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生物(天津A卷)(全解全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生物(天津A卷)(全解全析),共18页。
2023年高考生物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生物·全解全析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B.由许多葡萄糖分子合成糖原的过程中一定有H2O产生
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D.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NADP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
【答案】C
【分析】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其内含两种形式的水,即自由水和结合水。有氧呼吸时,生成的H2O中的氢来自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的分解和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和原料水中的氢。光合作用光反应中,H2O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一部分还原成(CH2O),一部分还原为C5。
【详解】A、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水在细胞中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A正确;
B、葡萄糖是单糖,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糖—糖原的过程中一定有H2O产生,B正确;
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中H2O中的氢一部分来自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的分解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线粒体中丙酮酸和水的分解,C错误;
D、光合作用光反应中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中将固定的CO2(C3)还原成(CH2O),D正确。
故选C。
2.下列有关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表皮细胞较大,可用于观察核糖体、叶绿体等细胞器
B.表皮细胞材料易得,可以用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
C.表皮细胞含有色素,可用于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D.表皮细胞具有大液泡,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答案】D
【分析】1、紫色洋葱的叶片分两种,一种是管状叶,绿色,这种叶片可用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2、紫色洋葱的另一种叶片是鳞片叶,其内外表皮都由一层细胞构成,适于显微镜观察。其中外表皮紫色,适于观察质壁分离复原;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浅色,适于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
3、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是根尖,一是色浅,无其他色素干扰;二是此处细胞处于分裂周期中,能找到进行分裂的细胞。
【详解】A、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A错误;
B、表皮细胞属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所以不可用于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B错误;
C、表皮细胞中含有花青素等,不含叶绿体,不可用于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C错误;
D、表皮细胞属于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液泡,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D正确。
故选D。
3.下列有关科学实验及其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容易获得突变体的主要原因是培养的细胞一直处于分裂状态
②“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都是物理模型
③孟德尔的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④设计对照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是为了遵循对照原则
⑤基因工程中为检测抗虫棉是否培育成功,最方便的方法是检测棉花植株是否有相应性状
A.②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①④⑤
【答案】B
【详解】①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容易获得突变体的主要原因是培养的细胞一直处于分裂状态,细胞易发生突变,①正确;
②“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都是以实物形式直观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故属于物理模型,②正确;
③孟德尔的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只能说明配子的结合机会是均等的,待测个体产生的配子比例等于1:1时,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③错误;
④设计对照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无关变量要相同且相等是为了遵循对照原则,无关变量适宜容易引起歧义,④错误;
⑤基因工程中为检测抗虫棉是否培育成功,最方便的方法是检测棉花植株是否有相应性状,即抗虫接种试验,⑤正确。
故选B。
4.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大熊猫为原型设计。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其99%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现有一个野生大熊猫种群,种群中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假设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20%,a的基因频率为8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a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子的概率约为8/9
