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生物高考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9 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件 88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生物高考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9 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件 88第1页
    高中生物高考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9 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件 88第2页
    高中生物高考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9 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件 88第3页
    高中生物高考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9 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件 88第4页
    高中生物高考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9 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件 88第5页
    高中生物高考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9 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件 88第6页
    高中生物高考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9 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件 88第7页
    高中生物高考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9 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件 88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生物高考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9 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件 88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9 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件 88,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然区域内,全部个体,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活动范围小,Ⅱ调查程序,新产生或死亡,迁入或迁出,各年龄期,雌雄个体,位置状态或布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 【核心知识·突破】1.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在一定的___________,同种生物的_________。
    (2)种群密度。①概念:种群在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个体数。②调查方法。a.样方法。Ⅰ.适用对象:植物或___________的动物。
    b.标志重捕法。Ⅰ.适用对象:活动能力___、活动范围___的动物。
    (3)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①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②迁入率和迁出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4)年龄组成。①概念:种群中_________的个体数目的比例。②类型(如图):
    ③根据图示,将各年龄组成类型(②中图)、特点及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用线连起来。
    (5)性别比例。种群中_________数目的比例。
    2.种群的空间特征:(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_______________。
    【微点警示】种群数量特征的三个注意点(1)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其中出生率和迁入率使种群密度增大,死亡率和迁出率使种群密度减小。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在一定程度上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秒判正误】1.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要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分析: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要随机取样。
    2.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林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分析:五点取样法是样方法的取样方法,蜘蛛的种群密度调查一般不适合用样方法。
    3.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分析:壁虎活动能力强,因此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在老房屋中的种群密度。
    4.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密度。( )分析: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失调,从而影响种群密度。
    5.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分析:性别比例只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不影响种群的死亡率。
    6.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不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分析: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表示的是种群密度,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
    【命题案例·研析】【典例】(2017·全国卷Ⅲ)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审答技巧】(1)关键信息:题干中“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和“样方法”。(2)解题技巧:理解随机取样、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与样方的关系。
    【解析】选B。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时采用直接计数的方法,由于该植物个体数量较少,分布相对稀疏,不需要将个体标记后计数,A项错误;在使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该适当增加样方面积,保证每个样方之内该植物的数量差异较小,B项正确;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法有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样法,为了减少调查误差,若采用等距取样法,应适当增加样方数量;若采用五点取样法,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C项、D项错误。
    【核心素养新命题】科学思维——比较与综合上题中该调查方法获得的结果,与该植物真实的种群密度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方法是对该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估算,调查结果
    【方法技巧】“两看法”选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考点题组·诊断】角度一 种群的特征1.(2019·淄博模拟)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2018年底,某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07∶1B.近年来,淄博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某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
    【解析】选C。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选项A、B、D依次表示性别比例、年龄组成和死亡率,都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而选项C涉及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2.(2018·深圳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出生率B.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属于种群空间特征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D.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再发生波动
    【解析】选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A错误;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即种群在空间上呈集群分布,B正确;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错误;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若受到气候、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时,种群数量也会发生波动,D错误。
    【易错提醒】本题易错选D项。误认为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再发生波动。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依据,它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导致种群数量变化。
    角度二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3.(2016·全国卷Ⅱ)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1)关键词:样方法、种群密度。(2)关键知识:种群密度的估算数值是所有样方之和的平均值。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4.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田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表: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解析】选D。因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物种丰富度,A项错误;标志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N(种群个体数)=M(标志个体数)× ,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即m值减小,N值会增大,B项错误;通过两次捕获情况,不能确定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捕获次数过少,偶然性较大),
    C项错误;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D项正确。
    【加固训练】1.(2018·长沙模拟)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的个体数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比较三种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解析】选B。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占原种群总个体数的比率,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的个体数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20%,A项错误;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所有生殖期个体均可参与
    繁殖后代,出生率越高,B项正确;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种群的出生率有可能减小,C项错误;不能仅根据年龄组成推断出生率的高低,出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D项错误。
    2.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D.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解析】选D。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A正确;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通过对农林害虫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B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C正确;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D错误。
    3.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池塘中变形虫、草履虫这些单细胞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可用抽样检测法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解析】选C。跳蝻活动范围很小,一般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池塘中变形虫、草履虫等单细胞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可借鉴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用抽样检测法进行调查。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4.(金榜原创预测)下列为某同学构建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_______,④表示_______,⑥表示_______。(2)利用⑤方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原理是  ___。
    (3)在自然条件下,动植物在种群空间特征上差异较大。种群的空间特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动物常常表现出_______分布。
    【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①表示死亡率,②表示出生率,③表示性别比例,④表示年龄组成,⑤表示标志重捕法,⑥表示样方法。(2)⑤表示标志重捕法,其计算公式为:种群中个体数(N)÷第一次捕获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利用该方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种群
    密度估算结果偏大。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导致害虫的性别比例失调而降低出生率,从而降低种群密度。 (3)种群的空间特征是指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有随机分布、集群分布和均匀分布三种。在自然条件下,动植物在种群空间特征上差异较大,动物常常表现出集群分布。
    答案:(1)死亡率 年龄组成  样方法 (2)偏大  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导致害虫的性别比例失调而降低出生率,从而降低种群密度 (3)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集群 
    考点二 种群的数量变化 【核心知识·突破】1.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1)方法:_____________。(2)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_________表达→检验或修正。
    2.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1)“J”型增长曲线:
    (2)形成原因:___________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无敌害等。
    (3)数学公式:Nt=N0λt
    3.“S”型曲线:(1)“S”型曲线图:
    ①形成原因:___________有限。
    (2)K值与K/2值在实践中的应用:①K值含义:即___________,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_____数量。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K值)以后保持_________。
    ②K值和K/2值在实践中的应用: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变化类型:增长、波动和下降。(2)影响因素:①内因。a.起始种群个体数量。b.导致种群数量增加的因素:_______________。c.导致种群数量减少的因素:_______________。
    ②外因。a.自然因素:气候、_____、天敌、_______等。b.人为因素: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砍伐森林,猎捕动物,_________等。
    【教材易漏知识】必修3P68“与社会的联系”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有时甚至成为决定性的因素。研究种群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重要意义。
    【微点警示】(1)“J”型增长中λ≠增长率。λ为某时段结束时种群数量为初始数量的倍数,而非增长率。增长率=(末数-初数)/初数×100%=(N0λt+1-N0λt)/N0λt×100%=(λ-1)×100%。
    ①当λ>1时,增长率>0,种群数量增加;②当λ=1时,增长率=0,种群数量稳定;③当λ

    相关课件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9单元 第28讲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9单元 第28讲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 (含解析),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word部分,点击进入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高考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9 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件 88: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9 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件 88,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然区域内,全部个体,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活动范围小,Ⅱ调查程序,新产生或死亡,迁入或迁出,各年龄期,雌雄个体,位置状态或布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高考1 第28讲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1 第28讲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然区域内,全部个体,数学形式,“J”型,“S”型,抽样检测,word部分,点击进入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