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当堂检测题
展开高中政治 6.3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孔乙己》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这是( )
①联言推理②选言推理③联言推理的分解式④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建立和完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是造福子孙后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这一判断属于( )
A.联言判断
B.选言判断
C.假言判断
D.演绎判断
3.若无雷暴,就发射卫星;若云底高度低于两公里,就不发射卫星;若降雨量大于1毫米,就不发射卫星。如果以上前提成立,假设“发射卫星”,以下结论能必然得出的是( )
①无雷暴
②云底高度低于两公里
③降雨量小于或等于1毫米
A.① B.② C.③ D.①③
4.甲同学是我校学习标兵并且乙同学不是我校学习标兵。如果上述判断为假,并且乙同学确实不是我校学习标兵,则以下结论为真的是( )
A.甲同学是我校学习标兵
B.甲同学和乙同学都是我校学习标兵
C.甲同学不是我校学习标兵
D.不能确定甲同学是不是我校学习标兵
5.近年来,禽流感在国内时有发生。有专家指出:禽流感得以传播的原因是禽类动物的数量庞大或者人类免疫能力下降。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选项必定为假的是( )
A.禽流感得以传播的原因是禽类动物的数量庞大
B.禽流感得以传播的原因是人类免疫能力下降
C.禽流感得以传播的原因不是人类免疫能力下降
D.禽流感得以传播的原因既不是禽类动物的数量庞大,也不是人类免疫能力下降
6.华灯初上,一条横贯东西的“彩带”点亮了南海之滨,这是深圳深南大道。40多年来,这条路不断拓宽,两边楼宇拔地而起,从东到西日渐繁华,成为深圳发展过程中的记录者和见证者。从排头兵到先行示范区,深圳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大市场小政府”的六字真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
A.只要坚持市场的决定作用,深圳就可以实现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B.深圳实现飞速发展,离不开“有形手”和“无形手”的重要作用
C.深圳要实现经济社会飞速发展,需要并只需发挥六字真经的作用
D.深圳发展需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不需要发挥市场的作用
7.从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如果一国或者地区的经济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必然会随之上涨,只要这种涨幅始终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就不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由此可以推出,在一定时期内( )
A.如果某国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说明该国经济在稳定增长
B.如果某国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涨幅过大,对该国经济必然有负面影响
C.如果某国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不上涨,说明该国经济没有保持稳定增长
D.如果某国经济发展水平下降,该国的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也会下降
8.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人际交往之中。一个人只有先了解自己,才能了解别人;任何人也只信赖充分了解他的人,包括他自己。试想,如果一个人根本不了解你,他如何值得你信赖呢?由此可以推出( )
A.只有信赖自己,才能信赖别人
B.不了解自己,就不会被任何人信赖
C.他充分了解你,所以他值得你信赖
D.充分了解自己,就可以获得许多人的信赖
9.“火爆出圈”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有许多引人深思的台词。
①只有通过我们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能够搭建通往胜利的道路。
②因为你拥护真理,所以真理拥护了你。
③只要吾出马,彼就必定害怕。
④没有形象思维的作品,是根本不可能触及人们的灵魂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与②两句台词属于同一种类型的假言判断
B.②可以理解为“如果真理不拥护你,那么你不拥护真理”
C.③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进行推理时,正确的逻辑形式有肯定后件式和否定前件式
D.④改为“只要是具有形象思维的作品,就能触及人们的灵魂”,句意不变
10.新冠疫情对人们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对下列表述所犯逻辑错误揭示正确的是( )
要坚决打赢新冠病毒、德尔塔病毒、奥米克戎病毒阻击战。 | ①概念的划分标准不一致 |
新冠病毒感染者都是没有注射过新冠病毒疫苗的人。 | ②判断的量项使用不准确 |
很多感染者是没注射过疫苗者,因此,没注射过疫苗者都会被感染。 | ③进行换位推理时犯了“扩大概念外延”的错误 |
有些注射过疫苗者感染了,你是注射过疫苗者,所以,你也感染了。 | ④进行三段论推理时犯了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若要SAP为真而PAS为假,则S、P依次应代入( )
①青年党员
②团员青年
③青年团员
④大学生学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甲: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乙:周末我们去动植物园,要么小张开车去,要么小李开车去。
丙:台风过去了,航班才能恢复正常。
丁:当且仅当小明邀请你去看电影,你才去。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的话是联言判断,表达了中国青年的担当和决心
B.依据乙的话推断:周末我们去动植物园,小张是开车去的,小李也是开车去的
C.依据丙的话推断:航班恢复正常,台风一定过去了
D.依据丁的话推断:你可以去看电影,即使小明没有邀请你
13.《雷雨》和《日出》都是曹禺的剧作,所以《日出》是曹禺的剧作。这是一个( )
A.联言推理的合成式 B.联言推理的分解式
C.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D.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二、简答题
14.议题 联言推理及其方法
情境分析
纣王做了一副象牙筷子,箕子见了十分担忧。他认为纣王一旦有了象牙筷子,就再也不会用陶罐土碗盛饭菜了而一定会用明犀碧玉做的杯碟来与之相配;用了玉杯玉碟,就绝不会用它们来盛小米和蔬菜,务必会装象尾豹胎一类的山珍海味;吃了象尾豹胎,就再也不会穿粗布、住茅房,一定要穿锦衣、居大厦。这样下去,纣王享受的欲望就会不断扩大,必然要用天下民脂民青来填饱他一个人的欲望,国家就危在旦夕了。果然,纣王最后就亡了国。因此,所谓圣人就是见微知著,从端倪推测后果。箕子的推测就运用了联言推理。
思维碰撞
(1)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什么情况下需要运用联言推理?
