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课内阅读能力拓展卷-2022-2023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
展开期中课内阅读能力拓展卷-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
短文阅读
乡下人家(节选)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照样子,写成语。
天高地阔(含“天”和“地”的成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用文中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描写了两个场景,请你用精炼的词语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提到“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由哪些景物构成了这幅风景画?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最后一句话中的“独特、迷人”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啊!”随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6.将画“ ”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文第1自然段中,“顶”是_____的意思。“跑跳”“仰”“看”写出了孩子们的_______。
8.透过天窗,孩子们看到了一雨和闪电,进而想到了_______猛厉地扫荡了世界。从“猛厉地扫荡”这一短语中,我感受到风雨雷电________。
9.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
A.因为天窗是玻璃的,能够为黑暗的房子提供光线,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B.因为天窗不仅给了孩子们光明,还放飞了孩子们的心灵。
C.因为天窗是屋顶的小洞,晴天可以透出光线,雨天可以挡风雨。
10.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要大十倍百倍是因为_______。
阅读课文《三月桃花水》选段,完成练习。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
11.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从应和、_______、____三个词中可以发现作者把桃花水当作人来写,让我们感受到三月桃花水的美妙
12.选文的第一段突出了桃花水的( )
A.声音美 B.形态美 C.颜色美。
13.文段是围绕哪两句话写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那孩子赤着脚,他踩着了沙里的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
“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
“这是什么?”
他爸爸接过来,仔细看了看。
“这是琥珀,孩子。”他高兴地说。
“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只苍蝇,一个蜘蛛。这是很少见的。”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14.语段中“两个小东西”指的是________和_______。
15.作者推测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挣扎的依据是什么?用“——”画出来。
16.“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17.语段主要讲述了( )(多选)
A.琥珀形成的过程。 B.琥珀的样子。 C.由琥珀产生的推测。D.琥珀被发现的过程。
18.作者是根据( )推测出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的。
A.琥珀的样子 B.凭空的想象
19.[语文要素]照样子,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问:这块琥珀的发现有什么价值?答: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
(1)问题:______________。
(2)回答:______________。
(3)解决办法:___________。
阅读。
《飞向蓝天的恐龙》片段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不过,有些科学家认为,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他们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20.选段以( )再现了恐龙家族的发展过程。
A.时间顺序 B.方位顺序 C.空间顺序 D.事情发展的顺序
21.作者围绕词语“_________”,介绍恐龙后代家族的_________。选文中加点的词语生动地介绍了________性恐龙体态、习性等方面的变化。
22.“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这句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A.列数字 B.举例子 C.打比方 D.作比较
23.阅读选文,尝试着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
(1)我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回答是: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
什么是纳米技术呢?这得从纳米说起。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一般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不仅肉眼根本看不见,就是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也无能为力。这种纳米级的物质拥有许多新奇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人类的一门学问。
24.这段话介绍的是____________。纳米是一个______,而纳米技术则是一门______。
25.读划“ ”的句子,回答问题。
(1)句中“一般”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显微镜也无能为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心阅读。
《绿》(节选)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旧光也是绿的。/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路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26.从文中摘抄出表示“绿”的词语。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7.诗人说“绿得发黑、绿得出奇”,你认为绿得______________、绿得____________。
28.哪一句诗总括了全文内容?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
B.诗中描写的都是动态的绿。
C.诗中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即诗人笔下的“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D.绿是生命的象征,作者赞美绿,其实也是对生命的赞美。
30.春天的世界“到处都是绿的”,你能说说“到处”是哪些地方吗?(至少写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平台。
猫(节选)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说它老实吧,它的(dí de)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pínɡ bǐnɡ)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31.给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打上“√”。
32.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 ”画出来。
33.给下面句子换一种说法,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作者把猫的踩印看作是“小梅花”,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
我一向讨厌母鸡。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了个小疙瘩来。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吵得受不了。
35.这几个片断选自课文_______,作者是_______。片断是围绕着“_____________”这一话来写的。
36.母鸡的哪些表现,让“我”觉得讨厌。请你用关键词,简要的语言概括。
表现1:院子里嘎嘎时乱叫。 表现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通过这几个片断的描写,在你的印象中,这母鸡是怎样的家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白鹅(节选)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慢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分担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38.用“ ”画出选段的中心句。
39.作者是怎样写鹅的傲慢的?( )(多选)
A.从步态和站着时的神态来写。
B.与鸭的步态作了对比,表现了鹅的大模大样、傲慢。
C.通过鹅竟然敢咬人突出它的傲慢。
40.从选段中,你可以体会到作者对鹅的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天南地北 天罗地网 天长地久 2.不论酷暑寒冬,不论刮风下雨,他都一个人坐公交车上学。 3.院落晚餐图、秋夜虫鸣图。 4.乡下人家在门口吃饭与晚霞、微风、归巢的鸟儿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5.“独特”指独有的、特别的。“迷人”指使人陶醉,使人迷恋。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特别的很吸引人的朴实之美、自然之美、恬静之美、和谐之美。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由衷赞美。
【解析】1.本题考查仿写词语。
写出含“天”和“地”的成语即可。
示例:天罗地网、天寒地冻、震天动地、开天辟地等。
2.本题考查造句的能力。
用“不论……不论……都………”造句,示例:不论困难有多大,不论希望有多小,我都决不会放弃!
