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考仿真训练卷07-2021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新高考版(含解析)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12412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高考仿真训练卷07-2021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新高考版(含解析)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12412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高考仿真训练卷07-2021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新高考版(含解析)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12412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高考仿真训练卷07-2021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新高考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仿真训练卷07-2021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新高考版(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仿真训练卷07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幽门螺杆菌和酵母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中都含有核糖体但没有染色体
B.组成成分中都含有核酸和蛋白质
C.在营养齐全的培养液中都可生长增殖
D.分别属于原核生物或真核生物
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细胞跨膜转运钠离子不一定消耗ATP
B.肾小管上皮细胞可通过蛋白质重吸收水分
C.浆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D.性腺细胞分泌的性激素经载体蛋白进入靶细胞
3.ATP合成酶是合成ATP所需要的酶,由凸出于磷脂双分子层外的头部和嵌入磷脂双分子层内部的尾部组成。当H+顺浓度梯度穿过ATP合成酶时,该酶能促使ADP与Pi形成ATP。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ATP合成酶分子的头部是疏水的,尾部是亲水的
B.ATP合成酶分子中含有多个肽键,ATP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C.ATP合成酶除具有催化作用外,还具有顺浓度梯度运输H+的作用
D.ATP合成酶催化合成ATP时所需能量直接来自细胞呼吸或光合作用
4.玉米与其他植物间行种植称为间作,单独种植称为单作。玉米与大豆间作可增产(已知玉米株高大于大豆)。下图是玉米与大豆间作和玉米单作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的玉米植株吸收CO2的速率(假设间作与单作农作物间的株距、行距均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照强度为a时,玉米叶肉细胞吸收CO2的速率大于零
B.光照强度为b时,影响两曲线的主要因素都是CO2浓度
C.光照强度为c时,单作时玉米固定CO2的速率为15 μmol/(m2·s)
D.光照强度大于b时,间作时玉米能更有效地利用光能增加产量
5.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俗称“血癌”,骨髓移植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骨髓中有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可以使患者产生正常的血细胞,达到治疗的目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骨髓造血干细胞与正常血细胞中所含的蛋白质相同
B.骨髓造血干细胞与正常血细胞中所含DNA的量相同
C.骨髓造血干细胞能产生各种血细胞表明该类细胞具有全能性
D.骨髓造血干细胞发生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产生正常的血细胞
6.ABO血型与位于第9号染色体的等位基因I/i、位于第19号染色体的等位基因H/h的相互作用有关,其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基因表达产物是A、B、AB血型表现的基础
B.4种血型中,O型血的人对应的基因型种类最多
C.IAiHh与IBiHh生育O型血孩子的概率为1/2
D.双方均为AB型血的夫妇可能生出O型血的子女
7.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核和卵细胞核的融合,保证了亲子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B.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重组,具有更广泛的变异性,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势
C.受精作用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信息传递的功能
D.人的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是由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的两个染色体组组成的
8.下图为科学家设计的DNA合成的同位素示踪实验,利用大肠杆菌探究DNA的复制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现象是放射性在试管①②③中的分布位置
B.比较试管①和②的结果可否定DNA复制为全保留复制
C.比较试管①②③的结果可判断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D.若是半保留复制,则试管①中所有DNA都含有15N
9.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常用方法是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但诱导成功率很低。育种工作者利用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借助秋水仙素及相关技术培育出四倍体油菜戊,过程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能促进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因而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条或72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四倍体油菜的形成,说明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都随之增加
10.一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经过长期演化已经形成两个物种,演化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表示地理隔离,b表示基因频率的不断积累,c表示生殖隔离
B.由图可知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C.自然界中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a到达c
D.①~⑥的存在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
