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生物高考甘肃省酒泉市酒泉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模拟试卷(含解析)

    高中生物高考甘肃省酒泉市酒泉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模拟试卷(含解析)第1页
    高中生物高考甘肃省酒泉市酒泉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模拟试卷(含解析)第2页
    高中生物高考甘肃省酒泉市酒泉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模拟试卷(含解析)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生物高考甘肃省酒泉市酒泉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模拟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甘肃省酒泉市酒泉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模拟试卷(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酒泉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生物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1.夏天烈日下,钙不容易被运输到发育的果实中.其原因是 (   A. 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 B. 有氧呼吸的速率下降C. 蒸腾作用的速率下降 D. 果实的新陈代谢不需要钙 的参与【答案】C【解析】钙属于矿质元素,随着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因此蒸腾作用可以促进矿质元素的运输;夏天烈日下气孔关闭,导致蒸腾作用减弱,因此钙的运输过程会变慢,不容易被运输到发育的果实中,故选C。2.与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甘油的速率与其膜上的载体数量无关B. 温度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只是因为影响了膜的流动性C. 海带细胞通过被动运输积累碘离子等溶质,通常不会在海水中发生质壁分离D. 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渗透压逐渐减少【答案】A【解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分子和离子物质的跨膜运输,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主动运输是通过消耗能量,膜运输蛋白由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逆浓度梯度转运离子或分子的运输方式自由扩散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穿膜运输的方式,被运输的小分子物质在膜两侧存在浓度差,即可顺浓度进行扩散。【详解】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的协助,A项正确。温度不但能影响膜的流动性,还能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能量,进而影响主动运输的过程,B项错误。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碘离子,所以其细胞液的浓度会比较高,而质壁分离要求细胞液的浓度低于细胞外液浓度,所以海带细胞在海水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C项错误。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由于失水,会使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D项错误,故选A.【点睛】“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巧判断通过分析列表,不难发现,几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⑴运输是否需要能量供应;⑵运输是否需要载体协助;⑶物质浓度的高低。归纳判别技巧如下首先看是否需要能量其次看是否需要载体具体跨膜运输方式实例不需要为被动运输需要为协助扩散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等不需要自由扩散水分子,气体分子(O2、CO2)、尿素、脂溶性物质(苯、乙醇、甘油、脂肪酸)等需要为主动运输或胞吞、胞吐需要主动运输小肠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和无机盐等不需要胞吞(胞内→胞外)变形虫的摄食,人体白细胞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碎片以及衰老的红细胞胞吐(胞外→胞内)抗体的分泌等 3.荠菜的果实形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已知三角形基因(B)对卵形基因(b)为显性,但当另一圆形显性基因(A)存在时,基因B和b都不能表达。现有一对亲本杂交,后代的分离比为圆形∶三角形∶卵形=6∶1∶1,则该亲本的基因型可能为(  )A. aabb×Aabb B. AaBb×Aabb C. Aabb×aaBb D. AaBb×aabb【答案】B【解析】【详解】已知后代圆形:三角形:卵形,卵形基因型为aabb,说明亲本有一对基因是测交,还有一对基因是杂合子自交.三角形基因型为aaB_,说明aa,亲本是AaAa,则另一对基因是Bbbb,即亲本的基因型是.4.如图表示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实验的设计遵循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B. a、d组小鼠死亡是小鼠免疫功能丧失的结果C. 从d组死亡小鼠身上分离得到的S型活细菌是由S型死细菌转化而成的D. 从变异的角度看,细菌的转化属于基因突变【答案】A【解析】【分析】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详解】实验遵循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A正确;a、d组小鼠死亡是S型菌有毒导致小鼠死亡的结果,B错误;从d组死亡小鼠身上分离到的S型细菌是由R型活细菌转化的,C错误;从变异的角度看,细菌的转化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点睛】注意: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因为S型菌的部分基因进入R型菌内并重新组合在RNA型菌的DNA上,这种变异叫基因重组。5.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根据图解,结合你所学过的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①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它的作用主要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B. 四倍体西瓜根细胞含2个染色体组C. 