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文化常识课件PPT
展开考查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旨在让考生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因此命题侧重于考查考生熟悉的古文化常识,兼顾较为生僻、不常见的古文化常识。熟悉的古文化常识是命题人出题的重点为熟悉。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有的与教材中某些古文化常识相同或相关,有的跟选文内容密切相关,表面上生僻,实则暗含了诸多“熟悉”因素。
古代文化知识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时代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变更、历史变迁等。常见的考查角度主要有:天文地理、历法乐律、典章制度、职官沿革、文化典籍、行政区划、宫室建筑、礼俗习俗、姓氏称谓、衣食住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
真题演练 2022新高考卷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衔枚指在口中横衔着枚。枚的形状像筷子,是古代行军时用以禁止喧哗的器具。B.差强人意,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后来的意思转变为勉强令人满意。C.尊重,文中是尊贵显要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敬重、重视,二者的意思不同。D.车驾,文中以帝王所乘车马代指帝王,与古诗文中“丝竹”代指音乐用法相同。
真题演练 2022新高考卷Ⅱ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B. 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C. 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D. 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真题演练 2021新高考卷Ⅰ
“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错误。庶务,就是指国家的各种政务。亦指这些事务的经办人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B.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来借指太子。C.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D.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
真题演练 2020新高考卷Ⅰ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解析】尹,古代官名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知府(太守),明清两代州府最高行政长官。“尹”和“知府”不是同一概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词。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解析】“京”“京师”均可指国都,如《张衡传》:“因入京师。”“师”可指“军队”,如《曹刿论战》中“齐师伐我”;也可指老师,如《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但无“国都”一意。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解析】B项,“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理解错误。姻亲与血亲不同,不是血亲的一部分。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酒”本是在大飨宴时以年老宾客一人举酒祭祀地神的风俗,后用为官名,意为首席、主管。B.“檄”原是指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后成为古代皇帝征召时所用文书的专称。C.“服阕”最早出自汉朝蔡邕的《贞节先生陈留范史云铭》,指守丧期满除服,与“服除”同义。D.“征”指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答案】B 应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谥号,从汉朝始,王朝第二代帝王谥号常常为“太宗”。B.登第,犹登科,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登第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C.知庐州中的“知”指主管,即管理相关事务,这里强调担任庐州的行政长官。D.父忧是指父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分析:“太”代帝王常见庙号,而不是谥号。从汉朝始,王朝第二代帝王庙号常常为“太宗”。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第,即中举,指古代科举考试中考中进士,分一榜三甲,明清时则特指一甲前三名。B.斛,我国古代量器名,也作为容量单位,多用于粮食,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C.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居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后来被列为儒家五圣之一。 D.居母丧,即母亲去世,在家服丧,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分析:登第与中举不同。科举考试中,省一级的考试叫乡试,合格者为举人,称中举;乡试之后的举人进京参加会试和殿试,合格者为进土,为登第。
7.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整理编写,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B.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微、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微是徵的变调,声调激愤;羽,声调悲凉。 C.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D.宗庙,是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场所,又称祖庙。古人把宗庙、社稷与国家视为一体,常以宗庙、社稷代指国家。
根据《荆轲刺秦王》中的“为变微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和“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可知,“变徵”的声调悲凉,“羽”的声调激愤。选项的解释正好相反。故选B。
8.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B.从弟:唐代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 C.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可用 “崩殂、薨、不禄”替代。 D.“陛下”,本指宫殿的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先呼台阶下侍者而告之,后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尊称。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故选C。
9.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每个皇帝对应着一个年号。如文中的“嘉靖”即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朱厚熜(cng)的年号。B.“署”有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之义,文言文中假、代、摄、权、行等字皆有相似的含义。C.“太师”一职为周代首设,后世多作为重臣的加衔以示荣宠,并无实职。D.“行伍”是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后世多用“行伍”泛指军队。
【答案】A.“每个皇帝对应着一个年号”说法错误,一个皇帝的年号可以有一个乃至多个,如唐高宗就有十四个年号;“十二”错误,应是“第十一位”。故选A。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紧扣教材抓住重点,分门别类把握实质,巧用方法加强记忆,内引外联合理推断,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课件,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饮食器用,古代饮食,古代食器,古代炊具,古代酒器,中国文字的演变,统一度量衡,始皇诏陶量,秦八斤铜权,高奴禾石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科举制度,官职制度,姓名称谓,风俗礼仪,古代地理,天文历法,古人纪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