B.该大熊猫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A、a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C.大熊猫食性的改变是基因定向改变的基础上与其他生物及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
D.大熊猫数量稀少,因此只能从栖息地迁出到动物园或濒危动物繁育中心实行易地保护
【答案】A
【分析】1、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2、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比如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
【详解】A、由题意可知,A%=1/5,a%=4/5,则AA=1/5×1/5=1/25,Aa=1/5×4/5×2=8/25,因此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子的概率约为8/9,A正确;
B、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所以该大熊猫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A、a基因不能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B错误;
C、基因不能定向改变,所以大熊猫食性的改变是与其他生物及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C错误;
D、大熊猫数量稀少,所以保护大熊猫的的方法应该是采取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相结合的方法,D错误。
故选A。
5.DNA分子中碱基上连接一个“-CH3”,称为DNA甲基化,基因甲基化可以导致其不能转录。这种变化可以在细胞间遗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一定相同
B.基因甲基化引起的变异不属于基因突变
C.基因甲基化一定属于不利于生物的变异
D.原癌、抑癌基因甲基化不会导致细胞癌变
【答案】B
【分析】1.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做表观遗传。
2.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是生物的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表观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详解】A、环境影响基因的表达,因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可能不同,A错误;
B、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基因甲基化指的是其中的碱基上连接一个“-CH3”,进而影响了基因的表达,因而出现变异性状,但基因甲基化过程中碱基序列并未改变,因此,基因甲基化引起的变异不属于基因突变,B正确;
C、变异的有利和有害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基因甲基化可能属于不利于生物的变异,也可能属于利于生物的变异,C错误;
D、基因甲基化可以导致其不能转录,因此原癌、抑癌基因甲基化会导致细胞癌变,D错误。
故选B。
6.蜜蜂中工蜂和蜂王是二倍体,体细胞含有32条染色体(2n=32);雄蜂是单倍体,体细胞含有16条染色体(n=16),雄蜂可通过一种特殊的减数分裂方式形成精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16个核DNA分子
B.蜜蜂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16条非同源染色体
C.在精子形成过程中,着丝点会发生一分为二的现象
D.若不考虑突变,一只雄蜂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精子
【答案】A
【分析】分析图示: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此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16条染色体移向细胞的同一极,进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内,该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精子细胞,另一个细胞退化消失;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没有染色体,退化消失。
【详解】A、初级精母细胞是由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的,因此DNA分子数是32,A错误;
B、一个染色体组是由非同源染色体组成的,故蜜蜂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16条非同源染色体,B正确;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C正确;
D、雄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只产生一个精子,因此如果没有基因突变,雄蜂产生的精子相同,D正确。
故选A。
7.中华虎凤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珍稀动物,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华虎凤蝶以紫花地丁、蒲公英等植物的花蜜为食,喜欢把卵产在多年生草本植物杜衡叶片的背面,卵孵化后,幼虫以杜衡叶片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某地所有中华虎凤蝶含有的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B.中华虎凤蝶将卵产在杜衡叶片背面有利于幼虫躲避敌害
C.杜衡植株高矮不一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D.调查中华虎凤蝶卵密度时应做到随机取样
【答案】C
【分析】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的是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如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种群密度的调查讲究随机取样,以保证估算值无限接近于真实值。
【详解】A、基因库是指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某地所有中华虎凤蝶含有的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A正确;
B、中华虎凤蝶的卵绿色透明,产在杜衡叶片背面,与叶颜色相近,有利于躲避敌害,B正确;
C、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而杜衡高矮不一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差异,C错误;
D、采用样方法调查中华虎凤蝶卵密度密度时,应做到随机取样,D正确。
故选C。
