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03讲 化学世界(强化版 )
展开这是一份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03讲 化学世界(强化版 ),文件包含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03讲化学世界强化版教师版doc、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03讲化学世界强化版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 O2 的量减少,CO2 和 H2O 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ᨀ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随堂练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64分)
1.(4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
A.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B.发光、发热
C.原物质生成了其他的物质
D.逸出气体或析出沉淀物
【分析】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产生新物质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解答】解: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原物质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它新物质。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
2.(4分)5月17日,奥运火炬在温州传递.下列情景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
A.彩旗飘扬 B.火炬燃烧 C.气球升空 D.声音远扬
【分析】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看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解答】解:A、C、D都只是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B火炬燃烧,与燃烧有关,有其他物质生成因而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
【点评】此题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质的区别.
3.(4分)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就是与变化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分析】对化学变化的辨析就是建立在对新物质的理解上的,只有准确把握新物质的内涵,才是对化学变化的真正的理解。
【解答】解:化学变化过程强调的新物质,不是指不存在,而是相对于反应前的物质在组成和结构上不一样的物质。与具体的颜色或者形态的而变化没有关系,关注内在的组成和结构。
故选:D。
【点评】新物质是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很困扰学生的一个概念,其实随着学习的深入,通过对化学反应方程式就很好理解了。
4.(4分)以下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被消化了
B.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呼吸作用增强
C.水放进冰箱一段时间后结成冰
D.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结合成各种蛋白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被消化了,食物消化是把食物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便于人体吸收利用,这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呼吸作用增强,人体的呼吸作用是人体把营养物质氧化,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
C、水放进冰箱一段时间后结成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故C正确;
D、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结合成各种蛋白质,氨基酸是小分子,蛋白质是大分子,因此这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将人体的一些生理过程放到化学中来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定,有新意,也有难度。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如果从分子的角度看(针对由分子构成物质而言),在物理变化中原物质分子没有变,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在化学变化中,原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他分子或微粒。另外还要注意本题的否定问法,很容易看错。
5.(4分)“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碾米 B.淘米 C.洗菜 D.酿酒
【分析】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酿酒是糖类物质变为乙醇的过程,物质发生了变化,则属于化学变化。
【解答】解:A、碾米的过程,米还是米,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淘米是将米和混有的杂质分离,物质都没有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洗菜是将菜清洗干净,将物质进行简单分离,物质保持各自的性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酿酒过程发生了糖类物质变为乙醇的变化,则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学生应抓住有新的物质生成来判断化学变化的发生,物质发生了改变,性质也发生变化。
6.(4分)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锭轧成钢板、木棍受力被折断,
B.汽油燃烧、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铜在潮湿空气中生成铜绿、液态水凝成冰
D.铁受热熔化、石蜡燃烧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
A、钢锭轧成钢板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木棍受力被折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汽油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C、铜在潮湿空气中生成铜绿属于化学变化,液态水凝成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铁受热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石蜡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7.(4分)下列叙述中,属于酒精化学性质的是( )
A.酒精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B.酒精易挥发
C.酒精能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D.酒精的密比水的密度小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解答】解:A、颜色、状态、气味属于酒精的物理性质,故A错误;
B、容易挥发属于酒精的物理性质,故B错误;
C、能燃烧属于酒精的化学性质,故C错误;
D、密度比水小描述的是酒精的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酒精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常见物质的性质识记,以便灵活应用.
8.(4分)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导电性 B.溶解性 C.稳定性 D.挥发性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可以根据具体的叙述来分析与判断.
【解答】解:A、导电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B、溶解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C、稳定性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D、挥发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判断物质的性质是否属于化学性质的问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9.(4分)下列叙述中,属于相应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A.柴油能燃烧
B.钻石的硬度很大
C.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硬度、密度、颜色、状态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答】解:A、可燃性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B、硬度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C、铁容易生锈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D、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10.(4分)蜡烛在空气中充分燃燃,生成的物质为( )
A.只有二氧化碳 B.只有水
C.二氧化碳和水 D.氧气
【分析】蜡烛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石蜡,石蜡燃烧后产物主要是水与二氧化碳.
【解答】解:蜡烛中的石蜡充分燃烧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故选C
【点评】绝大部分有机物的燃烧产物都是二氧化碳与水.
11.(4分)铁的下列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铁是银白色的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成铁锈
C.铁投入盐酸中有气泡冒出
D.铁丝可以在纯氧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分析】根据物理化学性质的概念作答.
物理变化: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解:物理变化: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
此题BCD中都有新物质生成,所以都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评】只要有新物质生成的就是化学变化,此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化学性质.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就是物理变化,此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物理变化.
