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19人教版必修二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
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8.3 动能和动能定理》2.0
展开
这是一份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8.3 动能和动能定理》2.0,共3页。
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8.3 动能和动能定理》 一、教材分析① 本节课内容为《8.3 动能和动能定理》,主要介绍了动能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动能定理。② 动能是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能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等内容具有重要意义。③ 动能定理则是研究力对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为分析物体在受力过程中动能的变化提供了方法。④ 本节内容是力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① 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力学知识,如质点、质量、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具备一定的力学分析能力。② 学生对力与运动的关系有一定了解,但对动能和动能定理的具体概念和应用尚不了解。③ 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公式推导和计算。④ 学生对实际问题感兴趣,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三、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① 理解动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认识到动能是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② 掌握动能定理的概念及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③ 了解动能与其他能量形式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2.科学思维① 学会运用动能定理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力对物体动能的影响。② 培养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公式推导理解动能与速度、质量之间的关系。③ 学会从现象中提炼出物理问题,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科学探究① 通过实验观察动能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② 探究不同质量、速度物体的动能变化情况,加深对动能定理的理解。③ 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运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①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爱和兴趣,让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②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遵循科学原理和方法。③ 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明白学习物理不仅是为了个人发展,也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科技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 动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掌握动能与速度、质量之间的关系。② 动能定理的理解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③ 动能与其他能量形式之间的关系,为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做好铺垫。 2.难点① 动能定理的公式推导,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抽象思维能力。② 动能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③ 培养学生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多做练习和实际操作。 五、教学环节1.导入新课① 滑雪运动员在雪道上滑行时的动能变化。② 汽车行驶过程中动能的变化。③ 滚落山坡的石头动能的增加。④ 滑板运动员在斜坡上滑行时的动能变化。⑤ 高空坠落物体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主干知识导引① 引导学生理解动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② 分析动能与速度、质量之间的关系。③ 介绍动能定理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④ 探究动能与其他能量形式之间的关系。 3.主要知识详解① 动能的定义: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② 动能的计算公式:Ek = 1/2mv^2,其中Ek为动能,m为质量,v为速度。③ 动能与质量、速度的关系:动能与质量成正比,与速度平方成正比。④ 动能定理:在一定时间内,力对物体作用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⑤ 动能定理的公式:W = ΔEk = Ek2 - Ek1,其中W为功,ΔEk为动能增量,Ek 2和Ek1分别为物体最终和初始的动能。⑥ 动能定理的应用:通过动能定理可以分析力对物体动能的影响,解决实际问题。⑦ 动能与其他能量形式的关系:动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势能,热能等,反之亦然。⑧ 通过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4.知识总结① 动能是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动能与质量成正比,与速度平方成正比。② 动能定理:在一定时间内,力对物体作用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③ 动能定理可以用于分析力对物体动能的影响,解决实际问题。 5.课后拓展① 学生观察并分析自行车在上坡和下坡过程中动能的变化。② 学生研究风力发电机过程中动能的转化。③ 探讨摩擦力对物体动能的影响。④ 分析足球运动员在射门过程中,如何利用动能定理提高射门力度。⑤ 学生研究橡皮筋发射物体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六、总结与反思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动能和动能定理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在具体应用中仍需加强练习。② 课堂实验和实际问题的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④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动能定理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实际问题解决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