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考专练18 时事热点(垃圾分类)专题冲刺高考15题-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专练18 时事热点(垃圾分类)专题冲刺高考15题-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练18 时事热点(垃圾分类)专题冲刺高考15题
一、选择题
1.(2019·山东省高考模拟)利用已关闭的垃圾填埋场改造为公园等公共娱乐设施场所已成为一种趋势。在对垃圾填埋场进行重新开发利用之前,需进行植被的重建和维持。土壤含氧量、垃圾渗液浓度等因素会影响植物在垃圾填埋场上生长。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垃圾填埋场上进行的植被重建与维持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B.垃圾渗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植物根细胞渗透失水,造成“烧苗”现象
C.垃圾填埋场土壤富含有机物,微生物需氧代谢旺盛,易造成植物根系缺氧
D.填埋场改造成的公园中所有植被和栖息动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群落: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组成的。不同类型的群落必然具有不同的物种组成,因此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2、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详解】
垃圾填埋场上存在着一定的土壤条件甚至有植被的种子等,因此在垃圾填埋场上进行的植被重建与维持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A正确;植物根系需要从生活的垃圾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等,如果垃圾渗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植物根细胞渗透失水,造成“烧苗”现象,B正确;由于垃圾填埋场土壤富含有机物,土壤中的有机物需要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转化为无机物,而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实质是细胞呼吸过程,需氧型微生物的有氧呼吸会消耗氧,从而造成土壤中缺少氧气而导致植物根系缺氧,C正确;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填埋场改造成的公园中所有植被和栖息动物以及微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D错误。
2.(2020·山东省高三其他)为应对“垃圾围城”危机,很多省市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管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能量循环利用
B.微生物能分解垃圾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垃圾分类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此举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物质的循环利用,能量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
B、微生物能分解垃圾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正确;
C、垃圾分类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
D、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实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意在考查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3.(2020·湖南省湘潭县一中高三一模)如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
B.能分解生活垃圾的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农作物一般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有机肥
D.用图示生物方法处理垃圾的前提是进行垃圾分类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解者,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在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分解者的环节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
【详解】
A、蚯蚓属于本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生活垃圾,A正确;
B、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也属于分解者,B正确;
C、农作物不能直接吸收有机肥中的有机物,必须通过分解者的分解才能吸收,C错误;
D、蚯蚓只能分解生活垃圾,所以垃圾分类是图示过程的基础,D正确。
故选C。
4.(多选)(2020·山东省高三三模)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废液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微溶性物质,易腐烂变质,滋生病原微生物等。若处理不当,可能造成严重的污染。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组合可以将有机厨余垃圾迅速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减轻环境污染。为制备分解有机厨余垃圾的微生物菌剂,某科研小组对两菌种进行了最佳接种量比的探究实验,并得出下图的实验结果。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
A.巨大芽孢杆菌生长过程中需要氮源,圆褐固氮菌生长过程中不需要氮源
B.要统计活菌数量可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C.将1mL菌液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42、39和36。据此可得出每升菌液中的活菌数为3.9×105
D.处理该类厨余垃圾废液,两菌种的最佳接种量比为1:1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若要对微生物进行取样计数,接种方法只能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则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详解】
A、微生物的生长需要碳源、氮源、无机盐等物质,只是有些固氮菌由于能利用氮气作为氮源,不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氮源,A错误;
B、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计数,B错误;
C、将1mL菌液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42、39和36。据此可得出每升菌液中的活菌数为(42+39+36)÷3÷0.1×100×1000=3.9×107,C错误;
D、根据图示可知,两菌种的最佳接种量比为1∶1时,有效菌落数最大,故处理该类厨余垃圾废液,两菌种的最佳接种量比为1∶1时,效果最佳,D正确。
故选ABC。