12.(4分)加热某固体物质时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一定属于物理变化
B.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C.如果是化学变化,就不可能存在物理变化
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加热某固体物质时产生了气体,这种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例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能生成锰酸钾、氧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加热某固体物质时产生了气体,这种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冰受热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加热某固体物质时产生了气体,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所以如果是化学变化,可能存在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加热某固体物质时产生了气体,这种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例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属于化学变化,冰受热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本题的过程中考虑是否全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4分)下列有关酒精灯使用或存放的图示错误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添加酒精
C.存放酒精灯 D.加热碱式碳酸铜
【分析】由于传统的酒精灯封闭性差,而酒精又具有可燃性,容易发生火灾,从避免火灾发生的安全方面考虑。
【解答】解:A、酒精具有可燃性,点燃时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另一个酒精灯,故A正确,
B、要用漏斗去添加酒精,不能直接添加,更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中直接添加酒精,故B正确,
C、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为了防止酒精挥发,将水分残留在灯芯上下次不易点燃,故C错误,
D、在加热固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口向下倾斜,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要熟记禁止向点燃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等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14.(4分)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分析】可以根据每种标志所表示的意义方面化学分析、判断。
【解答】解:因为乙醇是具有可燃性的液体,属于易燃品。应该贴的标志是易燃液体。
A、属于腐蚀品标志,一般用于硫酸或者氢氧化钠等张贴,故A错误;
B、有毒气体如氯气、一氧化碳等张贴,故B错误;
C、属于易燃标志,常张贴于易燃气体液体或者固体易燃物品,故C正确;
D、爆炸品是指容易发生爆炸的,如烟花爆竹等,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乙醇的性质及其一些危险品标志方面的问题。
15.(4分)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要用到玻璃棒,待滤液沿玻璃棒缓慢流入漏斗中;
B、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避免沾在试管壁上;
C、熄灭酒精灯,用灯帽,不能用嘴吹,会引发危险;
D、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沾取少量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记住PH试纸不可以被润湿,半分钟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解答】解:A、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而图中烧杯没有紧靠玻璃棒,故A错误;
B、操作方法: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图中操作正确,故B正确;
C、用灯帽盖2次,熄灭酒精灯。防止造成灯帽内外有气压差,下次不易打开;图中操作正确,故C正确;
D、用pH试纸,拿玻璃棒蘸一点液体涂在试纸表面即可,图中操作正确,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过滤的方法技巧,取用固体药品的方法,酒精灯的使用和液体PH值的测定方法.
16.(4分)能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是( )
A.水 B.澄清的石灰水
C.空气 D.氧气
【分析】检验是根据待检物质的色、态、味等不同的特征加以鉴别,而二氧化碳常温状态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无法辨认,本题只能根据二氧化碳的特性,即它能使澄清的石灰石变浑浊,从而确定是二氧化碳.
【解答】解:本题利用二氧化碳的特性:即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CaCO3沉淀,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点,即可鉴别二氧化碳的存在。
A、二氧化碳微溶于水,效果不明显;再者微溶于水的气体不止二氧化碳;
C、D根本无法鉴定,常温下,空气中就存在二氧化碳,无任何现象;所以只有B合适。
故选:B。
【点评】本题利用了物质的特性,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进行的鉴别.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5分)
17.(5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 试管夹 .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应先进行 预热 ,试管中液体的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 .
(3)量取10毫升某液体时,如果俯视量筒的刻度(其他操作无误),则所量取液体的体积 < (填“>”“<”或“=”)10毫升.
【分析】给试管加热需要用试管夹夹持,加热时应先预热,液体量不宜太多;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相平.
【解答】解:(1)夹持试管常用试管夹.故答案为:试管夹
(2)给试管中液体加热为防止局部过热,应先对试管预热,且液体量不能超过,量多则液体容易飞溅出现危险.
故答案为:预热
(3)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相平,俯视量会变小,仰视量会变多.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试管的夹持工具,给试管内液体加热应注意的事项,并考查了量筒读数的有关知识.
18.(5分)请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倾倒细口瓶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 药液流下腐蚀标签
(2)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引燃灯内酒精引起火灾
(3)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 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 .
【分析】(1)倾倒细口瓶的药液时标签要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
(2)酒精灯使用要注意“二查、二禁、一不可”;
(3)取用试剂后的滴管不能平放或倒置,以免药液流入胶头造成胶头腐蚀.
【解答】故答案为:(1)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液体流出会腐蚀标签;
(2)酒精灯使用的燃料酒精为易燃物,为防止发生火灾,故不能向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3)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
故答案为:(1)药液流下腐蚀标签;
(2)引燃灯内酒精引起火灾;
(3)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出现的错误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熟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5分)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加热前先使试管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这种方法叫 预热 ,加热时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记不可使试管口对着 自己或别人 .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要用 灯帽盖灭 .