(2)什么是联言推理?联言推理正确的推理结构有哪两种?
三、材料分析题
15.他只有顽强拼搏,才能在冬奥会中取得好成绩;他在冬奥会中没取得好成绩,是因为他没有顽强拼搏。
请问这是什么形式推理方式,分析这推理的逻辑错误。
参考答案:
1.B
【详解】①③:“《孔乙己》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鲁迅的作品”是一个联言命题,“所以,《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是该联言命题的一个(或部分)联言支,即由联言命题真推出其联言支的真,所以材料中的推理是联言推理的分解式,隶属于联言推理,①③符合题意。
②:选言推理是依据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材料并不属于选言推理,②不符合题意。
④: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材料并不属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
2.A
【详解】A: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建立和完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对科学发展观、对国家粮食安全、对造福子孙后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中的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A符合题意。
B: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可能情况的判断,而材料中的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并不是可能存在,B排除。
C: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C排除。
D: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试题中的推理并不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D排除。
故本题选A。
3.C
【详解】①:若无雷暴,就发射卫星,这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根据此前提的推理是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其有效式是肯定前件,必然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必然否定前件。所以发射卫星,无法必然得出无雷暴,①不选。
②:若云底高度低于两公里,就不发射卫星,这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根据此前提的推理是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其有效式是肯定前件,必然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必然否定前件。所以发射卫星,就可以必然的得出云底高度高于两公里,②不选。
③:若降雨量大于1毫米,就不发射卫星,这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根据此前提的推理是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其有效式是肯定前件,必然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必然否定前件。所以,发射卫星,我们可以必然的得出降雨量小于或等于1毫米,③入选。
故本题选C。
4.C
【详解】C:本题考查联言命题推理规则,题干问法直接告诉我们上述判断为假,也就是说整体联言命题为假,题干还给了另外一个已知条件就是“乙同学确实不是我校学习标兵”为真,这时候就可以根据我们的推理规则,如果其中一个支命题为真,另外一个必定为假,C正确。
ABD:说法错误,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5.D
【详解】ABCD:专家的论断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一个相容选言判断为真的条件是至少有一个选言支为真。“禽类动物的数量庞大或者人类免疫能力下降”,即A或B为真,则其矛盾判断“非A且非B”,即“既不是禽类动物的数量庞大,也不是人类免疫能力下降”一定为假。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入选。
故本题选 D。
6.B
【详解】B:由“深圳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大市场小政府’的六字真经”可知,“大市场小政府”的六字真经是深圳飞速发展的必要条件,B正确。
C:“需要并只需”说法错误,排除。
AD:由材料无法推出深圳发展与六字真经之间有充分条件关系或充分必要条件关系,A、D与材料不符,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7.C
【详解】C:题干观点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规则,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即如果某国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没有上涨,则该国的经济没有保持稳定增长,C符合题意。
AD: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中,由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而在结论中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或者由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而在结论中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都是错误的推理结构。AD错误。
B: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有效形式: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在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中,由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而在结论中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或者由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而在结论中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都是错误的推理结构。选项符合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形式,B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8.B
【详解】B:由“一个人只有先了解自己,才能了解别人”可知了解自己是了解别人的必要条件,而由“任何人也只信赖充分了解他的人”可知了解他人是被人信赖的必要条件,则题干中的逻辑关系可统一转化为充分条件,即被人信赖→了解别人→了解自己。根据否定后件就可以否定前件,则可推出B正确。
ACD:都不能由题干推出,ACD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9.B
【详解】A:“只有通过我们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能够搭建通往胜利的道路”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因为你拥护真理,所以真理拥护了你”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A错误。
B:“因为你拥护真理,所以真理拥护了你”是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利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否定后件,真理不拥护你,可以否定其前件,你不拥护真理,也就是“如果真理不拥护你,那么你不拥护真理”,B正确。
C:③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在进行推理时,正确的逻辑形式有否定后件式和肯定前件式,C错误。