5.(多选)(2020·山东省高三二模)为应对“垃圾围城”危机,很多省市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管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垃圾分类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微生物能分解垃圾,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此举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发展必须符合生态学规律,改变“人类能征服自然”的错误观念,走生态经济之路。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就是生态工程。
【详解】
A、垃圾分类处理能合理利用资源,减轻环境污染,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正确;
B、微生物能分解垃圾,推动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正确;
C、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物质的循环利用,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
D、此举有利于实现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D正确。
故选ABD。
二、 非选题
6.(2020·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三二模)2019年全国多个城市出台了本市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我们每天产生的塑料垃圾是惊人的,怎样处理塑料垃圾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能分解聚乙烯(塑料的成分)的微生物——聚乙烯分解菌,它能分泌聚乙烯降解酶降解塑料,从中获取能量。
(1)在筛选聚乙烯分解菌过程中,应选择含___________丰富的垃圾场土壤取样,制作培养基时,应将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并使用______________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2)在制备培养基时,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组分,将其溶解、定容后,需先调节培养基的pH,再灭菌倒平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倒平板时的温度一般是50°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所选土壤样品中聚乙烯分解菌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
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
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_______________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测定聚乙烯降解酶降解塑料的能力,需要先将该分离出来,常用凝胶色谱法,凝胶色谱法分离聚乙烯降解酶的基本过程:样品加入后进行洗脱,而后收集聚乙烯降解酶。最后收集到的蛋白质样品与刚洗脱时收集到的蛋白质相比,分子质量较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废旧塑料(聚乙烯) 聚乙烯 高压蒸汽 避免调pH时再次造成微生物污染 温度过高不便于用手操作,温度过低培养基将发生凝固 乙同学 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且不在30-300范围内 小 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通过色谱柱的路程较短,移动速率较快
【解析】
【分析】
1、选择培养基是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可以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
2、微生物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可用来微生物计数。
3、微生物培养的计数过程中,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详解】
(1)要筛选聚乙烯分解菌,应选择含废旧塑料(聚乙烯)丰富的垃圾场土壤,制作培养基时,应将聚乙烯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并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2)为避免调pH时再次造成微生物污染,需先调节培养基的pH,再灭菌倒平板。倒平板时的温度一般是50℃的原因是温度过高不便于用手操作,温度过低培养基将凝固。
(3)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中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且不在30-300范围内,结果的重复性差,故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
(4)在利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聚乙烯降解酶的过程中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不进入凝胶颗粒,通过色谱柱的路程较短,移动速率较快,故最后收集到的蛋白质样品与刚洗脱时收集到的蛋白质相比,分子质量较小。
【点睛】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种类及功能,掌握接种微生物常用的方法,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7.(2020·辽宁省高三一模)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时间,降低处理成本。科研小组欲分离及培养若干种微生物用于对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的处理。请分析回答:
(1)科研小组将能够合成脂肪酶的细菌进行大量培养。需要用____________(固体、半固体、液体)培养基来培养、来生产脂肪酶,对培养基灭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培养过程需要向培养基通入无菌空气并进行搅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使获得的脂肪酶能够反复利用,提高脂肪酶的利用率,科研人员需利用固定化技术将脂肪酶固定化,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种)。
(3)科研小组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需要将其接种到仅含有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制作鉴别培养基选用_____________染色,通过产生__________大小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答案】液体 高压蒸汽灭菌 使菌体充分接触营养物质和溶解氧,促进细菌生长繁殖 化学结合法、物理吸附法 纤维素 刚果红 透明圈
【解析】
【分析】
1.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纤维素酶能够将纤维素范围葡萄糖。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纤维素分解菌可以用刚果红染液进行鉴别,能够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就是纤维素分解菌。
2.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
(1)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
优点:显示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
缺点:操作繁琐,加入的刚果红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