【分析】为确保实验安全,实验室对操作有明确规定.使用试管对液体加热时,为使液体均匀受热,要求试管内液体量不超过其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口不要对着有人的方向,加热中试管要不时上下移动等.
【解答】解:为防止液体过多而受热不均匀,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为使试管均匀受热,在对试管集中加热前要先进行预热,预热的方法为试管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试管内液体若受热不均匀,液体会冲出试管,为避免因液体冲出伤及他人或自己,要求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否则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燃灯内的酒精蒸汽及酒精,可能会导致爆炸的现象发生.
故答案是:;预热;自己或别人;灯帽盖灭.
【点评】液体受不均匀时,会出现局部沸腾而发生液体冲出,因此在对液体加热时要切记规范操作以确保安全.
20.(5分)如图表示的是某同学用50mL量筒最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操作。请你仔细观察该图,判断量筒内液体的体积实际是 小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5mL。
【分析】根据量筒读数时的要求,视线要与量笥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俯视则读数比实际值高。
【解答】解: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笥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读数时俯视,会造成实际值比读数偏低。
故答案为:小于。
【点评】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之一,量筒正确的读数方法和错误操作造成何种误差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
21.(5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外焰 、 内焰 和 焰心 三层, 外焰 温度最高,所以给物质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 外焰 。
(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 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3)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 10 mL的量筒(填“10”或“50”)。
(4)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 量筒 量出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放 平 ,视
线要与量筒 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5)实验室用烧瓶制取蒸馏水时,烧瓶的底部应垫放 石棉网 。
【分析】(1)对燃着的酒精灯进行观察和做火柴梗实验进行解答。
(2)从液体的取用方面分析,装置随用随洗。
(3)量筒的选用采取就近原则。
(4)应当从量筒量取液体的注意事项方面分析。
(5)烧瓶底面面积较大,酒精灯火焰小,会使其受热不均。
【解答】解:(1)观察燃着的酒精灯可以看出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做火柴梗实验,可以看出与外焰接触的部分变黑,故答案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外焰。
(2)用装置取液体后,要随时清洗,故答案为: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3)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采用最接近的量程,故答案为:10。
(4)量取液体的体积用量筒,应放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答案为:量筒,平,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5)烧瓶底面面积较大,直接用酒精灯加热会使其受热不均,故答案为:石棉网。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部分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应当加强记忆。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
22.以下是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的探究:
(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编号为①和②;另取两个空集气瓶,其中均为空气,编号为③和④;再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编号为⑤和⑥.
(2)完成下列探究报告:
探究内容 | 判断依据 | 实验方法 | 实验现象 | 探究的初步结论 |
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 根据气体通入后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判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 |
|
|
|
比较人体呼出的空气和吸入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 根据木条燃烧的情况判断氧气含量的多少 |
|
|
|
比较人体呼出的空气和吸入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 根据玻璃片上的水雾情况判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 |
|
|
|
【分析】比较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要从二氧化碳的特性入手,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分别向盛有空气和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根据变浑浊的程度来比较;比较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要从氧气的特性入手,氧气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插入两瓶气体中,根据燃烧的程度来判断即可;比较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要从水蒸气的特性入手,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珠,根据这一原理,可向冷玻璃片上吹气,再与没吹气的玻璃片相比较.
【解答】解:二氧化碳的含量越多,使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越明显,向盛有空气和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后,呼出的气体中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中几乎不变浑浊,所以人呼出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比吸入的空气中要多;因为氧气有助燃性,氧气含量越多,木条燃烧得越旺,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空气和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时,由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木条会逐渐熄灭,而空气中氧气含量没变,木条燃烧情况也不变;因为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珠,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增多,所以向玻璃片上哈气时会有水雾.
故答案为:
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集气瓶①和③,振荡 | 集气瓶①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集气瓶③中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 人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二氧化碳含量多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②和④ | 集气瓶②中的木条逐渐熄灭 集气瓶④中的木条燃烧情况不变 | 人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氧气含量少 |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⑤上吹气 | 玻璃片⑤上出现水蒸气 玻璃片⑥上无水蒸气 | 人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水蒸气含量多 |
【点评】实验方法要根据探究内容来设计,物质的含量验证要从物质的特性入手,实验方法决定实验现象,根据现象才能推出结论.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7/30 7:35:03;用户:初中化学;邮箱:chaoyin106@xyh.com;学号:3712735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09讲 水(强化版),文件包含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09讲水强化版教师版doc、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09讲水强化版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07讲 化学与生活(强化版),文件包含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07讲化学与生活强化版教师版doc、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07讲化学与生活强化版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06讲 酸碱盐(强化版),文件包含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06讲酸碱盐强化版教师版doc、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06讲酸碱盐强化版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