11.下表为某病人血液化验的结果,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促甲状腺激素
6.0
0.27~4.20
μIU/mL
甲状腺激素
24.0
3.1~6.8
pmol/L
A.该病人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垂体或下丘脑
B.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下丘脑和甲状腺
C.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在功能上具有协同关系
D.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
12.下图为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局部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导
B.刺激图中1、2、3、4四处,均能引起肌肉收缩
C.刺激3处时,兴奋部位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13.某调查小组欲调查某地区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在该地区相同面积的旱地和水田里均放置了数量相同的捕鼠夹,结果发现旱地中被捕针毛鼠数占捕鼠总数的12.8%,而水田中被捕针毛鼠数占捕鼠总数的2.2%。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针毛鼠对当地旱地种植的农作物的危害可能大于水田
B.在旱地种植少量高大树木,为猫头鹰提供栖居地,有利于控制针毛鼠害
C.若捕获后的针毛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则会导致调查的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偏小
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是影响针毛鼠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1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该诗句体现了许多生态学原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南山下”所有的豆科植物构成了一个种群
B.“草盛豆苗稀”说明不同植物间有竞争关系
C.“晨兴理荒秽”说明人类能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方向
D.诗句中的信息能体现出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
15.2017年鄂尔多斯库布其生态改造成为全球首个被联合国认可的沙漠治理中国方案。一代代治沙人因地制宜,固沙、植树、种草、养殖,把“死亡之海”变成“希望之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沙漠环境中限制生物生存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B.沙漠治理的目的是改变群落的演替方向,使之逐步形成森林群落
C.生态光伏产业实现了利用太阳能板发电、板间种植、板下养羊,大大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D.借助沙漠风向特点,在流动沙丘迎风坡的适合位置通过乔、灌、草科学搭配种植,构建群落的垂直结构
二、不定项选择题。
16.经测定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是C、H、O、N、P,该化合物可能具有的生理功能是( )。
A.构成细胞生物膜的骨架
B.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
C.为绝大多数生命活动直接供能
D.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17.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
B.细胞器都含蛋白质,细胞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C.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同细胞中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
D.端粒学说和自由基学说揭示了细胞癌变的可能原因
18.蜜蜂的蜂王和工蜂都是二倍体,雄蜂是单倍体。下面是相关细胞分裂后期的模式图(显示部分染色体),可以存在于蜂王和雄蜂体内的图像是( )。
19.《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中,红皇后对爱丽丝道:“在这个国度中,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使你保持在原地。”某科学家据此提出了以下进化假说:在无机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物种之间的关系构成进化的动力,因为每个物种都在不断进化以适应其他物种的变化。根据这个假说,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该假说的理论基础是不同物种之间存在共同进化
B.在该假说中,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
C.根据该假说,捕食关系有利于提高猎豹和斑马的奔跑速度
D.根据该假说,寄生者基因频率的改变可能导致宿主的进化
20.某课题组为研究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菠菜根系活力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
B.实验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菠菜根系活力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菠菜根系活力的影响有差异
D.实验结果表明,随处理时间延长,所有菠菜根系活力不断增强
【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幽门螺杆菌和酵母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中都含有核糖体但没有染色体
B.组成成分中都含有核酸和蛋白质
C.在营养齐全的培养液中都可生长增殖
D.分别属于原核生物或真核生物
【答案】B
【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幽门螺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病毒没有独立的代谢能力,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而是先用培养基培养相应的细胞,再培养病毒。综上所述,B正确。
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细胞跨膜转运钠离子不一定消耗ATP
B.肾小管上皮细胞可通过蛋白质重吸收水分
C.浆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D.性腺细胞分泌的性激素经载体蛋白进入靶细胞
【答案】D
【解析】钠离子跨膜内流进入神经细胞的方式是被动运输,不消耗ATP;而当钠离子从神经细胞内运出时,则是逆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消耗ATP,A正确。肾小管上皮细胞可通过水通道蛋白重吸收水分,B正确。浆细胞分泌抗体的方式属于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性腺细胞分泌的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D错误。