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不存在生殖隔离,它们属于同一物种D. 三倍体植株所结的西瓜,果皮细胞内含有3个染色体组【答案】C【解析】过程用秋水仙素处理或者低温处理,它的作用主要是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A正确;由于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获得四倍体,所以四倍体西瓜根细胞仍含2个染色体组,B正确;由于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之间杂交产生的三倍体西瓜是高度不育的,因此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不属于同一物种,C错误;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来的,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母本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所以三倍体植株所结的西瓜,果皮细胞内含有3个染色体组,D正确【点睛】本题结合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图,考查无子西瓜形成过程及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首先①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获得四倍体植株;②用该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进行杂交得到三倍体西瓜;③三倍体西瓜结的种子再种植后用二倍体西瓜的花粉授粉即可获得三倍体无籽西瓜6.下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参与②过程的细胞除了T细胞外,还有吞噬细胞B. B和C细胞均由A细胞分化而来,其中C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C. 器官移植中发生排斥反应,该过程中起免疫效应的是D细胞D. 过敏反应可以在首次接触过敏原,通过①或者②过程发生【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相关内容,要求同学们理解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和相关细胞的名称与功能。【详解】②过程表示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引起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参与呈递过程的细胞除了T细胞外,还有吞噬细胞,A项正确 B(T淋巴细胞)和C细胞(B淋巴细胞)均由A细胞分化而来,其中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B项正确器官移植中发生排斥反应,该过程中起免疫效应的是D细胞(效应T细胞),C项正确过敏反应发生在已经发生过免疫反应的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首次接触过敏原不会引起过敏反应,D项错误【点睛】器官移植中发生的免疫排斥反应主要是由于细胞免疫造成的。二、非选择题7.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活动中,选择不同处理的A、B两种沙枣,在不同盐浓度下进行实验,部分实验内容与结果如下表:(1)据表推知,此实验的自变量有_____。在同一个盐浓度下,A种沙枣的三组叶绿素测量值均比B种_____。随着盐浓度增加A种沙枣总叶绿素含量呈_____趋势。(2)表中类胡萝卜素是由_____组成的分子,在光合色素分离的实验中,主要位于滤纸条由上而下的第_____条色素带。(3)实验结果推断,盐处理后,可能导致沙枣的叶绿素_____,从而导致叶绿素含量变化。综合判断_____种沙枣耐盐性好。【答案】    (1). 盐浓度、沙枣种类    (2).     (3). 下降    (4). 碳氢链    (5). 第一和第二    (6). 降(分)解    (7). A【解析】【分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A和B两种植物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和b的含量均降低,但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比值均升高。色素分离实验中,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的色素,扩散的速度快,反之,扩散的速度慢。【详解】(1)根据图表内容可知,该实验研究的是不同盐浓度对不同种类的沙枣光合作用的影响,故实验自变量为盐浓度和沙枣种类。由表格数据可知,在同一个盐浓度下,A种沙枣的三组叶绿素测量值均比B种高。只研究盐浓度对A种沙枣的影响时,随着盐浓度增加A种沙枣叶绿素a和b的含量均下降,故总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2)类胡萝卜素是由碳氢链组成的分子,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其次是叶黄素,层析过程中,胡萝卜素在滤纸条上扩散的最快,其次是叶黄素,所以在光合色素分离的实验中,类胡萝卜素主要位于滤纸条由上而下的第一和第二条色素带。(3)由表格数据可知,盐处理后,叶绿素的含量下降,可能是盐处理后,导致沙枣的叶绿素分解。相同浓度的盐处理后,A种沙枣的叶绿素含量高于B种沙枣,所以A种沙枣耐盐性好。【点睛】本题考查盐浓度对光合色素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处理数据的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8.某昆虫体色的灰色和黑色由A/a基因控制,B基因能促进色素产生,b基因则有抑制作用。现有多只灰色雌性个体与多只白色雄性个体杂交,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请回答:(1)体色中的________是显性性状,A/a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2)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F1雌蝇中纯合子占________。(3)F1中灰色雌性与白色雄性个体随机交配,后代中黑色个体占________。(4)若F1出现黑身雌性昆虫,让其与白色雄性个体杂交,统计子代的雌雄比例,若子代_______,则为基因突变;若子代______,则为染色体畸变。(无控制体色基因的个体致死)【答案】    (1). 灰色    (2). X    (3). BbXAXa    (4). 1/4    (5). 3/32    (6). 雌:雄=1:1    (7). 雌:雄=2:1【解析】【分析】根据多只灰色雌性个体与多只白色雄性个体杂交,F1中雌性没有黑色,雄性有黑色,说明控制体色的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B基因能促进色素产生,b基因则有抑制作用”,结合白色个体在子代中出现的概率相同,说明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为灰色和白色,子代出现了黑色,所以黑色为隐性性状,灰色为显性性状,故可推知亲本灰色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BbXAXa,白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bbXAY。