8.如表为人体部分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物质组成和含量测定的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mmol·L-1)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②是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③可能是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随之减少
C.④是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干及表中数据可知:①是细胞外液;②中蛋白质含量较多,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或淋巴;④属于细胞内液,其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详解】A、①是细胞外液,②中蛋白质含量较多,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正确;
B、③可能属于组织液,②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组织液增加,B错误;
C、④属于细胞内液,其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C正确;
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等)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B。
9.下图是某昆虫pen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pen基因突变可能改变了该基因的位置
B.pen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该昆虫与抗药性相关的性状
C.pen基因突变改变了该昆虫种群的基因库
D.抗杀虫剂昆虫群体的出现说明该昆虫种群已发生了进化
【答案】A
【分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
【详解】A、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不改变基因的位置,A错误;
B、由图可知,pen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细胞膜上的受体)直接控制该昆虫与抗药性相关的性状,B正确;
C、pen基因突变产生了新的等位基因,改变了该昆虫种群的基因库,C正确;
D、抗杀虫剂昆虫群体的出现,其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该昆虫种群已发生了进化,D正确。
故选A。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水稻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起到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培育高产量高品质的水稻有助于解决全球粮食问题。为了保障人类粮食的供应,科学家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资料1:袁隆平院士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体现了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2020年,袁隆平院士的团队在全国十地启动海水稻万亩片种植示范,拟用8至10年实现1亿亩盐碱地改造整治目标,实现“亿亩荒滩变良田”。
资料2:我国多个科研团队合作发现,位于水稻33号染色体上的Ef-dcd基因可将水稻成熟期提早7~20天,该基因兼顾了早熟和高产两方面特征。含Ef-dcd基因的水稻氮吸收能力、叶绿素代谢及光合作用相关过程均显著增强。
资料3:植物激素是一类能够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衰老的物质,主要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55大类物质。水稻植株体内的激素大部分存在于子粒中,它们是引起子粒内部许多生理变化的信号物质,特别是在水稻灌浆结实期,子粒中激素含量甚至决定着粒重的高低。
10.袁隆平院士的研究团队用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培育杂交水稻利用了水稻基因的多样性,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果
B.杂交育种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优良变异类型,且一定需要连续的自交过程
C.通过杂交育种手段可以产生新的水稻基因型,这依据了基因重组的原理
D.杂交水稻的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可遗传变异,这些变异是不定向的
11.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应用Ef-cd基因培育早熟高产的小麦新品种最简便的方法是杂交育种
B.Ef-cd基因可能促进植物根细胞膜上NO3-载体数量增加
C.人工选育早熟高产新品种的过程中Ef-cd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D.Ef-cd基因的作用体现出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多个性状
12.在水稻花期,分别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赤霉素和乙烯利(释放乙烯)。成熟期测定单位面积水稻产量和成熟度,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处理浓度
每穗粒数(个)
千粒重(g)
产量(kg)
成熟粒率(%)
对照
115
25
7661
80
生长素5ppm
146
27
8415
89
赤霉素30ppm
132
28
8215
85
乙烯利20ppm
110
26
7499
87
A.三种处理中5ppm生长素促进水稻增产的综合效果最好
B.20ppm乙烯利处理可以促进水稻籽粒的成熟
C.30ppm赤霉素可使水稻籽粒增重,从而提高产量
D.此例中生长素与乙烯调节籽粒成熟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
【答案】10 B
11 A
12 D
【分析】1、分析题表,该实验自变量是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因变量是每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和成熟粒率。
2、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0)
A、培育杂交水稻运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基因重组体现了水稻基因的多样性;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故基因多样性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正确;