3.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语段选自《乡下人家》,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抓住关键句子理解概括,通过阅读可知,第一段可概括第一个场景:院落晚餐图。第二段可概括第二个场景:秋夜虫鸣图。
4.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从“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可知,乡下人家在门口吃饭与晚霞、微风、归巢的鸟儿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本文主要写了乡下人家独特的风景。句子中的“独特、迷人”指乡下人家风景与别处不同,特别吸引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此句在全文中起到了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是中心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赞美之情。
6.难道小小的天窗不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吗? 7. 很,非常 活泼与爱玩的天性 8. 风、雨、雷、电 十分狂暴、可怖。 9.B 10.孩子们会掺入很多自己的想象,此时的天窗就像放大镜,把孩子们细微的感受放大了十倍百倍
【解析】6.本题考查感叹句变反问句。
感叹句改为反问句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2.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词。3.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感叹号改为问号。本题在“小小的天窗”前加“难道”,肯定词“会”改为“不会”,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吗”,再把句末的感叹号改为问号。修改为:难道小小的天窗不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吗?
7.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顶喜欢”是非常喜欢的意思。顶:非常。孩子们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这都是“大人们偏就不许”的,表现了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和爱玩的天性。
8.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可知,进而想到了风、雨、雷、电。“猛厉地扫荡”可以看出风雨雷电的来势汹汹,特别凶猛。
9.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通过文章主旨可以看出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房子里唯一可以得到安慰、发挥想象的地方,是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光明,放飞了心灵。选C。
10.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孩子们被关在黑屋子里的时候,只能透过天窗唯一的光亮来想象外面的世界,虽然天窗所见有限,有限的视野却给了孩子们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在视觉、听觉的感官上,对风雨雷电的感受更加敏锐、丰富。
11. 排比 低语 谈心 12.A 13.三月的桃水花,是春天的竖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解析】1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结合“那……那……那……”可知这个句子由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排列在一起,是明显的排比句。同时从“应和”、“低语”和“谈心”来看,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桃花水人的动作,写出了桃花水的美。
12.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水声”“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叮当声”“车轮滚过的铃声”可知第一段突出了桃花水的声音的美。
13.本题考查找中心句。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结合短文内容可知文段第1自然段都是围绕本段的第1句话写的。文段第2自然是围绕本段的第1句话写的。故中心句是: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14. 苍蝇 蜘蛛 15.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16.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17.BCD 18.A 19. 作者根据什么推测出“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琥珀的形成需要几万年,而这块琥珀里包裹着苍蝇和蜘蛛,所以可以推测出“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通过联系上文。
【解析】14.本题考查关键信息提取。
从第六自然段“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只苍蝇,一个蜘蛛。这是很少见的。”可知两个小东西指的是苍蝇和蜘蛛。
15.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从第七自然段句子“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可以找到作者推测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挣扎的依据。
16.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从第七自然段句子“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可以找到作者推测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挣扎的依据: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17.本题考查语段主要内容。
结合语段内容可知描写了小男孩发现琥珀的过程、琥珀的样子以及人们看到琥珀后的推测,因此选择BCD
18.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从第七自然段中“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可知作者是根据琥珀的样子进行推测的,因此选择A。
19.本题考查阅读策略。
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寻找答案做出回答,并说出解决问题时自己所使用的方法即可。
如:问题:为什么推测这是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呢?
回答:因为由松脂,变成松脂球,再由松脂球变成化石,需要这么长的时间。
解决方法:联系上下文。
20.A 21. 形态各异 庞大 猎食 22.D 23. 恐龙向鸟类演化大致有几个阶段? 四个阶段:世界上的第一种恐龙出现;繁衍成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一些猎食性恐龙变得像鸟;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中学会飞翔。
【分析】20.本题考查了 学生对文章写作顺序的理解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理清作者的思路,了解写作的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通过阅读语段可知,开头先描述“两亿四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形态,之后讲“数千万年后”恐龙的变化发展,所以选段是按照时间顺序再现恐龙家族的发展过程。故选:A。
2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语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要想准确的理解文章的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的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再回归整体的感知,如此文章的内容就能很好的理解。
短文选自课文《飞向蓝天的巩龙》,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空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故根据本语段句子“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可知,作者围绕词语“形态各异”,介绍恐龙后代家族的庞大。选文中加点的词语“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则生动地介绍了猎食性恐龙体态、习性等方面的变化。
2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①举例子;②列数字;③打比方;④作比较;⑤分类别等。回答时分析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即可。
阅读句子“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可知,句子将“恐龙”与“狗”作比较,描述了恐龙的大小。故这句话是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选D。
23.本题考查了学生自我提问并回答能力。读者对阅读材料提出问题并尝试回答的过程,属于阅读策略。自我提问最终目的在于掌握文章的意义,获得乐趣和信息。
本题通过阅读选文后,结合学过的课文知识,先提出问题,再结合文中内容作答即可。答案不固定,言之有据即可。
示例:(1)我提出的问题是:恐龙能飞向蓝天,要具有什么条件?
