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沪科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6节光的偏振与立体电影课堂作业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413092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物理沪科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6节光的偏振与立体电影课堂作业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413092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物理沪科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6节光的偏振与立体电影课堂作业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413092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物理沪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4.6 光的偏振与立体电影课堂检测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物理沪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4.6 光的偏振与立体电影课堂检测,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小朋友吹出的肥皂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名师】物理沪科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6节光的偏振与立体电影-1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
1.利用旋光仪这种仪器可以用来测量糖溶液的浓度,从而测定含糖量。其原理是:偏振光通过糖的水溶液后,若迎着射来的光线看,偏振方向会以传播方向为轴线,旋转一个角度θ,这一角度称为“旋光角”,θ的值与糖溶液的浓度有关。将θ的测量值与标准值相比较,就能确定被测样品的含糖量了。如图所示,S是自然光源,A.B是偏振片,转动B,使到达O处的光最强,然后将被测样品P置于A.B之间,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到达处O光的强度会明显减弱
B.到达O处光的强度不会明显减弱
C.将偏振片B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的强度最大,偏振片转B过的角度等于θ
D.将偏振片A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的强度最大,偏振片A转过的角度等于θ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医院中用于体检的“B超”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原理
B.地面上的人观察在宇宙中高速飞行的飞船中的时钟变快
C.照相机镜头的偏振滤光片可使水下影像清晰
D.鸣笛汽车驶近路人的过程中,路人听到的声波频率与波源相比增大
3.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任何理论和学说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下面有关物理实验与物理理论或学说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双缝干涉现象的发现表明光是电磁波
B. 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C. 光的偏振说明了光是一种纵波
D.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证实了玻尔原子理论
4.小朋友吹出的肥皂泡.热菜汤表面的油花.马路上积水表面的油膜,都有彩色花纹。这是由于下列哪种原因形成的( )
A.光的偏振 B.光的干涉 C.光的折射 D.光的衍射
5.如图所示,一束自然光通过偏振片照射到光屏上,则图中光屏上最暗的是( )(偏振片上的箭头表示透振方向)
A. B.
C. D.
6.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其自身可以承载很多信息。近期,中国科学家郭光灿团队成功实现了将光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的科学突破,打破了德国科学家团队保持8年的光存储1分钟的世界纪录,向实现“冻结”光子的量子U盘迈出重要的一步。以下关于电磁波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波是纵波
B.无线电波波长比可见光更长
C.光电效应证明光具有波动性
D.无线电波能发生偏振,红外线.紫外线不能发生偏振
7.如图所示,电灯发出的光先后经过偏振片和,人眼在处迎着入射光方向,看不到光亮,则( )
A.图中光为偏振光
B.图中光为偏振光
C.以为轴将转过后,在处将看到光亮
D.以为轴将转过后,在处仍看不到光亮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光导纤维束传送图像信息,这其中应用到了光的全反射现象
B.通过两支夹紧的笔杆间缝隙看发白光的灯丝能观察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偏振现象
C.白光经过三棱镜得到彩色图样光的干涉现象
D.白光照射水面油膜呈现彩色图样是光的衍射现象
9.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了色散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
B.红光的偏折角最大
C.红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紫光大
D.屏幕上各色光的光谱由下到上的排列顺序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10.生活中会遇到各种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波和光波均会发生偏振现象
B.用白光做单缝衍射与双缝干涉实验,均可看到彩色条纹
C.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和医院“B超”中的超声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手机在通话时既有电磁波又有声波,它们传播速度相同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泊松亮斑是光的衍射现象
B.受迫振动的物体总以它的固有频率振动
C.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光的干涉现象
D.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
12.关于光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光能发生双缝干涉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波
B.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
