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生物优化集训13 核酸是遗传物质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12006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一轮复习生物优化集训13 核酸是遗传物质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12006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一轮复习生物优化集训13 核酸是遗传物质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12006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一轮复习生物优化集训13 核酸是遗传物质
展开
这是一份一轮复习生物优化集训13 核酸是遗传物质,共6页。
优化集训13 核酸是遗传物质1.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 ) A.荚膜B.蛋白质C.R型细菌的DNAD.S型细菌的DNA2.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B.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C.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D.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RNA3.(2020温州月考)离体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其中设置乙组对照实验的目的是证明( )A.DNA是转化因子B.脱氧核苷酸不是转化因子C.DNA酶不是转化因子D.经DNA酶处理后的R型菌不能转化4.(2021浙北G2联盟高二期中)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离体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共同点的是( )A.均进行了细菌培养B.均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C.均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均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区分开来5.图示病毒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经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 )6.(2021金华东阳中学高二期中)噬菌体、烟草、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中各具有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依次是 ( )A.4,8,4和4,8,4B.4,5,4和4,5,4C.4,5,4和4,8,4D.4,8,4和4,5,47.(2020温州高二期末B卷)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可被水解成4种脱氧核糖核酸B.实验步骤为标记、混合、搅拌、离心、检测C.可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标记噬菌体的DNAD.噬菌体繁殖子代时所需的原料及模板均由细菌提供8.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分别进行搅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是( )A.①沉淀物、②沉淀物B.①上清液、②上清液C.①上清液、②沉淀物D.①沉淀物、②上清液9.(2020宁波模拟)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只有R型细菌的是( )A.3和4B.1、3和4C.2、3和4D.1、2、310.(2021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二期中)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等科学家分别做了活体和离体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活体转化实验中,小鼠的死亡均是由S型菌引起的B.活体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离体转化实验证实了该结论C.离体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纯度不影响R型菌的转化成功率D.两实验的设计思路都是将S型菌的各种物质分离开,单独和R型菌混合培养11.(2021宁波北仑中学期中)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小鼠存活B.35S标记T2噬菌体→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时间过长,沉淀物中放射性增强C.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感染烟草,烟草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D.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12.(2021浙江金色联盟联考)如图表示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对此实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使用的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是将噬菌体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B.若改用32P标记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则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大多数具有放射性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D.若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后未经过搅拌,则悬浮液中的放射性强度下降13.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可通过某操作实现下图所示变化,该操作是( )A.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或DNAB.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C.将噬菌体与细菌混合液置于搅拌器中搅拌D.离心并检测悬浮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14.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可通过下图中的①④途径和②③④途径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都要加热处理B.③要将所有提取物与R型菌共同培养C.②③④的结果只有S型菌或R型菌一种菌落D.①④的结果可能是有S型菌、R型菌两种菌落15.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用同位素31P、32P和32S、35S分别对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成分作如下标记。成 分噬菌体大肠杆菌脱氧核苷酸32P31P氨基酸32S35S 材料二(1)用32P标记噬菌体的大致操作过程。① ; ② 。 (2)材料一中,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含有的同位素是 。 (3)若材料一中的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分别换成烟草花叶病毒和烟草叶片,则能说明 。 (4)分析材料二,A~D的结果中,哪项不正确? 。说明理由: 。 选择题答题栏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参考答案 优化集训13 核酸是遗传物质1.D2.A 解析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A项正确,B项错误;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C项错误;细胞核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D项错误。3.A 解析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S型菌的DNA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用DNA酶处理S型菌的DNA,DNA被水解而失去功能,不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说明设置乙组对照实验的目的是证明DNA是转化因子。