(2)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优点:不存在菌落的混杂问题;
缺点:在纤维素粉和琼脂、土豆汁中都含有淀粉类物质,可以使能够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产生假阳性反应;有些微生物有降解色素的功能。
3.固定化酶技术的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充分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从而提高产物的品质。常用的方法有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
【详解】
(1)科研小组将能够合成脂肪酶的细菌进行大量培养。大量培养细菌需要用到液体培养基,因为液体培养基能够给细菌提供足够的营养,对培养基灭菌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的方法来进行,培养过程中,为了使菌体充分接触营养物质和溶解氧,需要向培养基通入无菌空气并进行搅拌,以保证细菌能大量生长繁殖。
(2)固定化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因此为了提高脂肪酶的利用率,科研人员将脂肪酶进行固定化,所用的方法是化学结合法、物理吸附法。
(3)为了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需要从富含纤维素的环境取种,然后将其接种到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用刚果红染色法制作鉴别培养基选,然后通过产生透明圈的大小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点睛】
熟知相关基础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理解固定化酶的优点以及制作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8.(2020·福建省高三一模)近期垃圾分类逐步推行,采用微生物法是处理餐厨垃圾的研究热点。研究人员拟筛选出能高效降解有机物的耐高温菌株,以期实现餐厨垃圾的减量化和无害化。技术流程如下:
(1)样品采集;样品取自某食堂的餐厨垃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离纯化:利用_______(方法)进行菌株的分离纯化,选择______℃(填“37”或“55”)恒温箱中进行培养,原因是:此温度有利于___________。
(3)鉴别培养:对餐厨垃圾组分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纤维素类含量较高。若对菌株的纤维素降解活性进行鉴别,需将分离纯化得到的各菌种,接种于加入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中,通过比较菌落的________,来判断降解活性的高低。
(4)现将各类有机物降解活性较高的3个菌株分别制成菌剂,测定其对餐厨垃圾实际降解能力,实验思路如下:
①配制培养基:将纤维素、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水,按照餐厨垃圾的组分比例配制。其中提供碳源的是_______,提供氮源的是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厨余垃圾中富含各类有机物,相应的分解菌含量丰富 稀释涂布平板法 55 筛选出耐高温的菌株 刚果红 透明圈直径(或者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 淀粉、纤维素、脂肪、蛋白质 蛋白质 将等量的3种菌剂,分别与等量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混合培养 每隔相同的时间测定各组培养基的减少量(培养相同时间。测定各组培养基的减少量;培养相同时间。测定各组培养基的剩余量)。
【解析】
【分析】
微生物的研究通常包含微生物的获得、分离纯化、培养以及保存等。单菌落分离法包含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常用于分离获得单菌落。微生物分离的基本步骤为配制培养基、接种、培养筛选等。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常用到培养基,培养基,是指供给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或组织)生长繁殖的,由不同营养物质组合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
【详解】
(1)拟筛选出能高效降解有机物的耐高温菌株,厨余垃圾中富含各类有机物,相应的分解菌含量丰富,因此样品取自某食堂的餐厨垃圾。
(2)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单菌落分离方法之一,可以对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实验目的为筛选出耐高温的菌株,因此应选择55℃恒温箱而不是37℃恒温箱进行培养。
(3)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若对菌株的纤维素降解活性进行鉴别,需将分离纯化得到的各菌种,接种于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通过比较菌落的透明圈直径(或者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来判断降解活性的高低(直径越大活性越高)。
(4)现将各类有机物降解活性较高的3个菌株分别制成菌剂,测定其对餐厨垃圾实际降解能力,实验思路如下:
①含有碳元素且能被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利用的一类营养物质统称为碳源,含有氮元素且能被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利用的一类营养物质统称为氮源,餐厨垃圾的组分中提供碳源的是淀粉、纤维素、脂肪、蛋白质,提供氮源的是蛋白质。
②将等量的3种菌剂,分别与等量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混合培养。
③每隔相同的时间测定各组培养基的减少量(培养相同时间。测定各组培养基的减少量;培养相同时间。测定各组培养基的剩余量)。
【点睛】
培养与分离是微生物研究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选择培养基的使用,要在明确其原理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培养基去筛选特定的菌种。
9.(2020·福建省高三二模)餐厨垃圾逐年增多,既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又导致大量生物能源的浪费。传统的处理方法以填埋、伺料化和好氧堆肥为主,为更好地处理餐厨垃圾,科学家进行了相关研究。
(1)在生态系统中,利用分解者的_______作用将餐厨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并释放能量,以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
(2)好氧堆肥是我国处理厨余垃圾的常用技术之一,其过程大致如下图:
①在一次发酵后温度会显著升高,需要降温后才能进行二次发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②影响好氧堆肥效果的主要因素除了垃圾的性质和微生物分解者的种类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列举两点)。
(3)厌氧发酵技术是利用甲烷菌处理餐厨垃圾的一种绿色环保技术。首先将垃圾中的蛋白质、多糖等大分子彻底水解成________,为微生物的发酵提供_________。微生物发酵后,有机物的能量留存于_______中,可以提高人类对能量的利用率。