C. 阳光下的肥皂泡呈现彩色是光的薄膜干涉的结果
D. 光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城市交通中,用红灯表示禁止通行是因为红光更容易产生衍射
B.观看3D立体电影时,观众戴的眼镜是应用光的偏振原理制成的
C.唐诗“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中“疑水浅”是由于发生了光的折射
D.阳光下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出彩色条纹是光的全反射现象
14.光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像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
B. 激光全息照相是利用了激光相干性好的特性
C. 日落时分拍摄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上偏振滤光片可以使景像更清晰
D. 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
15.利用旋光仪这种仪器可以用来测量糖溶液的浓度,从而测定含糖量。其原理是:偏振光通过糖的水溶液后,若迎着射来的光线看,偏振方向会以传播方向为轴线,旋转一个角度θ,这一角度称为“旋光角”,θ的值与糖溶液的浓度有关。将θ的测量值与标准值相比较,就能确定被测样品的含糖量了如图所示,S是自然光源,A.B是偏振片,转动B,使到达O处的光最强,然后将被测样品P置于A.B之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到达O处光的强度会明显减弱
②到达O处光的强度不会明显减弱
③将偏振片B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的强度最大,偏振片B转过的角度等于θ
④将偏振片A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的强度最大,偏振片A转过的角度等于θ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是由于海面下层空气的折射率比上层空气的折射率小形成的,其中A是蜃楼
B.图乙中平行光a.b经过三棱镜后交于M点,则在棱镜中a光的速度比b光的速度大
C.图丙中仅将红光换成绿光,则第一亮纹的位置P点将下移
D.图丁中P是偏振片,Q是光屏,白炽灯照射P时,缓慢转动P,光屏Q上亮度发生变化,说明光波是横波
17.以下关于如图光学知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图是著名的泊松亮斑图案,这是光波的衍射现象
B.乙图中的彩虹是不同色光在水滴中折射率不同造成的
C.丙图的照相机镜头上涂有一层增透膜,增透膜利用了光的偏振原理
D.丁图是医学上的内窥镜,其核心部件光导纤维能传输光信号,是利用光的全反射
18.下列关于光的一些现象,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液晶显示是光的偏振现象的应用
B.在岸边观察水中的鱼,鱼的实际深度比看到的要深
C.看月全食时整个月亮是暗红的,太阳光中的红光在月球表面形成干涉条纹
D.分别用紫光和红光在同一装置上做双缝干涉实验,红光时得到的条纹间距更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B
【解析】
AB.偏振光通过糖的水溶液后,偏振方向会以传播方向为轴线,旋转一个角度θ,所以到达O处光的强度会明显减弱,所以A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CD.偏振光通过糖的水溶液后,偏振方向会以传播方向为轴线,旋转一个角度θ,将偏振片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的强度最大,这个角度等于θ,所以C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B
【解析】
A.医院中用于体检的“B超”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原理,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地面上的人观察在宇宙中高速飞行的飞船中的时钟变慢。B错误,符合题意;
C.照相机镜头的偏振滤光片可过滤水面的反射光,使水下影像清晰,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鸣笛汽车驶近路人的过程中,路人听到的声波频率与波源相比增大,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双缝干涉现象的发现表明光具有波动性,A错误;
B.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B正确;
C.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C错误;
D.天然放射现象只证实了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结构,而玻尔理论研究的是原子的能量和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D错误。
故选B。
4.【答案】B
【解析】
光照射在水面上的油膜上,在油膜的上下两个表面分别发生反射,两列反射光在油膜的上表面发生薄膜干涉形成彩色干涉条纹。
故选B。
5.【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成为偏振光,当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偏振片的透光方向平行时能够通过,垂直时不能通过,故C最暗。
故选C。
6.【答案】B
【解析】
A.电磁波是横波,A错误;
B.根据电磁波谱可知,无线电波的波长比可见光更长,B正确;
C.光电效应证明光具有粒子性,C错误;
D.无线电波.红外线和紫外线都属于电磁波,而电磁波是横波,则无线电波.红外线和紫外线都能发生偏振现象,D错误。
故选B。
7.【答案】B
【解析】
A.自然光沿各个方向发散是均匀分布的,通过偏振片后,透射光是只有沿着某一特定方向振动的光。从电灯直接发出的光为自然光,则A错误;
B.它通过A偏振片后,即变为偏振光,图中光为偏振光,则B正确;
CD.人眼在P处迎着入射光方向,看不到光亮,说明A.B两个偏振片的透振方向是互相垂直的,以SP为轴将B转过180°后,并没有改变B的透振方向,所以在P处仍然看不到光亮;以SP为轴将B转过90°后,B点透振方向刚好与A的透振方向平行,通过偏振片A的光线也能透过偏振片B,在P处可以看到光亮,选项CD错误。
故选B。
8.【答案】A
【解析】【来源】2021届北京市怀柔区高三(下)零模物理试题
A.用光导纤维束传送图像信息,这其中应用到了光的全反射现象,故A正确;
B.通过两支夹紧的笔杆间缝隙看发白光的灯丝能观察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衍射现象,故B错误;
C.白光经过三棱镜得到的彩色图样是利用光的折射引起的色散现象,故C错误;
D.白光照射水面油膜呈现彩色图样是光的干涉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9.【答案】B
【解析】
ABD.光的频率越大,玻璃对其的折射率越大,其偏折角越大,所以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红光的偏折角最小,屏幕上各色光的光谱由下到上的排列顺序为:红.橙.黄.绿.青.蓝.紫,故AD正确,B错误;
C.根据
可知红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紫光大,故C正确。
故选B。
10.【答案】B