B、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可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该过程不一定需要连续的自交过程,B错误;
C、通过杂交育种手段可以产生新的水稻基因型,这依据了基因重组的原理,C正确;
D、培育杂交水稻运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故杂交水稻的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可遗传变异,这些变异是不定向的,D正确。
故选B。
(11)
A、Ef-cd基因是在水稻中发现的,欲培育小麦新品种,不是同一物种,存在生殖隔离,不能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宜采用转基因育种,A错误;
B、含Ef—cd基因的水稻氮吸收能力显著增强,可推测该基因可能促进植物根细胞膜上NO3-载体数量增加,B正确;
C、含Ef-cd基因的水稻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特点,往往会被保留,使得种群中Ef-cd基因的数量增加,其基因频率变大,向增大的方向改变,C正确;
D、由题干"含Ef—cd基因的水稻氮吸收能力、叶绿素代谢及光合作用相关过程均显著增强"可知Ef—cd基因的作用体现出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多个性状,D正确。
故选A。
(12)
A、表中信息显示,5ppm生长素处理组的每穗粒数、产量和成熟粒率均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实验组,仅千粒重略低于30ppm赤霉素处理组,据此可知5ppm生长素促进水稻增产的综合效果最好,A正确;
B、与对照组相比,20ppm乙烯利处理组的成熟粒率较高;20ppm乙烯利可释放乙烯,而乙烯可以促进水稻籽粒的成熟,B正确;
C、与对照组相比,30ppm赤霉素处理组的水稻千粒重和产量均较高,且三种处理中30ppm赤霉素处理组的水稻千粒重最高,说明30ppm赤霉素可使水稻籽粒增重,从而提高产量,C正确;
D、根据表格的信息无法判断二者调节籽粒成熟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D错误。
故选D。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共 5 题, 共 52 分。
13.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的雪山、草地、森林、湖泊,静静地展示着原生态的美。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群落的外貌和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三江源地区的陆地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
(2)三江源地区逊木措湖中的某食物网如下图所示(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为KJ/m2·a)。该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同域物种形成是指新物种从同一地域祖先物种未经地理隔离进化而来。逊木措湖的裸鲤属有2个姐妹种:斜口裸鲤和花斑裸鲤。这两个物种是研究同域物种形成的理想模型。
①已知这两种鱼存在较为激烈的种间竞争,这种竞争会导致它们的生态位______________(填“重叠”或“分化”)。
②同域物种形成模式不同于大多数物种的形成模式。这表明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
③这两种鱼的嗅觉基因差异很大,是导致它们分化为不同物种的关键。推测该基因导致同域物种形成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
(4)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启动了多项保护措施,退牧还草是其中一项。退牧还草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物种组成
(2)16.2
(3) 分化 生殖隔离的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嗅觉基因调控生物对性外激素的识别,从而影响交配对象的选择,进而阻碍了两种鱼的基因交流,最终形成生殖隔离
(4)次生演替
【分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能量传递效率是指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占本营养级同化能量的百分比;图中是能量流经各个营养级的情况,流经某个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详解】(1)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物种的数目也有差别。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三江源地区的陆地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
(2)由图可知,裸鲤既占第二营养级又占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获得能量为浮游动物中的能量及裸鲤中的490,即5980+490=6470;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为裸鲤中的部分能量及裂腹鱼能量,即860-490+680=1050。所以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第三营养级同化量/第二营养级同化量,即1050/6470=16.2%。
(3)①这两种鱼存在较为激烈的种间竞争会导致物种间生态位的分化;
②同域物种的形成,是指新物种从同一地域祖先物种未经地理隔离进化而来,而物种间拥有生殖隔离,所以表明出现生殖隔离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③两种鱼的嗅觉基因有差异,而嗅觉可以影响鱼类对于食物的感知,所以同域物种的形成机制可能嗅觉基因调控生物对性外激素的识别,从而影响交配对象的选择,进而阻碍了两种鱼的基因交流,最终形成生殖隔离,导致形成了生态位的分化。
(4)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指在从来没有植物覆盖或植物被完全消灭的地方开始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保留了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放过牧的牧场显然属于次生演替。
14.RuBisCo是普遍分布于玉米、大豆等作物叶绿体中的一种双功能酶,它既是光呼吸中不可缺少的加氧酶,也是卡尔文循环中固定CO2最关键的羧化酶。在较强光照下,RuBi-sCo以五碳化合物(RuBP)为底物,在CO2/O2值高时,使RuBP结合CO2发生羧化;在CO2/O2值低时,使RuBP结合O2发生氧化产生光呼吸,具体过程如图所示。
(1)光呼吸不同于有氧呼吸,主要区别是:有氧呼吸主要发生在细胞的___________中,消耗O2并____________(产生/消耗)ATP;光呼吸发生在叶肉细胞的___________中,消耗O2并____________(产生/消耗)ATP和NADPH。
(2)光呼吸的存在会降低作物产量。人为增加环境中CO2的浓度,既可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又可____________。