(2)我的回答是:要具备以下条件: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那样拍打。
24. 纳米技术 长度单位 学问 25. 不能去掉。因为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有可能有少数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外,如果去掉表达就不准确了。 无能为力指没有办法或能力解决问题。因为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太小太小,所以显微镜也无能为力。
【解析】24.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结合文中“什么是纳米技术呢?这得从纳米说起。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这种纳米级的物质拥有许多新奇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人类的一门学问。”可知,这段话主要介绍的是纳米技术。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而纳米技术则是一门学问。
25.(1)本题考查了说明文的语言。
此类题首先答出“不可以”,然后回答改词表示的意义,再回答如果去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本题考查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无能为力:指用不上力量或者力量薄弱。
结合句子“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一般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不仅肉眼根本看不见,就是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也无能为力。”可知,因为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太小太小,所以显微镜也无能为力。
26. 墨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 27. 发亮 流油 28.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29.B 30.河畔是绿的,山坡是绿的,田野里也是绿的……
【解析】26.本题提取关键信息。
从文中摘抄出表示“绿”的词语即可。
细读文章,可知是: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27.此题考查句子的仿写能力。
根据句中的绿的形象,发挥想象力仿写即可。
示例:绿得扎眼,绿的奇特。
28.此题考查找中心句的能力。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文中围绕这个句子展开描写。
2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从句子“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可以看出,不光是有动态的绿,还有静态的绿。
故选B。
30.本题考查思维拓展。
结合“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旧光也是绿的”可知作答时不能再写这部分,除此之外“到处”还可以是:草坪是绿的,原野是绿的,湖泊是绿的。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31.dí bǐnɡ 32.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33.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一定要把老鼠等出来。 34.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分析】31.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需结合语境进行作答。如:它的确有时候很乖。“的确”的“的”,它是一个多音字,结合语境可知答案是“dí ”;
“屏息疑视”的“屏”,应读bǐnɡ”应选择第二个。
32.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句的理解。
结合内容理解,中心句就是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选文围绕“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分别从不同角度写了猫的性格的古怪。因此“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是选段的中心句。选文分别是从猫在老实时、贪玩时以及尽职时和高兴不高兴时的表现来体现它的古怪的。
33.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本句是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意思不变。
把“非、不可”去掉,在“把老鼠”前面加上”一定要”。
34.本题考查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联系上下文理解,从“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可知,“小梅花”指的是猫的脚印;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把猫的脚印说成几朵小梅花,字里行间透出对猫的喜爱。
35. 《母鸡》 老舍 我一向讨厌母鸡 36. 细声时如怨如诉 不敢反抗公鸡,欺侮鸭子,咬其他的母鸡 下蛋时叫的发狂 37.唠叨不息,欺软怕硬,喜欢争功的家伙
【分析】35.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识记。
这几个片断选自课文《母鸡》,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文章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这段话是围绕“我一向讨厌母鸡”这一话来写的,围绕这句话写了母鸡令人讨厌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36.本题考查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文章主要写了“我”讨厌母鸡。由“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了个小疙瘩来。”可知母鸡令人讨厌之处表现在:母鸡喜欢在院子里嘎嘎时乱叫。
由“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可知母鸡令人讨厌之处表现在:不敢反抗公鸡,欺侮鸭子,咬其他的母鸡。
由“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吵得受不了。”可知母鸡令人讨厌之处表现在:下蛋时叫的发狂。
37.本题考查文章母鸡的形象分析。
文段中的母鸡喜欢在院子里嘎嘎时乱叫;不敢反抗公鸡,欺侮鸭子,咬其他的母鸡;下蛋时叫的发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由此可知这是一个唠叨不息,欺软怕硬,喜欢争功的家伙。
38.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39.ABC 40.我可以体会到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分析】38.考查中心句。
注意中心句的常见位置。
仔细阅读短文,可知文段主要在写鹅的步态傲慢。可知短文是围绕“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在写。
39.考查内容理解。
由“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可知,这里将鹅的步态同鸭子的步态进行对比,突出鹅步态的从容。
由“它常傲慢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分担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可知,这里写了鹅站着时的神态,同时还列举它咬人的事例,表现了鹅的傲慢。可知选项说法正确。
40.考查体会思想感情。
文章采用明贬实褒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对于鹅的喜爱之情。
课内阅读专项-2022-2023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期中(部编版): 这是一份课内阅读专项-2022-2023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期中(部编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清平乐·村居》,完成练习,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现代文阅读能力拓展卷(一)-2022-2023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 这是一份现代文阅读能力拓展卷(一)-2022-2023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第1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小伊万诺夫为什么被称为小英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现代文阅读能力拓展卷(二)-2022-2023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 这是一份现代文阅读能力拓展卷(二)-2022-2023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