【答案】呼吸(或分解)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稳定性 微生物分解者的代谢活动产热,温度过高会抑制分解者活动 温度、水分、含氧量、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氨基酸、葡萄糖 碳源、氮源(或能源物质) 甲烷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2、好氧堆肥是依靠专性和兼性好氧细菌的作用降解有机物的生化过程,将要堆腐的有机料与填充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在合适的水分、通气条件下,使微生物繁殖并降解有机质,从而产生高温,杀死其中的病原菌及杂草种子,使有机物达到稳定化。在好氧堆肥的过程中,有机废物中的可溶性小分子有机物质透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而为微生物所吸收和利用。其中的不溶性大分子有机物则先附着在微生物的体外,由微生物所分泌的胞外酶分解成可溶性小分子物质,再输入其细胞内为微生物所利用。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合成及分解过程),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物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并提供活动中所需要的能量,而把另一部分有机物转化成新的细胞物质,供微生物增殖所需。
【详解】
(1)生态系统利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将餐厨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并释放能量,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①在一次发酵后温度会显著升高,需要降温后才能进行二次发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微生物分解者的代谢活动产热,温度过高会抑制分解者活动。
②影响好氧堆肥效果的主要因素除了垃圾的性质和微生物分解者的种类以外,还有含水率、温度、pH值、C/N比、底物的颗粒大小、含盐量和油脂含量(主要针对餐厨垃圾)等。
(3)厌氧发酵技术是利用甲烷菌处理餐厨垃圾的一种绿色环保技术。首先将垃圾中的蛋白质、多糖等大分子彻底水解成氨基酸、葡萄糖,为微生物的发酵提供碳源、氮源(或能源物质)。微生物发酵后,有机物的能量留存于甲烷中,可以提高人类对能量的利用率。
【点睛】
结合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好氧堆肥的原理及影响因素分析题图和题干。
10.(2020·浙江省高三其他)下图是某兴趣小组提出的一种处理易腐垃圾的生物学方法。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处理易腐垃圾的过程中,蚯蚓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在蚓体中的动物蛋白是生态系统中第二次的有机物质生产,属于_________。
(2)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有机肥中的能量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被农作物直接利用。易腐垃圾经过多途径处理,实现了能量的_________,使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
(3)将易腐垃圾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这是利用了农业生态工程中的_________技术。采用生物方法处理垃圾时,除考虑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外,还需要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写出两点)。
【答案】分解者 次级生产量 不能 多级利用 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 垃圾的性质 引进分解者的种类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含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气候、能源、无机物、有机物)。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也包括蓝藻等,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主要指动物,也包括某些寄生的菌类等。根据食性的不同可分为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等。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蚯蚓、蜣螂等)。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
【详解】
(1)蚯蚓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在处理易腐垃圾的过程中,蚯蚓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动物靠吃一切现成有机物而生产出来的有机物,称为次级生产量。
(2)植物利用的是无机物,有机肥中的能量不能被农作物直接利用。易腐垃圾经过多途径处理,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使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
(3)沼气是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将易腐垃圾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这是利用了农业生态工程中的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技术。采用生物方法处理垃圾时,原理是分解者对动植物残体的分解作用,除考虑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外,还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垃圾的性质、引进分解者的种类。
【点睛】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以及分解者的作用,重在考查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11.(2020·河南省高三一模)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意味着垃圾分类进入了强制时代。垃圾分类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保护生态环境,也是当前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中的垃圾经过分解者处理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分解者在物质循环方面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某研究人员利用分解者处理一些生活垃圾时发现效果不理想,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可持续发展观念已是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指____________,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3)2019年澳洲发生大火,其所过之处的环境和生态都遭受到严重的破坏。要恢复到大火之前的状态将花费很长时间,这中间要用到恢复生态学。恢复生态学主要利用的是___________理论,特别强调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将动植物遗体及动物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 分解者的种类与生活垃圾的性质不适合、分解者分解垃圾的条件不适宜等 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生物群落演替
【解析】
【分析】
1.分解者能把动植物遗体及动物排遗物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如水、无机盐、二氧化碳等),这些物质又可以被绿色植物吸收和利用,在生态系统中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以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详解】