【详解】(1)根据亲本为灰色和白色,F1中雌性有两种表现型灰色和白色,雄性有三种表现型,灰色、黑色和白色,所以可推测黑色为隐性性状,灰色为显性性状,根据子一代中只有雄性有黑色,可知控制体色的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2)根据(1)中分析可知灰色为显性性状,A/a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B基因能促进色素产生,b基因则有抑制作用”,结合上述分析内容可知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一代均出现了白色,说明子一代出现了bb,子一代的雄性个体有灰色和黑色,说明亲本雌性基因型为XAXa,根据亲本雌性表现为灰色可知亲本雌性的基因型为BbXAXa,亲本雄性个体为白色,且子代中雌性中灰色:白色=1:1,没有黑色,可知亲本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bbXAY。所以两亲本杂交F1雌性中纯合子bbXAXA占1/2×1/2=1/4。(3)F1灰色雌性中有1/2BbXAXA、1/2BbXAXa,白色雄性个体有1/2bbXAY、1/2bbXaY,随机交配,由于黑色的基因型为B-XaY或B-XaXa,所以只计算能出现黑色的杂交组合即可,1/2BbXAXa和1/2bbXAY交配后代出现黑色的概率为1/2×1/2×1/2×1/4=1/32,1/2BbXAXa和1/2bbXaY交配后代出现黑色的概率为1/2×1/2×1/2×1/2=1/16,所以后代出现黑色的概率为1/32+1/16=3/32。(4)若F1出现了黑身雌性昆虫,如果是发生了基因突变,则黑身雌性昆虫基因型为BbXaXa,让其与白色雄性(bbX-Y)个体杂交,则子代雌:雄=1:1;如果出现染色体畸变,可能是BbXAXa的个体A基因所在的片段缺失,缺失的染色体记为X0,则黑身雌性昆虫基因型为BbX0Xa,让其与白色雄性(bbX-Y)个体杂交,子代基因型为1BbX0X-、1BbXaX-、1bbX0X-、1bbXaX-、1BbX0Y、1BbXaY、1bbX0Y、1bbXaY,由于无控制体色基因的个体致死,所以BbX0Y和bbX0Y致死,则子代雌:雄=2:1。【点睛】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能根据实验数据判断基因的位置以及能利用假说演绎法推理实验结果是解题的关键。9.某研究小组为探究3种植物生长素类似物NAA、IAAIBA对竹柳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相关的实验探究:选用一年生茁壮、无病虫害的竹柳,取长10cm、粗0.2cm的枝条若干,上端剪口平滑,下端剪口沿30°剪切,并用0.5%的多菌灵进行表面消毒。3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都配制成50mg/L、100mg/L200mg/L三种浓度的溶液。将竹柳插条每10枝一组,下端插入激素溶液60min,重复3次,然后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扦插实验。观察并记录插条生根情况,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项实验研究过程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请写出一种上述研究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因变量:___________(2)从实验设计的科学性角度分析,本实验缺少___________(3)根据结果数据分析,3种生长素类似物对竹柳生根影响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从研究的变量分析,___________对生根率的影响程度大于___________。【答案】    (1). 激素种类和激素浓度     (2). 平均根长(或生根数)    (3). 空白对照组    (4). 都有促进生根的作用,随处理浓度的升高生根率呈先增大后下降的趋势    (5). 激素种类    (6). 激素浓度【解析】【分析】分析实验表格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激素浓度,因变量为插条生根情况即生根率,表格中缺少植物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0的对照组。【详解】(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该实验自变量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激素浓度;因变量除了生根率外,还可以看平均生根条数或生根长度。(2)本实验缺少不做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组。(3)从图中可以看出,3种生长素浓度对生根影响的共同点是都能促进生根,并且随着激素浓度的升高,生根率先增大后下降;从变量上分析,激素种类的影响大于激素浓度的影响。【点睛】本题考查了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的实验,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实验表格的能力,本题关键是从表格中获得有效解题信息,并且根据对照实验的原则分析实验,难度适中。10.某淡水养殖湖泊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表中数据为黄颡鱼的部分能量去向。请回答:(1)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表格中横线处的数值为________。(2)该群落的层次性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的垂直分布决定的。(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虾的种群密度时,若第一次用大网眼的网进行捕捞,第二次用小网眼的网进行捕捞,则最终调查的结果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黄颡鱼同化的能量除了表中所示外,可能的去向为____________;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8    (2). 15    (3). 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    (4). 无影响    (5). 未利用、流向分解者    (6).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有机物的化学能【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食物网结构,其中水草是生产者,其余动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的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该食物网中共有8条食物链,即水草草食性鱼、水草虾类鳜鱼、水草虾类黄颡鱼、水草底栖动物小型鱼类鳜鱼、水草底栖动物虾类鳜鱼、水草底栖动物虾类黄颡鱼、水草底栖动物黄颡鱼、水草底栖动物河蟹。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初级消费者的粪便量,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初级消费者呼吸散失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该食物网中共有8条食物链。根据某营养级摄入的能量=该营养级的同化量+该营养级的粪便量,该营养级同化量=该营养级呼吸散失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所以表格中横线处的数值为516-231-270=15。