3.ATP合成酶是合成ATP所需要的酶,由凸出于磷脂双分子层外的头部和嵌入磷脂双分子层内部的尾部组成。当H+顺浓度梯度穿过ATP合成酶时,该酶能促使ADP与Pi形成ATP。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ATP合成酶分子的头部是疏水的,尾部是亲水的
B.ATP合成酶分子中含有多个肽键,ATP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C.ATP合成酶除具有催化作用外,还具有顺浓度梯度运输H+的作用
D.ATP合成酶催化合成ATP时所需能量直接来自细胞呼吸或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而ATP合成酶头部凸出于磷脂双分子层外,尾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内,推测ATP合成酶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A错误;ATP合成酶是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多个肽键,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B错误;据题意,ATP合成酶能催化ATP合成的反应,还能顺浓度梯度运输H+,C正确;ATP合成酶催化合成ATP时所需能量还可能直接来自H+的浓度差,D错误。
4.玉米与其他植物间行种植称为间作,单独种植称为单作。玉米与大豆间作可增产(已知玉米株高大于大豆)。下图是玉米与大豆间作和玉米单作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的玉米植株吸收CO2的速率(假设间作与单作农作物间的株距、行距均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照强度为a时,玉米叶肉细胞吸收CO2的速率大于零
B.光照强度为b时,影响两曲线的主要因素都是CO2浓度
C.光照强度为c时,单作时玉米固定CO2的速率为15 μmol/(m2·s)
D.光照强度大于b时,间作时玉米能更有效地利用光能增加产量
【答案】B
【解析】图示曲线是以玉米植株为对象测得的,光照强度为a时,玉米植株净光合速率为零,但玉米植株只有以叶肉细胞为主的部分细胞进行光合作用,而所有活细胞都进行细胞呼吸,所以玉米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即吸收CO2的速率大于零,A正确;光照强度为b,影响间作曲线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B错误;光照强度为c,单作时玉米固定CO2的速率即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10+5=15 μmol/(m2·s),C正确;光照强度大于b时,间作时玉米吸收CO2的速率较大,因此能更有效地利用光能增加产量,D正确。
【知识总结】
坐标曲线上限制因变量变化的因素分析
1.单曲线分析:曲线上升段或下降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横轴对应的变量(自变量);曲线水平段的限制因素是除自变量之外的其他影响因变量的因素,如题4中,光照强度大于d后,影响两条曲线变化的因素不是光照强度。
2.多曲线分析:两曲线重合部分的限制因素是横轴对应的变量(自变量),两曲线不重合部分的差异是由除自变量之外的其他影响因变量的因素所致的,如题4中,光照强度大于b后,单作曲线低于间作曲线。
5.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俗称“血癌”,骨髓移植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骨髓中有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可以使患者产生正常的血细胞,达到治疗的目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骨髓造血干细胞与正常血细胞中所含的蛋白质相同
B.骨髓造血干细胞与正常血细胞中所含DNA的量相同
C.骨髓造血干细胞能产生各种血细胞表明该类细胞具有全能性
D.骨髓造血干细胞发生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产生正常的血细胞
【答案】D
【解析】正常血细胞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发育而来,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骨髓造血干细胞与正常血细胞中所含的蛋白质存在差异,A错误,D正确;成熟红细胞高度特化,细胞中不含DNA,B错误;细胞具有全能性是指细胞能发育成完整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产生的只是多种细胞,C错误。
6.ABO血型与位于第9号染色体的等位基因I/i、位于第19号染色体的等位基因H/h的相互作用有关,其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基因表达产物是A、B、AB血型表现的基础
B.4种血型中,O型血的人对应的基因型种类最多
C.IAiHh与IBiHh生育O型血孩子的概率为1/2
D.双方均为AB型血的夫妇可能生出O型血的子女
【答案】C
【解析】H基因表达产物是A、B、AB血型表现的基础;据图可知,A型血、B型血、AB型血、O型血的人对应的基因型种类分别是4种、4种、2种、8种;IAiHh与IBiHh生育O型血孩子的概率为1/4(ii_ _)+1/4(_ _hh)-1/16(iihh)=7/16;双方均为AB型血的夫妇可能生出O型血的子女,如IAIBHh×IAIBHh→_ _hh。综上所述,本题选C。
7.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核和卵细胞核的融合,保证了亲子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B.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重组,具有更广泛的变异性,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势
C.受精作用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信息传递的功能
D.人的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是由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的两个染色体组组成的
【答案】B
【解析】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受精作用实现了精子与卵细胞的随机结合。因此B错误。
8.下图为科学家设计的DNA合成的同位素示踪实验,利用大肠杆菌探究DNA的复制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现象是放射性在试管①②③中的分布位置
B.比较试管①和②的结果可否定DNA复制为全保留复制
C.比较试管①②③的结果可判断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D.若是半保留复制,则试管①中所有DNA都含有15N
【答案】A
【解析】15N不是放射性同位素,其实验现象是DNA条带在试管中的位置,A错误;若DNA复制为全保留复制,则试管②的结果是一半重带一半轻带,B正确;比较试管①②③的结果可判断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C正确;若是半保留复制,则试管①中所有DNA都含有15N,其中少数DNA一条链含15N,多数DNA双链均含15N,D正确。
9.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常用方法是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但诱导成功率很低。育种工作者利用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借助秋水仙素及相关技术培育出四倍体油菜戊,过程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能促进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因而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条或72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四倍体油菜的形成,说明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都随之增加
