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国历史第13课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教案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高教版中国历史第13课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3课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一、课时安排
预计4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晓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等基础史实,明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理解上述战争及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近代历史所产生的影响,体会到今天中国富强得来不易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等基础史实,《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各种战争及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以总结中国近代史线索导入,两条线索贯穿中国近代→列强侵略的加剧、国家出路的探索
新课讲授:
(一)、鸦片战争——东西方世界的大碰撞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1919年五四运动
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半殖民地(丧失了部分国家主权、保留了形式上的王朝政府) 半封建化(外国殖民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封建经济)
两份国礼→提出思考:从这两份礼单中,可以看出两国礼物有哪些特点和区别,其背后又隐含两国怎样的国情呢?英国的礼物具有很明显的近现代化特征,而中国的礼物多是传统的珍宝、手工业制成品,带有明显的小农经济特征。
1、大背景: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1)、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美法俄,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播放维多利亚女王混剪视频
详细介绍英国情况:19世纪上半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世界工厂”+“日不落帝国”
列强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中国,但清朝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
(2)、中国
①政治:实行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②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
③军事:科技落后,使用冷兵器,军队作战能力低下
④外交: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⑤社会:阶级矛盾激发,农民起义频发
归纳总结:中西对比→
| 西方 | 中国 |
政治 |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期,国力强盛 | 停留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顽固;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
经济 |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 |
思想 | 思想文化活跃,近代科技领先世界 | 科技落后,文化专制,仍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当中 |
外交 | 为开辟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扩展,并逐步将矛头对准中国 | 封建保守,闭关锁国 |
2、鸦片战争(1840-1842年)的原因
(1)、根本原因:列强需要中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罂粟→从其蒴果上提取的汁液,可加工成鸦片、吗啡、海洛因,世界上毒品的重要根源
鸦片走私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01 破坏人的身体健康
02 破坏中国的社会经济
03 严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吏治腐败,军队丧失战斗力
面对鸦片肆虐的状况,当时的清政府有着两个不同的主张:驰禁派、严禁派
林则徐的禁烟活动→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至25日)。
(2)、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损害英国的利益
提出思考: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禁烟引起的么?
3、鸦片战争的过程
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5月
第二阶段:1841年6月---1842年8月
1841年秋,英军北上,攻占厦门、定海、宁波
1842年,英军进犯吴淞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意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它对英国侵略者的沉重打击,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4、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的影响
①历史: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社会性质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经济:外国商品输入冲击小农经济,加剧阶级矛盾,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政治:国家主权被破坏,丧失司法与贸易自主权,国际地位下降;
④直接:英国等侵略者获得种种特权,但未能达到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
提出思考:鸦片战争中,清朝为什么会失败?
归纳总结:第一次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补充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①根本原因:列强需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英法美要求修约被清政府拒绝
(2)过程
第一阶段:1856年---1858年
英法联军:攻广州、占大沽、逼天津
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第二阶段:1859年---1860年
英法联军:攻天津、进北京、火烧圆明园
中国: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影响: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害,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国家逐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并且程度不断加深。
(二)、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看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帝国主义过渡、加紧侵略和殖民
看日本→日本明治维新后,实力增强,加紧对外侵略;“大陆政策”、蓄谋已久
看中国→清政府软弱腐朽、军备废弛
看朝鲜→1894年,东学党起义(导火线)
2、过程: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
思考探究:为什么最终清政府还是失败了呢?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败(根本原因)、清政府避战求和(主要原因)
清军防务松弛,官兵临阵脱逃,武器装备落后
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西方列强对日本默许支持
3、结果:《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反割台斗争、三国干涉还辽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开放沙市、重庆、杭州、苏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资本输出
(三)、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带来的冲击:——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
1、义和团运动
背景:
(1)甲午战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2)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
(3)反洋教斗争的兴起。
兴起: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
结果: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评价:
(1)积极性: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2)局限性: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2、庚子国变:八国联军侵华
原因:
(1)根本原因:为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维护在华利益;
(2)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经过:
(1)1900.06.10 西摩尔率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发,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阻击
(2)1900.06中旬 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投入天津保卫战(3)1900.06.21 慈禧向各国“宣战”
(4)1900.07.14 天津陷落
(5)1900.08中旬 北京失陷,慈禧携光绪出逃西安
影响:
(1)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继续派兵侵略其他地方,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俄军趁机侵占中国东北。
(2)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3、忍辱签约:八国联军侵华
影响:
(1)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
(2)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课后小结: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鸦片战争→开始变为 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完全陷入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历史高教版中国历史第21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门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目标及核心素养,教材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随堂练习,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教版中国历史第四单元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第8课 盛世景象与灿烂文化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经济发展,对外关系,民族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教版中国历史第19课 从局部抗战走向全面抗战教案及反思,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