4.B 解析 两个实验均进行了细菌培养,前者培养了肺炎链球菌,后者培养了大肠杆菌,A项不符合题意。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没有采用同位素标记法,B项符合题意。艾弗里等人的离体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均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项不符合题意。离体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是把S型细菌中的物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这样就可以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D项不符合题意。5.D 解析 “杂种病毒丙”是由病毒甲的蛋白质外壳和病毒乙的遗传物质重建形成的,而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因此用病毒丙去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与提供遗传物质的病毒乙一样。6.C 解析 噬菌体中的核酸只有DNA,含有4种碱基和4种脱氧核苷酸;烟草中的核酸既有DNA又有RNA,含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烟草花叶病毒中的核酸只有RNA,含有4种碱基和4种核糖核苷酸。7.B 解析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可被水解成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A项错误;该实验的实验步骤为标记、混合、搅拌、离心、检测,B项正确;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C项错误;噬菌体繁殖子代时所需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而模板来自噬菌体自身,D项错误。8.D 解析 一段时间培养后,子代噬菌体在细菌体内不释放出来,搅拌、离心后存在于沉淀物中。①实验中,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DNA进入细菌体内,子代噬菌体中含32P,其放射性也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②实验中,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所以搅拌、离心后,蛋白质外壳分布在上清液中,即其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9.C 解析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3、4三支试管内因为没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R型细菌都不会转化成S型细菌,因此这三支试管中只有R型细菌;1号试管因为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会使部分R型细菌发生转化,故1号试管内有R型和S型两种细菌存在。10.A 解析 活体转化实验中,小鼠的死亡均是由S型菌引起的,A项正确;活体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体内有转化因子,离体转化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B项错误;离体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纯度会影响R型菌的转化率,且纯度越高,转化率越高,C项错误;离体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将S型菌的各种物质分离开,单独和R型菌混合培养,直接观察各种物质的作用,D项错误。11.C 解析 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DNA酶变性失活,S型菌被杀死,但S型菌的DNA有活性,与R型菌混合后,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注射入小鼠体内,能导致小鼠死亡,A项错误;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搅拌、离心后上清液的放射性强度高,沉淀物中放射性强弱与培养时间长短无关,B项错误;单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感染烟草可使烟草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C项正确;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正常存活,D项错误。12.D 解析 T2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中独立生活、增殖,因此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病毒,A项错误;若改用32P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则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大多数不具有放射性,B项错误;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分开,C项错误;若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后未经过搅拌,则部分放射性的蛋白质外壳未与大肠杆菌分离,随大肠杆菌进入沉淀物中,导致悬浮液中的放射性强度下降,D项正确。13.C 解析 从图示分析可知,所进行的操作是通过搅拌将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14.D 解析 ①④是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中。②③④是从活的S型菌中抽提DNA、蛋白质等物质,分别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中。经④过程后,可能培养出S型菌、R型菌两种菌落。经上述分析可知,①需要加热处理,②不需要加热处理,A项错误;③要将DNA、蛋白质等提取物分别与R型菌共同培养,B项错误;②③④的结果可能有S型菌、R型菌两种菌落,C项错误;①④的结果可能是有S型菌、R型菌两种菌落,D项正确。15.答案 (1)①在含有放射性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多代 ②再用噬菌体侵染上述大肠杆菌,得到的子代噬菌体被32P标记 (2)31P和32P (3)RNA是遗传物质 (4)D DNA分子被DNA酶分解掉,R型细菌不能转化成S型细菌,D组小鼠不会死亡解析 (1)用32P标记噬菌体的大致操作过程:在含有放射性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多代,再用噬菌体侵染上述大肠杆菌,得到的子代噬菌体被32P标记。(2)用含32P DNA、32S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噬菌体把DNA注入大肠杆菌内,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然后在自身DNA(含32P)的指导下,利用大肠杆菌中的物质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而大肠杆菌内的原料含有31P和35S,故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既含有原亲本的32P,又含有大肠杆菌中的31P,而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只含有大肠杆菌的35S。(3)烟草花叶病毒中只含有RNA,不含有DNA,若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分别换成烟草花叶病毒和烟草叶片,则能说明RNA是遗传物质。(4)D不正确,因为DNA在DNA酶的作用下已被水解,从而失去生物活性,不具有遗传效应,即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D组小鼠不会死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一轮复习生物优化集训18 生物的进化,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一轮复习生物优化集训17 生物变异与遗传病,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疾病中不属于遗传病的是,下列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一轮复习生物优化集训16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所示的育种方式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