(2)群落的垂直结构一般都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层次性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虾的种群密度时,若第一次用大网眼的网进行捕捞,第二次用小网眼的网进行捕捞,因为每条鱼被捕获的概率相等,所以第二次用小网眼的渔网捕获的鱼中,大鱼和小鱼的比例与湖泊中大鱼和小鱼的比例相等,所以估算出的种群数量约等于实际种群数量,即两次使用的渔网网眼不同对最终调查的结果无影响。(4)黄颡鱼同化的能量除了表中所示外,可能的去向还有未被利用的、流向分解者的;人工养殖时需要投放饲料,所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投放的饲料中有机物的化学能。【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能量流动和食物链食物网的有关知识,掌握能量流动的过程和标志重捕法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11.青蒿素是一种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不易挥发,60℃以上易分解,主要从黄花蒿中提取。近年来发现青蒿素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某科研小组按如下步骤进行了相关实验: ①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 ②将等量癌细胞分别接种到4组培养瓶中,适宜条件下培养24h后除去上清液; ③向4组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含2、4、8,16μmol/L青蒿素的培养液,适宜条件下继续培养; ④72h后统计并计算各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 回答下列问题: (1)提取青蒿素时不宜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根据青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萃取前要将黄花蒿茎叶进行_______,以提高萃取效率。(2)现有四氯化碳(沸点76.5℃)和乙醚(沸点34.5℃)两种溶剂,应选用_______作为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萃取青蒿素的过程应采用水浴加热;加热时常在加热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罝,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萃取液在浓缩之前需进行__________,以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 (4)科研小组进行上述②〜④步骤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步骤③中需要设罝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青蒿素不易挥发,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来(或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蒸馏挥发性物质,而青蒿素不易挥发)    (2). 粉碎和干燥    (3). 乙醚    (4). 青蒿素在60℃以上易分解,应选择低沸点的萃取剂    (5). 防止有机溶剂挥发    (6). 过滤    (7). 探究青蒿素的浓度与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关系    (8). 在另一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不含青蒿素的培养液,适宜条件下继续培养【解析】【分析】从题干信息可知,青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不易挥发,其性质可类比胡萝卜素,不宜使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由于萃取效率的高低与材料的含水量、颗粒大小、萃取温度和时间等有关,因此萃取前要将黄花蒿茎叶进行粉碎和干燥。【详解】(1)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蒸馏挥发性物质,而青蒿素不溶于水,不易挥发,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所以水蒸气蒸馏法不适用提取青蒿素。由于青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时,应采用萃取法,并且通常在提取前将黄花蒿茎叶进行粉碎和干燥,充分破碎细胞,烘干水分,以便细胞中的青蒿素尽可能多的溶于有机溶剂中,以提高萃取效率。(2)由于青蒿素在60℃以上易分解,故应选择低沸点的萃取剂,所以选择乙醚不选择四氯化碳。(3)由于萃取剂遇明火易燃易爆,所以萃取青蒿素的过程应采用水浴加热;加热时常在加热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罝,目的是防止有机溶剂挥发,使得有机溶剂冷凝回流到瓶内,避免跟着提取物一起萃取出去。萃取液在浓缩之前需进行过滤,以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即去掉杂质,保证萃取的效率。 (4)根据步骤②③④可知该实验自变量为青蒿素的浓度,因变量是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故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青蒿素的浓度与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关系。步骤③中缺少不加青蒿素的对照组,故需要设罝对照组,对照组一般是不经过处理的组,故处理方法为在另一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不含青蒿素的培养液,在适宜并相同的条件下继续培养。【点睛】实验目的是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所以根据实验步骤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是确定实验目的的关键。
      

    相关试卷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

    这是一份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文件包含高三生物pdf、-生物da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甘肃省酒泉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甘肃省酒泉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甘肃省酒泉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三模)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甘肃省酒泉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三模)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