【解析】【来源】浙江省衢州市温州市“衢温5 1”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期中联考物理试题
A.声波是纵波不能发生偏振现象,故A错误;
B.白光由各种色光组成,在单缝衍射和双缝干涉实验中,不同的色光叠加在光屏上产生彩色条纹,故B正确;
C.医院“B超”中的超声波传播需要介质,故C错误;
D.手机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人用说话时发出声波,因此,手机在通话时涉及到的波既有电磁波又有声波,电磁波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m/s;声波常温下速度大约为340m/s;速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11.【答案】A
【解析】【来源】四川省雅安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期末检测物理试题
A.泊松亮斑是光的衍射现象,选项A正确;
B.受迫振动的物体总以它的驱动力的频率振动,选项B错误;
C.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光的折射造成的色散现象,选项C错误;
D.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选项D错误。
故选A。
12.【答案】D
【解析】
【详解】A.光能发生双缝干涉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波,故A正确;
B.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故B正确;
C.阳光下的肥皂泡呈现彩色是光的薄膜干涉的结果,故C正确;
D.光能发生多普勒效应,故D错误。
本题选错误项,故选D。
13.【答案】D
【解析】
A.用红灯表示禁止通行,这是因为红光更容易产生衍射,照射更远的地方,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放映时,通过两个放映机,把用两个摄影机拍下的两组胶片同步放映,使这略有差别的两幅图象重叠在银幕上。这时如果用眼睛直接观看,看到的画面是模糊不清的,要看到立体电影,就要在每架电影机前装一块偏振片,它的作用相当于起偏器。从两架放映机射出的光,通过偏振片后,就成了偏振光,左右两架放映机前的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互相垂直,因而产生的两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也互相垂直,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人看到的水底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属于光的折射,像的位置比实际物体要浅,所以看上去水底浅,实际上很深,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太阳光照射下,油膜呈现彩色,这是光的干涉现象,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像是利用光全反射现象,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激光全息照相是利用了激光相干性好的特性,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日落时分,拍摄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上偏振滤光片,利用光的干涉,可以将反射光减弱,透射光增强,可以使景像更清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选项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C
【解析】
①偏振光通过糖的水溶液后,若迎着射来的光线看,偏振方向会以传播方向为轴线,旋转一个角度θ,所以到达O处光的强度会明显减弱,故①正确;
②偏振光通过糖的水溶液后,若迎着射来的光线看,偏振方向会以传播方向为轴线,旋转一个角度θ,所以到达O处光的强度会明显减弱,故②错误;
③偏振光通过糖的水溶液后,若迎着射来的光线看,偏振方向会以传播方向为轴线,旋转一个角度θ,所以到达O处光的强度会明显减弱,将偏振片B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的强度最大,偏振片B转过的角度等于θ,故③正确;
④偏振光通过糖的水溶液后,若迎着射来的光线看,偏振方向会以传播方向为轴线,旋转一个角度θ,所以到达O处光的强度会明显减弱,将偏振片A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的强度最大,偏振片A转过的角度等于θ,故④正确。
故选C。
16.【答案】C
【解析】
A.海市蜃楼是因为海面上上层空气的折射率比下层空气的折射率要小发生全反射而形成的,所以A错误;
B.由图可知a光的折射率较大,所以a光的频率高,由
可得a光的波长比b光的波长短,可得在棱镜中a光的波速比b光的波速小,所以B错误;
C.根据条纹的间距公式
知,绿光的波长比红光短,所以绿光的条纹间距比红光小,所以绿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到O点的距离小于OP,所以P点会下移,故C正确;
D.只有横波才会发生偏振,用自然光穿过一个滤光片后光屏上亮度减小是因为光照强度的减少,所以不能证明光是横波,故D错误。
故选C。
17.【答案】C
【解析】【来源】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期中物理试题(选考)
A.甲图是著名的泊松亮斑图案,这是光波的衍射现象,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乙图中的彩虹是不同色光在水滴中折射率不同,从而导致偏折程度不同,形成色散现象,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丙图的照相机镜头上涂有一层增透膜,增透膜利用了光的干涉,将反射光减弱,从而增强透射光,C错误,符合题意;
D.丁图是医学上的内窥镜,其核心部件光导纤维能传输光信号,是利用光的全反射,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答案】C
【解析】
A.液晶显示器是利用光的偏振制成,故A正确;
B.根据光在水中的折射原理,在水面上看到水下的任何东西都是光折射出来虚像,而真实的物体会在看到的虚像更深的地方,故B正确;
C.看到整个月亮是暗红的,是因为太阳光中的红光经地球大气层折射到月球,故C错误;
D.条纹间距与波长成正比,所以相邻红光干涉条纹间距大于相邻紫光干涉条纹间距,故D正确;
故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沪科版 (2019)4.6 光的偏振与立体电影课后作业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所示,S为一点光源,P,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4.6 光的偏振与立体电影一课一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有关光学现象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4.6 光的偏振与立体电影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光的认识,正确的是,光学知识在科学技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