D:“只要是具有形象思维的作品,就能触及人们的灵魂”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否定假言判断前件,不能否定该判断的后件,所以与④句意不一致,D错误。
故本题选B。
10.C
【详解】①:德尔塔病毒、奥米克戎病毒都属于新冠病毒的范畴,犯了越级划分,外延划分标准不一致的错误,①排除。
②:新冠病毒感染者都是没有注射过新冠病毒疫苗的人,量项为全称,与事实不符,判断的量项使用不准确,②入选。
③:很多感染者是没注射过疫苗者,因此,没注射过疫苗者都会被感染,进行换位推理时,全称应变为特称,犯了“扩大概念外延”的错误,③入选。
④:有些注射过疫苗者感染了,你是注射过疫苗者,所以,你也感染了。进行三段论推理时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④排除。
故本题选C。
11.C
【详解】题干若要SAP为真而PAS为假的意思是:所有的S都是P为真命题,而所有的S为P为假命题。
①:青年党员,用SAP代入,就是要符合所有的青年都是党员要为真,所有的党员都是青年为假,显然显然SAP为假,PAS为假,故①不符题意。
②:团员青年,用SAP代入,就是要符合所有的团员都是青年要为真,所有的青年都是团员为假,刚好满足SAP为真,PAS为假,故②符合题意。
③:青年团员,用SAP代入,就是要符合所有的青年都是团员要为真,所有的团员都是青年为假,显然SAP为假,PAS为真,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大学生学生,用SAP代入,就是要符合所有的大学生都是学生为真,所有的学生都是大学生为假,显然满足SAP为真,PAS为假,故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2.C
【详解】A: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甲的话是联言判断,甲的话并不是联言判断,A错误。
B:“周末我们去动植物园,要么小张开车去,要么小李开车去”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据此,“小张是开车去的,小李也是开车去的”为假,B错误。
C:“台风过去了,航班才能恢复正常”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据此,“航班恢复正常,台风一定过去了”有效,C正确。
D:“当且仅当小明邀请你去看电影,你才去”充要条件假言判断,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你可以去看电影,即使小明没有邀请你”无效,D错误。
故本题选C。
13.B
【详解】A:如果联言推理的前提分别断定了各个联言支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由这些联言支所构成的联言判断是真的,这是联言判断的合成式,题干不符合,A不选。
B:“《雷雨》和《日出》都是曹禺的剧作”中“都是”说明这个判断是联言判断,由此可以推出两个分解式即“《雷雨》是曹禺的剧作”和“《日出》是曹禺的剧作”,B入选。
CD:不相容选言推理有两条规则:规则1:否定一部分选言支,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支。规则2:肯定一部分选言支,就要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法指的是以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为前提,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推演的一种逻辑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推理时应遵守两条规则:①肯定前件就必推出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②否定后件就必推出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雷雨》和《日出》都是曹禺的剧作,所以《日出》是曹禺的剧作,这是一个联言推理,既不是不相容的选言推理,也不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CD不选。
故本题选B。
14.(1)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我们有时需要将分别存在的对象情况综合成比较全面的认识,有时又需要将对象的某种情况从众多共存的情况中分割出来,实现认识由肯定总体到突出重点的转化。这就需要运用联言推理。
(2)①联言推理是依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联言推理基于“同时存在”的推理。②依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联言推理正确的推理结构有两种:一是,联言推理的前提分别断定了各个联言支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由这些联言支所构成的联言判断是真的。二是,联言推理的前提断定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是真的。
【分析】(1)
第一步:审设问。本题的设问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什么情况下需要运用联言推理,属于简答题,联系联言推理的条件的相关知识。
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箕子的推测就运用了联言推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我们有时需要将分别存在的对象情况综合成比较全面的认识,有时又需要将对象的某种情况从众多共存的情况中分割出来,实现认识由肯定总体到突出重点的转化。这就需要运用联言推理。
(2)
第一步:审设问。第一小问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什么是联言推理, 联系联言推理的含义的知识;
第二小问本题的设问主体联言推理正确的推理结构有哪两种, 联系联言推理的结构的相关知识;
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所谓圣人就是见微知著,从端倪推测后果。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联言推理是依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联言推理基于“同时存在”的推理。
得分点②:依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联言推理正确的推理结构有两种:一是,联言推理的前提分别断定了各个联言支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由这些联言支所构成的联言判断是真的。二是,联言推理的前提断定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是真的。
【点睛】简答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把握,根据教材知识简明扼要回答问题即可,切忌拖泥带水。
15.这是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它违反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犯了否定后件,进而否定前件的逻辑错误。
【分析】考点考查: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调用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材料是什么形式推理方式,并分析这推理的逻辑错误。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他只有顽强拼搏,才能在冬奥会中取得好成绩→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
有效信息②:他在冬奥会中没取得好成绩,是因为他没有顽强拼搏→否定后件,进而否定前件。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这是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
得分点②:它违反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的错误。
【点睛】非选择题的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巩固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同步训练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同步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