(3)研究表明,光呼吸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提高抗逆性而形成的一条代谢途径。干旱天气和过强光照下,蒸腾作用很强,气孔大量关闭,____________供应减少,此时的光呼吸可以消耗光反应阶段生成的多余的____________,而光呼吸产生的___________又可以作为暗反应阶段的原料,因此光呼吸对植物有重要的正面意义。
【答案】(1) 线粒体 产生 #叶绿体##叶绿体基质# 消耗
(2)抑制光呼吸
(3) CO2 NADPH和ATP CO2
【分析】光呼吸是所有行光合作用的细胞(该处“细胞”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但并非所有这些细胞都能运行完整的光呼吸)在光照和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的一个生化过程,它是光合作用一个损耗能量的副反应,光呼吸可消除多余的NADPH和ATP,减少细胞受损的可能,有其正面意义。
(1)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主要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消耗O2并产生ATP;由图可知,光呼吸发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消耗O2并消耗ATP。
(2)
由题意在CO2/O2值高时,使RuBP结合CO2发生羧化;在CO2/O2值低时,使RuBP结合O2发生氧化产生光呼吸。人为地增加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既可提高作物产量,又可抑制光呼吸。
(3)
在干热条件下,,蒸腾作用很强,气孔大量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不能正常进入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此时的光呼吸可消除多余的NADPH和ATP,减少细胞受损的可能,同时光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呼吸,要求考生理解题干,根据题干中提出的光呼吸的概念及其反应过程进行答题是关键。
15.自然界中某些细菌可通过代谢将原油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终产物,科学家为获得能有效修复原油污染土壤的工程菌展开了相关研究。
(1)获得能降解原油的目标菌可从____________取样,样品经__________(填“无菌水”或“蒸馏水”)稀释后涂布于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分离纯化后获得目标菌A。
(2)目标菌A成膜性差,不能有效控制原油向深层土壤渗透。研究人员将假单胞菌的bdlA基因(约1300bp)导入目标菌A体内,尝试构建成膜性好的工程菌。
①假单胞菌遭受环境压力时,会分泌大量胞外复合物将自身包裹于其中形成细菌聚集膜样物(生物被膜),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_____。
②图1为bdlA基因与pX系列质粒连接构建的重组质粒模式图,为初步检测构建是否成功,可选用限制酶__________对其切制,并对酶切产物及重组质粒进行凝胶电泳检测,可初步判断重组质粒构建成功。
(3)将上述方法获得的两种工程菌命名为KT2和KT5,在不同时间测定实验组中工程菌及对照组中________的生物被膜总量相对值,结果如图2所示。该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将以上工程菌用于原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举例说明下一步应进行的研究: _____________(举一例即可)。
【答案】(1) 被原油污染的土壤 无菌水
(2) 适应 Csp45 I、Xba I
(3) 导入普通质粒的目标菌A 在36t/h时KT2和KT5两种工程菌的生物被膜总量相对值显著提高
(4)如何扩大培养、比较不同工程菌降解原油的效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分析】分析图1:图1为bdIA基因与pX系列质粒连接构建的重组质粒模式图,根据目的基因(bdIA基因)两侧的限制酶分布可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使用的限制酶是Csp45 I、Xba I。
分析图2:在36t/h时KT2和KT5两种工程菌的生物被膜量相对值显著提高。
(1)
能降解原油的目标菌主要存在于原油污染土壤,因此获得能降解原油的目标菌可从被原油污染的土壤取样。为避免杂菌污染,样品应用无菌水稀释。
(2)
①当假单胞菌遭受环境压力时,形成生物被膜,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②两种重组质粒含有的目的基因应该一致,根据目的基因(bdIA基因)两侧的限制酶分布可知,用Csp45 I、Xba I对重组质粒切割,看切下的目的基因是否一致,初步判断重组质粒构建是否成功。
(3)
本实验的对照组应该是导入普通质粒的目标菌A,因此将上述方法获得的两种工程菌命名为KT2和KT5,在不同时间测定实验组中工程菌及对照组中导入普通质粒的目标菌A的生物被膜总量相对值。由图2可知,实验结果表明在36t/h时KT2和KT5两种工程菌的生物被膜量相对值显著提高。
(4)
若要将以上工程菌用于原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下一步还应进行许多研究,如:如何扩大培养工程菌、比较不同工程菌降解原油的效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16.眼压升高会通过机械压迫和引起视神经缺血两种机制导致视神经损害,进而使人患青光眼。临床上多采用降低眼压的手段治疗青光眼,但眼压恢复正常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受损数目增多,使损伤加剧,最终视力锐减。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神经节细胞与其他神经细胞关系如图所示。当感光细胞受到刺激时,其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同时释放___________到达双极细胞,引起双极细胞产生兴奋进而在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2)视觉的形成过程含有的反射弧组成是______________,该过程_____(填“是”或“不是”)条件反射。
(3)T细胞通常被血视网膜屏障阻止进入视网膜,防止引起炎症。研究人员发现眼压升高时,T细胞能够通过屏障进入视网膜。高眼压下,神经节细胞会产生具有保护作用的热休克蛋白,通常T细胞_________(填“会”或“不会”)靶向人体自身细胞产生的蛋白。青光眼患者体内往往共生着能产生热休克蛋白的菌群,而科学研究表明小鼠在没有共生菌群的情况下,不会产生导致青光眼的T细胞反应或相关的神经变性。从免疫学的角度看,推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受损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 因此青光眼实际上是一种_________疾病。
【答案】(1) 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神经递质
(2) 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视觉中枢(神经中枢) 不是