(1)分解者在物质循环方面的主要功能是,将动植物遗体及动物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给无机环境。当分解者体内没有分解此类垃圾的酶,或是环境条件不适合分解者体内的酶促反应进行时,会导致分解者处理一些生活垃圾时效果不理想。
(2)由分析可知,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3)恢复生态学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演替理论,特别强调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适应性,充分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能力,并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物质、能量的投入),从而尽快使生态系统从受损的退化状态恢复到正常的健康状态。
【点睛】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的作用,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基础知识,要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分析作答。
12.(2020·福建省高三一模)厨余垃圾可加工成有机肥,实现垃圾的再利用。研究人员选定某农场甲、乙两块地,分别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后,调查生物多样性结果如下图。
(1)据图分析,乙地与甲地相比,乙地长期施用化肥会导致___________。
(2)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取样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蚯蚓能以土壤中腐叶为食,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___________;绿色植物同化的能量去向是:___________。
【答案】物种丰富度下降和部分种群数量增加 取样器取样法 分解者 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一部分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的散失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和图形可知,横坐标代表的是物种丰富度,甲地施用有机肥,乙地施用化肥,通过比较分析可知长期使用化肥会降低生物的多样性。
【详解】
(1)长期使用化肥会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分析题中的横坐标,乙地的物种丰富度较甲地低,可见长期使用化肥会导致物种丰富度下降,但分析纵坐标发现,一些种群的数量(密度)上升了。
(2)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取样时采取取样器取样法。
(3)蚯蚓分解落叶属于分解者,绿色植物所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一部分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的散失。
【点睛】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13.(2020·江西省高三一模)将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某研究团队拟从餐厨垃圾中分离出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并制成菌制剂,用于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所进行实验的简要步骤如下:
步骤一:取一定量的餐厨垃圾样品,筛除大块杂质后,装入无菌袋中密封,备用。
步骤二:配制用于培养菌种的培养基,配方如下表所示。
成分
蛋白氯
牛肉膏
氯化钠
琼脂
含量(g/L)
10
15
10
5
步骤三:制备样品稀释液,并将不同浓度的样品稀释液涂布于平板培养基表面进行培养,48h后观察结果。
步骤四:对20种菌种进行分离纯化。
(1)牛肉膏、蛋白胨中含有磷酸盐、糖、维生素和_______等营养成分,写出制备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的简要流程(用“→”连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后的培养基一定要进行_______(填“灭菌”或“消毒”)处理。
(2)微生物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中可形成菌落,菌落对微生物研究工作有很大作用,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项即可)等工作。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时,要对菌液进行充分稀释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比较这些菌种对餐厨垃圾中淀粉的降解效果,配制含淀粉的培养基,分别用于测定各菌种对淀粉的降解效果,并进行测定。下图表示其中4种菌种(X1-X4)在淀粉培养基上的培养结果,写出图示的测定菌种对淀粉降解效果的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机氮 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灭菌 分离菌种 、鉴定菌种、细菌计数、选种育种 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能在培养基中形成单个的菌落 菌种对淀粉降解的能力越强,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就越多,培养基上形成的透明圈就越大,即D/D0比值越大
【解析】
【分析】
1.微生物实验室分离中配制培养基的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调pH→灭菌→倒平板等步骤。
2.设计实验应遵循的原则有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量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可重复性原则。
【详解】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的简要流程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其中牛肉膏、蛋白胨中含有磷酸盐、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成分,使用后的培养基一定要进行灭菌处理,以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2)微生物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中可形成菌落,利用菌落,可完成分离菌种 、鉴定菌种、细菌计数、选种育种等工作。为了获得单个细胞形成的菌落,在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时,需要通过充分稀释将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通过涂布接种后就能在培养基中形成单个的菌落。
(3)实验目的是比较这些菌种对餐厨垃圾中淀粉的降解效果,根据实验目的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种的不同,因变量是降解效果的不同,测量指标为透明圈的大小,这里比较的是透明圈的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比值越大说明该菌落的菌种分解淀粉的能力越强,测定D/D0值的原理是:菌种对淀粉降解的能力越强,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就越多,培养基上形成的透明圈就越大,即D/D0比值越大。
【点睛】
掌握配制培养基的步骤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学会通过实验目的分析实验的原理、步骤和检测指标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14.(2020·河南省高三其他)为了应对“垃圾围城”的困局,很多大型城市启动了近城区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目前推广的做法是将填埋场改造成生态公园。请回答下列问题:
(l)垃圾填埋场内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演替。
(2)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后,杂草丛生的垃圾填埋场可以在2年时间内变身生态公园,这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更好地做好生态修复工作,前期的调查研究必不可少。
①若要调查填埋场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有些小动物用肉眼难以识别,可用镊子或吸管取出,放在载玻片上,借助______进行观察。
②某时期有一批田鼠迁入该填埋场,该田鼠以草根为食,田鼠的种群数量可以通过________法测得。预计该田鼠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是____。
【答案】次生 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取样器取样 放大镜、实体镜 标志重捕 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
【分析】
1、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种群数量“S”型增长实现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有限的,资源和空间有限、存在敌害等,各阶段的增长速率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种群增长速率在K/2达到最大。
【详解】
(1)垃圾填埋场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者其他繁殖体,故在垃圾填埋场内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①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有些小动物用肉眼难以识别可用镊子或吸管取出,放在载玻片上,借助放大镜、实体镜进行观察。
②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数量;田鼠迁入垃圾填埋场后,种群增长一般接近于“S”型增长,其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应是先增大后减小。
【点睛】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增长曲线、群落的演替、群落中丰富度的调查,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要点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5.(2020·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三期末)垃圾分类无疑是最近最热的话题之一,我国有多个城市将垃圾分类纳入法制框架城市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对城市环境的治理要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来考虑,即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_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态经济之路,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是______________ 。
(2)城市过度的人工碳排放,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导致大气中的浓度偏高从而形成_____效应。科研人员通过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煤能源,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
(3)建设“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的一个通常做法是做到雨水回收利用,城市蓄水池内不仅安装了现代化的雨水净化系统,还种植了许多水生植被辅助净化,这些植物的引种需遵循__________原理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之一是“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体现了___________原理。
(4)城市中的垃圾经过降解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能降解垃圾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成分)。根据生态工程方面的内容请你列举出一种实现城市垃圾的处理办法:________________。
【答案】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 循环经济 温室 减少了污染 协调与平衡 整体性 分解者 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燃烧发电等
【解析】
【分析】
1.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3.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生态工程。
4.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
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详解】
(1)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态经济之路,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循环经济。
(2)城市过度的人工碳排放,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导致大气中的 浓度偏高从而形成温室效应。科研人员通过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煤能源,突出的优点是减少了污染。
(3)建设“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的一个通常做法是做到雨水回收利用,城市蓄水池内不仅安装了现代化的雨水净化系统,还种植了许多水生植被辅助净化,这些植物的引种需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之一是“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体现了整体性原理。
(4)能降解垃圾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城市中的垃圾经过降解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根据生态工程方面的内容请你列举出一种实现城市垃圾的处理办法: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燃烧发电等。
【点睛】
本题比较基础,考查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工程的建设的目的、主要任务及生态经济的概念,掌握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专练18 时事热点(垃圾分类)专题冲刺高考15题-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专练17 时事热点(COVID-19病毒)专题冲刺高考45题-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解析版),共40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专练18 时事热点(垃圾分类)专题冲刺高考15题-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