rh合金催化氧化NH3制NO,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未改变,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3.D
【详解】A、储存是氧化钡、一氧化氮和氧气在铂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硝酸钡,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A说法正确;
B、由反应的工作原理图可知,一氧化氮、氧气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B说法正确;
C、酸雨的形成是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溶于水形成的物质,由图示可知,该技术能缓解酸雨的形成,故选项C说法正确;
D、该技术不需要不断增加BaO和Ba(NO3)2就能实现NO的储存和还原,是因为过程中氧化钡和硝酸钡能够相互转化,不断循环利用,故选项D说法不正确。
故选D。
4.C
【详解】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5.B
【详解】A、此项技术有助于丰富民用航空业的燃油来源,使航空煤油不仅限于石油等资源,此选项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以餐饮废油(地沟油)和海藻为原料通过氢化、催化体系等加工生产生物航空煤油,该生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此选项错误;
C、“地沟油”中含有致癌物质,食用“地沟油”能够危害身体健康,此选项正确;
D、将废油(地沟油)和海藻加工生产生物航空煤油的技术,是废物再利用的技术,变废为宝,利国利民,此选项正确。
故选B。
6.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8+2+40+5=待测+24+8+23,待测=0;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X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8g-0g=8g,Y的质量增加,Y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4g-2g=22g,Z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40g-8g=32g,Q的质量增加,Y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3g-5g=18g;
【详解】A、由分析可知,X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生成的Y、Q的质量比为(24g-2g):(23g-5g)=11:9,由于不知道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因此不能确定Y、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为(8g-0g):(40g-8g)=1:4,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分析可知,待测=0,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D
【详解】A、氢氧化钠价格远高于氧化钙或氢氧化钙,因此用氢氧化钠代替生石灰可以简化流程,但是不能降低成本,说法错误;
B、试剂a是稀盐酸,不是氯化钡,这是因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镁反应能够生成氯化镁,而氢氧化镁不能和氯化钡反应,说法错误;
C、操作②中也有化学变化发生,例如:氯化镁和水反应生成含有结晶水的氯化镁晶体,说法错误;
D、上述过程中发生了化合反应: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分解反应:氯化镁分解生成镁和氯气、复分解反应: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说法正确;
答案:D。
8.A
【详解】A、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但是不会导致环境污染,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甲烷和氟利昂等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D
【详解】芦编工艺、剪纸艺术、红木雕刻都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蓝印花布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10.A
【详解】A、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从胶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罐,达到爆炸极限,会发生爆炸,该装置能验证面粉粉尘发生爆炸,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不符合题意;
C、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符合题意;
D、氧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位于第二周期,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C
【详解】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二氧化锰是反应物,参与反应,不是催化剂,错误;
B、该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特点是 “多变一”, 是化学反应的常见的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C、使用电池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正确;
D、Li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呈+1价,错误;
故选C。
12.B
【详解】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燃烧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故C错误;
D、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不涉及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B。
13.B
【详解】A、用玉米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用浓硫酸干燥氧气是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用稀盐酸除水垢,是盐酸与水垢发生化学反应除掉,故C错;
D、用铁矿石冶炼生铁是利用还原剂与铁的化合物反应生成铁,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B。
【点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4.C
【详解】A、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但不属于碱而是盐,推理错误;
B、催化剂为改变反应速率,可以加快也可以减慢,推理错误;
C、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推理正确;
D、酸与金属氧化物,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都是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推理错误。
故选C。
15.C
【分析】甲物质反应后,质量增加,甲是生成物,乙物质反应后质量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丙物质反应后质量增加,丙是生成物,丁物质反应后质量减小,丁是反应物。
【详解】A、由分析可知,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9%-17%):(41%-25%)=2%:16%=1:8,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已知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设该反应方程式中丁和甲的计量数之比为a:b,则9a:b=(48%-30%):(19%-17%),a:b=1:1,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某时刻,若W甲为18%,设W丙为x,则(18%-17%):(x-25%)=(19%-17%):(41%-25%),x=33%,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B
【详解】A、二氧化锰不能对所有化学反应都起到催化作用,选项说法错误;
B、使用洗涤剂可去除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选项说法正确;
C、用水浇灭着火的纸箱,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选项说法错误;
D、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盐酸;而稀盐酸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说明稀HCl、稀H2SO4的化学性质存在着不同点,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催化剂的特点、除油污的原理、灭火的原理以及酸的性质等,难度不大。
17.B
【详解】A、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而不是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称为催化剂,所以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一定不变,选项说法正确;
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所以不能利用铁丝燃烧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选项说法错误;
C、硝酸铵的化学式为NH4NO3,溶于水会吸热,溶液的温度会降低,选项说法正确;
D、聚乙烯塑料受热会熔化,属于热塑性塑料,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8.C
【详解】A、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由固体变成气体,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吸附异味,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食物变质,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海水晒盐,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
19.B
【详解】A、将MnO2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不能说明二氧化锰一定是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还需验证二氧化锰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才能证明二氧化锰是催化剂,选项A不正确;
B、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因为浓硫酸有脱水性,它能夺取蔗糖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选项B正确;
C、将点燃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熄灭,不能说明瓶内气体为二氧化碳,因为氮气等气体一般也不能支持燃烧,也能使点燃的木条熄灭,选项C不正确;
D、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塑料瓶变瘪,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也能使塑料瓶内压强减小,使塑料瓶变瘪,选项D不正确。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物质的化学变化,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57填空题(物质的化学变化),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