【答案】B
【解析】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纺锤体的作用与染色体的位置移动有关,与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无关,A错误;秋水仙素处理的是丙的顶芽,故幼苗丁的根等部位染色体未加倍,由于诱导成功率很低,芽也只是部分细胞的染色体加倍,故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条或72条染色体,B正确;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C错误;四倍体油菜的形成是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结果,并未形成新的基因,故物种多样性增加而基因多样性未增加,D错误。
10.一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经过长期演化已经形成两个物种,演化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表示地理隔离,b表示基因频率的不断积累,c表示生殖隔离
B.由图可知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C.自然界中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a到达c
D.①~⑥的存在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
【答案】C
【解析】图中a、b、c分别表示地理隔离、逐代积累、生殖隔离;种群是生物繁衍、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界中物种的形成往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即a过程,但多倍体物种的形成不经过地理隔离;图中显示,种群1可发生①②③等变异,种群2可发生④⑤⑥等变异,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故选C。
11.下表为某病人血液化验的结果,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促甲状腺激素
6.0
0.27~4.20
μIU/mL
甲状腺激素
24.0
3.1~6.8
pmol/L
A.该病人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垂体或下丘脑
B.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下丘脑和甲状腺
C.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在功能上具有协同关系
D.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
【答案】A
【解析】该病人可能是垂体病变,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也可能是下丘脑病变,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异常进而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A正确;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作用的靶器官存在差异,因而不能说在功能上具有协同关系,B、C错误;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D错误。
12.下图为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局部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导
B.刺激图中1、2、3、4四处,均能引起肌肉收缩
C.刺激3处时,兴奋部位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答案】D
【解析】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单向传递,A错误;刺激图中1、2、3处,能引起肌肉收缩,刺激4处,兴奋不能逆突触传递,不能引起肌肉收缩,B错误;刺激3处时,兴奋部位膜内外电位为外负内正,C错误;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D正确。
13.某调查小组欲调查某地区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在该地区相同面积的旱地和水田里均放置了数量相同的捕鼠夹,结果发现旱地中被捕针毛鼠数占捕鼠总数的12.8%,而水田中被捕针毛鼠数占捕鼠总数的2.2%。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针毛鼠对当地旱地种植的农作物的危害可能大于水田
B.在旱地种植少量高大树木,为猫头鹰提供栖居地,有利于控制针毛鼠害
C.若捕获后的针毛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则会导致调查的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偏小
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是影响针毛鼠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针毛鼠对当地旱地种植的农作物的危害可能大于水田,A正确;在旱地种植少量高大树木,可以为猫头鹰提供栖居地,有利于猫头鹰捕食针毛鼠,控制鼠害,B正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的标记个体数,若捕获后的针毛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即重捕的标记个体数减少,则会导致调查的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偏大,C错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是影响针毛鼠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D正确。
1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该诗句体现了许多生态学原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南山下”所有的豆科植物构成了一个种群
B.“草盛豆苗稀”说明不同植物间有竞争关系
C.“晨兴理荒秽”说明人类能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方向
D.诗句中的信息能体现出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
【答案】A
【解析】某一区域中,豆科植物种类繁多,并不只是一个物种,A错误;豆苗和杂草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正确;在豆苗阶段,豆苗在和杂草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有必要除草,以利于豆苗生长,让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即人类活动能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方向,这也是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之一,C正确;人类在某一片土地上种庄稼,则该群落向着人类需要的农田群落的方向演替,若弃耕,农田群落可能演替为草原群落或森林群落,所以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的演替方向,D正确。