(3) 不会 T细胞在进入视网膜前接触过体内共生菌产生的热休克蛋白,眼压升高时,T细胞通过血视网膜屏障进入视网膜,特异性的与神经节细胞上的热休克蛋白结合,导致神经节细胞损伤 自身免疫病
【分析】感光细胞可以充当感受器,神经元在接受刺激的时候可以产生动作电位,经过电信号的传导到下一个神经元,两个神经元之间会建立突触结构,在突触上会过神经递质完成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换,从而实现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
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因此当感光细胞受到刺激时会产生动作电位因此膜内电位变化为由负变为正;同时会在突触结构中释放神经递质到下一个神经元(双极细胞),引起双极细胞产生兴奋进而在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2)
视觉是一种感觉,在大脑皮层产生,因此所经过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视觉中枢;由于该过程并没有经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条件反射。
(3)
免疫系统正常情况下具有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能力,因此T细胞不会靶向人体自身细胞产生的蛋白;青光眼患者体内往往共生着能产生热休克蛋白的菌群,同时神经节细胞上也可以表达出热休克蛋白,因此很有可能是T细胞在进入视网膜前接触过体内共生菌产生的热休克蛋白,将其识别为抗原,因此眼压升高时,T细胞通过血视网膜屏障进入视网膜,特异性的与神经节细胞上的热休克蛋白结合,导致神经节细胞损伤;由于自身的T细胞攻击自身的细胞,在免疫学上属于自身免疫病。
【点睛】该题的易错点是反射的判定,反射完成的条件是要有适宜的刺激、完整的反射弧和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动物,该题中视觉并不属于效应器的规律性应答,所有感觉的形成都是在大脑皮层上完成,因此感觉的产生并不是反射。
17.我国繁育大白菜(2N=20)有7000多年历史,自然界为野生型,为研究大白菜抽薹开花的调控机制,某科研单位将野生型的大白菜经过诱变育种得到了抽薹早突变体甲和抽薹晚突变体乙。进行实验如下:
突变体甲×野生型→F1(表型与突变体甲相同)
突变体乙×野生型→F1(表型与突变体乙相同)
F1(表型与突变体甲相同)×F1(表型与突变体乙相同)→F2(新性状:突变体甲:突变体乙:野生型=1:1:1:1)
(1)若突变体甲与突变体乙是染色体上两个不同位点基因突变的结果,突变体甲与突变体乙性状分别对野生型性状是_____、_____(显性/隐性)。要确定两个不同突变位点基因是否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将F2中的新性状个体进行自交,统计其所有后代。若新性状:突变体甲:突变体乙:野生型=_____(填比例),说明两个不同突变位点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为探究上述白菜早抽薹的原因,对野生型基因与突变体甲基因进行相关检测和比较,结果如下:
①由上图可知,白菜的抽薹时间提前是因为野生型基因中_____(填碱基对)突变,导致mRNA上的_____提前出现,_____(填过程)提前终止,最终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功能异常。
②研究发现上述野生型基因的表达产物是一种甲基转移酶,通过催化染色体中组蛋白的甲基化来影响基因F的表达,进而影响抽薹,野生型与的突变体甲的F基因表达的相对水平如图(野生型与突变的体甲的F基因均为正常)。请根据以上信息推测突变体甲抽薹提前的原因:_____。
【答案】(1) 显性
显性 2:1:1:0
(2) G//C 终止密码子
翻译 因为基因突变导致合成甲基转移酶结构和功能异常,使染色体组蛋白甲基化水平降低,进而使F基因表达水平下降,解除对抽薹的抑制,白菜提前抽薹
【分析】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一般不能遗传。
2、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某种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一个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1种或多种密码子决定。
(1)
由于突变体甲与野生型杂交,子一代表现型与突变体甲相同,突变体乙与野生型杂交,子一代表现型与突变体乙相同,说明突变体甲与突变体乙性状对野生型都是显性性状。
假设突变体甲与突变体乙是染色体上两个不同位点基因突变的结果,野生型基因型为aabb,甲基因型是AAbb,乙的基因型是aaBB,则突变体甲×野生型→F1基因型Aabb,突变体乙×野生型→F1基因型aaBb,F1基因型Aabb×F1基因型aaBb→F2 新性状(AaBb):突变体甲(Aabb):突变体乙(aaBb):野生型(aabb)=1:1:1:1,将F2 中的新性状个体(AaBb)进行自交,故新性状:突变体甲:突变体乙:野生型=9:3:3:1。
假设突变体甲与突变体乙两个不同突变位点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野生型基因型为aabb,甲基因型是AAbb,乙的基因型是aaBB,则突变体甲×野生型→F1基因型Aabb,突变体乙×野生型→F1基因型aaBb,F1基因型Aabb×F1基因型aaBb→F2 新性状(AaBb):突变体甲(Aabb):突变体乙(aaBb):野生型(aabb)=1:1:1:1,说明A、b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B基因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将F2 中的新性状个体(AaBb)进行自交,由于只能产生Ab和aB的配子,所以子代中新性状AaBb:突变体甲Aabb:突变体乙aaBb:野生型aabb=2:1:1:0。
(2)
①由图1可知,野生型W位置的其中一个G//C碱基对被A//T替换,W位置非模板链DNA变成了TAG,mRNA上相应的密码子变成UAG,是终止密码子,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导致翻译提前终止,最终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功能异常。
②根据图2信息推测突变体甲抽薹提前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导致合成的甲基转移酶结构和功能异常,使染色体组蛋白甲基化水平降低,进而使F基因表达水平下降,解除对抽薹的抑制,使白菜提前抽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生物(浙江A卷)(全解全析),共17页。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生物(天津B卷)(全解全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甲、乙为某雄性动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生物(湖北A卷)(全解全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镰状细胞贫血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下图为某家系中有关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