15.2017年鄂尔多斯库布其生态改造成为全球首个被联合国认可的沙漠治理中国方案。一代代治沙人因地制宜,固沙、植树、种草、养殖,把“死亡之海”变成“希望之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沙漠环境中限制生物生存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B.沙漠治理的目的是改变群落的演替方向,使之逐步形成森林群落
C.生态光伏产业实现了利用太阳能板发电、板间种植、板下养羊,大大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D.借助沙漠风向特点,在流动沙丘迎风坡的适合位置通过乔、灌、草科学搭配种植,构建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D
【解析】沙漠环境中由于水资源有限,故限制生物生存的主要因素是水分,A错误;沙漠治理的主要目的是防风固沙,使沙漠绿化,通过治理可以使群落演替朝着物种丰富度增加的方向进行,但由于沙漠受水分等条件的限制,最后不一定能形成森林群落,B错误;生态光伏产业实现了利用太阳能板发电、板间种植、板下养羊,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可以借助沙漠风向特点,在流动沙丘迎风坡的适合位置通过乔、灌、草科学搭配种植,构建群落的垂直结构,从而提高光照等资源的利用率,D正确。
二、不定项选择题。
16.经测定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是C、H、O、N、P,该化合物可能具有的生理功能是( )。
A.构成细胞生物膜的骨架
B.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
C.为绝大多数生命活动直接供能
D.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答案】ABCD
【解析】元素组成是C、H、O、N、P的化合物有DNA、RNA、ATP、磷脂等,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生物膜的骨架;转运RNA能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为绝大多数生命活动直接供能的是ATP;某些酶的化学本质是RNA,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因此A、B、C、D都正确。
17.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
B.细胞器都含蛋白质,细胞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C.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同细胞中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
D.端粒学说和自由基学说揭示了细胞癌变的可能原因
【答案】BC
【解析】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但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在无机自然界不一定找得到,A错误;细胞器都含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蛋白质,B正确;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同细胞中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C正确;端粒学说和自由基学说揭示了细胞衰老的可能原因,D错误。
18.蜜蜂的蜂王和工蜂都是二倍体,雄蜂是单倍体。下面是相关细胞分裂后期的模式图(显示部分染色体),可以存在于蜂王和雄蜂体内的图像是( )。
【答案】B
【解析】A图为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图像,不能存在于雄蜂体内,由于细胞两端等大,也不存在于雌蜂体内,A不符合题意;B图可能是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像,也可能是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像,B符合题意;C图为雄蜂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图像,不会发生在雌蜂细胞中,C不符合题意;D图为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像,不能存在于雄蜂体内,D不符合题意。
19.《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中,红皇后对爱丽丝道:“在这个国度中,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使你保持在原地。”某科学家据此提出了以下进化假说:在无机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物种之间的关系构成进化的动力,因为每个物种都在不断进化以适应其他物种的变化。根据这个假说,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该假说的理论基础是不同物种之间存在共同进化
B.在该假说中,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
C.根据该假说,捕食关系有利于提高猎豹和斑马的奔跑速度
D.根据该假说,寄生者基因频率的改变可能导致宿主的进化
【答案】ACD
【解析】根据假说的观点,物种间的关系是进化的动力,因此不同物种间存在共同进化,A正确;该假说的前提之一是无机环境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自然选择有利于斑马种群中肌肉发达、动作敏捷的个体生存,同样也有利于猎豹种群中跑得快的个体生存,C正确;种间关系包括寄生、捕食等,寄生者会影响宿主的进化,故寄生者基因频率的改变会导致宿主的进化,D正确。
20.某课题组为研究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菠菜根系活力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
B.实验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菠菜根系活力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菠菜根系活力的影响有差异
D.实验结果表明,随处理时间延长,所有菠菜根系活力不断增强
【答案】AC
【解析】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A正确;由图可知,该实验只体现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促进作用,未体现出抑制作用,故未表现出两重性,B错误;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菠菜根系活力的影响有差异,C正确;实验结果表明,随处理时间延长,所有菠菜根系活力都表现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D错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仿真训练卷03-2021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新高考版(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仿真训练卷02-2021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新高考版(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仿真训练卷01-2021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新高考版(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